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 电功(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8.1电能电功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8.1电能电功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概念:电能是指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时所做的功。
2. 电功的计算:电功等于电流、电压和时间的乘积,即 W = UIt。
3. 电能的单位:焦耳(J),1J = 1V·A·s。
4. 电能的转换:电能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功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电功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的转换,电功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能的概念,电功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灯泡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展示电能的转换过程,如点亮灯泡,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与电能转换的关系。
2. 电能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电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能是指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时所做的功。
3. 电功的计算:教师讲解电功的计算公式 W = UIt,并引导学生理解各个物理量的含义。
4. 电能的单位:教师介绍电能的单位焦耳(J),并引导学生理解1J =1V·A·s。
5. 电能的转换: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让学生理解电能的转换过程。
6.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一个电压为220V,电流为1A的电灯,工作时间为10分钟,求消耗的电能。
”引导学生运用电功公式进行计算。
7.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电能、电功的理解和运用。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能: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时所做的功。
电功:W = UIt电能单位:焦耳(J),1J = 1V·A·s电能转换:电能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8.1《电能电功》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8.1《电能电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8章第1节《电能电功》。
本节主要介绍了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能的概念和单位:电能是指电流做功的能力,单位是焦耳(J)。
2. 电功的计算:电功等于电压、电流和时间的乘积,公式为W=UIt。
3. 电能和电功的关系:电能是电功的一种表现形式,电功是电能的转移或消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和电功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单位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教学重点:电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灯泡、导线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路中的元件和现象。
2. 概念讲解:介绍电能和电功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公式讲解:讲解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让学生理解各参数的含义。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巩固电功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电功计算的题目,检验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电能和电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电能电功板书内容:电能:电流做功的能力,单位:焦耳(J)电功:电压、电流、时间的乘积,公式:W=UIt电能与电功的关系:电能是电功的表现形式,电功是电能的转移或消耗七、作业设计一个灯泡接在电压为220V的电源上,灯泡的电流为0.5A,通电时间为10分钟。
答案:W=220V×0.5A×10×60s=66000J2. 请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能和电功的应用,并在下节课分享你的见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能、电功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兴趣,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在知识层面,学生对电能概念的理解和电功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较高,但部分学生对节能环保意识的认识不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出电能、电功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家庭用电器的使用,让学生思考电能是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电功又是如何产生的。
2.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能、电功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关系。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小灯泡的亮度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推导出电功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电能、电功的概念及其单位换算关系,这是本章的基础知识,学生需熟练掌握。
2.电功的计算方法,包括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功计算,这是本章的核心知识,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
3.电能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这是本章的实践应用,学生需要学会正确使用和读取电能表。
4.电功率与电功的区别和联系,这是本章的拓展知识,学生需要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3.介绍电能表的作用、工作原理和读数方法,组织学生观看电能表的实物,加深对电能表的认识。
4.讲解电功率与电功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 电功》教学设计

3.电能表的读数
教师:电能表不是测量工具,不能像电流表和电压表那样即时读数。由于它要计量一段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所以我们应该记录前后两次读数,然后应该怎样做才会知道这段时间用了多少电呢?
4.各种电能表
教师:实际上,除了我们刚才讲过的这个机械式电能表外,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电能表,请大家阅读教材89页前半部分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论等科学方法。
3. 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对待物理学习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4. 社会责任:通过了解电能和电功的应用及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等社会实践活动。
回答: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回答: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回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阅读教材并回答:度的学名是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
回答:J。
回答:
1KW•h=3.6×106J。
阅读教材。
回答:用来计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消耗的电能。
回答:用电器消耗电能时,圆盘转动,带动上面的计数器计量电能。
回答:以“千瓦时”为计量单位。
二、教材特点分析
1. 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教材在介绍电能和电功的基本概念时,力求准确、简洁,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核心概念。同时,教材还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2.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在介绍电能和电功的计算方法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理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电能和电功的转化过程,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教案

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部分,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电能的定义、电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本节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电功的定义,能运用电功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能够运用电能和电功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电功的计算。
难点:电功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能表、实验用电器(如电灯、电风扇等)。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能表,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工作原理,提出问题:“我们如何计算家庭用电量?”引发学生思考。
2. 教学新课(1)电能的概念:引导学生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电能,强调电能是一种能量形式。
(2)电功的定义:介绍电功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电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中所做的功。
(3)电功的计算:讲解电功的计算公式,结合实例进行计算。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例题,如:“一盏功率为40W的电灯,每天使用4小时,求一天消耗的电能。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与电能、电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十八章第1节电能电功2. 板书内容:(1)电能的概念(2)电功的定义(3)电功的计算公式(4)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家庭电器每天的用电量。
(2)根据电功公式,计算给定功率和时间的电功。
2. 答案:(1)根据电能表读数和电价,计算家庭电器每天的用电量。
(2)电功 = 功率× 时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能和电功的概念理解程度,以及对电功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探讨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效率问题。
(2)研究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相互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18·1《电能电功》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18·1《电能电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电功》。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以及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电能的概念和单位:电能是指电流做功的能力,其国际单位是焦耳(J)。
2. 电功的概念和计算:电功是指电流在电路中做功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W = UI,其中 W 表示电功,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3. 电能和电功的关系:电能是电功的一种表现形式,电功是电能的转换和消耗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电能和电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和电功的关系,电功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灯泡、导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灯泡等教具,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灯泡发光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做功的过程。
2. 概念讲解:讲解电能和电功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单位。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电能和电功的关系。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电压和电流值,计算灯泡发光时的电功,从而推导出电功的计算公式 W = UI。
4. 例题讲解:运用示例,讲解电功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公式计算电功。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电能和电功计算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能:电流做功的能力单位:焦耳(J)电功:电流在电路中做功的能力计算公式:W = UI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灯泡发光时的电功。
已知电压 U = 220V,电流 I = 0.5A,时间 t = 1小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2.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电能、电功和电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要求如下:
-描述电能、电功和电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分析这些应用实例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提出节约用电的方法和建议,倡导节能环保。
3.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测量并记录以下数据:
3.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提高运用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关注节能环保,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2.电能计算公式和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3.实际电路中电能的测量和节能措施。
(三)教学设想
1.采用导入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电能、电功和电功率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家庭电器、手机充电等日常生活中的电能应用,让学生初步感知电能的重要性。
-以生活中电费计算为例,引出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直观地了解电能、电功和电功率之间的关系。
-设计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做功的过程,理解电功的产生。
-使用电能表测量不同电器的电能消耗,使学生了解电功率的大小与电器工作状态的关系。
3.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通过类比、迁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
2.针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运算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一节电能电功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爱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电能的合理使用,让学生明白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知识拓展,提高创新能力:
-结合现代科技发展,介绍电能的新应用和节能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情感渗透,培养价值观:
-通过对电能使用和节约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家里的电器在工作时是如何消耗电能的吗?这些电能是如何转化为我们所能看到和感受到的能量的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电能和电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例子。
2.讨论如何根据电能表的读数计算家庭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器的电功。
3.分析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如电压、电流、时间等。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强学生对电能和电功的理解,提高课堂趣味性。
-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实物模型等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电能和电功的原理,激发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能电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或千瓦。
会使用家庭电能表。
会使用电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电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的转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各种发电方式
风力发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
想一想:还知道什么可以发电?
同学们讨论:核能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发电;垃圾废料发电;各种电池等。
电源的实质: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以此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电能
电能转化为光能电能转化为内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用电器的实质: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指出下面的能量转化过程
1.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电风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电暖气电能转化为内能
5.蓄电池向外供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常用单位:度又名:千瓦时符号:kW.h
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度=1千瓦时=3.6×106J
巩固练习:2kw.h= 7.2×106 J
0.5kw.h= 1.8×106J
7.2×105J= 0.2 kw.h
1.08×107J= 3 kw.h
电能表(电度表)
电能表:可以计量用电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圆盘上方的数字以千瓦时为单位显示消耗的电能。
电能表几个重要的参数意义:
“220V”该电能表应在220伏的电路中使用。
“10(20)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安,额定最大电流为20A。
电能表工作时的电流不应超过额定最大电流。
“50Hz”表示这个电能表在50赫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600r/kW.h”表示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600转。
例:一只家用电能表上标着“600r/kw.h”,它表示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600转,现在室内只有一只灯泡发光,测出转盘5min转了60r,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出灯泡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是 0.1 kw.h 。
电能表的读数:
为了计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必须记录这段时间起始和结束时电能表上计数器的示数,前后两次示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注意:电能表的计数单位是千瓦时,计数器上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
例1:小丽、小强二位同学家的电能表的示数如图一所示,请你将它们的示数读出来。
小丽家示数:84.3kw.h
小强家示数:476.2kw.h
例2:如果一个月后,二位同学家的电表示数分别变为如图二所示,则这二位同学家一个月分别用了多少电?
小丽家消耗的电能:23kw.h
小强家消耗的电能:23.6kw.h
例3:小明家本月月初电能表的显示数字为,月末电费收据显示的用电数量为30kw.h,则月末电能表的显示数字应为 03827 ,本月消耗的电能为 30 度,合1.08×108J,若1度电为0、50元,则小强家应付电费 15 元。
电能表的种类
大屏幕展示各种类型的电能表
1千瓦时(1度)电的作用:
可以炼钢1.6kg
可以采掘原煤105kg
可以使电车行驶0.85km
可以一次灌溉麦田330㎡
可以使洗衣机工作2.7小时
可以使电脑工作5小时
(二)电功
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
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影响电功多少的因素:
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的长短都有关系。
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
U表示电路两端的电压
I表示电路中的电流
t表示通电时间
例:用两节串联后的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电压为3V,小灯泡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0.3A,则小灯泡工作5min,电流做功为多少?
解:电流做功为:
W = UIt
= 3 V×0.3 A×0.5×60 s
= 27 J
三、课堂小结
1.电能的概念、单位及单位间的转换;
2.电能表的作用及各参数的意义;
3.电能表的正确读数及如何利用其测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3.电功的概念,影响因素;
4.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
四、课堂练习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 J ;生活中常用的电能单位是度 ,学名是千瓦时,符号 kw.h 。
2、电能表是用来测量( D )
A 电流的大小
B 电压的大小
C 电阻的大小
D 电能的大小
3、下列电器设备中,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变为内能的是:( B )
A、电动车
B、电饭锅
C、电风扇
D、电视机
4.手机、数码相机等常用充电电池作为电源,某手机电池的电压为3.6 V,安时容量为750 mA.h。
它充满电后所储存的电能是 9720 J。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本节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18.1 电能电功
一、电能
1.电能的来源
2.电能常用单位:度又名:千瓦时符号:kW.h
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度=1千瓦时=3.6×106J
二、电能的测量
电能表
读书方法
三、节约用电
四、电功
概念:电流所做的功
计算公式:W=UIt
【教学反思】
电能的测量和电功是本课的重点。
第一部分:电从哪里来?在讲课时,引导学生从风力、火力、水力等多种形式进行说明,使学生对“电的来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电去哪儿了?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介绍每种用电器的用途,通过用电器可以把电能转换成什么,从而论述了电的用途,最后得出结论。
电能的测量,首先让学生认识电能表,知道各种参数及其意义,计算电能是重点,有两种方法:计数器法和转数法,需要结合例题分别讲解。
电功就是转化的电能,学生不太理解,总的来看,前半部分学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电能的计算和电功还需要下大力气才能真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