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07_嘉善徐氏家谱1册(14页)1849[中国#浙江#嘉善]
徐氏家谱

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孙若木。
从古徐国至今,数千年的发展使得徐姓成为中国当今第十一大姓,近2000万人口。
在徐姓人口大省的江西,徐姓位列全省第十大姓,作为北徐最重要的一支,由东汉高士徐稚衍生的“南州徐氏”更是占据了当今世界徐姓人口的一半左右。
徐姓家谱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统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
所谓“家乘谱牒”,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通常叫做家谱、族谱,又称宗谱、支谱、世谱、世系录、通谱、总谱、会谱等等。
家谱则是人们最常用的说法。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
”徐姓家乘谱牒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统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
家谱本是一种家族以表谱形式记录家族历史和家族世系繁衍与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大约产于夏王朝。
家谱在盾代以前,由于具备证明血缘身份,以利选官和适应门阀制度中婚姻与社会交往等政治方面的功能,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普遍重视。
政府设置了专门的“谱局”、“谱库”一类机构,专门负责编制和收藏、管理各类家谱。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熟悉、了解谱牒更成为一种学问,上流社会,人人都需要了解和研究,不然,不仅影响入仕、婚嫁,即使一般的社会交往也难以进行。
南朝时士人尤重家讳,如果你在某人面前偶尔提到他的父、祖名讳,那他会当场嚎啕大哭,让你下不了台。
史书记载,刘宋时一位叫王弘的人,“每日对千客,可不犯一讳”,传为一时佳话。
这也成了当时上流社会人士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南朝诸多谱牒学家中,徐勉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位。
他曾任梁代的吏部尚书,负责官吏选拔、任免之事,据《梁书》本传记载,徐勉“该综百氏”,即熟悉各姓家谱、世系,不仅选官时做到“彝伦有叙”,公允合品,就连日常待客,也是应对如流,“皆为避讳”,同时还著有《百官谱》20卷,是南朝时著名的谱学专家。
【优质文档】百家姓之徐氏家谱大全-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百家姓之徐氏家谱大全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孙若木。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徐氏家谱大全,欢迎大家查看!徐氏简介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
至201X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
大陆人口近201X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徐氏起源1、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
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
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
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
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
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
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2、源于子姓,以部落为氏。
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源于改姓而来:①氐族改徐姓:东晋时期氐族,分布于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进入南北朝后,基本都同化为汉族徐姓了。
②蒙古族改徐姓:苏密尔氏,世居克什克腾、大黄山,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多冠汉姓为徐氏。
兀苏德氏,源自蒙古旭烈兀部,后多冠汉姓为徐氏。
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③朝鲜族改徐姓:唐朝百济国王子扶余隆,改汉姓为徐姓。
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④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
徐家谱序

徐家谱序吾始祖徐太公讳明辅祖居陕西长安五陵,秦时为东海边郡长史,任满未归,遂入籍,流芳历至宋末帝。
丙世乱后裔四十七代孙善堂公由贡入监授封山西大同府知府,原将谱书载至衙中,珍藏于楼上,因贼入境扰乱,城陷酌贼烧毁。
至于世系行列按世不紊,但名讳无可考征,后世遂立善堂公为宗家始祖。
(云台世胄原出于此)善堂公遗体葬苏北海州云台山西坡老龟子口。
善堂公娶王氏子一:从圣。
从圣公武进士出身,授封浙江金华府参军,妣诰封恭人秦太恭人,葬附女茔。
子二:元文、元武。
元文公行一,字效周,由贡授封福建固安县知县,娶丁氏诰封宜人。
子三:仁龙、义龙、礼龙。
长仁龙娶汪氏居原籍海州云台山下徐家大村。
次义龙娶周氏居苏北板蒲。
三礼龙娶丁氏,明朝洪武二年(1370年)迁居至山东省青州府诸城县凤墩庄居住,经过明清两代繁衍遂发展成为巨族。
元武公字效东,娶王氏,子三:智龙、信龙、惠龙。
智龙、惠龙未考,信龙于明洪武年间迁居河南太康县入籍不归,亦发展为巨族。
礼龙公入山东诸城籍后改名讳“聚”,字复初。
吾族将复初公改称“一世祖”。
复初公乃吾始祖明辅公之第十五世孙。
礼龙公之后人称“凤墩徐”,实际上“凤墩徐”即“海州徐”之后裔,其世系行辈相差三辈。
“海州徐”也仅是徐姓家族的一个支派之一,算不上名门望族,和“昆山徐”相比差距很大。
昆山县在上海附近,其祠堂对联云:“历唐宋元明五百进士三顶甲自高曾祖父十二宰相九封候”。
神州大地所有徐氏家族都是一家,只是分支的早晚和服色远近而已,诸城县的“潮河徐”是我们的一家,但他们不是“凤墩徐”,而潮河和潮河附近却有很多徐氏是我们凤墩徐的后裔,实际上现在大家都认为是一家人。
大芦滩是“凤墩徐”,他们我们的服色很近,是十一世祖方岳公之后。
根据《海州行记实》编写,纪实作者为为礼龙公第十五世孙“焕武”清光绪初年六十四世孙焕武自海州徐家大村查抄来者二十世人瑞夫(后改名瑞福)二00二年冬转抄支谱今序吾族乃炎黄后裔诗书门第,忠孝传家,子孙繁衍遍及神州大地。
徐氏源流總圖(圖一)(一至六十六世)

徐氏源流總圖(圖一)(一至六十六世)徐氏源流總圖 (圖一) (一至六十六世)1 2 3 4 5 6 7 8 9 10 11若木—征國(徐氏)—房—卿——費昌—澄—豐—終 (黃氏)—履—費仲—謙——僉——詵—季勝(馬氏)—仁——豹———詔—起—祖禹—濟—寶——筒 (趙氏)—曄——祖平 (清)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紹—興———明-寬——通民—強—車—能—宏——茂叔—並—倫民——瑞——侍——權—恭——祥-籜——世長——侯—遠籠—同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元長—仲長—忠—超—康——渰—彥—訓—綏—誕——宗寶——仁——弘—希——季長—質—卿 (偃王) —宗衡—仕—寵—安———瓊—相—宗明—龍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虺——功——暢—永——思—祥—亙——章禹—融—筒—僑—滿—觀—閔——望—更—恕 (強) —宇—信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杜—諧—淵—垂—可—詵—仲——長—猛——洛—議—堅—玨—光——諄—釗——輝—延—由——該—光—靜—萬秋—充—安仁—豐(北祖)—霸(南祖)—曆——寅—渠—樂—福—鯨——襄—痰——文炳—龍淮—徐文—概—經—歸——法—遊藝—德慧—峙——舍—卷—黁——握—頡—踵—完——敷—盈—哿—序—大剛—囂——性—矩——邕—廉——則—尚—費—升——珪—欽——長卿—辟—魯—北辰—仲——興—貢之—惟—濟—天廷—循—彰—清——群注:一:53世與山東第一次分支。
57世第二次與徐炬茂公支分支。
66世與霸祖第三次分支。
注:源流世系總圖,根據全國徐氏譜書世系反複倫證編制的66代世系。
下接《新唐書》宰相世系徐達支:66世徐豐分支至97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圖)【66世徐豐北祖支】上接中華徐氏源流總圖(一圖)(66至下97世)徐氏出自贏姓,皋陶生佰益,佰益生若木,夏後氏封之於徐,,以國為姓稱徐國,其地下邳僮縣是也。
徐氏家谱序(初稿)

徐氏家谱序(初稿)徐氏家谱--东海郡崇善堂序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升斗之民,必有其家;名门望族,必有其谱。
徐氏发源于东海之滨的东夷族徐国,汉代后的郡望就是东海郡。
几千年来名人辈出,家族兴旺,所以,徐氏宗祠的楹联称:“东海家声远;南洲世泽长。
”下联典出东汉时期的高士徐穉。
徐穉,字孺子,豫章南昌人,家境贫困,靠种地度日。
桓帝时,不满宦官专权,朝中多次征聘,他坚决不愿做官。
南洲指豫章郡,时人皆称徐孺子为“南州高士”。
《元和姓纂》上记载:“颛顼之后,嬴姓,伯益之子,夏时受封于徐,至偃王为楚所灭,以国为氏”。
唐韩愈著《衢州徐偃王庙碑》中曰:“徐氏十望其九,皆本于偃王”。
徐氏源自嬴姓,得姓始祖为徐若木。
乃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徐地并立徐国,今山东省南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东北部一带。
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百姓,施仁政,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小诸侯国都衷心拥戴。
《列子·周穆王》记载:“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
徐偃王遂起代周为天子之意。
后来,周穆王命造父联合楚军进攻徐国,徐偃王主张仁义不肯战,遂败逃,数万百姓感其义追随。
徐偃王临终曰:“吾赖于文德,而不明武务,以至于此。
”周穆王得知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
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夏代徐国的第五代国君徐豹,因世封徐国君,“食邑东海”,有墓在山东郯城北,人称“豹公墩”,号称“中华徐氏始祖陵”。
徐姓是廿一世纪中国的第十一大姓,全国总人口约有2000万,尤其在江苏、浙江和安徽人丁兴旺。
徐姓的向南搬迁,自唐代以后,几乎络绎不绝于道,分布江南各地。
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人数最多,上述七省的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樊汊徐氏东海郡崇善堂这一支老三房,原有家谱,一九六六年夏,与书画、古玩齐遭“浩劫”焚毁。
徐氏家谱文化!徐家人必看!

徐氏家谱文化!徐家人必看!家谱文化家谱文化是先祖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资产和精神财富。
俗话说“乱世惜黄金,盛世重古董”,又道“盛世修史”,“水有源,树有根,落叶归根”。
随着各地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纷纷续修宗谱、修缮宗祠。
家谱的功能是:宣扬和践行“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伦理思想;尊祖、敬宗、讲究孝治天下等德化功能。
家谱就是:明辨祖宗世系,记载祖宗的功德,传承后人。
一部完整的家谱,记载着姓氏渊源、始祖源流、支派迁徙、世系繁衍、人口变迁等最基本的内容。
通过修谱、建谱来追根溯源,引领宗亲寻根问祖,是子孙的根系所在;每个人都承载着祖宗的灵魂,血脉里都流淌着祖先的DNA。
DNA是生命之源,是人类遗传之密码,是世代文明的承载。
家谱不仅是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所谓“尊谱施教”,一部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传承影响子孙后代。
家谱中的祖训家范,治家格言,族规家戒,艺文著述等内容,都是家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
家谱从孝悌礼仪、理家穆族之理,到做官为民、经邦济世之训,是对后人修身处世,树立正确人生观和处事基本原则的告诫。
家谱中的名人传记、创业史记、英烈典范等光辉形象和不朽业绩及其忠心报国、忧国忧民之高尚情操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之奋斗精神,对后世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鞭策。
通过联谱,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
珍藏家谱,尊重家谱,尊敬祖先,信仰祖先。
要筛选精华,详细记录,尊重历史,符合逻辑,实事求是,谨慎而为,和谐共议,增进族人团结,以公正务实的态度,科学创新的方法,撰修出一部具有宝贵史料价值的精品谱书。
家谱历来重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教育,故专设家规家训篇:文辞优美,道理至明,哲理深厚,读之朗朗上口。
止恶扬善,正官风,促廉洁,警世后人。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家族的历史与光荣。
一部家族百科全书,记录着家族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新春阖家团圆,大家拍张全家福,或是听长辈们讲一讲家族的故事,为家族文化传承积累一些素材。
徐氏家谱和关于起源的资料

徐氏家谱和关于起源的资料徐姓起源参考之一徐源出于嬴姓。
夏朝时,嬴姓祖先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苏泗洪县及安徽泗县一带)。
徐国历经夏、商、周,传至西周穆王时,有国君叫偃。
徐君偃以仁义著称,深得百姓拥戴。
有一次在疏导河道时徐君偃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他认为这是天赐的祥瑞,就起了代周为天子的野心。
周围的一些诸侯听说此事后,也纷纷赶来归附徐君偃。
徐君偃于是改称徐偃王,率领拥护他的三十六国诸侯,起兵反周。
此时周穆王正在昆仑山西王母那儿做客,得到消息后,立即让造父驾车返回镐京(参见赵姓),发兵讨伐徐偃王。
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徐偃王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之中,结果徐国军队被打败。
后来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由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宗传位至十一世孙章禹时,徐国被吴国灭掉,徐国国君的子孙称为徐氏。
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人。
他为迎合秦始皇迷信长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
秦始皇答应了。
徐福便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乘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
相传徐福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徐姓起源参考之二在浙江省兰溪市生活着很多徐姓后人,仅在兰溪市章林村一个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
这个村的徐姓人家还保存着自己的家谱。
在兰溪市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天涯共此时》摄制组来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寿泉家看到了他们世代保存下来的徐氏宗谱。
兰溪当地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对这些家谱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姓呢,它是春秋时有一个徐国。
这个徐国的一个国王叫徐偃王。
他的子孙呢,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浙江应该是徐土,就是徐国的土地。
这里呢都是徐偃王的后代。
那么徐偃王是怎么能够到了这里呢?因为那个时候,另一个国家(楚国)要消灭它。
中华徐氏辈分一览表(最新版)

中华徐氏辈分一览表(最新版)徐氏总群 6天前徐氏字辈1、浙江义乌市倍磊徐氏一支家谱字派……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
……2、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如、继、元、善、家、国。
……3、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开、天、文、荣,祖、烈、愈、隆,贤、宗、跃、人。
…… 4、江西上饶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5、江苏江都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6、湖北汉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永、国、良、振,必、育、英、华,荣、昌、祖、顺,志、礼、益、芳,诗、书、佩、泽,锡、福、增、强,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7、山东省陵县陈辇庄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8、汉阳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9、重庆永川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10、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1、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徐氏一支家谱字派……采、如、锦、宏、国……12、四川省永川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3、海南省琼海市徐氏一支家谱字派……运、会、永、绍、辉。
……14、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徐氏一支家谱字派……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