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合集下载

学校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学校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易感人群:5岁及以下儿童。 高发季节:全年均有发生,4—6月为高发期。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四、手足口病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 〞
四部位:主要侵犯手、足、口、 臀四个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 、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 、不结疤。
*
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
五、诺如病毒感染
➢ 季节性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们常把它称之为“冬季呕吐病〞。

10月-次年3月是高发季节
➢ 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
➢ 临床特点:
➢ --呕吐〔以儿童为主〕,腹泻〔成人较多〕
➢ --病程:病症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自限性
➢ --排毒:顶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周,最长排毒期有报道超过56天
第八页,共二十八页。
二、 水痘
➢ 传染源:

病人为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
泌物排出体外,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
后才返校上课〕
➢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
➢ 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2、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 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3、常喝水:特别在气候枯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 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 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 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
一、活动合理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合理安排体力劳动,尽量不要熬夜。

2、注意穿衣保暖,减少露肌出行,尤其是老人和小孩,避免与病毒接触。

3、尽量减少打电话、参加大型聚会和外出旅游等活动,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几率。

二、补充充足的营养
1、多吃含有大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坚果和新鲜水果,加强体内的免疫能力。

2、多吃富有蛋白质的食物,如海鱼、瘦肉等,增强体抗病能力。

三、注意加强消毒
1、家里要定期打扫,保持卫生整洁,尤其是室内杂物极易产生细菌繁殖,应及时清理和消毒。

2、每天多洗手,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家庭,应细心照料小孩的洗漱,加强卫生防疫。

四、注意坚持锻炼
1、精神锻炼能够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足够的睡眠也能促进身体的新
陈代谢,缓解压力。

2、定期的锻炼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形并增强抵抗力,有利于身心健康。

五、药物保健
1、注意服用调节免疫力的保健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免疫力。

2、定期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健康情况,在需要的时候及时预防和治疗,避免疾病发生。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冬春季是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更好地预防这些疾病,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冬春季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接种流感疫苗,以及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

2、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麻疹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

在麻疹流行期间,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预防水痘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

在感染水痘后,应立即隔离,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预防风疹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

在感染风疹后,应立即隔离,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

在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后,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6、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结核病的最好方法是接种卡介苗疫苗,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在感染结核病后,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除了以上这些常见的冬春季传染病外,还有许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在此时高发。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营养、合理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接种相关疫苗等。

总之,冬春季是许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只有加强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健康。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流感:冬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式是接种流感疫苗。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2. 感冒:感冒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感冒的关键是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并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3. 肺结核:冬春季也是肺结核高发季节。

预防肺结核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并采取有效的传染控制措施,如戴口罩、定期通风等。

4. 咽喉炎:冬春季气温低,空气湿度较低,容易引起咽喉炎。

预防咽喉炎的关键是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温水、避免长时间使用嗓子等。

5. 腹泻:冬春季节可能出现食物污染和不洁饮食习惯造成的腹泻。

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饮食卫生,避免生吃食物、勤洗手,饮用开水等都是预防腹泻的有效措施。

6. 肺炎:冬春季也是肺炎高发季节。

预防肺炎的关键是保持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补充充足的营养,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肺炎。

7. 麻疹: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感染病。

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方式是接种麻疹疫苗,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除了以上常见传染病,还有其他一些冬春季易发的疾病如传染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等,预防措施可根据疾病特点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做好消毒等。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冬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随着天气转冷,人们的免疫力下降,各种病菌和病毒也喜欢这个季节滋生繁殖。

为了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首先,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基础。

要经常洗手,尤其在接触公共场所后或打喷嚏、咳嗽后。

选择洗手液或肥皂,并彻底清洗双手。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卫生,经常清洁家里的门窗、家具和地板,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其次,预防接种是重要的防控措施。

冬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此外,其他常见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等也需要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以增加免疫力。

此外,避免密集场所和人群聚集也是重要的防控措施。

传染病往往通过飞沫传播,当人们密集在一起时,病菌和病毒更容易传播。

所以,尽量减少参加人多的聚会和活动,尤其是在没有充分通风的地方。

在平时的生活中,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作息。

饮食要均衡,增加免疫力。

多吃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等。

此外,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最后,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医生将会根据症状进行诊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在接受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用纸巾或遮住口鼻,避免与他人过于亲密接触,以减少传染风险。

综上所述,《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涵盖了个人卫生、预防接种、避免密集场所、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作息等方面的防控要点。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这些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冬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

为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冬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1.流感:流感是冬春季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流感疫苗。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咳嗽和打喷嚏的人、不乱吐痰等,也能有效预防流感的传播。

2.感冒: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病毒引起。

预防感冒的关键是增强自身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等,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此外,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也能预防感冒的传播。

3.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预防结核病的措施包括:接种卡介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长时间接触,特别是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时治疗结核病患者等。

4.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预防腮腺炎的关键是接种腮腺炎疫苗。

此外,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勤洗手等也能预防腮腺炎的传播。

5.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预防水痘的措施包括:接种水痘疫苗、避免与患者接触、勤洗手等。

对于未感染水痘的人群,可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感染。

6.儿童传染病:冬春季通常是儿童传染病高发季节,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

预防这些传染病的关键是接种相应的疫苗,如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MMR疫苗)。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接触等也能预防这些传染病的传播。

除了针对具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外,还有一些通用的防控措施适用于各种传染病,包括:7.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彻底洗手,特别是接触公共区域、动物、患者后,或在饭前、便后洗手。

8.避免接触患者体液:避免接触患者的唾液、鼻涕、眼泪、尿液、呕吐物、粪便等体液。

9.注意呼吸道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或挖鼻孔。

10.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的通风,有助于将病毒稀释和清除。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一、手部卫生
1.细菌最常通过手部传播,因此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2.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咳嗽或打喷嚏后。

3.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洗手液也可以有效清洁手部。

4.避免将手接触口鼻眼等易受感染的部位。

二、室内环境卫生
1.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避免滞留。

2.定期清洁家具、地板、门窗等表面,特别是易受污染的区域。

3.定期清洁空调、暖气等设备,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4.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用品,如毛巾、杯子等。

三、饮食卫生
1.注意饮食平衡,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食用新鲜的食材,尽量避免食用生肉、生鱼、生蛋等食物。

3.烹饪食物时要彻底加热煮熟,确保食物杀死病菌。

4.喝用开水冲泡的饮料,避免生水和未经过消毒的饮用水。

四、外出注意事项
1.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尤其是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地方。

2.尽量避免乘坐拥挤的交通工具,减少与他人接触。

3.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传染病多发地区。

4.外出后及时洗手,避免将外界的细菌带回家。

附件:
1.详细的手部卫生指南
2.清洁室内环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及具体的饮食建议
4.外出时的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传染病预防法:国家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进行规定和管理。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管理进行规定。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介绍
本次讲座旨在提供关于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的知识,以帮助大家
掌握有效的防护方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知识。

传染病预防方法
-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用厕所前后等时候。

-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
食物,提高免疫力。

- 加强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人亲密接触,多用纸巾
或手肘遮盖口鼻咳嗽。

- 做好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传染病在室内的传播风险。

- 遵循疫苗接种推荐:根据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定期接种疫
苗可以有效预防许多传染病。

常见冬春季传染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冬春季传染病,大家要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 流感: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预防方法包括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 感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预防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亲密接触等。

- 上呼吸道感染: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预防方法包括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等。

- 肺炎: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特别是细菌性肺炎,预防方法包括接种肺炎疫苗、勤洗手等。

总结
冬春季是传染病易发季节,因此我们要增强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通过遵循传染病预防方法,我们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了解常见冬春季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方法,有助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希望本次讲座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的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春季传染病预防小常识
冬春季节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冬春季节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

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

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

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
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
周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

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6、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

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

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

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

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

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

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

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7、猩红热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

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

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

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危害已明显下降,但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

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

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

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三、具体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2.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3.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4.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5.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保证睡眠时间,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不食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8.按计划接种疫苗,出现发热、出疹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幼儿园出现传染病及时消毒,尽量疏散幼儿;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冬春季节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