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度.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质、量、度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质、量、度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质、量、度1、质、量、度及其认识意义:⑴、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一种内在规律性;⑵、量:是事物所固有的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⑶、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是质的量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做到“胸中有数”,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2、量变的基本形式:包括单纯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的变化。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原理: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⑴、相互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即量变不仅是质变的前提、基础,而且决定质变的性质和方向;质变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体现和巩固量变结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⑵、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包括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⑴、在理论上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反对把量变和质变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形而上学观点;⑵、在政治上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⑶、在实践上既要重视量变又要重视质变。

5、规律的含义:规律即客观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6、规律的特点:⑴、本质性的特点;⑵、必然的联系;⑶、稳定的联系;⑷、客观的,不能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人的自觉活动与规律的关系:⑴、规律是客观的;⑵、规律是人可以认识的;⑶、规律是可以为人所利用、驾驭的;人们虽然可以利用规律,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实现的形式,但决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8、必然和偶然是揭示和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的关系。

9、必然和偶然的定义:必然: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高中政治选修三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高中政治选修三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九课】理解质量互变一、认识质量互变规律㈠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1.质与量⑴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⑵质的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特别提醒】①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质的规定性。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不可分的,是直接同一的。

质是一定事物的质,离开特定事物的质是不存在的。

②事物本质属性的存在决定着事物质的存在,事物非本质属性不影响事物质的存在。

⑶量的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特别提醒】量与事物的关系:量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不存在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

“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知识整合】比较质与量2.质变与量变——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⑴量变:即量的变化。

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所发生的变化。

⑵质变:即质的变化。

是指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⑶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

3.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⑴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⑵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量变与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知识整合】比较量变与质变㈡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要求: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Review: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 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思考——以下事例说明了什么?
散 文
杂 文学 小 作品 文 说 诗 歌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一、质、量和度
• 质——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 量——规定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数量、
这几句话说明
了什么道理

定论 尚早
2
事物量变的形式
A事物数量的增减
引起质变
事物在总体数量上 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 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 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B
For example
Go
H
HHC H源自OC HH
H
H C H H
H
C H
H H C H
H C H H
H
H C H
H
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
二、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联系)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任何质变的发生 都不是偶然的, 量变是质变 质变是量变 都是首先从量变 的前提和必 的必然结果 开始的。没有量 要准备。 。 变就没有质变。
合七 流十 飞二 落溪 玉成 渊一 长瀑 。,
四、事物是由量变— 质变—新的量变—新 的质变的无限循环向 前发展的。
•小 结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 必要准备(事物在数 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事物在结构和排列次 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 •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果(事物量变达到一 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事物量变只有达到一 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C H
H
H

质、量、度

质、量、度

量变就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 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 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 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二)质变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 变为他事物。
一个人从革命干部变成了罪犯,是这个人的思想意识和 道德品质发生了质变。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三、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一、质量互变的客观普遍性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中永无止境地 向前发展着。质量互变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 的基本规律之一,是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它的客观普遍性,已被实践和科学的 发展所证实。
电子对撞机
二、量变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1、量变有两种形式 一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启示:要重视量的积累
《来日方长》
早就立志当作家,如今一字没写下; 冬天太冷早上床,春夜最宜说情话; 六七八月蚊子咬,秋风瑟瑟灵感差; 朋友打牌三缺一,挺身而出玩几把; 哥们喝酒不热闹,陪伴左右打哈哈; 都说时光比金贵,仔细想想也没啥; 古来大器多晚成,今年我才二十八。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 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 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 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 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通过对于这 一规律的学习,掌握观察事物的原则 和方法。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 *质变条件不成熟时,应脚踏实地的做量的 积累工作,既不能守株待兔,也不能拔苗 助长。 *质变条件成熟时,应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而不能坐失良机,功败垂成。
量变与质变的区别
名称 量变 质变 变化指向
数量程度 根本性质
变化状态

事物的质和量概念

事物的质和量概念

事物的质和量概念事物的质和量概念是哲学上对事物属性和度量的两个重要概念。

质指的是事物的本质、特性或属性,而量则指的是事物的数量、度量或大小。

质和量是两个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概念,在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了解事物的数量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质概念强调的是事物的本质或特性。

质是事物的属性、特性或本质的描述,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特点、特性或品质。

例如,对于水来说,它的质可以描述为无色、透明、液态等。

质主要强调的是事物的特性和属性,是从本质上来描述事物的特点。

量概念则是对事物数量或度量的描述。

量是用来描述事物数量、度量或大小的概念,可以通过数值来表示事物的数量。

例如,对于水来说,它的量可以通过体积、质量等来表示。

量主要强调的是事物的数量和度量,是从数量上来描述事物的大小。

质和量是互相关联的概念,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一个事物的质决定了它的量,而一个事物的量也反映了它的质。

事物的质决定了它所具有的特性和属性,进而决定了事物的数量和度量。

而事物的数量和度量也反映了事物的质,通过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事物的特点和属性。

例如,对于金属来说,它的质可以描述为具有导电性、延展性等特性。

而金属的量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等来表示,不同金属的质量和体积也不同。

金属的质决定了它所具有的特性,比如导电性和延展性。

而通过质量和体积等量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不同金属的不同特性。

比如质量大的金属可能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而体积大的金属可能具有更好的延展性。

质和量不仅在自然界中存在,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中。

人们常常依据物质的质和量进行分类、评估和比较。

例如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事物质和量的观察和测量,从而获得对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在经济领域中,人们通过对商品的质和量进行评估和比较,从而进行购买和交易。

在社会学中,人们也常常通过对人口的数量和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质和量在哲学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质和量是哲学思考和认识事物本质和现象的基础。

9.2把握适度原则(精编课件+教案+同步练习)(解析版)

9.2把握适度原则(精编课件+教案+同步练习)(解析版)

9.2把握适度原则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在度的范围内()。

①事物质与量保持统一②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③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④事物的量变不影响质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详解】①: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①正确。

②:在度中,质和量相互规定、相互渗透,密不可分,②正确。

③: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③错误。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秋季可以说是吃螃蟹的好时节,膏肥蟹黄。

适量吃蟹可以促进机体能量平衡,对体内毒素起到很好的排泄作用。

由于螃蟹属于寒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影响肠胃健康,诱发腹泻等症状。

这佐证了()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②要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③事物发展道路是迂回曲折的④事物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A【详解】①②:过量食用螃蟹会诱发腹泻等症状,表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把量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产生不利质变,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题干说的是过量食用螃蟹的后果,③说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故③与题意不符。

④:事物丧失自身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1871年3月28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诞生,但巴黎公社没有乘胜追击逃往凡尔赛的敌人,给了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最终敌人卷土重来,使巴黎公社淹没在了血泊之中。

这一历史事件启示我们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应()①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和优势②应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③应注意把握好“分寸”,防止极端化的错误④应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期望的状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题干强调巴黎公社因没有果断抓住时机乘胜追击,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最终失败。

这启示我们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促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故①④入选。

土石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讲解

土石方工程---质-量--评定资料讲解

土石方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与检验方法、数量、标准)1、土方开挖单元工程1.1表土及土质岸坡清理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1.2软基或土质岸坡开挖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2、岩石岸坡开挖单元工程2.1 岩石岸坡开挖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2.2 岩石岸坡开挖地质缺陷处理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3、岩石地基开挖单元工程3.1 岩石地基开挖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3.2 岩石地基开挖地质缺陷处理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4、岩石洞室开挖单元工程4.1 岩石洞室开挖单元工程检验方法及数量:5、土质洞室开挖单元工程5.1 土质洞室开挖单元工程检验方法及数量:6、土料填筑单元工程6.1 土料填筑结合面处理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6.2 土料填筑卸料及铺填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6.3 土料填筑土料压实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6.4 土料填筑接缝处理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7、砂砾料填筑单元工程7.1 砂砾料铺填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7.2 砂砾料压实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8、堆石料填筑单元工程8.1 堆石料铺填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8.2 堆石料压实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9、反滤(过渡)料填筑单元工程9.1 反滤(过渡)料铺填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9.2 反滤(过渡)料压实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10、垫层工程单元工程10.1 垫层料铺填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10.2 垫层料压实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11、排水工程单元工程11.1 排水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2、干砌石单元工程12.1 干砌石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3、水泥砂浆砌石体单元工程13.1 水泥砂浆砌石体层面处理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3.2 水泥砂浆砌石体砌筑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3.3 水泥砂浆砌石体伸缩缝(填充材料)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14、混凝土砌石体单元工程14.1 混凝土砌石体层面处理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4.2 混凝土砌石体砌筑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4.3 混凝土砌石体伸缩缝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5、水泥砂浆勾缝单元工程15.1 水泥砂浆勾缝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6、土工织物滤层与排水单元工程16.1 场地清理与垫层料铺设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6.3 土工织物铺设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6.4 回填和表面防护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7、土工膜防渗单元工程17.1 下垫层和支持层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7.3 土工膜铺设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17.4 土工膜与刚性建筑物或周边连接处理工序检验方法及数量:17.5 上垫层和防护层工序施工质量检验方法及数量:。

质,量,度概念具有的两个层次

质,量,度概念具有的两个层次
┌外部为形态大小,特点:具有直接性,现象形态的量 量┤
└内部为结构形式,特点:具有间接性,本质形态的量 质量一体,这是唯物论的基础。黑格尔的《逻辑学》在开端偏离了质量一体的 唯物论基础,从而提出了“从质到量和从量到质”的运动,这是存在环节上黑 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的具体表现。在科学的辩证法理论中,这种“从质到量和 从量到质”的运动形式是不存在的,因为这种运动形式是建立在质量分离的唯 心主义基础上,任何事物都是质量一体的,因此,既不存在从质到量的运动, 也不存在从量到质的运动。从存在出发,只要坚持质量一体的唯物论原则,人 们就会发现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以质变作为自己的终结。因此,变 化规律体现出量变质变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将变化规律称作量变质变规律的根
量没有这样的含义。从质的内部把握排列形式和结构,这是哲 学上的量具有的鲜明特色。 哲学是研究不同质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数学是研究不同数量 之间关系的科学。哲学和数学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 们的同一性表现在都是一般科学,抽象程度达到了极限高度。 它们的对立性表现在数学从纯粹量的角度分析问题,哲学则在 量和质的对立统一中把握质的关系。因此,在量的规定性上, 哲学是从质的角度确定量的内涵,根据质的特点规定量的概 念。而数学中只有与质完全分离的数量概念。 在哲学上,这种与质的变化漠不相关的分离的数量变化尽管也 是关注的对象,但是,这种分离的数量变化不是哲学理论关注 的重点。因为哲学是从质的角度关注量的,因此,在没有涉及 到质的变化时,这种同质不相干的分离的数量关系哲学理论通 常是不去关注的,只有它的变化引起质的变化时,才会关注这 样的数量问题。 由于这种与质分离的数量关系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它在认识论 中属于直观的知性层次把握的对象,理性前进到间接性。从事 物自身内部把握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于一个具体事物来 说,它的数量由于只有一个,因此,外在的与质分离的量此时 便不存在了。于是,它的量只有与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规定性, 即质的存在形式,包括事物自身的形态,例如黄香蕉苹果自身 的大小、形态如成熟度等等,这些规定性则是哲学上量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变的形式
非爆发式飞跃 非爆发式飞跃是指事物的质变过程不是 以急剧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是表现 为相对平缓的变化过程。如沧海桑田的变 化、岩石的风化、地球板块的漂移、物种 的进化与退化以及人类的起源等。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量变是相对微小的变化,是不显著的变化;质变则 相对显著。 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超越了度。
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确认识事物运动过程的曲折性和 前进性,反对直线论和循环论。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 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 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 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 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 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 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 以成江海。 荀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 之。 ——孔子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万丈高楼平地起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质变和量变
质变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 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质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发展渐 进过程的中断。 区分质变和量变的标准是看事物的变化 是否超越了度。 质变也有两种基本形式: 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
质变的形式
爆发式飞跃
火山爆发
南昌起义
原子弹爆炸


海 啸


辩证的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般公式: 肯 定
否 定
否定之否定
麦 粒
植 株
麦 粒
更多图示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由肯定——否定—— 否定之否定的,经过了两次否定、两次质 变的辩证运动过程。
从其运动变化的趋势来看,具有前进 性;从其运动变化的过程来看,具有曲折 性。因此,黑格尔形象的称之为螺旋式上 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区别
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相互渗透。 量变不是纯粹的量变,总的量变过程中渗透着部分 联系 质变。一是阶段性部分质变。二是局部性部分质变; 质变也不是纯粹的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相关观点) 相互转化。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质变-新的 量变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秃头辩》片断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相互联结、相互依存 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作为联系的环节, 扬弃就是既保留又克 辩证的否定体现了事物 辩证否定的 服。扬弃的过程是一个去 发展连续性,即通过辩 根本原因在于事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请单击) 粗取精、去伪存真、除旧 证的否定把新旧事物联 物的内部矛盾。 布新的过程。 系起来,使整个世界呈 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 保留是指对旧事物中 现出连续性特征。 环节。 (请单击) 积极、合理、有效的因素 作为发展的环节, 加以继承并发展; 辩证的否定体现了事物 辩证否定就是扬弃。 (请单击) 克服是指对旧事物中 发展渐进性的中断,即 消极、腐朽、过时的因素 通过辩证的否定宣告了 加以抛弃。 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 的产生。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形式
目的性、计划性
意 识 的 能 动 作 用
主动性、创造性
改造世界的特性
对生理功能的控制作用
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 如 何 发 挥 意 识 的 能 动 作 用
认识并遵循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把意识成果付诸于实践
发挥意识能动性,须具 备一定的条件。
量变的形式 水的温度变化 物体的数量多少 物体重量的变化 人的年龄增长 物体位臵的移动 人口的流动 个人的日常活动
数量的增减
场所的变更
量变的形式 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 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
甲醚分子结构式
乙醇分子结构式
H6C2O
量变的形式 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 顺序和结构方式上的变化。 音乐中七个音符通过不同的排列 组合,既可以组成高亢、激越的《命 运》也可以组成低沉、哀晚、令人神 伤的《二泉映月》。
质、量、度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有物必有质,凡质必属物。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 以及构成成份在空间中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 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
量与事物并非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指保持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图示)
质、量、度

关节点 临界点
度是质和量的相互规 定:一方面质通过度规定 了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 面量通过度规定了质的稳 定性。
规 律


规律的定义: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 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征: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 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只能认识和利用规 律,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稳定性、重复性:规律是本质、必然、 稳定的联系。 普遍性:凡是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 围,在规律的适用范围内是普遍的。
关节点 临界点
质、量、度 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 财富、荣誉、权力、 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 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 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 黑格尔

过犹不及、掌握分寸、掌握火候、胸 中有数等词语都强调把握适度原则的重要 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质变和量变
量变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以及 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 化。 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是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图示) 二是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顺序和结 构方式上的变化。 (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