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

合集下载

浅谈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

浅谈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

浅谈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摘要:在我国沿海、河流的中下游或湖泊附近地区,地表下埋藏有深厚的第四纪松软覆盖层,主要有三角洲相沉积、滨海相沉积、湖相沉积和黄泛冲积沉积等等。

在这些不同成因形成的地层中,其接近地表部分有厚度不等的淤泥质软土。

淤泥土的主要物理特性:一是含有很多的细颗粒及大量的有机物腐植质。

二是颜色呈深灰或暗绿色,有臭味。

三是一般天然含水量在40%~70%之间,有的大于70%;孔隙比>1.0;天然容重在15~18kN/m3之间。

其力学性质为强度低、压缩性大、渗透性小。

鉴于淤泥质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

根据软土地基处理的原理和作用,江苏省阜宁县水利局在多年水利工程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几种简单易行、经济效益较高的淤泥土处理方法,现浅述如下:1. 桩基法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时,对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打桩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

①当淤土层厚度小于5m时,宜打砂桩或石灰桩,通过吸水和排水来挤密淤土,使其孔隙比小于1,以达到一般地基要求。

②当淤土层厚度在5~7m时,宜打预制桩至硬土层,作承载桩台。

③当淤土层厚度在7~10m时,宜打灌注桩至硬土层,作承载桩台。

④当淤土层厚度在10m以上时,宜采用打悬浮桩的办法,挤密淤土层并靠摩擦承载。

2.换土法当淤土层厚度在4m以内时,也可采用挖除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

鉴于换砂不利于防渗,且工程造价较高,故一般小型水工建筑物应就地取材,以换填泥土为宜。

1999年,在滨海县大套一站排灌闸施工中,就地利用废黄河堤上的粉砂土,同水泥按9:1配比拌成水泥土,换填了3m厚的淤泥土层,效果很好,工程至今安全运行。

而对大中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沉井基础。

1986年,在阜宁县北沙抽水站工程建设中,设计了21.7m×10.6m×2.3m(长×宽×高)的沉井基础,换除了近5m深的淤泥土层。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需采取以下方法:
1. 清除表面积水:清除淤泥质土地基表面的积水,避免进一步软化土层。

2. 降低地下水位: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饱和度,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

3. 实施加固措施:利用灌注桩、挖坑法、灌浆法等技术加固土地基,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添加改良材料: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改良材料,如石灰、水泥、石英砂等,以提高土壤的密实度和抗剪强度。

5. 地基加固技术:利用地基加固技术,如土石方加固、搅拌桩加固等,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6. 进行沉降观测:在土地基处理后进行定期的沉降观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的沉降现象,确保土地基的稳定性。

7. 采取防渗措施:在处理淤泥质土地基的同时,采取防渗措施,避免土基水分渗透到建筑物内部,造成损坏。

8. 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在处理淤泥质土地基时,按照相关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土地基的稳定性。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土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浅谈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问题及解决措施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软土地基指的是土层力学性质较差、液性较强的土壤层,其承载能力较低,容易引发地基沉降和变形等问题。

针对软土地基处理问题,通常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措施:1. 地基加固:软土地基可以通过加固来提高其承载能力。

常见的加固方式包括预压法、加固柱法、挖土加固法等。

预压法通过施加预压力来改变土层结构,增加土体密实度和强度。

加固柱法是在软土地基中安装钢筋混凝土柱,增加土体稳定性。

挖土加固法是在软土地基中挖开一定深度的土层,并填充坚硬的材料,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2. 桩基施工:桩基是一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

通过在软土地基中钻孔,然后灌注混凝土形成桩基,来分散地基承载力并提高地基稳定性。

常见的桩基类型包括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桩、摩擦桩等。

根据软土地基情况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

3. 土体固化处理:土体固化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或物理手段来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

常见的固化材料包括水泥、石灰、石膏等。

固化处理可以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体强度和稳定性。

4. 桩悬臂处理:在软土地基中进行桩悬臂处理是提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桩悬臂指的是在桩顶部分挖去一部分土层,并用较硬的材料填充,形成桩-土-悬臂的结构。

通过桩悬臂处理,可以减小软土地基的变形和沉降。

5. 浅层处理:软土地基也可以采用浅层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可以在软土地基表面覆盖一层较硬的材料,如苯板、砂砾等,以减小地基变形。

软土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地基加固、桩基施工、土体固化处理、桩悬臂处理和浅层处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环境等因素,以取得最佳效果。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淤泥质土地基是指土壤中含有大量淤泥成分的土壤,这种土地基在工程建设中常常会给施工和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因此,对于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成为了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下面将就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淤泥质土地基处理的第一步是进行地基勘察。

通过地基勘察可以了解土地基的具体情况,包括淤泥的含量、淤泥的分布情况、土壤的力学性质等。

只有充分了解土地基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理方案。

其次,针对淤泥质土地基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淤泥含量较高的土地基,可以采取加固处理的方法,如在土地基上铺设加固层,或者采用加固桩等方式增加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对于淤泥分布不均匀的土地基,可以采取局部处理的方法,对淤泥含量较高的区域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土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

另外,对于淤泥质土地基,还可以采取改良处理的方法。

通过加入适量的改良材料,如砂土、碎石等,可以改善土地基的力学性质,提高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采取排水处理的方法,通过排水设施将土地基中的水分排除,减少淤泥的含水量,提高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最后,对于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对于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可以采取加固、改良、排水等方法,同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有所帮助。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强化,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 土石方加固:把大块岩石或碎石作为填料加入淤泥软土地基内,再加以强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使地基结构更加牢固稳定。

2. 疏浚加固:利用专业的挖掘机、钻机等设备进行疏浚,清除淤泥及松散土层,并利用土石方加固等方式强化地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增强其稳定性。

3. 浅层处理: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浅层岩石梁等方法,在地基浅层设置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的加固体,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4. 深层处理:采用钻孔灌注桩等方法,在地基深层部位进行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5. 地基加固材料:采用加强纤维材料、高分子材料等较为先进的强化材料进行加固处理。

这些材料具有高强度、耐水、耐腐蚀、高韧性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总之,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取,有效掌握地
基加固技术,选择合适的加固方式和材料,强化地基结构,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稳定运行。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

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方法淤泥质土地基是指由于长期水分浸泡、土壤中含有大量黏粒颗粒、无力结构、孔隙率大等特点而导致土壤承载力较弱的一种土壤类型。

在工程建设中,对于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至关重要,下面我将就淤泥质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勘察和试验淤泥质土地基处理首先需要进行勘察和试验工作,通过对土体的成分、颗粒分布、流变特性等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地基处理的具体方案。

二、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指通过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来改善其工程性质。

具体方法包括:1. 液化处理:对于含水量高、黏性大的淤泥质土地基,可以通过液化处理来改善其工程性质。

液化处理是采用排水井、渗滤井、水平抽水、降水等手段来降低土体中的水分含量,使其达到一定的固结状态,从而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导排水处理:对于淤泥质土地基来说,水分是导致其工程性质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处理淤泥质土地基时,需要采取导排水措施,降低土体中的水分含量。

导排水的方法包括设置深层井、抽水井等,通过抽取土体中的水分,使土壤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从而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归结排水处理:对于淤泥质土地基来说,由于其孔隙率大,排水性差,容易发生泥液流失现象。

因此,在处理淤泥质土地基时,需要采取归结排水处理方式,通过设置排水沟、排土管道等设施,将土体中的水分排出,降低土体的水分含量,从而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三、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改善土体的性质,提高其工程性能。

具体方法包括:1. 灌浆处理:通过在淤泥质土地基中注入灌浆材料,使土体发生固化反应,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灌浆材料有水泥、石灰等。

2. 酸碱中和处理:对于含有过多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淤泥质土地基,需要进行酸碱中和处理,以降低土体的酸碱度,改善其工程性质。

常用的中和剂有石灰、酸等。

3. 渗透加固处理:通过注入化学药剂,使药剂迅速渗透到土体中,激发土体中的化学反应,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

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

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研究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许多地区都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

为了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许多地区开始对淤泥质软土进行利用作为地基材料。

然而,淤泥质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对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数值分析。

预压制度是指通过施加负荷来改变土壤初始结构,使其达到更好的工程性能。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较大面积、较薄的软土地基。

通过施加预压载荷,可以使土壤的孔隙度减小,颗粒间的接触更紧密,从而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加固法是指采取各种技术手段来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振动加固、夯实加固、灌浆加固和加固桩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使其达到工程要求。

改良法是指通过添加其他材料或化学药剂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常见的改良方法包括固化方法、石灰稳定法和水泥混凝土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改变土壤中的颗粒结构和孔隙结构,从而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除了对淤泥质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我们还需关注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废弃物、噪音和振动等,这些都可能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对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影响进行数值分析,我们可以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拟计算。

通过建立合适的计算模型,可以对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

总之,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研究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是当前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淤泥质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和周边环境的保护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探究

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探究

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探究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基础地基的质量检测以及处理措施非常重要,不仅要分析天然地基的特点,也要分析各基础方案的经济性,以实现整体方案的可行性。

本文对于淤泥地质的基础问题、地层划分、处理方式以及处理效果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为相关工程建设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淤泥地质;地基处理;设计一、地质内涵概述(一)淤泥质软土地基的特征分析淤泥土是含有很多细颗粒及大量有机腐植质,颜色深灰色,有臭味;天然含水量在40%~70%之间,孔隙比大于1.0,天然容量在15~18kn/m3范围内。

软土地基承载力差,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特别不均匀,具有变形速率大、稳定时间长、流变性大等特征。

由于淤泥质软土地基的天然孔隙率较大,在天然地基的土层结构中,表现出很强的压缩性。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筑地基会发生不均匀的沉降,当地基发生沉降不均衡的情况比较严重时就会导致建构筑物的开裂或者是损坏,严重影响整体建筑的安全使用。

而且淤泥质软土地基的天然含水量较大,透水性差,导致地基处理时比较容易出现不稳定的变化。

另外,当淤泥质软土地基土层分布不均匀,相应的重度、压缩模量、快剪数值以及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量控制比较困难。

(二)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方式根据淤泥质软土地基的不同特点,以及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以达到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处理方案,以供参考。

第一,桩基法。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具有较强承载力,投资省,质量有保证,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在实际建筑项目中得到普遍运用。

第二,换土法。

换土法要回填压密特性土,以保证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

但是,在施工时应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

第三,灌浆法。

主要利用的就是高压旋喷灌浆处理法,这一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在地基中高压旋喷灌浆形成水泥土摩擦桩,提高地基承载力,从而达到控制沉降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淤泥质软土地基处理
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

关键词】淤泥;软土地基;处理
淤泥土的主要物理特性:一是含有很多的细颗粒及大量的有机物腐植质。

二是颜色呈深灰或暗绿色,有臭味。

三是一般天然含水量在40%~70%之间,有的大于70%;孔隙比1.0;天然容重在15~18KN/m3之间。

其力学性质为强度低、压缩性大、渗透性小。

鉴于淤泥质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大,透水性差,不易满足水工建筑物地基设计要求,故需进行处理。

根据软土地基处理的原理和作用,安徽省长丰县水利局在多年水利工程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几种简单易行、经济效益较高的淤泥土处理方法,现浅述如下:
1.桩基法
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时,对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打桩的办法进行加固处理。

(1)当淤土层厚度小于5m时,宜打砂桩或石灰桩,通过吸水和排水来挤密淤土,使其孔隙比小于1,以达到一般地基要求。

(2)当淤土层厚度在5~7m时,宜打预制桩至硬土层,作承载桩台。

(3)当淤土层厚度在7~10m时,宜打灌注桩至硬土层,作承载桩台。

(4)当淤土层厚度在10m以上时,宜采用打悬浮桩的办法,挤密
淤土层并靠摩擦承载。

2.换土法
当淤土层厚度在4m以内时,也可采用挖除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

鉴于换砂不利于防渗,且工程造价较高,故一般小型水工建筑物应就地取材,以换填泥土为宜。

2002年,在瓦东干渠管理分局所管辖的中型水库红旗水库进水闸除险中,就地利用河滩上的粉质土,同水泥按9∶1配比拌成水泥土,换填了3m厚的淤泥土层,效果很好,工程至今安全运行。

而对大中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沉井基础。

1986年,在陶老坝水库水厂取水口工程建设中,设计了21.7m10.6m2.3m长宽高的沉井基础,换除了近5m深的淤泥土层。

采取沉井深基础处理和排水下沉法方案,既保护了泵站出水池底板下原状土不受扰动,又较不排水下沉法节省了大量投资,工程质量可靠沿用至今未动。

3.优化结构法
(1)选择轻型结构。

如U形槽薄壁渡槽、肋拱桥、桁架拱桥、刚架拱桥等。

拱形桥梁除具有自重轻的优点外,还可将桥台基础浅埋,把桥台基础设置在地基表层的密实土层上,从而避开淤土层。

(2)对小型水工建筑物可采用扩大基础底板的方法,如设计较薄的钢筋混凝土底板。

对大中型工程,可采用空箱底板,即在不增加建筑物造价的情况下,用加大底板高度、减轻底板自重的办法来适应软土地基要求。

(3)将水工建筑物两岸连接部分设计成格箱式岸墙或顺坡丁坝式
岸墙,变过去挡土岸墙为挡水岸墙,变重力式挡土岸墙为无土重和土压力的轻型岸墙,既省工又能满足软土地基设计要求。

阜宁县羊寨镇的原川里河防洪闸和罗桥镇青南河挡排闸站均采用了格箱式和顺坡丁坝式岸墙,经多年运行,工程安全状况良好。

(4)在淤土地基上填筑挡洪大堤时,除要满足渗径设计要求外,还应设计外戗台,这样,既节省土方量、减轻压重,又可有效防止大堤水平位移和堤脚外侧隆起变形的发生。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在填筑阜宁段10km淤土大堤时,除设计戗台平衡压载外,还采取控制填筑速度、延长施工期限等办法,使淤土地基在施工中逐渐固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