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间收藏家的人文情怀

合集下载

【作文365】让文化得以传承,让文物历久弥新

【作文365】让文化得以传承,让文物历久弥新

【作文365】让文化得以传承,让文物历久弥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位奇石资深收藏家邀请朋友到他家欣赏新近寻得的宝贝。

可找遍身上也找不到奇石室的钥匙。

他的孙子大约5岁,见他着急的样子,在一边偷着乐。

朋友问小孩“是不是你藏了爷爷的钥匙啊?”小朋友一下严肃起来:“我才不动他老人家的宝贝。

”这位奇石收藏家很是尴尬地说:“别理那小子。

他曾摔坏了我不少宝贝,为了防止他再搞破坏,只能给柜子上了锁。

”材料二:一位父亲领着7岁的儿子去探望一位老人,儿子在房间里东瞅西瞄,突然发现一个古瓷碗很是别样,小孩对老人说,想拿回去用它来吃饭。

老人有收藏癖,为这宝贝在古玩市场花了不少钱,刚买来珍藏在家里。

父亲听到儿子话,惊讶得眼睛快掉下来了,赶紧呵斥儿子。

岂料,老人几乎是想都没想,一边责怪父亲,一边随手把那只古瓷碗从博古架上取了下来,递给孩子让他带回去。

孩子的父亲坚持不要。

但老人坚持让小孩把碗带回去。

两位收藏家对收藏品和对小孩的态度,你更认同哪一个?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情怀实践创新:问题解决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审题限制性1.“两位收藏家对收藏品和对小孩的态度,你更认同哪一个?”这句话交代了考生审题立意的出发点,需要从“两位收藏家对藏品和对小孩的态度”出发,在综合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两位收藏家中选择出你更认同的一位,评判标准是他“对藏品和对小孩的态度”。

2.两则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要素是收藏家、藏品、孩子,思维的出发点是态度,具体来说就是在收藏家眼中,是藏品更重要还是孩子更重要。

审题立意的归宿必须建立在形成这种态度的理由上,以此理由为基础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3. 写作要求中有“明确文体”的要求,材料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性,需要考生陈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暗中将文体指向了议论文。

当然也不是不可以写成记叙文,不过写记叙文的难度显然要高于议论文。

收藏迷作文

收藏迷作文

收藏迷作文《我的收藏迷爷爷》我的爷爷是个十足的收藏迷。

他的这个爱好,就像他的影子一样,整天跟着他。

爷爷的家就像一个小型的博物馆。

一进门,就能看到墙边的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藏品。

有花花绿绿的邮票,每一张都被小心翼翼地放在专用的塑料夹里,那些邮票上的图案有各种各样的,有的是娇艳欲滴的花朵,花瓣上仿佛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有的是古老的建筑,像神秘的古堡,透着一股沧桑的气息。

还有一些古旧的钱币,从方孔铜钱到近现代的铜板,他甚至还有几枚外国的硬币呢。

爷爷说起这些钱币的来历,那可是滔滔不绝。

他指着一枚光绪年间的铜钱说,这是他从一个老农民手里换来的。

那是有一年夏天,爷爷下乡去看望一个老朋友,在村里的小路上,他看到一个老农民正在拿着几枚铜钱把玩。

爷爷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凑过去和老农民聊了起来。

老农民说这铜钱是祖上留下来的,也不知道值不值钱。

爷爷凭着他多年的收藏经验,一眼就看出这枚铜钱的价值,但他还是诚实地告诉了老农民这枚铜钱大概的价值。

老农民一听,觉得爷爷是个实在人,就说要送给他,爷爷哪肯白要,最后硬是拿自己刚买的新烟斗跟老农民换了那枚铜钱。

爷爷的屋子里还有那些造型奇特的小瓷器。

有一个小瓷碗,碗壁上画着几只活灵活现的小麻雀,好像就要从碗上飞出来似的。

爷爷每天都要把这些瓷器擦一擦,他擦的时候特别专注,就像在对待老朋友一样,眼神里充满了温柔。

爷爷平时省吃俭用,可是一遇到心仪的藏品,就变得特别大方。

他在收藏这个世界里,总是充满活力的样子。

《收藏迷老爸的汽车模型世界》我老爸是个收藏迷,不过他和爷爷不一样,他迷的是汽车模型。

老爸的工作室里有一个超级大的展示柜,那里面全是各种各样的汽车模型。

有超级酷炫的跑车,跑车那流线型的车身,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发动机盖上的线条仿佛是跑车的肌肉纹理,充满着力量感。

像兰博基尼的模型,那独特的剪刀门造型,老爸每次看到都要伸手去把玩一下,轻轻抬起那门的时候,好像他真的在开启一辆价值百万的豪车。

浅谈紫砂壶“乐天”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

浅谈紫砂壶“乐天”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

浅谈紫砂壶“乐天”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摘要】紫砂壶“乐天”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工艺特色和造型特点,釉色独特鲜明。

其融合了丰富的文化情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其艺术表现生动真实,展现出艺术家的匠心和才华。

紫砂壶“乐天”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更展现出了它在未来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随着时代变迁和消费升级,紫砂壶“乐天”将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为中国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和传承使者。

【关键词】紫砂壶“乐天”,艺术特色,文化情感,工艺特色,造型特点,釉色特点,文化融合,艺术表现,艺术与文化价值,发展前景。

1. 引言1.1 介绍紫砂壶“乐天”的背景紫砂壶“乐天”是紫砂壶中的一种,起源于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的盛唐时期。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茶器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而“乐天”这一款式,在众多紫砂壶中独具特色,因其独特的工艺、造型、釉色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乐天”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数次精细的打磨和烧制,充分展现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对艺术的追求。

其独特的造型设计,既秉承了传统紫砂壶的经典之处,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理念,使得整体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格。

釉色的选用和处理也是“乐天”紫砂壶的独到之处,不仅增添了壶身的色彩层次,还展现了工艺美学的魅力。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

而“乐天”紫砂壶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在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其艺术表现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又注入了现代人们的审美情怀,成为了当代紫砂壶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1.2 阐述论文主题意义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乐天”作为紫砂壶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品种,更是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情感。

通过探讨紫砂壶“乐天”的工艺特色、造型特点、釉色特点、以及融合的文化情感和艺术表现,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核中神游乾坤大,刀尖幻化意韵长——核雕大家陈亮先生之印象

核中神游乾坤大,刀尖幻化意韵长——核雕大家陈亮先生之印象

珍品集萃Treasure Collection核中神游乾坤大,刀尖幻化意韵长—核雕大家陈亮先生之印象初识陈亮是在古镇木渎天平山麗其工作室内,他面 目清秀,素衫打扮,言语间温润尔雅,若不是友人相介,绝不会把眼前此书生青年与核雕艺人相连,惊叹之余坐 定渐入话题。

陈亮虽不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却自幼喜 欢琢磨吴地传统文化,且少年时即移居吴中邓蔚,吴地 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百花齐放的艺术门类深深影响着 其人生轨迹。

谈及为何会选择核雕艺术,其感言颇具肺腑:择其门是对雕刻的痴迷,亦与对书法、绘画的热衷所相融。

核雕工艺集石雕、玉雕、木雕、竹雕、微雕精华之大成,以“精、细、奇、巧”而夺目。

精细者如点睛,细若游丝,灵而不拙;奇巧者如核舟,长不盈寸,众生形态栩栩如生,落榫门窗闭合自如,精巧以毫厘计。

核虽小,却微中见宏,构思缜密,与书画之奥如成一体,可以说没有对水墨丹 青一定的意会高度是走不远的。

创作设计如画画,在核 上勾勒出心中的天地,用线条深浅来表达情绪,刀斧点 疏密,层层推进,山水显影,琼花满目,水墨的深邃意1. 即心是佛2. 薄意十八尊者3. 敦煌遗韵局部35珍品集萃Treasure Collection境在核雕上亦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别具韵味。

构图、章法、疏密关系与绘画如出一辙,各种刀法的运用,如同绘画中的笔触,表现意境和情趣。

话语间陈亮拿出自己的作品,是一件单核雕《钟馗醉酒》,置掌细观,钟馗顶天立地居核中,幵相传神,豹头环眼,铁面虬鬓,容貌奇丑,寒气如虹,却留得三分慈;身着布衣,衣襟飘逸流畅,右肩爬一小鬼,尖嘴猴腮,瘦骨嶙峋,提一酒壶,细涓琼液缓入手托酒碗之中。

钟馗左靴下踩一横倒酒瓮,残酒淌地,似酩酊大醉状却摇而不倒,神态逼真自然。

核背留白处刻题诗一首,曰:“钟馗捉鬼昼是闲,更衣谢剑旧庭前。

醉里三分太白样,一壶老酒到人间。

”有“忙闲在情缘之外,取舍于人鬼之间”的意味,在整件作品中有画龙点睛之妙,工巧之处非上手所能云。

尹辉:向文而生,中道而立

尹辉:向文而生,中道而立

Yin Hui: Charming Simplicity Makes Life More Powerful尹辉:向文而生,中道而立文/张以图/刘悦琛老票据第一人尹辉出身于书香世家,清代济南“历下三诗人”之一、《华不注山房诗集》的作者尹廷兰是其先祖。

从小师从叔父尹延新、姑父杨文仁习字习画,后又跟随其爷爷和父亲的脚步从业于金融机构,尹辉巧妙地将艺术和金融结合在一起,并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

1982年,尹辉进入了人民银行济南天桥支行,在金融领域里他依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

一次,他在英雄山文化市场的旧书店中找到一张清朝光绪年间永济号钱庄使用过的钱票,他惊讶于如此小的钱票却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因工作需要他开始搜寻与金融票据相关的书籍,当时竟一无所获。

一个酷爱传统文化的人发现金融领域还有一片处女地,让他为之振奋。

他要填补这个空白,也为自己的文化情怀找到探索的方向。

“三代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中国近代金融史,我想这是上天赋予我的使命,想为这个行业做点事儿。

”从此,他开启了一项系统地研究金融票据文化的事业。

早期他把大量时间用于寻找老票据与研究史料。

“那时候收藏渠道很少,也没专业市场。

我就去废品收购站淘书。

”他也去图书馆,但有关金融票据研究的书籍几乎没有,而银行的票据在市面上是流不出来的。

在电脑还不普及的80年代,这对于收藏与研究金融票据文化的难度非常大,资料来源特别少。

为此,他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遍寻全国20多个城市,专业收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金融票据。

“金融票据说起来就是银行业的产品,是我们银行业的行业文化符号。

”尹辉对于金融票据的研究深入透彻,在其公开发表的《金融票据那些事》一文中提到:“货币早期称为‘泉’,到了秦代,改用‘钱’来命名财富的流通媒介。

金融票据亦称‘融通票据’,是专为融通资金而签发的一种票据,具有信用、支付、汇兑、结算、融资五大功能。

唐代,据《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四云: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

自藏品的文雅说法

自藏品的文雅说法

自藏品的文雅说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藏品,是指个人以自己的财力和兴趣购买或收藏的一些具有特殊价值或意义的物品,这些物品可能是艺术品、古玩、古董、古籍等等。

自藏品通常在人们的家中或私人空间展示,并体现着主人的品味、情趣和文化修养。

下面将就如何用文雅的说法来描述自己的藏品进行探讨。

自藏品的价值不仅在于物质本身的珍贵和稀有,更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描述自己的藏品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历史渊源,即介绍所藏物品的历史渊源、年代、制作者等信息;第二是文化内涵,即描述藏品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意蕴、价值取向等方面;第三是艺术特质,即描述藏品的工艺、造型、风格等艺术特质。

以玉器为例,可以这样描述:“这件玉器为清代乾隆时期所制,工艺精湛,线条流畅,仿佛流淌着岁月的岁月的沧桑。

其浑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品位相结合,体现了中国玉器的博大精深。

它是中华古代智慧和美学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

”自藏品的展示也是一门艺术,无论是在个人生活空间还是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的藏品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式。

在展示藏品的也体现了主人对文雅的追求和对美好的向往。

可以通过一些优雅的展示架或灯光来突出藏品的特色和美感,搭配一些文雅的背景音乐或装饰,使整个展示空间更具品味和文化气息。

自藏品的收藏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收藏品可以增长知识、培养情趣、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品味自己的藏品,还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画廊等机构,与他人交流分享,不断学习、研究、深化对艺术文化的认识,使自己在文雅中更加卓越。

自藏品不仅是一种物质的积累和欣赏,更是一种文雅的生活态度和修养。

通过对自己藏品的描述、展示和收藏,可以更好地展现出自己的独特品味和文化修养,同时也丰富了生活的内涵和情趣。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拥有一件独特的自藏品,让文雅与美好共存,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篇示例: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收藏各种珍贵的物品,将它们视为心爱之物,使其成为自己独有的财富。

陶人陶语——坭兴陶艺名家的心声

陶人陶语——坭兴陶艺名家的心声

文坭兴名家● 利成世 王兆儒 黄亚南作为一名陶人,许是坭兴陶艺坚定的守护者,新一代坭兴陶传承创新的先锋人,推动坭兴陶文化创新发展的旗手,抑或是……在追求陶艺的路上,陶人们有些什么感悟?他们最想对人们诉说什么心里话?让我们一起通过本文聆听钦州坭兴陶名家的陶艺心语。

让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钦州市坭兴陶行业协会理事长 利成世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陶瓷充当着重要的交流载体,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兴未艾,钦州坭兴陶必将延续千年文化信使的角色,为新通道建设注入文化活力。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行业协会理事长,我努力发挥引领、纽带作用,热切希望以打造千年古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契机,按照“政府支持、企业主体、文化提升、人才兴陶”的发展思路,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规模企业和大师工作室,促进坭兴陶与文化、旅游、教育的对接融合,发展、壮大坭兴产业,在钦州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工程中贡献力量。

厚古、重今、求新,凸显坭兴陶文化属性,让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

陶情逸意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王兆儒陶,既是陶器,也是陶情,陶冶情操。

钦州坭兴陶是阐述中华传统文化风采的一种好载体。

数十年来,我常将有关祖国情怀、乡愁家风、山川风物之类的内容,用诗文、书法、图画、篆刻等形式在坭兴陶坯品上进行创作。

这种方式既可抒发个人情怀,又可为坭兴陶增光添彩,并增加文化内涵,为坭兴陶提供更佳的装饰元素。

两者鱼水相依,合作共赢。

利成世作品《四方同心鼎》文坭兴名家一件好的坭兴陶作品,不但要有表面的精美,还应让人感受到文化内涵的深厚和意义的深远,需要具有文化价值的信息,才能流传久远。

我曾本着这样的情怀,创作过一把《红荔缘》茶壶,将钦州著名特产荔枝与齐白石老人3次来钦州并结下“纤手教侬剥荔枝”的情谊,通过器形、诗文、书法等设计装饰手段形神兼备地寄情于坭兴陶之上,并期望这样的陶情雅韵长久流芳。

我也经常将这种创作理念传授于门人。

收藏家爷爷作文

收藏家爷爷作文

收藏家爷爷作文我的爷爷呀,那可是个超级收藏家。

别人收藏邮票、古董啥的,我爷爷收藏的东西可特别了,那就是各种各样的“破烂儿”。

爷爷的屋子简直就像一个神奇的宝库,里面堆满了他的宝贝。

就说上次吧,我去爷爷家玩,一进门就瞅见爷爷正戴着他那副老花镜,对着一个旧瓶子左看右看,那专注的神情,就好像在研究什么稀世珍宝一样。

我凑过去好奇地问:“爷爷,这瓶子有啥特别的呀?”爷爷抬起头,笑眯眯地说:“丫头,你可别小看这瓶子,这可是爷爷我从一个老伙计那好不容易淘换来的,有年头了呢!”我撇撇嘴,心想不就是个旧瓶子嘛。

爷爷可不管我怎么想,他小心翼翼地把瓶子放好,又开始捣鼓他那些“破烂儿”了。

我在旁边看着,就见他一会儿翻翻这个盒子,一会儿摸摸那个罐子,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什么。

突然,爷爷兴奋地叫起来:“哎呀呀,找到了找到了!”我赶紧凑过去看,原来是一个生了锈的小铁盒。

爷爷像捧着宝贝似的把铁盒打开,里面居然是一些泛黄的旧照片。

爷爷一张一张地翻看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嘴里还说着:“这张是我年轻的时候,这张是和你奶奶一起照的……”看着爷爷那满足的样子,我突然觉得这些“破烂儿”对爷爷来说真的很重要。

爷爷常说,这些东西都有他的回忆,每一件都是他的宝贝。

虽然在别人眼里它们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在爷爷心里,它们都是无价之宝。

有时候,爷爷还会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这些“破烂儿”的来历,我也会听得津津有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爷爷的收藏越来越多,那个小小的屋子都快装不下了。

可爷爷还是乐此不疲地收集着他的宝贝。

我知道,这些“破烂儿”是爷爷生活的一部分,是他的快乐和回忆。

现在每次想起爷爷和他的那些收藏,我都会忍不住笑起来。

我的收藏家爷爷呀,愿您一直这样开心快乐地收藏着您的宝贝,也愿您的回忆永远如这些“破烂儿”一样丰富多彩。

爷爷,我爱您,还有您那些特别的收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民间收藏家的人文情怀
在湛江郊外官渡镇石门古渡旁,居然耸立着一座在文化收藏界赫赫有名的民间博物馆。

主人叫卢家一,茂名高州土生土长人,是一位当今民间收藏界的传奇人物。

这座博物馆,占地2400多平米,外观典雅古朴,而充满了传统淳朴气质,与周围的民居相比,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首先映入眼帘,是一个传统的圆弧拱形门口,圆弧上用灰塑工艺嵌着一幅对联:“一画一书一品品仁义道德品,九人久物狗园圆人事家国圆”。

此联首尾相接,尝试解读:一画一书,都是珍品,值得一一品赏,让你品味出“仁义道德”的品行;九人久物,终如狗园,象征着人事、家事、国事都圆圆满满。

这是“一品圆”馆名的来源。

这短短的二十四字对联,不仅描绘了收藏品的价值珍贵,同时勾画出一幅“深居狗园,尽知天事”的平和心态图,可谓匠心独运,饶有趣味。

卢家一,现年70多岁,从少年起就酷爱古玩。

青年入伍时,正值文革,毛主席像章是人们狂热的追求,他也加入此热潮,成为日后收藏的起步,从此一发不可收。

1969年到地方工作后,其日常工作更方便了他的收藏,造就了他收藏涉猎领域十分广阔,加之眼光独到,常常一百几十元便可淘到珍品。

他的馆藏品,林林总总,诸如陶瓷、玉器、铜器、名石、书画、钱币、票券、徽章、家具、杂项等,五花八门,数不胜举。

不少古玩高手对他的藏品甚为佩服,称他是民间收藏奇人,湛江民间收藏第一人。

这里,每件藏品都蕴藏着传奇式的故事。

他在江西发现4具民国初期的水浒好汉瓷像,便进行了近四年的漫长寻找之旅,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108尊好汉瓷像才得以圆聚。

他不少藏品,是极品,也是珍品,许多是无价之宝。

他收藏的明末清初书画作品近百件(套),其中汤显祖、李时珍、徐霞客、卢象升等人的手笔,即使在国家博物馆也难得一见。

400斤重的汉朝黑玉佛,当时仅用三百多元就买了回来,如今价值不菲。

这些藏品不仅耗费了自己大量的汗水和心血,还耗尽了他毕生的积蓄。

有人开玩笑说,如今的卢家一先生是坐在金山上的鉴藏家,那些藏品的总价值无法估量。

在今天,收藏有时等同于一笔未知的遗产,有时则意味着一笔回报丰厚的投资,文物、艺术品的价值之于人生的意义,在价格面前显得无足轻重。

面对每一件都是增值可观的藏品,卢家一的心态很淡然。

2006年,卢家一退休后,在官渡镇石门古渡旁,建起“一品园”博物馆。

楼高七层,毎层藏品都设有主题,层层精心布展,分门别类,整然有序陈列。

这样大规模的私人收藏博物馆,在湛江乃至粤西尚属首个,他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

(李土寿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