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书法家名人介绍及作品欣赏
关于书法的人物和作品

关于书法的人物和作品
在书法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作品:
1.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此外还有《快雪时晴帖》、《姨母帖》等作品。
2. 颜真卿:唐代书法家,他的楷书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雄浑,被后人誉为“颜体”。
其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
3. 赵孟頫:元代书法家,他的楷书和行书都很有名,其作品被誉为“赵体”。
代表作品有《洛神赋》、《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
4. 怀素:唐代书法家,以草书著称,被后人誉为“草圣”。
其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等。
5. 米芾:宋代书法家,他的行书和草书都很出色,其作品笔法灵活多变,章法错落有致。
代表作品有《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作》等。
此外,还有孙过庭、文征明、黄庭坚等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
这些书法家的作品各有特色,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大全

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大全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众多,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以下是一些历代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1. 王羲之(303年-361年),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代表作品有《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等,这些作品以行草书的形式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墨韵。
2. 王献之(344年-386年),王献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称为"书仙"。
他的代表作品有《麟德碑》、《碑志铭》等,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字形端庄工整,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3. 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是唐代初期的书法家,被誉为"楷书圣手"。
他的代表作品有《白氏长庆集》、《玄秘塔碑》等,他的楷书字形规整,结构严谨,被后世称为楷书的典范。
4. 赵孟頫(1254年-1322年),赵孟頫是元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融合了柳公权和颜真卿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临颜真卿祭侄文稿》等,他的行书和草书作品流畅自然,富有力量感。
5. 文徵明(1470年-1559年),文徵明是明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多样化,包括楷书、行书、草书等。
他的代表作品有《山水诗卷》、《欧阳询碑帖》等,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画流畅,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6. 王铎(1697年-1763年),王铎是清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字形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书法气息。
他的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自书诗卷》等,他致力于研究古人书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上只是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一部分,每位名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魅力。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简介(图)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简介(图)___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不仅精通隶、草、正、行各种书体,而且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圆转流利的书风。
尽管他的真迹已经失传,但他的临摹本仍然流传至今,其中包括了他的行书作品《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作品《初月帖》、正书作品《黄庭经》和《乐毅论》。
___是唐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被称为“欧体”。
他的书法学自___父子,采用了隶法,笔势刚猛有力,既有规矩之中的飘逸,又有平正之中的险绝。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楷书作品《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和《兰亭记》,以及行书作品《行书千字文》。
他还著有《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书,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宝贵遗产。
___是唐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被称为“颜体”。
他的楷书与初唐书风截然不同,采用篆籀之笔,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
这种风格体现了大唐帝国的繁荣和___高尚的人格,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他与___并称“___”,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___是唐代的书法家,他的草书被称为“狂草”。
他的用笔圆劲有力,转折自如,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他与另一草书家___并称“___”或“颠张醉素”。
他的草书作品包括《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圣母帖》等。
___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封为___,也被称为“柳河东”。
他的楷书与___齐名,被誉为“___”。
___在研究___的基础上,吸取了___和___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
他的作品很多,包括《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等。
___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他在诗、词、赋、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也擅长书法和绘画。
他被誉为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全才,与父___、弟___合称“三苏”。
___擅长行书、楷书,与___、___、___一起被称为“宋四家”。
中国五大书法家名字及作品

中国五大书法家名字及作品中国五大书法家指的是历史上五位在书法创作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和黄庭坚。
以下是他们的作品及相关参考内容。
1. 王羲之(303年-361年)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作品以行草字体著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境界。
他的代表作品有《兰亭集序》、《九成宫醴泉铭》等。
这些作品以其优雅、流畅的笔画和幽深的意境而广为流传。
2. 颜真卿(709年-785年)颜真卿是唐朝时期的一位书法家,也是唐代“三帖圣手”之一。
他以隶书字体著称,作品刚劲有力、气势磅礴。
他的代表作品有《颜勤礼碑》、《颜真卿神道碑》等。
这些作品以其严谨的结构和精湛的技艺而被广泛赞美。
3. 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是唐代的一位书法家,对于楷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以楷书字体为主,以其规范、匀称的笔画和清秀的风格而著名。
他的代表作品有《弘法寺碑》、《临邛县志》等。
这些作品以其端庄典雅、工整规范而广受赞誉。
4. 苏轼(1037年-1101年)苏轼是宋代的一位重要文人书法家,也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风格多变。
他的代表作品有《祭黄鹤楼》、《黄州寒食》等。
这些作品以其豪放洒脱的笔势和独特的个性而备受瞩目。
5. 黄庭坚(1045年-1105年)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一位书法家,被誉为“黄庭坚六法”。
他的作品以草书著称,具有潇洒自然、笔势奔放的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太白诗百首》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流畅的笔法而广受赞誉。
以上五位书法家都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对后世书法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欣赏和研究他们的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魅力。
关于中国著名十大书法家

关于中国著名十大书法家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瞩目和推崇。
众多书法家们用他们的毛笔挥洒出了一幅幅独具魅力的艺术画卷。
在中国书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而被后人所铭记。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著名的十大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
一、王羲之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风格独特,博采众长。
代表作品有《兰亭序》、《麟德碑》等。
二、颜真卿颜真卿以其豪放奔放、激励人心的字体风格而闻名。
他的作品兼具刚劲有力的笔墨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代表作品有《魏碑》、《愿作鸳鸯不羡仙》等。
三、柳公权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继承了颜真卿的风格,兼具力度与婉约之美,给人以深远的艺术印象。
代表作品有《祭侄文稿》、《赞皇田家洞窟记》等。
四、米芾米芾是宋代书法家,他的作品激情四溢,每一笔皆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和个人风格。
代表作品有《黄庭经卷》、《题红楼梦》等。
五、董其昌董其昌是明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工整、刚劲有力而著称。
他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画家和文学家。
代表作品有《黄庭经》、《书紧邻停》等。
六、黄庭坚黄庭坚是宋代书法家,他的作品多样化,既有隶书、楷书,也有草书、行书等。
他的笔墨简练、洒脱自然,独树一帜。
代表作品有《自书碑铭》、《春居正字帖》等。
七、赵孟頫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的作品充满了古朴、庄重的美感。
他的字体优雅,笔墨细腻,给人以深沉的艺术享受。
代表作品有《赞皇田家洞窟记》、《秋雨诗》等。
八、文征明文征明是明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融汇了前人的艺术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代表作品有《自书宋词》、《爱莲说》等。
九、杨凝式杨凝式是南唐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秀丽、清逸而著称。
他的字体柔美、挺拔,给人以宁静祥和的艺术感受。
代表作品有《河岳英灵集石刻》、《白云堂帖》。
十、石鼓文石鼓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书法作品之一,它以其简练、规范的字体和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引人注目。
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的名字

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的名字
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产生了众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不
仅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而且还深刻反映了我国的历史与文化。
下面
是我国几位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
1.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以“兰亭序”闻名于世。
他的书法独
具特色,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善于草书。
他的作品成为了后世草书的
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3.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其楷书属于中兴体,具有方正秀美、刚
健豪放的特点,尤其是《颜勤禅师碑》堪称书法中的瑰宝。
4. 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行书,其作品气势雄浑,书风独特,代表作品之一是《九成宫醴泉铭》。
5. 赵佶:宋代书法家,其瘦金体是中国书法中广泛流传的一种体式之一,书法流畅、秀丽,著名作品有《柳公权诗卷》。
6. 文征明:明代书法家,精通楷、行、草、隶四种书体,尤以草书见长。
他的作品大多具有豪放、俊秀之气,代表作品之一是《祭侄文稿》。
7. 王献之:北魏时期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结构严谨,章法有序,代表作品之一是《兰亭集序碑》。
以上是我国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代书法家和作品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代书法家和作品中国书法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
众多杰出的古代书法家们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留下了许多精美绝伦的作品,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下面我将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书法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之一。
他以行草书著称,作品结构松散而有韵律感。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兰亭集序》,这是一篇以古文文学为题材的书法作品,内容充满诗意,气势磅礴。
该作品被后人称赞为“书法中的世界文化遗产”。
唐代的颜真卿被誉为唐代书法的巅峰之作。
他的行书作品力度雄浑有力,气势磅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最知名的作品是《祭侄文稿》和《颜勤礼碑》,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意。
宋代的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的楷书作品字体秀美,笔划流畅,极富艺术感染力。
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是《黄庭经》,这是一部关于常州楼观的卷轴,书法风格独特,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
明代的文徵明以草书闻名,他的作品格调狂放豪放,富有个性和艺术张力。
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兰亭集序》,这是他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并加以发扬光大的杰作。
这个作品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无尽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清代的张大千是中国书法和绘画领域的传奇人物。
他擅长行楷,尤其以“大千行书”著称于世。
他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结构严谨而富有韵律感。
他的代表作有《桐花石》和《明妃曲》,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作能力。
以上只是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古代书法家及其代表作的简要介绍。
这些古代书法家通过自己卓越的艺术才华,为中国书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成为后来者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通过对这些古代书法家及其作品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并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智慧。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

北魏正光四年公元 (522年)立。雍正、 乾隆年间出土。该碑是 北魏刻中相当于典型的 模式,结体端严方正, 用笔灵动畅达,尽管刀 痕明显却不呆硬刻板。 字里行间充满人情闲逸 之境。
高贞碑
张玄墓志
张玄字黑女,清代为熙帝讳, 一般称《张黑女墓志》。此魏 普泰元平(531年)十月刻。 清包世臣跋:“此帖骏利如 《隽修罗》,圆折如《朱君 山》、疏朗如《张猛龙》、静 密如《敬显隽》。”康有为跋: “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 妙,无妙不臻,然遒原精古, 未有比肩《黑女》者。”此志 集雄健、轻灵秀逸、含蓄为一 体,其艺术水平之高,鲜有匹 敌。代表北魏善墓志的最高成 就。
.
天发神谶碑
释文:彦先赢疗恐难平复往 属初病虑 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口男幸为复失前 忧耳 口 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 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恩 识 口 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 口 称之夏 口 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亭 上海市松江人。陆机“少有异才, 文章冠世。”善行草书。《平复 贴》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是传 世文人中最早的一件。书体为章 草。此帖使用秃笔,质朴志健, 自然畅达,对书法考古和研究有 重要价值。
刘怀民墓志
《郑文公下碑》,刻 于北魏宣武帝永丰四 年(511年)。系崖 刻,在山东省掖县城 东南的文峰山。此碑 为郑昭道书写,字体 均为楷书,其结字宽 博舒展,笔力雄强圆 劲,有篆隶趣相附, 为魏碑佳作之一。
郑文公下碑
此志刻于北魏熙平二年 (517年)。清康熙十八年 汉北安平出土。楷书。此志 书法与《郑文公碑》大小虽 殊而体式相近,结字十分严 谨,用笔浑圆迟重,与唐碑 区别甚大。颜,柳用笔两头 顿挫,中间无变化,而此志 笔划中间遒劲多有变化,生 古拙之气。书家评此碑: “妙在张猛龙、贾使君之 上”。“书法直接无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书法家名人介绍及作品欣赏说到李斯,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一名政治家,却不知道他也是一名杰出的书法家。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
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随荀卿学习,当任廷尉。
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
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秦始皇一直殷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便打听到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
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
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
李斯就和赵高,胡毋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教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
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鑴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会稽刻石】。
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巡行天下,南登琅邪时所立,内容是歌颂秦德者,原石还存在山东诸城海神祠内,但始皇颂诗及从臣诸名已剥落,尚存二世从官名和诏书十三行。
书体是典型的小篆,以曲绿为主,字体皆为长方,笔书粗细如一,显现雍容典雅之风格。
一般以为秦代诸刻石皆为李斯所撰,把他当做当代书法家兼文字学家。
李斯,字通古,秦上蔡人,特善篆书,后世推他所做篆书为小篆之逸品。
《泰山刻石》的作者秦相李斯(?—公元前208年),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
《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
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
唐张怀瑾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峄山刻石: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
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但与琅邪、泰山相较,仍不免有「优孟衣冠」之诮,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但秦代的遗本已然很少,即使如此亦不能轻易舍去不用,笔画略细而匀整,且多用圆笔,字体呈方形,表现圆浑流丽之风格,确与琅邪等异趣。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
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
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
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
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
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
钟繇:三国魏河南长葛人,字元常,官至大傅,故世称钟大傅。
陈思《书小史》称其善书,师曹喜、刘德升、蔡邕。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其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
”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传说钟繇在当时书家韦诞住所,见蔡邕真迹,苦求不得,心急槌胸,因而呕血。
太祖曹操拿五灵丹救活了他。
韦诞死后,钟繇密使人盗发其冢,终获蔡邕手迹,因而领悟到“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始得其笔法精髓。
钟繇向他儿子钟会讲书法时曾说,我精思学书30年,每逢和友人相谈,则画地广步探讨书法,被子因练字而被划破,每见大自然万物,则探索其形象而书之。
可见其功力之深。
钟繇的书法,与以后的王羲之并称“钟、王”,为后世所宗。
宣示表:钟繇小楷。
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
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
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
现在传下来的是逸少的临摹本,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八分古意,全是真书笔法,是元常的杰作,也可以说是楷书之祖。
钟繇小楷。
写于黄初二年(二二一)。
其布局空灵,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
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
由明代开始受到推重,乾隆更认为无上的法宝,但却是后人伪作的;字体确是高古扑拙,别具韵味。
而颇受后世推祟的贺捷表也是伪作。
索靖(239一303年),西晋书法家。
字幼安,敦煌(今甘肃人。
张芝姐姐的孙子。
官征西司马、尚书郎,封安乐亭侯,谥曰庄。
工书法,尤擅章草,传张芝草法而变其形迹,骨势峭迈,富有笔力。
前人评谓“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徐姿,张不及索。
”靖亦自重其书,自名其字势力“银钩虿尾”。
所书《出师表》很著名。
著有《草书状》。
善章草书,峻险坚劲,自名曰“银钩蛋尾”。
时人云:精熟至极,素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素。
著有《草书状》一篇。
月仪贴陆士衡(261一303年),陆机的字,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
工书、能章草,以才长见掩。
其祖逊,父抗,皆三国吴名将。
吴亡,家居勤学,作《文赋》,为古代重要文学理论著作。
其书法《平复帖》,为后人师法。
平复贴卫夫人,名铄,字茂漪,东晋人,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
家学渊源(北派之祖卫瓘姪女、卫桓从的妹妹),有名当代。
《书法要录》说她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
所着《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
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
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
《书评》称之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名姬帖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
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
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
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
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
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
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
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
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
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
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
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
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
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
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
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
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蒐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
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
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
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
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
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
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
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
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右军的正书中,智永认为乐毅论最佳,后人多半认同。
梁朝时就已有临摹本,是今日所见最早的摹本;唐朝年间又有不错的重摹本;快雪堂帖所刻的则流于妍媚无力了。
宋代高绅曾获古刻石,一般以为是此帖的祖石,刻法精绝,碑文自「海」字之后残缺不全,世称「止海本」,石亡之后翻刻就没有令人惊叹的作品了。
现今流传下来的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笔画瘦而行狭者,如快雪堂帖,另一种是笔画肥而行润者,例如宋拓的清仪阁本,浑古遒劲,堪称杰作。
右军的正书,遒古平寓秀丽,足为后世典范。
其他如黄庭经、东方画赞、曹蛾磈等也都是小楷之杰作。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
纸本。
现藏日本帝室。
帖上还引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可见此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
《丧乱·二谢·得示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