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深刻复习课教学活动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解析几何的主要内容为直线与圆,圆锥曲线,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必修2解析几何初步中,学生学习的最基本内容为直线与直线方程,圆与圆的方程,并初步建立空间坐标系的概念。这一内容是对全体学生设计的,大部分学生在选修中还将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等有关内容。因此,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解析几何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学习最基本的直线,圆的方程,并通过方程研究他们的图形性质。这样的安排,一方面降低了解析几何的难度,多次反复又逐步提高学生对解析几何的认识,另一方面对部分在解析几何学习上有较高要求的学生,可以在选修部分拓广加强。

因此教学中,要体会必修2的4个特点①是学习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初级阶段②仅仅是初步③是螺旋式上升的开始④.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期。

(二) 课程内容标准(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比较)

说明:

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经历如下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

遵循的原则上的差异

旧教材遵循的是连续性、一步到位的原则.

新教材遵循了阶段性、螺旋式上行的原则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坐标法有了初步认识和应用,体会了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优点。但对这种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系统和全面,同时对整章涉及的知识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有必要通过章节复习,把基本知识和方法总结和归纳,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使学生的基本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基本方法条理化。在对整章知识网络的梳理构建的基础上,通过配套题目,巩固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加深对坐标法的理解和应用,体会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和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在本章的特殊地位。

(四)本章内容的基本定位

第一,本部分内容是在初中学习直线基础上,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与圆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解决几何问题。

第二,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是解析几何的核心。学生在初中曾经学过建立直角坐标系且初步研究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这是借助几何图形来直观认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从数到形。直线和圆是最基本的几

何图形,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两种图形,学生已经知道如何从“形”的角度刻画它们的性质。“解析几何初步”则主要是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和圆,研究它们的性质,即从形到数;再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来研究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即用数来研究形。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圆锥曲线的基础,学生应熟知直线与圆的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

用代数方法研究直线与圆时,首先应强调确定直线与圆的几何要素,根据几何要素,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与圆,推导出直线与圆的方程。对于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也要突出几何要素。

第三,坐标系是数形结合的载体之一。在坐标系中,平面上的点与数对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可以用方程来表示几何图形,通过方程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五)教材特色

1.突出解析法基本思想——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以形助数、依数识形

2.过程彰现新理念

在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处理上,以学生熟悉的问题(生活实例、数学问题等)为背景,按照

“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反思”

的顺序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通过师生共同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使学生感受建立坐标系,并用坐标、方程等知识来刻划点、直线、圆等图形的一般方法,逐步体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3.将“圆与方程”与“直线与方程”进行类比,感受同构(方法)的特点,体验解析几何的研究程序。

(六)三维目标

1.通过总结和归纳直线与直线的方程,圆与圆的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知识,通过对全章知识的梳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

2.能根据给定的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提高一步。

3.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抽象思维能力。

(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解析几何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形成。

教学难点:整理形成本章知识系统和网络。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本章内容知识结构(幻灯片)

对比知识结构,阅读课本(北师大版P100《本章小结》),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需要注意什么?

②直线的方程有几种形式,各自适用的范围是什么?

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

④圆的方程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⑤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分别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

设计目的:针对学生的易错点,在章节复习中作一个梳理。同时引导学生养成一个归纳总计各章知识方法易错点的一个习惯。

二 应用示例:

直线方程 直线的位置关系

例1 求经过点A (-5,2),且在x 轴上的截距等于在y 轴上截距的2倍的直线的方程。

活动:学生阅读题目,思考解法,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分两种情形讨论。

解:(1)当横截距、纵截距都是零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y=kx ,

将点A (-5,2)代入方程,得k=-52,此时,直线的方程为y=-5

2x ,即2x+5y=0。 (2)当横截距、纵截距都不是零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a x 2+a

y =1, 将点A (-5,2)代入方程,得a=--2

1,此时,直线的方程为x+2y+1=0。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2x+5y=0或x+2y+1=0。

基础自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