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课件:唾液腺肿瘤

合集下载

睡液腺疾病—唾液腺肿瘤(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

睡液腺疾病—唾液腺肿瘤(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

➢ 肌上皮结构中可见巢状鳞状化生,细胞 之间有明显的细胞间桥,上皮团中央可形 成角化珠,角化脱落可形成囊腔
➢ 有的细胞之间可见嗜伊红均质样物 ➢ 偶呈菊花团样结构
浆细胞样细胞
梭形细胞类似于平滑肌细胞, 常排列成束
透明肌上皮细胞
➢ 巢状鳞状上皮化生, 细胞间桥 明显
➢ 中心有角化珠,脱落形成囊腔 ➢ 周围细胞似表皮样细胞呈同心
5年生存率超过90%
黏液表皮样癌
➢ 主要是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 ➢ 黏液细胞较少,低于10%,散在于表
皮样细胞之间
黏液表皮样癌
➢ 肿瘤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明显,排 列成片或实性上皮团,缺乏囊腔和腺 腔结构,向周围组织呈浸润性生长
黏液表皮样癌
➢ 肿瘤间质中“黏液湖”较少,缺乏 淋巴细胞
➢ 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用黏液染色 证明含少数的黏液细胞即可诊断
➢ 除多形性腺瘤癌变之外,其他类型唾液腺肿瘤尚未发现PLAG1和 HMGA2的融合,因此可用于鉴别形态学上同多形性腺瘤类似的肿瘤。
➢ 研究发现,一些类型的多形性腺瘤中 WIF1的表达下调与其与恶性转化风 险增加有关
➢ 一些类型的多形性腺瘤有HRAS的突变和过表达
肉眼见 ➢ 肿瘤多呈不规则结节状。剖面多为实性,灰白色或黄色,
➢ 良性肿瘤,恶性转化率约2% ➢ 术后容易复发 ➢ 恶变风险高
1.多形性腺瘤术后容易复发
➢ 由于包膜内常有瘤细胞侵入 ➢ 近黏液样成分包膜薄、不完整或无包膜 ➢ 行穿刺活检
2.多形性腺瘤恶变风险高
➢ 多次复发 ➢ 位于腮腺深叶 ➢ 男性 ➢ 老年患者
需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局灶性恶变和包 膜外浸润
类似于黏液囊肿
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黏液表皮样癌

涎腺疾病(肿瘤)ppt课件

涎腺疾病(肿瘤)ppt课件

粘液表皮样癌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发 病率最高,占第一位。 发生于大涎腺者以腮腺居多,发生于小 涎腺者以腭部最多见,其次是颌下腺和 舌下腺,其他小涎腺也可发生,特别是 磨牙后腺。女性发病率较高于男性。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随分化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别。高分化型 多呈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界清,质地中等。低 分化型生长速度快,质地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 与周围组织粘连甚至固定,可有疼痛,有面神经麻 痹症状。

治疗方法(一)
对腮腺良性肿瘤,采取解剖并保留面神经切除腺叶及 肿瘤的手术方式。 对腮腺恶性肿瘤,由于肿瘤的浸润性和神经侵犯性, 正常周界难以确定,行全腺叶切除。当临床上无面神 经麻痹症状,而术中见面神经邻近肿瘤且有变性表现, 如失去原有光泽,变色呈暗红或暗紫或呈粗大表现均 应考虑切除。术中应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周界是 否正常。扩大切除。 对于面神经的处理原则:已出现面神经麻痹或手术中 发现面神经被肿瘤包绕或存在明显粘连时才考虑切除 面神经,否则应尽量保留。作神经端端吻合或神经移 植术。
常见部位是在腮腺下极,表现为缓慢生长的 无自觉症状的肿块。不引起面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Warthin 瘤可呈多发中心。在一侧 腮腺出现多个肿瘤,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在 双侧腮腺。资料表明两者的发生率均占该瘤 的10%以上。 Warthin 瘤无论其上皮成分或淋巴成分发生恶 变者极少见。

诊断

治疗及预后
Warthin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以往有采用剜出术 者,易复发,后主张采用腮腺浅叶连同肿瘤切除 术。目前多认为最合理的是作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此手术方法即能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又能 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面神经损伤的机 会,避免面部凹陷畸形,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 征以及能保留腮腺功能等优点。 彻底切除后一般不会复发,也极少恶变,预后良 好。

医院唾液腺肿瘤患者健康教育宣教PPT课件

医院唾液腺肿瘤患者健康教育宣教PPT课件
明显血性分泌物引流出,提前告知家属,以免引起恐慌。
术后健康教育
病情观察指导
引流管护理指导:留置负压引流管的患者,提前向患者解释置管目的是为了使伤 口内积液、积血能及时引流,减少创口局部血肿,以使伤口早期愈合,指导患者 卧床休息时保持头高脚低位,翻身、下床活动的时候要防止引流管受压、打折, 以免凝血块阻塞。护士应及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根据伤口情况, 一般在术后第三天、24小时引流量在20~25mL 时,即可考虑拔除引流管,并行 伤口加压包扎。
保持局部干燥,用弹力头帽 或绷带加压包扎2~3周,使 伤口加快愈合,减少分泌。
告知患者耳前区麻木是腮腺 较常见的并发症,注意观察 患者耳前区皮肤感觉有无异 常,告知其随着时间的延长, 一方面可逐渐适应,另一方 面感觉神经末梢可以再生。
专科指导
患者面部表情肌肌力减弱, 眼睑闭合不全,应及时判断 有无面神经损伤情况,告知 患者一般术后3个月内恢复, 出现异常情况必要时使用营 养神经药物治疗。
03 术后健康教育
术后健康教育
休息与活动指导
告知患者去枕平卧至6小时后取半卧位,以减轻局部充血、肿胀,利于伤 口分泌物的引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术后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全麻完全清醒6小时后无呕吐、无呛咳者可给少量的温水,观察 半小时无不适则进食牛奶或其他流质饮食,1~2天内进半流质饮食,2~3 天后进软食,给予清淡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尤其是酸性食物和药物,以免引起过多的唾液分泌,防止腮腺瘘发生。
用药指导
安慰暂时性面瘫患者,告知其遵医嘱服用营养神经药物。
出院指导
专科指导
术后局部敷料包扎7~10天,注意绷带包扎牢固,松紧度适宜。观察有无不能皱眉、闭

唾液腺肿瘤 PPT-

唾液腺肿瘤 PPT-

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骨膜时,与下
右颌下腺多形性腺瘤
颌骨体融合而不能活动。 恶性肿瘤侵及皮肤者,呈板样硬。 部分肿瘤出现颈淋巴结肿大。
(引自邱蔚六主编,实用口腔疾病诊 治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58页)
舌下腺肿瘤
部分病例无任何自觉症状。 部分病例可有一侧舌痛或 舌麻木,或舌运动受限。 触诊可及舌下腺硬性肿块, 有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粘 连而不活动,口底黏膜常 完整。
应用,唾液腺造影自上世纪80年
代以来在唾液腺肿瘤诊断上已很
少采用。
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造影,呈“手抱球状” (引自邱蔚六主编,实用口腔疾病诊治图谱,
儿童
恶性 良性
成人
性别差异
女性
多形性腺瘤和黏液表皮
样癌女性多于男性,而
沃辛瘤男性明显多于女
性。
多形性腺瘤
黏液表皮样癌
沃辛瘤
二、不同部位的唾液腺肿瘤共同临床特点
唾液腺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 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 中等硬度或软,表面光滑或结节状
唾液腺恶性肿瘤
VS.
多有疼痛症状,生长较快
活动性差,界不清,可有神经功能障碍
质地硬,可伴有溃疡
腮腺肿瘤 下颌下腺肿瘤 舌下腺肿瘤 小唾液腺肿瘤
唇腺肿瘤 磨牙后腺肿瘤
舌腺肿瘤
三、 不 同 部 位 唾 液 腺 肿 瘤 的 临 床 特 点
腮腺肿瘤
表现为耳前区、耳垂下、或颌后区肿块。
良性肿瘤一般无面瘫,恶性肿瘤可有面瘫、 溃破、张口受限症状,少数可有颈部淋巴 结肿大。 腮腺深叶肿瘤突向咽侧时,可表现为咽侧膨 隆或软腭肿胀。
口底部腺样囊性癌 (引自道健一 久野吉雄 野间弘康主编,
彩图临床口腔外科学,科学技术文献出

唾液腺肿瘤PPT课件

唾液腺肿瘤PPT课件
• 良性肿瘤对腭骨及牙槽突产生压迫性吸收,恶性肿瘤对 骨质呈侵蚀性破坏。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临床表现
小唾液腺肿瘤-磨牙后腺
• 几乎100%为恶性; • 以黏液表皮样癌多见; • 易被误诊为黏液囊肿、冠周炎或骨髓炎。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临床表现
小唾液腺肿瘤-舌腺
• 多见于舌根部,以恶性肿瘤多见; • 疼痛、异物感及吞咽障碍; • 表面黏膜完整; • 因部位较靠后,不易早期发现,初次发现即为晚期肿瘤; • 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
精选2021最新课件
治疗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受限等症状,少数可出现颈淋巴结肿大; • 腮腺深叶肿瘤突向咽侧时,可表现为咽侧膨隆或软腭肿
胀; • 位于下颌支后缘与乳突间的腮腺肿瘤,如不能活动,不
能视为恶性诊断依据; • 发生于副腮腺的肿瘤,可表现为颧弓下方的颊部肿块。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临床表现
腮腺肿瘤
下耳 垂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临床表现
腮腺肿瘤
• 影像学检查: B超——判断有无占位性病变及大小,估计大致的性质; CT——确定肿瘤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包括重要血管间的 关系; 99mTc核素显像——对沃辛瘤有较高诊断价值,“热结 节”。
• 腮腺和下颌下腺肿瘤禁忌做活检!
精选2021最新课件
诊断
精选2021最新课件
分类
• 按组织学分类:(WHO,2005)
口底黏膜常完整。
精选2021最新课件
临床表现
小唾液腺肿瘤-腭腺
• 一般发生于一侧腭后部及软硬腭交界区; • 肿瘤固定,不能以活动度来判断其良恶性; • 恶性肿瘤,如腺样囊性癌,可伴有疼痛或烧灼感,还可
伴眶下区或上唇麻木;如侵及翼肌,可致张口困难。

唾液腺肿瘤——北大口腔课件PPT

唾液腺肿瘤——北大口腔课件PPT
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不易为临床医师掌握
新分类表
肿瘤生物学行为可分为三类
高度恶性肿瘤
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 腺样囊性癌
唾液腺导管癌
非特异性腺癌
鳞状细胞癌
肌上皮癌
未分化癌
颈淋巴结转移率 远处转移率
术后易于复发
患者预后差
新分类表
低度恶性肿瘤 腺泡细胞癌 上皮-肌上皮癌 颈淋巴结转移率 术后复发
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首选B超检查
腮腺囊肿
腮腺多形性腺瘤
诊断
CT computed tomography 肿瘤定位 肿瘤部位与周围组织、重要血管 之间关系
诊断
CT特别适用于 腮腺深叶肿瘤 与咽旁肿瘤难以区分 范围非常广泛
诊断
唾液腺造影 sialography
诊断价值
唾液腺炎症
+++
舍格伦综合征 +++
唾液腺肿瘤

不同部位肿瘤特点
腮腺恶性肿瘤 部分出现面瘫 可侵及皮肤,表面破溃 侵犯咬肌 张口受限 少数颈淋巴结肿大
不同部位肿瘤特点
腮腺深叶肿瘤 咽侧膨隆 软腭肿胀 颌后区肿块 不活动
不同部位肿瘤特点 副腮腺肿瘤 颊部肿块,颧弓或颧突下方
不同部位肿瘤特点
颌下腺肿瘤 颌下三角区肿块 良性肿瘤常无自觉症状
不同部位肿瘤特点
涎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n=405)
生 100 存 率 80 %
60
40
77.8% 69.6%
55.8%
36.7%
20
0 3
5
10
15 随访时间(年)
二 多形性腺瘤 pleomorphic adenoma
又名混合瘤 mixed tumor 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者

涎腺肿瘤(1)

涎腺肿瘤(1)
癌 腺泡细胞癌 黏液表皮样癌 -低度恶性/高分化 -高度恶性/低分化 腺样囊性癌 -腺样/管状型 -实性型
高度恶性肿瘤
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终末导管腺癌) 上皮-肌上皮癌 唾液腺导管癌 基底细胞腺癌 恶性皮脂腺肿瘤
-皮脂腺癌 -皮脂腺淋巴腺癌 嗜酸粒细胞腺癌 囊腺癌 低度恶性筛孔状囊腺癌 黏液腺癌 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 非特异性腺癌 鳞状细胞癌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癌肉瘤 -转移性多形性腺瘤 小细胞未分化癌 淋巴上皮癌 成釉细胞癌 其他癌
学时:2学时 授课内容: 唾液腺肿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及预后。 多形性腺瘤、沃辛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的诊治原则。 目的:
能够阐述唾液腺肿瘤的诊治总则。 能够说出唾液腺肿瘤的分类和治疗方法。 能够阐述多形性腺瘤、沃辛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 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重点: 掌握上述四种唾液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难点: 唾液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引自邱蔚六主编,实用口腔疾病诊 治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58页)
舌下腺肿瘤
部分病例无任何自觉症状。 部分病例可有一侧舌痛或 舌麻木,或舌运动受限。 触诊可及舌下腺硬性肿块, 有时与下颌骨舌侧骨膜粘 连而不活动,口底黏膜常 完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口底部腺样囊性癌 (引自道健一 久野吉雄 野间弘康主编,
(引自邱蔚六主编,实用口腔疾病诊治 图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60页)
组织病理( 金标)准
冰冻切片常应用于术中; 唾液腺肿瘤的确切诊断常依赖于石蜡切片诊断; 必要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协助诊断。
.
腮腺肿物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流程
腮腺肿物
腮腺弥漫性肿大

第二节 涎腺肿瘤 讲课课件

第二节 涎腺肿瘤 讲课课件

腮腺多形性腺瘤增强CT
(引自余强主编,颌面颈部肿瘤影像诊断学,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114页)
MRI:
具有无损伤、无放射性和软组织 显示清晰等优点。 MRI检查可清晰显示肿瘤与血管的 关系,其对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 显示优于CT。 对确定恶性肿瘤的侵及范围以及与 周围组织关系的定位具有较大的价 值,此外对范围较大的肿瘤也较为 适用。 但磁共振成像也很难区分唾液腺肿 瘤的组织学类型。
5.舌下腺囊肿-鉴别诊断
(1)口底皮样囊肿:位于口底正中,呈圆形或椭圆形,边 界清楚,表面粘膜及囊壁厚,其内有半固体皮脂样分 泌物,扪之有面团样柔韧感,无波动感、有压迫性凹 唾液腺黏液囊肿 陷。 (2)囊性水瘤:囊腔内容物稀薄,无粘液、淡黄清亮,涂 片镜检可见淋巴C 。 (3)主要依靠穿刺内容物检查,舌下腺囊肿可抽出黏稠 液体。
质地硬,可伴有溃疡
腮腺肿瘤 下颌下腺肿瘤 舌下腺肿瘤 小唾液腺肿瘤 唇腺肿瘤 磨牙后腺肿瘤
舌腺肿瘤
三、 不 同 部 位 唾 液 腺 肿 瘤 的 临 床 特 点
腮腺肿瘤
表现为耳前区、耳垂下、或颌后区肿块。 良性肿瘤一般无面瘫,恶性肿瘤可有面瘫、 溃破、张口受限症状,少数可有颈部淋巴 结肿大。 腮腺深叶肿瘤突向咽侧时,可表现为咽侧膨 隆或软腭肿胀。 位于下颌支后缘与乳突之间的肿瘤,触诊不 活动,不应视为恶性标志。 偶有副腮腺肿瘤者,表现为颊部包块,多位
不同唾液腺良、恶性肿瘤的构成比
90%
75% 60% 25% 40% 10% 腮腺肿瘤 颌下腺肿瘤 舌下腺肿瘤 小唾液腺肿瘤 40% 60%
良性 恶性
腮腺肿瘤:良性肿瘤占大多数(约75%),恶性肿瘤只占少数(约25%); 颌下腺肿瘤:良性肿瘤(约占60%)多于恶性肿瘤(约占40%); 舌下腺肿瘤:良性肿瘤只占极少数(约10%),恶性肿瘤比例高达90%; 小唾液腺肿瘤:恶性肿瘤(约占60%)多于良性肿瘤(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唾液腺顺序:腭,唇,颊,舌
➢ 症状:无痛,缓慢,偶有不适 ➢ 体征:质硬,活动(除腭部)结节状,表面皮肤黏
膜无改变
发生于腮腺的多形性腺瘤 生长缓慢,表面光滑,常呈人口;在我国唾液腺肿瘤
约占人体全部肿瘤的2.3%;
年龄:平均46岁,但因肿瘤类型而异;
性别:女性多见;
性质:良性54-79%;恶性21-46%;
部位:
上皮性肿物(全部)
恶性肿瘤
腮腺
64-80%(多位于浅叶) 15-32%
颌下腺 7-11%
41-45%
舌下腺 1%
70-90%
7206例发病年龄分布
30 40 50
7206例唾液腺肿瘤小结
良性:恶性=1.83:1 良性最多见者为多形性腺瘤(66.48%);恶性最多见者 为黏液表皮样癌(29.77%)和腺样囊性癌(28.25%)
好发部位:腮腺↓(62.6%)、小唾液腺(腭腺)↑( 24.9%)、下颌下腺、舌下腺
恶性肿瘤发生率:腮腺22.3%;下颌下腺40.2%;舌下腺 93.7%;小唾液腺62.1%
小唾液腺 9-23%
50%
*发生于舌、口底及磨牙后区的肿瘤80-90%为恶性
7206例良恶性唾液腺肿瘤分析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最新统计资料)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7206例发病部位
不同部位唾液腺肿瘤的发生率
不同部位唾液腺恶性肿瘤发生率
恶性小唾液腺肿瘤的发生率
各类腮腺良性肿瘤的比例
7206例性别分布
Non-epithelial tumours(非上皮性肿瘤) Haemangioma(血管瘤) Lymphangioma(淋巴管瘤) Neurofibroma(神经纤维瘤) Lymphoma(淋巴瘤)
Unclassified tumours(未分类肿瘤)
Allied conditions(相关病变) Benign epithelial lesion(良性上皮病变) Sialosis(唾液腺肿大) Oncocytosis(嗜酸细胞增多症)
女:男=1.02:1
发病高峰40~59岁
1972
WHO
唾 液 腺 肿 瘤 组 织 学 年 分 类
Epithelial tumours(上皮性肿瘤) Adenomata(腺瘤)
Pleomorphic(多形性) Monomorphic(单形性)
Adenolymphoma(腺淋巴瘤) oxyphilic adenoma(嗜酸性腺瘤) Others(其它) Mucoepidermoid tumour(黏液表皮样瘤) Acinic cell tumour(腺泡细胞瘤) Carcinomata(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腺样囊性癌) adenocarcinoma(腺癌) epidermoid carcinoma(表皮样癌)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未分化癌) carcinoma ex pleomorphic adenoma(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2. 良性上皮性肿瘤 (1)多形性腺瘤 (2)肌上皮瘤 (3)基底细胞腺瘤 (4)Warthin瘤 (5)嗜酸性腺瘤 (6)小管状腺瘤 (7)皮脂腺腺瘤 (8)淋巴腺瘤
-皮脂腺型 -非皮脂腺型 (9)导管乳头状瘤 -内翻性导管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头状唾液腺瘤 (10)囊腺瘤 3. 软组织肿瘤 (1)血管瘤 4.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1)霍奇金淋巴瘤 (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3)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5. 继发性肿瘤
唾液腺肿瘤
Salivary gland tumors 唾液腺腫瘍
主要内容
一.概述:复习组织结构;分类;组织学发生 二.唾液腺肿瘤 良性
恶性
教学要求
掌握:
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 样癌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组织发生和生物 学行为
了解:
唾液腺肿瘤的组织发生和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一.概述
WHO
唾 液 腺 肿 瘤 组 织 学 年 分 类
1991
2005
WHO
唾 液 腺 肿 瘤 组 织 学 年 分 类
1.恶性上皮性肿瘤 (1)腺泡细胞癌 (2)黏液表皮样癌 (3)腺样囊性癌 (4)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 (5)上皮-肌上皮癌 (6)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 (7)基底细胞腺癌 (8)皮脂腺癌 (9)皮脂淋巴腺癌 (10)囊腺癌 (11)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 (12)囊腺癌 (13)嗜酸性腺癌 (14)唾液腺导管癌 (15)非特异性腺癌 (16)肌上皮癌 (17)多形性腺瘤癌变 (18)癌肉瘤 (19)转移性多形性腺瘤 (20)鳞状细胞癌 (21)小细胞癌 (22)大细胞癌 (23)淋巴上皮癌 (24)成涎细胞癌
唾液腺肿瘤的组织发生
➢ 基底储备细胞理论 ➢ 多能单储备细胞理论 ➢ 半多能双储备细胞理论 ➢ 多细胞理论
闰管
腺泡
腺泡及闰管细胞具有增殖活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PCNA)
肌上皮细胞具有增殖活性
(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肌动蛋白及PCNA)
本章介绍的肿瘤
➢ 多形性腺瘤 (Pleomorphic Adenoma) ➢ Warthin Tumor (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 ➢ 黏液表皮样癌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 腺样囊性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唾液腺细胞种类
♦腺泡细胞:浆液性腺泡细胞
黏液性腺泡细胞
♦导管细胞:闰管细胞
纹管细胞 排泄管细胞:基底细胞
腔面细胞
♦肌上皮细胞
Pleomorphic Adenoma
又称混合瘤 (Mixed Tumor),是最 常见的唾液腺肿瘤,肿瘤性上皮与黏液 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混合存在。
临床表现
➢ 年龄:40岁左右多见 ➢ 性别:女>男 ➢ 部位:大唾液腺顺序:腮腺(80%),颌下腺,舌下腺
唾液腺的组织结构模式图
实质:腺上皮(腺泡;导管)
唾液腺
间质:纤维结缔组织
基底膜
腺泡
闰管
纹管
排泄管
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 分泌颗粒
肌上皮细胞
基底细胞 基底纵纹
纹管 酶原颗粒
浆液性腺泡(腮腺)
黏液性腺泡、闰管、纹管
排泄管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抗角蛋白14)
腔面细胞
基底细胞
肌上皮细胞核
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外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