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要求和依据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依据有哪些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依据有哪些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依据有哪些在建筑领域,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功能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准则。

那么,这些设计规范是依据什么来编制的呢?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儿,而是有着一系列严谨、科学的依据。

首先,法律法规是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的根本依据。

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种建筑法规,对建筑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约束和规范。

比如《建筑法》明确了建筑活动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包括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保障,以及相关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基本原则,确保设计规范符合国家的法律要求,保障公众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技术标准和规范也是重要的依据。

这包括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技术标准,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标准、其他国家成熟的建筑标准等。

同时,国内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发布的技术指南、规程等也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通过参考这些现有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可以汲取先进的技术经验和成熟的做法,使新编制的设计规范能够与国际接轨,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再者,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功能是不可忽视的依据。

不同类型的建筑,如住宅、商业、工业、公共设施等,有着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功能特点。

例如,住宅需要考虑居住的舒适性、采光通风等;商业建筑要注重人流组织、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工业建筑则要满足生产流程和设备安装的需求。

因此,在编制设计规范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不同建筑类型的特定需求,以确保建筑能够满足其预期的使用功能。

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也是编制设计规范的重要支撑。

建筑领域的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材料、技术和设计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效果。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为设计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比如新型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防火性能等研究,能够为材料的选用和设计要求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另外,工程实践经验也是编制设计规范的宝贵依据。

以往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包括成功的案例和出现的问题。

建筑设计的规范、标准及条例

建筑设计的规范、标准及条例

主要引用的规范、标准及条例一、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主要引用的规范、标准及条例:《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市道路和无障碍建筑设计规范》JGJ50—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200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上海是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文件沪规土资建[2015]398号《上海市建筑面积计算规划管理暂行规定》沪规土资法[2011]678号《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上海地标) DGJ 08-107—201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2011年版)《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常开防火门控制装置应用技术规程》DGJ32/TJ134—2012《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程》DGJ32/J07-2009《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定以及强制性条文等二、装饰设计1、装饰设计主要引用的规范、标准及条例:《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室内装饰工程质量规范》(QB1838—1993)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规定以及强制性条文等三、结构设计1、本工程遵循以下国家规范、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工程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TJ08-40—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国家标准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2、3)及其修正备注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平面图。

建筑方案依据包括哪些

建筑方案依据包括哪些

建筑方案依据包括哪些建筑方案的依据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所依据的各种要素和考虑因素。

这些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功能需求:建筑方案的首要依据是对建筑物功能的需求。

根据建筑物所需的功能,如商业、住宅、教育、医疗等,设计师需要了解业主或者用户的需求和目标,以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功能要求。

二、空间规划:建筑方案的依据还包括对空间使用的规划。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用途和需求,合理规划室内外空间的布局,包括房间的大小、楼层的划分、门窗的位置等,以确保空间有序、流线合理、满足使用需求。

三、环境条件:建筑方案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条件,包括建筑地点的气候、地形、风向、光照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这些环境条件来确定建筑的朝向、立面设计、通风和采光等,以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四、建筑法规:建筑方案还需要符合当地的建筑法规和规范。

设计师需要了解当地的建筑法规,包括建筑高度限制、建筑面积比例、安全防火等要求,以确保建筑方案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五、结构和技术:建筑方案的依据还包括建筑的结构和技术要求。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形状、荷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结构类型和材料,以确保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建筑的节能、环保等技术要求。

六、美学和文化:建筑方案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美学和文化因素。

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的建筑风格、文化传统等,确定合适的建筑形式、外观和装饰,以体现建筑的艺术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一致。

综上所述,建筑方案的依据包括功能需求、空间规划、环境条件、建筑法规、结构和技术、美学和文化等方面的考虑。

设计师需要在这些依据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创新的设计,为业主和用户提供满足需求、美观实用的建筑方案。

这样的设计方案不仅能够满足功能层面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与环境相协调,并体现出文化和艺术的价值。

建筑设计的要求及依据

建筑设计的要求及依据

它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需要
考虑人们对建筑物在美观方面的要
求,考虑建筑物所赋予人们精神上
的Hale Waihona Puke 受。精选ppt6五 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 单体建筑是总体规划中的组成部分,单体 建筑应符合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建筑物 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例如原有建筑的状况、道路的走向、基地 面积大小以及绿化等方面和拟建建筑物的 关系。新设计的单体建筑,应使所在基地 形成协调的外部空间组合和良好的室外环 境。
360M;60M为60M~360M,必要时幅度不
限。
(4)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
(5)分模数数列的幅度:M/10为M/10~
2M;M/5为M/5~4M;M/2为M/2~10M。
p
精选ppt
11

• (1)水平基本模数数列:主要用于门窗洞口和构 配件断面尺寸。 (2)竖向基本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层高、 门窗洞口、构配件等尺寸。 (3)水平扩大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 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门窗洞口尺 寸。 (4)竖向扩大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高度、 层高、门窗洞口尺寸。 (5)分模数数列: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构 配件断面尺寸。
精选ppt
7
建筑设计的依据
➢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家具、设备的尺小和使用它们的必要空间 ➢温度、湿度、口照、雨雪、风向、风速等
气候条件 ➢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建筑模数和模数制
精选ppt
8
地震区的房屋设计,主要应考虑:
• (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
• (2)房屋设计的体型,应尽可能规整, 简洁、避免在建筑平面及体型上的凹 凸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编制要求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编制要求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编制要求一、编制依据1. 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等;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基础资料;4. 建筑设计任务书、合同及相关技术要求;5.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交通、配套设施等资料。

二、编制内容1. 设计概述:项目背景、设计原则、设计目标等;2. 建筑设计:建筑功能、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建筑材料等;3. 结构设计:结构体系、结构计算、构件设计、抗震设防等;4. 机电设计:给排水、供电、暖通、消防、智能化等;5.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6.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质量控制、安全防护等;7. 投资估算:工程费用、设备投资、建筑材料等;8. 设计图纸: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细部图等;9. 设计说明书:设计依据、设计原理、设计方法等。

三、编制要求1. 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2. 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周边环境、交通、配套设施等条件;3. 注重建筑美观、功能合理、空间舒适、节能环保;4. 结构安全可靠,满足抗震、防火等要求;5. 机电系统完善,智能化水平高,易于维护;6. 施工组织合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7. 投资估算准确,合理控制工程成本;8. 设计图纸清晰、完整、规范,便于施工和监理;9. 设计说明书内容全面,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四、编制流程1. 收集和分析基础资料,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2. 进行建筑设计,确定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3. 开展结构设计,计算结构内力和变形;4. 进行机电设计,完善给排水、供电等系统;5. 考虑绿色建筑要求,优化节能措施;6.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安全和进度;7. 进行投资估算,控制工程成本;8. 绘制设计图纸,编写设计说明书;9. 组织专家评审,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五、注意事项1. 设计过程中,充分沟通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确保设计满足需求;2. 关注建筑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应用于设计中;3. 设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保密原则;4. 设计方案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适应未来发展需求;5. 设计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提高建筑品质和用户体验。

建筑设计法律法规

建筑设计法律法规

建筑设计法律法规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限制。

在设计建筑物时,建筑师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常见的法律法规,包括建筑设计的相关法律依据、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规内容以及对建筑设计的监督和管理等方面内容。

**1. 建筑设计的法律依据**建筑设计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建筑法》、《城乡规划法》、《室内装修设计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其中,《建筑法》是建筑设计的基本法律依据,规定了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城乡规划法》则规定了城市和乡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而《室内装修设计规范》则是对室内装修设计的具体规范和标准。

**2. 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规内容**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需要遵守一系列法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城乡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节能、耐震、防火等技术标准;- 建筑设计应遵守相关的环保法规,确保建筑物的环保性;- 建筑设计应符合消防安全法规,确保建筑物的消防安全;- 建筑设计应遵守相关的建筑材料标准,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对建筑设计的监督和管理**为了确保建筑设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相关部门对建筑设计进行监督和管理。

建筑设计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查和批准:相关部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后,批准设计方案。

- 建筑设计的施工过程监督:监督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实施情况,确保设计方案的贯彻执行。

- 建筑设计的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对建筑设计最后阶段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建筑物的完工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建筑设计的法律法规的深入了解和遵守,可以确保建筑设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保护公众利益和生命安全。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共同建设美好的建筑环境。

建筑方案设计要求

建筑方案设计要求

建筑方案设计要求一、概述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起点和基础,它为后续的施工、装饰和使用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本文旨在阐述建筑方案设计的要求,包括六个方面:规划布局、建筑外观、内部功能、结构设计、节能设计和环境友好。

二、规划布局1. 地理位置:充分考虑地理位置的特点,比如气候条件、地形地势等;尽量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

2. 占地面积:根据功能需求和使用人数合理确定占地面积,确保建筑的可行性和舒适性。

3. 建筑密度:控制建筑密度,保证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存;合理划定建筑与绿化的比例。

4. 建筑高度:根据功能需求和周边环境,合理确定建筑的高度限制;避免过高造成的压迫感和阴影问题。

5. 功能分区: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划分建筑的不同功能区域;确保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流通性和联系性。

三、建筑外观1.建筑风格:根据建筑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建筑风格,形成建筑的独特性和辨识度。

2.建筑形态:注重建筑形状和比例的协调,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比例造成的视觉不和谐。

3.立面设计: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采光要求和气候条件,合理设计建筑的立面形式和材料;追求简洁明快、凸显建筑特色的外观效果。

4.色彩设计: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环境,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营造舒适、和谐的视觉效果。

四、内部功能1. 空间布局:根据功能需求和使用人群,合理规划建筑的空间布局,保证通行便利和功能连贯。

2. 室内环境: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人性化设计,考虑光线、通风、噪音等因素,创造良好的使用体验。

3. 设备设施:结合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合理安排建筑内的设备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高效节能。

4. 人性化设计: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对象,合理设计建筑内的交通流线、室内设施和空间布置,提高使用便利性和舒适度。

五、结构设计1. 结构材料:根据建筑功能、使用寿命和成本预算,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确保建筑的安全性、耐用性和经济性。

2. 结构形式: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避免结构过于复杂,提高施工效率和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依据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依据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依据和适用范围是什么在建筑领域,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功能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准则。

那么,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依据是什么?其适用范围又涵盖哪些方面呢?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多个方面。

首先,法律法规是其中的关键。

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建筑法、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为建筑工程设计规范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框架和要求。

这些法律明确了建筑活动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技术标准和规程也是重要的依据。

它们是在长期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建筑材料、结构、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例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等,为设计师在具体的技术问题上提供了准确的指导。

此外,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制定的标准和指南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这些组织通常汇聚了行业内的专家和学者,他们根据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实践经验,发布相关的规范和建议,以推动行业的进步和提高设计水平。

建筑工程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从建筑类型来看,涵盖了住宅、商业、工业、公共建筑等各类建筑。

无论是高楼大厦、住宅小区,还是工厂厂房、学校医院,都需要遵循相应的设计规范。

在地理位置方面,设计规范不仅适用于城市地区的建筑,也包括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建设项目。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因此规范会根据地域特点做出相应的规定,比如抗震设防要求在地震多发区会更加严格,而在寒冷地区则会对建筑保温性能有特定的标准。

从建筑的使用功能出发,设计规范会针对不同的用途制定不同的要求。

例如,对于住宅建筑,要考虑居住的舒适性、采光通风条件等;对于商业建筑,要满足人流疏散、消防设施等方面的规定;对于工业建筑,要适应生产流程和设备安装的需求。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设计规范都发挥着作用。

从项目的规划阶段开始,到设计、施工、验收以及后续的使用和维护,都需要依据规范进行。

规划阶段要考虑建筑的布局、容积率等指标;设计阶段要确保结构安全、功能合理;施工阶段要按照规范进行施工操作,保证工程质量;验收阶段则要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在使用和维护阶段,规范也为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保障提供了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要求和依据
建筑设计要求和依据
建筑设计的要求:
1.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2.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4.考虑建筑美观要求
5.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建筑设计的依据:
1.使用功能
①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建筑物中家具、设备的尺寸,踏步、窗台、栏杆的高度,门洞、走廊、楼梯的宽度和高度,以至各类房间的高度和面积大小,都和人体尺度以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直接或间接有关,因此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是确定建筑空间的基本依据之一。

我国成年男子和女子的平均高度分别为1670mm和1560mm。

②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空间。

家具、设备尺寸,以及人们在使用家具和设备时,必要的活动空间,是确定房间内部使用面积的重要依据。

2.自然条件
①气象条件
建设地区的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对建筑设计有较大的影响。

水文条件是指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的性质,直接影响建筑物基础及地下室。

一般应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性质确定是否对建筑采用相应的防水和防腐蚀措施。

3.建筑设计标准、规范、规程
常用的标准、规范有: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2005 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年版)
4.建筑模数
①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其符号为M,即1M=100mmo整个建筑物
或其中的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基本模数主要用于门窗洞口,建筑物的层高、构配件断面尺寸。

②扩大模数
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

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6、12、15、30、
60M,其相应尺寸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o 扩大模
数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进深、柱距、跨度,建筑物高度、层高、
构件标志尺寸和门窗洞口尺寸。

③分模数
基本模数除以整数。

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其相应的数值分别为10、20、50mm的模数适用范围。

分模数主要用于缝宽、构造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