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的研究与机理_边归国
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进展

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进展胡洪营;门玉洁;李锋民【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06(015)001【摘要】有效控制水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植物化感作用抑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抑藻技术已备受关注.多种生活类型的水生植物对藻类均有化感抑制作用,现已从一些水生植物中分离得到具有抑藻活性的化感物质,并对其抑藻特性和机理开展了一定研究.文章对化感作用的概念、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水生植物中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藻特性以及化感作用抑藻机理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还对今后植物化感作用抑藻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多学科结合,对化感物质对不同藻类的影响及其选择性抑制机理做更深入的研究.【总页数】5页(P153-157)【作者】胡洪营;门玉洁;李锋民【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4;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4;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相关文献】1.挺水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与应用 [J], 边归国;郑洪萍2.沉水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与应用 [J], 边归国;赵卫东;达来3.化感作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的研究进展 [J], 孙志伟;邱丽华;段舜山;蔡卓平;李卓佳;文国樑4.沉水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进展 [J], 边归国;赵卫东;达来5.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以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为例 [J], 钱凯荣;马增岭;李仁辉;陈斌斌;王敏;朱淑楠;荣梦薇;秦文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滨海湿地植物对赤潮藻的化感效应研究进展

李元跃,熊章静,谭凤仪,等.滨海湿地植物对赤潮藻的化感效应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3,54(2):239-247.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3,54(2):239-247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ttp :// DOI:10.3969/j.issn.1000-1700.2023.02.013收稿日期:2022-11-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6161,32101367)第一作者:李元跃(1968-),男,博士,教授,从事海洋生态学研究,E-mail:*****************通信作者:谭凤仪(1954-),女,博士,讲座教授,从事环境学、污染生态学和海岸湿地生态研究,E-mail:****************.hk 滨海湿地植物对赤潮藻的化感效应研究进展李元跃1,熊章静1,谭凤仪2,3,李宏发2,3,徐景亮2,3,李凤兰2,3,胡柳柳4,郎涛2,5(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2.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湾区红树林湿地研发中心,广东深圳518040;3.香港都会大学科技学院,香港999077;4.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深圳518040;5.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广东深圳518071)摘要:当今,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污染等现象的加剧,导致我国赤潮爆发频率逐年递增,进而造成严重的海洋环境危害与渔业经济损失。
赤潮毒素甚至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赤潮的治理方法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为主,但此类方法具有高成本、二次污染等缺点,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生物治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防治赤潮主要是通过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来实现,目前其已成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利用水生大型植物的化感活性物质来控制水华已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然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研究则较为少见,现阶段仅有极少数研究报道有涉及滨海植物活性物质对赤潮藻爆发的抑制作用。
植物的化感作用

研究历史
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化感作用在植物竞争、群落演替和生 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自19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家们逐渐发 现并证实了植物的化感作用。
研究目的与意义
揭示植物间相互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化感作用,可以深入了解植 物间的竞争和协作机制,为农业生产 提供理论指导。
生物防治与农业应用
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可以开发新型 生物防治策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03
植物化感作用机制
化感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抑制种子萌发
化感物质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 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酶活性等,
从而抑制种子的萌发。
抑制幼苗生长
化感物质可以影响幼苗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导致幼苗 生长受抑。
影响植物根系发育
化感物质可以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 和发育,使根系变得短小、稀疏, 降低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
揭示化感物质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和调控机制
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录组学等技术手段,深入研究化感物质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及其表达调控机制,为调控植物化 感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解析化感物质的代谢途径和转化机制
利用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法,系统解析化感物质的代谢途径、转化机制以及与其它代谢途径的交互作用, 为优化植物化感作用提供思路。
01
抑制有益微生物的 生长
化感物质可以抑制土壤中有益微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土壤肥 力。
02
促进病原微生物的 生长
某些化感物质可以促进病原微生 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加植物病害 的发生几率。
03
影响植物与微生物 的共生关系
化感物质可以影响植物与微生物 之间的共生关系,破坏植物根际 微生物群落的平衡。
植物化感作用控制天然水体中有害藻类的机理与应用解读

植物化感作用控制天然水体中有害藻类的机理与应用富营养化水体会导致藻类爆发性生长,形成水华或赤潮。
水华和赤潮能耗尽水体中溶解氧,使水生动物窒息而死,给水产养殖带来损失。
很多藻类能产生藻毒素,会使各种动物中毒或通过食物链传递,威胁人类的健康。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有害藻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领域。
目前湖内藻类控制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抑藻、动物捕食法等。
但这些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费用高,产生生态危害,不易控制等缺点,因而限制于它们的推广。
化感作用和化感物质的发现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思路。
在一个植物群落里,植物和微生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促进或抑制其他个体或自体的现象称为生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这些物质称为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
Allelopathy一词是Mo1isch于1937年提出的。
化感作用广泛存在于水生态系统,加香蒲,水盾草,穗状狐尾藻,金鱼藻、荸荠、眼子菜、石龙尾、苦草、埃格草、菹草、珊瑚藻等水生植物对特定藻类有化感作用。
水花生、水浮莲、满江红、紫萍、浮萍、西洋菜、水葫芦、石菖蒲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也有报道。
利用大麦秸秆控制水体中有害藻类也有较深入的研究。
抑藻化感物质是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一般只特定性地抑制某些藻类的生长,同时化感物质一般能在自然条件下降解,不会在生态系统中积累,生态安全性好。
因此,将化感物质应用于藻类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化感作用抑藻机理化感物质的种类很多,Rice将其分为14类。
此外,按照化感物质的化学结构也可以分为5大类:脂肪族、芳香族、含氧杂环化合物、类萜和含氮化合物。
目前已从不同植物中分离到多种能抑制藻类生长的化感物质。
如从凤眼莲中分离出3种:N—苯基—2—萘胺,亚油酸,亚油酸甘油酯[引。
其中,N—苯基—2—萘胺和亚油酸甘油酯对雷氏衣藻的抑制效果明显。
狐尾藻中的抑藻物质主要是五倍子酸(桔酸)和焦桔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明显。
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的研究与机理_边归国

第32卷第4期海洋环境科学Vol.32,No.4 2013年8月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ugust2013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的研究与机理边归国(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福州350003)摘要:较全面地介绍了陆生、淡水水生、大型海藻等各种植物化感作用抑制19种海洋赤潮藻类的方法、化感物质和抑制机理,初步分析了大型海藻和微藻之间的相互抑制作用,并对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藻类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化感作用;化感物质;海洋赤潮;机理中图分类号:X1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336(2013)04-0636-05Research and mechanism on plant allelopathy inhibitionmarine red tide:A reviwBIAN Gui-guo(Fuji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Fuzhou350003,China)Abstract:A fully introduce the terrestrial,freshwater aquatic,large algae and so on various plant allelopathy inhibit19species of ma-rine red tide algae method,allelochemicals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large algae and micro algae mutual inhibition,and plant allelopathy inhibition Marine red tide algae technology was discussed.Key words:allelopathy;allelochemicals;marine red tide;mechanism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
东海典型赤潮藻生长的生物、化学抑制作用研究

东海典型赤潮藻生长的生物、化学抑制作用研究本论文针对目前东海海域赤潮频发的严峻形势和寻找有效而且对环境无害的控制赤潮的方法的迫切性,通过实验室模拟技术,聚焦于无毒易生物降解的天然代谢产物的抑藻活性、抑藻细菌的筛选及其抑藻作用的实验研究。
首次开展了鼠李糖脂、吩嗪色素类细菌代谢产物对东海典型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进行了抑藻海洋细菌的筛选并分析讨论了抑藻细菌的抑藻活性;在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抑藻作用及抑藻机理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几种新型绿色化学表面活性剂对东海典型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东海有害赤潮的生物、化学方法防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资料、理论依据及实践基础。
1)、论文首次探讨了铜绿假单胞菌O-2-2产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东海常见赤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灭杀”作用。
并对鼠李糖脂的抑藻机理和选择性抑藻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
①通过实验室培养实验,首次发现铜绿假单胞菌产鼠李糖脂在较低浓度下(3.0~4.0mg·L<sup>-1</sup>),可以完全限制东海常见甲藻赤潮生物—东海原甲藻以及东海常见硅藻赤潮生物—尖刺拟菱形藻和双突角毛藻的生长。
当其浓度达到7.0~10.0 mg·L<sup>-1</sup>的浓度范围内时,可以完全限制东海常见硅藻赤潮生物—中肋骨条藻、旋链角毛藻、柔弱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的生长。
此外,鼠李糖脂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当进一步增大鼠李糖脂的用量,鼠李糖脂可迅速溶解藻细胞,表现出了“灭杀”赤潮生物的功效。
而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鼠李糖脂对青岛大扁藻等绿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非常微弱或不能持久,表明鼠李糖脂的抑藻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②鼠李糖脂胁迫下,赤潮藻细胞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表明,鼠李糖脂的抑藻(包括对赤潮生物生长的抑制和溶藻作用)机理为:具有亲水和。
高等水生植物化感抑藻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等水生植物化感抑藻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水生植物是湖泊、河流等自然水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全球性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其中藻类暴发是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了水生植物的存活和生长。
传统的水质管理方法倾向于化学物质的投入,而这种方法只是暂时抑制了藻类的暴发,却无法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近年来,生态修复成为了水质治理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其中一种修复方式——生态管理杂草,已被广泛应用于底栖杂草的修复。
相比于底栖杂草,高等水生植物对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及其群落结构有更为复杂的影响作用,但目前对高等水生植物在水体中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研究还较为缺乏。
因此开展这项研究对于探索高等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环境中的适应策略,指导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和治理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本研究旨在探究高等水生植物的化感抑藻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和机理。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调查不同高等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抑藻效应。
通过模拟富营养化水环境,选取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湖泊的高等水生植物,利用室内试验方法测定其对不同藻类(蓝藻、绿藻、硅藻等)的化感抑藻效应,探究不同高等水生植物对不同藻类的抑制能力及其抑制机制。
2.研究环境因素对高等水生植物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
通过构建水域环境参数监测系统,对高等水生植物化感抑藻效应的指标进行长期和全面的观测,分析环境因素(包括水温、光照、营养盐浓度、水动力学等因素)对高等水生植物化感抑藻效应的影响。
3.深入探究高等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的机理。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高等水生植物中与化感抑藻作用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其基因调控机理,探究高等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三、研究意义和创新点本研究拟从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个角度对高等水生植物对藻类生长的化感抑制机制展开深入研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和水生植物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化感物质抑藻机理

化感物质抑藻机理一、引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水体中的蓝藻爆发是富营养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它会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寻找有效的抑藻方法已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
化感物质是生物体释放的一类物质,它对其他生物具有抑制或促进作用。
近年来,化感物质在抑藻方面的应用已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化感物质抑藻机理,以期为水体蓝藻爆发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二、化感物质抑藻机理1. 竞争营养物质化感物质可能通过竞争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来抑制蓝藻的生长。
当化感物质浓度较高时,它们会与蓝藻竞争有限的营养物质,从而降低蓝藻的生长速率。
这种竞争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蓝藻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降低水体中的蓝藻数量。
2. 干扰细胞代谢一些化感物质可以干扰蓝藻的细胞代谢过程。
例如,某些植物释放的酚类物质可以抑制蓝藻细胞内的重要酶,从而干扰其能量代谢过程。
此外,一些化感物质还可以干扰蓝藻细胞壁的合成或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破裂或死亡。
3. 诱导细胞凋亡一些化感物质可以诱导蓝藻细胞发生凋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它可以通过触发内源性死亡信号来诱导细胞自我毁灭。
当化感物质与蓝藻细胞结合时,它们可以触发细胞凋亡过程,导致细胞死亡。
这种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蓝藻数量。
三、结论化感物质抑藻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了解化感物质的抑藻作用机制,我们可以为水体蓝藻爆发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虽然目前关于化感物质抑藻的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如化感物质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化感物质抑藻的奥秘。
此外,通过探讨化感物质与蓝藻的相互作用关系,还可以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提供有益的帮助。
四、展望未来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化感物质抑藻机理,以实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深入探讨不同种类化感物质对蓝藻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2)研究化感物质在自然水体中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3)探究化感物质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4)开发基于化感物质的蓝藻爆发治理技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4期海洋环境科学Vol.32,No.4 2013年8月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ugust2013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的研究与机理边归国(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福州350003)摘要:较全面地介绍了陆生、淡水水生、大型海藻等各种植物化感作用抑制19种海洋赤潮藻类的方法、化感物质和抑制机理,初步分析了大型海藻和微藻之间的相互抑制作用,并对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藻类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化感作用;化感物质;海洋赤潮;机理中图分类号:X1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336(2013)04-0636-05Research and mechanism on plant allelopathy inhibitionmarine red tide:A reviwBIAN Gui-guo(Fuji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Fuzhou350003,China)Abstract:A fully introduce the terrestrial,freshwater aquatic,large algae and so on various plant allelopathy inhibit19species of ma-rine red tide algae method,allelochemicals and inhibition mechanism.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large algae and micro algae mutual inhibition,and plant allelopathy inhibition Marine red tide algae technology was discussed.Key words:allelopathy;allelochemicals;marine red tide;mechanism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
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
所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
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藻中赤潮种类约占6%,有毒种占2%,赤潮种类和有毒种类均以甲藻类为主。
目前,赤潮的治理大致分为三类。
物理方法,采用向赤潮水体充气、将养殖网箱下沉或拖曳他处以避开赤潮发生水域、超声波破坏赤潮藻细胞等;化学方法,采用一些对赤潮生物破坏力大、其自身的毒性又比较低、对海洋环境不造成污染或污染非常轻微的化学物质,以及一些凝絮剂,喷洒在赤潮发生海区以杀灭赤潮生物;生物方法,研究探索“以藻治藻”或“以虫治藻”等方法,挑选和培养出某些赤潮生物的“克星”生物。
探索有效、经济、无二次污染、生态风险小的控制赤潮发生的方法是当前环境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化感作用则为赤潮控制提供了一个可能途径。
但与淡水化感作用抑藻相比,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的研究,不论深度和广度皆有差距。
杨小茹[1]和张可等[2]曾综合报道了植物克生作用治理赤潮和水华的研究进展,但专门评述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的研究与机理的较为鲜见。
在我国海洋赤潮频发的情况下,较全面深入分析植物化感技术抑制海洋赤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植物化感技术处置海洋赤潮藻类多种植物化感技术处置19种海洋赤潮藻类见表1。
2海洋微藻间的化感效应赤潮发生前的海域中各种群间以一定的比例构成该区域海洋浮游植物的群落,但在赤潮形成的过程中,个别种类的异常增殖,使它成为该海域的绝对优势种,并经常收稿日期:2012-09-29,修订日期:2012-11-29基金项目:福建省环境保护厅2011年重点课题〔FJHK(2011)1号〕作者简介:边归国(1952-),男,山东省泰安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华处置等研究,E-mail:bbyggepb@163.com第4期边归国: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海洋赤潮的研究与机理637表1植物化感技术处置海洋赤潮藻类Tab.1Allelopathic inhibition on marine red tide by plants赤潮藻类植物种类参考文献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marense大蒜粗提液、黄连和槟榔浸提液、凤眼莲根提取物、杉木粉、玉米叶干粉、托里桉木粉、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鲜龙须菜、及抽提液和干粉末[1、3-9]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海马齿提取物、凤眼莲根粉末和提取物、鲜和和干凤眼莲浸出液、托里桉木粉、浒苔、小珊瑚藻和鼠尾藻[2、6、10-12]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裂片石莼、孔石莼、玉米叶干粉、托里桉木粉、鲜和干缘管浒苔、海藻石花菜、扇形拟伊藻、蜈蚣藻、刚毛藻、脆江蓠、海黍子、鸭毛藻、小珊瑚藻提取物、鼠尾藻水溶性抽提液[5-8、13-18]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凤眼莲根粉末、玉米叶干粉、托里桉木粉提取物[5、6、19]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大蒜粗提液、龙须菜粗提物[1、20]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托里桉木粉、灭菌稻杆、大麦杆[6、21]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龙须菜浸出液、角果木粉、正红树粉、海连粉、海芒果粉、卤蕨粉、老鼠勒粉、孔石莼抽提液、鼠尾藻鲜和干粉末、海马齿提取物[2、7、18、22-23]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鲜条浒苔和抽提液、鼠尾藻和鸭毛藻水提液[24-25]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鲜角叉菜和干粉末及抽提液、海马齿有机溶剂和水相提取物[2、26]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鲜龙须菜和抽提液及干粉末提取物,角叉菜新鲜组织、干粉末、水溶性抽提液和培养水[9、26]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ille)Hazen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27]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27]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e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27]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 Buthcher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27]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parke孔石莼水溶性抽提液[27]卵形藻Cocconeis sp.孔石莼干粉蒸馏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28]前沟藻Amphidinium hoefler鲜龙须菜和抽提液及干粉末提取物[9]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球等鞭金藻提取物[29]盐藻Dunaliella salina球等鞭金藻提取物[29]伴随对其它各类的排除作用,种间的化感效应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30]。
2.1两藻之间化感作用利用交叉培养和添加胞外滤液萃取物2种方法,研究球等鞭金藻和纤细角毛藻间的化感作用。
纤细角毛藻胞外滤液浓度为10%时,对球等鞭金藻呈现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随滤液浓度的继续增大,作用更加显著[31]。
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的种群竞争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除了营养盐的消耗外,他感作用对二者最后的竞争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32]。
对赤潮异弯藻和东海原甲藻种群竞争关系存在明显的影响,除了营养盐的消耗外,克生作用对二者最后的竞争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赤潮异弯藻可能是通过其细胞表面的直接接触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东海原甲藻对赤潮异弯藻的抑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33]。
利用双藻竞争模型分析两者的竞争抑制参数,结果表明:半连续共培养条件下,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urt对三种接种密度的中肋骨条藻都产生强烈的生长抑制作用,三种接种密度比例下强壮前沟藻对中肋骨条藻的抑制能力分别是中肋骨条藻对强壮前沟藻抑制能力的8.2,3.4和14.2倍。
这种抑制作用是可以通过分泌胞外产物来实现,而与细胞的直接接触没有必然联系[34]。
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在共培养体系中占据竞争优势,其竞争参数约为强壮前沟藻竞争参数的14倍左右,克生作用是导致二者相互抑制的可能原因之一[35]。
Pratt[36]报道,硅藻的中肋骨条藻和金黄滑盘藻Olisthodiscus luteus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骨条藻的滤液有促进金黄滑盘藻增殖的作用,与此相反金黄滑盘藻的滤液却明显地阻碍了骨条藻的增殖,这是硅藻与黄藻间的他感作用。
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共培养条件下,原甲藻的生长状况几乎没有显著变化,而共培养的中肋骨条藻被原甲藻强烈抑制致死[37]。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很可能是通过其细胞表面的直接接触抑制作用和分泌次生物质来完成的,而中肋骨条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是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抑制还是分泌次生物质,或者二条途径都起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38]。
研究发现,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无藻细胞滤液中溶血毒素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无藻细胞滤液中溶血毒素的活性强弱依次为:N-限制,Fe-限制,富营养与P-限制。
溶血毒素的抑制作用大小与溶血毒素活性强弱一致,提示溶血毒素在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化感作用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39]。
638海洋环境科学第32卷2.2多藻之间化感作用将中肋骨条藻、赤潮异弯藻和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 minutum以10.8ˑ104/mL、7.2ˑ104/mL、0.4ˑ103/mL接种后进行单种培养、两两混合培养及3种藻混合培养,结果表明:混养对骨条藻增殖有利,而对其他2种藻有胁迫作用。
赤潮异弯藻对微小亚历山大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其在异亚混养中占据优势。
赤潮藻间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是造成赤潮种群单一化及群落演替的原因之一[40]。
结果显示[41],共培养时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海洋卡盾藻和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比较而言,利玛原甲藻产生的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粗提物对3种藻的影响最为明显,甚至可完全抑制海洋卡盾藻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