荨麻疹教案资料

荨麻疹教案资料
荨麻疹教案资料

荨麻疹

荨麻疹

一、朱仁康,两类别缓急,分五型辨证治疗荨麻疹

朱仁康认为荨麻疹其成因有外因引起者,有内因产生者,也有内外因相合者,急性期多见于风热,风湿两型,应投以疏风清热或祛风胜湿之法,易于收效。慢性荨麻疹多顽固难愈必须仔细审证求因,方能得治,如风邪久郁未经发泄,可重用搜风药驱邪外出。又如卫气失固,遇风着冷即起,则宜固卫御风,又有既有内因,复感风邪触发者,如饮食失宜,脾虚失运,复感外风,而致胃疼、呕吐、腹痛、泄泻、应予温中健脾,理气止痛。此外也有内因血热,血瘀致病者,血热生风,亦不少见。常见皮肤灼热刺痒,搔后立即掀起条痕,所谓外风引动内风,必须着重凉血清热以熄内风。血瘀之证,由于瘀血阻于经络肌腠之间,营卫不和,发为风疹块,应重活血祛风,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更有寒热错杂之证,又当寒热兼治。总之,病情比较复杂,当审证求因,庶能得治。

(一)风热型

一般见于急性荨麻疹,亦见于慢性者。由于风热外袭,证见风疹色红,成片,痛痒不止,重则面唇俱肿。汗出受热易起,或有咽干心烦。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带数。治宜疏风清热,佐以凉血。方用消风清热饮(荆芥9g,防风9g,浮萍9g,蝉衣9g,当归9g,赤芍9g,大青叶9g,黄芩9g),或疏风清热饮加减(荆芥9g,防风9g,牛蒡子9g,白蒺藜9g,蝉衣

9g,生地15g,丹参9g,赤芍9g,炒山栀9g,黄芩9g,金银花9g,连翘9g,生甘草6g)治之。

又有风热之邪久郁,未经发泻、风疹发作一二年不愈,证见疹发大片火欣红,舌质红苔黄。治宜搜风清热,用乌蛇驱风汤,药用(乌蛇9g,蝉衣6g,荆芥9g,防风9g,羌活9g,白芷6g,黄连9g,黄芩9g,金银花9g,连翘9g,甘草6g)。

(二)风寒型

相当于冷激性荨麻疹。由于卫外失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受风着凉后,即于露出部位发病。证见风疹块色淡红或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紧或缓。治宜固卫和营,御风散寒。以固卫御风汤加熟附子治之。药用(黄芪9g,防风9g,炒白术9g,桂枝9g,赤芍9g,白芍9g,生姜3片,大枣7枚,熟附子3g)。

(三)脾胃型

相当于肠胃型荨麻疹,由于脾胃失健,外受风寒。证见身发风块,胃纳不振,腹痛腹胀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苔白或腻,脉弦缓。治宜健脾理气,祛风散寒。以健脾祛风汤(苍术

9g,陈皮6g,茯苓9g,泽泻9g,荆芥9g,羌活9g,木香3g,乌药9g,生姜3片,大枣5枚)。或搜风流气饮(荆芥9g,防风6g,菊花9g,僵蚕9g,白芷6g,当归9g,川芎6g,赤芍9g,乌药9g,陈皮6g)治之。

(四)血热型

多见于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中医称为风隐疹。由于心经有火,血热生风。一般起风块较少,每到晚间皮肤先感灼热刺痒,搔后随手起红紫条块,越搔越多,发时心中烦躁不安。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带数。治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用凉血消风散(生地30g,当归9g,荆芥9g,蝉衣6g,苦参9g,白蒺藜9g,知母9g,生石膏30g,生甘草6g)。

(五)血瘀型

由于瘀阻经隧,营卫之气不宣,风热或风寒相搏,证见:风疹块暗红,面色晦暗,口唇色紫,或风疹块见于腰围、表带压迫等处。舌质紫黯,脉细涩。治宜活血祛风为主,方用活血祛风汤(当归尾9g,赤芍9g,桃仁9g,红花9g,荆芥9g,蝉衣6g,白蒺藜9g,甘草6g),或通络逐瘀汤加减。(地龙12g,皂刺9g,刺猬皮9g,桃仁9g,赤芍9g,金银花9g,连翘

9g,风热加金银花、连翘;风寒加麻黄、桂枝。)(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编.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17)

二、溪凤霖主张分虚实辨证治疗

溪凤霖老中医以肝论治,亦取得一定疗效,其分型如下:

1、实证

(1)肝气郁结型反复发疹,常在精神抑郁,性躁激怒,或劳倦后,风团瘙痒更甚,并有气闷叹息,胁肋疼痛,或气撑攻递,舌苔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常用:柴胡,赤芍,枳壳,香附,川芎,生甘草,菊花,薄荷等。

(2)肝郁化热型风团瘙痒,色红,头昏目赤,胁痛呕苦,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常用:龙胆草,黑山栀,淡子芩,生地黄,柴胡,菊花,白蒺藜,金银花,生甘草等。

(3)肝火肠燥型风疹瘙痒,鲜红,头痛,目赤,性躁易怒,口苦咽干,胁腹胀痛,大便秘结,肛门灼痛,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以清肝通腑,表里两解。常用:防风,薄荷,连翘,金银花,当归,赤芍,淡子芩,桔梗,生甘草,大黄,芒硝。若大便不畅,或燥结不下,加更衣片日3次,每次2片。

2、虚证

(1)阴血不足型瘾疹瘙痒色淡,头晕目眩,情志抑郁,胁痛隐隐,舌红、口干、脉细弦或带数。治以养血柔肝。常用:生地黄,当归,枸杞子,川楝子,桑叶,菊花,赤芍,白蒺藜,醋炒青皮等。

(2)冲任不调型发疹常在月经前期,或经期加重,反复发作,经后消退,发病时伴有胸乳胀痛,腹痛,性躁易怒,月经不调,或量少,苔薄,脉弦,华色不荣。治以调摄冲任。常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生地黄,白芍,制香附,茺蔚子。月经过多,去桃仁,红花,茺蔚子,加炮黑姜,炙甘草,乌药;胸乳发胀,结核触痛,加柴胡,失笑散;腹痛甚,加金铃子,延胡索。

(3)气血两虚型多见于体弱患者,风团色淡,或白,搔之略呈红色,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劳累加甚,面白光,食少,神疲,欲睡,苔多薄润,脉象濡细,治以调补气血。常用:生黄芪、白术、党参、当归、炙甘草、广木香、桂元肉、白芍、生地黄、粉丹皮等。

(4)肝肾阴虚型瘾疹愈发无定,发时散在不密,颧红,眩晕,腰酸膝软,心烦,盗汗,舌光红,脉红数,治以壮水涵木。常用:生地黄、丹皮、山萸肉、怀山药、制首乌、炙龟甲、黄柏、赤芍、沙苑子、生牡蛎等。

上述各型,无论虚实,大多属于慢性。以下药物均可随证适加。有外风侵入,可加荆芥、防风、薄荷、桔梗、羌活独活、蝉衣、牛蒡子等;如食、药、气、味过敏所致者,可加紫苏,僵蚕、蝉蜕、地龙、全蝎、乌蛸蛇、苦参;如有虫积,可适加使君子、雷丸、榧子、南瓜子、槟榔等;瘙痒不已者,可加白鲜皮,地肤子、乌梅、土荆皮、蛇床子等。(宋祖敬主编.当代名医证治汇粹.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90,469)

三、顾丕荣以祛消熄御四法治顽固性荨麻疹

顾氏认为顽固性隐疹主要有初病风从外袭,久病风自内生二种病机。因风毒之邪,初客腠理,搏于血络,此时当须祛其外风;久恋不去,风气内通于肝,且屡经耗散,营血内馁,肝阴暗汲,则虚风内生,治当潜熄内风。病机不同,治则自异。自订祛风、消风、熄风、御风四步治法,疗效显著,简介如下:

(一)初病风湿客腠,祛风活血,表里分消

大风隐疹初病,由于风湿之邪,外客肌腠,而邪之所客,一由汗出肌腠疏松,一由肠胃内挟宿滞,外邪与内滞交搏,以致营卫不和,一身风块奇痒,脘腹不舒,苦楚难名,舌苔薄腻,脉濡滑,尤在泾所谓:“血为风动,则身痒而隐疹”。治当祛风活血,表里分消,俾风祛则血无所扰,里和则邪无所依,内外廓清,隐疹乃瘥。处方:防风通圣丸12g(分吞),浮萍6g,炒

牛蒡9g,蝉衣6g,晚蚕砂15g,白鲜皮15g,槟榔12g,炒枳壳12g,土茯苓30g,炒赤芍

12g,丹皮9g,生甘草6g。

(二)延月风邪袭络,消风和血疏养结合

病延匝月,进服祛风化滞,和营凉血之剂,身痒不减,皮肤干燥,逢夜发作更甚,每伴头晕目眩便燥等证,舌红苔薄。脉来弦细,此系外风淫气客于肤腠,而日渐侵袭血络,血属阴,夜亦属阴,所以逢夜为甚,苔腻已薄,外邪祛犹未净,而肤燥目眩,血虚营涩,已具端倪。治当消风和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处方:炒牛蒡9g,豕希莶草15g,蝉衣6g,白蒺藜12g,晚蚕砂15g,当归12g,炒赤芍12g,丹皮9g,生地15g,生首乌15g,木通3g,土茯30g,白鲜皮15g,生甘草6g。

(三)积年营虚风动,熄风养血,潜养相兼

隐疹缠绵年余,肤燥目眩,头晕头痛,性情焦躁,迭进祛风化湿和营活血之剂,未能获效,此缘风气内通于肝,外来之风羁久不解,内耗阴血,而祛风之剂久服不辄,亦消烁肝营,积年隐疹,外风虽解,而肝阴内损,虚风内生,所以舌红苔少,脉来虚弦,邪少虚多之候,若再辛散,非但耗营,且疹发更甚。治当熄风养血,久病调益,毋图速效。处方:天麻

6g,钩藤12g,桑叶12g,白蒺藜12g,当归12g,生地15g,炒白芍10g,制首乌12g,胡麻仁15g,煅龙牡各12g(先煎),山药20g,稆豆衣12g

(四)历久遇寒易发,御风实卫,养营固表

隐疹多年,发作有时,每于天寒地冻,头面手足外露之处,处朔风,遂奇痒不堪,风块突起,至春暖则其病自愈,伴见面白光肢冷畏寒,手足麻木,目眩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来濡细,由于病久气血俱虚,营馁于内,卫虚于外,运行乏力,遂致瘀涩于络,每因感触风寒,内外合邪,隐疹乃发,虽属小恙,但常法难效,宜大剂调护卫阳以御虚风,补养营阴以通血脉,营卫调治,气血冲和,则风寒难犯,风疹何起?处方:

生芪20g,焦白术15g,防风6g,桂枝9g,炒赤芍9g,炒白芍9g,当归15g,细辛3g,木通6g,红花6g,川芎9g,炙草6g,鲜生姜3片,红枣7枚,陈绍酒一小杯兑煎。(史宇广等主编.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皮肤病专辑.北京:中医药籍出版社,1992,86)。

四、赵炳南分四证治荨麻疹,寒热虚首重邪风

赵炳南根据其多的临床经验,治疗荨麻疹,首重祛风,并分四型治疗:

(一)风热(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样扁平皮疹,稍高于皮面,呈红色或粉红色,剧痒,兼见头痛、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小溲赤等症。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滑数。治宜辛凉解表,疏风止痒。

处方1:荆芥穗6g,防风6g,金银花12g,牛蒡子9g,丹皮6g,浮萍6g,生地9g,薄荷4.5g,黄芩9g,蝉衣3g,生甘草6g。

处方2:桑叶9g,菊花9g,杏仁泥4.5g,连翘9g,金银花12g,薄荷4.5g,甘草9g,丹皮9g,防风9g。

(二)风寒(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全身泛发粉白色,、粉红色风团样扁平丘疹,作痒,遇风、遇冷加剧,或兼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不渴等症,苔白,脉浮紧。治宜辛温透表,疏风止痒。处方:麻黄3g,杏仁4.5g,干姜3g,防风6g,浮萍4.5g,白鲜皮15g,芥穗6g,蝉衣4.5g,陈皮9g,丹皮9g,生甘草6g。

(三)滞热受风(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风团、风疹持续不已,反复发作,疹块或白或赤,奇痒不眠,并有中脘痞满,纳呆,胸闷,嗳腐吞酸,嘈杂恶心或腹痛等症,大便干燥秘结,小便红赤,舌苔白厚或腻,脉沉涩。治

宜表里双解。处方:防风9g,金银花15g,地肤子18g,芥穗9g,大黄4.5g,厚朴9g,云苓9g,赤芍9g,甘草9g。

(四)血虚受风(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皮疹反复发作,多见午后或入夜加重,而午前或后半夜则轻。兼见头晕、头重、腰、体倦、失眠多梦等症。舌质淡或红润,净无苔,脉沉细而缓。治宜益气养血,疏散风邪。

处方:生地30g,当归15g,赤芍18g,白芍18g,首乌15g,生芪15g,防风9g,芥穗

9g,刺蒺藜15g,麻黄9g。

以上四型中,风热型较风寒型为急,治疗原则以祛风邪为主,用药都是辛散宣达的。对于外邪未深入,正气未虚者效果较好:风寒型及虚型疗效较差。对于慢性患者虽经治愈,近期已无新生皮疹,为了减少复发,最好在治愈后再服药一阶段,或较长期服用丸药,才能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在治疗期间或在恢复以后,对饮食的禁忌也必须注意,应忌食鱼、虾、辣椒、酒等刺激食物。(单书健等主编.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外科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71)

五、周鸣岐内风外风均伤正,治表治里皆治风

周氏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顽固性荨麻疹多由急性荨麻疹迁延而来,其特征为风团反复发作,剧烈瘙痒,且多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腰酸和乏力等症。很多人有定时发病,有的在春、秋或冬季,有的在上午,或晚上,有的与月经来潮有关。祖国医学认为,其致病多系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血虚生风,或反复发作,气血被耗,复为风邪所袭,或病久风邪深入营血脏腑,或冲任失调,肝郁不舒。因此本病之治疗,既应着意祛邪,更当留心扶正,详审其阴阳气血之盛衰,以燮理阴阳,调和营卫,固卫御风等法为治。血虚宜益气养血,药用:生芪、党参、当归、生地、白芍、川芎、首乌等;血瘀宜活血化瘀,药用: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挟风宜疏表祛风,药用:荆芥、防风、刺蒺藜等;又有风邪久羁,疏之不应,则又当行搜风之法,药用:蝉蜕、僵蚕、蜈蚣、乌蛇等。对于冲任不调,逢经期而发作者则宜调冲任,和气血,药用:寸云、仙灵脾、巴戟、柴胡、当归、川芎、赤芍、生地、丹参等。本病缠绵不愈,每致精神紧张,情绪抑郁,故镇静安神之法宜相辅而用。药用:枣仁、夜交藤、合欢花等。胃肠蕴热不清,必熏蒸肌肤,故大便干者又宜润肠通腑,泻热导浊,药用:瓜蒌仁、麻仁、首乌等药。此外,苦参、白鲜皮、地肤子三味,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止痒效果颇佳,亦常用于本病。

王某某,男,23岁。1979年3月21日初诊。

患荨麻疹已4年,每至春、秋即发,近年以来,发作加剧,全身泛发风团,瘙痒无度,夜寐不宁,颇为痛苦,大便燥结,舌红,苔薄,脉弦细。拟养血活血,祛风清热利湿。药用:当归15g,川芎10g,生地15g,白芍10g,何首乌15g,瓜蒌15g,麻仁15g,丹参15g,荆芥10g,防风10g,刺蒺藜15g,苦参15g,白鲜皮30g,地肤子15g。

服药5剂,瘙痒大减,风团亦消失大半,大便通畅,又以上方去瓜蒌、麻仁、加夜交藤25g、合欢花15g。续服7剂,诸证悉除。(史宇广等主编.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皮肤病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104)

六、何任治荨麻疹总在疏风解毒、清热泄火

何氏认为荨麻疹,其因多为汗出当风,外邪入侵腠理,风气转于肌肤,与热相结,则成。其症急者一二日,四五日后即消散。慢者,发作数日后消隐,数日又作,迁延不已,甚则数月、数年不断根者,而成顽疾。此症之治,总在疏风解毒,清热泻火。此证虽可作分型辩证但主要首先宜区别在气分或在血分,采用一基本方,随证加减之,既简捷又获明确疗效,伤寒论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余常用之基本方。初起,在表者,即以本方酌加桂枝、浮萍之类即可。若缠绵不已,则用该方加黑芝麻30g,何首乌9g,苦参6g,石菖蒲6g,甘草5g。能饮酒者可加黄酒30~60g,每日1剂,常见显效。

若久发不愈,时作时瘥,疹见于周身,而舌绛苔光者,为入血络。则以该方加地龙9g,刺猬皮9g,杏仁6g,赤芍6g,皂角刺5g,或视证斟加银花、薄荷等。

曾治赵某某,女,40岁,日前气温骤暖,游泳沐浴受风,周身风疹,如团如点,大小不一,奇痒灼热,彻夜不能眠,小便较黄,大便偏燥,治宜祛湿热。药用:麻黄5g,连翘9g,赤小豆15g,黑芝麻30g,何首乌9g,苦参6g,生甘草5g,石菖蒲6g。煎加黄酒30g,上药服完2剂,风疹全消。(何任主编.何任临床经验辑要.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63)

七、刘学勤治荨麻疹以消食导滞疏风散寒为主

刘学勤认为荨麻疹与风、湿、食关系甚密。临证常用经验方消疹一号:适用于湿蕴中焦,风寒客于肌表者。净蝉蜕12g,独活7g,防风9g,荆芥9g,地肤子30g,焦槟榔7g,草红花12g,白鲜皮12g,皂角刺7g。若病情急重,瘙痒无度加全蝎8g,炒刺猬皮12g;若胃脘疼痛,饮食难进加炒枳壳12g,川厚朴9g:若脘腹胀痛,烦燥不宁加炒枳壳9g,生大黄9g(后下);若痒疹鲜红,疹块发热加京赤芍12g,粉丹皮12g;若缠绵难愈,病久血虚加全当归12g,蒸熟地12g;气虚加黄芪12g,明党参9g。20余年,累计治案百例以上,疗效满意。

曾治患者杨某某,男,17岁。患荨麻疹约10年,每年均发数次,初春必发,遍用中西药治疗,终未得愈。昨晚,初起胃脘不适,全身燥痒,继则扁平疙瘩聚起,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边缘发红,中央色白,瘙痒难忍,烦躁不安,胃满纳呆,恶心欲呕,口唇及眼睑高度水肿,形如猪唇。用消疹一号加味:地肤子30g,净蝉蜕12g,皂角刺7g,荆芥9g,防风9g,槟榔7g,独活7g,全蝎9g,炒枳壳9g,川厚朴9g,白鲜皮14gg草红花12g。服药1剂,口唇、眼睑恢复正常。此时,医者当明,待要全胜,必当继续给药,故原方更进3剂。随后,又拟消疹一号方加生黄芪12g,炒枳壳9g。间日1剂,共服14剂,痼疾得愈,病根得除,随18年未见复发。

按现代药理分析,其中荆芥、防风、地肤子、蝉蜕、白鲜皮等均有较好的脱敏作用。笔者体会,服药期间尚有几个问题,应予注意:①消化不良是诱发此证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治疗时在祛风脱敏的同时,应注意消食导滞。②忌食鸡、鸭、鱼、虾、奶、蛋及辛辣等刺激必食物。病愈后亦应注意。③免受风寒。④临床治愈后,应继续服药3~20剂,以期巩固疗效,铲除病根。(宋祖敬主编.当代名医证治汇粹.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90.473)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皮肤偏方,荨麻疹偏方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我家妞妞的荨麻疹经历0分作文被北大录取

我家妞妞的荨麻疹经历0分作文被北大录取 有的时候我总会跟大家说我是一个二胎妈妈,对于育儿经验,那可能比一般人更有发言权,虽然话是这样说,但是还会有许多的问题,是我未曾涉足过的。一旦出现,真的有点手足无措,也幸亏周围有好多认识的宝妈,以及可以从育儿专家的讲座里面吸取到很多的经验,所以还是可以对症下药的,就比如说我妞妞前几天的一次荨麻疹经历。 周末趁着阳光正好,初夏有一点点微热,所以孩子穿上凉快的短袖,就走出家门了。孩子特别的开心,而且现在又是杨絮飘飞的时候,她一直跟我说,妈妈,你看是不是像下雪呀,都是白白的,我赶紧告诉她,这样的时候不要张开嘴巴说话,要把嘴巴闭闭紧,因为杨絮对于孩子的呼吸道以及我们成人都是有很大影响的。正好街道边上有一个千里香馄饨店,带孩子到店里面去吃份馄饨,也让她休息一下。 一份小馄饨,完美的吃下肚,我就带着她离开了,在路上孩子看到漂亮的月季花,非要让我给她折下一朵,好吧,看着孩子特别爱花的份上,我就答应了。蹦蹦跳跳的一路倒也开心,回到家里之后,她就告诉我说,妈妈我胳膊痒,我拿过他的小胳膊一看,真的起来了一个小疙瘩,当时我根本就没在意,以为她没穿长袖的衣服,或许是蚊子咬的,也可能是小飞虫叮的,哄了她两句,就让她爬上床睡觉。

可是一觉醒来之后,真的把我吓着了,丫头哭着跟我说,妈妈我痒死了,我一看她的胳膊都已经鼓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红疙瘩,而且成片成片的。已经四周岁的她哪里找过这个东西,而且包括他的哥哥,从小到大也没有出过这样的东西。赶紧到妈妈圈里面问他们有没有见过,还真有。豆妈跟我说,她儿子前段时间也长过的,这种叫做荨麻疹,多半是因为孩子抵抗力变差,免疫力下降而导致的,再加上有一定的过敏原才会引起急性荨麻疹,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很容易造成终身性的皮肤过敏。 听她这样说之后,我仔细想一下,还真是,女儿有大概半个月一直不爱吃饭,而且挑食,平时特别喜欢吃的那些肉类以及豆制品,都不愿意下肚,水果吃的也不多。可能是因为刚刚变热的原因,食欲一点都不好。孩子现在正是身体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候,而且初夏又容易滋生各种各样的细菌,再加上最近家里面又吃了好几次虾,也是一个过敏源,无巧不巧,又带她出去摘花,杨絮又是漫天飞,这些都有可能是引起荨麻疹的原因! 当时我就到药店里面找医师咨询,并把孩子发病的胳膊照片给他们看,于是一下子就断定,这就是孩子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的一种皮肤过敏症状,但是并不要太过于担心,因为有针对这种病的特效药。开瑞坦糖浆,就可以有效的针对这种皮肤病,达到很好的效果,再加上要多给孩子喝维生素c的泡腾片,这是增加孩子抵抗力最好的一种冲剂了。并且孩子在发病期间千万不能够吹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何任方<荨麻疹>

名中医治荨麻疹药方

名中医治荨麻疹药方 10.1荆防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荆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丹 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衣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解】方中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 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宜在表之风邪,用防风 必用荆芥;薄荷轻清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 其气清虚,善于透发。此四味合用,清热疏风、表散的作用较强,故为第一线药组;而牛 蒡子、浮萍、僵蚕为第二线药组,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 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单用也可治风疮隐疹。协助第一线药组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

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地黄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 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之功。本方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的,病程在1个月 内尤为适宜。 【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加减】若见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属于风寒,本方去薄荷,重用荆芥, 加干姜皮也可使用;若服用一二剂后皮损逐渐消退,可以减去第一线药组,以免疏散太过, 大汗伤气。若兼见高热,可增加服药次数,即日服4次即可。若兼见吐泻、腹痛等胃肠道 症状时,可加服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效果较好。 【疗效】屡试屡效,效果颇著。 10.2麻黄方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丹皮、 白僵蚕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开腠理,和血止痒。

【临床指南】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_2014版)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一、定义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者。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 二、病因 急性荨麻疹常可找到病因,但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通常将病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因素多为暂时性,包括物理刺激(刺激、压力、冷、热、日光照射等)、食物(动物蛋白如鱼、虾、蟹、贝壳类、蛋类等,植物或水果类如柠檬、芒果、李子、草莓、胡桃、可可、大蒜、西红柿等,腐败食物和食品添加剂)、药物(免疫介导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药、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等,或非免疫介导的肥大细胞释放剂如吗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植入物(人工关节、吻合器、心脏瓣膜、骨科的钢饭、钢钉及妇科的节育器等)以及运动等。内源性因素多为持续性,包括肥大细胞对IgE高敏感性、慢性隐匿性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少数患者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劳累或精神紧张、针对IgE 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以及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等。特别指出,慢性荨麻疹很少由变应原介导所致。 三、发病机制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消楚,可能涉及感染、变态反应、假变态反

应和自身反应性等。肥大细胞在发病中起中心作用,其活化并脱颗粒,导致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释放,是影响荨麻疹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的关键。诱导肥大细胞活化并脱颗粒的机制包括免疫性、非免疫性和特发性。免疫性机制包括针对IgE或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免疫、IgE依赖的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和补体系统介导等途径;非免疫性机制包括肥大细胞释放剂直接诱导,食物中小分子化合物诱导的假变应原反应,或非甾体抗炎药改变花生烯酸代谢等;还有少数荨麻疹患者目前尚无法阐明其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不依赖于肥大细胞活化。 四、临床表现及分类 荨麻疹临床表现为风团,其发作形式多样,多伴有瘙痒,少数患者可合并血管性水肿。按照发病模式,结合临床表现,可将荨麻疹进行临床分类。不同类型荨麻疹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见表1。 表1 荨麻疹的分类及其定义

偏方集荨麻疹

偏方集(荨麻疹) (一) 1、蝉衣5个,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一次).3副治愈。 2、鲜丝瓜叶清水洗净,在患处揉擦,10多次后即愈。 3、将拔火罐扣在肚脐上拔,两三次即愈,不再犯。 4、鲜韭菜汁外涂,每日两次,连续一周治愈。 5、取十几棵香菜的根须洗净切段,煮5分钟,调上蜂蜜,连吃带饮。连续煮饮3天,每天喝1次。 6、小白菜500克许,洗净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5棵在患处搓揉,每天早晚各1次,3次即愈。 7、干蒿草250克(分3次用),如夏天用鲜蒿更好,用开水泡开,趁热再用毛巾蘸水擦身,基本全擦到,每天擦两三次,再换新药泡洗。 8、金银花5克,地藓皮5克,苦参5克放在一起掺好每次抓半小把,放在碗里用开水冲泡或水煮都行。澄清后再喝,当茶饮,每小碗泡3回后再泡新的。 9、让病人俯卧,在其后背6~7节胸椎至阳穴两侧肋骨肝俞和膈腧穴,用手掌按摩,右转动揉50下,再左转动揉50下。每天一次两次都可以,两小时后自然见效。如按摩此处当时有点痛,说明穴位找对了。 10、用药棉蘸醋擦拭患处,一次即愈。不再犯。 11、喝白酒可缓解荨麻疹。

12、洗海水浴可治愈。 13、两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匀后擦洗患处,几分钟后症状即可减轻,连擦几次即愈。 14、用鲜姜汁擦抹,几次即愈。 15、益母草30克熬水熏洗患部,一次即愈。 16、游泳七八次,治愈,不再犯。 17、用蒲包或蒲席0·3平方米清水洗净,剪成小片放盆内,加清水 3-5千克,用火熬成深黄色,再加食盐100克,趁热先洗全身,温度自己掌握,一般1-3次可愈。如不全好,可多洗几次。七八年的湿疹洗两次治愈。 18、把采来的马齿苋洗净,放在开水里煮15分钟,待凉后再洗患处,每天洗两三次即可。也可把马齿苋砸烂用汤擦患处,两种方法并用效果更好。几次好转,20天治愈。 19、用冷水搅拌面粉(大约一碗冷水放入10克面粉),搅匀后让水沉清。然后喝上面的清水,不喝下面的浆糊状水。很快即可痊愈。20、消疹汤:麻黄3克、苦参15克、地肤子20克、白鲜皮15克水煎,日服1剂,连用7天。 21、葱白35根,取15根水煎热服,取20根水煎局部温洗。 22、将野兔肉切成块,加菜油炒熟,加调味品后食用,每次250克,半月1次,各食3次。共治32例,皆痊愈。 23、地肤子3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加红糖50克热服,盖被发汗,每天早晚各1次。一般用药1-3剂即愈。

荨麻疹临床路径

荨麻疹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荨麻疹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荨麻疹(ICD-10:L50/L5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 1.皮疹为大小、形态、数量不一的风团,发生突然,消退迅速。单个损害存在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 2.皮疹无固定好发部位,常伴不同程度的瘙痒,少数伴刺痛感。 3.少数可伴胸闷或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 4.病程长短不一,病期在6周以内的为急性型,超过6周的为慢性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 1.组胺H1受体拮抗剂。

2.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的药物。 3.糖皮质激素及其辅助用药。 4.外用止痒药。 5.白三烯受体抑制剂。 6.免疫抑制剂。 7.免疫球蛋白。 8.拟交感神经药。 9.伴发症状的治疗。 10.其他特殊类型荨麻疹的治疗。 11.中医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50/L56.3荨麻疹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门诊期间检查项目。 1.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和隐血;

宝宝荨麻疹一般要多久才会好

宝宝荨麻疹一般要多久才会好 什么是宝宝荨麻疹 宝宝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其基本病变为皮肤黏膜的毛细血管暂时扩张和渗透性突然增加。本病多数是变态反应所引起,急性大多预后良好。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寄生虫都可以成为过敏原,花粉,灰尘,化学物质,甚至有的食物也能成为过敏原。 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在食物性过敏源中,除鱼、虾、蟹、贝类、蛋类、笋等常见的易过敏食物外,蔬果中的芹菜、香菜、辣椒、草莓、香蕉等也可诱发荨麻疹。还有如泥螺、苋菜、鸡毛菜、莴笋等食物也可诱发此病。因为荨麻疹患者对外界抵抗力差或还没有适应环境,因此对牛奶、黄豆、花生、鸡蛋等过敏的也比较多。 如果禁忌的食物过多但又是人体日常所需的,也可以通过少量渐次增加食用量来达到脱敏的目的。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绿豆、意仁等。 宝宝荨麻疹一般要多久才会好 宝宝荨麻疹多是过敏反应所致,可表现皮肤风团样皮疹,成片出现,痒感明显,可反复发作的。积极用健敏舒治疗的荨麻疹可在7-10天左右恢复的。不过要彻底扭转过敏体质,不然容易反复发作! 1,治疗一般以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氯雷他定片、葡萄糖酸钙为主。 2,痒感明显可辅以安抚止痒的外用药,如炉甘石。不过像1、2这两条的发副作用比较大,要慎重选择。 3,注意饮食,避免易过敏的食物,如动物蛋白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 4,必要时可查个过敏原测试看看,弄清过敏原,脱敏治疗。 最后要注意卫生 有荨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敬而远之。 生活规律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喝酒、受热、情绪激动、用力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 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不良刺激荨麻疹,应予避免。患寒冷性荨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场,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

得了荨麻疹不要怕

得了荨麻疹不要怕 患者:身上起了很多红色疹块,又小变大。尤其是关节处。今年2月末起的,刚开始可能是因为那几天降温,风很大,一出门遇见风回家就会发现关节处有几个包,但晚上睡觉躺在被子里不见风就好了。过了几天,吃了些海鲜,病情加重了,现在越来越严重,主要还是关节处有疹子,很痒。现在脸上也有了一些。去年1月初起过一次,吃过汤药,但治标不治本。直到4月天气暖活了自然好了,不知和吃药有没有太大关联。去年要比今年严重很多,全身都是,而且都是凸出来的大包。希望大夫指教一下该如何治疗和预防此疾病。 答:您好,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荨麻疹常见病因有:①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某种香料调味品亦可引起。②药物,有许多可引起该病。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荨麻疹。③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④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⑤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治疗 1.尽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2.内服抗组胺药物,有全身症状者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对症治疗; 3.对检查变应原试验阳性的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 4.有感染者可采用抗菌素治疗; 5.慢性病例可试用封闭疗法、自血疗法、针刺疗法、氧气疗法、组织疗法; 6.外用百部皮肤舒对局部喷搽,抗菌止痒。荨麻疹病因复杂,致敏源广泛。明确病因是避免复发的关键,对无法避免的致敏源可给予脱敏治疗或预防性服药。根据不同的类型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儿童荨麻疹几天能好

儿童荨麻疹几天能好 荨麻疹以其发作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病患者约占三分之一,通常是因食物过敏引起,对于妈妈们来说,宝宝们对身上的风团又抓又挠,心痛不已,都希望宝宝能快点好起来,那么,小儿荨麻疹几天能好呢? 需要注意:由于儿童年纪较小,对于治疗方式要特别慎重。著名儿科医生崔玉涛主任之前推荐过益生菌修复法,是没有副作用的。比如建敏舒,12岁以下专用,是获得抗过敏专利的益生菌。可以试试。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往往喜欢吃零食,零食种类及正餐食品较多,因此食物过敏的机会增多,诸如果仁、鱼类、蟹、虾、花生、蛋、草莓、苹果、李子、柑橘、各种冷饮、饮料、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因。 2-7岁的小儿缺乏自治能力,到室外、野外、树丛及傍晚的路灯下,往往易被虫咬,或与花粉、粉尘、螨及宠物如猫和狗的皮毛等接触,它们均易成为过敏的原因。 儿童期及幼儿期的小儿抵抗力偏低,容易患各种感染,因此化脓性扁桃腺炎、咽炎、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为荨麻疹的诱发因素。年长儿、青少年开始对药物尤其对青霉素容易过敏引发荨麻疹。 儿童荨麻疹几天能好 小儿荨麻疹发作大多数是急性荨麻疹,都是短暂性的。有时几个小时或者一周内就能好。而且发病与免疫性机制有关,有一些儿童发生小儿荨麻疹之后,自己会痊愈,但是也有的会持续很久,对于这些儿童,应该要积极的去医院治疗,详细的检查存在的病因。 若是小儿荨麻疹持续复发超过六周则成为慢性荨麻疹,致病原因则不一定和食物有关,其他很多因素都可能引起小儿慢性荨麻疹。如温度变化、物理变化(如搔抓)、灰尘、花粉、丝袜等对局部皮肤产生的刺激、情绪引起血管紧张等等。

荨麻疹教案资料

荨麻疹

荨麻疹 一、朱仁康,两类别缓急,分五型辨证治疗荨麻疹 朱仁康认为荨麻疹其成因有外因引起者,有内因产生者,也有内外因相合者,急性期多见于风热,风湿两型,应投以疏风清热或祛风胜湿之法,易于收效。慢性荨麻疹多顽固难愈必须仔细审证求因,方能得治,如风邪久郁未经发泄,可重用搜风药驱邪外出。又如卫气失固,遇风着冷即起,则宜固卫御风,又有既有内因,复感风邪触发者,如饮食失宜,脾虚失运,复感外风,而致胃疼、呕吐、腹痛、泄泻、应予温中健脾,理气止痛。此外也有内因血热,血瘀致病者,血热生风,亦不少见。常见皮肤灼热刺痒,搔后立即掀起条痕,所谓外风引动内风,必须着重凉血清热以熄内风。血瘀之证,由于瘀血阻于经络肌腠之间,营卫不和,发为风疹块,应重活血祛风,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更有寒热错杂之证,又当寒热兼治。总之,病情比较复杂,当审证求因,庶能得治。 (一)风热型 一般见于急性荨麻疹,亦见于慢性者。由于风热外袭,证见风疹色红,成片,痛痒不止,重则面唇俱肿。汗出受热易起,或有咽干心烦。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带数。治宜疏风清热,佐以凉血。方用消风清热饮(荆芥9g,防风9g,浮萍9g,蝉衣9g,当归9g,赤芍9g,大青叶9g,黄芩9g),或疏风清热饮加减(荆芥9g,防风9g,牛蒡子9g,白蒺藜9g,蝉衣 9g,生地15g,丹参9g,赤芍9g,炒山栀9g,黄芩9g,金银花9g,连翘9g,生甘草6g)治之。 又有风热之邪久郁,未经发泻、风疹发作一二年不愈,证见疹发大片火欣红,舌质红苔黄。治宜搜风清热,用乌蛇驱风汤,药用(乌蛇9g,蝉衣6g,荆芥9g,防风9g,羌活9g,白芷6g,黄连9g,黄芩9g,金银花9g,连翘9g,甘草6g)。 (二)风寒型 相当于冷激性荨麻疹。由于卫外失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受风着凉后,即于露出部位发病。证见风疹块色淡红或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紧或缓。治宜固卫和营,御风散寒。以固卫御风汤加熟附子治之。药用(黄芪9g,防风9g,炒白术9g,桂枝9g,赤芍9g,白芍9g,生姜3片,大枣7枚,熟附子3g)。 (三)脾胃型 相当于肠胃型荨麻疹,由于脾胃失健,外受风寒。证见身发风块,胃纳不振,腹痛腹胀或恶心呕吐,大便溏泄,苔白或腻,脉弦缓。治宜健脾理气,祛风散寒。以健脾祛风汤(苍术 9g,陈皮6g,茯苓9g,泽泻9g,荆芥9g,羌活9g,木香3g,乌药9g,生姜3片,大枣5枚)。或搜风流气饮(荆芥9g,防风6g,菊花9g,僵蚕9g,白芷6g,当归9g,川芎6g,赤芍9g,乌药9g,陈皮6g)治之。 (四)血热型 多见于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中医称为风隐疹。由于心经有火,血热生风。一般起风块较少,每到晚间皮肤先感灼热刺痒,搔后随手起红紫条块,越搔越多,发时心中烦躁不安。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带数。治宜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用凉血消风散(生地30g,当归9g,荆芥9g,蝉衣6g,苦参9g,白蒺藜9g,知母9g,生石膏30g,生甘草6g)。 (五)血瘀型 由于瘀阻经隧,营卫之气不宣,风热或风寒相搏,证见:风疹块暗红,面色晦暗,口唇色紫,或风疹块见于腰围、表带压迫等处。舌质紫黯,脉细涩。治宜活血祛风为主,方用活血祛风汤(当归尾9g,赤芍9g,桃仁9g,红花9g,荆芥9g,蝉衣6g,白蒺藜9g,甘草6g),或通络逐瘀汤加减。(地龙12g,皂刺9g,刺猬皮9g,桃仁9g,赤芍9g,金银花9g,连翘 9g,风热加金银花、连翘;风寒加麻黄、桂枝。)(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编.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17)

治疗慢性荨麻疹偏方

治疗慢性荨麻疹偏方 文章目录*一、治疗慢性荨麻疹偏方*二、慢性荨麻疹如何预防*三、慢性荨麻疹的危害 治疗慢性荨麻疹偏方1、治疗慢性荨麻疹偏方 第一个偏方是要准备鲜红萝卜,然后加水煎煮,浓煎取汁,再熏洗上身,等到出汗了以后就可以了,要避免受到风吹,每日都要洗一次。 第二个偏方是要准备薄荷、苦参,樟脑,白酒等。然后一起放入干净的容器内浸泡,浸泡七天后,去渣滤酒,加入樟脑粉混匀, 用棉签蘸药涂擦患处,每日三次。 第三个偏方是要准备新鲜的韭菜,然后洗净,榨汁,将汁水涂抹在患处,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续涂抹一周。 第四个偏方是防风通圣丸,要准备浮萍、蝉衣、生甘草、炒牛蒡、土茯苓、丹皮、晚蚕沙、白鲜皮,还有槟榔以及炒枳壳, 再做成药丸,分别用水送服。 第五个偏方是八珍汤加减,是要准备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炙甘草,白蒺藜,防风,蛇床子,大枣, 然后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2、慢性荨麻疹临床表现 在风疹块出现前,局部皮肤发痒或有麻刺感,迅速出现皮疹。部分患者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1~2日内出现全身症状,如食 欲缺乏、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风疹块表现为扁平发红或苍白

色的水肿性斑,边缘有红晕。风疹块呈环形可称环状荨麻疹,几个相邻的环形损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图状。风疹块中有水疱时称为水疱性荨麻疹。 风疹块常在数小时或1~2日内自然消失,其他部位又有新 的皮损陆续出现,风疹块已消失处在24小时内不再发生新的损害。风疹块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风疹块的大小及数目不定, 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黏膜。风疹块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时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风疹块而无其他症状。 3、慢性荨麻疹怎么检查 慢性荨麻疹组织病理检查:系单纯限局性水肿,乳头及真皮 上层有浆液性渗出,乳头水肿,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浸 润也可致密并混杂有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荨麻疹如何预防1、少接触致敏物品 对于可能由接触而造成荨麻疹的病人,应当少用含有香料的 肥皂,尽可能不要接触橡胶、染发剂等化学物品,或是在接触这些物品时戴上手套。 2、保持居室清洁 家中少养猫、狗等宠物,因为猫狗等宠物的毛、皮屑、尿屎,都可能造成人体过敏,是吸入性过敏的重要因素;家中勤清扫,少

麻疹诊疗指南

麻疹诊疗指南 【概述】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最常见并发症有肺炎、喉炎。本病传染性极强。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5岁,近年来6月龄以下和15岁以上发病人数有明显增多。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终年均有散发,流行多见于冬、春季。由于麻疹疫苗广泛使用,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详细询问有无麻疹预防接种史、近三周有否麻疹密切接触史及既往有否麻疹病史。 2.临床表现前驱期认真询问有无发热、咳嗽、流涕、结合膜充血、流泪、畏光等上呼吸道炎症状;出疹期询问出疹时间、顺序、分布及皮疹形态,发热与皮疹关系,出疹后全身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有无加重,是否合并喉炎(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肺炎(剧烈咳嗽、气急、鼻扇、缺氧、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及脑炎(昏迷、惊厥、脑膜刺激征等)等;恢复期重点询问有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体检要点】

1.前驱期重点观察体温,口腔颊、唇粘膜有无粘膜斑,球结合膜有无充 血、分泌物。 2.出疹期重点观察皮疹颜色、形态、大小、分布,疹间有无正常皮肤, 皮疹有无融合及出血。同时观察有无气急、紫绀、鼻扇、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等(出疹期肺炎、喉炎是最常见并发症)。 3.恢复期重点观察皮疹消退后有无麦麸样脱屑及色素沉着。 【辅助检查】 1. 多核巨细胞检查于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1天取患者鼻咽分泌物或口腔粘膜斑涂片,瑞氏染色后直接镜检找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2. 病原学检查 1)病毒分离可从早期患者的血液及眼、鼻、咽部分泌物中分离病毒。 2)病毒抗原检查用免疫荧光检测鼻咽分泌物或尿脱落 细胞中病毒抗原。 3)特异性抗体检查特异性IgM可作为近期感染诊断的 主要依据。 3.影像学肺部有并发症(肺炎或肺结核)者,可行肺部X线摄片或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

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何任方<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瘙痒,且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疤痕。历代医家有“瘾疹”、“风瘙隐疹“、“风瘩癌”等名,俗称“风疹块”。 1 病因病机: 张挹芳认为本病的发生,由内外病因相应而致。外由风寒湿热,内因“夙根”或肺脾肾虚,其中尤以肺脾失调为主。王卫等认为人之皮毛乃营卫荣养、护卫之处。若因阳气虚弱,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而致气血不运,肌无所养,则易发病。 2辨证论治: 张志礼认为,本病初发多属实证,久病则多为虚证,而风邪是本病的主要外因。因此,治疗勿忘祛风。 他将本病分为以下四型: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 (3)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 (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骆文郁等认为,荨麻疹的病机为营卫失和,治法宜调和营卫,应以桂枝汤作为基本处方治疗,并适当配伍疏风药,除湿药,仿桂枝汤的变化以适应荨麻疹的复杂变化。

有关于荨麻疹具体资料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荨麻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荨麻疹通常先感到全身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这种风团常突然发生,于数分钟至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内消退,不留痕迹,一日内可反复发作多次.有些病人伴有腹痛,恶心,呕吐;有些病人还有不同程度的发烧;严重时会出现气短,气喘,呼吸困难,甚至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急性荨麻疹经数日至1 ̄2周左右即停止发疹.慢性荨麻疹一般没有发烧,恶心,呕吐,气喘现象,仅有皮肤风团和瘙痒,病程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荨麻疹的致病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有鱼,虾,蟹,动物羽毛,花粉,蘑菇,荨麻,药物,日光,细菌,寄生虫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接触的物品和吃的食物太多,太广泛,一时不容易查清病因,因此造成有些人反复发生麻疹.本病可用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等抗组织胺药物治疗,如全身症状严重,可用强的松和地塞庚米松.中药治疗效果也很好,如白癣皮,地肤子,蝉衣,海金沙各15克,水煎服......... 荨麻疹应该如何预防? 对于荨麻疹,无论是从预防还是从治疗方面来说,找出致病因素是其关键。急性荨麻疹由于发病急,病程短,常可找到原因,再去除致病因素,治疗后常能很快治愈。而对于慢性荨麻疹来说,由于病因不明,不能针对性地预防及治疗,因而疗效不理想。 可中医辨证治疗: (一)风热证:多发于夏季,起病急,风团色红,自觉灼热瘙痒,遇热加重,遇冷减轻。多伴有恶心、心烦、口渴、咽部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二)风寒证:多发于冬季,风团色白或淡,遇冷加剧,得热则减轻,自觉瘙痒。可伴有畏寒恶风,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或腻,脉浮紧、迟或濡缓。 (三)气血两虚证:风团色淡红,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日久不愈。劳累后复发加剧。自觉瘙痒,伴有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舌质胖淡,苔薄,脉濡细。 (四)胃肠实热证:风团发生时伴有恶心、呕吐、脘腹疼痛、腹胀、腹泻或大便结燥、神疲纳呆。苔黄腻,脉滑数。有的可有肠道寄生虫。 (五)冲任不调证:风团色暗,时轻时重,多在月经前数天出现,随月经干净而缓解,风团出现与月经有关。可伴有经期腹痛,月经不调,面色晦暗,色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丘疹性荨麻疹”-螨虫过敏性皮炎发表时间:2010-09-06 发表者:皮肤科 (访问人次:2533)步入夏季,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越来越多,很多病人不了解这个病,其实,“丘疹性荨麻疹”的名称是以形态学特征将之命名。1950年以来, 关于本病的病因学假说主要有昆虫叮咬说, 消化功能紊乱和食物过敏说, 感染说和神经精神因素说类。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 昆虫叮咬导致的过敏是致病的原因, 而其他三类假说一直无有力证据支持, 并以其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时多疗效欠佳, 而基于昆虫叮咬说的治疗及预防均收到良好效果, 且患者离开所处环境后皮损常常停止复发, 因而目前认为昆虫叮咬尤其是节肢动物叮咬为丘疹性荨麻疹惟一的原因。 丘疹性荨麻疹可能由于节肢动物叮咬, 其虫体蛋白导致过敏所致, 其中以各种螨虫、跳蚤及臭虫最为多见, 各种节肢动物叮咬后其唾液蛋白及其他虫体蛋白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 从而出现瘙痒、风团、水疱等症状。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本病发病高峰期与昆虫最活跃的时间完全一致, 均为仲夏期, 儿童皮肤较嫩, 敏感性较高, 叮咬后昆虫唾液蛋白等异种蛋自进人人体, 初次致敏时间大约为, 再次叮咬后即出现较强过敏反应, 在种系相近的节肢动物之间可出现交叉反应过敏。而成人由于已经过多次叮咬, 会逐步发生“耐受”, 以后再被叮咬后可以只产生一过性皮肤红

(有答案)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案与进展-087-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 疗方案与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及临证体会 1、慢性荨麻疹肝经郁热证的治法是() A、调和营卫 B、散风清热除湿 C、养血祛风 D、疏肝清热[正确答案] E、解表散邪 2、慢性荨麻疹营卫不和证的治法是() A、调和营卫[正确答案] B、散风清热除湿 C、疏肝平肝,祛风止痒 D、疏肝清热 E、养血祛风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证 A、肝经郁热证 B、血虚风恋证 C、营卫不和证 D、肝旺风动证[正确答案] E、风湿热证 4、根据《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风团反复发生,至少每周发作2次,持续≥()周者,即可称为慢性荨麻疹 A、6[正确答案] B、4 C、5 D、3

E、2 5、慢性荨麻疹肝旺风动证大便干结者,加() A、制附子 B、炒山药 C、生地 D、生大黄[正确答案] E、生牡蛎 6、慢性荨麻疹外风侵入常见()表现 A、恶寒、发热[正确答案] B、肢体震颤 C、偏瘫不遂 D、头目摇动 E、肢体瞤动 7、中医认为,内风的产生多与()有关 A、肝[正确答案] B、脾 C、肾 D、心 E、胆 8、慢性荨麻疹风湿热证的治法是() A、调和营卫 B、散风清热除湿[正确答案] C、养血祛风 D、解表散邪 E、疏肝清热 9、慢性荨麻疹风湿热证易感冒,畏寒肢冷者,加() A、蝉蜕、浮萍 B、当归 C、生牡蛎 D、生黄芪、桂枝、制附子[正确答案]

E、黄芩 10、慢性荨麻疹肝旺风动证的治法是() A、调和营卫 B、散风清热除湿 C、疏肝平肝,祛风止痒[正确答案] D、疏肝清热 E、解表散邪 11、慢性荨麻疹营卫不和证的治疗方剂是() A、荆防四物汤 B、桂枝汤[正确答案] C、散风除湿汤 D、丹栀逍遥散 E、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2、慢性荨麻疹血虚风恋证的治法是() A、调和营卫 B、散风清热除湿 C、养血祛风[正确答案] D、解表散邪 E、疏肝清热 (二)慢性荨麻疹中医治疗技巧 1、荨麻疹疹及全身,日久难愈者选()治疗 A、半夏厚朴汤 B、过敏煎 C、玉屏风桂枝龙骨牡蛎汤 D、消风散[正确答案] E、茯苓杏仁甘草汤 2、以下哪项不是慢性荨麻疹卫表不固型的临床表现() A、裸出部位易发风团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

第20卷第9期 2012年9月 Vol.20 No.9 Sep,2012中国医学工程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 ? ? 68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分析 周郅轲 (岳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皮肤科,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指导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11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患者180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检测阳性120例,阳性率为66.7%,阴性60例,阴性率33.3%。阳性组与阴性组均给予自血疗法及氯雷他定治疗。结果 经过观察,阳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7%,阴性组为76.7%,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身血清皮肤试验方法简便快速,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常规检测方法用于指导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慢性荨麻疹;风团;红晕 中图分类号:R 758.24 文献标识码:B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过敏性皮肤病,在一般人群当中约20%的人都经历过荨麻疹发作[1]。在疾病机制上,本病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免疫、炎症介质等多种因素。过去一致认为荨麻疹是由肥大细胞释放白三烯、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所引起[2]。尽管抗原与结合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交联能激活肥大细胞,但是该机制无法解释所有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发生。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utologous serum skin test,ASST)是采集受试者的自体血清,然后在其特定区域正常皮肤做皮试,与阴性对照比较,观察是否引起风团及红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方法及其在慢性荨麻疹的诊治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3]。本文具体探讨了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指导效果与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9月-2011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9例,女性71例,年龄19-65岁,平均(32.45±7.82)岁,病程6周-10年,平均(3.4±2.8)年,发病频率(7.6±2.4)次/月。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检测阳性120例,阳性率为66.7%。阴性60例,阴性率33.3%。 1.2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常规抽取受试者外周血3 mL,注入无菌试管中30 min 后血液凝固,离心分离出血清,取血清及生理盐水各50μL 用皮试针头注入该受试者的前臂屈侧真皮内,皮丘间距3-5cm,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30 min后由专人判读结果。 1.3 结果判读 用圆珠笔标明风团和红晕轮廓,再用透明胶带复制于报告单上。测量风团的最长径及中点垂直径,求出平均直径,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产生的风团直径>阴性对照1.5 mm记为阳性,反之则记为阴性。 1.4 治疗方法 阳性组与阴性组均给予自血疗法及氯雷他定治疗,自血疗法每5-7d/次,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治疗周期为3个月。 1.5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有效:轻度红晕,瘙痒尚能忍受;无效:红晕明显,瘙痒不能忍受[4]。 1.6 统计学方法 两组治疗结果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 2 结果 经过观察,阳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7%,阴性组为76.7%,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附表。 附表 两组临床有效率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阳性组 120 77 39 4 96.7% 阴性组 60 26 20 14 76.7% χ2 8.214 P <0.05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病,定义为风团和瘙痒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持续至少8周。约3/4的患者找不到确切病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后者可由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复杂因素所引起。 荨麻疹的病理特征为真皮或皮下组织暂时性血管扩张和水肿,临床上表现为风团和红斑。荨麻疹的水肿多数发生在真皮浅层,消退较快,常累及消化道及呼吸道黏膜[5]。常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等,常规抗过敏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且其病情严重程度与自身抗体的滴度及组胺释放活性相平行。临床上需要一种方便、准确检测慢性荨麻疹的自身抗体的方法,以利于指导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达70%左右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是采集受试者的自体血清做皮内试验,观察是否引起风团、红晕[6]。为进行有效的质控,在应用中,一般皮试部位多选择前臂曲侧腕关节至肘关节之间的正常皮肤。常规消毒后,分别做2个皮试注射点,即自体血清、阴性对照,皮试时选用无菌注射器,在进行皮试时须绷紧皮肤,皮试后用笔在皮丘边缘标记以便判定结果。本文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检测阳性120例,阳性率为66.7%。阴性60例,阴性率33.3%。 有研究通过免疫组化证实,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注射自体血清后皮损区真皮浅层和中层的血管周围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较非皮损区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还有研究发现,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注射自体血清后皮损区真皮层的血管周围也有CD4+T淋巴细胞的浸润,同样较非皮损区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7]。这与GRATTAN的研究结果一致[8]。提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自身抗体促使了速发型红斑风团反应,且免疫细胞与免疫因子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有学者发现,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组胺释放因子,释放炎症介质,产生临床症状,并与患者皮内注射自体血清后局部出现的红斑-风团反应有关[6]。笔者分析组胺释放可能为慢性荨麻疹的触发因素。 收稿日期:2012-07-22 临床研究? ? (下转第7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