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合集下载

经方医案之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荨麻疹

经方医案之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荨麻疹

经方医案之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是由于食物、药物、环境因子,以及一些物理因素过敏所诱发,临床表现主要是全身起红斑、风团,伴有明显的瘙痒。

西医主要是通过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中医称荨麻疹为瘾疹,因其以身痒为主症,且发作无常之故。

病机主要包括六淫侵袭,兼挟为病;脏腑不调,七情内伤;禀赋异常,内外合邪等,尤其强调风邪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因素。

中医疗效显著,现分享我一医案:张某某,女性,25岁,2020年5月11日初诊。

患慢性荨麻疹,1年来反复发作,服抗过敏西药能缓解,然停药即发,再服效果欠佳,多方治疗仍发作频繁。

近来发作甚,全身起风团,瘙痒,双手部瘙痒尤甚,非抓破出血不能解痒。

其形体偏实,肤色略暗,自诉怕冷,手足冷,易烦躁。

舌质偏暗红,苔薄,脉弦稍数。

证属:少阳病夹瘀。

拟方: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味。

处方: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炙甘草10g,桂枝10g,茯苓10g,桃仁10g,牡丹皮10g,荆芥10g,蝉蜕9g,白蒺藜15g。

一周后复诊:服后双手部瘙痒明显减轻,身起风团瘙痒亦减少。

药已中的,守方再进,续服7剂,风团瘙痒全消,带药7剂以资巩固。

体会:慢性荨麻疹为什么被称之为世界难题,因为目前的主流医学为西医,而西医认识荨麻疹是有局限性的,不管是其发病机制还是治疗方案,所以西医治疗慢性荨麻疹往往呈现出用药有效,停药反复的状态。

中医认为皮肤诸疾之所以反复发作,皆因其整体体质失调有关,绝非仅仅局部之皮肤障碍,故见痒而止痒,见风团而消风,不是治本之法。

从整体出发,调整内在失衡之体质,从根本上抑制组胺等物质的生成,往往可以达到不治皮而皮疾愈的目的。

本案体质偏实不虚,故一切养血疏风之法皆不可施。

又烦躁,四逆,舌暗,脉弦,气郁血瘀之象明显,故处方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

结合皮肤风团瘙痒,酌加荆芥、蝉蜕、白蒺藜以疏风止痒。

整体与局部结合考虑,既调整整体,又兼顾局部,故见效甚速。

中医治疗荨麻疹(14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14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14方)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疙瘩”,为一种局限性、暂时性或瘙痒性的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的过敏性皮肤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中医在治疗荨麻疹方面是如何辨证论治的呢?又有什么疗效比较好的外用制剂可以治疗呢?荨麻疹,中医学称为“瘾疹”,其发病多与素体禀赋不耐,加之风、湿、热诸邪侵犯皮肤有关。

或外感风寒、风热;或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或肺卫肌表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或体弱血虚,风从内生,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一般急性荨麻疹多为实证,慢性荨麻疹多为虚证。

辨证分型及用药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证候】全身或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样皮疹,稍高于皮面,呈红色或粉红色,剧痒,兼见头痛、发热、心烦口渴、大便干、溲赤等症,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止痒。

【方药】自拟荆芩汤加减:荆芥15g,炒黄芩15g,生地黄30g,牡丹皮15g,赤芍30g,紫草30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30g。

2.风寒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证候】全身泛发粉白色、粉红色风团样皮疹,作痒,遇风、遇冷加剧,或兼有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不渴等症,苔白,舌质淡或淡红,脉浮紧。

【治法】辛温透表,疏风止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5g,防风30g,茯苓30g,川芎15g,羌活15g,独活15g,生柴胡15g,前胡15g,炒枳壳15g,桔梗15g,九里光30g,昆明山海棠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生黄芪30g,乌梢蛇30g。

3.卫表不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证候】裸出部位易发皮疹,疹色淡微红或见苍白,吹风着冷、两手洗冷水亦起,舌质淡,苔白,脉浮弱。

【治法】益气固表,御卫止痒。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45g,白术15g,防风30g,桂枝15g,杭芍15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刺蒺藜30g,制何首乌30g,蜈蚣2条。

4.血虚生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证候】皮疹反复发作,多见午后或入夜加重,而午前或后半夜则轻。

顽固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顽固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顽固性荨麻疹中药方剂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一)【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 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 克, 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 五)【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次,日服2次。

【出处】何任方王氏[ 1 ]采用中药及西药两组对照治疗荨麻疹各60 例。

中药组:荆芥、防风、当归、川芎、丹皮、栀子、浮萍各10g,生地、赤芍、地肤子、白鲜皮、生首乌、胡麻仁各15g。

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 中药偏方治疗

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  中药偏方治疗

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中药偏方治疗
*导读: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有哪些?可以通过以下
五种中药偏方进行治疗……
慢性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皮肤病,很多人都会患上这种皮肤病。

慢性荨麻疹在早期会出现皮肤瘙痒,皮肤破损后很快就会出现一些风团,瘙痒会更加严重。

患者还会出现腹痛腹泻和喉头水肿等现象。

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使用中药偏方。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偏方一
偏方需要用到6克的麻黄和甘草,9克的桂枝、杭芍和杏仁各,以及三片生姜和五颗红枣。

加水煎服,每天早晚服用。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偏方二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可以使用9克呢皂刺和甘草各,以及60克的双花。

加水煎服,患者每天可以服用1剂。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偏方四
偏方内包含了12克的当归,15克的丹参和苦参,24克的蛇床子和9克的食盐。

上述药材加水煎后外洗患处,一天可以洗3次。

*治疗慢性荨麻疹偏方五
患者需要到药店买12克的柴胡、当归和炒天虫,9克的白芍、钩藤和五味,6克的乌梅和蝉衣。

上述药材先用清水泡1小时;然后煮至沸腾30分钟后即可;患者在每天上下午可以各喝
一次,一定要在饭后一小时温服。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偏方秘方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偏方秘方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偏方秘方
*导读:治慢性荨麻疹偏方秘方组方:药用黄芪、首乌、白术各15克,当归、白藓皮、丹参(后下)各12克,赤芍、防风、蝉蜕各10克,鸟梢蛇(研冲)9克,川
*治慢性荨麻疹偏方秘方
*组方:药用黄芪、首乌、白术各15克,当归、白藓皮、丹参(后下)各12克,赤芍、防风、蝉蜕各10克,鸟梢蛇(研冲)9克,川芎、甘草、全蝎(研冲)各6克。

蜈蚣(研冲)2条。

儿童用药酌减。

*风寒胜加麻黄、桂枝、透骨草,去丹参、赤芍;风热胜加青蒿、牛蒡子、薄荷,去当归;湿热胜加黄芩、苦参、地肤子,去黄芪;热毒甚加金银花、大青叶、黄连,去川芎;血瘀重加桃仁、红花、泽兰,偏血热加紫草、槐花、丹皮,去白术;
*气血两虚加党参、白芍、熟地、大枣,去全蝎、蜈蚣:瘙痒剧烈加白蒺藜,浮萍、荆芥、苍耳子;
*疹块难消加皂角刺、秦艽、路路通:病程冗长加三棱、莪术;反复发作加地龙、僵蚕、水蛭;
*久治不愈加白花蛇、穿山甲、地鳖虫。

*用法:天天1剂,水煎4次,分早中晚及睡前温服。

药渣加水浓煎,滤液擦洗患部再浸泡15分钟,早晚各1次。

3周1
个疗程,直至疹消痒除。

避风寒、忌生冷、香燥、煎炸、海鲜、蛋品、牛奶、饮料、酒类、辛辣之品。

孕妇、月经过多者及有出血性疾病禁服。

祛风散寒,清热除湿、。

凉血解毒、活血通络、化瘀消肿、益气固表、养血和营、去痒止痒。

轻者1个疗程即风团消、瘙痒止;重者2~3个疗程疹块及瘙痒消失,皮肤划痕试验阴性,血常规复查嗜酸性粒细胞降为正常。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王永山,副主任医师,业务院长。

苏士举(山东省烟台东方医院)。

主治:慢性荨麻疹。

处方:当归10~15克,生地10~15克,石膏15~30克,知母10~15克,苦参5~10克,大胡麻5~10克,荆芥5~10克,防风5~10克,木通5~10克,蝉衣5~10克,牛蒡子5~10克,甘草3~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12天为1疗程。

疗效
全组37例。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连续3个月不复发者)26例;有效(服药1个疗程症状缓解而3个月内偶有复发者)9例;无效(1个疗程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停药后短期内复发者)2例。

总有效率为94.59%。

痊愈的26例中服药最短12天,最长36例,平均18天。

按语
荨麻疹由外受风邪,郁于肌表,使毛窍阻闭,不得宣泄,久则郁结不解,化火伤阴,血中火盛而发。

慢性者多属卫外失固,肌表不密,风寒外袭所致。

故方中用苍术祛风胜湿止痒;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衣入肺经,宣透腠理之风邪;当归、生地凉血活血,补益阴血。

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养血活血之功。

运用时方中苍术用量一般大于苦参,以免苦参苦寒攻伐胃气。

服药期间忌食鸡、鱼、羊肉、韭菜、酒、辛辣等食品。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顽固性荨麻疹,一味中药就搞定

顽固性荨麻疹,一味中药就搞定

顽固性荨麻疹,一味中药就搞定记得那是2003年秋天,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是近半年来经常发生风疹块,并且伴有瘙痒,发作时间没有任何规律性。

去村卫生室就诊,医生诊断为“慢性荨麻疹”。

开了些抗过敏药物,同时嘱咐母亲不要吃鱼、虾等异性蛋白质了事。

后来,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母亲又去了几家医院,诊断结果均是“慢性荨麻疹”。

所用药物大同小异,如开瑞坦、西咪替丁、脑益嗪等,效果均不理想。

因此,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其他好一点的治疗方法。

我仔细分析母亲的病情,村卫生室及其他几家医院的医生诊断结果应该是正确的。

慢性荨麻疹本身就比较顽固,它虽不是什么大病,却奇痒难忍,一遇过敏原,如风、湿、冷、热、花粉等刺激即反复发作,病程也比较长,甚至可达数年之久,又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生活、休息以及睡眠。

并且很难找到病因,治疗也就是以抗过敏为主。

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法呢?正当我愁眉不展时,妻子在身旁说:“不如试试我老家(安徽南陵)的单方吧。

我老家有种‘枫树果子’,煎水后内服加外用,能治风疹块。

并且我家就有枫树,每年冬天我妈都把果子采摘下来,精心收藏好,以方便家人或邻居使用。

”我说:“也没别的好办法啦!要不就试试。

”于是妻子赶回老家把“枫树果子”带来上海。

我拿近一看,原来“枫树果子”就是中药“路路通”。

中医都是象形的,它为什么叫路路通,是因为它的形状,它有很多的空隙,四通八达的,我们人体的经络也是四通八达,所以路路通能疏通经络,在临床一般多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及乳少、乳汁不通等症。

我把路路通邮寄给了母亲,并且告诉她具体的使用方法。

一周后,我打电话问母亲效果如何,她说自从用了路路通,这几天没有发生荨麻疹。

但是时间太短,不知还会不会复发。

此后,由于工作忙,也就没再跟母亲联系。

转眼到了春节,回家看到母亲我便问,慢性荨麻疹是否复发过?她说,用了我寄来的药后,一直都没复发过。

至今已有了三年多的时间,母亲的病情从未复发过。

由于母亲的亲身经历,现在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就用路路通煎水后内服加外用的方法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

〖秘方集锦〗专治荨麻疹的10神奇秘方

〖秘方集锦〗专治荨麻疹的10神奇秘方

【秘方集锦】专治荨麻疹的10神奇秘方《方1.》李氏止痒方【方剂】苦参3克,荆芥、防风、苍耳子、剌藜茯苓蒺各9克,苍术赤苓、茯苓、胡麻各15克,蝉衣、生姜皮各6克,炒山栀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顽固性荨麻疹【来源】云南著名老中医李继昌验方。

《方2.》荸荠清凉饮【配方】荸荠200克,鲜薄荷叶10克,白糖10克。

【用法】荸荠洗净去皮,切碎捣汁。

鲜薄荷叶加白糖捣烂,放λ荸荠汁中,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频饮。

【功效】祛风清热。

适用于风热型风疹,症见风疹色红,遇热则剧,得冷则减。

【来源】民间验方。

《方3.》糖醋拌银耳【配方】银耳12克,白糖、食醋适量。

【用法】银耳泡发,再用开水冲洗,掰成小块,放在盘内,加白糖和醋拌匀后食用。

【功效】本方凉血消炎,适用于荨麻疹。

【来源】民间验方。

《方4.》荨麻疹洗【原料】夜交藤200克,苍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鲜皮、蛇床子各50克,蝉蜕20克。

【制作法】将以上6味加水5升,煎煮20分钟,去渣取药汁。

【用法】趁热先熏患处,待温后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洗患处。

药液放阴凉处,用时煮热,每剂可连用3~5次。

一般多在熏洗2小时后可见效。

【功效】祛风解毒,消肿止痒。

适用于荨麻疹。

《方5.》浮萍蝉防汤【组成】浮萍、蝉衣、防风各20g,白鲜皮、胡麻仁各15g,甘草10g。

【制用法】水煎服,日1剂。

可随症加减。

【功效】顽固性荨麻疹。

【出处】吉林中医药《方6.》艾叶酒【配方】生艾叶10克,白酒100毫升。

【用法】上2味共煎至剩50毫升左右,顿服,每日1次,连服3日。

【功效】主治荨麻疹【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90(6)。

《方7.》芪术防风汤治荨麻疹【方剂】生黄15克,防风6克,玉竹连翘壳、生白术各12克,地肤子、稀莶草、银花、生地各9克,红枣5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盖气固表,滋阴清热,佐以化湿。

【主治】荨麻疹。

【验证】杨某,女,26岁,职工。

患者半年来每入夜时风疹频发,此起彼伏,瘙痒不已,夜难成眠,且伴头晕,月经量增多,而饮食尚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皮肤偏方,荨麻疹偏方中药方剂(一)【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皮肤偏方,荨麻疹偏方中药方剂(一)【辨证】血热蕴湿结于肌脸。

【治法】凉血、疏风、祛湿。

【方名】驱疹汤。

【组成】白藓皮30克,生地24克,槐花24克,苦参15克,蝉衣12克,丹皮12克,赤芍9克,防风9克,地龙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荨麻疹的各种治疗方法皮肤偏方,荨麻疹偏方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初起皮肤瘙痒,抓后皮肤迅即发生大小不等之风团,剧烈瘙痒,此起彼伏,骤起骤消,甚至累及粘膜,出现腹痛、腹泻、喉头水肿之症状。

临床上常用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荆芥穗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黄芩10克,蝉衣12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辛凉解毒,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方二]生地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乌10克,黄芪12克,防风、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养血益气,疏风止痒,适用于血虚受风所致的荨麻疹。

[方三]香樟木、晚蚕砂、徐长卿、败酱草、核桃叶各30—创克,紫苏120克。

将药任选一种煎水,乘热先熏后洗,每日1叫次。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方四]黄芪10克,白术、防风、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姜6克,大枣9克,浮萍6克,白藓皮1 0克,荆芥穗9克,陈皮12克,甘草9克。

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调和营卫,益气固表,对荨麻疹有效。

[方五]金银花12克,地肤子、芥穗各9克,大黄10克,厚朴、云苓各9克,白芍10克。

甘草9克。

水煎服,日贝剂,分2次服。

本方清热散风,适用于荨麻疹。

[方六]熟地9克,当归、白芍各20克,首乌、黄芪各30克,防风、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蝉蜕10克,荆芥、白蒺藜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

本方出自《山东中医杂志》1989.8期,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方七]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l00克。

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方八]三七1—1.5克,去骨鸡肉100克。

三七切成薄片,用鸡油或猪油炸黄,加入鸡肉拌匀,放人碗中,再加水适量,用文火蒸炖1小时,加入少量食盐调味,药肉汤1次服完,每天或隔1-2天服1料,连服2-3剂。

本方适用于阳虚气弱及气血两虚所致的荨麻疹。

[方九]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

3味共人砂锅煎煮,醋干时,取出木瓜、生姜,早、晚2次食完,每日1剂,痊愈为止。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适用于荨麻疹,属风寒外袭者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一)【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何任方<荨麻疹>1 病因病机:张挹芳认为本病的发生,由内外病因相应而致。

外由风寒湿热,内因“夙根”或肺脾肾虚,其中尤以肺脾失调为主。

王卫等认为人之皮毛乃营卫荣养、护卫之处。

若因阳气虚弱,卫外不固,营卫不和,而致气血不运,肌无所养,则易发病。

2辨证论治:张志礼认为,本病初发多属实证,久病则多为虚证,而风邪是本病的主要外因。

因此,治疗勿忘祛风。

他将本病分为以下四型:(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

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

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

(3)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

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骆文郁等认为,荨麻疹的病机为营卫失和,治法宜调和营卫,应以桂枝汤作为基本处方治疗,并适当配伍疏风药,除湿药,仿桂枝汤的变化以适应荨麻疹的复杂变化。

周有川治疗自始至终抓住一个“血”字,认为本病多属虚证。

(1)血虚受风,治宜养血疏风,方选四物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血热受风,治宜疏风凉血,清热解毒,处方:浮萍、防风、荆芥、蝉蜕各9g,生地黄、赤芍各18g,牡丹皮12g,紫金皮、刺蒺藜各30g,金银花、连翘各15g。

(3)表虚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方选玉屏风散加减。

(4)中虚兼风寒,治宜温中散寒,升阳解毒,方选小建中汤合升麻葛根汤加减。

张作舟根据临床特点,将慢性荨麻疹分四型治疗。

(1)表虚不固、营卫失和,治宜固卫和营,佐以酸敛,方用固卫御风汤(黄芪、白术、防风、党参、桂枝、白芍、乌梅、五味子、白鲜皮、秦艽、白芥子、甘草)。

(2)血虚气弱,风从内生,治宜养血熄风,方用养血熄风汤(当归、黄芪、何首乌、白芍、五味子、乌梢蛇、全蝎、白鲜皮、羌活)治疗。

(3)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潜阳熄风,方用养阴宁荨汤(生地黄、白芍、女贞子、黄芪、五味子、地骨皮、牡丹皮、生牡蛎、珍珠母、白鲜皮、秦艽)治疗。

(4)肠胃湿热,治宜清热理脾,宣化湿浊,方用平胃散加味治疗。

陈汉章将本病分为7型治疗。

(1)风邪袭表,治宜疏风散寒,解表透疹。

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羌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刺蒺藜)。

(2)邪侵肺卫,治宜清热宣肺,解表透疹。

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浙贝母、蝉蜕)。

(3)邪陷少阳,治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方选达原饮加减(槟榔、厚朴、草豆蔻、知母、白芍、黄芩、甘草、柴胡、荆芥、防风)。

(4)邪入阳明:①升降散证,治宜透郁泻热、升清降浊,方用升降散加减(白僵蚕、姜黄、大黄、蝉蜕、火炭母、凤尾草、茵陈蒿)。

②葛根芩连汤证,治宜解表清热,透疹止痒,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刺蒺藜、防风、珍珠草)。

(5)肾阴亏损,治宜滋补肝肾,祛风止痒,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刺蒺藜、防风)。

(6)血虚风燥,治宜养血祛风,方选当归饮子加减(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刺蒺藜、黄芪、何首乌、荆芥、防风、甘草、蝉蜕)。

(7)情志内伤,治宜疏肝理气,方选逍遥散加减(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甘草、刺蒺藜、防风)。

龚国樑根据荨麻疹的临床特征辨证分型如下:(1)风热型,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

(2)风寒型,治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

(3)肠胃型,治宜祛风解表、通腑泄热。

处方:荆芥、防风、制大黄、苍术、苦参、生甘草各9g,茵陈蒿15g,生山栀子6g。

(4)血虚型,治宜养血祛风,方用四物汤加味。

吴干银认为急性荨麻疹治在肺,肠胃型荨麻疹调肝脾,慢性荨麻疹治肾为主。

(1)急性荨麻疹,属风寒束肺者,可用解表化饮汤加减属风热犯肺者用银翘散加减。

(2)肠胃型荨麻疹,治以疏肝解郁调脾法,方用逍遥散加味。

(3)慢性荨麻疹,偏肾阳虚者用肾气丸加减;偏肾阴虚者用大补阴丸加减。

李元文从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将慢性荨麻疹分为3型:(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搜风,用自拟治荨I号方(柴胡、郁金、白术各lOg,茯苓皮20g,大枣3~5枚,全蝎6g,丝瓜络lOg)。

(2)肝阴不足型,治以柔肝养阴熄风,方用自拟治荨Ⅱ号方(银柴胡、白芍、乌梅、五味子、当归、钩藤、白僵蚕各lOg,蝉蜕6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