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典型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汽车行业电动汽车充电桩方案

汽车行业电动汽车充电桩方案

汽车行业电动汽车充电桩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项目意义 (2)第二章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分析 (3)2.1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3)2.2 充电桩类型及分布 (3)2.3 充电桩市场竞争格局 (3)第三章充电桩技术方案 (4)3.1 充电桩技术原理 (4)3.2 充电桩技术标准 (4)3.3 充电桩关键技术 (4)第四章充电桩布局规划 (5)4.1 充电桩布局原则 (5)4.2 充电桩布局策略 (5)4.3 充电桩布局实施 (6)第五章充电桩建设与管理 (6)5.1 充电桩建设流程 (6)5.2 充电桩运营管理 (7)5.3 充电桩维护保养 (7)第六章充电桩商业模式 (8)6.1 充电桩运营模式 (8)6.2 充电桩盈利模式 (8)6.3 充电桩合作模式 (8)第七章充电桩政策与法规 (9)7.1 国家政策概述 (9)7.2 地方政策分析 (9)7.3 充电桩法规要求 (10)第八章充电桩安全与环保 (10)8.1 充电桩安全措施 (10)8.1.1 设计与制造 (10)8.1.2 结构安全 (10)8.1.3 电气安全 (10)8.1.4 防火安全 (10)8.1.5 信息安全 (10)8.2 充电桩环保要求 (11)8.2.1 节能减排 (11)8.2.2 环保材料 (11)8.2.3 废弃物处理 (11)8.3 充电桩应急预案 (11)8.3.1 应急预案制定 (11)8.3.2 应急预案培训 (11)8.3.3 应急预案演练 (11)8.3.4 应急预案更新 (11)第九章充电桩市场推广 (11)9.1 市场推广策略 (11)9.2 市场推广渠道 (12)9.3 市场推广效果评估 (12)第十章项目实施与展望 (13)10.1 项目实施计划 (13)10.2 项目风险评估 (13)10.3 项目未来发展展望 (14)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实现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实现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电动汽车及其相关技术。

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交通工具,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逐年增长,对充电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设计与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智能充电桩的核心思想、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实现过程、结果分析及总结。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的核心思想是实现充电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通过引入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充电桩能够自动识别电动汽车型号,适配不同车型的充电需求,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智能充电桩还具备能源管理、远程监控等功能,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用户对充电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传统充电桩存在充电速度慢、缺乏智能管理等问题,难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因此,开发一种具有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特点的充电桩成为市场迫切需求。

同时,智能充电桩应具备实时监控、远程控制等功能,以提高充电设施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充电桩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充电接口、电源模块、通信模块等,以满足不同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软件部分则涉及充电管理、能源管理、远程监控等功能,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

为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智能充电桩还需设计完善的数据通信协议。

在实现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相应的设计图纸,并完成硬件和软件的选型与调试。

随后,编写充电桩的软件代码,包括充电管理、能源管理、远程监控等功能模块。

完成编码后,进行严格的实验测试,以确保智能充电桩在各种条件下能够稳定运行。

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发现智能充电桩在功能完备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方面均表现出色。

与传统的充电桩相比,智能充电桩具有更快的充电速度、更高效的能源管理以及更便捷的远程监控功能。

智能充电桩还能够自动识别电动汽车型号,自动调整充电参数,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光伏加充电桩方案设计图

光伏加充电桩方案设计图

光伏加充电桩方案设计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动汽车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这个背景下,光伏发电和电动汽车的结合成为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一种光伏加充电桩的方案设计图。

一、概述光伏加充电桩方案设计图由光伏发电系统和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构成。

光伏发电系统可采用光伏板、电池、逆变器、控制器等组成,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电动汽车充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可采用充电桩、充电控制器、蓄电池、电动汽车等组成,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

二、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板、电池、逆变器、控制器组成。

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控制器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

在选购光伏板时,应注意光伏板的功率和效率。

光伏板的功率越高,每天可提供的电能就越多。

而光伏板的效率越高,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就越高。

在选购电池时,应注意电池的电压和容量。

电池的电压要和逆变器的电压匹配,电池的容量越大,可存储的电能就越多。

在选购逆变器时,应注意逆变器的功率。

逆变器的功率应与光伏板和电池的功率匹配,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选购控制器时,应注意控制器的功能。

控制器可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应支持对光伏板、电池、逆变器等设备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

三、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由充电桩、充电控制器、蓄电池、电动汽车等组成。

充电桩将电能提供给电动汽车,充电控制器控制充电的时间和电量,蓄电池储存电能,电动汽车接收电能。

在选购充电桩时,应注意充电桩的功率和电压。

充电桩的功率和电压要与电动汽车的需求匹配,以保证充电的效率和充电桩的安全性。

在选购充电控制器时,应注意控制器的功能。

充电控制器可实现对充电的监控和管理,应支持对充电桩、蓄电池、电动汽车等设备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

在选购蓄电池时,应注意电池的电压和容量。

蓄电池的电压要与充电桩的电压匹配,容量越大,可存储的电量越多。

电动汽车充电桩方案

电动汽车充电桩方案

电动汽车充电桩方案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方案。

本文将提出一个包括充电桩的建设标准、充电桩类型、充电策略以及充电桩网络的方案,并对充电桩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一、充电桩建设标准2.安全标准:充电桩应采用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材料和技术,防止火灾、漏电等事故发生。

同时,充电桩应具备过流、过压、漏电等保护功能。

3.环保标准:充电桩应采用节能环保型电源,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充电桩类型1.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是指通过交流电源将电能传递到电动汽车电池中的充电桩。

交流充电桩适用于家庭充电和公共充电场所,充电速度相对较慢。

2.直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是指通过直流电源将电能快速传递到电动汽车电池中的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适用于高速充电场所,充电速度较快。

3.快充充电桩:快充充电桩是指充电功率较高的充电桩,能在短时间内为电动汽车充满电。

快充充电桩可以是交流充电桩或直流充电桩。

三、充电策略1.家庭充电:为方便电动汽车用户在家充电,应推广家用充电桩的安装。

家用充电桩可以通过电网供电,也可以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供电。

2.公共充电:在公共场所设置充电桩,方便电动汽车用户临时充电。

公共充电桩可在停车场、购物中心、加油站等场所设置。

应尽量避免充电桩的拥挤和排队现象,提高充电效率。

3.路边充电:在城市道路两旁设置充电桩,方便电动汽车用户长途行驶过程中的充电需求。

路边充电桩需配备相应的充电设备,保证充电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充电桩网络1.网络建设:建立电动汽车充电桩网络,实现充电桩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充电桩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更新和故障检测,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3.数据分析:通过对充电桩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用户的充电需求和充电行为,制定相应的电动汽车充电政策和行动计划。

五、总结电动汽车充电桩方案是实现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充电桩的建设标准、充电桩类型、充电策略和充电桩网络,可以有效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光伏发电充电站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

光伏发电充电站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

光伏发电充电站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光伏发电充电站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充电设备,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清洁、绿色的充电服务。

设计一个高效、便捷的光伏发电充电站对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动新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充电站位置选择、设备配置、服务功能等方面详细讨论光伏发电充电站的设计。

位置选择光伏发电充电站的位置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充电站应该建立在充足的阳光直射区域,以保证光伏发电效率。

其次,充电站建议选择交通便利、场地宽敞的地段,方便电动汽车的充电和停放。

此外,考虑到用户的停车需求,充电站周边应设置足够的停车位,以提高用户体验。

设备配置光伏发电充电站的设备配置应能够满足不同型号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首先,充电站应配备各种类型的充电桩,包括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以适配不同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

其次,为提高充电效率,充电站应配置高效率的光伏电池板和逆变器,充分利用太阳能发电资源。

另外,为确保电动汽车充电的安全性,充电站应配置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监测电流电压等参数,防止潜在的安全风险。

服务功能光伏发电充电站的服务功能应考虑用户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首先,充电站应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充电服务,方便用户随时充电。

其次,充电站应配备舒适的休息区和饮水设施,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充电环境。

此外,充电站还可以提供手机充电、WIFI等增值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总结光伏发电充电站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充电设备,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清洁、绿色的充电服务。

设计一个高效、便捷的光伏发电充电站需要考虑位置选择、设备配置、服务功能等多个方面。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光伏发电充电站的设计有所帮助,推动电动汽车与新能源充电的发展。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系统方案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系统方案

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系统方案一、应用背景: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

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

销量方面,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占到全球销量的61.2%o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o连续八年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所以在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向环保、便捷、安全等方面逐步展开,成为电动车充电站建设的创新尝试。

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能够利用储能系统在夜间进行储能,充电高峰期间通过储能电站和电网一同为充电站供电,既实现了削峰填谷,又能节省配电增容费用,同时能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和不稳定等问题。

同时,光储充一体化不仅能够解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配电网的问题,而且根据需要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且相对独立运行,尽可能地使用新能源,缓解了充电桩用电对电网的冲击。

在能耗方面,直接使用储能电池给动力电池充电,提高了能源转换效率。

二、光储充一体化的构成:光储充体化充电站的核由三部分组成——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和充电桩。

光伏系统: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利用附近屋顶和停车场雨棚铺设太阳能光伏板,所发绿电作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电能的补充,最大程度上利用清洁能源,实现节能减排。

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具备电池仓和设备仓,电池系统以单节电芯为最小单位构成电池模组、电池簇,根据现场实际需求配置电池容量;设备仓内放置储能变流器(PCS)、交流配电柜、直流配电柜、消防系统和EMS&动环监控柜等等。

储能系统于交流母线(ACBUS)接入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电能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并根据运行需要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且相对独立运行,缓解了充电桩用电对电网的冲击,解决城市快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电网扩容问题。

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系统研究与设计

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系统研究与设计

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系统研究与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交通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光伏充电桩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研究与设计对于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系统的研究现状、设计原理以及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发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对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介绍,阐述其工作原理、组成部分以及与传统充电桩相比的优势。

接着,文章将重点分析光伏充电桩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光伏电池板的选型与配置、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充电控制策略等,并探讨这些技术在提高充电效率、降低能耗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还将对光伏充电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系统设计原则、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方面。

在硬件设计方面,将重点关注光伏电池板的选型与安装、充电接口的设计与兼容性、安全防护措施等;在软件设计方面,将探讨充电控制算法、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以及系统通信协议等。

本文将通过实例分析,探讨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包括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效果、用户体验反馈等。

通过案例分析,旨在为光伏充电桩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提供实践依据。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研究与设计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系统,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系统基础理论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光伏发电技术与充电桩设备的绿色能源系统。

其核心基础理论主要涉及光伏发电原理、充电桩工作原理以及两者的集成设计。

光伏发电原理基于光伏效应,即利用太阳能光子撞击光伏电池板上的半导体材料,产生光生电流。

光伏电池板中的硅材料吸收光能后,电子从束缚状态被激发到自由状态,形成光生电子-空穴对。

这些电子-空穴对在电池板内部电场的作用下分离,电子流向负极,空穴流向正极,从而形成电流。

光伏发电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是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理想能源来源。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方案及流程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方案及流程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方案及流程随着全球对环保的重视和节能减排的要求,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而充电桩建设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方案及流程进行深入探讨。

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方案1. 充电桩种类选择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主要有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两种类型。

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和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充电桩种类。

交流充电桩适合家庭充电和商业充电场景,而直流充电桩适合快速充电场景。

2. 充电桩建设地点选择在选择充电桩建设地点时,需要考虑到周边的交通情况、人流量、停车需求等因素。

通常可以选择商业中心、居民小区、汽车服务站等地点进行建设。

3. 充电桩建设规模确定建设规模可以根据当地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情况、车辆保有量以及需求预测来确定。

一般来说,需要考虑充电桩的数量、功率和覆盖范围。

4. 充电桩建设技术选型充电桩的建设技术选型包括充电桩设备、智能监控系统、支付系统等。

在考虑技术选型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性、互联性以及充电接口的兼容性等因素。

5. 充电桩建设成本估算建设成本估算包括设备采购成本、施工费用、土地租赁费用、用电成本等。

需要对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费用进行细致的估算,以确保充电桩项目的投资回报。

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流程1. 立项和规划在确定充电桩建设项目后,需要进行项目立项和规划工作。

包括项目意义和背景分析、建设目标和规模确定、立项申请等工作。

2. 勘察和选址根据项目规划,对建设地点进行勘察和选址工作。

需要考察地点的土地所有权、用地性质、交通情况、用电条件、周边环境等。

3. 设计和施工准备根据选址结果,进行充电桩的细化设计和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建设方案设计、设备采购、审批手续办理、施工队伍组建等。

4. 施工和调试进行充电桩的实际施工工作,包括设备安装、电气布线、智能监控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光伏充电桩典型方案设计摘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环境、电网电力供应情况,结合光伏发电的技术特点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技术要求,设计了三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供电方式,以满足各种情况下的需求,同时评估其投资收益情况。

关键词:光伏发电、充电桩1引言光伏充电桩是集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储能、电动汽车充电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型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系统。

发展电动汽车被各个国家普遍确立为提高汽车产业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和转型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目前根据国家规划,全国各地大力兴建充电桩[1][2][3]。

一方面充电桩尤其是快速充电桩需要较大的电网容量支持,在很多电网容量有限的地区无法快速建设充电桩;另一方面,大型光伏发电站特别是中西部光伏电站限电严重,补贴到位不及时,国家积极响应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鼓励自发自用、就近消纳。

光伏充电桩技术是光伏发电技术和电动车充电桩技术的有机结合,包括光伏发电技术、储能技术、快速充电技术、智能微网技术等[4][5][6]。

通过光伏系统进行发电,所发电能给电动车充电桩进行供电或通过储能单元进行储能,并在需要时储能单元放电带动充电桩对电动车进行充电。

光伏充电桩系统既能解决光伏发电的消纳问题,又能解决充电桩的供电问题,是光伏发电技术新的应用形式。

2方案设计原则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新能源发展情况与电动车充电设施发展情况建设光伏充电桩系统,深入调研电动汽车充电桩供电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及经济性,积极利用我国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项目落地奠定坚实基础,为优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用能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⑵多能互补,高效利用将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技术及高效用能技术相结合,通过智能电网及综合能量管理系统,加强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形成以光伏发电为主的高效一体化分布式能源系统,探索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上进行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各种技术手段,为可再生能源应用、充电桩供电科技创新探索新路径、新模式。

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集成分布式光伏发电及智能一体化电力能源控制技术,形成先进高效的能源技术体系;与公共电网建立双向互动关系,灵活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使新能源供电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具有经济合理性。

把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放在本项目的突出位置,为光伏充电桩建设提供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解决方案。

⑷典型示范,易于推广以光伏充电桩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探索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储能技术的微电网技术应用,创新管理体制和商业模式;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支持,形成具有中国特点且易于复制的典型模式,阶段性总结开发及应用成果,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其他光伏充电桩的项目中去。

3典型方案设计根据不同的项目环境、电网电力供应情况,结合光伏发电的技术特点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技术要求,设计了三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供电方式,以满足各种情况下的需求。

1、并网光伏充电桩系统本方案是针对充电桩安装地区有电网接入条件,且电网容量满足充电桩供电需求,或电网扩容成本较低的情况,如规划中的商业区、公园或停车场等地区。

1.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并网光伏充电桩系统主要由光伏发电单元、充电桩单元及智能控制单元等组成。

光伏发电单元吸收太阳光能后形成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转换成380V三相交流电能,给充电桩单元供电。

当光伏所发电量不满足充电桩单元的供电需求时,充电桩单元会同时从电网中吸收电能。

而当光伏所发电量有富余时,光伏发电单元将多余电量逆变上网,为电网反向提供电能。

整个系统由监控单元中既定的控制策略进行监控,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

1.2 系统结构示意图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并网光伏充电桩系统示意图1.3 技术特点①在现有成熟的充电桩接入系统中简单加入光伏发电供电,电路系统结构简单,经济可靠;②利用充电桩周边建筑物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使用清洁能源;③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解决发电消纳问题;④利用市电和光伏发电同时为充电桩供电,保证充电桩供电稳定性;⑤光伏发电系统自带孤岛保护功能,保证系统供电安全;⑥配备智能监控系统,根据充电桩运行特性,合理配置系统运行策略,最大保障光伏发电系统的出力。

1.4 设计要点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在前期开发时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估。

现场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可多个模块组合使用。

单个模块设计要点如下:⑴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太阳能辐射资源条件,采用可并网的光伏发电技术,为光伏充电桩系统进行综合设计。

⑵利用周边建筑屋顶、汽车棚顶等区域安装高效的单晶/多晶硅电池组件进行发电,建筑屋顶和汽车棚顶占用面积200㎡,共安装30kWp的光伏组件。

⑶系统共建设1个直流快速充电桩(60kW)和2个交流慢速充电桩(7kW),直流快速充电桩和交流慢速充电桩均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和电网供电。

1.5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有电网接入条件,且电网容量能满足充电桩用电需求,或电网扩容成本较低的地区,如规划中的商业区、公园等公共设施区、停车场、机场等。

2、智能微电网光伏充电桩系统本方案是针对充电桩安装地区有电网接入条件,但电网容量无法满足充电桩供电需求,或电网扩容成本较高的情况,如已成熟运行的商业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车换电站等地区。

2.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智能交流微电网并网光伏充电桩系统主要由光伏发电单元、储能单元、充电桩单元、微网控制单元和能源管理单元等,它们共同组成380V的智能交流微电网系统。

光伏发电单元吸收太阳光能后形成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转换成380V三相交流电能,给充电桩单元供电。

当汽车未充电时,所发电能将存储到储能系统中。

当汽车充电时,光伏发电系统与储能系统共同为充电桩单元提供稳定的电能。

储能系统可以在电网波谷时段从电网中获取电能进行存储,在电动车需要充电时,再出力提供稳定的电能。

储能系统的存在降低了充电桩对电网的依赖程度,它即能保障光伏所发电能100%自发自用,同时在未来还能参与电网的削峰填谷工作,从中获取电价差价利润。

整个系统组成智能微电网系统,当电网出现波动后,可自动切换成离网模式,持续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2.2 系统结构示意图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交流微电网光伏充电桩系统示意图2.3 技术特点①加入储能系统,降低对电网接入的依赖程度,具有较广的地域适应性;②利用充电桩周边建筑物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使用清洁能源;③光伏发电完全自发自用,发挥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效益;④利用储能系统和光伏发电同时为充电桩供电,保证充电桩供电稳定性;⑤储能系统在电网电价低谷时存储电能,并以较高的充电电价出售。

开创了储能系统的盈利模式;⑥智能切换并离网状态(并网与孤岛状态),既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网运行,实现无缝切换,且多种运行模式相互自动或手动方式切换;⑦配备能源管理系统,具备能源管理和策略调度的功能。

2.4 设计要点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在前期开发时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估。

现场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可多个模块组合使用。

单个模块设计要点如下:⑴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储能技术,搭建一个分布式交流微电网系统,为光伏充电桩系统持续供电,降低对电网的冲击和依赖。

⑵利用周边建筑屋顶、汽车棚顶等区域安装高效的单晶/多晶硅电池组件进行发电,建筑屋顶和汽车棚顶占用面积200㎡,共安装30kWp的光伏组件。

⑶系统共建设1个直流快速充电桩(60kW)和2个交流慢速充电桩(7kW),直流快速充电桩和交流慢速充电桩均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和电网供电。

⑷设计采用免维护、长寿命的光伏专用蓄电池进行光伏储能。

根据用电需求,共设置480kWh的储能系统。

⑸系统控制器内置微电网并网运行、孤网运行、并网转孤网、孤网转并网、全网停电等多种控制策略。

根据不同的运行工况和控制目标实现微电网的实时控制,保障微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2.5 适用范围本方案有较广阔的应用范围,尤其适用于有电网接入条件,但电网容量无法满足充电桩供电需求,或电网扩容成本较高的情况,如已成熟运行的商业区、高速公路服务区。

此外,本方案非常适合用在电动车换电站上,能够不用配备储能系统,直接将光伏系统所发电能存储在更换电池组上。

3、离网光伏充电桩系统本方案是针对充电桩安装地区没有电网接入条件,或电网接入成本较高的情况,如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沿岸等地区。

此方案可以和离网的铁塔通信基站结合,共同发挥离网的作用。

3.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离网光伏充电桩系统主要由光伏发电单元、储能单元、充电桩单元、微网控制单元和能源管理单元等组成。

光伏发电单元吸收太阳光能后形成直流电能,通过光伏充电控制器,将电能传输到直流母线供负载使用或通过储能系统存储起来。

当电动汽车来充电时,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放电为充电桩单元提供稳定的电能。

整个系统构成智能离网的直流微电网系统,持续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3.2 系统结构示意图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离网光伏充电桩系统示意图3.3 技术特点①离网直流系统,系统控制更加简单,电能利用更加高效;②利用充电桩周边建筑物建设光伏发电系统,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使用清洁能源;③光伏发电完全自发自用、直发直用,提供电能转换效率;④利用储能系统为充电桩供电,保证充电桩供电稳定性;⑤完全独立于电网运行,系统运行更加稳定;⑥配备能源管理系统,具备能源管理和策略调度的功能。

3.4 设计要点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在前期开发时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估。

现场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可多个模块组合使用。

单个模块设计要点如下:⑴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储能技术,搭建一个离网的直流微电网系统,为光伏充电桩系统持续供电,消除对电网的冲击和依赖。

⑵利用周边建筑屋顶、汽车棚顶、道路护坡等区域安装高效的单晶/多晶硅电池组件进行发电,建筑屋顶、汽车棚顶或道路护坡占用面积1000㎡,共安装150kWp的光伏组件。

⑶系统共建设2个直流快速充电桩(60kW),直流快速充电桩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和电网供电,系统通过离网逆变器提供部分交流电能供其它负载使用。

⑷设计采用免维护、长寿命的光伏专用蓄电池进行光伏储能。

根据用电需求,共设置720kWh的储能系统。

⑸整个系统采用离网运行模式,根据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实施调整用电负荷和供电平衡,保障微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3.5 适用范围本方案由于造价成本较高,仅适用于没有电网接入条件,或电网接入成本较高的的区域,如较为偏远的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沿岸等地区。

只有在充电桩布局和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的阶段,或储能成本降低到一定条件后,才有建设的经济性。

结论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建设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充电设施建设需要电网的大力支持,本文针对不同的电网情况设计了相应的光伏充电桩典型方案,来保障充电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供电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