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氏网新闻酉阳冉氏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冉氏权司堂的由来

冉氏权司堂的由来

冉氏“权司堂”的由来
“权司”一词,出现在宋朝周密撰写的《癸辛杂识》。

明朝时期,道真修建的《权司堂》位于贵州省道真县上坝普明寺附近,现有权司林,仓库基,操场坝等地名可印证。

在酉阳修建的权司祠堂目前仅存马家岭祠堂了,笴子溪、酉阳县城、栖鹤奄、保佛山、板桥、楠木桩、黔江马喇等权司祠堂均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有的被拆除,有的改为它用。

史载:“播州冉琎及弟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皆不至。

闻玠贤,兄弟相率诣谒,玠宾礼之,馆谷加厚......”。

琎璞献策徙合州城于钓鱼山,玠密奏朝廷,朝廷诏琎为承事郎,权发遣合州,璞为承务郎,权通判州事,徙城之事悉以任之,琎璞“权司“”合州,共辅余玠抗蒙。

在当时,临时管理一个地区就称权司某地,此地的军政长官称为某某权司或者称权司某某。

冉氏的“权司堂”是冉琎冉璞的后代子孙为了纪念冉琎冉璞二祖,根据冉琎冉璞二祖的官职而起的堂号。

冉姓的来源,姓冉的名人百家姓

冉姓的来源,姓冉的名人百家姓

冉姓的来源冉姓是一个在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据史书和家谱记载,冉姓的起源与春秋时期有关,下面将介绍冉姓的来源和相关的史实。

1. 冉姓的起源据《姓氏考略》等古籍记载,冉姓的起源始于春秋时期晋国。

当时有一位名叫冉韩的人,为晋国宰相,他的后代便以他的名字为姓。

《五行大义》也有对此的记载:“冉姓,晋国宰相冉韩之后,因以为氏。

”据另一种说法,冉姓来自氐族。

氐族起源于古代的西戎,是一个原始部落,后在华夏文明交流中,逐渐与汉族融合并扩展,形成了一个广泛的族群。

而在氐族中,有一个姓冉的部落,因此也有人认为冉姓来自氐族。

2. 姓冉的名人除了冉韩外,冉姓在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知名的人物。

下面列举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及其事迹。

2.1 冉求冉求,字季思,汉朝武帝时期的一位名将,曾参与镇压过单于,加封为定远侯。

他治军严明,作战勇猛,在战场上多次表现出色,被誉为“虎豹帅”。

此外,冉求还是一位忠诚的臣子,多次奏请朝廷为百姓请命。

2.2 冉闵冉闵,北魏时期的皇帝,是魏孝文帝的儿子。

他继位后,秉承了父亲的治国方针,推行轻徭薄赋等改革措施,使得北魏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但不幸的是,由于其执政策略不当,加上奸臣操纵,最终导致他的政权被夺取。

2.3 冉耕冉耕,唐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曾任安禄山的功曹。

他少年时便深爱诗书,成年后一直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书法研究。

他尤其善于写景,擅长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除了文学才华外,冉耕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行草书结体规整,气势雄浑。

2.4 冉硕冉硕,明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以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著称。

他曾任左都御史、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务,在担任这些职务的期间,他推行了一些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政策,深得百姓信任。

他年轻英俊,才华横溢,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3. 姓冉的人口分布经过统计发现,冉姓在中国的分布区域比较广泛,有较多的人口。

现代的冉姓人口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南等地。

其中,河南是中国冉姓人口最为密集的省份。

冉氏族谱

冉氏族谱

冉氏族谱《冉氏族谱》纲目Update time:2006-6-21 By 冉启杰 Form:冉氏网 Views:251 Comments:0 编首:1、领导语录2、《冉氏族谱》编辑委员会成员3、领导、族贤题词4、各类照片5、先祖画像6、冉氏分布图7、捐资光荣榜8、凡例9、序(一、二、三外姓2 本姓1)10、序言第一章旧谱遍纂第一节旧谱概况第二节谱例简介第三节谱序选录第二章王朝文告(小序:酉阳土司时期历代封建王朝的檄符、诰敕、诰封)(照抄清同治谱)第一节朝廷檄符第二节朝廷诰敕第三节朝廷诰封第四节土司文告第三章冉氏源流第一节姓源考辨第二节迁徙分布第三节堂号、郡望第四节祠墓楹联第五节冉氏与民族第四章派行字辈第一节守忠字派第二节守孝字派第三节守时字派第四节守文字派第五节仲权字派第六节其他字派第七节续拟字派第五章冉氏世系第一节河南世系(季载至冉闵)第二节黎阳世系(冉闵至道周)第三节万县(州)世系(冉道周至冉守忠)第四节守忠世系(冉守忠至改土归流)第五节守孝世系(冉守孝至改土归流)第六节守时世系(冉守时至改土归流)第七节守义世系(以旧谱为准)第八节仲权世系(以旧谱为准)第九节其他世系(以旧谱为准)第十节世系总表第六章祖公坟茔第一节定鼎山(河南)坟茔第二节万县坟茔第三节酉阳坟茔(钟岭山)第四节黔江坟茔(桐车坝、冯家坝)第五节仲权派坟茔第六节其他坟茔第七章州衙、宗祠第一节酉阳寨所第二节酉阳州衙第三节土司衙署第四节山东宗祠第五节酉阳宗祠第六节贵州宗祠第七节石柱宗祠第八节湖北宗祠第九节其他宗祠第十节其他治地第八章冉氏人物第一节得姓始祖第二节迁徙始祖第三节酉州土官第四节石柱土官第五节贵州土官第六节湖北土官第七节古代族贤(含科举人员)第八节现代人才1、副县团级(实职)以上党政军人员2、高级职称以上技术专业人员3、博士生以上学生4、革命志士、烈士5、地级以上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6、地级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7、企业家(县以上表彰者和对修谱贡献大者)第九节高龄寿星(古代80,现代90以上)第九章冉氏文化第一节族训家规第二节土司教育第三节古代文选第四节冉氏诗词(古、现代)第五节当代文学第六节冉地名胜(主要写与冉氏有关的人文风景名胜)第十章冉氏与武陵山区第一节冉氏与酉阳第二节冉氏与黔、湖第三节冉氏与巴蜀第十一章支谱设置附录与修谱有关的重要文献后记。

明故明威将军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冉君(仪)墓志铭疏证

明故明威将军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冉君(仪)墓志铭疏证

明故明威将军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冉君(仪)墓志铭疏证作者:冉文段超来源:《三峡论坛》2020年第01期摘要:《明故明威将军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冉君(仪)墓志铭》出土于酉阳县板溪镇扎营村官塘沟,现藏酉阳县文管所。

它记叙了明代酉阳宣抚使冉仪生平家世、征调勋绩、个性形象等内容,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冉氏土司家族忠孝传家、崇儒尚学的价值取向。

《墓志》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其记叙内容可补正相关谱牒文献和史志文献的错讹与不足。

关键词:酉阳土司;冉仪;墓志;疏证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20)01-0086-07冉仪是明代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其墓志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土于酉阳县板溪镇扎营村,现藏于酉阳县文管所,题为《明故明威将军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冉君墓志铭》(下称《墓志》)。

志石长70厘米、宽60厘米,正书志文29行,满行40字,志文保存较好。

酉阳土司相关传世文献较少,出土墓志等金石文献颇为罕见。

明代酉阳宣抚使冉仪墓志是研究酉阳冉氏土司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兹录文标读,再略作考释。

一、志文校读[1]明故明威将军酉阳宣抚司宣抚使冉君墓志铭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浙江按察司副使前吏部稽勋司员外郎涪陵夏邦谟撰文赐进士出身登仕郎吏科给事中前翰林院庶给士古渝安邦书丹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尚书刑部员外郎古渝曹敕篆盖酉阳宣抚冉使君松坡卒,其孤玄具状,走使来请铭。

丁亥及辛卯之秋,使君两以戎事经涪,邦谟俱以忧居,始获再接容止,而叹其风度才畧有过人者。

呜呼!孰意其甫踰半载而遽沦谢耶!君讳仪,字公表,其先出自高辛氏,三季而下谱系无考。

有为唐附马都尉曰寔者,征武陵夷,策勋世守酉土。

七世祖曰如彪者,元季授酉阳宣慰都元帅。

皇明开基,如彪籍土归附,太祖嘉悦,授酉阳宣抚使。

曾祖铭廷甫,祖讳云,考讳舜臣,世效忠。

盖正德四年,君方九岁,以父疾替职。

东达寇起,诏以君同父领兵。

穷追寇党至陕西西乡小□河,俘获甚众。

冉姓始末

冉姓始末

冉姓始末一、姓氏源流冉(Rǎn)姓源出有三:1、出自高辛氏,是帝告之后,帝告为炎帝部落首领,其下由八个部落组成,其中有冉姓。

世代姓冉。

2、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以邑名为氏。

据《姓氏寻源》记载,文王第十子季戴,武王封之于[冉阝](Nuó音挪,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一带)邑,称[冉阝]季戴,以有令名于天下而辅佐成王。

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冉阝”为姓,后去邑旁为冉姓。

3、出自楚国叔山氏,以父名为氏。

据《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父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父名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得姓始祖:季载。

据《姓氏寻源》记载,周文王的儿子季载被封于[冉阝Nuó]邑,他的子孙后代以地名去邑旁为氏,称为冉氏。

而《元和姓纂》则记载说,冉氏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叔山冉的后代。

我国公认的冉氏家族的始祖,就是周文王的第十位王子冉季载。

根据史书的记载,武王驾崩,年幼的成王继位,辅政周公就把弟弟季载举为司空,同心协力辅佐年幼的侄子,冉季载的贤名传遍天下。

冉氏于周朝初年得姓以后,主要活动于琅琊一带,即现在的山东省境内。

春秋时代就有许多姓冉的人出于鲁国。

望族居于武陵郡,就是现在的湖南省溆浦县南。

故季载是冉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缺)冉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冉姓出自姬姓。

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个儿子名叫季载,是个很有才干的人。

他的哥哥周武王打败纣王,建立西周以后分封天下各路诸侯,将他封在[冉阝]邑(亦做冉,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一带),称为冉季载。

冉季载的后代就以封地名[冉阝]去邑旁作为姓氏,称为冉氏,世代相传,是今天冉姓的最早起源。

春秋时候楚国有个人叫叔山冉,在朝廷里面做官,家族很昌盛,他的后代中有的以叔山为姓氏,有的以他的名冉字为姓氏,这是今天冉姓的又一起源。

三、历史名人冉求:中国儒学者,即冉有,字子有,春秋时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少于孔子29岁,列孔门政事科。

因为冉求做了季孙氏的家臣,帮助季孙氏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所以孔子对他极其不满,称为:“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

酉阳冉氏土司的沿革、族属与民族关系

酉阳冉氏土司的沿革、族属与民族关系

是酉 阳官坝的落业草创 。酉阳地处偏隅 ,自
古为少数 民族退居之地 , “ 固偏隅 ,实属 内地 。 酉 永嘉 以还 ,乃为蛮据。 ”南宋建炎三年 ( 19 冉 12 )
守 忠 因助剿 金头 和 尚领导 的苗 民起 义而 诰封 武 略将
军 、御前兵马使 、酉阳知寨 ,子孙世袭 , “ 封地包
的 民族结 构 、强化 了民族之 间的 团结 交流和促 进 了少数 民族 的社会进 步 ,消极 方面则体 现 在严 酷 的压 榨 与剥 削和频繁 的 征调 与讨 伐 等 。
[ 关键词】 酉阳;冉氏土司:沿革 ;族属;民族关 系
【 中图分 类 号]2 K8 [ 献标识 码】 文 A [ 编号]6 4 35 ( 0 ) 102 - 6 文章 17- 6 2 2 1 0- 0 10 1 “ 阳宣抚 司 ”条 云 : “ 为知州 ,元 为知 州 , 酉 宋 ,又
里 ,西 至 彭 水 县 界 二 百 里 ,南 至 贵州 思 南府 印 江 县 界 一 百 八 十 里 ,北 至黔 江 县 界 一百 一 十 里 ,东
酉阳冉氏土司系虽属外来而世居夔巫等地多年 冉安昌支脉。 “ 安昌开拓思 、 夷等州,打通了乌江航
运 ,冉 氏进入 乌江流域 、武 陵山区 ,为冉 氏建置酉 阳
和湖广永顺彭土司划定疆域 ;在酉西北细沙河彻底
打败 何 氏土 酋 ,占领 今 黔 江之 马 喇 、两 河 、濯水 、 冯 家 等地 ;在 酉 北 土坪 打败 散 毛 司 ,和 湖 北来 凤 、
开拓革 新精 神 。他 一方 面举 兵 向东 、西 、北 散毛 扩 张 。在酉 东后 溪 场击 败 彭 氏土 酋 ,兵 抵 八 面 山下 ,
迁——冉思通等世 ,极尽保境安民之责。 《 天下郡

冉氏完整辈分文章明

冉氏完整辈分文章明

冉氏完整辈分文章明
1,重庆万盛冉氏字辈:“崇启孟光山德合细渚万”。

2,重庆酉阳冉氏字辈:“尉祥佩梧振英梓悦健翎苑袖斌康梨唯晟培浩朗”。

3,广西东兰冉氏字辈:“惟龙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懋光毅胤晋恒泰开元衍庆长”。

4,山东济宁冉氏字辈:“守文世胜维贵思万载如应兴佐廷君子世海茂万兴朝文武正大光明永裕广征瑞崇隆启孟昌毅胤晋恒泰开元衍庆长尉祥佩梧振英梓悦健翎苑袖斌康梨唯晟培浩朗”。

注:“长”字辈用尽接续重庆酉阳冉氏字辈。

5,四川冉氏通用字辈:“中玉广祯瑞崇宏以茂光盛进银成太开元左运良祖德回召远克少代必昌”。

6,冉氏一支字辈:“玉克士学正大光昌人文秀启永吉食良”。

7,重庆垫江一支字辈:“元纯德恋天少学,廷中广玉世泽长”。

8,宋元明字辈:守文世胜为,贵思万载如应,兴、单名王旁、廷、单名雨部、臣,单名个旁、单名一部、维龙天奇,永裕广正瑞,崇隆启懋光。

9,北方冉氏通用字辈:“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注:与孔子世家字辈一样。

10,南方冉氏通用字辈:“守文世胜惟思贵万载如应兴附山秀政文辅寅凝应天奇之后各相连永裕广祯瑞崇隆启懋光(或:文武正大瑞崇兴启锡光)毅胤晋恒泰开元衍庆长朝廷顺有志国家英勤堂祖德流芳远文武世代扬”。

11,重庆麻阳冉氏字辈:“崇启孟光景思”。

冉姓调查研究报告

冉姓调查研究报告

冉姓调查研究报告据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冉姓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姓氏,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各个地区。

本报告将对冉姓在历史、地理分布、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

一、历史渊源冉姓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当时有一位名叫冉闵的人,他拥有很高的声望和威望,被封为魏国丞相。

为了纪念他,后来的人们以他的姓氏冉作为自己的姓氏,逐渐形成了冉姓的族群。

二、地理分布冉姓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个地区。

在山东、河北、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都能发现有冉姓的人群。

其中,山东和河南是冉姓人群最为集中的地区,占总人口的比例较高。

根据调查结果,冉姓的分布与历史人口迁移和族群扩张有关。

例如,山东地区冉姓的分布与北方的民族迁徙有关,而广东地区冉姓的分布则与南方的历史土地扩张有关。

三、文化传承冉姓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习俗。

例如,在冉姓人群中,有许多人非常重视家族的血统和传统。

他们重视亲情和家庭观念,常常举办家族聚会和祭祀活动,以加强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

另外,冉姓人群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也非常重视。

他们注重家族的族谱编制和记载,以及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

在一些地区,冉姓人群设立了专门的纪念馆和祠堂,用来展示和弘扬冉姓族人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四、冉姓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根据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果显示,冉姓的人口数量在逐渐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冉姓人群已经逐渐扩展到一些新兴的城市和地区。

除了传统的家族传承外,冉姓人群在新领域,如科技、商业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传统的农村冉姓族群可能面临着融入现代社会和文化的挑战。

因此,冉姓人群需要更加注重对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同时积极拥抱现代化,并且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冉姓作为一个较为常见的姓氏,历史渊源深厚,地域分布广泛。

冉姓人群注重家族传承和文化传统,同时也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冉氏网新闻酉阳冉氏发展历史
一、历史源流周文王第十子,名载,字季。

武王灭纣后,大封诸侯,将其十弟封于冉(今湖北荆口县那口城)。

因季载有善行,成王时被举为司空,主管军事,成为周王室的重臣,他辅佐成王,广有令名,是周初著名的王室领导。

他的后代,以其封国为氏,称冉姓,并尊冉季载为其得姓始祖。

在春秋时代,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就有五名冉姓弟子,并称圣门五贤。

他们是:冉求、冉孺、冉雍、冉耕、冉季,个个出类拔萃,千古流芳。

秦始皇焚书坑儒,当时冉慄(仲弓祖七代长孙,儒士,衍教济阳,子梦楼)、冉厚(仲弓祖六代孙二门,冉慄之叔父,儒士,衍教高唐,子性)、冉东景(冉求祖五世孙)、冉际运(冉求祖五世孙)皆坑死。

冉姓人纷纷逃难,在逃难迁徙中,部分改姓沈、叶、路、楼等。

最初冉姓人主要分布于山东、湖北等地,秦汉以后逐渐迁徙繁衍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宋以后又有部分于安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长江中下游省份繁衍。

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所载,明清两代冉姓进士共计十四名,其中四川、重庆两地有六名,河北三名,贵州两名,河南三人均为中牟人,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当今冉姓分布之特征。

二、冉氏入酉阳
南宋建炎三年(1129),冉守忠入酉助剿有功受封,建酉阳知寨,子孙世袭。

到冉氏第5世冉维义,于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因平苗有功奏闻得旨,酉阳改寨为州,冉维义受封知州子孙世袭,酉阳方为建州之始,也才有正式的行政建置。

酉阳知州传至冉氏第9世冉载朝,于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改授酉阳等处军民宣慰司,授冉载朝宣慰使子孙世袭,酉阳方为土司制之始。

冉氏土司传15世19人,到清乾隆元年(1736)酉阳“改土归流”,酉阳土司历时415年。

雍正十二年(1734),酉阳冉氏第24世土司冉元龄年迈多病,其子冉广烜、冉广杰为争夺土司继任权产生矛盾,双方都向四川行省提起申诉。

雍正认为酉阳的“改土归流”时机已经具备,谕旨四川迅速办理酉阳“改土归流”事宜。

改酉阳宣慰司为酉阳县,耿寿平兼任酉阳县知事。

次年改酉阳为州,辖秀山、黔江、彭水3县,隶四川行省。

三、冉氏辈分
南宋冉守忠入酉阳后拟定字派:
守文世胜惟思贵,万载如应兴附山。

秀政文辅寅凝应,天奇之后各相连。

明朝正德年间,针对当时族中一有人开始乱用其他派字,而对北宋末年老字
派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定四十字派:
永裕广祯瑞,崇隆启懋光。

毅胤晋恒泰,开元衍庆长。

朝廷顺有志,国家英勤堂。

祖德流芳远,文武世代扬。

清朝同治帝年间,同治赠酉阳冉氏字辈:
永裕广正瑞,崇隆启懋光。

景思慕立本,定志效明良。

庆衍家声美,延开世兆长。

现在酉阳广泛使用的字辈就是同治皇帝赠与的,在使用过程中,懋字逐渐被茂字替代。

按钮>>【冉氏文化古迹】百年老谱民国二年利川《冉氏族谱》序>>【冉氏新闻】利川冉氏家庙—石龙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