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之美

感悟生活之美
感悟生活之美

感悟生活之美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就提出来了。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古希腊奴隶制文化的黄金时代,音乐、戏剧、绘画、建筑、雕刻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那时,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对美的本质的探求。从古希腊到今天的二千多年中,几乎所有的哲学家、美学家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潘老师的课中,我最欣赏他的一句话是:美并不是因为事物本身的漂亮,而是源于人类的喜爱。其实,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我认为美无处不在,需用心体味。

曾在夕阳下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年轻的母亲在带着幼小的儿子玩皮球,笑容洋溢。不远处一对年过七旬的老人肩并肩悠闲散步,淡然从容。落日余晖洒在他们身上,金光熠熠,让人竟不自觉的产生了一种神圣的幸福感。我想这就是生活之美,日子是由一点点的细节所组成的。而一点点的细节可以换来无尽的幸福,一点点的幸福可以陶醉整个的人生。春,可看万花烂漫;夏,可听蝉吟蛙鸣;秋,可登高赏金菊;冬,可围炉品香茗。

在这大千世界上,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无缘豪华奢侈的生活,但是,只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自然也能享受到生活之幸福。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欣赏着落日所展示着的一种壮丽的美,这是自然赐予我们的。也可来到田园山村之中,坐在清溪流水之畔,仰望碧绿的树木,释放平日禁闭的心灵,感到无比愉悦,这同样是一

种美。甚至在面对心灵的疲惫,音乐亦可如一杯散发幽香的清茶,廓清我们迷茫的视野,与跳动的音符一起欢乐,感受生活美好。

当然,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但其中的风雨又何尝不美呢。在人生的历程中,让自己的心永远向正,才能感悟到别人内心的善意与需求,才能总在失败中看见契机与转机,也才能在顺境或逆境中都保持着奋斗的姿态。你细细体味,美即在当时的凄迷和雨后的彩虹。令人不快的事情如藤蔓绕树,纠纠缠缠,挥之不去。苦也罢,乐也罢,宠辱不惊,得失随意,这才是生活之美所要告知人们的真谛。

一点点的阳光可以唤醒黎明的天空;一点点的雨露可以复苏沉睡的大地;一点点的真诚可以振奋失落的心灵;一点点的付出可以抚慰渴盼的眼睛;一点点的回报可以感动无私的内心。不管你现在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处境,每一个人都应该检视你的人生,你的人生中,是否少了温情?少了浪漫?少了梦想?少了自在?少了开怀?別再耽误自己的时间了,要尽快给自己的生活加上快乐的补充,让自己的精神生活逐步丰富充实起来,怎样去感受生活之美,每个人不同,但是能感受生活之美才是你最需要的快乐。

一直以来,都被切斯拉夫·米沃什的诗——《美好的一天》所感动:

多美好的一天呵!

花园里干活儿,晨雾已消散,

蜂鸟飞上忍冬天的花瓣。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我想占为己有,

也没有任何人值得我深深地怨;

那身受的种种的不幸我早已忘却,

依然故我的思想也纵使我难堪,

不再考虑身上的创痛,

我挺起身来,前面是蓝色的大海,点点白帆。帆已扬起,让我们朝着生活之美勇敢前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