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合集下载

水稻机械收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水稻机械收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水稻机械收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农民的重要生计来源。

而水稻的收割一直都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传统的人工收割效率很低,成本较高,而且难以满足大规模的现代农业需求。

水稻机械收割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水稻机械收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机械收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水稻机械收割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一、水稻机械收割的现状当前,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水稻机械收割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水稻收割机,包括插秧式收割机、割台收割机、割倒式收割机等,其中割倒式收割机在中国的水稻种植区应用最为广泛。

因为割倒式收割机在收割过程中可以直接将水稻植株切割并将其倒置在地面上,有利于后续的收集、打捆和运输。

水稻机械收割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市面上的水稻收割机已经具备了自动导航、作业监控、智能控制等功能,能够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一些高端的水稻收割机还配备有深度信息处理系统和智能感知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地形、作业条件进行智能调节,确保作业质量和收割效率。

水稻机械收割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作业精度不高:当前大部分的水稻收割机仍然无法完全做到对植株的准确判断和切割,容易导致收割过程中的浪损和残留问题。

2. 作业适应性差:目前的水稻收割机在适应不同地形、不同作业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种植规模的需求。

3. 维护管理成本高:一些机械收割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还不够成熟,导致设备故障率高,维护和管理成本也较高。

4. 机械化收割技术一体化度不高:目前的水稻机械收割技术还无法做到与农田管理、种植管理、后续处理等环节的无缝衔接,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机械化生产链条。

5. 对环境的影响:一些机械收割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会对土壤、水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水稻机械收割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建议:1.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应加强对水稻机械收割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机械收割设备的作业精度和适应性。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摘要】水稻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

在分析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水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机械化技术的优势。

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机械化技术在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和储存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

结论部分展望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加强推广和应用机械化技术的策略,以及推动机械化技术深入发展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生产现状、优势、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储存、成本效益分析、前景展望、策略、深入发展。

1. 引言1.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障粮食安全。

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引入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全程机械化技术还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通过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作业效率,让农民从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全程机械化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程度,减少误耕误种的可能,保障粮食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精确的数据采集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施肥、喷药等操作,提高作物的生长品质和产量。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水稻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云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状及进展

云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状及进展

X推广窗y WINDOWS云南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现状及进展O云南省农业机械推广站余红斌张崇良水稻是云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

近年来,人工种植水稻工时费较高等原因,导致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偏低,影响农户的种植意愿。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能够大量减少水稻生产的人工成本,节本增效明显,对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意义重大。

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现状1.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

2019年末,云南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2.8%(预测数),比2015年增长3.7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3.5个百分点。

从水稻各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看,耕整地较高,育插秧发展缓慢,机收稳步提高,烘干取得突破。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适应性得到进一步增强,集中育秧供秧等服务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机插秧推广应用面积。

2.薄弱环节装备水平持续提升。

水稻插秧机保有量从2015年的2129台增加到2019年的2530台,年均增长率约4.4%;联合收割机保有量从2015年的7214台增加到2019年的8300台,年均增长率约3.6%。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改善了云南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育插秧、烘干等薄弱环节装备不足的现状,以2018-2019年为例,水稻生产机械化所需的秧盘播种设备、水稻插秧机、水稻直播机、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等均在补贴范围内,全省共补贴育秧播种机17台,水稻插秧机138台(其中:步进式65台,乘坐式73台),谷物收获机1097台(其中:自走履带式1058台,半喂入39台),谷物烘干机139台,植保无人机231台。

3.初步形成一系列技术模式。

在试验示范项目的推动下,以突破水稻育插秧等薄弱环节为重点,探索形成10余个适合当地生产需要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对指导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具有积极意义,如《麒麟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昌宁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第一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我公司自2010年以来水稻生产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就开始使用机械插秧、机械收获,不但节约成本,还提高了速度和效率,为分享经验,作如下总结:一、机械育秧:原来我们采用人工播种,塑料秧盘育秧,速度慢且播种不匀,从今年开始,引进了水稻播种机育秧,从撒工、喷水、播种、覆土一次完成,然后用人直接把秧盘摆入秧田中,采用机械化后播种均匀,而且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机械整地(水田轮):过去插秧前整地用人、畜整地,至少用一头牲畜两个人加一耙,把地耙平,人、畜都很吃力,而今年使用水田轮整地,不但省工省力,而且整地速度快又平整,利于秧苗返青,还有好处是把插秧后的返青肥提前使用,可施肥均匀。

三、机械插秧:使用机械插秧速度快,均匀,省工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过去用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最多半亩地,而使用插秧机一台机械顶十几个劳动力并可连续作业。

四、机械收获:机械收获的好处更多了,现在用人工收获,包括割、捆、扛、打四首工序缺一不可,需要费用300-350元/亩,使用机械收割,以上四道工序由机械一次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大量开支。

五、存在问题:1、插秧机插秧较深,返青较慢,有漏苗现象,需插后补苗。

2、机械收获损失较多,尤其是倒伏稻田易掉粒,损失更大。

六、解决方法:育秧时科学育秧,育壮秧,尽量把稻田整平一些,能逐步克服以上问题。

2014年10月18日第二篇: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总结水稻、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工作汇报水稻和油菜是含山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近几年来的推广和技术攻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已基本上被我县农民所认可。

2012年以来,为促进和推动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含山县农机部门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共举办了9期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904人,印发宣传资料3000余份,媒体宣传共计7次,在陶厂、铜闸举办油菜全程机直播现场观摩会2次,建立油菜机直播示范点10个,新增油菜直播机(武汉黄鹤2BFQ-6)17台,油菜收割机36台,共完成油菜机直播面积2.1万亩,油菜机收面积4.6万亩。

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

浅析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机械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保障了粮食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从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以期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未来方向。

一、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1.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机械化操作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我国农业机械数量已经达到数千万台以上,涵盖了播种、收割、施肥、喷药、灌溉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 农业机械化设备不断更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不断推出更加高效、节能、智能的农业机械化设备。

智能化的播种机、收割机等设备,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3.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地农机化服务站点建设加快,农机化服务网络不断扩大,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农业机械化服务。

通过农机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加强了农机化服务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服务的效益和质量。

4. 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提高我国农机装备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各种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农业机械设备不断涌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农业机械化产品。

农机化技术的提高,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1. 大型化、专业化趋势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的趋势。

随着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对农业机械化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而大型化、专业化的农业机械设备能够更好地适应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智能化、数字化趋势智能化、数字化是现代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设备将更加智能化、数字化,能够通过数据采集、分析、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智能作业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丰富,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存在着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耕作环境恶劣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发展。

为了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广和应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势在必行。

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现状目前,我国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在水稻种植环节,传统的耕种方式主要采用牛耕、水耙、手插秧等,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在水稻收获环节,人工收割的方式还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下。

在水稻田间管理方面,传统的除草、施肥、喷药等作业同样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借助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应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实现水稻生产的高效、节约和环保。

1. 水稻种植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在水稻种植环节,应用机械化技术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首先是耕种环节,可以采用旋耕机、深松机等机械化设备,代替传统的人力或畜力耕作方式。

其次是插秧作业,可以采用水稻插秧机,自动完成插秧作业,减少人工劳动。

在水稻收获环节,也可以应用水稻收割机械,代替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提高收割效率。

在水稻田间管理方面,也可以应用机械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在水稻田的施肥作业中,可以采用化肥施肥机,能够精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范围,减少化肥的浪费。

在水稻田的除草作业中,可以应用除草机械,自动完成除草作业,提高除草效率。

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方面,也可以应用喷药机械,代替传统的人工喷药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机械化作业能够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使得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的水稻机械化技术现状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的水稻机械化技术现状分析

2021.03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推广窗WINDOWS天津市小站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2020年开始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将水稻种植与河蟹、虾、鱼等养殖技术结合起来,可有效提高种养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利用好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是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

一、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机械化技术体系1.育秧技术(1)水稻工厂化育秧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秧的生产方式,是一项现代农业工程与农艺融合的技术。

工厂化育秧技术先进,可满足从出芽到成苗各阶段的温、光、水、肥等秧苗生长条件,秧苗整齐、生长快,缩短了育苗时间。

水稻工厂化育秧节种、节水、少肥、少药、省工、省秧田,污染少,秧苗质量好,受到种植大户的一致好评。

我市宝坻、宁河等水稻主产区发展了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工厂化育秧后,向农户出售商品秧苗。

(2)机械化播种育秧 水稻机械化育秧采用全自动流水线播种机播种,根据温度情况和品种要求,一般在4月中旬前后进行播种。

播种量2~3kg/亩,播种前基质或基质拌土均需用碎土机进行破碎并过筛,这样基质或基质拌土才会均匀。

播种时水要洒透,盖种需将种子盖住,以利出苗。

(3)水稻基质育秧技术 水稻育秧基质是利用作物秸秆等可再生性植物资源,根据水稻的营养生理特性和壮秧机理人工合成的全营养水稻育秧专用基质。

它能够完全替代营养土育秧,省去取土、施肥等多重工序,用户只需在基质上“铺基质、播下种、浇上水”即可育出健壮秧苗。

水稻苗期病害发生轻,每个育秧时期减少秧田期农药使用2次、化肥使用1次,化肥农药用量少,更利于稻田内进行水产养殖。

2.整地及插秧机械化技术 (1)耕整地及自动驾驶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以常规的翻地、耙地、镇压、平地等机械化耕整地技术为主,基于北斗导航的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步进行试验示范。

国内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益,也减轻了劳动力压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国内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内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现状(一)国内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现状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稻播种机械化水稻播种机是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关键设备之一,目前我国水稻播种机的种植效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可以实现精准播种,而且可以实现连续作业,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2. 水稻收割机械化水稻收割机是水稻收获的主要设备,目前我国水稻收割机已经具备自动收割、自动清洗、自动输送等多种功能,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

3. 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水稻田间管理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水稻田间管理机械化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水稻田间施肥、喷药、灌溉等工作,都可以通过机械化设备实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国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现状相比我国,国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更加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化水稻栽培技术国外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主要是机械化栽培技术,例如日本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从播种到收割都可以通过机械化设备实现,同时还可以实现精准施肥、喷药等。

2. 智能化水稻种植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外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实现了智能化,例如美国的一种新型水稻播种机,可以通过GPS定位技术实现自动导航、自动控制,实现精准播种。

3. 水稻收割机械化技术国外的水稻收割机械化技术也非常成熟,例如日本的水稻收割机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实现自动收割、自动清洗、自动输送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

二、国内外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国内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1. 机械化水稻栽培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未来机械化水稻栽培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同时也会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论文关键词:水稻收割机;机械化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水稻收获机械化程度仅占10%左右,本文论述了我国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说明了我省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我国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0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000万hm2,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34%和45%,水稻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但水稻收获机械化程度仅占10%左右,这与农业部规划的“九五”末期实现机收24%的目标相差甚远。

水稻机械收获的主要方式为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

在分段收获中,以割晒机为代表机具,其收获工艺为:用割晒机收割放铺,晾晒后由人工进行捆束、脱粒、清扬和晒场。

这种方式较人工收获提高了效率,并且利用水稻后熟可提前收割,通过自然晾晒,降低水稻含水量,便于脱粒,减少了烘干和晒场的作业量。

但是整个收获过程还需要很多劳力配合,工效仍较低,谷粒的总损失也较大。

对于联合收获,联合收割机做为机具的主体,可实现一次性收割、脱粒、清选及装袋等过程,不仅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而且损失率较低,仅为1-5%。

因此联合收获将成为水稻收获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995年开始,联合收割机的产销量急剧上升,保有量也迅速增大。

2001年我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约为30余万台,其中国产水稻联合收割机产销总量约9000台。

(这一年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确良产销量约为30余万台,其中国产水稻联合收割机产销总量约为9000台,)这一年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产销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由此可见,我国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生产能力还远远不足,欧美、日韩等国的机器仍充斥着联合收割机市场。

欧美的联合收割机大都是全喂入自走式机型,能收获麦、稻、玉米及大豆等作物,功率一般在147kW以上,效率高,其特点是高档次、大机型;日韩联合收割机多数是半喂入自走式机型,兼收稻麦,适合水田作业,其功率、效率与国产半喂入机型相当,而且性能价格比也基本接近,其特点是专业化、小型化,目前日韩机具有在国内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与小麦相比,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还很低,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国产联合收割机在产量上已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每年仍需要大量联合收割机投放市场。

尽管我国联合收割机社会保有量较大,但每台联合收割机所担负的收获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将成世界上最大的联合收割机市场之一。

目前,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主要有半喂入自走式和全喂入自走式这两种机型。

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生产虽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至今仍没有形成大批量生产的能力,主要原因是机型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企业投资大,成本回收期长,一般企业生产困难。

我国生产的半喂入式机型,每台售价在14-16万元左右,一般经济条件的用户很难购买。

因此,半喂入式机型的产量近年来不会太大。

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采用橡胶履带行走装置,适应水田作业,轴流式滚筒脱粒,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价格也较适宜,每台3.0-4.5万元,适用多数地区的经济条件,一般用户在2年内即可收回成本,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产销量逐年递增。

国产水稻联合收割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性能上与国际水平都有一定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性差。

除去地块大小的因素外,主要是机身重,不适应泥脚深的地块。

淤泥为15-20cm 时,机具作业较困难。

可靠性低,收获质量不高,机具易出现故障,影响作业速度。

收获的水稻清洁率在95%左右,各项指标达不到一次清选入库的要求。

有的脱粒不净,有的分离不彻底,夹带和脱不净损失较大,还需要再次清选才能达到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