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4.2《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4.2《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特点以及含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他们对我国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特点以及含义,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懂得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特点以及含义。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探究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特点以及含义。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4.情景模拟: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民族精神的力量。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陕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资料:相关民族精神的案例、故事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特点以及含义。
同时,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每组选择一个角度,阐述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2篇)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感悟

(2篇)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感悟篇一: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感悟中华民族的精神生生不息,它是我国文化的根脉所在,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智慧和精神价值观。
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需要我们去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华文明的源流,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
同时,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包括儒家的仁爱和和谐观念,道家的自然和宽容观念,佛家的慈悲和智慧观念等等。
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
其次,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需要我们去坚守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它包含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和谐稳定的愿望。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发展。
只有坚守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
最后,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需要我们去继续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体系,它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断与时俱进。
我们要积极参与文化创作和传播,用现代的方式表达中华精神,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只有不断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我们才能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
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和责任。
通过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创造和发展中华文化,我们能够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让中华文明继续发扬光大。
篇二: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感悟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一个古老而丰富的宝藏,它是我们民族的根脉,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使命。
1民族精神 生生不息(3.3新2)

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 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 而上,团结互助, 而上,团结互助,战 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 力量之源。 力量之源。
看吧!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 看吧!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 民族精神依然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你从体育健儿身上看到了 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在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发扬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 艰苦奋斗精神,奋勇拼搏精神, 神,艰苦奋斗精神,奋勇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精 这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神,这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正是这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样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 心的时代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问题:
1、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最想说点什么? 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最想说点什么? 有人说:中华民族愈挫愈勇, 2、有人说:中华民族愈挫愈勇,是什么精神让中华民 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 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 这种精神又有什么作用? 3、这种精神又有什么作用?
五.民族精神大实践 民族精神大实践
当国家的安全、利益、荣誉受到侵害时, 当国家的安全、利益、荣誉受到侵害时,你 会…… 当你面临歹徒正在威胁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时, 当你面临歹徒正在威胁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时, 你会…… 你会 当你与父母、老师、同学发生矛盾时, 当你与父母、老师、同学发生矛盾时,你 会…… 当你同学碰到困难时,你会…… 当你同学碰到困难时,你会 当你自己面对困难挫折时,你会…… 当你自己面对困难挫折时,你会 ……
(四)丰富拓展民族精神 课堂活动:“寻找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 族精神得到了哪些丰富和发展呢?中 国共产党是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丰 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
精、气、神,60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整理精校版)

精、气、神,60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素材汇编1002 1256为了纪念新中国60年,我所在的中国图书商报社在做一项十分有意义的重大工程:编辑出版一本《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并进行相关系列推展活动,即对60年来中国的好书进行一个大梳理、大排队,开出一个大大的、长长的书单子,并逐一介绍,然后出一本书,以作永久纪念并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推荐。
这也是编纂者继去年成功编辑出版《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后的一项重大编辑出版工程。
去年这本书及其相关系列推展活动,受到中外媒体和广大的广泛关注,好评如潮。
而这类好评中一直有一个主调,这就是:中国人好样的,中国人永远都有一种强烈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精、气、神。
这个评价,在我们这些编纂者看来,又正好暗合我们编书时的一个强烈感受。
是的,当代中国人,就是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精、气、神。
看看这些书名吧:《东方红》《时间开始了!》《红岩》《青春万岁》《哥德巴赫猜想》……;看看这些词句吧: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高潮、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遍地英雄下夕烟……;看看我们自己做过的事从而构成的重大历史事件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自主研发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自主建造南京长江大桥、成功抗击百年未遇的洪灾、成功举办令全世界交口称赞的奥运会……;当然,还有彪炳千秋永垂史册的1949年的开国大典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写历史、扭转乾坤的巨大气魄,是惊天地、泣鬼神,令人神动容、令山河变色的吞吐宇宙的精、气、神!这是令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精、气、神。
古来如此,于今为烈。
五千年来,无数华夏子孙,为了民族、国家、正义、公理,不屈强豪,不畏险阻,不计名利,扎扎实实默默无闻地做着利国利民的好事,轰轰烈烈、旗帜鲜明地做着维护民族和国家尊严、利益的大事,他们头可断血可流而精、气、神不灭,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做着续薪传火的工作。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征文: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征文: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力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和发展的方向。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每一个民族的责任和使命。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挑战和困扰,我们更加需要坚守自己的民族精神,使其生生不息。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独立、自豪和团结。
一个民族只有独立自主,才能发展壮大。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我们拥有着独特的文化、艺术和思想,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们要保持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尊重,不被外来文化所冲击和侵蚀。
同时,我们也要拥有强烈的自豪感,展现我们的文化魅力和创造力。
只有增强自己的自信,才能真正争取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
另外,团结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以团结为力量,抛弃分裂和仇恨,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实现民族的复兴。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离不开对历史的传承和记忆。
历史是我们的镜子,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历史是我们的根,只有牢牢扎根于历史的土壤上,才能建立起强大的民族文化。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等等,这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和智慧。
同时,我们也要汲取先进的外来文化,吸收其优点进行创新和发展。
只有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样,更具时代性和国际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塑造人格的关键,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石。
我们要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教育中,让每个孩子从小就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要通过教育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民族栋梁。
同时,还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让他们成为传播民族精神的使者和引领者。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每一个个体的认知和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是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和传递者。
在自己的行为中要秉持民族精神,不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社交中,我们都要有爱国情怀,有公正正义,有拼搏进取。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什么多选题

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什么多选题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其中若干个方面。
一、忠诚爱国的民族精神:中国人骨子里有着强烈的忠诚与爱国情怀。
无论是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还是现代的爱国者鲁迅,都展现了中国人对国家的深深热爱。
从古至今,中国人始终将爱国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甘愿为国家付出一切。
二、勤劳勇毅的民族精神: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中蕴含了不畏艰辛、埋头苦干的品质。
从古代农耕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中国人都以刻苦耐劳的精神奋斗着,努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勤劳勇毅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保证。
三、和谐宽容的民族精神:中国历史上崇尚和谐宽容的思想在民族精神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从而形成了宽容包容的特点。
这种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文明秉持着和平、协调、包容的原则,不论是对外关系还是对内治理,都倡导互利共赢、和睦相处。
四、崇尚学问的民族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化重视的传统,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崇尚学问的精神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文化里。
这种崇尚学问的民族精神促使着中国人民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和探索,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提升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
五、传统價值觀念的民族精神:中华文明中的传统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财富。
包括孝道、忠诚、诚信、尊师重道等传统美德,这些价值观念在中华文明的沉淀和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个人行为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更是社会秩序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以上只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民族精神方面。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民族精神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使得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
这些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代中国人民建设一个繁荣、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
(2篇)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感悟

(2篇)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感悟篇一: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感悟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中。
然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如何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成为了我们时代的重要课题。
首先,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我们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思想等等。
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文关怀、伦理道德的精髓,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这些传统文化,从而使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其次,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我们需要培育和弘扬民族团结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众多民族构成的大家庭,我们要摒弃种族歧视和地区偏见,弘扬平等、包容、互助的精神,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共处。
只有当我们形成了团结一心的力量,才能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使其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最后,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我们还需要坚持创新和开放的精神。
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和聪明睿智著称,我们要推崇创新精神,促进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拥抱世界,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只有当我们不断创新、积极开放,才能让中华民族精神在时代的潮流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并保持着生生不息的动力。
总之,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团结的精神,以及坚持创新和开放的精神,我们可以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让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更加自信和辉煌。
篇二: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感悟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文明的国家,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是我们时代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一个民族只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民族志向,远在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成就伟业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 让我们一起努力, 来 , 让我们一起努力 , 成为民族精神 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的传播者 、 弘扬者和建设者 , 共同谱 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本课结束
鲁迅曾说过:“我们 从古以来, 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 有拼命硬干的人, 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 民请命的人, 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 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 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 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耀, 往往掩盖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 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 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井 冈 山 胜 利 会 师
1927年10月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转战千 将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里 , 将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 建立了最早的农村革命 根据地。1928年 毛泽东与朱德会师, 根据地。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会师,扩大了革 命武装力量,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命武装力量 ,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根 据地军民团结一心, 多次粉碎了国民党“ 围剿” 据地军民团结一心 , 多次粉碎了国民党 “ 围剿 ” , 在广大革命者中燃起了新的希望, 在广大革命者中燃起了新的希望 , 形成了伟大的井 冈山精神。 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永放光辉
载 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 人 “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 航 天 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都是中 飞 华民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机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的自立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 , 我们的自立意识 、 竞争意 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 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 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 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这 些精神素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 些精神素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蕴涵更加丰富, 又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 息和时代风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息和时代风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 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 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 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课第一节《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信丰县正平中学兰红辉
针对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课第一节《弘扬民族精神》一课,我的教学设计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1、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是要说明新时期我们只有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本课对后面课文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体验、感悟、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4、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5、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二、教学方式与学法指导
1、教学方式:
⑴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特定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教学预期目的。
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讨论与学习。
2、学法指导:
⑴合作学习法:通过精心选择材料,组织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⑵自主探究法:学生对问题主动探究、交流,通过心灵的碰撞,最后达成共识,获得新知。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九年级的学生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上,要把知、情、行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知导行、以情感人,做到知行统一。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一些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不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特别是其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就会导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不自觉的忽视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新课并搜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内涵。
(一)情境导入民族精神
课件展示资料: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
(课件展示艺术字: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设计此环节,主要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心理,结合时事资料,引起学生求知欲,为开展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民族精神
课堂活动:“比一比,谁是最佳的。
”(课件展示)
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民族精神知多少?列举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历史典故、历史人物及事迹……
设计此环节,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展示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觉悟。
(三)填表共话民族精神
师:结合课本,完成下面表格,从中掌握民族精神的内容,并进一步说说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课件展示表格)
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都有赖于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支撑。
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设计此环节,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填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知道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源流远长,也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丰富拓展民族精神
课堂活动:“寻找民族精神。
”
师: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得以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结合一系列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这两个问题)
课件一:展示长征路线图、诗《七律•长征》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
师:请问什么是“长征精神”?
生: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长征这样丰富发展民族精神的事例?
生:“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强”的是“自信、自强、自尊”。
师:说得好,这既是“奥运精神”的原动力,更是“奥运精神”的境界升华。
课件二:展示“铁人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水泥,制服井喷”的录像。
师:你知道什么是“大庆精神”?
生:“大庆精神”就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师:在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
新时期的民族精神你知道多少?
生:如“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精神”等。
课件三:展示“1998年战胜历史上特大洪灾”的录像。
师:你知道什么是“抗洪精神”?
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凝聚力量。
课件四:“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的录像。
师:你知道什么是“航天精神”?
生:“载人航天精神”是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
设计此环节,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组视频、图片、文字等材料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产生认识上的共鸣: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从中体验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要继承和发扬。
师:畅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不同的阶段典型的人物与事迹,说说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并完成下面表格。
(课件展示表格)
设计此环节,主要目的在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回顾自己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五)弘扬传承民族精神
课堂活动:民族精神我传承——我的理想我的选择(课件展示问题)
1、请谈谈自己的理想。
2、讨论: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当今青少年要具备怎样的民族精神?
说一说:(课件展示问题)
历史的车轮带我们滚滚驶入新世纪,我们依然难以忘怀那些对中华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烈们。
你能踏寻先烈走过的足迹,说说那些对中华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先烈和他们光辉的事迹吗?(学生回答)
猜一猜:(课件展示资料与图片)
1、他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说过: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几十年来,每逢3月,人们就用具体行动来纪念他。
(雷锋)
2、他在西藏工作十余年,从踏上西藏高原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这块神圣的土地,献给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
在阿里不到两年的工作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
在地震的废墟上,他领养了三个失去亲人和家园的藏族孤儿,他悄悄卖血供三个孩子读书。
(孔繁森)
3、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洪占辉)
设计此环节,主要目的在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并提高思想觉悟。
(六)课堂总结
通过角色换位法,请一学生上台总结本课所讲的内容。
师小结:真正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去培养。
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共同来关心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发展。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11页的交流题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
第一节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内涵、核心
2、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体现
3、在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将得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