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学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合集下载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2900字》

《小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对策的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2900字》
[15] 吴桂平. 在生活区域中促进小班普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 作文成功之路(中旬), 2018, 000(005):70.
[3] 戎蕾. 利用小班幼儿双人协作游戏活动促进同伴友好交往的实践与研究[J]. 好家长, 2019(7):1.
[4] 何卫玲. 浅谈区域游戏对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作用[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37):1.
[5] 叶静艳. 浅谈户外角色游戏中促进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J]. 启迪与智慧:下, 2020(7):1.
三、研究内容;
本文选题的目的在于对幼儿园小班的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期对提高幼儿园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提供理论借鉴。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本研究用多种检索方式,大量查阅相关文献,分类整理研究中的中科学部分,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实践和深入探索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确定自己的研究重点,抓住所在实习单位X幼儿园儿童绘本亲子共读现状特点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干预研究种类颇多,但对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小班活动尚缺少系统地梳理和归纳。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本研究来探讨小班活动对促进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否有实质性帮助。
二、选题意义;
同伴交往能力培养是儿童由个体逐步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儿童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社交关系,促进社交能力发展。本课题旨在分析幼儿园小班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现状,并归纳总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期为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6] 顾嘉晖.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8):1.

同伴教学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同伴教学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同伴教学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同伴教学法(PI)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法,它有效地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1]。

本文主要分析目前PI教学法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让教师对PI教学法有一个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以此更好的将PI教学法应用到实际的物理教学工作中,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签:PI教学法;物理教学;教学模式1、前言同伴教学法(PeerInstruction)是由哈佛大学物理系著名教授马祖尔(EricMazur)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

它使用基于学生前概念或者错误概念而设计的概念测试题(concepttests),借用计算机投票系统的即时统计反馈功能,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讨论,变传统单一的教师教授式教学方法为基于问题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2]。

我国是在2009年引入的同伴教学法,并于2010年9月由张萍教授将该方法应用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物理课程中。

2、国外PI教学法研究现状1991年,Mazur教授及他们的团队研究出的一套应对于大学的概念测试题《同伴教学法——大学物理教学指南》,同伴教学法所创造的相互讨论交流的学习环境,将学生转换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在与同伴的讨论交流中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当学生思想行动起来,将课堂交给学生,在与同伴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促使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

TOLGAGOK将同伴教学法应用于电磁学的教学中,通过反复的实践研究表明学生的成绩提高了37%[3],说明了同伴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电磁学概念本质的理解。

2001年,Mazur教授等人发表了一篇名为“PeerInstruction:Resultsfromarangeofclssroom”的文章,文章具体介绍了同伴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基础,经过实践表明同伴教学法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问题本质的思索,另一方面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合作教学现状

合作教学现状

合作教学现状第一篇:合作教学现状国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

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

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

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根据查阅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可知。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有了合作学习理论的一些探索。

并在90年代初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很多学生从中受益,在实践中教师还开发出了开发出自身学科特色的合作学习策略。

通过文献研究、教育实习观察和了解,目前合作学习实施中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不全面、缺乏合作教学设计能力与技巧;合作学习实际选择不恰当,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实际效果不佳;学生兴趣不高、参与不均衡;小组组建不科学,评价不合理等为合作而合作等一系列问题。

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佳,学生收获并不大,甚至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更不利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以下的讨论:1、小组活动重表面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较为多见。

虽然合作学习将以往“安静”的课堂改变为”热闹”的场景,但是在热闹的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

虽然课堂气氛变得活泼了,但是这种热闹只是相对于一部分学生的热闹,另一部分学生或沉默寡言或讨论与课题无关的现象。

这种重于表面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忽略了其本有的动机、目的和学习的过程。

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缺少对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通常根据其对表面上的理解,在形式上采取简单的小组合作,而忽视它的基本内涵。

合作小组的组成也是以座位为单一的形成元素。

另一方面表现为在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就宣布进入小组合作活动,留给小组讨论的时间少于两分钟或三分钟,一些小组还尚未进入合作学习状态老师就宣布结束,这样不仅不能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国内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综述同伴反馈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国内的教育环境中。

同伴反馈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评估,以获得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机会。

本文将对国内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进行综述。

在国内的中小学教育中,同伴反馈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与同伴互动,互相交流知识和意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研究表明,同伴反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发展。

同伴反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国内的研究主要关注同伴反馈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的影响。

研究表明,积极的同伴反馈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项研究发现,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同伴反馈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解题能力。

同伴反馈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一项研究发现,通过与同伴互动获得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国内的同伴反馈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

同伴反馈的质量存在差异。

一些研究发现,同伴反馈的效果取决于反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引导学生提供准确和及时的反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同伴反馈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

一些研究发现,学生在给予同伴反馈时存在情绪不稳定和过于主观的问题。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给予同伴反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国内的同伴反馈研究表明,同伴反馈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和社会情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伴反馈的质量和实施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同伴反馈的力量,引导和培养学生有效地进行同伴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教师同伴互助研究综述

教师同伴互助研究综述

教师同伴互助研究综述[摘要] 国内外很多研究显示,教师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对于教师同伴互助的研究也开始重视,本文从同伴互助的内涵,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目前同伴互助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一、同伴互助的概念Peer coaching 在国内很多文章中译为“同侪互助”或者“同伴互助”,最早是由“教练法”(Coaching)的先导者Joyce与Showers于1970年代首先确立,并沿用至今。

它最初用于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使两个或多个教师同侪之间相互评价当前实践;对已有技能进行扩展、提炼并构建新技能;分享思想与观点,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研究并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问题的一种过程。

著名学者道尔顿与莫伊尔(Dalton&Moir)将同伴互助界定为一种专业发展的手段,认为同伴互助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分享知识,相互提供支持;为提高技能,学习新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而相互帮助,给出反馈意见,它有助于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提高教学。

罗宾斯(Robbins)提出,同伴互助是两个或多个教师一起,共同反思当前的教学实践,改进与建立新的技能,相互教导,共享经验,共同参与教学研究并在工作中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在我国,同伴互助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教研组”就是教师同伴之间进行教学经验切磋、交流、研究的相对稳定的机制。

“具有相同身份和地位的老师结成伙伴关系,一起工作,通过共同讨论和阅读、示范教学、课例研究,特别是有系统的教师观察和反馈等方式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的知识、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随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深入,作为一种互助成长的学习模式,同伴互助已开始在教学的其他领域有所应用。

“同伴”也开始突破原先的教师同事的概念,泛化为具有相等或类似的身份和等级,来自于相同或相似背景并追求相同或相似目标的社会群体。

在微软携手助学(Partners in Learning,PIL)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互助项目(Peer Coaching)中认为,同侪(Peers)是指具有相同社会地位、特质或价值的同等人。

国内近十年外语教学中同伴互动研究综述

国内近十年外语教学中同伴互动研究综述

国内近十年外语教学中同伴互动研究综述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外语教学已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外语教学中,同伴互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对国内近十年来外语教学中同伴互动研究的进展和成果进行综述,并结合个人观点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同伴互动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1. 同伴互动的定义和分类同伴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互动交流。

它包括了同伴间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

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同伴互动可以被分类为认知社会理论视角、社会文化理论视角和互动途径视角等。

2. 同伴互动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同伴互动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从而更好地融入学习氛围。

另同伴互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语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

三、国内近十年来同伴互动研究的主要进展1. 同伴互动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都关注了同伴互动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

研究发现,通过同伴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外语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 同伴互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了同伴互动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通过同伴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练习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流能力。

3. 同伴互动与学生情感态度的研究一些研究还关注了同伴互动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同伴互动可以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减少孤独感和焦虑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对同伴互动研究的个人评价和展望同伴互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外语教学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然而,在当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认知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理论,深入探讨同伴互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更加有效的同伴互动方案。

国内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综述
同伴反馈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给予的指导、评价和支持。

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自我调节和社交互动。

本文将对国内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总结出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趋势。

同伴反馈在教育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研究应用。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同伴反馈的效果、影响因素和机制、教师与同伴反馈的关系以及新技术的应用。

关于同伴反馈的效果方面的研究表明,同伴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接受同伴反馈的学生在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上相对于未接受反馈的学生有显著的提高。

同伴反馈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与同伴反馈的关系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在课堂中对同伴反馈的引导和支持可以有效提高同伴反馈的效果。

研究表明,教师合理安排同伴活动和提供反馈准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同伴反馈。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和评价同伴的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为同伴反馈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综述发现,近年来,国内的研究开始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实验室等新技术来实际操作和研究同伴反馈。

这些新技术不仅提供了更方便和灵活的学习环境,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实时反馈等功能来提高同伴反馈的质量和效果。

国内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伴反馈的效果、影响因素和机制、教师与同伴反馈的关系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同伴反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同伴反馈的效果和应用。

国内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同伴反馈的研究综述同伴反馈是指同龄或同级别的学生之间进行的反馈活动,旨在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国内在同伴反馈研究方面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将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为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同伴反馈对学习者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的影响和同伴反馈在不同教学场景的应用。

一、同伴反馈对学习者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的影响1. 学习成绩方面同伴反馈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胡静梅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语文阅读理解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同伴反馈会显著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策略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类似地,郭建平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网上写作课程中,同伴反馈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写作成绩起到了积极作用。

同伴反馈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就感。

韦玉梅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伴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和自我肯定感。

此外,张伟民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来自同伴的积极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目标导向性,进而促进其学业成功。

二、同伴反馈在不同教学场景的应用1. 线上教学在线上教学中,同伴反馈可以起到重要的角色。

苗瑞龙等人的研究发现,在线上编程学习过程中,通过给予同伴的代码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编程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网络反馈还可以促进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问题解决教学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同伴反馈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黄卫国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同伴反馈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能力,同时提高其自我调节和思维策略的意识水平。

3. 反思实践教学在反思实践教学中,同伴反馈也可以发挥作用。

谢婷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小学生活实践教学中,同伴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

此外,同伴反馈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社交交往能力。

总的来说,同伴反馈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

不同的教学场景下,同伴反馈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伴教学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陈欢欢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17期
摘要:同伴教学法(PI)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法,它有效地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1]。

本文主要分析目前PI教学法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让教师对PI教学法有一个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以此更好的将PI教学法应用到实际的物理教学工作中,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PI教学法;物理教学;教学模式
1、前言
同伴教学法(PeerInstruction)是由哈佛大学物理系著名教授马祖尔(EricMazur)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

它使用基于学生前概念或者错误概念而设计的概念测试题(concepttests),借用计算机投票系统的即时统计反馈功能,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讨论,变传统单一的教师教授式教学方法为基于问题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2]。

我国是在2009年引入的同伴教学法,并于2010年9月由张萍教授将该方法应用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物理课程中。

2、国外PI教学法研究现状
1991年,Mazur教授及他们的团队研究出的一套应对于大学的概念测试题《同伴教学法——大学物理教学指南》,同伴教学法所创造的相互讨论交流的学习环境,将学生转换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在与同伴的讨论交流中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当学生思想行动起来,将课堂交给学生,在与同伴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促使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

TOLGAGOK将同伴教学法应用于电磁学的教学中,通过反复的实践研究表明学生的成绩提高了37%[3],说明了同伴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电磁学概念本质的理解。

2001年,Mazur教授等人发表了一篇名为“PeerInstruction:Resultsfromarangeofclssroom”的文章,文章具体介绍了同伴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基础,经过实践表明同伴教学法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问题本质的思索,另一方面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研究表明同伴教学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2002年,哈佛大学CatherineH.Crouch和EricMazur同时指出通过近二十年来的关于同伴教学法的研究表明同伴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2008年美国的两位研究者KarenCummings和StephenGRoerts做了调查研究表明同伴教学法使用效果与教师教龄很大的关系,年轻老师实施同伴教学法教学的效果要比教龄更长的老师效果更好[4]。

同伴教学法在国外应用已经比较广泛,从最初的综合性大学发展到现在的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院等各类不同的学校,学科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国外对同伴教学效果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兴趣、探究能力、学业成绩、科学素养等方面,多次实践验证表明同伴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

3、国内PI教学法研究现状
(1)从理论方面进行研巧。

以北京师范大学的张萍教授为主的研究者,针对大学课程结合同伴教学法的特点提出了多元化评价模式,进而为同伴教学法的理论框架做了进一步完善,使同伴教学法更为丰富[5]。

(2)开展应用研究。

目前国内研究者在同伴教学法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多。

多数研巧者均采取在具体的课堂中去应用同伴教学法,采取概念题测试,发放调查问卷,开展教师、学生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进而明确在应用同伴教学法的过程中所达到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同伴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张妙静、程蕾在《同伴教学法应用效果分析》中,同伴教学法所创设的同伴与同伴交流讨论的教学环境,在说服同伴的过程中能够间接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同伴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加深了学生对于概念本质的理解,在成绩对比分析中相对对照班成绩较高[6]。

赵郁聪和陈满儒(2011)将Peer-Instruction教学方法引入到双语教学中,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同时,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程铁,仲海洋等(2012)在双语物理课程Peer-Instruction教学模式探讨中指出,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得出同伴教学法能够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创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与人交流协作和创新的能力。

张萍和刘宇星(2012)将同伴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解决了大课堂学生多带来的弊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推理和怀疑批判精神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学生之间提出质疑相互帮助解决对方疑问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和推理的水平,激发产生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更好的知识迁移。

4、总结
众多参考文献表明,在大班教学普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同伴教学法的使用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包括概念和规律教学任务、实验教学任务等,都有很好地教学效果[7]。

同伴教学法通过引发认知冲突,强化学生互动及自主探索能力,并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讲解;能够提高学生对答案的确认度。

;教师在运用同伴教學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根据学生反馈调整讲课速度,控制讲课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

同伴教学法具有很强的课堂适用性,能够轻松融入到我国现阶段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并且经多方验证在实际
教学中富有成效。

因此,相信在未来的数年中,同伴教学法一定能够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黄丹.同伴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17,33(10):23-25.
[2]张萍.EricMazur.Peer-Instruction——哈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0(8):69-71.
[3]TolgaGok.THEIMPACTOFPEERINSRUCTIONONCOLLEGESTUD-
ENTS'BELIFESABOUTPHYSICSANDCONCEPTUALUNDERSTAND-INGOFLECTRLCITYANDMAGNETISM,JournalofScienceandMathematicsEducation.2014
[4]张萍,涂青云,齐薇:《基于同伴教学法的多元化评价模式研究——大学物理课程为例》,《中国大学教学》,第9期,2013年,第60-62页.
[5]宋云超.同伴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
[6]冯丽霞.同伴教学法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探索——以“粒子在场中的运动”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9):86-90.
[7]张悦.同伴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