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系统工作原理
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

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
刹车系统是一种安全设备,用于减速或停止机动车辆。
它由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刹车踏板、主缸、真空助力器、刹车盘和刹车片。
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当驾驶员用力踩下刹车踏板时,主缸内部的活塞往前移动,推动刹车油进入刹车管路。
2. 主缸内有一个真空助力器,它通过引用发动机进气歧管的真空来增加驾驶员踏板踩下的力度。
这减轻了驾驶员的踩踏力,并提供更强的刹车效果。
3. 刹车管路将刹车液传输给每个车轮处的刹车盘和刹车片。
刹车盘固定在轮轴上,而刹车片安装在刹车卡钳内。
4. 当刹车液进入刹车卡钳时,它会推动卡钳内的活塞,使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
摩擦力产生,将车轮减速甚至停止转动。
5. 当刹车踏板释放时,减压阀会释放刹车管路中的压力,使刹车盘与刹车片分离。
这样,车轮可以自由转动。
这是传统液压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
近年来,一些新型刹车系统,如电子刹车系统(EBS)和电动刹车系统(EBS),已经被引入,它们使用电子控制和电动作用力来实现刹车效果。
汽车刹车系统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是什么?

汽车刹车系统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是什么?1. 引言汽车刹车系统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负责控制车辆的速度,使驾驶员能够有效地操控车辆,并在需要时停下车辆。
本文将介绍汽车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
2. 工作原理汽车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机械刹车系统和液压刹车系统。
2.1 机械刹车系统机械刹车系统主要由刹车踏板、连杆、制动盘和制动鼓等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踏板通过连杆将力量传递给制动盘或制动鼓,使其与车轮接触产生摩擦,从而减慢车轮的旋转速度。
2.2 液压刹车系统液压刹车系统是目前车辆上最常见的刹车系统。
它由刹车总泵、制动分泵、制动盘和制动片等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总泵将液压力传输到制动分泵,在其作用下,制动盘上的制动片与车轮接触,产生摩擦力减慢车轮的旋转速度。
3. 基本组成汽车刹车系统的基本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3.1 刹车踏板刹车踏板是驾驶员操控刹车系统的主要部分,通过踩下刹车踏板来产生制动力。
3.2 刹车总泵刹车总泵位于刹车踏板上方,负责将驾驶员施加在踏板上的力量转化为液压能量。
3.3 制动分泵制动分泵将刹车总泵传输的液压力量分发到各个刹车器件,如制动盘或制动鼓。
3.4 制动盘/制动鼓制动盘与车轮连接,当液压力传递到制动盘上的制动片时,产生摩擦力以减速车轮旋转。
3.5 制动片制动片与制动盘或制动鼓相接触,通过摩擦力减慢车轮的旋转速度。
4. 结论汽车刹车系统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刹车系统和液压刹车系统是目前常见的两种刹车系统类型。
其基本组成包括刹车踏板、刹车总泵、制动分泵、制动盘/制动鼓和制动片等。
了解汽车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汽车刹车原理和日常维护。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刹车机构的工作原理

刹车机构的工作原理引言:刹车机构是汽车中至关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它能够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迅速停下或减速。
刹车机构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制动力的产生、传递和转化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刹车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刹车的作用和机制。
一、制动力的产生制动力的产生是刹车机构工作的第一步。
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通过液压系统将踏板上的制动力转化为液压信号,传递到刹车机构中。
这个液压信号将触发刹车机构的工作,并产生制动力。
二、制动力的传递制动力的传递是刹车机构工作的第二步。
液压信号通过刹车管路传递到刹车器上,并推动刹车器中的活塞运动。
活塞的运动将制动力传递到刹车片上,使其与制动盘或制动鼓摩擦。
这种摩擦产生的制动力将使车辆减速或停下。
三、制动力的转化制动力的转化是刹车机构工作的最后一步。
刹车盘或刹车鼓的旋转动能将被制动力转化为热能。
这种热能通过刹车盘或刹车鼓的散热,使制动盘或制动鼓的温度降低,从而保证刹车机构的正常工作。
刹车机构的类型:根据刹车力的来源和传递方式,刹车机构可以分为机械式刹车机构、液压式刹车机构和电子式刹车机构三种类型。
1. 机械式刹车机构:机械式刹车机构主要通过机械传动原理实现制动力的产生和传递。
典型的例子是手刹,通过拉动手刹杆,使刹车机构中的钳子夹紧制动盘或制动鼓,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2. 液压式刹车机构:液压式刹车机构利用液压传动原理实现制动力的产生和传递。
液压式刹车机构由主缸、助力器、刹车管路、刹车器等组成。
主缸通过踏板上的制动力将液压信号传递到助力器中,助力器将信号放大后传递到刹车器中,从而产生制动力。
3. 电子式刹车机构:电子式刹车机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刹车机构。
它利用电子元器件和传感器来控制刹车力的产生和传递。
电子式刹车机构具有响应速度快、制动力可调节等优点,是现代汽车中常见的刹车系统。
刹车机构的工作原理:刹车机构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制动力的产生、传递和转化三个步骤。
汽车自动刹车工作原理

汽车自动刹车工作原理
汽车自动刹车(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AEB)是一种
安全技术,其工作原理基于车辆配备的传感器、摄像头、雷达和激光器等设备。
以下是汽车自动刹车的工作原理:
1. 感知环境:汽车配备的传感器会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环境,包括前方、侧方和后方的物体、车辆和行人等。
2. 监测距离和速度:传感器会计算车辆与前方物体之间的距离,并使用雷达或激光器确定这些物体的速度。
3. 预测危险情况:自动刹车系统会根据传感器的数据分析,预测是否存在可能导致碰撞的危险情况。
4. 发出警告:如果系统判断存在即将发生的碰撞风险,它会通过声音、光线或震动等方式向驾驶员发出警告。
5. 紧急刹车:如果驾驶员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警告,或者根本没有反应,自动刹车系统将自动采取紧急刹车措施,以减少碰撞的严重程度或完全避免碰撞。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车型和厂商的自动刹车系统可能有一些微小的差别,但工作原理大致类似。
汽车自动刹车的目的是提高行车安全性,减少碰撞风险,特别是在驾驶员无法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反应的情况下。
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

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刹车系统是汽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安全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准确、迅速地减速或停车。
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步骤:传递力量、转换能量和减速停车。
一、传递力量刹车踏板是传递力量的媒介,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力量通过液压系统传递给轮胎。
液压系统由刹车主缸、刹车管路、刹车助力装置和刹车分泵等组成。
当驾驶员施加力量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主缸内的液体被压力推动,并通过刹车管路传递给刹车盘或刹车鼓。
二、转换能量刹车盘和刹车鼓是实现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
当刹车盘或刹车鼓受到压力后,会产生摩擦力与轮胎接触面进行摩擦。
刹车盘通常由钢铁材料制成,安装在车轮上,而刹车鼓则是一种圆筒形的设备,安装在轮轴上。
通过与轮胎摩擦产生的摩擦力,将车辆的动能转换为热能,从而使车辆减速或停车。
三、减速停车刹车盘和刹车鼓的摩擦力会减慢车辆的转速,使车辆减速。
同时,刹车系统还通过制动力量调节阀来控制刹车盘或刹车鼓的摩擦力。
制动力量调节阀可以根据不同的道路条件和行驶情况,调整刹车盘或刹车鼓的压力大小,从而达到一定的减速效果。
当刹车阻力和动力平衡时,车辆可以稳定地减速,并最终停车。
总结: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它通过传递力量、转换能量和减速停车来保证车辆的行车安全。
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刹车力通过液压系统传递给刹车盘或刹车鼓,产生摩擦力使车辆减速。
通过制动力量调节阀,刹车系统可以根据实际行驶情况灵活地调整刹车盘或刹车鼓的压力,保证车辆稳定减速停车。
对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的深入了解,能够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掌握刹车技巧,确保行驶安全。
湿式刹车的工作原理

湿式刹车的工作原理湿式刹车是一种常见的汽车刹车系统,它通过液压原理实现制动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湿式刹车的工作原理。
一、液压刹车系统的构成湿式刹车系统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刹车踏板、真空助力器、主缸、制动软管、刹车鼓(或刹车盘)、刹车片和制动液等。
其中,主缸是刹车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将踏板的力量转变为液压信号,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二、湿式刹车的工作过程1. 刹车踏板踩下:当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时,力量通过传动装置作用于主缸的活塞上。
2. 主缸产生压力:主缸的活塞受到外力作用后,会向制动液方向移动,从而增加制动液的压力。
3. 制动液传递:制动液是一种不可压缩的液体,当主缸产生压力后,制动液会沿着制动软管传递到刹车鼓(或刹车盘)处。
4. 刹车鼓(或刹车盘)受力:制动液到达刹车鼓(或刹车盘)后,会使刹车片与刹车鼓(或刹车盘)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制动效果。
5. 制动效果释放:当驾驶员松开刹车踏板时,主缸的活塞会回弹,制动液返回主缸,刹车片与刹车鼓(或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制动效果释放。
三、湿式刹车的优势和特点1. 刹车效果稳定:湿式刹车系统采用液压传动,能够将驾驶员的刹车力量准确传递到刹车片上,使刹车效果更加稳定可靠。
2. 散热性能好:湿式刹车系统通过刹车片与刹车鼓(或刹车盘)之间的摩擦来实现制动效果,这种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
湿式刹车系统通过刹车鼓(或刹车盘)的散热性能,可以有效降低刹车时的温度,防止刹车失效。
3. 维护成本低:湿式刹车系统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刹车系统来说,维护成本较低。
刹车片和刹车鼓(或刹车盘)是常见的易损件,但其更换相对简单,成本也相对较低。
四、湿式刹车的改进和发展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湿式刹车系统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目前,一些高端汽车采用了电子刹车系统,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实现对刹车系统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刹车的灵敏性和安全性。
湿式刹车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汽车刹车系统,通过液压原理实现制动效果。
汽车主动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主动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主动刹车系统,也被称为预碰撞主动刹车系统,是一种基于车辆感知和控制技术的智能安全系统。
它能够通过感知车辆前方的障碍物,并在必要时主动刹车,以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主动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感知系统汽车主动刹车系统的核心是感知系统,它利用各种传感器和摄像头来感知车辆前方的情况。
这些传感器包括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
它们通过不断扫描周围环境,获取与车辆距离、速度等相关的信息,并传输给控制系统。
二、车辆跟踪与监控感知系统获取到车辆前方的障碍物信息后,会进行车辆跟踪与监控。
通过分析感知到的障碍物的位置、速度和大小等特征,系统可以准确地确定与车辆最近的障碍物。
同时,系统会持续监控障碍物的运动状态,以预测潜在的碰撞风险。
三、碰撞风险评估在车辆跟踪与监控的基础上,系统会进行碰撞风险评估。
通过分析车辆与障碍物的相对运动状态和速度变化等因素,系统可以评估出潜在的碰撞风险。
如果评估结果超过了设定的阈值,即存在高风险的碰撞可能,系统将启动主动刹车准备。
四、预警提示一旦系统评估出存在碰撞风险,它将通过声音、光线或振动等方式向驾驶员发出预警提示。
这些预警提示旨在提醒驾驶员注意前方的危险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操作来避免碰撞。
五、主动刹车如果驾驶员未能及时采取避免碰撞的操作,主动刹车系统将自动介入并施加制动力来减速或停车,以减少碰撞的严重程度。
它会向制动系统发送信号,触发刹车,并根据激光雷达或摄像头的反馈信息对制动力进行实时调节。
六、系统复位与重启一旦系统触发了主动刹车,车辆将停止或减速,系统将进入复位状态。
当驾驶员重新加速,刹车系统接收到加速信号后,主动刹车系统将自动重置,并准备重新启动。
需要注意的是,汽车主动刹车系统并不能完全避免碰撞的发生,它只是通过减速或停车来减轻碰撞的冲击力。
驾驶员仍然需要保持注意力和主动性,及时采取避免碰撞的操作。
结论汽车主动刹车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技术,它通过感知车辆前方的障碍物、评估碰撞风险,并在必要时主动刹车,为驾驶员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
汽车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汽车的刹车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装置,它能够控制车辆的速度和停车。
本文将介绍汽车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刹车系统概述刹车系统包括制动踏板、主缸、制动管路、刹车油、制动片、制动盘等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通过一系列的工作过程,将行车动能转化为摩擦热能,使车辆减速或停车。
二、液压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刹车系统是目前常见的刹车系统类型。
其工作原理如下:1.主缸工作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刹车踏板上的力作用于主缸活塞,压缩主缸内的制动油。
制动油通过制动管路传递到各个车轮刹车器。
2.刹车器工作刹车器由制动油缸、刹车片和制动盘组成。
当制动油通过制动管路流向刹车器时,压缩刹车片与制动盘接触,形成摩擦力,使车辆减速。
当制动踏板松开时,刹车片与制动盘分离,车轮恢复自由转动。
三、电子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子刹车系统是近年来新兴的刹车系统技术,其工作原理如下:1.传感器检测电子刹车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轮转速、车辆加速度、制动踏板力度等信息。
传感器将这些信息传输给电子控制单元(ECU)。
2.电子控制单元控制ECU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数据,判断出车辆是否需要刹车以及制动力度的大小。
ECU通过电磁阀或电机控制制动油的进出,实现制动系统的控制。
3.刹车器工作电子刹车系统中常采用电控制动器替代传统的真空助力器,以提供更高的制动性能。
当ECU发出制动信号时,电控制动器工作,通过液压方式使刹车器工作,从而减速车辆。
四、刹车系统故障排除1.刹车油检查定期检查刹车油的油位和质量。
刹车油过低或污染严重时,会影响刹车系统的正常工作,需及时添加或更换刹车油。
2.刹车片磨损定期检查刹车片的磨损情况。
磨损过度的刹车片需及时更换,以保证刹车性能。
3.液压系统漏油检查制动管路是否有漏油现象,如发现漏油,要及时修复漏油点。
总结:汽车刹车系统通过液压或电控方式实现车辆减速和停车。
液压刹车系统通过主缸和刹车器的协同工作,将行车动能转化为摩擦热能来减速车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拒绝专业术语简述刹车系统工作原理
2010-04-22 22:00:14复制本文地址传给QQ/MSN线上好友
【大字中字小字】【打印】【发表评论】
在汽车之家的性能测试环节中,加速和刹车是最主要的两个测试项目,平时我们接触到一辆新车,往往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这辆车有多快而不是这辆车刹车好不好,但问题在于速度慢多数情况下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而刹车不好很可能关系到生命安全,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汽车的刹车。
刹车系统的原理是制造出巨大的摩擦力,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
众所周知,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汽车在加速过程中把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动能,刹车时刹车系统又将汽车的动能转化成热能散发到空气中。
一辆车从静止加速到时速100公里可能需要10秒钟,但从时速100公里刹车到静止可能只需要XX秒而已,可见刹车系统承受着巨大的负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想体验超级跑车的加速快感,用普通家用车也可以,只不过你需要反过来坐着并且是在急刹车中体验到。
目前大部分小型车都采用液压制动,因为液体是不能被压缩的,能够几乎100%的传递动力,基本原理是驾驶员踩下刹车踏板,向刹车总泵中的刹车油施加压力,液体将压力通过管路传递到每个车轮刹车卡钳的活塞上,活塞驱动刹车卡钳夹紧刹车盘从而产生巨大摩擦力令车辆减速。
我们先从刹车总泵说起,这个部件通常位于发动机舱防火墙靠近驾驶员的一侧,有些车的刹车总泵”小得可怜“,甚至让人怀疑它是否能提供足够的刹车力。
其实完全不必为此
担心,因为刹车系统运用了”帕斯卡定律“。
帕斯卡定律:
根据静压力基本方程(p=p0+ρgh),盛放在密闭容器内的液体,其外加压强p0发生变化时,只要液体仍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不变,液体中任一点的压强均将发生同样大小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踩下制动踏板后施加到刹车总泵液体上的压强等于刹车盘活塞处的液体压强,但因为压强等于单位面积的压力,所以只要增大活塞的面积,施加的压力就会增大。
例如下图这个实验,两个圆柱形活塞,左侧活塞直径是2英寸,右侧活塞直径是6英寸,也就是左侧活塞的3倍,那么如果给左侧活塞施加一定量的力,那么右侧活塞将产生一个9倍的力(面积是半径的平方乘以3.14),这也就是现在所有液压机构的理论基础,所以起重机可以通过液压系统举起数十吨的货物。
尽管如此,仅靠人体施加的力度依然不足以产生足够制动力,因此需要刹车助力泵的协助。
刹车助力泵和制动总泵是串联在一起的,通常它的外形是一个巨大的黑色类似圆柱或圆锥形容器,其实它也是一个活塞机构,里面有一个膜片把助力泵分成两个腔室,一边链
接的是发动机进气管,另一边则与外界大气相通。
由于发动机在工作时需要吸气,就会在助力泵的一侧产生真空,这样就使膜瓣两侧产生巨大压力差,和驾驶员施加的压力一同压向制动总泵从而产生巨大制动力。
制动总泵需要管路连通到每个刹车卡钳上,我们可以看到从刹车总泵上伸出的几根黑色管,这些管道都是金属材质的,原因很简单,金属没什么弹性,不会因为液体的压强增大而扩张,保证制动力的传递。
但是在管路的尽头也就是车轮附近却不得不采用软管,因为在行驶过程中车辆悬挂总是不断的在做相对于车身的运动,一般家用车都采用橡胶材质软管。
从刹车效果角度来看,软管终究不是最理想的,因此很多后期刹车改装中都采用所谓的”钢喉“,当然钢喉也不是传统的钢管,它的内部依然是橡胶管,而外表套上钢线编织管,提升耐高压性能。
整个刹车系统中最直观的部分就是刹车盘和卡钳,它位于每个车轮上,透过轮毂就能看到。
刹车盘就是一个金属盘,和车轮同轴转动,随时准备着被刹车卡钳无情的夹紧。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刹车盘方面主要可以关注以下这两个信息:是否是通风盘;刹车盘直径。
下面这张图片中显示的就是通风盘,我们可以看到中间有很多孔洞,行驶过程中气流会在这些孔洞中穿梭,冷却效果更好。
从另一个角度说,相对于实心盘,通风盘由于扣掉
了部分盘体,因而重量更轻,降低旋转时的惯性,有利于提高车辆加速和刹车性能,尽管这种作用可能很细微。
通风刹车盘
刹车盘直径是描述刹车性能的直观指标,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刹车盘越大,刹车性能理论上说就越好。
我们都知道杠杆原理,如果刹车盘直径越大,刹车卡钳就可以越远离车轴中心点,这就相当于加长了力臂,同样大的摩擦力就获得了更好的制动效果。
刹车卡钳是向刹车盘施加作用力的部件,刹车总泵产生的液压最终作用在卡钳内部的活塞上,活塞扩张之后会将刹车片推向刹车盘。
也许有些读者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活塞在哪里?原因很简单,普通家用车刹车卡钳的活塞只在卡钳的一侧,通常是刹车盘后面的那一侧,所以从外面我们只能看到卡钳和卡钳上固定的刹车片。
高性能汽车使用的多活塞卡钳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很多高性能车上采用的对向多活塞卡钳,”对向“就是指在刹车盘两侧都有活塞,刹车时两侧活塞对向施加压力,将两侧的刹车片推向刹车盘。
众所周知,当我们踩下制动踏板时,汽车会减速直到停车。
但这个工作是怎么样完成的?你腿部的力量是怎么样传递到车轮的?这个力量是什么样被扩大以至能让一台笨重的汽车停下来?
首先我们把制动系统分成6部分,从踏板到车轮依次解释每部分的工作原理,在了解汽车制动原理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些基本理论,附加部分包括制动系统的基本操作方式。
基本的制动原理
当你踩下制动踏板时,机构会通过液压把你脚上的力量传递给车轮。
但实际上要想让车停下来必须要一个很大的力量,这要比人腿的力量大很多。
所以制动系统必须能够放大腿部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有两个办法:
• 杠杆作用
• 利用帕斯卡定律,用液力放大
制动系统把力量传递给车轮,给车轮一个摩擦力,然后车轮也相应的给地面一个摩擦力。
在我们讨论制动系统构成原理之前,让我们了解三个原理:
•杠杆作用
•液压作用
•摩擦力作用
杠杆作用
制动踏板能够利用杠杆作用放大人腿部的力量,然后把这个力量传递给液压系统。
如上图,在杠杆的左边施加一个力F,杠杆左边的长度(2X)是右边(X)的两倍。
因此在杠杆右端可以得到左端两倍的力2F,但是它的行程Y只有左端行程2Y的一半。
液压系统
其实任何液压系统背后的基本原理都很简单:作用在一点的力被不能压缩的液体传递到另一点,这种液体通常是油。
绝大多数制动系统也在此中放大制动力量。
下图是最简单的液压系统:
如图:两个活塞(红色)装在充满油(蓝色)的玻璃圆桶中,之间由一个充满油的导管连接,如果你施一个向下的力给其中一个活塞(图中左边的活塞)那么这个力可以通过管道内的液压油传送到第二个活塞。
由于油不能被压缩,所以这种方式传递力矩的效率非常高,几乎100%的力传递给了第二个活塞。
液压传力系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以任何长度,或者曲折成各种形状绕过其他部件来连接两个圆桶型的液压缸。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液压管可以分支,这样一个主缸可以被分成多个副缸,如图所示:
使用液压系统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使力量成倍的增加。
在液压系统中你需要做的只是改变一个活塞和液压缸的尺寸,如下图:
上图表示的就是力的加倍放大,力放大的倍数要以活塞的直径来定。
左边的活塞直径为2寸(注:相当于5.08cm),右边的活塞直径为6寸(相当于15.24cm)。
因为圆的面积等于Pi * r2,所以左边的活塞面积为3.14平方厘米,右边的活塞面积为28.26平方厘米。
右边的活塞面积比左边的大9倍。
这就意味着给左边的活塞施加任何一个力,右边的活塞就会产生一个比左边大9倍的力。
因此当你给左边的活塞施加一个100磅的向下的力时,右边的活塞就会产生一个900磅的向上的力。
唯一的不足就是当左边的活塞向下运动9寸时,右边的活塞只能向上运动1寸。
摩擦力
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的相互阻力,参照下图。
两个物体的接触面都是用相同材料做成的但其中一个较另一个重,所以不难看出哪一边较难推动。
要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分析下面的例子:
即使用肉眼看起来接触面很平滑,但在显微镜下他们确是相当粗糙的。
当你把物体平放在桌面上时,物体和桌面之间的小锯齿会结合在一起,而他们其中有一些合适的锯齿会相互咬合,如果给他的压力越大,那么咬合的锯齿就越多,其阻力也越大,所以重的物体就更难
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在踏板处通过杠杆原理把制动力放大了3倍,再通过液压机构驱动活塞把制动力又放大了3被。
放大以后的制动力推动活塞移动,活塞推动蹄片带动刹车卡钳紧紧的夹住制动碟,由蹄片与制动碟产生的强大摩擦力,让车减速。
这就是简单的制动模型。
通过它我们就可以理解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