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荨麻疹药方

合集下载

5个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5个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5个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慢性皮肤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诸如温
度变化、药物、食物、化妆品等刺激后,皮肤容易出现红肿、瘙痒、丘疹等症状。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
激素等西医药物疗法,而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治疗慢性
荨麻疹也有不错的疗效。

下面我来介绍5个常用的慢性荨麻疹中
药方剂。

第一个是“四神汤”,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味中药组成。

四神汤具有益气化湿,健脾益胃,调和三焦的功效,能够改善慢
性荨麻疹患者的气虚湿重症状。

第二个是“清毒消肿汤”,由黄连、黄芩、栀子、赤芍、防风、
地黄、生白芍、大黄、芒硝等多种中药组成。

清毒消肿汤有清热
解毒、凉血止痛、消肿止痒、利湿退黄等功效,对于荨麻疹患者
有较好的效果。

第三个是“逍遥散”,由天麻、香附、川芎、炙甘草、丹参等多
种中药组成。

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因情志失调、肝郁气滞引起的
慢性荨麻疹,能够平肝清热,疏通气机,缓解症状。

第四个是“当归生姜羊肉汤”,由当归、生姜、羊肉、南枣等中药组成。

当归生姜羊肉汤具有温中散寒、补血养颜、益气力、治疗风寒感冒等功效,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有很好的抗风寒、补血养血的作用。

第五个是“白虎汤”,由炙甘草、黄芩、大枣、生姜等多种草药组成。

白虎汤有清热解毒、利湿除热、消肿止痒的功效,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有很好的止痒退红作用。

总结一下,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还能够调整身体机能,改善体质。

但是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相关偏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相关偏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相关偏方一、金银花12克,地肤子、芥穗各9克,大黄10克,厚朴、云苓各9克,白芍10克。

甘草9克。

水煎服,日贝剂,分2次服。

本方清热散风,适用于荨麻疹。

二、生地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乌10克,黄芪12克,防风、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养血益气,疏风止痒,适用于血虚受风所致的荨麻疹。

三、荆芥穗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黄芩10克,蝉衣12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辛凉解毒,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四、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l00克。

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五、香樟木、晚蚕砂、徐长卿、败酱草、核桃叶各30-创克,紫苏120克。

将药任选一种煎水,乘热先熏后洗,每日1叫次。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六、熟地9克,当归、白芍各20克,首乌、黄芪各30克,防风、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蝉蜕10克,荆芥、白蒺藜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

本方出自《山东中医杂志》1989.8期,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七、黄芪10克,白术、防风、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姜6克,大枣9克,浮萍6克,白藓皮10克,荆芥穗9克,陈皮12克,甘草9克。

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调和营卫,益气固表,对荨麻疹有效。

1.药物许多药物常易引起本病,尤其是青霉素。

通常是先产生对药物的IgE抗体,或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引起的反应。

但有些药物本身就是组胺释放剂,例如吗啡、可待因、度冷丁、筒箭毒碱、多粘菌素、维生素B1等。

2.食物及食物添加剂主要是动物蛋白性食物,如鱼、虾、蟹、肉类、蛋或已变质等;植物性食物如茄子、竹笋、菠菜、苹果及李子等蔬菜和水果。

加入食物中的颜料、调味品、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包括酵母、水杨酸、柠檬酸、偶氮样四氮嗪和安息香酸衍化物也能引起本病。

中医如何治疗荨麻疹

中医如何治疗荨麻疹

中医如何治疗荨麻疹荨麻疹的反反复复让不少荨麻疹患者感到头疼,除了吃西药治疗以外,中医还认为以下七种中草药偏方可以治疗荨麻疹,容易荨麻疹过敏的你不如来看看。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七种药方治疗荨麻疹药方一金银花12克,地肤子、芥穗各9克,大黄10克,厚朴、云苓各9克,白芍10克。

甘草9克。

水煎服,日贝剂,分2次服。

本方清热散风,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药方二生地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乌10克,黄芪12克,防风、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养血益气,疏风止痒,适用于血虚受风所致的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药方三荆芥穗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黄芩10克,蝉衣12克,生甘草6克。

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辛凉解毒,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药方四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l00克。

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药方五香樟木、晚蚕砂、徐长卿、败酱草、核桃叶各30-创克,紫苏120克。

将药任选一种煎水,乘热先熏后洗,每日1叫次。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药方六熟地9克,当归、白芍各20克,首乌、黄芪各30克,防风、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蝉蜕10克,荆芥、白蒺藜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

本方出自《山东中医杂志》1989.8期,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药方七黄芪10克,白术、防风、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姜6克,大枣9克,浮萍6克,白藓皮10克,荆芥穗9克,陈皮12克,甘草9克。

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调和营卫,益气固表,对荨麻疹有效。

以上就是七种治疗荨麻疹的中医药方,如果你已经被荨麻疹困扰多年,吃西药也一直治疗不好,那不妨尝试一下上面的偏方,它可能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另外,下面几个小偏方也可以尝试:偏方一:我幼时曾患荨麻疹,经人介绍一方:蝉衣5个、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一次)。

老中医:治疗荨麻疹、粉尘、花粉过敏的败毒散

老中医:治疗荨麻疹、粉尘、花粉过敏的败毒散

治疗荨麻疹、粉尘、花粉过敏的败毒散导读:败毒散原为小儿而设,因小儿元气未充,故用小量人参,补其元气。

后推广用于年老、产后、大病后元气未复,或素体虚弱而感风寒湿邪,见表寒证者,常获良效。

验案:患者患荨麻疹 5 年,查过敏源为粉尘、花粉等近十种。

傅老师抓住症状辨明患者为气虚之人,风湿袭之,络脉失和,予败毒散加减而获效。

药物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炒桔梗、人参各30g,甘草15g,生姜、薄荷为引。

【主治病证】气虚之人,外感风寒湿邪证。

见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濡或浮数无力。

【加减化裁】气不虚,去人参;内停湿浊,寒热往来,舌苔厚腻,加草果、槟榔;内有蕴热,口苦,苔黄加黄芩;疮疡初起,去人参,加金银花、连翘,或去生姜,加荆芥、防风;风毒瘾疹,加蝉蜕、苦参。

【原方证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

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秽寒热;时气疫疠,岚瘴鬼疟,或声如蛙鸣,赤眼口疮,湿毒流注,脚肿腮肿,喉痹毒痢;外感风寒成痢者;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

【现代运用】主要用于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痢疾等。

【助记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供;瘟疫伤寒噤口痢,驱邪扶正有奇功。

亲验病例薛某,女,37岁。

初诊:2001年7月8日。

患荨麻疹 5 年,曾查过敏源为粉尘、花粉等近十种,遍用抗过敏类药、激素、钙剂,自血疗法等,病情时轻时重。

近日复发,全身泛发性“风癗”,瘙痒异常,抓之益甚,皮色不变,遇风冷及进食鱼虾海味加重,晚临卧时必发。

伴肢体酸痛,鼻塞,鼻痒,喷嚏时作。

查:舌淡白,体胖大,苔薄白润滑,边有齿痕,脉细弱。

经期提前3~5 日,量中,白带(++),阴雨天膝肘关节作痛。

此属气虚之人,风湿袭之,络脉失和。

治当益气托毒,祛风除湿。

败毒散加减:党参12g,甘草10g,云苓12g,川芎9g,羌活10g,独活9g,柴胡10g,防风12g,桔梗8g,枳壳12g,蝉蜕10g,苦参10g。

中医治疗荨麻疹药膳配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药膳配方

中医治疗荨麻疹药膳配方三豆汤一组成:黑豆60克,绿豆60克,赤小豆60克,甘草90克。

用法:上三豆生用,将豆淘净,同甘草用雪水或常流水煮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干。

逐日取豆任意服之。

适应证:痘疹将发之时,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无或有终身无出者。

来源:清·孙伟,良朋汇集痘疮出血方组成:松花粉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干搽患处。

适应证:小儿自抓破痘疮出血及疮伤。

来源:清·王梦兰,秘方集验三豆汤二组成:红豆30克,绿豆30克,黑豆30克。

用法:三味煎汤,但煎时不可太长,频服。

适应证:小儿痘毒。

来源:清·云川道人,绛囊撮要痘不起方组成:韭菜根30克,乳香3克,檀香3克,沉香3克。

用法:先用韭菜根煎汤服之,外用乳香、檀香、沉香熏之。

适应证:小儿痘不起。

来源:清·佚名,济世神验良方解痘毒方组成:丝瓜霜3克,辰砂0。

3克。

用法:上两味搅调,白汤送下。

适应证:痘毒初起发热。

来源:日本山田元伦,名家方选一匙金组成:白花蛇9克,人指甲4。

5克,透骨草9克,麻黄9克。

用法:白花蛇去骨刺炒为褐色;人指甲炒为黄色,两药共研为末。

透骨草,麻黄入水、酒各50毫升,煎3沸,去渣,调上两味末服之,盖卧,微汗即愈。

适应证:疹后风并痘脱痂风。

来源: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四苓散组成:猪苓3克,泽泻3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

用法:白术土炒,同他药水煎汤服之。

适应证:出疹。

来源:清·不著撰人,增补神效集解散疹毒方组成:升麻3克,葛根3克,白芍药6克,炙甘草3克。

用法:升麻去须,葛根去根,白芍药酒浸,与甘草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食后服。

适应证:疹毒。

来源:清·田间来是庵,灵验良方汇编斑疹麻疹不出方组成:柽柳叶120克,樱桃核120克。

用法:上两味煎汤洗。

适应证:斑疹不出。

来源: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偏方集(荨麻疹)

偏方集(荨麻疹)

偏方集(荨麻疹)(一)1、蝉衣5个,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两次(早晚各一次).3副治愈。

2、鲜丝瓜叶清水洗净,在患处揉擦,10多次后即愈。

3、将拔火罐扣在肚脐上拔,两三次即愈,不再犯。

4、鲜韭菜汁外涂,每日两次,连续一周治愈。

5、取十几棵香菜的根须洗净切段,煮5分钟,调上蜂蜜,连吃带饮。

连续煮饮3天,每天喝1次。

6、小白菜500克许,洗净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5棵在患处搓揉,每天早晚各1次,3次即愈。

7、干蒿草250克(分3次用),如夏天用鲜蒿更好,用开水泡开,趁热再用毛巾蘸水擦身,基本全擦到,每天擦两三次,再换新药泡洗。

8、金银花5克,地藓皮5克,苦参5克放在一起掺好每次抓半小把,放在碗里用开水冲泡或水煮都行。

澄清后再喝,当茶饮,每小碗泡3回后再泡新的。

9、让病人俯卧,在其后背6~7节胸椎至阳穴两侧肋骨肝俞和膈腧穴,用手掌按摩,右转动揉50下,再左转动揉50下。

每天一次两次都可以,两小时后自然见效。

如按摩此处当时有点痛,说明穴位找对了。

10、用药棉蘸醋擦拭患处,一次即愈。

不再犯。

11、喝白酒可缓解荨麻疹。

12、洗海水浴可治愈。

13、两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匀后擦洗患处,几分钟后症状即可减轻,连擦几次即愈。

14、用鲜姜汁擦抹,几次即愈。

15、益母草30克熬水熏洗患部,一次即愈。

16、游泳七八次,治愈,不再犯。

17、用蒲包或蒲席0·3平方米清水洗净,剪成小片放盆内,加清水3-5千克,用火熬成深黄色,再加食盐100克,趁热先洗全身,温度自己掌握,一般1-3次可愈。

如不全好,可多洗几次。

七八年的湿疹洗两次治愈。

18、把采来的马齿苋洗净,放在开水里煮15分钟,待凉后再洗患处,每天洗两三次即可。

也可把马齿苋砸烂用汤擦患处,两种方法并用效果更好。

几次好转,20天治愈。

19、用冷水搅拌面粉(大约一碗冷水放入10克面粉),搅匀后让水沉清。

然后喝上面的清水,不喝下面的浆糊状水。

很快即可痊愈。

20、消疹汤:麻黄3克、苦参15克、地肤子20克、白鲜皮15克水煎,日服1剂,连用7天。

中医治荨麻疹偏方大全

中医治荨麻疹偏方大全

中医治荨麻疹偏方大全文章目录*一、中医治荨麻疹偏方大全*二、幼儿荨麻疹的危害*三、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中医治荨麻疹偏方大全1、中医治荨麻疹偏方大全1.1、中成药疗法药名:云南白药。

服法:成人每次服1/8小瓶,第1次加服保险子1粒,日服3次。

儿童用量酌减,不服保险子。

疗效:服药1-4天,有效率90.62%.1.2、熏洗疗法处方:鲜红萝卜全株1000克。

用法:加水6000毫升,浓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为度,洗后避风。

日洗1次。

疗效、:熏洗3-6次,有效率100%,治愈率86%.1.3、药酒疗法处方:薄荷、苦参各30克,樟脑10克,白酒600毫升。

用法:药浸酒内7天后,去渣滤酒,加入樟脑粉混匀,用棉签蘸药涂擦患处。

日3次。

疗效:用药3天,治丘疹样荨麻疹,有效率100%.治愈率92%.2、荨麻疹的症状2.1、风团风团常泛发全身,亦可局限。

数小时后即可消退,一般不超过24小时,消退后不留痕迹。

随着荨麻疹的发展,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彼伏,有时一天反复发生多次。

荨麻疹症状引起的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有的可达10CM直径或更大,有时在风团表面可出现水疱,疏散排列,能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地形图等不规则形。

2.2、瘙痒有剧痒、烧灼感或刺痛感,极少病人有痒。

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2.3、感染症状当累及消化道时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累及喉头和支气管时可导致喉头水肿,出现咽喉堵塞感,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

如伴有高热、寒战、脉速、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时,要考虑由急性感染因素引起。

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荨麻疹3.1、清洁注意皮肤清洁卫生,要经常洗澡,洗澡水的水温不要太高,少用或者不用刺激性化妆品。

被褥不要晒得太勤,不要是毛绒类的,毛绒的东西很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加重病情。

3.2、不要抓挠刺痒的时候不要抓挠,以防止皮肤出血,继发皮肤感染。

实在受不了就挥舞四肢,转移对刺痒的注意力。

倪海厦关于荨麻疹的用药经验

倪海厦关于荨麻疹的用药经验

倪海厦关于荨麻疹的用药经验
倪海厦是一位著名的中医,以下是一些他关于荨麻疹的用药经验:
1. 祛风止痒:荨麻疹的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和红斑风团,因此倪海厦常使用祛风止痒的中药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防风、荆芥、蝉蜕、白蒺藜等。

2. 清热凉血:部分荨麻疹患者可能伴有血热症状,如皮肤潮红、发热等。

倪海厦可能会使用清热凉血的中药来治疗,如生地、丹皮、赤芍等。

3. 调和营卫:荨麻疹的发生与营卫不和有关,倪海厦可能会使用调和营卫的中药来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

常用的中药包括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等。

4. 健脾祛湿:荨麻疹患者可能存在脾虚湿滞的问题,倪海厦可能会使用健脾祛湿的中药来改善体质。

常用的中药包括白术、茯苓、薏苡仁、泽泻等。

中医治疗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辩证论治,以上用药经验仅供参考,具体的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师进行诊断和制定。

荨麻疹的治疗也应综合考虑生活方式、饮食等方面的调整,以及避免触发因素的暴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治荨麻疹药方10.1荆防方【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生甘草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衣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方解】方中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宜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轻清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透发。

此四味合用,清热疏风、表散的作用较强,故为第一线药组;而牛蒡子、浮萍、僵蚕为第二线药组,作用较强。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单用也可治风疮隐疹。

协助第一线药组以透达表热之邪。

金银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地黄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之功。

本方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的,病程在1个月内尤为适宜。

【主治】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加减】若见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属于风寒,本方去薄荷,重用荆芥,加干姜皮也可使用;若服用一二剂后皮损逐渐消退,可以减去第一线药组,以免疏散太过,大汗伤气。

若兼见高热,可增加服药次数,即日服4次即可。

若兼见吐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时,可加服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效果较好。

【疗效】屡试屡效,效果颇著。

10.2麻黄方【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丹皮、白僵蚕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解】因血虚而外受寒湿之邪传经入里而致的?癗。

方中以麻黄、杏仁、干姜皮取其辛温宣肺以开腠理、推邪外出;佐以浮萍、白鲜皮走表扬散寒湿;丹参、丹皮,养血活血,古人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之谓也。

白僵蚕化痰祛风、疏通经络;陈皮伍杏仁宣肺理气、祛邪外出;陈皮伍干姜皮能理气开胃,醒脾化湿、以期内外兼治;干姜皮伍麻黄,又能缓和麻黄辛温透达之性,以免大汗伤正。

诸药合用,共奏散风、活血、除湿、止痒之功,对风寒所致的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主治】血虚因寒湿或风寒而发者的慢性荨麻疹,或急性荨麻疹。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佳效。

曾验证数例急性荨麻疹、证属风寒者、均获痊愈。

10.3麻黄蝉衣汤【来源】冉雪峰,《冉氏经验方》【组成】麻黄、蝉蜕各6克,槐花米、黄柏、乌梅、板蓝根、甘草、生大黄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一般2~3剂即荨麻疹消退。

【功用】抗过敏、散风热、凉血祛风、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故善达肌表,走经络,大能表散风邪、祛除寒毒。

”(《本草正》)蝉蜕宣肺、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槐花清热凉血,据现代药理研究,有维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少血管通透性的作用;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乌梅“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本草经疏》),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过敏作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大黄“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甘草和中缓急、解毒润肺。

诸药合用,既能抗过敏,又能散风热,用于治疗风热型荨麻疹,实有捷效,是已故名医冉雪峰创立的特效验方之一。

【主治】荨麻疹。

【加减】出现全身反应,有发热恶寒者,加金银花15克,苏叶3克;大便干、大黄加至15克;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者,加杏仁9克,瓜蒌15克;大便溏者,首剂去大黄、加丹皮9克;恶心、呕吐、腰痛,加厚朴、枳实、建曲各9克:小便短赤者,加滑石粉9克,石斛12克,生大黄减至6克。

【疗效】屡用特效。

10.4活血祛风汤【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蝉衣、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瘀、和营消风。

【方解】“久病入络”,故治宜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方中重用活血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和营止痒;佐以荆芥、蝉衣、白蒺藜消风;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之功,用于荨麻疹日久发作,以及皮肤瘙痒不止,舌质紫、脉细涩等证,颇为合拍。

【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证等。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10.5多皮饮【来源】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鲜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干姜皮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解】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肠胃的积滞,原方五皮汤中的生姜皮改为干姜皮,取其辛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鲜皮、川槿皮驱风止痒;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泄肺热而清皮毛。

合用共奏健脾除湿、疏风和血之功,用于顽固性慢性荨麻疹、经常复发,而发作时以皮疹为主。

湿重于热,用过麻黄方不效者最为适宜。

【主治】亚急性、慢性荨麻疹。

【加减】若遇冷而复发者,则重用干姜皮;遇热而发作者,去干姜皮,加干生地15~30克。

【疗效】屡试屡验,效果甚佳。

10.6潜阳熄风汤【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熟地各15克,当归、何首乌、白芍各9克,紫贝齿、珍珠母各30克,磁石、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潜阳熄风,养血和营。

【方解】方中以紫贝齿、磁石、生龙牡、代赭石、珍珠母平肝潜阳;生熟地、当归养血;白芍和阴血,泻肝火;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

本方通过平肝潜阳、养血滋阴以熄风、养血润燥以和营。

故适用于风燥日久、伤阴耗血、内风不熄、皮肤瘙痒不止、舌质淡、苔净或光、脉弦细之证,颇有效验。

【主治】慢性荨麻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10.7消疹汤【来源】陶航,《中医杂志》(7)1987年【组成】苍术、黄芩、连翘、地肤子、茯苓、蝉蜕各10克,厚朴6~9克,陈皮6克,甘草5克,丹皮10~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祛湿、运脾和中、散风活血。

【方解】胃肠型荨麻疹的发病与湿热关系密切。

方中以苍术、厚朴、地肤子、茯苓、陈皮燥湿利湿运脾;以黄芩、连翘清热;蝉蜕散风止痒,加一味丹皮凉血活血,以助风团的消散。

本方组方合理、主次分明,故用之效果颇佳。

【主治】慢性胃肠型荨麻疹。

且多伴有脘腹痛或不适、恶心或呕吐、大便稀溏或不爽、苔白腻或黄腻等肠胃症状。

【加减】痒甚,加蝉蜕、苦参、徐长卿各10克;脘腹痛甚,加炒枳壳、焦楂曲各10克;疹红赤或咽红赤,加金银花、地骨皮各10克。

【疗效】治疗15例,结果痊愈12例,好转2例,无效1例。

治愈12例中,曾随访6例,有5例复发,再服原方痊愈。

【附记】饮食宜清淡、忌虾、蟹、公鸡、猪头肉、雪里蕻、芫荽等腥荤发物。

并注意避免接触花粉,防止昆虫蜇咬。

10.8固正御风汤【来源】朱仁康,《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炙黄芪20克,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10克,生姜3片,大枣10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营固卫,以御风寒。

【方解】方中以炙黄芪、白术、防风固表御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发散风寒;佐赤芍活血祛风。

本方用玉屏风散固卫、桂枝汤调营,合用共达以御风寒之功。

【主治】冷激性荨麻疹。

【加减】日久发作不休,加乌梅、五味子酸收之品,并有抗过敏作用。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10.9消荨汤【来源】任继学,《名医治验良方》【组成】葛根30克,桑白皮15克,蝉蜕20克,白鲜皮、白芷、栀子、地骨皮、苦参、竹叶各10克,大黄2~3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

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

煎好后两煎药汁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分2次温服。

【功用】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方解】荨麻疹中医称“隐疹”,“风疹块”。

受由汗出当风,露外受凉,风邪袭虚,或阴虚血燥,胃肠湿热蕴结,复感湿邪而发。

肺居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故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白鲜皮清宣肺卫;白芷祛风止痒;《内经》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故用苦参、栀子、竹叶清心热而利小便,使邪从前阴(小便)排出;重用葛根调理肌腠,退热散风;大黄泻火、通便解毒,使邪从后阴(大便)而去。

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止痒、清热解毒、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治】风疹块成粟粒状丘疹、瘙痒难忍、搔抓成片,即现代医学所称之荨麻疹。

【加减】症状以皮肤作痒为主,病因与风、湿、热有关的荨麻疹适宜本方。

如风热盛,疹色赤、遇热加剧,脉浮数、舌质红、舌苔薄白者,加生地、丹皮、薄荷以祛风清热;如风湿盛、色瘀红、遇冷或受潮湿加重、脉浮缓、舌质淡、苔白腻者、加苍术、黄柏以祛风利湿;如风毒盛者(感染)、身热头痛、瘙痒、局部溃破流水,脉弦数,舌质红,加双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以祛风清热解毒。

本方大黄用量必须斟酌使用,随证加减。

如便秘、身热、口渴、脉数,大黄可用10~30克,以荡热解毒;如大便溏、微热不渴,可酌减至2~5克,借以清理湿热。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附记】同时注意衣物清洁,饮食素淡,大便通畅,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本方加减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