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can线束设计规则

can线束设计规则

can线束设计规则Can线束设计规则Can线束设计规则是指在Can总线系统中,对线束设计所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Can总线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的通信协议,其线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遵循Can线束设计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一、线束布局规则1. 线束的布局应尽量保持整齐、规则。

线束之间的间距要足够,避免相互干扰或短路。

2. 线束应尽量避免与其他高电压或高频干扰源靠近,以减少干扰的可能性。

3. 不同信号的线束应尽量分开布置,避免相互干扰。

二、线束长度控制规则1. Can总线线束的长度应根据系统的具体要求进行控制。

通常情况下,线束长度不应超过40米。

2. Can总线线束的长度对于数据传输的速率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高速传输时,线束长度应控制在30米以内,以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三、线束连接规则1. 线束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器,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2. 线束的连接器应具备防水、防尘等特性,以保护线束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3. 在连接线束时,应遵循正确的连接顺序和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线束保护规则1. Can总线线束应采用专用的护套进行保护,以防止外界物体对线束的损坏或干扰。

2. Can总线线束应避免过度弯曲或过度拉伸,以避免线束内部导线的断裂或损坏。

3. Can总线线束应远离高温区域或高温源,以避免线束的老化或损坏。

五、线束标识规则1. Can总线线束应进行适当的标识,以便于识别和维护。

2. 线束标识应清晰可见,不易磨损或褪色。

3. 线束标识应包括线束的用途、接口类型、连接器型号等信息。

六、线束测试规则1. 在线束设计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线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 线束测试应包括对连接性、绝缘性、干扰性等方面的测试。

3. 线束测试结果应记录并保留,以备日后维护或故障排查时使用。

Can线束设计规则是确保Can总线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汽车线束长度设计标准规范

汽车线束长度设计标准规范

汽车线束长度设计标准规范
汽车线束是指汽车中用于传输电信号和电力的电缆组装,包括了导线、绝缘材料、电缆护套和连接器等组成部分。

线束的长度设计对汽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首先,汽车线束的长度设计应遵循汽车电气系统的布线规划。

通常情况下,布线规划会考虑到电源位置、电器设备的位置以及线束的布局等因素,以确保线束能够正常连接各个电器设备并传输电信号和电力。

其次,汽车线束的设计应遵循线束的最佳长度原则。

线束过短可能导致连接困难、让线束紧绷并受损,而线束过长则容易造成线束交叉、纠结等问题。

因此,线束的设计应保持适当的长度,以避免对系统性能和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汽车线束的长度设计还应考虑到线束的自重和传输损耗。

过长的线束会增加线束的自重,加大车身负荷和油耗,同时也会增加线束内的电阻,对电信号传输造成损耗。

因此,在设计线束长度时需要综合考虑车身的负荷和能源消耗,以及线束的传输性能。

最后,汽车线束的长度设计还应考虑到线束的安装和维修便利性。

过长或过短的线束会增加线束的安装难度和维修成本,因此,线束的设计应符合标准尺寸,以便于安装和维修操作,并确保线束在车身中的固定和保护。

综上所述,汽车线束长度的设计应遵循汽车电气系统的布线规划,保持适当的长度,考虑线束的自重和传输损耗,同时兼顾线束的安装和维修便利性,以确保线束能够正确连接各个电器设备,并在传输电信号和电力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这些设计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将有助于提高汽车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cad线束设计标准

cad线束设计标准

cad线束设计标准CAD线束设计是指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来进行线束设计的过程。

线束设计标准是制定出的一套规范,用于指导和规范CAD线束设计的实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CAD线束设计标准。

1.线束设计的尺寸标准。

线束设计应符合所在行业或国家制定的尺寸标准,例如ISO标准、行业标准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线束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参数,以保证线束的安装和使用符合规范。

2.线束设计的电气参数标准。

线束设计应符合所在行业或国家制定的电气参数标准,例如电压等级、电流等级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线束的电气参数限值,以保证线束的安全可靠运行。

3.线束设计的材料标准。

线束设计应使用符合所在行业或国家制定的材料标准的材料。

这些标准规定了线束所使用的绝缘材料、导体材料、外护套材料等,以保证线束的耐热、耐腐蚀、电气绝缘等性能。

4.线束设计的连接标准。

线束设计中,连接器是连接线束与设备之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器的设计应符合所在行业或国家制定的连接标准,例如插拔力、接触电阻等要求,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5.线束设计的标识标准。

线束设计中,应对线束进行标识,以便于安装、维修和检测。

线束设计应符合所在行业或国家制定的标识标准,例如线束颜色、标签形式等,以保证标识的清晰、一致性。

6.线束设计的防护标准。

线束设计中,应考虑线束的防护问题,例如防尘、防水等。

线束设计应符合所在行业或国家制定的防护标准,例如防护等级、密封等级等,以保证线束的安全可靠性。

7.线束设计的可维护性标准。

线束设计中,应考虑线束的可维护性,例如易于检测、易于更换等。

线束设计应符合所在行业或国家制定的可维护性标准,例如线束布线方式、连接器选择等,以提高线束的维护效率。

综上所述,CAD线束设计标准是指制定出的一套规范,用于指导和规范CAD线束设计的实施。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可以保证线束的安装和使用符合规范,并提高线束的安全可靠性、可维护性和使用寿命。

【值得收藏的】线束设计规范

【值得收藏的】线束设计规范

【值得收藏的】线束设计规范【导读:A公司的线束内部设计规范,线束中国-中线研究院倾情奉献。

一家之言,望指正。

】线束设计规范一、电路设计要求:1、电源分配:1.1 位置分配:A、电源位置分配采用就近原则:一般电器盒分为仪表、前舱、蓄电池3个,电源分配采用就近的原则,以减少导线的使用数量,例如:近光灯、远光灯、前雾灯均处于前舱位置,因此近光灯、远光灯、前雾灯继电器和保险丝均放置在前舱电器盒上。

B、蓄电池电器盒主要放置主电源。

C、几个特殊的放置要求:(1)转向灯继电器需放置在驾驶舱内,以便驾驶员能感知转向灯继电器动作时的声响。

制动灯继电器需放置到前舱电器盒内,在驾驶舱内会对驾驶员及乘员造成噪音,或在驾舱内使用静音继电器。

但尽量采用放前舱电器盒的方式,除非客户要求才采用放驾舱的方式。

1.2 系统分配:(1)常电电源分配:A、分配在常电的电源是关闭点火开关仍需要工作的设备:室内延时灯、防盗系统、行李箱灯、喇叭、小灯(位置灯)、诊断系统、备用电源、制动灯、各控制器的记忆电源、警报灯及各种电器系统的工作电源等B、分配在常电的电源还包括受到点火开关控制后直接接常电电原的设备:冷却风扇电机、鼓风机、近光、远光、前雾灯、雨刮、后除霜、启动机、压缩机、油泵等。

(2)点火开关电源分配:ACC档:在发动机启动时需断开的设备(音响系统、点烟器、电源插座、电动后视镜等)IG2:在发动机启动时需断开的设备(空调鼓风机控制电源、电加热除霜、电动天窗、座椅加热、电动窗、雨刮喷水系统等)IG1:即ON档,该档在ST打开时,仍供电,在发动机启动时能使用的设备需分配到此档(仪表、电喷ECU、ABS、BCM、安全气囊、倒车灯等)ST :启动马达,释放后钥匙将回到ON档,在此位置时ACC档和IGN2档的负载断电,以便有更足的电量用以启动。

该档仅给启动机马达供电,不供其它设备电源。

注:点火开关各档有承载电流要求,因此各档分配的设备需计算电流进行分配。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

线束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线束是现代汽车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汽车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线束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线束的设计、创造、安装和测试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二、线束设计质量控制1. 设计规范:线束设计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如ISO 6722、SAE J1128等,确保线束的功能、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材料选择:线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震动等特性,并符合相关环保要求。

3. 绝缘层厚度:线束绝缘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束在工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4. 弯曲半径:线束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线束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或者断裂。

三、线束创造质量控制1. 材料采购:线束创造商应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2. 线束组装:线束组装过程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确保线束的连接准确、坚固。

3. 引线长度:线束中各引线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束的连接正确性和可靠性。

4. 线束绝缘处理:线束绝缘处理应均匀、坚固,确保线束在工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5. 线束标识:线束应标识清晰,确保使用者能够准确识别和安装线束。

四、线束安装质量控制1. 安装位置:线束应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安装,避免与其他部件磨擦或者受到外力损坏。

2. 固定方式:线束的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线束在使用过程中不松动或者脱落。

3. 弯曲半径:线束在安装过程中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线束在工作条件下发生损坏或者断裂。

4. 线束保护:线束应进行适当的保护,如使用护套、护管等,防止线束受到机械损伤或者化学腐蚀。

五、线束测试质量控制1. 电气测试:线束应进行电气测试,确保线束的连接正确、电气性能良好。

2. 绝缘测试:线束应进行绝缘测试,确保线束在工作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3. 弯曲测试:线束应进行弯曲测试,确保线束在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损坏或者断裂。

线束设计规范共37页文档

线束设计规范共37页文档
3、与用电设备接插件的选择 ①、要求线束端(A端)与用电器端(B端)的接插件必须采用同一供应商、同一对接型 号的产品。 ②、若B端为固定端,则需要对A、B端的连接进行试验验证,编入线束DVP计划。 ③、若用电设备供应商提供的B端接插件不满足性能要求,则线束端有权要求其重新选 择,或由线束端指定。
附表2 线见对接件选型清单
线束设计规范
电子电器中心电装总布置室 2009年4月
一、接插件规划与选择 (一)、接插件的规划 1、首先需要根据开发车型的实际情况,规划出车型的整车线束大体布置示意图,其次根据车型 配置将布置图尽量细化到用电器,此时暂可不考虑用电器的具体位置,只要区分出大体位置,即 机舱、车门、前地板等区域即可。见附图1。 2、依据上面的布置图,以及车型的配置表,估算出各条线束间对接的分支回路数目。见附表1
另外,线束穿过车身板金过孔需要一般运用橡胶件进行过渡,以起到耐磨、防水、 密封等作用。主要分布在以下部位:发动机与驾驶室接口处、前舱与驾驶室接口处(左 右共2处)、四门(或有后背门)与车厢接口处、油箱进口处。常用的材质一般为天然 橡胶、氯丁胶、硅橡胶、三元乙丙等。
◆、天然橡胶的特性: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机械强度,有优异的耐曲挠性,有较高的 撕裂强度和良好的耐寒性。缺点:耐老化性不大好,不耐油和臭氧,易燃。
4.8型端子
2.8型端子
④、尽量避免在同一对接区域使用同一种护套,若无法避免,则需通过不同颜色加以区 分。
⑤、基于汽车外观的整体协调性,在发动机舱中应优先选用黑色或深色的护套。 ⑥、为减少线束对接用护套的种类和数量,优先选用混合型件,使装配固定方便。 ⑦、车门线束与车身线束对接时,其最好选用带卡锁机构的插接件,保证在车门频繁的
附图1 整车线束布置示意图

tc-9线束标准

tc-9线束标准

tc-9线束标准TC-9线束标准是一种针对汽车电气系统线束的规范,它规定了线束的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TC-9线束标准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下属的汽车电气委员会(J517)制定的,旨在提高汽车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一、TC-9线束标准的主要内容TC-9线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线束设计:包括线束的结构设计、导线的选择、连接器的选型等。

2. 线束制造:包括导线的加工、连接器的压接、线束的组装等。

3. 线束安装:包括线束的布置、固定、连接等。

4. 线束维护:包括线束的检测、维修、更换等。

二、TC-9线束标准的具体要求1. 线束结构设计(1)线束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拉力和压力。

(2)线束应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防止导线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3)线束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防止导线过热导致损坏。

(4)线束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防止电磁干扰对电气系统的影响。

2. 导线选择(1)导线的截面积应根据电流负载和电压等级进行选择。

(2)导线的颜色应符合国际通用的颜色编码标准,便于识别和维护。

(3)导线的绝缘层应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寒、耐油、耐酸碱等性能。

3. 连接器选型(1)连接器应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保证导线之间的可靠连接。

(2)连接器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保证在振动、冲击等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3)连接器应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防止连接器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

4. 线束制造(1)导线加工应采用专用设备进行,保证导线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2)连接器压接应采用专用工具进行,保证压接质量和可靠性。

(3)线束组装应在清洁、无尘的环境中进行,避免污染和损伤导线。

5. 线束安装(1)线束布置应遵循电气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空间限制,尽量减少导线的长度和弯曲次数。

(2)线束固定应采用专用支架或绑带进行,保证线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线束连接应采用专用工具进行,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完整word版)线束设计规范概要

(完整word版)线束设计规范概要

(完整word版)线束设计规范概要线束设计规范编制:刘震审核:徐梅批准: 叶树珩2009—06—20发布2009—06—20实施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录一、接插件的规划与选择 (1)(一)接插件的规划 (1)(二)接插件的选择 (2)1、接插件的种类 (2)2、护套选取原则 (7)3、端子选取原则 (9)4、线间接插件的选择 (10)5、与用电设备接插件的选择 (10)二、线束防护固定与安装 (11)(一)、线束的防护 (11)I1、波纹管 (11)2、PVC 管 (11)3、胶带 (12)4、橡胶件 (12)(二)、线束的固定与安装 (13)(三)、线束布置、包扎的注意事项 (16)三、导线的选型与规划 (16)(一)、导线的类型 (16)1、导线的种类 (16)2、各种导线的名称及工作温度 (18)(二)、导线的选型 (22)II1、导线类型选择 (2)22、导线颜色选择 (2)33、导线选择的其他注意事项 (23)III线束设计规范一、接插件规划与选择(一)、接插件的规划1、首先需要根据开发车型的用电器布置情况,规划出车型的整车线束大体布置图,其次根据车型配置将布置图尽量细化到用电器,此时暂可不考虑用电器的具体位置,只要区分出大体位置,即机舱、车门、前地板等区域即可。

见附图1.2、依据上面的布置图、车型的配置表,以及各用电设备的具体参数、原理估算出各条线束间对接的分支回路数目。

见附表1附图1整车线束布置示意图附表1线束间对接的分支回路统计表(根据各车型实际情况增减)序号插座插头实际需求针脚数车身过孔尺寸接插件数量是否需防水备注线束名称线束名称11司机门线束总成、前围仪表线束总成车身板金;车门板金2副司机门线束总成前围仪表线束总成车身板金;车门板金3左后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车身板金;车门板金4右后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车身板金;车门板金5后背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车身板金;后背门板金6后保险杠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7车架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8前围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9发动机仓线束总成前围仪表线束总成10蓄电池线束总成发动机仓线束总成11顶棚线束总成前围仪表线束总成(二)、接插件的选择1、接插件的种类1)、常见的接插件厂家标识厂家护套标识厂家护套标识住友(SWS)失崎(YAZAKI)JAE KET2TYCO(AMP) 德尔福(DELPHI)MOLEX 古河(FURUKAWA)FCI 鹤壁天海(THB)余姚电器二厂南通友星白城派克丰迪2)、接插件的结构形式①、防水接插件要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导线颜色选择···························································································23
3、导线选择的其他注意事项·········································································23
(二)接插件的选择··································································································2
1、接插件的种类····················································································2
1、波纹管··································································································11
2、PVC管·································································································11
附图1整车线束布置示意图
附表1线束间对接的分支回路统计表(根据各车型实际情况增减)
序号
插座
插头
实际需求针脚数
车身过孔尺寸
接插件数量
是否需防水
备注
线束名称
线束名称
1
司机门线束总成、
前围仪表线束总成
车身板金;车门板金
2
副司机门线束总成
前围仪表线束总成
车身板金;车门板金
3
左后门线束总成
地板线束总成
车身板金;车门板金
C、护套之间可以相互挂接
③、带卡锁机构的接插件,其优点是使线与线间或线与电气件间的连接更为牢固,防止松动。一般用在发动机上、雨刮电机等颠簸震动的环境 。卡锁机构形式的插接件一般有如下几种。
a、
b、
C、
d、
④、带压线盖的接插件,它可保证插接件插入的端子尾部压接的导线不在插接件根部时出现不必要的晃动,减少插接件震动对导线的剪切力,提高线束的品质
线束设计规范
编制:刘震
审核:徐梅
批准:叶树珩
一、接插件的规划与选择··································································································1
(一)接插件的规划··································································································1
2、护套选取原则····················································································7
3、端子选取原则·····················································································9
(二)、导线的选型······································································································22
1、导线类型选择···························································································22
1、接插件的种类
1)、常见的接插件厂家标识
厂家
护套标识
厂家
护套标识
住友(SWS)
失崎(YAZAKI)
JAE
KET
TYCO(AMP)
德尔福
(DELPHI)
MOLEX
古河
(FURUKAWA)
FCI
鹤壁天海
(THB)
余姚电器二厂
南通友星
白城派克
丰迪
2)、接插件的结构形式
①、防水接插件要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一般可分为整体密封和单孔密封,后者较为常用;采用的密封材料可为:橡胶密封塞和注胶密封,前者较为常用。
根据工作环境和空间大小制定以下包扎设计方案。
4、线间接插件的选择·············································································10
5、与用电设备接插件的选择···································································10
10
20
30
45
60
4、线间接插件的选择
根据附表1以及上述的接插件选择原则,对线间接插件进行选型。见附表2。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每条线束的接插件均需要至少预留2至3个空脚位便于功能扩展。
5、与用电设备接插件的选择
①、要求线束端(A端)与用电器端(B端)的接插件必须采用同一供应商、同一对接型号的产品。
②、若B端为固定端,则需要对A、B端的连接进行试验验证,编入线束DVP计划。
三、导线的选型与规划··········································································································16
(一)、导线的类型·····································································································16
二、线束防护固定与安装·····································································································11
(一)、线束的防护································································································11
(二)、线束的固定与安装·························································································13
(三)、线束布置、包扎的注意事项···········································································16
3A
3A
6A
9A
10A
10-15A
20A
20-25A
42A
60A
适用线径
0.3-0.5
0.3-0.5
0.3-0.85
0.3-2.0
0.3-2.0
0.3-2.0
0.3-3.0
0.3-3.0
0.5-8.0
3.0-8.0
⑥、国产端子过流额度 (仅供参考)
系列
1
2.2、3
4.8
6.3
7.8、9.5
承载电流(A)
④、避免在同一对接区域使用同一种护套,若无法避免,则需通过不同颜色加以区分。
⑤、基于汽车外观的整体协调性,在发动机舱中应优先选用黑色或深色的护套。
⑥、为减少线束对接用护套的种类和数量,优先选用混合型件,使装配固定方便,见下图。
⑦、车门线束与车身线束对接时,其最好选用带卡锁机构的护套,保证在车门频繁的开
根据实际情况在塑料中添加阻燃或增强材料,以达到增强或阻燃的目的,如添加
玻璃纤维增强等。
附表:接插件护套材质的性能差异
3、端子选取原则
插接件用的端子主要是由黄铜和青铜构成(黄铜的硬度比青铜的硬度稍低),其中黄铜占的比重较大。另外,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镀层。对于要求性能较高的安全气囊、ABS、ECU等用的端子插接件,应优先选用镀金件以保证安全可靠性,但出于成本考虑,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可选择局部镀金处理。
③、若用电设备供应商提供的B端接插件不满足性能要求,则线束端有权要求其重新选择,或由线束端指定。
附表2 线见对接件选型清单
序号
插座
插头
实际需求针脚数
护套针脚数
数量(套)
接插件厂家
备注
线束名称
接插件型号
接插件简图
线束名称
接插件型号
接插件简图
12345 Nhomakorabea6
二、线束防护固定与安装
(一)、线束的防护
线束外包扎的作用主要是耐磨、阻燃、防腐蚀、防止干扰、降低噪声、美化外观,一般
1、导线的种类······························································································16
2、各种导线的名称及工作温度·····································································18
闭中,避免出现对接松脱现象 。
⑧、为节约成本,安全等级较低的用电设备尽量选择满足其性能要求的国产件;驾驶室
内除地板外可选择非防水型护套;在不同区域采用同种型号的护套,减少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