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景观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陵园设计方案-20210413014031

陵园设计方案-20210413014031

陵园设计方案20210413014031一、设计理念我们秉承“尊重生命、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力求打造一个集纪念、教育、休闲于一体的生态陵园。

在这里,我们强调人文关怀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让每一位长眠于此的逝者都能得到安宁与尊重,让每一位前来祭扫的亲属都能感受到温馨与慰藉。

二、总体规划1. 功能分区(1)入口区:设置宽敞的停车场,方便家属停车。

入口处设置陵园简介牌,引导家属了解陵园的整体布局。

(2)祭扫区:设置祭扫用品售卖点,提供便捷的祭扫服务。

祭扫区内设有公共祭拜场所,供家属举行集体祭拜活动。

(3)墓葬区:根据地形地貌,合理规划墓穴排列,确保墓地宽敞、整齐、美观。

(4)休闲区:设置休息亭、长椅等设施,供家属休息、交流。

(5)绿化景观区:充分利用陵园内的自然景观,打造优美的绿化环境,提升陵园的整体品质。

2. 道路交通陵园内部道路分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

主要道路宽度适中,满足车辆通行需求;次要道路连接各功能区,方便家属行走。

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提升陵园景观效果。

三、具体设计1. 墓葬区设计(1)墓穴:采用环保材料,设计风格简约、庄重。

墓穴分为单人墓、双人墓、家族墓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家属的需求。

(2)墓碑:选用优质石材,雕刻工艺精湛。

墓碑上可刻写逝者生平事迹、家属寄语等,彰显个性化纪念。

(3)绿化:在墓葬区周边种植常绿植物,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2. 祭扫区设计(1)祭拜场所:设置宽敞的祭拜广场,配备祭拜用品,方便家属举行祭拜活动。

(2)祭扫服务:提供祭扫引导、祭品选购、祭扫仪式策划等服务,满足家属多样化需求。

3. 休闲区设计(1)休息亭:设置具有地域特色的休息亭,供家属休息、避雨。

(2)长椅:在陵园内适当位置设置长椅,方便家属休息、赏景。

4. 绿化景观区设计(1)植物配置:根据地形地貌,选用适宜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

(2)景观小品:设置雕塑、景石等景观小品,提升陵园文化内涵。

烈士陵园绿化方案

烈士陵园绿化方案

烈士陵园绿化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烈士陵园作为纪念先烈的场所,承载着无数人民的追思和崇敬之情。

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保护烈士陵园,提升其绿化景观,本文将提出一份绿化方案,旨在为烈士陵园带来舒适宜人的环境,让人们更好地缅怀先烈。

一、绿化设计烈士陵园绿化设计应以庄重、庄严为主题,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物选择,为陵园增添一抹生机和优雅。

1. 植物选择在陵园的绿化设计中,应以树木为主要植被,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疏阔形态的树种,如柳杉、银杏、樟树等。

这些树种具有高大挺拔的形态,能够增强陵园的庄重感。

同时,也可以适量添加一些花卉,如牵牛花、郁金香等,以增加陵园的色彩。

在植物选择上,要注意避免引入外来物种,以防止病虫害和生态环境破坏。

2. 绿化布局烈士陵园的绿化布局应以简洁、大气为原则。

可以采用错落有致的方式,将大面积的草坪、花坛和树木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分布,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

同时,还可以在陵园中设置一些小型花坛,种植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花卉,如红色康乃馨、红色玫瑰等,以表达对先烈的深深敬意。

3. 绿化维护绿化方案不仅仅是设计,更重要的是绿化的维护。

烈士陵园的绿化维护应该是持续的、全面的。

在绿化维护过程中,要定期修剪树木,保持树冠的整洁和形态的稳定。

对于花卉,要定期除草、施肥和浇水,保持花卉的生机。

同时,对于陵园的草坪,也要做好修剪和肥料施用工作,保持草坪的绿色和整洁。

二、景观设计烈士陵园的景观设计应以纪念先烈、宣传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元素的设置,使人们在参观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先烈的伟大和牺牲精神。

1. 纪念碑烈士陵园中的纪念碑是最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它是表达对先烈崇敬的象征。

纪念碑的设计应庄重大气,可以采用石材或金属材质,上面刻有先烈的名字和事迹,以让人们了解和缅怀先烈的英勇事迹。

2. 纪念雕塑在烈士陵园中,可以设置一些纪念雕塑,以展示先烈的形象和事迹。

这些雕塑可以采用铜材质,形象逼真,表达出先烈的英勇和坚毅。

祭祀陵园景观设计方案

祭祀陵园景观设计方案

祭祀陵园景观设计方案
祭祀陵园是人们纪念先人、追思逝者的地方,其景观设计方案应该体现庄严肃穆、庄重庄严的氛围。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祭祀陵园景观设计方案。

首先,祭祀陵园的入口处应设置一座经典的牌坊,牌坊上刻有“祭祀陵园”四个大字,向人们展示出庄重的氛围,并让人们一进入陵园就能感受到庄重与肃穆。

其次,在陵园的正中央,应建立一座高大而庄严的纪念碑。

纪念碑上刻有逝者的名字和年份,让人们在这里怀念逝去的亲人,展示出对逝者的尊重和思念之情。

纪念碑的周围可以种植一些常青树,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生命的延续和永恒。

陵园内还可以设置一些雕塑作品,雕塑作品可以是一些代表着生命力和奉献精神的形象,例如鲜花、鸟类、树木等等。

这些雕塑作品可以与花木相互衬托,给人一种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感觉。

在陵园的一侧,可以建立一座小型的祭祀殿堂。

殿堂内可以供奉逝者的遗像和鲜花,供人们祭拜和默哀,让人们在这里可以更加专注地追思和怀念逝去的亲人。

最后,在陵园的尽头,可以设计一座环境宜人的休闲区。

休闲区可以设置一些长凳和遮阳雨棚,供人们休息和观赏陵园的美景。

这样既方便了前来祭拜的人们的休闲需求,同时也让人们在休闲的同时感受到陵园的庄重和肃穆。

总之,祭祀陵园的景观设计方案应以庄重肃穆为主题,通过牌坊、纪念碑、雕塑作品、祭祀殿堂等建筑和景观元素,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庄重的氛围,让人们在此感受到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思念之情。

墓园景观工程设计方案

墓园景观工程设计方案

墓园景观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墓园景观工程设计方案是为了满足现代城市对于墓园景观的需求,促进城市墓园景观工程的发展,提升城市墓园景观的品质,加强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融合,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服务,满足不同墓园景观需求的工程项目。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旨在打造一个既具有现代化设计理念又充分融合了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元素的墓园景观,以提升城市的墓园景观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本项目选址位于城市郊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山水相依,景色宜人。

项目区域内已有一些传统的墓园设置,但现状景观单一、布局杂乱,缺乏设计感,不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和使用需求。

因此,通过深入调研,理性规划和科学设计,本项目力求打造一个现代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墓园景观,为城市墓园景观提供一个全新的面貌。

二、设计理念本项目的设计理念是“生态、人文、现代”。

在生态方面,我们将充分利用项目区域的自然地形和植被资源,提出一个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案。

在人文方面,我们将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在现代方面,我们将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打造一个充满时尚与活力的墓园景观。

三、设计内容1. 空间布局本项目的空间布局将采用“集聚化、便捷化、多元化”的原则,有效整合项目区域内的现有墓园资源,打造一个侧重于服务和体验的墓园景观空间。

同时,我们将结合项目区域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一套灵活的空间布局方案,体现“人文生态、科技管理、安全保障、真诚服务”的设计理念。

2. 景观设计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将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力求以最小的干预来实现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

在景观设计方面,我们将注重景观的多样性、美观性和实用性,在墓园景观中设置绿化带、花坛、湖泊等自然景观,以及庭院、雕塑、石碑等人文景观,打造一个既具有浓厚的自然氛围又充满了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的墓园景观。

3. 设施建设本项目的设施建设将侧重于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和舒适的体验。

陵园景观设计说明

陵园景观设计说明

陵园景观设计说明陵园景观设计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1. 设计理念:陵园景观设计应秉持尊重生命、缅怀逝者的原则,创造一个宁静、庄重、和谐的氛围,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同时,应注重人文关怀,让陵园成为人们情感交流和心灵寄托的场所。

2. 总体规划:根据陵园的地形、地势、气候等条件,进行总体规划,确定各功能区的位置和布局。

应注重整体协调和景观的连贯性,使陵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入口设计:入口是陵园的门户,应突出陵园的文化特色和主题。

设计时应考虑入口的造型、材质、色彩等要素,以营造庄重、大方的形象。

同时,应设置停车场和其他配套设施,方便人们前来悼念。

4. 道路规划:道路是连接各功能区的通道,应满足人车分流、交通顺畅的要求。

设计时应考虑道路的宽度、长度、材料、铺设方式等,以创造舒适的行走体验。

同时,应设置明显的指示牌和交通标志,引导人们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5.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应注重美学和文化内涵的结合,利用地形、植被、水体等要素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应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和环境的植物种类,营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同时,应注重景观的细节处理,如雕塑、亭台、座椅等的设计,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6. 设施配备:设施配备应注重功能性、美观性和耐久性的结合,以满足游客的日常需求。

应设置照明设施、休闲椅凳、卫生间等,提供便捷的服务。

同时,应注重设施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7. 环保节能: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环保和节能的理念,采用绿色材料和技术,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应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应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8.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陵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应加强安全监控和消防设施的配备,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应注重陵园内的秩序维护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确保陵园的正常运转。

某烈士陵园设计说明

某烈士陵园设计说明

某烈士陵园设计说明南山陵园总体规划设计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陵园规划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园林化、艺术化、人文化是陵园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

陵园规划设计既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同时也要结合时代特征。

我们在浙江省绍兴县南山陵园的规划设计中,除了运用系统的设计规划理论和中国传统风水学之外,人文纪念、生态化、公园化等设计理念也被融入其中。

一、概况1、绍兴概况绍兴地处杭州湾南,会稽山北麓,北纬29°42′02″~30°19′15″,东经120°16′55″~120°46′39″。

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都可以在此找到遗存、得到印证。

同时也是春秋时期140多座诸侯城中6个幸存者之一,历史上曾两度为都。

中华民族的立国始祖、治水英雄大禹归葬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此;书圣王羲之超凡绝伦的《兰亭序》作于此;诗人陆游千古爱情绝唱的《钗头凤》题于此;范蠡、西施、嵇康、贺子章、徐渭、秋瑾、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历史人物都哺育于此、根植于此。

毛泽东有诗赞:“鉴湖越台名士乡”。

绍兴景色秀丽,物产丰富,境内河道纵横、绿水晶莹、石桥飞架、轻舟穿梭,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

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

传统的工艺品竹编、绍兴乌毡帽等,特产以绍兴老酒、霉干菜、腐乳等闻名全国,其中酒的酿造是绍兴的传统特产,鉴湖旁,到处飘散着黄酒的香气,浸润着黄酒的醇味,开坛的芬芳弥散到华夏的四境八方。

2、规划区域概况南山陵园规划地面积约1200亩,原为民国期间绍兴县豆姜鲍氏家族墓地,鲍氏家族乃民国期间闻名遐迩的大盐商。

规划地周围有龙山、虎山、狮山、蛇山、猪山等山峰。

“山以贤称,境缘情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从古至今,该区域乃上流社会名流、达官贵人、富豪商贾等下葬首选之地。

陵园景观植物配置设计要点

陵园景观植物配置设计要点

陵园景观植物配置设计要点在陵园景观设计中,利用植物的自然特性,如高度、姿态、色彩、季节、变化和质地等,以孤梢、丛植、列植、群植及林植作为配置的基本手法,构造出变幻多彩的自然空间。

在利用植物造景时,可以与建筑、地形、水体、山石及道路等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变的陵园景观。

那么,如何合理配置陵园景观的植物呢?1、要与现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植物配置只有服务于场地功能要求,才能烘托主题。

如果是烈士陵园的绿化,一般选择松柏作为基调树种,这类植物可体现庄严、肃穆的氛围,突出纪念主题。

2、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配置适宜的树种用乡土树种作为环境中的基调树种,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是因为乡土树种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成活率高,易较快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还能突出地方特色。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使植物能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3、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内现有的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这样能降低景观建设投入的成本,最主要的是现有树木通常已经成长数年,对所在的环境也有较强适应性,保留它们可以缩短植物形成景观的时间。

4、植物配置要把握基调,注意细部比如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最好能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广场绿地布置和植物配置要考虑广场规模、空间尺度,使绿化能更好地装饰、衬托广场,方便游人活动与休息。

主干道路植物配置要考虑空间层次,色彩搭配,体现城市道路绿化特色。

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

植物景观应主题鲜明突出,配置形式简练,种类不宜过多。

5、要重视景观的季节变化有些植物在不同的季节可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要特别注意。

正所谓“春观花、夏观叶、秋观实、冬观枝”,说的就是植物所形成的景观是动态景观,所以植物的配置就需要考虑四季有景可赏。

陵园景观设计师需要合理的配置不同季节不同季相的植物,还要考虑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比例,草坪及地被植物的应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比例等等。

陵园方案设计说明

陵园方案设计说明

重庆九龙坡区龙居山陵园三期方案设计说明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也就为陵园规划设计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陵园规划设计有其特殊性,需要结合殡葬文化,秉承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风水学、易学、佛教、道教文化的纳用,提升传统殡葬文化的内涵,以吻合现代的殡葬礼仪和殡葬方式。

将殡葬文化、传统文化和陵园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章概况龙居山陵园位于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中梁山脉中段,总占地面积为1000亩左右(现已开发出600余亩),目前己成为重庆市最大的社会公共墓地。

陵园依山傍水,具有江南山水园林特色,其中龙居湖占地在200亩,处于龙居山脚下,周围被群山环抱,水源由地下泉水和森林涵养水聚成,终年不涸,清晰度高。

龙居山陵园内部环境优美,山环水抱,视野开阔,空气清新宜人,松柏长青,鸟语花香,天然的自然风景让生者得以慰藉亡灵得以安息,也是民间所说的风水宝地。

龙居山三面环山,前面映照龙居湖,是藏风聚水的风水宝地,觅龙:“就是找靠山,葬乘生气。

显脉为先”。

龙居山背靠绵延百里的中梁山山脉,左右两山相抱,山势顺畅,前面开阳左右环抱,风云之所蒸腾,日月之所摩荡,雄霸之气跃然而出,远望寨山坪、青杠山似九龙昂首,浩荡而大气的将门武兵护卫园区,近有龙居湖远眺白云湖、海兰湖、莲花湖如繁华续烟,又形为降龙卧虎之势。

属阴宅地中难寻藏风聚气,独具匠心之天地之作,象征胎之受母气则生生不息,世世得以天神护佑轮回。

死亡并非可怕,在龙居山,生命将得以永恒的延续。

陵园处在东经106°55′,北纬29°49′,海拔在400到600米之间,植物主要是以松树类型为主覆盖,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墓区绿化率在50%以上,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由于龙居山陵园处于森林之中,夏季相对气温比城区低1~3℃,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景观设计说明
中国·长春华夏陵园景观
——设计说明长春历来以中国北方秀美的历史文化名城著称于世,随着城市景观建设发展的新步伐,城市景观建设开始多样化,景观之一的陵园建设也开始随之扩散,其中华夏陵园开始在众多陵园中脱颖而出。

华夏陵园座落于长春市二道区泉眼镇太平山上,与世界风景园毗邻,与元宝山遥相呼应。

不规则的墓地的扩散开始不合理的吞噬土地的细胞。

要使长春华夏陵园成为中国长春的十三陵,体现尊贵,更显华美,我们做出了诸多考虑。

以中国“风水学”理论为依据,中国古代景观规划为特点,景区中一切本着以人为本,融为自然,同时也不失现代的手法进行大胆的点缀,使之成为该陵园的特色—天造地设,天人合一。

陵园本身自然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大,所以在设计中“点”的设计更为重要,陵园中整体的建筑布局,主道路的铺设基本完备,整个设计是怎样对三个广场进行设计,其二是广场与周围环境怎样进行唯美的衔接,使之协调统一,有所过渡,也有所变化。

整个陵园以中轴线为特点,酷似明十三陵,故以得名。

神道两侧的绿化疏密有序,两侧的神相也与其十三陵原神相比例相同,真材实料,体现尊贵。

神道“有弯则吉,无弯则凶”,打破笔直完全对称常规。

进入园中,整个通往主题广场的路面采用青砖铺设,两旁设为石灯,体现庄重,沉稳,大气。

进入广场为神像千里眼、顺风耳雕塑开路,体现古代人们对神的信仰和对神像位置布局的周全考虑。

主题广
场铺装也均为青砖铺设,返朴归真,使整个氛围色彩质朴,真正大气。

广场中心处我们设置了黄帝雕像,基座采用了中国古代大殿基座造型,多了变化,却给此广场带来了庄重,也使广场不至于单调空旷。

也为人们拜祭形成一个完整空间。

广场后侧为人工水系,此处为设计的精彩之处,我们取古代弧形和现代的直线形进行对小桥的设计,使之更有特色,富于变化,避免造型的松软,更体现石材的强硬,在水的设计中,考虑东北气候的影响和人工的维护,避免以往大面积流水造势,却设计了与水有关的造型,突出此处景观的用意,叠水叫“生命泉”,台面叫“人生眺望台”,石阶叫“亲水台”,加以少数水松点缀,使之夏季既有动水,冬季也不失文化。

人在眺台观望,透视人生,感慨历史之永恒。

水系背景为原有黑松林,为遮挡冬季林中荒草的映衬,我们在设计中,林外围栽植沙地柏,使其自然生长,反衬绿色。

在过小桥通往神道入口处,设置了金童、玉女像或石灯,与主入口的千里眼、顺风耳行成古道序列,在古道两侧我们设置了中国十二生肖图腾柱(或桧柏栽植),不至于此处的台阶形成空旷狭长的感觉。

在御花园广场的设计中,采用现代的造型为基础,古朴的材质为外观,文化的岩石装饰为点缀,形成此广场的特点。

广场与周边的路面用石头加以过度,圆形与直线型在艺术中手法上本身很难进行组合,这样用石头进行空间组合过渡,用古人的造石、用石法,使此处形成古园林的风格,步移景易。

石景相连,处处有景,圆形广场的左侧为休闲空间,采用绿叶造型(双鱼阴阳抽象造型),使人倍感对自然的亲切,御花园,顾名思义,此处周围是高档的墓区,花园入口采用牌楼相隔,制造入口。

花园广场上设置了龙文化的图腾柱,中心为
石碑,台阶处为八块黄帝与龙的传说浮雕,八块浮雕同时也代表了八个方向,体现风水学在中国的重要地位理论源远流长。

在集中的墓区南侧设置了苏式凉亭,塑石叠水,特点有亭必有水,有水必有石,这样才能形成一处美景,同时也给地面高差的位置增添了景致,有了和谐,不至于跳跃,在右侧高差明显的坡处,功能上既要考虑护坡(下边为路面),美学上也要考虑与亭、石、水的协调,我们做了中国人类五千年的文化石墙浮雕,参差不齐的石墙富于变化,表现古代残留古迹特点残破、渐变、空白等等,雕画出西去故人美丽壮观的人生画卷。

在最高处再增高两步台阶,台阶上设石台,台上站像——滴水观音,示意此处为圣水宝地。

塑石制作是以混凝土和水为主要原料,配置水系、草木和其它景观,模仿大自然的景色,构成的立体的山水画。

塑石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造石技术,它充分利用混凝土,钢筋,钢网,色浆,保护漆等材料,以雕塑艺术的手法仿造自然山石的总称。

塑石工艺是在继承发扬岭南庭院的山石景艺术和灰塑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唯美而不失自然,因而在现代园林中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大连、青岛等众多旅游城市尤为盛行。

塑石工艺,不用真石,目的其一是造价低,荷载轻;其二是造型随心所欲,作品即为艺术品;其三易于维护;其四易与周围的环境更改衔接。

工艺流程更为严密,钢筋焊接骨架,其较大的塑石加之角钢,目的更为牢固,然后用细筋加之钢网造型,第一次上灰(混凝土),此前几步均为专业的艺术+技术人员完成,使之造型石均可称为雕塑造型石,经过几番上灰仿石纹理加工,石的造型完成,上颜色更为严格
的按其真石效果进行处理,最后一道工序为氟碳漆保护,防止褪色,使纹理年久更为真实,色彩更为饱和,就在南方多山、多石的城市也多采用仿生石目的就在于此。

冬季的北方一片荒凉,北方的植物到冬季便是一片干枝,所以仿生工程的大量出现,使北方的冬季别俱特色,华夏陵园古建筑已基本完工,无论是建筑的造型,还是色彩,都可称为众多陵园的领头军,在这样圣水宝地的有限空间里展现出咫尺山林的景观和幻化万壑的溪流,可为环境增添不少自然情趣,塑石纹理的逼真,造型的随心所欲,连绵起伏,高低错落,穿梭其间,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景石为黄蜡石(真石),面积及数量很小,会体现北方景观的特点,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如果数量之大,例如驳岸景观,本身不是假山,也不是简单的一块景石,如采用真石组合,体量却达不到假山之大,很难做到气势,加之石材用量不是很小,采购石材造型很难做到每块石头都造型完美,组合起来若显不伦不类,十分小气,采用假石造型会随心所欲,能做到所设计的效果,塑石与真石的重量比为1:15,从造价上看,塑石市场价格为480—520元每平方米(展开面积计算,包含人工材料)。

真石头价格为1000—1200元每吨(不包含运费),价格比为1:3.5,所以应用假石利在必行。

我们将严格按其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做精品工程,做自然+人+神的景观,打造城市景观建设的新潮流是我们森和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整体绿地,尽量保留原有林木,用草坪进行地块规整处理,还要减少绿地,减少人工维护,降低维护费用。

华夏陵园,人生终点最华。

这是简要的设计说明,相信此方案的实施,必将给西去故人以安静归所,感受皇家贵族陵墓的气派,给拜祭的人以最高的艺术境界,同时感受中国古文化的深刻内涵。

——今日之规划,未来之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