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把握简单工程问题突破难关

合集下载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头疼的一个模块。

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这一部分取得不错的成绩。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行测数量关系中常见的题型以及对应的答题技巧。

一、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比较常见且容易掌握的一类题型。

其核心公式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在解题时,我们通常需要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先确定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这三个量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求解。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

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我们设工作总量为 1(也可以设为甲、乙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30),那么甲的工作效率就是 1/10,乙的工作效率就是 1/15。

两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 1/10 + 1/15 = 1/6,所以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时间为 1÷(1/6) = 6 天。

答题技巧:对于工程问题,当题目中给出的工作时间的数值是具体的量时,我们往往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可以方便计算工作效率。

二、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也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高频考点,主要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相遇问题的核心公式为: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为: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中,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

A、B 两地相距多远?根据相遇问题的公式,相遇路程=(5 + 3)×2 = 16 千米,即 A、B 两地相距 16 千米。

再如: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在乙前面 10 千米处,甲的速度为 4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6 千米/小时,乙多久能追上甲?根据追及问题的公式,追及时间= 10÷(6 4)= 5 小时。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工程问题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工程问题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工程问题在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工程问题成为出题人青睐的考点,考生必须高度重视。

但不少考生由于对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技巧掌握得不到位,导致做题时无从下手。

为帮助广大考生突破工程问题,特总结了工程问题中常用到的一些解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各位考生。

一、方程法【例】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100个,因技术改进,实际每天生产120个。

结果提前4天完成,还多生产了80个。

则工厂原计划生产零件()个。

A.2520B.2600C.2800D.2880解析:选C。

此题求工作总量,工作总量=效率×时间,现知道原计划每天生产100个,即效率为100,但是不知道所用时间,则设原计划用时为t,根据题意,可列式:100t + 80 =120(t-4)解得t=28,所以原计划计划生产零件2800个。

二、比例法【例】某鞋业公司的旅游鞋加工车间要完成一出口订单,如果每天加工50双,要比原计划晚3天完成,如果每天加工60双,则要比原计划提前2天完成,这一订单共需要加工多少双旅游鞋?A.1200B.1300C.1400D.1500三、特值法1.题干全给时间时,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6天可完成;甲乙合做,2天可完成;则乙单独做,()天可完成。

A.1.5B.3C.4D.52.题干全给效率比,将比值设为该数的实际值。

【例】某市有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工作效率比为3:4:5。

甲队单独完成A工程需要25天,丙队单独完成B工程需要9天。

若三个工程队合作,完成这两项工程需要多少天?A.6B.7C.8D.103.出现人数、台数、牛数,并有时间描述,则设单位时间的效率为1.【例】某打桩工程队共有34台打桩机,每台打桩机每周工作40小时。

某块地需1台打桩机工作5440小时才完工,今有完全相同的3块地块,需要整个打桩工程队工作几周才能完工?A.9B.10C.11D.12解析:选D。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中工程问题如何变变变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中工程问题如何变变变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中工程问题如何变变变工程问题是公务员考试的常考题型,而且工程问题在近几年国考题被翻盘率还是非常高的,因此考生在备考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要尤其注意。

不过在基础工程问题考核的基础上有些小变化,其实只要真正理解工程问题的考题核心,无论题型怎么变化都可以轻松应对。

在这里图图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考试中工程问题的变化类型。

一、工程问题常考形式二、工程问题变化常见形式(一)公式型工程问题的变型有些工程问题看起来题型特点不是特别明显,如没有出现“工作”、“效率”、“时间”等典型词汇。

其实工程问题是一种比例问题,不仅仅局限在做某项工作上。

比如看书、吃东西、灯泡发光等等。

看看国考题:【例1】某电器工作功耗为370瓦,待机状态下功耗为37瓦。

该电器周一从9:30到17:00处于工作状态,其余时间断电。

周二从9:00到24:00处于待机状态,其余时间断电。

问其周一的耗电量是周二的多少倍( )A. 10B. 6C. 8D. 5【分析】本题是工程问题,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的工程问题的常见字眼,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功耗”、“耗电量”等提示性信息。

题中所求的耗电量就可以理解成工作量,也就是耗电量=功耗×耗电时间。

周一耗电量为370×7.5,周二的耗电量为37×15,那么周一的耗电量是周二的倍,选择D选项。

本题就是隐晦的工程问题,没有答对的考生大多数是因为没有看清题型。

(二)赋值型工程问题的变型1.赋值工作量类工程问题的变型传统的赋值类工程问题题干中通常都是不同主体完成工作的各个时间,赋值各个时间的公倍数是工作量即可。

有些变型的赋值工作量的工程问题可能有如下变型:题干中除了完成工作的时间还有工作量,这时就要赋值工作量是份数。

用下面的例题给大家禅释说明:【例2】某商铺甲乙两组员工利用包装礼品的边角料制作一批花朵装饰门店。

甲组单独制作需要10小时,乙组单独制作需要15小时,现两组一起做,期间乙组休息了1小时40分,完成时甲组比乙组多做300朵。

2019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常考题型之工程问题

2019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常考题型之工程问题

2019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常考题型之工程问题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工程问题几乎都是常考题型。

而这类问题实际上只要掌握方法并不难解决,常考的题型主要是给定时间型和给定效率型。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工程问题首先是围绕一个基本公式来展开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所谓工程总量就是指全部的工作量,一般题目当中工程总量是给定的,是已知量;工作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一个人所能够完成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则不需要解释,大家都很容易理解。

同学们首先要了解清楚这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如果工程总量一定,那么工作效率与时间成反比;如果时间一定,那么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成正比。

这个比例关系也是我们做工程问题的一个核心。

在大家过去的学习当中往往是将工程总量赋值为“1”,然后根据工作时间,求出每个人的工作效率。

而现在,我们在解决给定时间型工程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给工程总量赋值为各个给定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例题精讲:【例1】打印一份稿件,小张5小时可以打完这份稿件的1/3,小李3小时可以打印完这份稿件的1/4,如果两人合打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A.6B.20/3C.7D.22/3中公解析:此题题目当中只给了两个时间和两个分数,因此属于给定时间型题目,那么我们只需要赋值两个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为工程总量即可,但是本题关键在于这里所说的时间必须是每个人完成所有工程总量的时间,而不是部分量。

因此需要首先求出每个人完成所有工作量的时间,然后再求其最小公倍数。

那么小张完成所有工程总量需要5除以1/3=15小时,而小李完成所有工作量所需时间需要3除以1/4=12小时。

而15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则工作总量就是 60,那么小张的效率是4,而小李的效率是5,小张和小李的总效率是9,因此,合作的时间应该是60/9=20/3,所以选择B选项。

【例2】一个浴缸放满水需要30分钟,排光一浴缸水需要50分钟,假如忘记关上出水口,将这个浴缸放满水需要多少分钟?( )A.65B.75C.85D.95中公解析:本题答案选B。

2019年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重难点知识:工程问题

2019年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重难点知识:工程问题

2019年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重难点知识: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考得比较多的一种题型,比较简单。

对于工程问题来说,考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管是简单的工程问题,还是合作完工,它都是在考察工程问题当中基本数量关系的使用;另一方面,就是考察交替合作类题型,也就是轮流完工的问题。

为了协助考生们更好地掌握工程中的合作完工问题,分享关于工程问题中多者合作类题型相对应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题型特征:两者或多者一起合作完成一项工程,已知相对应的时间和效率,求时间。

例题:有一个水池,单开甲水管,放满一池水要3个小时;单开乙水管,放满一池水要4个小时。

若同时打开两个水管,放满一池水要几个小时?A.3B.4C.7D.12/7【解析】答案选D。

工程问题公式:T=W/P,此题W、P都未知,水池能装多少的水即总量保持不变,可设W=12,则甲的效率=12/3=4,乙的效率=12/4=3,即:T=12/(3+4)=12/7.故准确答案为D。

另解:甲要3小时,乙要4小时,则一起打开往水池里灌水需要的时间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的时间都要小,观察选项,只有D符合题意。

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能够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梦想助力!★成功/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方法不对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原因!在这里,我们将提供:6大优势课程+线上线下集训教学+协议签约!你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将给你一次成“公”上岸的机会↓【手机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关键点:合作时的总效率等于各部分效率之和。

多者合作问题简单易懂,容易拿分,所以每个考生都要掌握此类题型的方法及技巧,在此给大家总结出来具体的解题步骤,再遇到此类题型时就可按照这样的步骤往下求解:(1)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方便计算)(2)求合作的总效率(3)求时间,工作总量÷合效率→合时间提醒考生,并不是每道多者合作类问题都设总量为特值,若题干告诉的是效率比,则可直接设效率为特值。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的题型和有效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轻松应对,提高得分。

一、常见题型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关系的问题。

通常会给出不同人员或团队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要求计算工作效率或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答题技巧:工程问题一般采用“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然后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求出各自的工作效率,再根据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合作工作效率来计算。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等。

比如:甲、乙两人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 3 千米/小时,经过 2 小时相遇,A、B 两地相距多远?解题技巧:对于相遇问题,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路程差=(快的速度慢的速度)×追及时间;流水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3、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与商品的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

常见的例子: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打9 折出售,该商品的利润是多少?答题要点:利润=售价成本,售价=定价×折扣,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是研究从给定元素中选取若干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的方式。

例如:从 5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 3 个进行排列,有多少种排列方式?解题思路:排列用 A 表示,组合用 C 表示。

排列时考虑顺序,组合不考虑顺序。

要准确区分是排列还是组合问题,然后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5、容斥问题容斥问题是研究集合之间重叠部分的问题。

2019年公务员招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必考题型速解技巧全解:5.工程问题

2019年公务员招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必考题型速解技巧全解:5.工程问题

5.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而且近年来在考试中,此类型题目难度有明显的加大趋势。

其实,工程问题万变不离其宗,绝大多数情况都可以采用所谓“整体1”的方法。

解答工程问题时,要熟练掌握相关技巧,灵活作答。

【例题1】(2007年河北省第17题)甲、乙两队从两端向中间修一条33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15米,修2天后,乙队也来修,共同修了10天后,两队还相距30米,乙队每天修多少米?A.16 B.10 C.15 D.12【例题解析】此题由三个阶段构成,先是甲独做的两天,再是两人同做的10天,最后是尚未做的30米。

要求乙队的工作效率,须从两人同做的10天入手。

由条件“甲队每天修15米,修2天”,可知甲单独工作两天的工作总量为15×2,两队合作的总工作量为330-30-30=270米。

合作效率=合作总量÷合作时间,即270÷10=27米/天。

乙独做的效率为27-15=12米/天。

故应选择D选项。

【思路点拨】作答此题,应先将工作总量分段,即分成甲独做、两人合作和尚未做三部分,而后各个击破,轻松作答。

【例题2】(2007江西省第38题)甲、乙、丙共同编制一标书,前1,第四天丙没参加,甲、乙完三天三人一起完成了全部工作量的51,第五天甲、丙没参加,乙完成了全部工作量成了全部工作量的181,从第六天起三人一起工作直到结束,问这份标书的编制一共的90用了多少天?A.13 B.14 C.15 D.16【例题解析】设整项工程为“整体1”,由“前三天三人一起完成了全部工作量的51”可知三人合作的工作效率为51÷3=151。

又可求三人合作状态下的工作总量为1-181-901=1514,则三人合作的总时间为1514÷151=14天,再加上第四天和第五天,则完成整项工程共用了14+1+1=16天。

故应选择D 选项。

此题的解题步骤,如下图所示:将相同的工作状态合并,剩余1514的工作全部在151的工作效率下完成。

2019贵州国考行测数量关系指导:工程问题的“套路”

2019贵州国考行测数量关系指导:工程问题的“套路”

2019贵州国考行测数量关系指导:工程问题的“套路”工程问题说起来是和行程问题很像的一个题型,不管是计算公式还是涉及的一些解题原理都很相似行程问题,但是工程问题的难度和行程问题却没有直接关系,相比于行程问题的难度多变,题型分类杂多,工程问题的考点和涉及的问题都很直观。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工程问题是行测解题中最有“套路”的一个题型。

一、求解方法基本就是特值法例1:一项工程由甲乙丙三人完成一共需要10天,甲乙完成需要15天,甲丙完成需要18天,如果这项工程交给甲一人独立完成,需要多少天?A.37B.20C.45D.60答案:C。

看到工程问题,直接涉及特值法,根据题干中工程总量唯一且未知,把工程总量设成180,得到甲乙丙三人效率和是18,甲乙效率和是12,甲丙效率和是10,从而我们得到甲的工作效率是4,那么甲独立完成工程的时间就是180÷4=45天。

此类题目就是最基础,题干中只是涉及时间以及时间具体数据的题干信息,而题目中工程和效率的已知信息都是没有,而且求的也是时间结果,所以呢,我们就针对工程的未知或者效率的未知,在其中选一个设定特值,从而参与计算。

所以呢,以后在工程问题中,只是发现题干中只有时间的数据是已知的其他都是未知的,也就是“已知时间求时间”那么我们就要注意是可以使用特值法把未知量设定数值进行计算。

二、题型分类只有多者合作和交替合作例2:甲乙丙的工作效率之比是3:4:5,现在甲完成A工程需要25天,丙完成B 工程需要9天,现在三个队伍同时完成A,B两项工程,甲负责A工程,乙负责B工程,丙一会负责A,一会负责B,两个工程同时开工,同时结束,问丙在A工程做了多久?A.1B.3C.6D.9答案:D。

中公解析:本题属于多者合作一种,已知时间求时间,而且效率比已知(重点,一旦效率比已知,就把比值当作效率大小,不用对工程总量取特值),甲乙丙的效率就当作3,4,5,从而A工程是75,B=45,完成时间=(45+75)÷(3+4+5)=10,10天内,甲完成了30的量,A剩75-30=45的量由丙自己完成,需要45÷5=9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把握简单工程问题突破难关对于2019年省省考而言,考试如期而至,复习时间越来越紧迫,而在行测中,可以说数量关系是整个考试科目里面最耗费时间的一类题型,也是大家最难攻克或者说是最想放弃的题型,然而基本每次考完试以后都会有人后悔数量过于简单直接放弃或者没有时间做。

所以,在有限的时间,挖掘出所有简单的题型,并且将其做对,这才是考试中能够拿高分的重要保证。

在此中公教育专家提供行测数量关系-把握简单工程问题,突破行测难关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公务员考试。

数量的题型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多,而在这些题型里面有简单的也有复杂一些的,但是,对于工程问题而言,在整个数量关系里面可以说属于比较简单的一类题型,由于公式比较唯一,只有一个公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而做题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一般工程问题我们都可以利用特值法解题,减少计算提高做题速度。

所以在考试的过程中,对于工程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快速辨别它并且快速利用相应的公式解题。

工程问题中多者合作问题主要考察的核心是效率加和。

运用特值法主要由三个设特值的方法:1、已知工作时间,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2、已知效率比,优先设效率最简比为效率实际值;3、多人参与并有时间描述,若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设每次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为1。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7天完成,乙单独做14天完成。

现两人合作,乙有事先离开,这最后用了5天完成这项工程。

乙提前离开了几天?
A.3
B.2.5
C.2
D.1
本题很显然是多者合作问题,之前说了,多者合作问题一般用特值去做,而特值在多者合作里面有两种形式:第一种,特值公倍数,而特值的对象为题目中的不变量或者公共量;同时这类题目有个很好的特征去判定,那就是在无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已知的是时间,对于这类题,统一特值为公倍数,一般特值对象是工作总量。

【答案】D。

中公解析:本题显然是已知时间的题目,特值工作总量为7与14的公倍数,一般取最小公倍数为14。

则根据时间求出甲的效率为2,乙的效率为1,由于乙提前离开了几天,所以5天才可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甲没有休息,则甲5天完成的工作量为10,余下的4个工作量乙要4天完成,最终提前离开了1天。

以上是中公教育为考生整理的“2019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把握简单工程问题,突破行测难关”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把握机遇,早日上岸。

更多省考相关内容尽在公务员频道!
以下是申论作答核心技巧之归纳概括篇
俗话说:万章高楼平地起。

作为申论的必考题型,归纳概括题也是最基础的题型,同时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

因此,掌握归纳概括题型的作答方法,具有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后续作答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甚至是申发论述部分都具有积极作用,是申论获得高分的基础。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更应该注重归纳概括的能力的提升。

下面就简单说一说归纳概括的作答要求:
一、审题
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注意审题“六要素”:题型、范围、对象、问数、字数、要求。

在判断归纳概括题目的时候,如果题干中含有概括、归纳、指出、总结、列出、简述等关键词,可以判断是归纳概括题,题干没有上述词汇,但是读完题干可以看出是让你从材料当中找出某些单一要点,有归纳和概括含义的,也是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一般会限定作答范围,如根据给定资料1进行作答,我们回到给定资料中去找即可。

明确概括题的作答对象,即要找什么,是找问题、原因还是做法。

注意题干中有没有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注意问数。

注意字数要求,在规定的字数范围内完成答案要点的罗列。

审要求,注意有没有特殊要求,比如分类合理或者观点明确之类的要求。

二、找点
依据审题时明确对象和范围,借助相应关键词去找要点。

例如2018年国考副省第一题:根据给定资料1,对调研组的调研材料,从成绩、问题、建议三方面进行概述。

作答对象其
实包括三个小的方面:成绩、问题和建议。

那么我们在找寻答案要点时,运用词句段的阅读方法和符号批注法寻找要点即可。

三、加工
在找完要点之后,接下来就是对要点的加工和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内容上的加工,也就是合并同类项。

对于归纳概括题来说,一般需要对字数有所删减,就是把自己的字数控制在规定字数之内。

一般来说,有三种合并的方法:同义法(相同语义的可以放在一起,比如积极影响有……;消极影响有……)、同主体法(不同主体的可以进行合并,比如个人、家庭、学校、企业等)、同范围法(相同范围的可以放在一起,比如思想层面、管理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利益层面等)。

第二,形式上的加工。

我们建议大家写成:总括句+具体表述的形式。

总括句分为实写与虚写,实写就是提炼一到两个关键词或一句话概括后面所有要点,虚写就是只保留总分形式而无实质内容。

比如:概括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

实写: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在个人、社会、国家三方面,具体如下123……;虚写:就业难的原因如下123……
四、书写
最后一步就是书写了,尤其要注意保证卷面工整,不连笔、不涂改、不出格,把自己的答案要点仔细认真书写在答题纸上就可以了。

中公教育专家希望上述内容可以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