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计时器

合集下载

中国计时工具发展史

中国计时工具发展史

中国计时工具发展史.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计时工具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最早的日晷到现代的石英钟,中国的计时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介绍中国计时工具的发展史,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日晷日晷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工具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

在古代,人们利用太阳光线的变化来指示时间,将太阳投影在特制的日晷盘上,根据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

日晷不仅可以用于计时,还可以用于确定方向和年历。

2.水钟.水钟是中国传统计时工具之一,其设计原理基于滴水计时。

最常用的水钟是“香炉钟”,其特点是利用烧香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达到计时的作用。

此外,水钟还可以用于建筑装饰和园林景观。

3.火钟.火钟是-种基于燃烧时间的计时工具,其设计原理与水钟相似。

火钟的使用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寺庙、皇宫、书院等。

人们通过燃烧特定的物质,根据燃烧的时间来判断时间。

4.铜壶滴漏铜壶滴漏是中国传统计时工具之一,起源于古代宫廷。

铜壶滴漏的设计原理是利用滴水来控制时间,从而达到计时的作用。

此外,铜壶滴漏还可以用于医疗、哲学和艺术等领域。

5.香炉钟香炉钟是--种基于香燃烧时间的计时工具,其设计原理与铜壶滴漏相似。

香炉钟的使用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寺庙、皇宫、书院等。

人们通过燃烧特定的香料,根据香燃烧的时间来判断时间。

6.机械钟机械钟是中国传统计时工具之一,起源于明朝中期。

机械钟的设计原理是利用机械振动来计时,从而达到计时的作用。

此外,机械钟还可以用于天文台、医院、学校等场合。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钟的精度和稳定性逐渐提高,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计时工具之一。

7.石英钟石英钟是一种基于石英晶体振荡的计时工具,其设计原理是利用石英晶体振荡的原理.来计时,从而达到更加准确和可靠计时的目的。

此外,石英钟还可以用于更加准确和可靠计时、天文台、医院、学校等场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石英钟的技术和精度不断提高,成为现代社会最常用的计时工具之一。

古代的计时工具都有哪些?

古代的计时工具都有哪些?

古代的计时工具都有哪些?你知道古人都是怎么计时的吗?有哪些计时工具呢?今天,小谱给大家介绍下古代的计时工具!1、圭表和旦盛圭表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仪器,实际发明年代已经不可考了,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圭表的使用在商代及周代已经是有相当的发展并且是重要的计时方式。

圭表是以太阳厉观测目标的言时仪器,结构相当的简单,所谓的圭表就是由「表」所发展而来,再由圭表发展演变为日晷。

「表」,最初就只是一-根直立于地上的竹竿或石柱,即为我们所熟知的「竿影测日」,利用竿影的变化来了解时间的变化,远古的人们在平日生活中发现太阳照射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所在位置而改变其影子方向与长短,并且有一定的规律,如在北半球夏至时竿影或圭表的影子马一年中最短,北半球冬至时则正好相反竿影或圭表的影子昏- -年中最长。

2、天于地支记日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天干」,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地支」。

依照甲子、乙丑、寅.的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篇- -周,所以中国人以六十篇一甲子。

古人常用干支记日法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一般人认为干支纪年从东汉建成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依甲子、乙..至癸亥为止又重新由甲子数起,到2002年就是壬午年;而在干支纪月法中,每年各个月的纪月地支是固定的:正月马寅、二月马卯、.十一月咴子、十二月写丑。

3、阴历除了依据太阳,古代的中国人很早就知道藉由观测月相遇期性的规律变化来计算每个月份的日子,这就叫做「阴历」,「阴历J的名称由来是因为古中国人称月球为「太阴」,因此又称它乌「太阴历」。

阴历每月的长短不-一,大月30天,小月29天,而且阴历的日期和月相关鲧着;如初一是朔(新月);初七、八是上弦月;十五、十六为望(满月);下弦月是在二十二、二十三。

正因鸟这样,人们可以很容易根据月相的圆缺状况, 去判断当时的日期了。

此外,元祐年间(公元1088年),吏部倘书苏颂观察太史局与翰林两天文台不同构造之天文观测仪器后,兼探自汉唐以来诸家对于浑仪、浑象、激水运输之说法,将此三者合而为一,仪象装置分别置于-台中之上下隔,而枢机轮轴等隐藏于木台中;司辰、击鼓、摇铪、执牌等的报时设备连于输轴之上且出没于五层木阁内,以水力激输的方式使仪象运作。

古代计量器具

古代计量器具

古代计量器具1、商代骨尺中国古籍中有“布手知尺”的记载。

今传世的几支商朝(公元前1600-前1046年)古尺,其长度在16-17厘米之间,约略相当于中等身高者伸开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

尺上划分成10等分为“寸”。

有的尺在寸格中更细分为10个等分即“分”。

2、古代计时器--漏刻漏刻是古代重要的计时工具。

漏,指漏壶;刻,指箭刻,即由漏壶水面的高低,通过箭刻的标度来标示时间。

漏刻的历史不仅古老,而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几乎始于新石器后期一直应用至清代。

至今保存最早的漏刻,是西汉时制造的。

据史籍记载,漏刻的发展大致为,由单壶到多级壶,由沉箭法到浮箭法。

东汉时,张衡改单壶为双壶,改沉箭为浮箭。

为了尽量保持漏壶水量基本不变,水滴受水壶速度均匀,从而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漏壶多至三级、四级,以三级漏使用最为广泛。

中国的漏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计时器。

经考证大约在西汉中期,中国漏刻的计时精确度比14世纪欧洲的机械钟还高。

东汉以后,漏刻的日误差大多在20秒以内。

欧洲直到18世纪机械钟的精确度才开始超过漏刻。

图1:西汉漏壶刻铭文“千章铜漏一,重三十二斤”“和平二年”(公元前27年)“四月造”图2:元延佑三年(1316)造四级式漏刻,由日壶、月壶、星壶和受水壶组成3、古代计时器--圭表圭(guī)表是中国最古老、结构最简单的一种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由一根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表)和一把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圭)两部分相互垂直组成。

根据正午时测量表影的长度可以推定二十四节气,从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可以确定一年的天数。

古人很早就观察到直立的标杆,影长不断随着太阳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观察日影方位的变化,就可以逆推太阳的空间方位,从而得知相应的时刻。

用杆影测定中午的时刻其精度很高,是古代用来校准漏刻记时的主要方法。

据记载,西汉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造铜表,表高八尺,圭长一丈三尺。

后世多称八尺高表。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
古代四大计时方法分别是日晷、水钟、沙漏和鸟鸣石。

这些计时方法在古代被广泛使用,用于测量时间、指引农事、统计天气并规定法律等方面。

1.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定时间的一种计时器,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个放置在朝向太阳的台子上的三角尺、瞄准镜等。

2. 水鐘,即把装有一定量的水的容器(如漏斗、蚌壳等)放在高处,等水从下面流出时,就可以根据水位的变化来计算时间。

3. 沙漏,沙漏是使用玻璃或竹子等材料制成的一种计时器,大约由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人们发明,其原理是通过沙子的流动来计算一段时间。

4. 鸟鸣石,是一种类似于风铃,将小块的石头用线串在一起挂起来,鸟儿停留或飞过时,石头会碰撞发出声响,按照不同的声响可以判断出不同的时间,这种计时方法在古代日本被广泛地应用于指导田间耕作和民生计划等。

古代计时工具知识

古代计时工具知识

古代计时工具知识
古代计时工具主要包括日晷、水钟、沙漏、蜡烛钟等。

这些工具在不同的文明中都被用于测量时间,虽然精度相对较低,但在古代已经是先进的时间测量手段。

1.日晷:日晷是一种通过太阳光影的移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它由一个直立的棍子(称为"指南针")和一个指示时间的刻度板组成。

太阳照射在指南针上,通过影子的位置来判断时间。

2.水钟:水钟利用水的流动来测量时间。

通过设定水的流速和容器的刻度,人们可以大致估算过了多少时间。

古代的一些水钟使用漏斗形状的容器,水从中流出,通过标尺上的刻度来测量时间。

3.沙漏:沙漏是一种利用砂粒流动的方式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两个连接的玻璃或金属容器中,上面的砂粒逐渐流向下面的容器。

通过设定容器的大小和砂粒的流速,可以估算出经过的时间。

4.蜡烛钟:蜡烛钟是一种利用燃烧蜡烛的时间来测量的工具。

通常是把蜡烛划分成不同的段,每段燃烧完表示过去了一定的时间。

这在古代的一些寺庙或教堂中用来进行宗教仪式和祈祷。

这些古代计时工具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不如现代的钟表那样精确,但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衡量时间的方式,帮助人们组织生活和工作。

中国古代是用什么来计时?古人计时工具大全

中国古代是用什么来计时?古人计时工具大全

中国古代是用什么来计时?古人计时工具大全本文导读:日晷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后来则指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现在,我们到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地旅游参观时,还可以看到日晷的身影。

圭表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

作为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作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作圭。

圭表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斗居世界第一。

通过进一步研究计算,古代汉族学者还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

这样,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节令的日期,作为指导汉族劳动人民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汉书》《元史》中都对圭表的形制、构造、材质做了详尽的记述。

漏刻漏刻日晷和圭表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一旦遇到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

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

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

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

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

如唐代诗人李贺诗曰:“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宋代苏轼也写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佳句。

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中国古代从周代起,官方就已经开始懂得用漏刻来计时了,为此朝廷还专门设有计时的专职机构。

秦朝时就设有“太子率更令”,专门负责管理漏刻,然后为皇家报时服务。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计时的方法和工具古人在计时方面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古人常用的计时方法和工具。

1.水钟(水漏):水钟又称漏壶,是古代常用的计时工具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水从壶中流出的速度来计算时间的流逝。

古人通常使用漏壶来计算较短的时间段,如一刻钟、半个时辰等。

2.钟鼓:钟鼓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计时工具之一,它是利用鼓声和钟声来记录时间的流逝。

在古代社会中,钟鼓常被用来表示每天的时辰。

3.日晷: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工具。

古代人利用倾斜的杆和影子的长度来判断时间的流逝。

在古代中国,日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和时间日程的安排。

4.阴阳历:古代人还使用阴阳历来计算时间。

阴阳历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来制定的,它将一年分成了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特定的天数。

古代人通常使用阴阳历来安排农事活动和节日庆典。

5.沙漏:沙漏是一种利用流动的沙子来计时的工具。

它由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圆锥形容器组成,上面装有细砂。

当沙子从一个容器流到另一个容器时,时间也就过去了。

古代人经常使用沙漏来计量短暂的时间段。

6.钟表:钟表是一种用于测量时间的机械设备。

在古代,钟表主要是利用机械装置来驱动指针的运转,从而指示时间的流逝。

古代的钟表通常由机械师制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7.十二时辰:古代中国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大约等于两个现代小时。

这种方法通常用来表示时间的大致范围,而不是精确的时间。

8.古代算盘:算盘是古代一种计算工具,用来做简单的算术计算。

尽管算盘不能直接测量时间,但它在计时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古代人通常使用算盘来计算时间的分割点,以及表示时间的数量和顺序。

以上是古人常用的一些计时方法和工具。

尽管它们在准确度和精确性上不能与现代的计时工具相比,但它们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组织生活和工作,并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中国古代十大计时器介绍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计时器介绍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计时器介绍资料
1. 铜壶:也称为漏刻,是以漏壶滴水在刻箭上表示出时刻的计时器。

最早的漏壶是沉箭漏,随后发展为四级漏壶,增加了加水漏壶的方法,使计时更加精确。

2. 圭表:由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和测日影的竿子或石柱组成,用于观测太阳射影来定时刻的仪器。

3. 辊弹:唐代僧人文诰发明的计时器,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在宽高各三尺的屏风上装贴一根七尺五寸长的竹管,竹管分为四段做成“之”字形,管顶是一朵铜制的莲花。

4. 浑天仪:采用机械传动结构计时,模拟天体运动,是中国古代的浑天说。

5. 水运仪象台:利用水力驱动的大型自动化天文仪器,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于一体。

6. 日晷:利用太阳射影方向测定时间的仪器,也称“日规”,是我国创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种天文仪器。

7. 刻漏:利用滴水和刻度显示时间的计时器,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泄水型漏刻中,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

8. 沙漏:采用流沙代替水流转动的计时仪器。

9. 节气晷: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仪器,通常又称日晷或阳晷。

10. 香篆:一种以篆香制成计时器,通过燃烧篆香的不同长度或数量来显示时间的计时器。

以上是中国古代的十大计时器介绍资料,这些计时器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有哪些计时器
吕才漏刻
唐初太常博士吕才制作的四级补偿型浮箭漏,也称吕才漏刻。

这种漏刻有四匮,一夜天池,二日天池,三平壶,四万分壶。

以四匮注水,自夜天池,入日天池,以此相注,最后水入水海中,浮箭而上,来读取刻数。

碑漏
碑漏属辊弹漏刻的一种。

南宋学者薛季宣的《浪语集》中提到:在一个高、宽各2尺的屏风上,贴着“之”字形竹管。

有10个约半两重的铜弹丸,计时者从竹管顶端投入铜弹丸,在底部有铜莲花形的容器,弹丸落入后砰然发声,这时再投入1丸,如此往复,据此计时。

秤漏
一般认为,秤漏为北魏道士李兰所发明。

秤漏一斤水对应一古刻,也就是14.4分钟。

一两水对应54秒。

而李兰秤漏稳恒流量的关键在于渴乌。

渴乌就是虹吸管,因为只有一个泄水壶,流量随壶内水位变化而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量越来越小。

因而,在秤漏的实际使用中,会在泄水壶放置一“浮子”浮于水面与渴乌相连。

如此,无论壶内水量如何变化,水面到渴乌入水口的高度始终保持恒定,从而可恒稳出流。

香漏
因成本较低,燃香计时方式广泛使用于民间。

人们常以“一炷香的功夫”形容一段不长的时间。

除了线香,还有以香粉打成香篆來计时的方式。

香篆点燃后,依篆字笔画燃烧,以知时刻。

另外,古人还以燃蜡来进行夜间计时。

蜡烛上刻有五更的标识,入夜点燃,可知大概时间。

田漏
田漏是我国古代农村使用的一种民用计时器。

每年四月上旬,
耕耘的人们就全部出动。

几十上百人为一曹,安置一个田漏,用击鼓的方法指挥群众。

具体为选两个德高望重的人,一人敲鼓发布号令,一人看钟漏掌握时间。

其实,田漏就是一种单级浮箭漏。

它由两只漏壶组成,一只为泄水壶,一只为受水壶。

受水壶内装有指示时刻的箭尺,随着受水壶水位上升,箭尺也随之上浮,可读出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