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中国,音乐]中国扬琴音乐的审美初探
浅谈扬琴演奏美学价值的体现

文化与艺术146作者简介:李亚娟(1975— ),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主要研究方向:器乐演奏。
音乐美学通过对音乐的鉴赏美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
扬琴,是由波斯传入中国的一种击弦乐器,音色鲜明,音量宏大,刚柔并济。
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
扬琴主要被广泛运用于民歌、戏曲、曲艺的伴奏、器乐合奏及独奏。
初期的音乐作品在形成的四大派中因地域的音乐文化体现了其传统织体曲目旋律的音乐美。
一、民族性扬琴作为中国重要的民族乐器,民族性是其审美特征的题中应有之义。
虽然关于扬琴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乐器。
如《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是一首描述新疆塔吉克民族风情的乐曲,改编自小提琴曲,是一首通过西方乐曲移植过来的扬琴作品,其中,具有新疆风味乐器的冬不拉式演奏更为乐曲增添一大亮点。
全曲欢快热烈,表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塔吉克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
全乐曲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可分为三大部分,即引子、纵情高歌和热烈欢舞。
引子:整齐强劲的八度双音将一幅如诗如画的新疆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感知草原美的广阔和无垠, 轮音夹带的琶音使大家的视野更加拉近到神秘的塔什库尔干,仿佛将要置身于这个美丽的地方。
纵情高歌:单线条的高音部分的轮音使主题音乐呼之欲出,旋律优美,流动感强,仿佛牧民们在马背上高声歌唱动人的歌曲。
紧接着主题音乐又采用低音的双轮音演奏一遍,音响效果浑厚有力,跳度大并使音乐延续广阔的歌唱性。
随后的高低旋律的二声部演奏使音乐织体色彩更加丰富饱满,延续了新疆地域音乐的歌唱性。
接下来是用手拨弦的模仿新疆乐器冬不拉,音色清亮,弹拨结合,富有节奏的跳动感。
热烈歌舞:小段音乐华彩过后便进入整曲的快板,主要运用的是复拍子的节奏旋律来表现新疆人民的能歌善舞。
扬琴演奏的音乐美之来源

扬琴演奏的音乐美之来源【摘要】扬琴演奏的音乐美源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扬琴作为古老的乐器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演奏者通过多种技法和表现手法展现出扬琴独特的音乐特色,如琴音的清脆悠扬、琴弦的细腻变化等。
在扬琴演奏中,音乐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演奏者通过音符的变化、音量的控制等方式来传递内心情感。
扬琴演奏也促进了音乐创作的发展,许多音乐作品都以扬琴为主要乐器。
扬琴演奏的文化传承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扬琴音乐得以延续发展。
扬琴演奏的音乐美由历史、技法、表现,情感表达、创作和传承等多个方面共同构成,展现了扬琴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关键词】扬琴演奏、音乐美、历史渊源、技法、表现、情感表达、音乐创作、文化传承1. 引言1.1 扬琴演奏的音乐美之来源扬琴演奏的音乐美源自多个方面的元素,包括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精湛的技法与表现、丰富的音乐情感表达、独特的音乐创作以及深厚的文化传承。
这些元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扬琴演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美学价值。
扬琴演奏的技法与表现是音乐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奏者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练习,掌握各种技巧和表现手法,才能将音乐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展现出音乐的魅力和精髓。
扬琴演奏的音乐情感表达更是其音乐美之所在。
演奏者通过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递能力,将内心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转化为音乐,打动听众的心灵,引发共鸣和情感交流。
扬琴演奏的音乐创作也为音乐美的展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许多优秀的扬琴演奏作品不仅源自传统曲目的演绎,更融入了现代的创新理念和技巧,为音乐美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
2. 正文2.1 扬琴演奏的历史渊源扬琴演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据历史记录,扬琴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是由石头、木头或竹子制成的简单乐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丰富音色和表现力的乐器。
在中国历史上,扬琴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宗教仪式中。
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桂习礼扬琴音乐创作风格初探

映 先 生 将 这 种技 法 首 次 运 用 在 扬琴 曲 《 山 红 》 中 山 红 》 中 的第 三 段 是 全 曲 的高 潮 所 在
,
扬琴 曲 《 映 以丰
礼 的扬 琴 音 乐 创 作 风 格 作 初 步 探 讨
一
。
也 是 桂 先生 浓 墨 重 彩 有
, “
”
、
独 具 特 色 的 民族 风 格
,
对 民 族 风 格 题 材 的探
,
能 地 保 持 在 强 奏 的极 限
桂 习礼 曲
§ Ii
使 乐 曲 的情 绪 达 到 了 真 正 的 高潮
。
索 与运 用
正 是 当 今 作 曲家 广 泛 采 用 的 创 作 手 法
。
桂 习礼 先生
,
创 作 的 扬 琴 作 品 也 是 如 此 他擅 长 发 掘 和采 用 民 间音 调 与 素 材
,
的演奏技 法
双 竹快速
、
,
这 是 他 借 鉴 的 西 洋 音 乐 中钢 琴 的演 奏技 法
“
通过
。
演 奏 方 法 以 及 西 洋 乐 器 中钢 琴 的 八 度 三 连 音 等 演 奏 手 法
。
充分
强 有 力 的连 续
三 连音
”
演奏
,
把 乐 曲 推 向高 潮
。
桂
以下
,
本 文 试从 三 个 方 面 对 桂 习
,
把 乐 曲推
,
摆 手 舞 曲》 它 是 以 湘
,
鄂 边 界 土 家族 民 歌 音调 和
“
摆手 舞
的
而 在 《 凰 于 飞 Ⅺ 中的 第 三 段 凤
三
扬琴演奏的音乐美之来源

扬琴演奏的音乐美之来源扬琴是一种古老的弹弦乐器,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在传入西方后逐渐发展为现代的钢琴。
扬琴演奏,作为一种古老而优美的音乐形式,涵盖了丰富、深邃的音乐美,让人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扬琴演奏的音乐美源自于多方面。
首先是音乐的美感。
扬琴演奏的特色音色清脆、细腻、丰富,演奏出的音乐不仅具有悦耳动听的美感,而且跟其他任何一种乐器的演奏相比,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气息。
扬琴演奏者通过手指的轻扫和按压琴弦,产生富有变化的音效,从而营造出魅力四射的音乐世界。
扬琴的音色清澈婉转,具有温柔、细腻的情感。
琴声宛若泉涌流水、桃花潭水清浅,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而且,扬琴演奏常常饱含情感,听众能够通过它感受到演奏者深情演奏中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是音乐的文化美。
扬琴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代表性的乐器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扬琴的演奏风格精致细腻,对表现情感和展示文化有着极大的优势。
在中国文化艺术中,扬琴具有独特的地位。
它的音色和演奏风格代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和气息。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扬琴常常作为演出的重要乐器之一,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离不开它的身影。
扬琴演奏的音乐美通过精美的演奏技艺、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的听众,催生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文化和审美观念。
在扬琴演奏的音乐美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演奏者本人的修养美。
扬琴演奏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需要演奏者有扎实的演奏技术,还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修养美。
在扬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全神贯注,才能充分发挥出扬琴演奏的音乐美。
此外,扬琴演奏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内心修养,使演奏更加自然、随遇而安。
仅靠技术的高超是不够的,演奏者还需要在坚忍不拔、意志坚强的方面有所突破。
综上所述,扬琴演奏的音乐美,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音乐的美感、音乐的文化美和演奏者的修养美。
这些元素穿插在一起,形成了扬琴演奏的独特魅力。
扬琴艺术特色赏析800字

扬琴艺术特色赏析800字扬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扬琴的音色柔和、清澈,能够表现出深情、婉转的音乐情感,因此在中国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扬琴的艺术特色。
扬琴的音色非常柔和。
扬琴的琴弦是由丝线制成的,因此琴音柔和、清澈,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
扬琴的音色非常适合表现深情、婉转的音乐情感,如《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等经典曲目,都能够通过扬琴的音色表现出深情、婉转的情感,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扬琴的演奏技巧非常独特。
扬琴的演奏技巧主要包括指法、拨弦、滑音、颤音等。
其中,指法是扬琴演奏中最为重要的技巧之一,它能够让演奏者通过手指的不同动作,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感。
拨弦则是扬琴演奏中最为基础的技巧之一,它能够让演奏者通过手指的不同力度和速度,控制琴弦的振动,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滑音和颤音则是扬琴演奏中最为高级的技巧之一,它们能够让演奏者通过手指的不同动作,产生连续的音符和颤动的效果,表现出更加细腻、动人的音乐情感。
扬琴的曲目非常丰富。
扬琴的曲目涵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各个领域,如古琴曲、民间曲、戏曲曲等。
其中,古琴曲是扬琴曲目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民间曲则是扬琴曲目中最为广泛的一部分,它们是中国各地民间音乐的代表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戏曲曲则是扬琴曲目中最为生动的一部分,它们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扬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它的音色柔和、演奏技巧独特、曲目丰富,能够表现出深情、婉转的音乐情感,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因此,扬琴在中国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扬琴的传统流派特征以及现代演奏技巧特征探讨

1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1上表现出了一种“庸碌”“无趣”和“质疑”等特点。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批职业作曲家、音乐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音乐理念和技法。
其不仅反映了民族的精神和时代性,而且富有哲理和审美内涵。
有的描写山川秀美,风俗民情,创作题材、表现形式和技法都趋向于宽广、多元化和个性化。
例如:《海峡音诗》(由茅匡平与项祖华创作),独奏曲《觅》(杨青曲),《竹林涌翠》(桂习礼曲),《凤凰于飞》(韩志明曲)。
扬琴的创作实践也是可喜的,扬琴必须立足于民族,立足于生活,顺应时代的创新,追求个性的差异,方能使扬琴真正走向个性化、民族化与现代化[2]。
(三)扬琴演奏技术逐渐优化和深化中国扬琴艺术流派众多,各具风格,其地域特色明显,具备传承性、风雅性、风格性、乐种性等多种特点,是每一代扬琴工作者不懈地追求和创新,在不断完善和超越的过程中,开创出的多种艺术形态。
现代扬琴的演奏技法实质是对传统扬琴的全面总结和体系,使中国扬琴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音色个性和演奏技法。
扬琴美学特色、发展趋势均在迎合时代特征,其无论在独奏或合演中,都能让人感觉到这种独特的打击乐器所蕴涵的深厚的艺术底蕴与文化意蕴[3]。
三、扬琴的传统流派特征(一)江南丝竹扬琴的特点和发展江南扬琴是中国扬琴流派中的一支,江南丝竹扬琴在其发展历程中,乐器都是独立存在、独立发展的,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江南扬琴是一种比较独特的乐器,其技术含量较高,其音色更加丰富,弹奏出的乐曲也更加富有韵味。
与其他乐器相比,江南的丝竹扬琴是一种讲究技法的乐器,其表演形态也更为流畅。
江南丝竹扬琴不像二胡、曲笛那样有很强的节奏感,其以广阔的音域,使得高音区的音色清澈,具有很强的穿透性,而低音区又比较沉稳,可以和其他有旋律的乐器进行更好的配合。
早期扬琴的应用面不广,基本是三个八度,多采用跳音、靠音、拨弦等方法,说明当时的扬琴只是一种单纯的伴奏乐器。
中国扬琴的声色之美

音乐论坛FORUM中国扬琴的声色之美■赵新芝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摘要:扬琴作为外来乐器在中国乐器里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素有中国钢琴之称。
本文以《卡门主题随想曲》为切入点,解析了扬琴这门乐器的发展里程以及主要特点。
从扬琴的力点和声色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剖析了扬琴的用力、声色特点。
最后以《卡门主题随想曲》为例,详尽对这两方面做一个综合阐述.关键词:扬琴力点用力音色一、扬琴的简介扬琴是中国乐器中唯一的世界性乐器,自明代初传入中国,即音色明亮、清脆、纯美、圆润,具有中国钢琴之称,扬琴就其历史与其它民族乐器相比,虽然并不悠长,但扬琴的发展变化却令人感叹,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经过扬琴前辈的呕心沥血,使中国扬琴逐渐完善,其音域宽广,质地精良,工艺精美,古朴典雅。
现在还有许多人为了扬琴的发展还在艰苦琢磨,不仅有402型号扬琴和401型号扬琴,还有很多热爱扬琴为扬琴献身的老师前辈们发明制作了大扬琴(其音域比普通扬琴低五度),填补民乐团里没有低音乐器的遗憾,使中国扬琴体系在世界扬琴体系中独树一帜,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
它的世界性还表现在演奏的曲目,改革开放后,扬琴技术的飞速发展,那时代的扬琴乐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当时的演奏技术,所以国内的创作和国外的移植都成为当时扬琴创作者的追求,经过创作者的不屑努力,现如今国外移植的曲目已有很多,例如《波兰舞曲》、《帕格尼尼随想曲》、《引子与回旋》、《引子与格兰特拉》、《摩西主题变奏曲》、《卡门主题随想曲》等等,这些国外移植的曲子给与我们耳目一新的扬琴风格,提高了演奏技术。
二、扬琴的力(一)力点谈到用力应该是每种乐器都存在的问题,力的运用直接关系到音色,音色是诠释好每首曲子的必要条件,所以要想解决音色就要解决用力。
许多前辈在告诉我们要轻松演奏,然而怎样才能理解真正的轻松呢?亚诺什·什塔凯尔曾经说过:“我认为演奏乐器,必须随时准备尽可能大的力量”,可见用力的重要性,但这里指的尽可能大的力量绝对不是蛮力,噪力。
中国扬琴艺术传统审美特征探微优秀毕业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扬琴艺术传统审美特征探微姓名:李静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学;音乐学指导教师:姚晓琴2009-06-02摘 要中国扬琴艺术的传统审美特征,是中国扬琴艺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扬琴传入中国开始,其审美特征就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对其的涵化而逐渐形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扬琴进入中国后,在传播的过程中因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和音乐文化的影响,在形制、律制和音位排列等方面进行了最初的改造;而随着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深入,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性音乐风格特点和演奏技法的四大传统扬琴流派。
正是这些早期的传统审美特征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扬琴体系,而这些传统审美特征也是现今我国扬琴艺术得以发展的基础。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中国扬琴艺术的历史发生和发展线索,进而论述中国扬琴艺术传统审美的内涵与外延。
此外,笔者还希冀以本课题为发端,引起中国扬琴界对扬琴审美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关键词:扬琴;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特征;流派;AbstractTraditional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Yanqi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rtistic system of Chinese Yangqin . With the beginning of Yangqin entering China , it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had taken shape gradually with affect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From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its shape ,law and order had been originally reformed after Yangqin entered China and influenc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disseminating .With the spread of the scope of the constantly expanding and deepening ,the traditional school had been formed which has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regional musical styles and playing techniques .It was these early traditional aesthetic features which constituted the unique system of Chinese Yangqin ,which are also the basis of developing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Yangqin Art nowadays .This article aims to sort out the clue of the historical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Yangqin Art ,and then discuss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Chinese Yangqin Art . In addition ,I also hope that my article can bring to China music world attention to the aesthetic problem of Yangqin further .Key word: yangqin;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aesthetic constitute ;school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扬琴音乐的审美初探
1前言
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它不像绘画方法那样具有生动的视觉性,也不像语言那样具有准确的语义性,如何能够表现形象性,概念性的对象?在音符的变化,旋律的起伏运动之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联想空间。
音乐的价值在于让创作者更好地抒发人类情感和思想,让演奏者展开想象去体会作品的意境,来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让听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精神和内涵,使音乐这种凝固的建筑成为一种流动的风景展现在众人眼前,萦绕于心,用动人情怀地演奏让听众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扬琴音乐艺术给人以美的意境、美的享受,唤起受众对生活的热爱,这需要我们运用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来感知,这是音乐艺术的终极目的,也是扬琴音乐审美作用所在。
扬琴音乐作品审美问题是扬琴音乐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
我们不仅仅从结构、旋律、和声、曲式上去着眼分析,而且还要从音乐美学角度来论释扬琴音乐的存在方式和扬琴音乐创作的理念,我们才可以从更高层面来理解扬琴音乐的思想内涵,以及它对受众对像的价值。
我们对于扬琴音乐作品的研究,以及对扬琴与各种其他乐器组合形式的研究,可能在扬琴的技法、扬琴音乐创作以及扬琴音乐演奏理念中会有所差别,但是它们各自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殊途同归,这都是扬琴音乐审美的重要课题。
音乐艺术是为了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我们在欣赏扬琴作品时通过对旋律的认知,节奏的韵律,和声复调的色彩,来捕捉某种音乐气质和情感,力求将扬琴作品中蕴含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
《乐记》中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从扬琴音乐美学的层次上提出有关扬琴音乐审美的这些问题,看来似乎距离扬琴音乐创作和舞台实践有一定的距离。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如果说扬琴音乐缺乏理论研究、学术指导,用更高的美学哲学思想来引领扬琴艺术的进一步提升,扬琴艺术的发展必将面临更多更新的课题。
现代社会,人的生命价值不仅追求它的长度,更应该重视它的宽度和厚度,而扬琴艺术亦应如此,更多从音乐美学的层面来研究和提升这门艺术,无疑将对扬琴艺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关于扬琴的概述
扬琴是一件世界性的民族乐器,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清脆悦耳的音色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受到无数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傲然屹立在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建国后,经过无数扬琴音乐家的改革和探索,让扬琴艺术的乐器结构、音位排列、演奏具有了优质的改革。
特别是在扬琴演奏的技巧技法和扬琴音乐的创作手法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些年轻的专业演奏家也投身到不断地创作和实践当中,对于扬琴艺术学习的规范性,扬琴音乐传播中记谱法的规范性,都有了更为成熟和深刻的认识,使扬琴这一乐器富于浓郁深厚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特质,使扬琴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扬琴演奏和创作以个性化、艺术化的音乐语言,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感情,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感染了人们的心灵,启迪了人们的
审美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地进步,我国民族器乐也步入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各民族器乐专业在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扬琴作为独奏乐器的空前发展期。
扬琴白明朝传入我国的四百年多来通过不断发展演变,已成为了具有我国鲜明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族乐器。
但作为一件较为年轻的中国民族乐器,扬琴是通过在建国后儿次重大的乐器改革,才逐渐开始显现其乐器的优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奏乐器,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
而这其中,扬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教学、乐改及理论研究五个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推动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综合调查我国当今对扬琴理论研究领域后发现,我国有关扬琴的理论研究出版物大多还集中于对扬琴起源、改革、演奏方法上,关于扬琴音乐作品的美学探讨和理论研究都还不够丰富和集中。
基于当今扬琴理论研究领域的课题,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使更多的听众、扬琴爱好者能够从更高的审美角度来了解扬琴音乐、认知扬琴音乐,同时让作品创作、演奏的二度创作和审美艺术理论指导在扬琴艺术发展中相得益彰、相互作用,真正地推动扬琴音乐艺术的发展。
3结语
扬琴音乐审美是扬琴音乐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扬琴音乐艺术给人以美的意境,这种美的感受,需要我们运用形象的思维和音乐素养来感知,这也是扬琴音乐审美的关键。
扬琴音乐作品审美问题是扬琴音乐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
当我们不仅仅从曲式和声上去着眼分析,而是从音乐美学角度来诠释扬琴音乐的存在方式和扬琴音乐创作的理念,我们可以看到扬琴音乐的音乐形式、表现对象和内涵,以及它对人们的价值。
我们对于扬琴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研究,以及对扬琴与各种其他乐器组合的研究,可能在扬琴的技法、扬琴音乐创作以及扬琴音乐演奏理念中会有所差别,但是它们各自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也都是扬琴音乐审美问题的分支。
在扬琴音乐艺术中,同样存在音乐的表达和审美,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白身有哪些特征?在创作和审美中我们应该把握哪些原则,是本文的重中之重。
对于扬琴艺术之美的研究,以及扬琴音乐审美的相关探索,表面上好像与扬琴音乐本身和扬琴音乐发展创作有一定的距离。
但是,对于扬琴音乐作曲家来说,如果不思考听众喜欢和接受什么样的音乐,不与时俱进地探索新音乐的创作理念,不实际考察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审美理念问题,那么对扬琴音乐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创作和发展,以及演奏中的进一步创作,都有很大程度上的阻碍作用。
所以,扬琴音乐审美问题是扬琴艺术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