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三篇)

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物质。
电焊烟尘主要由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颗粒物、金属氧化物等组成,其中包含有害物质如镍、铬、锌、铅、锡、铜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1. 引起呼吸道疾病:电焊烟尘中的颗粒物质可被吸入呼吸道,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易引起呼吸道炎症、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2. 镉、铅等有毒金属的中毒:电焊烟尘中的镉、铅等有毒金属被吸入人体后,可在体内积累并引起中毒,严重影响血液、肝脏、神经系统等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3. 引起肺部疾病:电焊烟尘中的有害物质可由呼吸道进入肺部,对肺部组织产生直接损害,导致肺部纤维化、肺炎、气胸等肺部疾病。
4. 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和损害:电焊烟尘中的有害物质能够通过皮肤吸收,引起皮肤过敏、皮炎等症状。
同时,焊接时产生的强紫外线辐射也会对眼睛造成损伤。
5. 导致白血病和肺癌:电焊作业中长期接触电焊烟尘可导致白血病和肺癌的发生,对人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二、电焊烟尘的防护措施为降低电焊烟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通风换气:电焊作业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室内新鲜空气的补给和烟尘的排除。
可以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使烟尘迅速被稀释和排除,减少工人吸入烟尘的风险。
2. 穿戴防护设备:工人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应穿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包括耐火防护服、防火眼镜、防尘口罩、防警帽等。
这些设备能有效隔绝电焊烟尘对皮肤和呼吸道的直接接触,减少职业危害。
3. 使用附加排烟设备:在电焊操作区域设置附加排烟设备,有效减少电焊烟尘的产生和扩散,提高工作环境的清洁度。
4. 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有害物质产生:选用低烟量焊条或焊丝,控制电弧能量和电弧稳定性,降低烟尘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同时,采用局部吸尘系统对焊接区域进行局部抽风,能有效减少烟尘和气体的扩散。
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在安全技术中,将影响生产安全(如触电、易燃易爆等)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将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为有害因素。
焊接过程中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可分为物理有害因素和化学有害因素两大类:物理有害因素有电焊弧光、电磁波、热辐射及放射线等;化学有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和有害气体等。
本文论述这些有害因素造成的焊接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一、贯彻《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推动焊接安全卫生防护工作走上法制化的道路我国从2002年5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2002年11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现已形成以此两法为主体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
1.严格执行两法,推动焊接职业防护工作走上法制化道路《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规定从业人员享有对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享有工伤保险和获得伤亡赔偿的权利。
《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规定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规定职业病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002年由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公布的我国法定职业病目录中,正式列入了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等焊接职业病,还列入了对焊接职业可能产生危害的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电光性皮炎及金属烟热等职业病。
因此,应明确“焊接职业”是存在产生职业病的职业,为此焊接用人单位必须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防治法》对有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规定:“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电焊工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三篇)

电焊工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电焊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职业。
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强光、高温和放射性物质都对电焊工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方法,以帮助电焊工提高工作安全。
一、光线和紫外线辐射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光线和紫外线辐射对电焊工的眼睛和皮肤都具有伤害。
紫外线辐射可以引起电焊工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而白光线则会烧伤皮肤。
防护方法:1.佩戴防紫外线眼镜:电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紫外线眼镜,以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辐射伤害。
2.使用防卡焊光眼罩:电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卡焊光眼罩,以减少眼睛对光线的直接暴露。
3.涂抹防紫外线防晒霜:电焊工在露天工作时,应将暴露部位的皮肤涂抹上防紫外线防晒霜,以降低皮肤被紫外线烧伤的风险。
二、高温和火焰电焊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火焰对电焊工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高温和火焰可以引起烧伤和灼伤等皮肤损伤,同时吸入火焰中的有害物质也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防护方法:1.穿戴防火防热服装:电焊工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火防热服装,以减少皮肤被火焰和高温烧伤的风险。
2.佩戴防火手套和鞋子:电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火手套和鞋子,以保护手部和脚部的皮肤免受火焰和高温伤害。
3.避免吸入有害气体:电焊工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尽量避免吸入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焊接烟尘、一氧化碳等。
4.学习正确使用灭火器:电焊工应接受灭火器使用培训,并随时保持手边有可使用的灭火器,以应对突发火灾。
三、噪音和振动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电焊工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都有损伤。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和振动环境下会造成听力下降、耳鸣等听力问题,同时也可能导致手部和其他身体部位的振动性损伤。
防护方法:1.佩戴防噪音耳塞或耳罩:电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噪音耳塞或耳罩,以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2.使用低振动工具:电焊工应使用低振动的工具和设备,以减少振动对手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
3.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电焊工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听力问题。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范本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范本电焊作业是一种常见的职业,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
了解和预防职业病对保护工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及预防范本。
一、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1. 粉尘危害:电焊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气溶胶等物质会污染空气,进而对工人的呼吸道和眼睛造成刺激和损伤。
预防措施:保证电焊作业现场通风良好,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如戴防尘口罩和护目镜,定期清洁及更换防护设备。
2. 电磁辐射:电焊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可引起眼部不适、头痛、疲劳等。
预防措施:采用金属屏蔽,设置防护屏障,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暴露在电弧和电焊过程中。
3. 噪声危害: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导致聋哑等听觉问题。
预防措施:采用降噪设备,如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规范作业场所的噪声控制。
4. 化学品危害:电焊作业中使用的化学品,如溶剂、清洗剂等,含有有害成分,对人体内脏器官和皮肤有损害。
预防措施:使用防护手套、工作服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有害化学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清洗皮肤。
5. 电击伤害:电焊作业中存在触电风险,一旦发生电击事故,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接地,使用绝缘手套、绝缘鞋等防护设备;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电焊作业的职业病预防范本1.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监测体系:通过建立职业病监测站点,对电焊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和职业病筛查,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
2. 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估:对电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电磁辐射、噪声、化学品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安全卫生要求。
3. 强化防护设备的使用:提供合格的防护设备,并进行培训,确保电焊工人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设备,如防尘口罩、护目镜、防噪耳塞等。
4. 健全的职业危害告知制度:向电焊工人及时、准确地传达职业危害信息,提醒他们注意职业病的防护和预防措施。
2024年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方法(三篇)

2024年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方法电焊烟尘是在电焊过程中焊条与焊件接触时,在高温燃烧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烟尘,这种烟尘中含有二氧化锰、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等,飘浮在空气中对人体造成危害。
人们吸入这种烟尘以后能引起头晕、头疼、咳嗽、胸闷气短等,长期吸入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电焊工尘肺,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电焊工尘肺的发病及发展缓慢,病程较长,一般发病工龄为15~25年。
在发病早期症状较少,且轻微,其x射线胸片已有改变而无自觉症状。
随病程进展,尤其出现肺部感染或并发肺气肿时,症状才较明显,最常见症状为咳嗽、咯痰、胸痛、胸闷及气短等。
单纯电焊工尘肺多无明显体征,严重肺气肿可出现桶状胸。
肺功能检查早期不明显,随病程的进展可出现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的损害。
电焊工尘肺必须早预防。
针对电焊烟尘有危害,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应做好下列职业卫生保护工作:1、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通风方式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的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场所,封闭或半封闭结构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手工电弧焊场所,特别在夏天使用风扇直接吹散烟尘通风,这会造成烟尘弥漫整个车间,危害更大。
2、加强个人防护加强个人防护,可以有效地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
焊接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符合职业病卫生要求的防尘面罩、防尘口罩;若在封闭或半封闭机构内工作时,还需佩戴使用送风面罩。
3、强化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用人单位应对电焊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职业卫生意识,自觉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做好自我防护。
4、做好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及作业场所检测工作用人单位应对焊接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进行定期检测评价,对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和控制职业病。
职业健康检查和作业场所危害检测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进行。
5、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使作业人员与作业环境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减少封闭结构施工,以改善作业人员的作业条件,减少电焊烟尘污染;同时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因识别与防护

3.4 电子束轰击置于真空 或非真空中的焊接面,使被焊工件熔化实现焊接。当电压 加大到到30到200KV时,电子将被加速,并向阳极运动。
摩擦焊、超声波焊接、扩散焊。
第三章 常见电焊的焊接原理与职业 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3.1 手工电弧焊
手工电弧焊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电焊工艺,它 是利用电弧放电时产生的热量,熔化焊条和焊件,从 而获得牢固接头的焊接过程。
手工电弧焊电弧中心部分的温度达到4200℃以上, 可辐射出弧光(主要是紫外线和红外线):所使用的 电焊条,在焊接电弧高温的作用下,其药皮组成物(主 要是矿石粉、铁合金及粘结剂——水玻璃:硅酸钠) 和金属焊芯,在电弧区域和母材熔池中发生十分复杂 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从而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 烟尘
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识别与防护
目录
一、前言 二、电焊的种类 三、常见电焊的焊接原理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3.1手工电弧 3.2气体保护焊 3.2.1氩弧焊 3.2.2二氧化碳焊 3.3等离子弧焊 四、个体防护 五、卫生工程防护
第一章 前言
电焊是现代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加工工艺, 几乎涉及所有工业部门,尤其在造船、锅炉、 机械制造、桥梁、化工设备、建筑、车辆制造 等行业,电焊技术是采用加热或加压,使金属 表面溶化或成为塑料状态而使之达到永久牢固 的过程。
电子束焊接因具有不用焊条、不易氧化、工艺重复性好 及热变形量小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原子能、国 防及军工、汽车和电气电工仪表等众多行业。
电子束焊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电焊烟尘、 金属氧化物、臭氧、氮氧化物、高温、X射线、噪声。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范文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范文电焊作业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等领域的工作,但与此同时,电焊作业也存在着一些职业病危害。
本文将从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1. 粉尘危害:电焊作业中的金属粉尘会通过呼吸道进入到体内,长期累积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2. 噪音危害:电焊作业中所产生的噪音会对工人的听力造成损害,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会引起聋哑等听力障碍。
3. 光辐射危害:电焊作业中的强光辐射会对工人的眼睛造成损害,引起眼疾、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4. 电磁辐射危害:电焊作业中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组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暴露会引起电焊病。
5. 呼吸道疾病危害:电焊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会通过呼吸道进入到体内,引发呼吸道疾病,如哮喘、肺癌等。
6. 烟尘危害:电焊过程中,焊丝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其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铅、镉等。
长期接触烟尘会引发铅中毒、镉中毒等职业病。
二、电焊作业的预防措施1. 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对电焊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危害意识和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从源头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应佩戴防护头盔、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保障头部和眼部的安全。
3. 提高通风条件:电焊作业现场应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粉尘、烟尘、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的积累,保障工人的呼吸道安全。
4. 控制噪音污染: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和耳塞、耳罩等防护设备,减少噪音对工人听力的损害。
5. 确保工作场所清洁:定期清理工作场所的粉尘、烟尘等有害物质,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积累。
6.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对从事电焊作业的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测,及早发现职业病的迹象,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7.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时间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连续作业,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二篇)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电焊作业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领域,电焊工的数量急剧上升,电焊中的职业危害也日趋突出。
一、电焊作业中的主要危害1.金属烟尘的危害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
焊芯除含有大量的铁外,还有碳、锰、硅、铬、镍、硫和磷等;药皮内材料主要由大理石、荧石、金红石、纯咸、水玻璃、锰铁等组成。
焊接时,电弧放电产生4000℃一6000℃高温,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
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工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有头痛、全身无力等病症,肺通过气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2.有毒气体的危害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1)臭氧,为无色、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短时间吸入低浓度(0.4mg/m3)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
(2)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3)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
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3.电弧光辐射的危害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
特种作业的电焊,其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有害气体、高温、电弧光、高频电磁场等。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电焊作业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领域,电焊工的数量急剧上升,电焊中的职业病危害也日趋突出。
◆金属烟尘的危害: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焊接时,电弧放电产
生4000℃一6000℃高温,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
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工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有头痛、全身无力等病症,肺通过气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有害气体的危害: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电弧光辐射的危害:焊接产生的电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
主要表现为患者眼痛、羞明、流泪、眼睑红肿痉挛,受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可出现界限明显的水肿性红斑,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渗出液和浮肿,并有明显的烧灼感。
防护
◆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
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
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
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
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