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种群数量估计方法

合集下载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实验报告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实验报告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实验报告常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1.动物——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计算公式是: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总数= 开始标志的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的个体总数。

例题1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大约为。

研析:常用标志重捕法对某个动物种群的个体进行计数,其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总数/重捕个体总数= 开始标志的个体总数/重捕个体中所含标志的个体总数,故该种群中个体数为x∶160= 200∶10,求得x=3200。

答案:3200尾。

2.植物——样方法样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活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一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样方形状可以多样,但样方的选取必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可以通过随机取样来保证。

例题2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图3-1-1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个。

研析:样方法计数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

答案:8。

3.细菌——显微记数法将待测样品与等量的已知含量的红细胞混匀后,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取若干个视野进行计数,得出细菌与红细胞的比例,再根据红细胞的含量计算出单位体积内的细菌数目。

例题3 为了测定培养液中细菌的数目,将500个红细胞与5mL 该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并进行随机统计。

种群实验

种群实验

实验四 种间竞争
三、实验准备 2.将土壤和腐熟厩肥充分拌匀,取等量分装在
花盆里,使土面稍低于盆口(2cm); 3.按上述比例,每盆均匀播种100粒种子,并将
每个花盆贴上标签,注明处理、重复编号和播种日 期;把花盆放在温室内(冬季);
4.种子萌发后,统计其发芽率、幼苗成活情况 等;
5.在植物生长季节内,定期浇水,以利生长。
实验三 种内竞争
五、实验步骤 5.根据花盆的口径和花盆中油菜的株数计算植
株密度; 6.以单株平均干重的对数值对植株密度的对数
值作图; 7.计算平均干重对数值对密度对数值的回归系
数。在5%的置信度内,-1.5斜率的5%边线值是-1.25 和-1.83,若斜率在这一限度之内,则在5%水平,与 指数法则显著吻合。
种群数量 (P) 最初标记数 (a)

取样样本数 (n) 样本中标记个体数
(r)
实验二 标记重捕法估计动物种群密度
在Lincoln法中重捕取样的停止点很重要,不同 的取样方法进行估计的方法不同。
实验二 标记重捕法估计动物种群密度
二、目的要求 1.掌握标记重捕法的原理; 2.学会标记重捕技术; 3.掌握单次、多次重捕法估计动物种群大
实验四 种间竞争
四、实验步骤 1.植物成熟后,分盆分种收获、脱粒,记录种
子数目,将种子放入纸袋内。计算种子输出比率; 2.把每次重复的实验处理及结果分别登记在不
同的表格内; 3.用大麦与燕麦种子的输出比率(三次重复的
平均值)对输入比率作图,利用图解法进行分析。 不管大麦对燕麦的种子输入比率如何,如果
实验三 种内竞争
实验四 种间竞争
一、实验原理 种间竞争是种间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基础生态学实验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实验一: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实验原理】1、标记重捕法通常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

具体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

其原理为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2、假设条件:种群总数/最初标记数=取样总数/样本中标记个体数(p/a=n/r)。

3、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1)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2)标记保留时间不能短于实验时;(3)取样前标记个体的混合要充分;(4)个体间相等的被捕概率;(5)种群是相对封闭的;(6)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

【实验步骤】1、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2. 每组装入黑色棋子50个,将数值添入表中,并与白棋子混合均匀;3. 用8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其中的总棋子数和黑棋子数.将取出的棋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重复此过程5次,并填于下表;4. 据表得出5个p值,求平均值p,比较总数估计值p和总数实际值P;【实验结果】表一:Lincoln指数法实验记录(p/a=n/r;a=50)【实验分析与讨论】我们组重复做了10次试验,总的平均值为220,实际总数为232,方差为33.62。

实验得出的理论总数与实际总数吻合度较高,说明标记重捕法在满足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值的参考价值很大。

但考虑到实际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满足假设条件,故认为此方法在活动范围大,种群数量不稳定的物种中不适用。

而本次试验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1、要使黑白棋子充分混合,这样可以使每次取样时每个棋子被取到的概率相等,最后得出的实验结果才较为准确。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一、实验目的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掌握标记重捕技术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作用二、实验原理1.标记重捕法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

具体方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

其原理为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2.假设条件:种群总数/最初标记数=取样总数/样本中标记个体数(p/a=n/r)。

3.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标记保留时间不能短于实验时;•取样前标记个体的混合要充分;•个体间相等的被捕概率;•种群是相对封闭的;•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

三、实验器材黑棋子100枚、白棋子400枚,50ml烧杯,黑色布袋,托盘,记录笔等.四、方法步骤1.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2.每组装入黑色棋子100个左右,将数值添入表中,并与400白棋子混合均匀;3.用5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其中的总棋子数和黑棋子数.将取出的棋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

重复此过程10次,并填于表一;4.据表得出10个p值,求平均值p,比较总数估计值p和总数实际值P。

次数 1 2 3 4 5 a 估算值p p平均实际值p50mL 1n 32 32 28 34 30100547.1788485476.7057261500 r 8 3 8 4 52n 30 29 30 27 32436.1236241r 6 8 8 5 73n 25 36 31 29 32446.8147057r 8 5 6 9 580mL 1n 57 62 59 57 60570.518114470.5232274 r 10 16 9 8 92 n 51 44 54 44 47 440.1338376五、分析讨论我们共享了本小组的实验数据,三组的总的平均值为481.3。

实验2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实验2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实验二 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掌握标记重捕技术 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1. 标记重捕法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
种群数量大小。具体方法是:
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
托盘,记录笔等
四、方法步骤 1.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每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500枚; 2.每组再装入黑色棋子100个左右(相当于标记动物),将数值添入表中,并与 400白棋子混合均匀;
3.用50ml烧杯或80ml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其中的总棋子数和黑棋子数。
将取出的棋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重复此过程10次,并填于表一; 4.据表得出10个N值,求平均值N, 比较总数估计值N和总数实际值N。 N: 种群总数(所有棋子)
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
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是种 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 大的动物种群。其原理为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 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2.假设条件:
种群总数 / 最初标记数 = 取样总数 / 样本
中标记个体数。
(N/M=n/m)
3.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 •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 •标记保留时间不能短于实验时; •取样前标记个体的混合要充分; •个体间相等的被捕概率; •种群是相对封闭的;

•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
三、实验器材
黑棋子、白棋子,50ml烧杯, 80ml烧杯黑色布袋,
六、思考与讨论
1. Lincoln指数法还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进 行模拟实验? 2. Lincoln指数法调查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其可靠程度如何? 3. 在实际的标记重捕法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

实验名称:Lincoln指数法、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姓名:学号:系别: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日期:2011-3-23同组同学名单:一、Li n c o l n指数法【实验原理】1.标记重捕法用于估计在一个有比较明显界限的区域内的动物种群数量大小。

其原理为标记动物在第二次抽样样品所占的比例与所有标记动物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同。

2. 假设条件:种群总数/最初标记数=取样总数/样本中标记个体数(p/a=n/r)3. 假设条件成立的前提:•标记方法不能影响个体的正常活动•标记保留时间不能短于实验时间•取样前标记个体的混合要充分•个体间相等的被捕概率•种群是相对封闭的•实验期间没有出生和死亡【实验目的】1.通过Lincoln指数法估计种群数量,掌握标记重捕技术2.理解Lincoln指数法在统计种群数量中的作用【实验器材】黑、白棋子,50ml烧杯,黑色布袋,托盘等.【方法步骤】1. 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2. 每组装入黑色棋子50个左右,将数值添入表中,并与白棋子混合均匀3. 用5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其中的总棋子数和黑棋子数.将取出的棋子倒回袋中再次混合.重复此过程5次,并填于表一4. 据表得出5个p值,求平均值p,比较总数估计值p和总数实际值P表一【实验结果】我们实验得出的理论总数与实际总数吻合度为99.92%,说明标记重捕法在满足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值的参考价值很大。

但考虑到实际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满足假设条件,故认为此方法在活动范围大,种群数量不稳定的物种中不适用。

二:去除取样法【实验原理】1. 回归方程:y =a +bx (用Excel 求得) 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统计方法,求出a ,b ,得出回归方程.种群大小的估计值 x =-a /b 2. 假设条件1) 每次捕捉时动物受捕概率相等 2) 种群是封闭的,即没有迁入和迁出 3) 调查期间种群内没有出生和死亡 【实验目的】通过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理解去除取样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数量大小的技术【实验器材】黑白棋子若干,50ml烧杯,黑色布袋,托盘,计算器等【方法步骤】1. 每一小组取一个黑布袋,袋中装入白色围棋子2. 用50ml烧杯随机取一烧杯棋子,记录烧杯中的总棋子数.用黑棋代替取出的白棋再放入布袋中.3.重复步骤2 四次,将记录的棋子数填于表格二中.4.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出种群的数量大小表二【实验结果】实验数据见下表根据实验所获得数据得出回归方程为R=)=-+(20.9384y x0.228739.654a=39.654,b=-0.2287。

标志重捕法黄豆实验报告

标志重捕法黄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标志重捕法,估算黄豆种群的密度,了解该方法在估算种群密度中的应用,提高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标志重捕法是一种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种群数量 = (总标记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 重捕标记数。

三、实验材料1. 黄豆若干2. 纸杯若干3. 桌子4. 计时器5. 记号笔四、实验步骤1. 将黄豆均匀地撒在桌子上,作为被调查的种群。

2. 使用记号笔在部分黄豆上做标记,作为被标记个体,标记比例为10%。

3. 将标记好的黄豆放回桌子上的黄豆种群中,确保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合。

4. 将纸杯放在黄豆种群的一侧,用筷子或勺子将黄豆种群中的黄豆依次夹入纸杯中,直到达到一定的数量(如100颗)。

5. 记录夹取的黄豆中标记个体的数量。

6. 重复步骤4和5,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夹取100颗黄豆。

7. 计算每次实验中标记个体的平均比例,作为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

8. 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估算黄豆种群的密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实验共进行了10次,每次夹取100颗黄豆,其中标记个体数量如下:第1次:5颗第2次:4颗第3次:3颗第4次:2颗第5次:6颗第6次:5颗第7次:4颗第8次:3颗第9次:2颗第10次:7颗2. 计算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 = (标记个体总数 / 重捕个体总数) × 100% = (5 + 4 + 3 + 2 + 6 + 5 + 4 + 3 + 2 + 7) / (100 × 10) × 100%= 40%3. 估算黄豆种群的密度种群数量 = (总标记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 重捕标记数= (10 × 100) / 40= 250六、实验结论通过标志重捕法,我们估算出黄豆种群的密度为250颗/平方米。

实验二、种群数量估计方法

实验二、种群数量估计方法

每期捕获量与累计捕获量的回归分析
抽样期数 每期捕获数(y) 累计捕获数 (x)
x2
xy
1 2 3 4 5
65 43 34 18 12
0 65 108 142 154

当求得a与b值,则可得到种群大小的估 计值。
x(当y=0)=-(a/b)
种群数量估计(二) -----标志释放重捕法
实验二、种群数量估计方法(一)
--去除取样法 --标志释放重捕法
尹华宝Βιβλιοθήκη 动物数量统计的目的在于: 第一,掌握某一地区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 第二,了解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数量动态 变化; 第三,弄清该地区动物群落的组成,即哪 些是优势种,哪些是稀有种。

种群数量与栖息地的优劣、气候条 件、狩猎强度以及物种特征等因素 有关。
回归方程:y=a+bx
实验材料
塑料盆、麸皮、25ml烧杯、 黄粉虫

黄粉虫种群数量的估计


1、在面盆里装入0.5kg麸皮,麸皮厚度在 5cm; 2、将黄粉虫200条放面盆中; 3、30分钟后,用25 ml烧杯从面盆中随机12 次取出含有黄粉虫的麸皮,每次用筛子挑出 黄粉虫后,记录虫数,将麸皮放回面盆; 20分钟后,进行第二次筛捡,重复第一次过 程5次。

动物数量通常用密度来表示
统计单位面积上的绝对个体数称绝对数量统计。 相对数量统计只能获得表示数量高低的相对指标, 如,统计单位面积上的洞口数、粪堆数、活 动痕迹数等。

统计动物数量的方法有多种,归纳起来,主 要有以下三种:
1.直接动物计数,适合大型的、白昼活动的动 物; 2.捕捉动物标记释放,可以使一次捕捉,也可 多次重捕,有多种技术可供选择,适合易捕获的 小型动物; 3.相关指数转换法,即调查与动物实际数量相 关的一些间接指标来估计动物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数量通常用密度来表示
统计单位面积上的绝对个体数称绝对数量统计。 相对数量统计只能获得表示数量高低的相对指标,
如,统计单位面积上的洞口数、粪堆数、活 动痕迹数等。
统计动物数量的方法有多种,归纳起来,主 要有以下三种:
1.直接动物计数,适合大型的、白昼活动的动物;
2.捕捉动物标记释放,可以使一次捕捉,也可多 次重捕,有多种技术可供选择,适合易捕获的小 型动物;
3.相关指数转换法,即调查与动物实际数量相关 的一些间接指标来估计动物的数量。
直接动物计数
总体计数 样方计数法 样地哄赶法 路线法 定点观察统计法
捕捉统计法
铗日法 去除取样法 标记重捕法
相关指数转换法
洞口计数法 粪堆计数法 活动痕迹计数法 其它:鸣叫、毛皮收购量等。
(实验1)去除取样法
实验二、种群数量估计方法(一)
--去除取样法 --标志释放重捕法
尹华宝
动物数量统计的目的在于:
第一,掌握某一地区某种动物的种群数量;
第二,了解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数量动态变 化;
第三,弄清该地区动物群落的组成,即哪些 是优势种,哪些是稀有种。
种群数量与栖息地的优劣、气候条 件、狩猎强度以及物种特征等因素 有关。
通过去除取样法估计种群的数量,学习种 群估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去除取样法:
通过减少种群的数量,来估计种群的大小。假定 种群的数量在调查期间是稳定的,种群个体没有迁 入、迁出,没有死亡、出生。每一动物的受捕率不 变,对动物进行随机取样捕获,并去除,连续捕获 若干次,种群因被捕获而减少,则逐日捕获的个体 数与捕获累积数成线性关系,回归线与X轴相交点 即为种群的大小,回归线的斜率代表捕获的概率。
每期捕获量与累计捕获量的回归分析
抽样期数 每期捕获数(y) 累计捕获数 (x)
x2
xy
1 6534
108
4 18
142
5 12
154
当求得a与b值,则可得到种群大小的估 计值。
x(当y=0)=-(a/b)
种群数量估计(二) -----标志释放重捕法
回归方程:y=a+bx
实验材料
塑料盆、麸皮、25ml烧杯、 黄粉虫
黄粉虫种群数量的估计
1、在面盆里装入0.5kg麸皮,麸皮厚度在 5cm;
2、将黄粉虫200条放面盆中; 3、30分钟后,用25 ml烧杯从面盆中随机
12次取出含有黄粉虫的麸皮,每次用筛子挑 出黄粉虫后,记录虫数,将麸皮放回面盆; 20分钟后,进行第二次筛捡,重复第一次过 程5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