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的故事 观后感

合集下载

百岁学人周有光 观后-玉麒

百岁学人周有光 观后-玉麒

百岁学人周有光观后-玉麒
百岁学人周有光观后-玉麒
[百岁学人周有光]观后-玉麒
《百岁学人周有光》电视片观后感
山东大学盛玉麒
2021-8-30
正在中央10套热播的人物传记《百岁学人周有光》,构思严谨、史料详实,内容丰富、情节感人。

从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大时间跨度背景下,浓缩呈现
了周有光先生执着的求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世界、卓著的学术贡献、睿智深刻的谈吐、和
蔼可亲的音容,给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淡定与超脱,同时又洋溢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理想和追求,充满了人格魅力的正能量。

语言学和所有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历年来存有本体研究和应用领域研究之分后。

在中
国长期的半封闭体制下,有意无意造就了孔乙己似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去”的书生,坐而论道,闭门造车,两耳不言百姓事,一意玄学度平生。

周有光先生能够潜心钻研被传统主流视为“冷门”甚至“离经叛道”的字母文字学,
可以想见,需要多么大的超脱世俗名利和评价体系的勇气与淡定的人格力量!周老为主参
与研制的《汉语拼音方案》被30多年前已确定为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国际标准,教育救国、文化兴邦、经世致用的赤子之心,终于凝聚了影响十数亿人、惠及子孙后代的旷世贡献!
敬佩之余,存有诗为证:
百岁学人耀青史,有光一生葆青春。

金融货币阳入社会阶层,字母符号比拼语音。

学海杨帆历磨难,文渊探宝频创新。

书生意气空论道,经世致用铸国魂。

人物故事-周有光:你每一次用拼音输入,都是他的智慧之光在闪烁!

人物故事-周有光:你每一次用拼音输入,都是他的智慧之光在闪烁!

周有光:每一次用拼音输入,都是他的智慧之光在闪烁!(周有光)拼音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发明,但你可能并不了解它的发明者——周有光。

新中国建国初期,80%的人口是文盲,“扫盲”无疑成为建设新中国的重中之重,当时采用的识字法,被称为《速成识字法》,由解放军文化教员祁建华同志发明,不可否认, 速成识字法》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它帮助全国5000万人摘掉文盲帽子。

但中国,还需要一种更高效、更便于和国际接轨的识字方法,此时,周有光出现了!周有光先生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50岁之前他是个银行家,研读经济学;50岁以后,“跨界”研究语言学,发明泽被亿万人的汉语拼音。

需要说明的是,周有光先生银行任职期间,还参加了反日救国会,为抗日做出很多贡献,后来因为被银行派遣到欧洲,发现欧洲人对字母学很重视,于是买了许多字母学的书,自学成才,发表很多创造性论文、书籍后才被邀请跨界研究语言学。

1955年,50岁的周有光,被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担任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为了要给中国文字研究拼音方案做参考,我就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字”这是周教授的原话,这工作量是巨大的,但又是必须的,文盲两个字是一座大山,挡住了中国前进的路,周有光和整个文字改革委员会肩负整个民族复兴的希望,他们必须要做这个“愚公”,移开这座大山。

遍读典籍后,周有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给出拉丁化汉语拼音方案,当时苏联教育部专家,专门到北京劝说中国采用俄文字母,陈毅副总理以《“中国要跟东南亚联系,东南亚没有人认得俄文字母”为由拒绝,今天看来,陈毅副总理的坚持太有意义,试想当时真的采用了俄文字母,恐怕现在会有很多麻烦。

有了领导支持,拉丁化汉语拼音方案得到落实,周有光带着研究团队,夜以继日,历时三年,研究出了完整、系统的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决议,同年,汉语拼音成为全国小学的必修课,1979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华沙召开文献技术会议,周有光教授代表中国发言,一手促成《 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这是汉字和国际接轨的开始。

周有光:一生追求,一生有光

周有光:一生追求,一生有光

周有光:一生追求,一生有光作者: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17年第08期2017年1月14日,“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享年112岁。

他曾是经济学家,年轻时立下抗日大功;后来他是语言学家,半道出家制定拼音方案,被媒体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他还是文化学家,和钱伟长一道编写《简明大不列颤百科全书》,沈从文称他“周百科”。

从经济学到语言学,这样的错位,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有些荒诞不经。

周有光很平静地接受了这样的错位,并且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在语言文字领域创造了卓越成就。

他一生经历晚清、北洋、民国和共和国,是“四朝元老”,经历过诸如战争、饥荒等大风大浪,但是依旧保持豁达淡泊的性格。

押题例文题目:请以“错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错位的爱刘雅淇在你的口中,我听到最多的就是“丫头片子”,你看我的眼神也从来没有像看哥哥那样亲切和慈祥,尽管你是我的奶奶,我的亲奶奶,可是我从来没有跟你亲近过。

你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让我疏远你,我埋怨自己怎么不是男孩子,也埋怨父母既然生了哥哥,为什么还要生下我。

我相信,我绝对就是那个被你们抛弃在石头缝里的种子,我不是一个男孩子就是一个错误,而在你眼里,我所有的一切都是过错。

家里所有的好东西你都给哥哥,从来没有想起过我,就连我照镜子穿衣服,你都嗤之以鼻。

每一次哥哥拿到奖状的时候,你逢人便夸,而我带回奖状的时候,你只是淡淡的一句:“哦,一个丫头片子,以后要飞走的,再好也是别人家的。

”我所有的激情被你一句话就浇灭了,就连父母看我的眼神都没有往日那么欣喜。

于是从小我就发誓,我一定要超过哥哥,一定要比哥哥优秀。

我就要让你看看,丫头片子也是人。

当我越来越优秀的时候,你却老了,我从来不想去关心你的身体好坏,心中甚至有些欣喜,你终于不能扯着嗓子骂我“丫头片子”了。

没有你的爱,我一样要长大。

那天,你突然病倒了,我远远隔着门,你渴望的眼神看着我,我却原地未动。

多年后,当我从你锁着的柜子里发现我以前的那些奖状时,我才明白,原来你心里始终有我,虽然不像爱哥哥那般炽热,但是在严厉中仍给我以雨露的浇灌。

112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养生秘诀:6个“习惯”,福寿双全

112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养生秘诀:6个“习惯”,福寿双全

112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养生秘诀:6个“习惯”,福寿双全1第一个养生秘诀:相信自己。

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先生,以非凡成就名垂青史,以112岁高寿成为养生典范。

翻看周有光先生的履历,我得到巨大的心灵震撼。

他也曾经有过“至暗时刻”。

感觉前途一片渺茫,也不可能“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小时候,周有光先生身体孱弱,疾病缠身。

算命先生曾经预言,说他活不过35岁。

但是,周有光先生却用事实打脸算命的“半仙”。

他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按部就班,用事实打碎了“不长命”的魔咒。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也有大师告诉我,你伸出手,感情线、生命线、事业线都在手心,当你握起了拳头,一切是不是尽在掌握?周有光先生能够收获112高寿,相信自己是第一位的,任何精彩人生,如果没有“相信自己”这一点作为基调,都不可能成立。

2第二个养生秘诀:追求梦想。

周有光先生崇尚“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有人说,工作者是美丽的。

对于周有光先生来说,有事可做,不仅充实快乐,还会新鲜有趣,每一个日子都生机勃勃。

在他100岁的时候,还笔耕不辍,写出一本书《朝闻道集》,深受读者欢迎。

在111岁生日那天,周有光先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清空一切,从零开始。

他亲口对亲朋好友变态:“我111岁,就等于1岁,一事无成,以后要少说空话。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一首《北京欢迎你》响遏行云,其中一句歌词至今难忘: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人活着,有追求,就会目标鲜明;有目标,就会动力十足。

动力十足的人生,就会精神抖擞,无往不胜。

追求梦想,让人处于“年轻态”,活力四射,“青春再现”。

3第三个养生秘诀:活好当下。

周有光先生有一个座右铭:乐天知命。

在我看来,这也是他人生智慧的高度总结。

周有光先生从小便饱经磨难。

孩提时代,本应该享受天真烂漫的时光,一场大火,彻底改变了他的家境。

在断壁残垣的余烟里,周有光先生的曾爷爷万念俱灰,走投无路的他悲痛无声,背着家人跳河寻了短见。

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读后感

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读后感

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读后感读后感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聊聊我读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的感受。

这本书啊,真的就像一扇神奇的窗户,打开之后让我看到了文字世界的五彩斑斓。

一开始,我只是好奇文字是怎么来的,没想到一读进去,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惊喜的探险之旅。

你能想象吗?那些古老的文字,像是刻在石头上的神秘符号,它们居然有着那么深的含义和故事。

周有光先生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导游,带着我一点点地去了解,去感受。

比如说,埃及的象形文字,那一个个画出来的图案,多有趣啊!感觉就像是古人在跟我们玩猜谜游戏。

还有楔形文字,看着那些尖尖的笔画,我就在想,当初写下它们的人得费多大的劲儿呀。

而且哦,通过这本书我还知道了文字的发展可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们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就像我们人会长大、会改变一样。

有的文字越来越简单,好写好认;有的文字却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让人觉得有点可惜。

读完这本书,我对文字充满了敬畏之心。

原来我们每天用的这些字,背后都有着这么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以后我再写字的时候,肯定会想起它们走过的漫长道路,也会更加珍惜每一个字。

怎么样,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对这本书感兴趣啦?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啦!今天要跟你们唠唠我读完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的那些事儿。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呢,会不会很枯燥呀?结果完全不是!它就像一本精彩的故事集,让我越看越着迷。

我发现文字的世界简直太奇妙啦!从最初简单的符号,到后来复杂多变的字体,每一步的发展都让人惊叹。

就好像文字也有自己的生命,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

周有光先生的讲述特别生动,让我感觉自己穿越了时空,亲眼看到了不同文明中文字的诞生和演变。

比如说汉字,那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它的形态美,寓意深,每一个笔画都饱含着智慧。

还有那些外国的文字,像拉丁字母,它们的传播和影响范围可广了。

我就在想,这是不是文字的一种“旅行”呢?走到哪里,就把文化和知识带到哪里。

《怀念周有光老人》读后感

《怀念周有光老人》读后感

《怀念周有光老人》读后感
读完《怀念周有光老人》后,我突然有了很多感想,社会的发展规律最简单就是这样东西:经济从农业化、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是神权政恰到君权政治再到民主政治:文化从神学思想到玄学思想再到科学思想。

一个民族多数人的思想会经历三个步骤:神学思维,就是信仰宗教:玄学思维,就是各种主义了;科学思维科学的好处是希望人家骂,你骂不倒它,它就是真理,所以它站得住。

而且科学在全世界是一样的,是一元的,而宗教不同的教派,主义不同的流派,都是不同主张的。

科学不需要信仰,科学与信仰的区别在于,信仰不许批评否定的,科学天天希望你否定它。

比如说万有引力定律,你可以天天批评它,哪天你能创造一个推翻它的理论,那你就了不起科学是一步一步发展的,现在整个世界。

上的问题只有一部分能由科学来解决,大部分不能解决。

所以宗教能够站得住,主义能够站得住。

有些问题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解决,可是整个趋势是毫无疑问的。

怀念周有光老人阅读后感捂

怀念周有光老人阅读后感捂

怀念周有光老人阅读后感捂今天,读完《走读周有光》后,对周有光先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之前,只知道周有光是一个很长寿的老人,活了100多岁,一直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至于他到底有什么贡献,有什么生平事迹全然不知。

作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采取“走读“的方式,从周有光的出生地常州起步,先后走访了他生活和工作过的苏州、上海、杭州、重庆、成都、北京以及下放劳动过的宁夏西大滩等城市或地区,让我们对周有光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周有光于1906年1月13日出生在常州,于2018年1月14日去世,享年112岁。

他经历过清末、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和新中国不同的时代,是“四朝元老”。

1.只要想学习、想有一番成就,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百年人生,本身就是历史的缩影。

他早年在经济和金融领域颇有建树,50岁时突然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

虽然50多岁才起步,但在《汉语拼音方案》的编制过程中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70多岁还参加《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翻译出版。

活到112岁,用他的话说,刚32岁。

当他83岁时,正式从单位离休回家的时候,他说从80岁作为1岁开始,自己刚刚3岁。

此后,他基本每月发表1篇文章,每年至少出版1部著作。

只要你想学习知识,想成就事业,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周有光从80岁开始算起,把自己的心态变得很年轻。

2.与爱人“流水式”的爱情2002年8月,妻子张允和因心脏病突发而离世。

享年93岁,周有光回忆到他们的爱情说:那时常在一起,慢慢地、自然地发展,不是像现在“冲击式”的恋爱,我们是“流水式”的恋爱,不是大风大浪的恋爱。

周有光先生说,“别人都说我们结婚七十多年来没有吵架,其实我们也有吵架,不过我们吵架不会高声谩骂,不会让保姆听到的,也没有闹几个小时的,一般是三两句话就吵完了。

还有一点,我们吵架通常不是为了两个人的问题,而是因为其他人的问题。

我们相信外国哲学家的一句话:‘不要生气!’许多人问我们长寿之道,我们想不出什么道理,可是我们相信不要生气。

百岁感言读后感

百岁感言读后感

《百岁感言》是一本由著名作家周有光所著的书籍,该书记录了作者从出生到百岁的生命历程和感悟。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作者的丰富经历,也因为他在书中表达的智慧和感悟。

首先,我被作者的豁达和乐观所打动。

他在书中详细描述了生命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败,反而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们。

他坚信生活的美好,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这种乐观的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生活。

其次,我深深地被作者对人生的理解所触动。

他并不把人生看作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他的百岁感言不仅仅是回顾自己的过去,更是展望自己的未来。

他的人生哲学提醒我,人生是一场旅程,不是一场竞赛,我们不应该过于关注结果,而应该享受过程,享受每一次的经历和成长。

再次,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许多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话题,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尊重和珍视自己的文化,因为它是我们身份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精神家园的基石。

总的来说,《百岁感言》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给了我很多人生智慧和感悟,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生活。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真实、深刻、感人,缺点在于它可能不适合所有人阅读,因为它包含了一些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观点。

然而,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反思了自己的人生。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加乐观、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我也开始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更加尊重和珍视自己的成长过程。

最后,我想说的是,《百岁感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人生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成长、关于智慧、关于人生的书籍。

它提醒我们,人生是一场旅程,不是一场竞赛。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的经历和成长,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相信,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有光
——《龙城讲坛·周有光的故事》观后感3月17日(星期六)下午2:00,我们在常州市图书馆3楼报告厅《龙城讲坛》会场,聆听了人文常州大讲堂2012年第一讲,由范炎培老师主讲的《周有光的故事》,受益匪浅。

虽然室外下着淅淅沥沥的中雨,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听讲座的热情,会场里秩序井然,万籁无声。

范炎培老师的课讲得非常生动,从周有光的出生、家庭背景一直讲到现在,讲到常州方言吟诵。

随着他娓娓动听的讲述,全场深深被青果巷的人瑞周有光老先生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完全融入了范老师的故事情节之中。

周有光,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

周有光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官员,同时也在常州经营棉纺、织布、当铺等产业。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攻打常州,他的曾祖父全力支持清军守城,以家产供守城清军军饷,后常州城被攻破,曾祖父投水自尽,周家的雄厚家财尽失,从此家道开始衰败。

周有光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

解放后回上海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领域,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一、人老书不老
周有光的祖上在江苏常州是望族,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书香门第,藏有很多书,“不过全是文言的。


作为出生在晚清的周有光,小时候接触的依然是《三字经》之类的书,但给周有光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西游记》。

不过,周有光却自言自己看《西游记》是看了两遍才看懂的,“读书是件很好玩的事,第一遍看不懂,不要放弃,看第二遍,也许就能看懂了,”由此,阅读的乐趣往往就跳跃在第一遍的不懂到第二遍的懂之间。

今年已107岁高龄的周有光先生,依然坚持学习。

他说:“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

”他甚至把孔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改成了“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

于是,退休以后,他阅读了大量专业以内和专业
以外的有关文化和历史的书籍。

他不仅自己坚持学习,而且尽一切可能教育别人努力学习、终身学习。

书籍使他“返老还童”,老当益壮。

二、人老心不老
人们说祝福健康长寿,长命百岁,认为100岁是人生最圆满的结束,而正在冲击世界吉尼斯长寿纪录的周老笑侃,是上帝糊涂把我忘了。

乐观的心态,是周老长寿的秘诀。

周有光先生已经107岁了,在不知情的人看来,他肯定已是老态龙钟、朽气十足了。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他除了稍微有些耳聋之外,其它方面都“平安无事”,而且思维清晰,充满活力。

何以如此?这里有两个小故事。

一是:周有光先生刚从上海调来北京时,住在沙滩原北京大学内民国初年为德国专家建造的一所小洋房里。

说是小洋房,但分配给他的房间其实很狭小,而且年久失修,透风漏雨。

就此,他专作《新陋室铭》予以写实:“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二是:常听老年人说:“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

”周有光的想法则与此不同。

他说:“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

”于是,他把81岁视为1岁,从头开始计算年龄。

在他92岁的时候,有位小朋友给他送贺年卡,上面写的是:“祝贺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见了这张贺年卡,他高兴得三天没睡着觉。

三、人老生命不老
周有光是老一辈语言文字学家,已届耄耋之年,但是论学术思想他却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

周先生所以能够这样,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世界的眼光,能从世界来看中国。

周有光前半生正式专业为经济学,但自述上大学时就开始对语言学、文字改革产生兴趣,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美国国会图书馆既藏有周有光的经济学著作,也藏有他的语言学著作。

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领域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周有光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设计并发展了汉语拼音。

1961年出版《汉字改革概论》,对语言学和文字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扩大了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范围;他提出了“文字三相分类法”(符形、语段、表达法),并把汉字的传播历史分为“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他提出“两个双语言”建议,
认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急需实行两个双语言:方言和共同语的国内双语言;汉语和英语的国际双语言,紧跟时代潮流。

周有光,用知识改造社会、用文化重塑民族、用奋斗书写自我,已经成为了一百年来无数有志之士的精神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