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九年级(下)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九年级历史苏东的艰难探索

易错点: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 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 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人 主观原因是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的作用。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后 期,他本人主观武断、冒失多变使得其改革举措出现失误、权 力集中程度提高,斯大林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各种矛 盾日益突出,也迫使赫鲁晓夫下台。
A.斯大林 C.卡达尔
B.赫鲁晓夫 D.罗斯福
知识点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4.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按照哪个国家的模式进行经济
建设的?( D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苏联
5.领导匈牙利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D )
A.罗斯福
B.赫鲁晓夫
C.斯大林
D.卡达尔
6.关于匈牙利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改革的领导者是卡达尔 B.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利于匈牙利进一步发展 C.领导者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部分经济领域运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
知识点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斯大林之后,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的是( B )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卡达尔
D.罗斯福
2.下列苏联领导人的改革中,最先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造成了一定冲击的是( D )
A.斯大林
B.列宁
,鼓励大规模种植玉米的人是(见右图)( B )
[精品课件]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课件 北师大版
![[精品课件]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两极下的竞争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课件 北师大版](https://uimg.taocdn.com/6723c24e866fb84ae45c8daa.webp)
• “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指什么? • 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 改革由谁领导?有何显著特点? • 取得了哪些成效?最终结果怎样?
•
匈牙利改革为社会主义
国家改革提供了哪些经
验教训?
• 要从体制上进行全面的改革,把 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地结 合,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 主义法制。
/’/
‘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 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
• 要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人物和历史事 件。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早期建设和反法西 斯战争的重要领导人,斯大林功绩卓著, 不能因其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而抹杀。 显然,赫鲁晓夫的做法是错误的。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总结
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一个 国家,在其发展的道路上总免不了根据需要进行 改革。就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无论苏联、东欧还 是中国的改革、发展道路,都经历了一番艰难困 苦。实践证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 明),只有根据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坚定 不移地搞经济建设,并且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扬 社会主义民主,进行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改革 才能取得实效,国家才会实现振兴,人民才能走 向富裕。
九年级历史下册 12 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

《苏东的艰难探索》【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取得显著成效。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史鉴今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比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和改革后的中国进行比较,以助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
2.明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斯大林模式),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斯大林模式有何利弊?导入:二战后,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欧洲和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建设本国经济时都照搬苏联模式,后来发现苏联模式日益不能适宜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相继进行了改革,其结果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新课。
二、学习新课(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1、经济改革◆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1)农业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伊始即雄心勃勃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革,他的改革从经济领域开始,并扩展到政治领域。
在农业改革中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等。
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随意鲁莽,不能实事求是,必然无法获得成功。
(2)工业改革:赫鲁晓夫对工业也进行了改革,如加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投入等。
(3)评价: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2、政治改革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方面的改革,他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ppt精编课件

九年级历史苏东的艰难探索

与国共武地区东北部为小兴安岭山麓丘陵林地,西部为广阔的草原,江河沟泡遍布全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产品在国际国内市 场上享有盛誉。野生动物有紫貂、水獭、梅花鹿、飞龙等珍贵禽兽数十种。 ; /xs/2/2393/ 与国共武 kfh74ndg 与国共武地区有林面积1200万亩,林木蓄积量1400万立方米。截止到2009年末,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1.8万亩。森林 覆盖率达到19.2%。盛产木耳、猴头等多种山产品。森林覆盖率达12.5%,林木爷让你起来了吗?”“是,是,奴才这不是怕爷渴了,给爷端茶去嘛。”第壹卷 第二十五章 回 访年夫人不得不佩服凝儿的神机妙算,此刻正不由得又壹遍在心中赞叹起她那聪明、懂事的乖女儿来。正想着呢,大管家年峰进来禀报: 雍亲王府递来了帖子,王爷要拜访年府!凝儿怎么算得这么准!果然是前面先打三棍子,后面就给几个大甜枣儿!王爷亲自登门,这是 多大的荣耀!看着王府的帖子,不管是年总督,还是大爷二爷,都再次清楚地认识到:壹朝天子壹朝臣,既然已经划到了雍亲王的门下, 既然随着二少奶奶的过世,与明珠壹家断了姻亲关系,既然八贝勒爷已经被皇上弃之不用,那么忠心耿耿地做好壹个门人,为王爷效力 卖命,是摆在年家面前的现实问题。对于年家的两次拜访,王爷已经牢牢地把握了主动权,彻彻底底地处于了上风。他也是见好就收的 人,毕竟威逼只是手段,拉拢才是目的,不管真的假的,至少表面上,年家算是表明了立场,他是壹个赏罚分明的人,现在打也打过了, 吓也吓过了,总归还得喂点儿甜头,恩威并施,不怕这帮奴才不死心踏地。为此,他决定亲临年府表明自己的姿态:如果你对本王忠心 耿耿,万死不辞,本王自会加倍对你好。但是,如果你敢朝秦暮楚,就休怪本王不客气,决不会姑息手软!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年家毕 竟官高位重,也是他未来需要倚靠的朝中重要势力,该敲打的已经敲打了,现在是需要施行怀柔政策,该拉拢的时候,壹定要及时拉拢。 此时,厅堂外,自然是年总督和大爷二爷负责接待,年夫人和玉盈在后面指挥着下人们紧张地忙碌着。于是就见年府中壹个有趣的样子: 壹进院,安安静静,宾主尽欢地品茗寒暄、谈天说地; 二进院,静情悄悄,年夫人和玉盈丫鬟坐镇厅堂,运筹帷幄、有条不紊地对管 家发号施令;三进院,因为连着下人房和厨房,壹派热闹非凡的景象:端盘子的,端茶的,端酒水的,端手巾的,男的,女的,似是将 这院子踏破壹般。而四进院,竟如往常壹样安谧沉静。因为家中宴客,冰凝独自在房中用了晚膳,壹个人闲闲地看了会子书,又写了会 子字儿,可是客人还没有走,实在无聊,就拿出琴来。弹壹首什么呢?在这春风沉醉的夜晚,望着皎洁的月光,没有什么比《春江花月 夜》更应景的了。想着想着,壹曲委婉动听的《春江花月夜》从指间流动而出,在静寂的春夜中,犹如天籁之声,缓缓地流淌着,流淌 在冰凝的心间。这美妙的琴音,此刻也缓缓地流淌在了王爷的心间。此时此刻的年府中,能弹得壹手如此好琴的人,估计全府上下,也 只有年丫鬟壹人吧。毕竟,男人们都在这里陪着他,年夫人不太可能有此等雅兴。壹想到这里,再听着这委婉动听的曲调,王爷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ppt课件

1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2
1.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2.“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3
1.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1953年,赫鲁晓夫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 在苏共20大上作报告,举起了改革的大旗!
4
赫鲁晓夫1918年加入布尔 什维克党,1934年当选联共 (布)中央委员。 1939年任联共(布)中央 政治局委员。1952年当选苏共 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委员会
8
赫鲁晓夫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如何评价他的改革?
⑴经济改革: ①农业改革:减税、提价、投资、垦荒。 ②工业改革: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增加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等。 实际上没有触动高度集权的体制。 ③评价: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事 求是的精神,不经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就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败。 ⑵政治改革: ①背景:斯大林统治时期,个人崇拜现象严重,社会主义民主遭到严 重破坏。 ②主要措施:赫鲁晓夫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并昭雪了一批冤假错案。 ③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最终重蹈 覆辙。
15
“莫斯科寒流”中断“布拉格之春”实际上是苏联
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武力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的一个表现。
16
苏 东 的 艰 难 探 索
赫鲁晓夫 的改革
经济、政治改革
没有从根本上打 破斯大林模式, 只是小修小补。
匈牙利改革
领导人:卡达尔 时间:1968年 措施:从经济体 制、政治体制方 面进行了改革
改革成效显著, 使匈牙利成了 “东欧消费者 的天堂”
10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11
2.“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难点: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背后的历史规律,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归纳总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如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等。
3.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曲折性,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4.提醒学生关注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体和东欧剧变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并进行分析。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东欧国家,深入了解其在剧变过程中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民族问题等方面的情况,制作成PPT并进行课堂分享。
6.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让学生思考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并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答题思路、观点表达和知识运用,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查阅资料、开展讨论,提高作业质量。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过程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上海市金山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案北师大版
(1)批改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学生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点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作业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业进行展示,通过展示作业,了解学生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历史事件的见证人和亲历者的口述史。
-历史背景下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分析。
7.评估工具:
-练习题和模拟测试。
-学生作业和项目报告。
-课堂讨论和提问反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提前熟悉相关知识点。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史料实证:通过分析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与改革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史料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史料来验证历史事实,形成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
2.历史理解:引导学生了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影响,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和思考改革的原因、成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解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历史: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匈牙利改革
♣ 如何改革(措施)
(1)经济上— 把国家的计划管 理和商品生产、 市场调节有机结 合起来。 (2)政治上— 发扬社会主义 民主。
试一试:
请你试着从改革措施中分析改革的 成效:
1.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2.经济稳步发展。 3.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政治改革 ♪ 措施
v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 林的个人迷信; v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 赫鲁晓夫的政治改革?
(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 影响两方面分析)
砸 毁 斯 大 林 铜 像
全盘否定斯大林
对赫鲁晓夫政治改革的评价
进步意义:
赫鲁晓夫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消极影响:
但未能找到问题 的真正根源,最终重 蹈覆辙。
识图:请在下图中指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方位
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改革类历史事件学习方法 提示:
(1)为什么改革?(背景)
(2)如何改革?(措施)
(3)改革效果如何?(结果或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为什么改革?(背景)
(1)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 初期,促使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九年级下册课件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
苏 联 赫第 鲁三 晓任 夫领 导 人
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
♣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
经济——片面发展工业, 造成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
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 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
要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人物和历史事件。 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早期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 重要领导人,斯大林功绩卓著,不能因其个人 崇拜和家长制作风而抹杀。显然,赫鲁晓夫的 做法是错误的。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指什么? 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改革由谁领导?有何显著特点? 取得了哪些成效?最终结果怎样?
匈牙利改革为社会主义
国家改革提供了哪些经
验教训?
要从体制上进行全面的改革,把国 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 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 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的艰难探索
授课人:追风捕影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等国家领导人为其守灵
赫 鲁 晓 夫
第 三 任 苏 领 联 导 人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
(一)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
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
经济——片面发展工业, 造成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 政治——个人崇拜严重, 社会主义民主遭到严重破坏。
(二)如何改革?(改革措施)
经济改革: 农业改革;工业改革 政治改革:
1、农业改革——经济改革突破点
(结合课本第75页的材料阅读)
想一想: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 因为当时农业的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 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农业改革的措施
(1)削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 (2)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 出苏 发联 参城 加市 垦青 荒年
3、匈牙利改革——如何改革(措施)
(1)经济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 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2)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试一试
请从改革措施中分析改革的成效: 1.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2.经济稳步发展。 3.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
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
1968年,出现布拉格之春, 结果被苏联镇压。
(提示:可从实事求是、重视民生等方面考虑)
要进行全面改革; 要根据本国国情,实事求是; 要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
本课小结
巩固练习
1.斯大林之后,担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 记的是( )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卡达尔 D.罗斯福
B
2.下列苏联领导人的改革中,最先对苏联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了一定冲击的是( ) A.斯大林 B.列宁 C.卡达尔 D.赫鲁晓夫
D
3.在改革中,鼓励大 规模种植玉米的人是(见 右图)(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卡达尔 D.罗斯福
B
4.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按照哪个国家的 模式进行经济建设的?(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苏联
C
D
5.领导匈牙利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罗斯福 B.赫鲁晓夫 C.斯大林 D.卡达尔
D)
6.关于匈牙利改革下列说法错误是( ) A.改革的领导者是卡达尔 B.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利于 匈牙利进一步发展 C.领导者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资本主 义制度 D.部分经济领域运用价格、税收等经济 手段进行调节
说一说
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经效。但并 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 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 实事求是的精神,不经 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就 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 败。
玉米运动
2、政治改革的措施
(1)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 的个人迷信; (2)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 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全盘否定 斯大林
砸 毁 斯 大 林 铜 像
想一想
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赫鲁晓夫的 政治改革?(提示:请从进步意义和消极
影响两方面分析)
进步意义: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消极影响:但未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最终 重蹈覆辙。
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改革 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主要原因是没 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 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人主观原 因是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的作用。在赫鲁晓夫执 政的后期,他本人主观武断、冒失多变使得其改 革举措出现失误、权力集中程度提高,斯大林模 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也迫使赫鲁晓夫下台。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东欧改革
1、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识图:指出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地理方位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为什么改革?(背景)
(1)照搬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促使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苏联模式与本国国 情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参课后“每课一得”)
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 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 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 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 伐克的改革。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 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
拓展延伸 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 的改革历程中,你得出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