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原料场无组织排放粉尘治理
南钢5 #高炉原料转运站粉尘治理

ma a e o p ml e ab n f ilr m aefrd s o t l fte s 【 k n n g st r d e e ca de e o u t n r h l id. i c o o
Ky c ̄ml I mttll rst c s re plee bgft wt og a dl rs r m bl rtii o dsf e s — s r i8l l eia eb/l t j a i e i n ga o es e oi e ltns t u r h m a o sn ac l t s lr hl b n wp u e aao l t e a
有少 量 扬 尘 外 逸 到 外 层 空 间 , 外 层 抽 风 点 吸 走 , 到 尘 源 被 达
控制的 目的。采用双层密闭罩能有效防止抽料现象的发生 , 减少对除尘管 网的磨损 , 胶带机头部落料点采用常规 的密闭
形式。 12 2 球 团 矿 、 结 矿 振 动筛 和振 动 给 料 器 .. 烧
coe e sfr o df r n u t 8 lsn s o mst i ee t d s Ⅻ e .a d e e tv l e ov s t e u og nz d e iso f te mae as i h r n i p o es s n f c iey rs le h n r a ie m sin o h t r l n te t st rc s ,whc i a ih
G Rn E o g—fn e
(rnM / gP n , I a n / t o d a
I nadS a Cm ay N nh 105 r n t op n ajg 203 ) o e l i
A s at Ti pprnr ue t ut ot l ft b sfnl a r l tni ssm ajgI nadS e  ̄ n n n bt c h ae tdcs h ds cn o o h 5 l tu u em ti sr s yt i Nni o n t l r s i o e r e a c ea a t e n n r e l yad m
河南省2019年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治理方案

附件2河南省2019年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方案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豫政〔2018〕30号)和《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环攻坚办〔2019〕25号),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持续改善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结合我省无组织排放治理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全流程治理、精细化管控的理念,建立全省无组织排放治理清单,明确各行业污染治理规范要求,完善安装在线监控措施,细化落实监管责任,严格进行核查验收,强力推动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合力治污。
对符合治理规范的企业实行环保绿色调度,对逾期不符合治理规范的企业实行停产治理,对治理无望的企业,由当地政府制定政策,实施关停或兼并重组。
二、工作目标针对原料运输、贮存、装卸、混合、转运、加装、工艺过程、产品出料、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无组织排放污染问题,进行全流程控制、收集、净化处理,同步安装视频监控和相应的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2019年10月底前,全省工业企业完成物料运输、生产工艺、堆场环节的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全面实现“五到位、一密闭”(生产过程收尘到位,物料运输抑尘到位,厂区道路除尘到位,裸露土地绿化到位,无组织排放监控到位;厂区内贮存的各类易产生粉尘的物料及燃料全部密闭)。
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打造行业标杆,全面提升企业形象,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任务(一)明确治理范围。
2019年10月底前,全省范围内钢铁、水泥、火电、焦化、铸造、耐火材料、有色冶炼、砖瓦窑等所有涉及无组织排放的工业企业,完成物料运输、生产工艺、堆场环节的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全面实现“五到位、一密闭”。
(二)制定“一企一策”治理清单。
当地政府组织本辖区内无组织排放治理企业,对照本方案《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具体内容见附件)进行自查,建立无组织排放问题清单,问题清单要逐项明确具体车间、工段、设备点位、主要污染物、存在问题等。
钢铁烟粉尘无组织排放统计

钢铁工业烟粉尘无组织排放统计钢铁工业烟粉尘无组织排放是指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粉尘未经排气筒或未通过收尘设施处理的无规则排放。
通常钢铁企业产生烟粉尘无组织排放的环节包括原料准备系统(含厂内运输)、烧结、炼铁、炼钢等四个工序。
钢铁工业烟粉尘无组织排放量主要取决于收尘设施和装备水平。
1. 收尘设施。
钢铁企业烟粉尘无组织排放主要产生于原料和成品贮存、运输、破碎筛分,冶炼等环节,若对上述产尘点采取了有效的收尘和降尘措施,则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消除烟粉尘无组织排放。
如果未采取收尘和降尘措施,或收尘设施能力不足,则会产生大量的烟粉尘无组织排放。
2. 装备水平。
钢铁生产的装备水平也是决定粉尘无组织排放量的重要因素。
与落后的小装备相比,大型化、现代化的工艺装备在同样产量的情况下,烟粉尘的产生量更少;同时,工艺装备越先进,其管理水平和配套环保设施水平往往也更高,对烟粉尘无组织排放的控制效果越好。
下表为钢铁行业烟粉尘无组织排放核算系数表。
具体取值应视企业环保设施、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的实际情况而定。
钢铁行业烟粉尘无组织排放核算系数表
球团生产都是在密闭环境,基本上没有无组织排放。
如果环境除尘齐备的就按0,如果除尘不齐备的按0.1至0.5KG/吨球团矿
备注:1. 原料系统采用火车、全封闭皮带通廊运输取低值;汽车运输取高值;有多个不同装备水平原料场的,按每个料场存料量比例取系数; 2. 装备水平越高,取值越低;缺失除尘系统越多,取值越高;投产时间越长,取值越高。
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实施方案

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实施方案一、扬尘储存1、各类生产、加工企业的粉状或颗粒状物料要全部仓储,禁止露天存放。
仓储方式包折全封闭储料仓(钢结构或气膜)、筒仓。
2、全封闭储料仓防尘措施棚仓(含门窗)必须全密封,因防爆、职业防治、安全等特殊原因的可按要求留口。
顶部和四周封闭材料不得存在锈蚀损坏,脱落现象。
地而必须硬化。
储存质量较轻的粉状物料棚仓要在顶部或房梁部加装雾化喷淋装置,做到仓内抑尘。
储存砂石、铁矿粉、炉渣等质量较大的物料,棚仓配装射程可覆盖全仓的雾炮。
对含水率有要求的物料可以采用高效干雾等抑尘措施。
车辆出入口加装密封门,密封门优先选择自动感应门或自动升降帘,当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可选择手动,无车辆岀入时保持关闭状态。
棚仓出口必须加设车辆冲洗平台,仓存粉状物料的棚仓要在车辆出入口加设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时传输监测数据。
3、筒仓防扬尘措施仓顶除尘统一加装脉冲式布袋除尘器,(不得使用无动力滤芯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
筒仓卸料口要使用全封闭式管道或螺旋方式输送物料,降低物料跌落高度,减少二次扬尘。
卸料管道要保持完好,不得出现严重锈蚀、破损和接口脱落现象。
4、其他料场确因地质地形、生产安全等条件影响,不能建设全封闭储仓或筒仓时,可选择建设挡风抑尘网并安装无组织扬尘在线监测设备,物料堆存高度必须低压挡风抑尘网高度2米以上,挡风抑尘网内物料必须全部苫盖,加设喷淋或喷雾抑尘设施,喷淋而积必须覆盖全部物料。
有条件的企业,在不影响物料性质的基础上可采用抑尘剂进一步防止物料随风起尘。
当工作而必须裸露时,必须同时开启喷淋或喷雾抑尘装置,确保物料不起尘,同时要对地而进行洗扫,保持地面清洁无扬尘。
车辆进出口必须加设车辆冲洗平台、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时传输监测数据。
装卸所有物料装卸(含包装好的物料)必须固定装卸位,严禁随意装卸。
所有物料严禁露天装卸,因工艺要求等特殊原因确需露天装卸的, 必须同步设置收尘、除尘设施,并布设符合要求的排气筒。
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方案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无组织排放作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响应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提高环境质量,特制定本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方案。
二、治理目标1. 降低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浓度,确保达标排放。
2. 优化工业布局,减少无组织排放源。
3. 加强监管,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三、治理措施1. 优化工业布局(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行搬迁或改造。
(2)合理规划工业园区,集中处理污染物,降低无组织排放。
2. 强化源头控制(1)对原料堆场、仓库、料仓等场所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扬尘排放。
(2)采用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降低物料堆放、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排放。
(3)对工艺过程进行优化,减少无组织排放。
3. 加强设施建设(1)安装除尘设备,如雾炮机、雾帘等,降低无组织粉尘排放。
(2)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减少雨水冲刷产生的污染物。
(3)对产生恶臭气体的场所进行封闭处理,并安装除臭设备。
4. 严格监管执法(1)加大执法力度,对无组织排放超标企业进行处罚。
(2)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进行实时监测。
(3)加强对企业的培训,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计划,明确治理目标、措施和时间节点。
2. 开展企业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进行专项整治,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4. 定期开展监测,评估治理效果,持续优化治理措施。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治理措施顺利实施。
3. 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4.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通过实施本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方案,力争在短时间内降低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2012修改单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我部决定修改《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增加“4.2.9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内容如下:4.2.9无组织排放控制措施4.2.9.1采矿a)采矿场道路应采取洒水、喷雾等抑尘措施。
b)凿岩机应采用捕尘装置除尘;铲装作业时应采取洒水、喷雾等抑尘措施。
4.2.9.2选矿a)选矿厂干式物料的转移、输送应采用皮带通廊、封闭式皮带输送机等封闭式装置;转运点、落料点应采取洒水、喷雾等抑尘措施,或设置集气罩并配备除尘设施;运输道路应硬化,并采取洒水、喷雾等抑尘措施。
b)破碎、筛分工序应采取洒水、喷雾等抑尘措施,或设置集气罩并配备除尘设施。
4.2.9.3尾矿库尾矿库应采取洒水、喷雾等抑尘措施。
闭库后应采取绿化、覆盖等措施。
4.2.9.4生产工艺设备、废气收集系统以及污染治理设施应同步运行。
废气收集系统或污染治理设施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应停止运转对应的生产工艺设备,待检修完毕后共同投入使用。
4.2.9.5因安全因素或特殊工艺要求不能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可采取其他有效污染控制措施。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行业基本情况2015年我国生产铁矿石13.8亿吨。
截至2015年末,我国铁矿查明的资源储量为850.8亿吨。
我国现有铁矿山3767座,其中大型矿山40座,中型矿山55座。
生产规模在300万吨/年以上的露天矿山有14座,100万吨/年以上的地下矿山有6座。
我国铁矿资源分布于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以辽宁省储量为最多,其次是河北和四川,以上三省合计储量约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9%。
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省区有山西、内蒙古、安徽、山东、河南、湖北、云南和北京等8个省、市、自治区。
已探明铁矿储量主要集中于8个地区,即鞍山-本溪、冀东-北京密云、攀枝花-西昌、五台-昌梁、长江中下游、包头白云鄂博、鲁中及邯郸-邢台。
大气污染无组织排放与治理发展

大气污染无组织排放与治理发展
无组织排放,是指粉尘、VOCs等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或排气筒低于15米)的无规则排放,广泛存在于钢铁、冶金、石化、电厂、矿山、港口等工业领域中,对大气环境、人体健康以及工业生产都有着极为恶劣的影响。
无组织排放治理,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热点,也是难点。
无组织排放源分散,产污环节多,涉及范围广,一些体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隧道排气口等)、线源(如道路扬尘等)低矮排放的点源、原料和固体废弃物堆放场的“风面源”等会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较难实施有效的污染控制。
我国对无组织排放治理的研究起步晚、基础薄,但近年来的研发努力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0年,无组织排放治理的领导品牌BME柏美迪康,结合国内情况进行技术二次革新,积极研发更适用于国内粉尘治理以及VOCs治理的技术及解决方案。
在粉尘治理方面,BME 成功研发出了生物纳膜抑尘技术、云雾抑尘技术、湿式收尘技术等无组织排放粉尘控制技术,有效减少有组织排放以及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减少PM2.5,降低粉尘浓度,除尘率可达98%。
此外,针对VOCs废气处理,BME推出了工业园区VOC治理方案、化工制药解决方案、油气回收解决方案等。
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解决方案

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解决方案一、政策背景近年来,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以超低排放改造为契机,我国各行业步入由大到强、绿色转型的发展阶段。
2019年4月29日,生态环境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以下简称《意见》,鼓励钢铁企业分阶段分区域完成全厂超低排放改造,力争通过史上最严排放限值要求。
按照《意见》要求,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
2019年12月18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9〕922号),指出企业应重点加强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和手工监测采样点布设的规范化,无组织排放控制、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等薄弱环节改造,以及建立监测监控和台账体系。
2020年1月9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印发《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指南》(中环协〔2020〕4号),对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治理与监控提供了指导,为钢铁企业有效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山东、四川、河南、上海、浙江、湖北、宁夏、新疆、福建、贵州等省相继都针对超低排放制定了相关的改造方案、技术指南等政策,旨在加强对工业企业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的深度治理,提高企业无组织排放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二、无组织排放特点无组织排放的特点和治理难点:无组织排放广泛存在于工矿企业中,尤以钢铁焦化企业为巨,其每个生产工艺流程节点都有不同程度的无组织排放,并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1、无组织排放量大,排放的时间和空间都存在不确定性。
钢铁生产各工艺流程中炼焦、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等环节都有大量的矿石、辅料以及燃料的投入使用,针对这些散料的装卸、存储、破碎、筛分、转运、投料等操作都会带来大量的粒径不均的无组织粉尘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企业原料场无组织排放粉尘治理
原料场作为钢铁企业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污染物是在原料的受卸作业、堆料和取料作业、露天堆放、筛分作业、混匀配料、输送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属于无组织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导致物料的流失,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安全事故,所以应该加强对钢铁企业无组织粉尘的治理力度。
现代钢铁企业原料场承担着企业90%以上散状原燃料的贮存加工和物流配送,作为原料集散、精料加工和物流管理中心,是烧结和炼铁降低燃料消耗的重要工序,是厂内运输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是控制粉尘污染的重要环节。
原料场的储存物质一般有煤料、石料、铁矿、石灰、焦炭等,大部分都是露天堆放。
由于物料堆存量大,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造成粉尘大量逸散。
造成粉尘逸散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4项:
(1)原料的进场及储存;
(2)原料取料及卸料作业;
(3)场区内的交通运输活动;
(4)原料堆受到风蚀作用。
针对目前大部分原料堆场采取露天堆放且产生大量无组织排放粉尘的现象,目前控制堆场扬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水喷淋降尘、喷洒抑尘剂降尘、设置防风抑尘网、建封闭仓等。
传统的水喷淋降尘对水资源和能耗浪费大,抑尘效果不理想,不能解决二次扬尘;喷洒降尘剂虽可有效降尘,但只适合用于长期堆放的物料,不适合流动性的随时有作业要求的钢铁企业料场;防风抑尘网投资费用相对较低,但对于多风、多雨及沿海地区效果一般;封闭料场抑尘效果最佳,但前期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
徐州博泰专门针对钢铁企业原料场无组织排放粉尘研制出的BSD泡沫抑尘系统可以有效治理原料场无组织排放粉尘,与传统除尘装置对比,BSD泡沫抑尘系统是针对起尘点(产尘源头)进行治理,有效地解决了粉尘排放,即便是无组织排放污染也得到了根本解决;针对5微米以下可吸入性粉尘治理效果较好,避免职业病危害;除尘装置设备投入少、操作方便、全自动控制、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煤)无热值损失、物料含水量几乎不增加、无二次污染;除尘装置操作电力及耗水量小,既节能又减排;冬季结冻时仍可正常使用;治理效果可达到(或低于)国家标准。
钢铁企业原料场无组织粉尘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并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加强对无组织粉尘的治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理措施,最大程度的控制粉尘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