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PPT

第十一章 撰写调查报告
本章重点内容 1、 调查报告的类型及结构 2、 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3、 普通调查报告的写作 4、 学术性调查报告的写作 5、 撰写调查报告时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题: 1、 试比较两类调查报告在结构上的差异性 2、 试分析普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点 3、 试分析两类调查报告的写作要素
相互关联
第三章 研究设计
本章重点内容: 1、 社会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2、 研究课题的确定及影响因素 3、 研究假设的意义和形式 4、 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 5、 调查方案的一般性内容 6、 问卷调查方案和实地研究方案的实例 思考题: 1、 试述假设陈述形式与变量关系的联系 2、 试述分析单位的含义及类型 3、 谈谈如何在调查中避免层次谬误和简化论
的区别 3、 谈谈社会调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研究原理
本章重点内容: 4、 社会调查的科学逻辑 5、 社会调查研究的分类 6、 各类调查研究的作用 7、 几个重要的概念:变量、命题、假设、操作化等 8、 研究过程概述 思考题: 1、 试述各种社会调查研究的区别 2、 谈谈变量中的相互关系 3、 结合社会现实,谈谈社会的基本要素与社会调查研究的
第五章 测量
本章重点内容 1、 测量的概念与特征 2、 测量的尺度:定类、定序、定距与定比 3、 操作化的含义及相关内容 4、 测量量表 5、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思考题: 1、 试述操作化的内在含义 2、 试分析测量效度和信度的关系 3、 试比较总加量表和累积量表的差异
第十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
本章重点内容: 1、 单变量描述统计 2、 单变量推理统计 3、 相关分析 4、 回归分析 5、 理论分析常用的其他分析 思考题: 1、 试述列联表中变量相互独立的条件 2、 试述假设检验中小概率原理和两类错误的关系 3、 试述方差分析的原理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课程代码113104101269课程属性工作技能课时/学分48/2.5课程性质必修实践学时16责任教师课外学时无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为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主要介绍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过程与各种设计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各环节的主要理论与各项技术,学会选择调查课题,进行科学地研究设计,并能组织实施和撰写调查报告。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course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design of social research,including research methods and ethics,from design to data analysis and report writing.It examines the key varieties of evidence,sampling methods, logic of comparison,and causal reasoning researchers use in their study of social issues.In addition,as a work skills course,you have to discover a social problem,conduct a social survey and write a survey report.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allow students to make sense of the social world,to discover why people think and act like they do and how important institutions act.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you with a broad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and tools to study mass communications.But a secondary purpose is to convince you that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can be fun.Most of the semester will-1-focus on the fundamentals of quantitative social science and applied research,although we will also explore qualitative research.You will learn how to identify problems to study, develop hypotheses and research questions,specify independent and dependent variables, check for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studies and design research projects.You will be exposed to the broad range of designs used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from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s,surveys,content analysis,focus groups and in-depth interviewing.2.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从选题、研究设计、调查实施和调查总结几个阶段,引导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各环节的理论与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具体任务包括:1.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定义、目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流程;3.学会设计和执行社会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4.掌握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5.学会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社会调查研究的概述1.1调查研究的定义和目的1.2调查研究的特点和分类1.3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1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2.2调查研究的流程和步骤2.3问题设计和问卷编制原则3.调查研究的实施与数据收集3.1抽样方法和样本选择3.2调查方式的选择与操作3.3调查数据的录入与整理4.数据分析与解读4.1数据的概述统计和描述统计4.2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工具4.3数据解读和分析结果的报告撰写5.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5.1定量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5.2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5.3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比较和综合应用6.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6.1调查报告的结构和要素6.2调查报告的写作规范和要求6.3调查报告的撰写实践和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
2.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和编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以及调查报告撰写等实际操作。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并分享实践经验。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社会调查研究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网络资源利用: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相关的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活动。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平时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参与度等方面综合评价。
2.考试成绩: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
《社会调查》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会调查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授课对象:具体专业和年级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社会研究、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巧。
(2)让学生熟悉社会调查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掌握调查问卷的设计、访谈提纲的编写、数据录入与分析等技能。
(3)引导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和规范,了解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和规范。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包括选题、设计调查方案、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调查报告等。
(2)提高学生运用社会调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开展社会调查工作。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学生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社会调查工作,尊重调查对象的权益和隐私。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在社会调查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三、课程内容(一)社会调查概述1、社会调查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社会调查的类型和方法3、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二)调查课题的选择与确定1、选题的意义和原则2、选题的途径和方法3、课题的明确化(三)调查方案的设计1、调查目的和意义的阐述2、调查内容和指标的确定3、调查对象和范围的选择4、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方法的选择5、调查时间和进度的安排6、调查经费预算和人员安排(四)抽样方法1、抽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3、非概率抽样方法(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等)4、样本规模的确定(五)测量与操作化1、测量的概念和层次2、概念的操作化3、量表的设计与使用(六)问卷设计1、问卷的结构和类型2、问题的设计原则和技巧3、答案的设计原则和方法4、问卷的语言和排版5、问卷的预调查和修改(七)访谈法1、访谈法的类型和特点2、访谈的准备工作3、访谈的技巧和注意事项4、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八)观察法1、观察法的类型和特点2、观察的准备工作3、观察的记录方法和技巧4、观察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九)实验法1、实验法的基本原理和类型2、实验的设计和实施3、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十)资料的整理与录入1、资料的审核与整理2、数据的编码和录入3、数据清理和数据质量控制(十一)数据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频率分布分析等)2、推论性统计分析(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3、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等)(十二)调查报告的撰写1、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特点2、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3、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和方法4、调查报告的评估和修改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完整版)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是法学专业的专 业选修课程。 •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会调查 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特点及其本原理,理解 社会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向,学会撰 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从事有关工作的能 力。
2013-8-9
第一章 绪论
•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并 掌握社会调查的涵义、任务和功能,把握社会调 查的历史沿革,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体验社会 调查的意义。 • 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调查的涵义(2)社 会调查的任务和功能 •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提问与讨论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 调查研究起源于奴隶社会初期。在人类历 史上,调查研究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 段: • 古代的调查研究 • 近代的调查研究 • 现代的调查研究。
2013-8-9
一、古代的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作为一种自觉的认识活动,起源于奴隶社会 初期,是在奴隶主阶级治理国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 据史书记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 古埃及都作过关于人口、土地、财产的调查。 • 中国古代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都十分重 视对社会情况的调查。
2013-8-9
• 1、实践性 • 2、客观性 • 3、综合性
2013-8-9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任务和功能
• 社会调查的目的和根本任务是揭示事013-8-9
一、社会调查的任务
• 1、客观地描述社会事 实。 • 2、科学地解释社会事 实。 • 3、对策研究
2013-8-9
二、近代的调查研究
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是指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 会到20世纪40年代的调查研究活动。在这一 阶段,调查研究迅速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 了一套具有科学性的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 中国应用近代调查理论和方法开展社会调查 活动是从20世纪开始的。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位 任课 教 师 应 认 真 思 考 的 问题 。 最后 , 究 性 学 习 的氛 围不 够 浓 厚 , 生普 遍 缺 乏 学 研 学
习研 究 方 法 的动 力 和 压 力 。据 观察 了解 。 多数 学 生 不 愿 意 做理 论 研 究 , 为 理 论 研 究 枯 燥 无趣 。 生 们 平 时 写 课 程 认 学 论 文 也 多 是 拼 拼抄 抄 , 少 有 自己 的思 想 和 创 建 。 不愿 很 也 意做 费 时 费力 的社 会 调查 。 之所 以 出现 这 种 状 况 是 因 为
摘
要: 社会调查原理 与方法》 一门方法类课程, 《 是 该课 程要求教 师在教学 中能理论联 系实际. 满足学生实际
技 能培 养 的 需 要。 然 而在 教 学 中却 出现 了教 学方 法 陈 旧 、 学 内容 枯燥 、 学 效果 不 佳 等 问题 。为 了解 决 课 程 教 教 教 学 中 的 问题 , 以杜 威 经 验 主义 哲 学为 指 导 , 以实 际教 学 经验 为基 础 , 结 出 了” 层 十 八 阶 ” 程 教 学 模 式 。 总 三 课
第1 0卷 第 5期
20 0 8年 1 月 0
滁 州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H Z 0 J职 S y O R A FC UH U v I T
Vo .0 N0 11 5
Ot08 c. 0 2
会调查原理 与方法》 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翟 小会
( 阳师 范学 院 管 理科 学 系 , 南 洛 阳 4 12 ) 洛 河 70 2
一
系 列 问题
首 先 , 程 教 学 局 限于 基 本 理 论 , 少 实 践 锻 炼 。 一 课 缺 些 院 系 对 社 会 调 查课 程并 不 十 分重 视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比 较 注重 理 论 教 学 , 视 实 际 训 练 。结果 是 学 生 的动 手 能力 轻 普 遍 较 差 , 论 学 习不 深 人 , 没有 真 正体 会 到社 会 调查 理 并
《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与统计应用》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教学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基本程序和主要途径;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了解社会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提高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教学任务:本门课程主要讲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概念、社会调查课题的选择、研究设计、抽样的技术、问卷设计方法、资料的收集、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等。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现代社会调查的方式及特点,区分、理解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的异同点,并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在对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对社会调查的定义、特征、类型、题材以及一般研究程序做详细介绍。
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社会调查和现代社会调查的区别;难点是让学生联系实际,严格按照社会调查的具体程序动手操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章参考文献:1.热孜万•阿布里米提:《学生主体教学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的运用》,《亚太教育》2016年第21期。
2.陈敬胜:《参与式教学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的运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3期。
3.邱梦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反思》,《大学教育》2017年第3期。
4.郭泽英、任义科:《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的瓶颈与对策——师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未来与发展》2015年第11期。
5.司睿:《<社会调查方法>环节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6.邓雪琳:《提高社会调查能力培养管理类复合型应用人才——基于学生视角》,《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7.邱梦华:《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实践环节的改革与反思》,《大学教育》2017年第3期。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2.1--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
它是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服务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讲述怎样科学地认识社会现象、解释社会现状、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目前社会变化迅速,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要掌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了解社会的需求,就要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
现代社会调查已经成为了新闻、商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所使用的工具,调查方法已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现实、做出科学决策所必不可少的、可靠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将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运用大量实例,通俗明了地介绍了各种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从选择调查题目开始,直到完成调查报告为止的整个社会调查过程。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前续课程为社会统计学原理、高等数学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首先,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理论学习,而且对各种调查方法还应深刻领会与积极实践。
实践是掌握调查方法的最好学习形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了大量与时下社会事实密切相关的社会调查实例,并安排了一些调查活动,同时还让同学模拟调查,自定调查课题,自己设计调查问卷等。
其次,要掌握本课程教材的体系结构,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树型知识结构图,并且明确各个知识点在其中的位置,以利于形成清晰的认知结构,利于知识记忆与提取。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对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运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要能做准确的介绍与把握;3、增加案例实践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4、日常教学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剖析以及作业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学院文学院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供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生使用
苗瑞编订
大理学院教务处
2012年2月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中文):《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英文):Society Research Methods
课程编码:20062011
课程类别:选修课
适用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类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三学期
课程学时:32学时(理论课32学时+实训0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无
并修课程:无
课程简介:
社会调查是有效地获取社会信息、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民政管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技能与技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公务员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社会调查方法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独立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发现社会问题、认识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增强学生专业岗位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建议教材: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版。
参考资料:
1、吴增基等,《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邓恩远,《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张兴杰主编,《社会调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5、边燕杰、李路路、蔡禾:《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中国的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版;
6.弗洛得·J·福勒·JR(美)著,孔振东等译:《调查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7、其它资源: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调查报告,近期学生完成的调查和调查报告。
二、课程教育目标
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方法、技能与技巧,能够独立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社会调查,发现社会问题、认识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
注重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1、学时:3学时
2、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历史发展等知识点,从总体上予以把握社会调查的轮廓与理论知识。
3、主要内容:
社会调查的概念;
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
社会调查的分类(重点掌握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4、实训教学
通过对自行选择实例的研究,对照所学知识,分析讨论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和分类。
第二章社会调查的类型
1、学时:3学时
2、目的与要求:
熟悉社会调查的类型。
了解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的含义、特点、优势。
掌握抽样的方法;掌握抽样调查熟悉特定研究阶段和研究课题,调查类型的采用。
3、主要内容:
普查的定义和特点;
抽样调查的含义和特点、概率抽样方法和非概率抽样方法;
典型调查的含义、特点和使用;
个案调查的含义和特点。
第三章社会调查选题
1、学时:3学时
2、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调查课题在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理解课题的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课题选择的途径及方法。
3、主要内容:
社会调查的类型;
选题的重要意义;
社会调查课题的类型;
社会调查选题的原则;
4、实训教学
社会调查选题实训: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所学专业选择调查课题。
第四章社会指标与社会测量和调查方案的设计
1、学时:3学时
2、目的与要求:
掌握社会指标、社会测量的含义和方法。
理解并掌握社会调查准备阶段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特别是研究假设、分析单位及操作化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明确概念的操作化,掌握假设操作化的方法,熟悉社会调查研究方案设计的内容、设计原则。
3、主要内容:
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设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
如何进行调查设计;
实现信度和效度的统一。
4、实训教学
调查方案设计实训。
第五章文献调查法
1、学时:3学时
2、目的与要求:
了解文献的含义、分类和特点。
掌握文献法的要求和一般步骤,掌握文献信息摘录的方法和参考文献的格式。
熟悉文献法的优点和缺点。
3、主要内容:
文献的含义和分类;
文献法的特点和要求;
文献法的一般步骤;
文献信息摘录的方法;
参考文献的格式;
文献法的优点和缺点。
4、实训教学
运用文献调查法进行课题研究。
第六章实地调查法、访问调查法
1、学时:2学时
2、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实地观察法和访谈法的特点、类型。
熟悉它们的基本原则,掌握两种方法的使用方法和基本要求。
学会使用它们,进行社会调查。
3、主要内容:
实地调查法的特点、类型和基本原则;
实地调查法的使用方法,观察过程中的记录技术;
观察误差和减少观察误差的方法;
访谈法的特点和类型;
访谈法的程序和技巧;集体访谈法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4、实训教学
根据小组选题,使用实地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
第七章问卷调查法
1、学时:3学时
2、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掌握问卷的内涵与结构,问卷设计原则、步骤、方法与常见错误等内容,并对问卷法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有所了解。
3、主要内容:
问卷的含义以及问卷设计原则
问卷设计的程序
问题的形式
问卷的基本结构
问卷设计常见的错误及其避免
4、实训教学
围绕小组选题完成调查问卷设计。
第八章调查资料收集和处理
1、学时:3学时
2、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资料收集的方法,了解资料处理的各种方法,掌握统计图表的编制。
3、主要内容:
调查资料收集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
4、实训教学
调查资料收集、处理实训。
第九章统计分析
1、学时:3学时
2、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统计分析的作用、地位和分类。
掌握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的方法。
3、主要内容:
统计分析的作用、地位和分类;
单变量描述统计的方法,包括集中量数的分析和离散量数的分析;
双变量的统计分析;
第十章社会调查的理论分析
1、学时:3学时
2、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理论分析的作用、地位和分类。
掌握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主要内容:
理论分析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理论分析的程序;
理论分析的抽象思维方法和社会研究常用方法;
4、实训教学
围绕选题,对前期调查收集处理的资料进行理论分析。
第十一章调查报告撰写
1、学时:3学时
2、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掌握调查报告的涵义与类型等基本知识,理解应用性与学术性调查报告各自的结构与写作要求,并学习其写作方法,能实践运用。
3、主要内容:
调查研究报告及其类型;
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普通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
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与写作: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
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的问题:行文要则,引用与注释。
4、实训教学
调查报告撰写实训。
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
本课程实行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占70%,及格者给予相应学分。
(二)成绩记载
按学分计算,及格(60分以上)计学分;不及格不计学分。
六、其他说明
(一)基于学业规范的要求
1、道德规范:尊师重教,调查报告杜绝抄袭。
2、行为规范:不能迟到早退,不能上课睡觉,不能打电话,手机必须静音或关机。
(二)课外学术要求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和相关资料,至少阅读5份公开发表的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