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分枝杆菌属四军医大学徐志凯教授
结核分枝杆菌重要诊断用抗原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重要诊断用抗原研究进展
赵海;李艳;朱虹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讯》
【年(卷),期】2009(20)3
【摘要】血清学试验是结核诊断的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结核诊断用抗原不断被发现.我们简要综述了结核菌素蛋白衍生物、抗原85复合体、38kDa 磷酸盐转运蛋白、6kDa早期分泌性蛋白、10kDa培养滤液蛋白、免疫性蛋白MPT64、主要分泌性免疫蛋白MPB70、表面脂蛋白MPB83等8种结核分枝杆菌重要抗原作为结核诊断用抗原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3页(P436-438)
【作者】赵海;李艳;朱虹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附属医院,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附属医院,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附属医院,北京,1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1
【相关文献】
1.用抗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J], 陈全;朱道银
2.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诊断研究进展 [J], 张欣;张荣波
3.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 [J], 冯雪鸣
4.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ELISA法诊断肺结核的研究进展 [J], 袁阳
5.副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诊断研究进展 [J], 王春芳;张立世;钱爱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枝杆菌和棒状杆菌教案

提问:何为 infection immunity?
结核菌素试剂: OT 和 PPD
强调:抗酸染色的 特点。
五、防治原则 预防接种:BCG 治疗:抗结核药物,早期、联合、足量、规范和全程
第 2 节 麻风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leprae
下次课 预习 要点
1.mycoplasma 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 2.rickettsia 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
实施 情况及 分析
4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diphtherotoxin,由β -棒状杆菌噬菌体编码 细胞毒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cord factor K 抗原 所致疾病:diphtheria(典型体征:pseudomembrane) 三、免疫性 Shick 试验—毒素与抗毒素中和试验,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查 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毒力试验(Elek 平板) 五、防治原则:典型的外毒素防治方法 主动免疫—类毒素(白百破三联疫苗) 被动免疫—抗毒素(紧急预防和治疗),注射前皮试 抗菌治疗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医学微生物学》主编:李凡 徐志凯(人卫版,第 8 版)
《医学微生物学》英文版,主编:贾文祥(人卫版,第 1 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 corynebacterium 通性和种类。
2. 熟悉 Shick 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及判定。
3. 掌握 C.diphtheriae 形态染色和培养;白喉外毒素、类毒素和抗毒素在致病和防治中的作 用。
图片
设问:致病物质? 复习两个概念:温 和噬菌体、溶原性 细菌 图片
图片 设问:治疗原则 提问:白百破三联 疫苗指的是哪三种 疫苗的混合疫苗?
乙型脑炎治疗新方案

乙型脑炎治疗新方案作者:来源:《科学中国人》2018年第04期医药与健康乙型脑炎治疗新方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饶子和研究团队与空军军医大学徐志凯课题组合作,揭示乙型脑炎病毒高中和活性抗体的结构基础和中和机制,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
该论文报道了乙型脑炎病毒JEV分别与两株治疗性抗体2F2与2H4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并阐明了两株中和性抗體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2F2和2H4这两株中和性抗体只与乙型脑炎病毒相互作用,不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热病毒、寨卡病毒和黄热病毒相互作用,并且这两株抗体均表现出了较高的亲和力。
动物水平的保护实验发现,这两株抗体能够完全清除被感染小鼠脑内的乙型脑炎病毒,并完全治愈被感染小鼠。
酒精性肝损伤研究进展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沈晓燕团队研究发现,分选连接蛋白10(SNX10)缺失可抵抗酒精过量引起的肝损伤和脂肪变性,该研究为减轻酒精过量引起的肝损伤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成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潜在靶标。
研究成果发表于《肝脏病学杂志》。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酒精性肝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攀升,至今仍缺乏靶向控制药物。
敲除SNX10可抑制组织蛋白酶A的活性,增加细胞溶酶体LAMP-2A的稳定性,进而激活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后者可抑制蛋白酶体活性,激活Nrf2-HO1和AMPK信号通路,减轻酒精过量引起的肝脏氧化应激和脂肪变性,从而对酒精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哮喘治疗新靶标上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教授研究团队与邓林红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发现了哮喘治疗新靶标——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Transgelin-2),研究论文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哮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
研究中发现针刺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后,可显著改善哮喘患者呼吸功能,并提高在哮喘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的金属硫蛋白-2(MT-2)蛋白含量。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大纲

湖北医药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必修课,适用于本科临床、全科医学等专业)一、课程基本信息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
它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及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等的科学。
与临床内、外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感染/传染性疾病高度相关。
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
每篇首先系统的叙述相应微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包括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随之,介绍各篇可引起人或人畜共患疾病的常见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李凡、徐志凯主编)编写,主要由前言、学时、各章节的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
“教学内容”下的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和补充。
该课程为必修课,3.5学分,总学时75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27学时。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学习是解决临床感染这一目的,紧抓微生物的培养、致病物质、检测及医学上常见的致病微生物,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比较中学习微生物各论的知识。
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展示大量的微生物图片及实验操作,使大家掌握“三基”内容。
同时,同学们要关注当前社会突发感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控制,以激起学习兴趣。
巨噬细胞极化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开放科学 资源服务 标识码 !"#$的开放科学计划以二维码为入口 提供丰富的线上扩展功能 包括作者对论文背景的语音介绍该研究的附加说明 与读者的交互问答 拓展学术圈等 读者 扫一扫 此二维码即可获得上述增值服务!!%&'!()*(++,-"./'001*()))233-(*-)-4)-3>基金项目!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J (>(>)()-,4$作者单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检验中心%惠州>(3))(+-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东莞>-4,),通信作者!徐军发%678'9!R :.:1F 8!=%7:/D %:/?1&综述&巨噬细胞极化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吴显劲(!黄海勇(!萧乐瑶-!徐军发-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5;7,=#71):'*F1*=):7*4,0'0%V B U $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耐药V B U 的出现加剧了疾病治疗的困难'作为抵抗V B U 的主要宿主细胞%巨噬细胞极化的V (型和V -型巨噬细胞两个亚群在宿主结核感染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与结核病的发生(进展和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对结核病相关的V (型和V -型巨噬细胞之间极化的动态平衡及所涉及的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结核病疫苗的研制和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 !分枝杆菌%结核+!极化+!巨噬细胞+!综述文献#主题$ 中图分类号 !A (>-+!A(,4*4C $.$'%/+&%)6%$..)"7'/%)&+'6$&);'%(\'#()"'"34:&"9'&%)*$?8%?9)*&?#"7$7("*$/#()"R *\'#$('$A %2*#$%2#';,$%A %\'#,&);#,I %\*U *$?#I -A @)3#:1F )$1,?/4'$'7#4&#=,:#1,:;%2*'V ",*/)$1:#4>),34)2,03'1#4%2*'V ",*G A H B B A %/"'$#+IN 7",,4,5)6'7#4<)7"$,4,%;%K *#$%6,$%5)6'7#48$'9):0'1;%@,$%%*#$G I Y X B X %/"'$#/,::)03,$6'$%#*1",:!\*U *$?#%E F #'4!O *(*$?#!%6F *-)6*-7$,,-.#%'/#-!B :C D E ?:9&0'0'08?<E &1'?'1F D ?G '&:0%'0D 80D ?8:0D %C ;5;7,=#71):'*F1*=):7*4,0'0#V B U $%N <'?<0D E '&:09;D 1%81=D E 0<:781<D 89G <%81%G <D D 7D E =D 1?D&F %E :=2E D 0'0G 81GV B U =E D 8G 9;D R 8?D E C 8G D 0G <D%'F F '?:9G ;&F G E D 8G 7D 1G 0/J 081D 00D 1G '89F 8?G &E 8=8'10GV B U %78?E &H <8=D H &98E 'Q D 0'1G &G N &0:C H &H :98G '&10'1?9:%'1=V (81%V -G ;H D 0&1?D '1F D ?G D %%N <'?<D R <'C 'G%'0G '1=:'0<'7H 8?G 0%:E '1=<&0G '1F D ?G '&1/V 8?E &H <8=D H &98E 'Q 8G '&1'0G '=<G 9;E D 98G D %G &G <D&??:E E D 1?D %H E &=E D 00'&1%81%H E &=1&0'0&FG :C D E ?:9&0'0%'0D 80D 0/#1G <'0E D M 'D N %G <D8:G <&E 00:778E 'Q D %G <D %;187'?C 8981?D &F H &98E 'Q 8G '&1C D G N D D 1V (81%V -78?E &H <8=D 081%H &98E 'Q 8G '&12E D 98G D %H 8G <N 8;0%:E '1=V BU '1F D ?G '&1%N <'?<7'=<G H E &M '%D 0&7D H D E 0H D ?G 'M D 0F &E M 8??'1D %D M D 9&H 7D 1G %H E D M D 1G '&1%81%G E D 8G 7D 1G &F G :C D E ?:9&0'0%'0D 80D 0/,0$12)%3.-!5;7,=#71):'*F 1*=):7*4,0'0+!T &98E 'Q 8G '&1+!V 8?E &H <8=D +!A D M 'D N 9'G D E 8G :E D 80G &H '?,45"3&%)6%'7-!I :81=%&1=U 80'?81%J H H 9'D %U 80'?A D 0D 8E ?<]&:1%8G '&1#-)-)J (>(>)()-,4$由结核分枝杆菌#5;7,=#71):'*F1*=):7*4,0'0%V B U $感染所致的结核病仍然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数为()3)万例%发病率新增4*3[%耐药结核病新增5>万例%在单一传染病中高居榜首.(/%结核病防治仍面临巨大困难'巨噬细胞作为一类多能免疫细胞%其通过吞噬(清除和分泌功能来维持机体在抗感染中的稳态过程%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巨噬细胞是结核病免疫病理的核心细胞%是机体获得抗结核免疫的主要细胞%在巨噬细胞杀伤V B U 的过程中%巨噬细胞通过发生极化(自噬(凋亡和焦亡等发挥清除V B U 的功能%在机体抗结核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V B U 侵入人体后%在被巨噬细胞直接消杀的同时%也启动了经抗原提呈后的适应性免疫%这一过程伴随着杀菌和V B U免疫逃逸的长久斗争%可使V B U 长期持久地存活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巨噬细胞内.-/'当受到不同微环境因素的调节和诱导时%不同作用且功能相反的V (型#抑制V B U 的生长$和V -型#抗炎并介导V B U 免疫逃逸$巨噬细胞的平衡也会发生变化'极化后的巨噬细胞与各种细胞因子协同作用调节V B U 感染的过程和结局%但V B U 也可以通过破坏&,+((&中国防痨杂志-)-4年(-月第5>卷第(-期!S<'1YJ 1G 'G :C D E ?%$D ?D 7C D E -)-4%Z &9*5>%L &/(-巨噬细胞成分%抑制相关作用因子的表达和释放等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以利于自身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本文就巨噬细胞极化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结核病疫苗的研制和抗结核治疗提供思路'一(极化在巨噬细胞抗V B U 中的作用#一$巨噬细胞极化的概述巨噬细胞极化是来源于胚胎巨噬细胞的祖细胞和骨髓的巨噬细胞在不同环境因素下出现功能(表型和形态的分化.4/'极化的巨噬细胞有多种亚型%根据其功能的不同%主要存在两种极化的状态%即经典活化的V (型和选择性活化的V -型.5/+此外%也包括参与某些疾病的巨噬细胞%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S $(3+f巨噬细胞(B 细胞受体巨噬细胞等.>/'V (型巨噬细胞可由辅助性B 细胞(#B <($细胞因子如#2干扰素##]L 2#$(肿瘤坏死因子#B L ]2,$和细菌脂多糖#X T "$等刺激诱导而发生极化%并在极化后分泌高水平的促炎因子B L ]2,(白细胞介素##X $2(,(#X 2(((#X 23(#X 2(-(#X 2-4(环氧化酶2-#;?9&&R ;=D 180D -%S !`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L !"$和低水平的#X 2()%再通过激活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1'?&G '187'%D 8%D 1'1D %'1:?9D &G '%D H <&0H<8G D %L J $T W $氧化酶系统产生活性氧基团#E D 8?G 'M D &R ;=D 10HD ?'D 0%A !"$%参与感染期间病原体的清除.32@/'因此%V (型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抗微生物和抗肿瘤活性%并介导A !"诱导的组织损伤(损伤组织的再生和伤口愈合%发挥促炎和细胞毒性作用.,2+/'V -型巨噬细胞可通过#X 25受体,##X 25A ,$激活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B J B 3$作用%从而被B <-细胞因子#X 25和#X 2(4极化+另外%#X 2()也可以通过#X 2()受体##X 2()A $激活"B J B 4来调控V -型巨噬细胞极化+同时还可以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8?E &H <8=D?&9&1;20G '7:98G '1=F8?G &E %V S "]$(#X 244和#X 2-(等刺激发生极化%分泌大量的#X 2()(转化生长因子2(#B I ]2($(#X 2(受体拮抗剂#'1G D E 9D :P '12(E D ?D H G &E 81G 8=&1'0G %#X 2(E 8$(趋化因子S S 配体(,#S S X (,$(S S X (@(S S X -5(精氨酸酶(#8E ='180D (%J E =($和基础炎症因子]'Q Q (#F &:1%'1'1F 98778G &E ;Q &1D ($%通过抑制B 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来调节B <-型免疫应答.()/'V -型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清除碎片和凋亡细胞(促进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的能力+在V B U 感染中%V -型巨噬细胞参与抗炎和组织修复%有利于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根据诱导分化的分子不同%可将V -型巨噬细胞分为V -8(V -C (V -?和V -%共5种亚型.()%(-2(4/'其中%V -8巨噬细胞由#X 25或#X 2(4刺激产生%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组织修复和增加细胞内吞活性的作用+V -C 巨噬细胞由B !X X 样受体#B &9929'P D E D ?D H G &E %B X A $配体和#X 2((诱导形成%可通过促进B <-分化调节免疫功能+V -?巨噬细胞由糖皮质激素(#X 2()和B I ]2(刺激产生%加强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V -%巨噬细胞由B X A 拮抗剂刺激形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作用.(5/'尽管V (型和V -型巨噬细胞两种极化状态功能迥异%相互拮抗%但在一定状态下可相互转换%共同维持着机体免疫的一个动态平衡.(-/'#二$巨噬细胞极化在结核性肉芽肿中的重要作用V B U 感染典型的病变是形成结核性肉芽肿%V B U 进入肺组织后%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隔离形成吞噬体%并迁移到肺间质形成肉芽肿%其他免疫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上皮样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等在感染阶段被募集到肉芽肿组织周围%吸收V B U并形成新生的肉芽肿.(>2(3/'结核性肉芽肿通过在上皮样巨噬细胞的边缘形成一个限氧环境来抑制V B U 的生长和传播%并将V B U 包裹形成阻止细菌逃逸的屏障%将其与其他肺组织隔离%以利于细菌清除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使机体受益'但是%肉芽肿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免疫细胞的运输和阻碍免疫效应物进入感染部位%导致与感染细胞直接相关的保护性细胞因子缺乏%为V B U 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其免于清除并长期存活.(@/'结核性肉芽肿形成的早期%巨噬细胞极化状态以V (型巨噬细胞为主%可明显促进结核性肉芽肿的形成%表现为肉芽肿样结构数量增加%巨噬细胞体积增大%降低V B U 的载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V (型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V -型巨噬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表现出与V (型巨噬细胞相反的作用.(,2(+/'因&++((&中国防痨杂志-)-4年(-月第5>卷第(-期!S<'1YJ 1G 'G :C D E ?%$D ?D 7C D E -)-4%Z &9*5>%L &/(-此%在非肉芽肿性肺组织中可见V(型和V-型极化的巨噬细胞%而在结核性肉芽肿后期(坏死性和非坏死性肉芽肿中均以V-型巨噬细胞为主.(+/'V-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在结核性肉芽肿内部区域更为丰富%表明结核病灶内V(型与V-型巨噬细胞表型的平衡可能决定了肉芽肿组织内特定区域V B U的控制'另有研究也表明%与药物敏感结核病相比%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7:9G'%E:=2E D0'0G81G81% D R G D10'M D9;%E:=2E D0'0G81G G:C D E?:9&0'0%V$A"`$A2B U$的V-型巨噬细胞极化率比V(型巨噬细胞极化率更高%说明选择性激活的V-型巨噬细胞在V B U规避宿主免疫防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可能导致V$A"`$A2B U治疗失败%从而发生慢性持续性的感染.-)2-(/'二(巨噬细胞极化的抗V B U机制V B U侵入机体后%巨噬细胞表面的B X A(S型凝集素受体#S2G;H D9D?G'1E D?D H G&E%S X A$(清道夫受体#0?8M D1=D E E D?D H G&E%"A$(L!$样受体和环鸟苷酸2腺苷酸合成酶等模式识别受体#H8G G D E1E D?&=21'G'&1E D?D H G&E%T A A$均可识别V B U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H8G<&=D12800&?'8G D%7&9D?:98E H8G G D E10%T J V T$.--/%尤其是B X A家族成员涉及到V B U的胞壁抗原(脂蛋白和毒力蛋白等众多抗原的识别.-4/'B X A是模式识别受体对感染性微生物最具代表性的免疫反应%但那些在巨噬细胞表面表达的B X A受体可能对预防V B U感染并没有太大贡献+相反%S X A对识别V B U的T J V T更为重要.-52-3/'这些表面受体在V B U感染时能快速启动固有免疫防御%刺激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从而发挥杀菌作用'大量研究证实%巨噬细胞极化相关信号通路有Y J_""B J B通路(Y L_通路(T#4_"J_B通路(L&G?<通路和L]2-U信号通路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X24@水平下降%并伴随着#]L2#和#X2(-浓度降低及#X2()和B I]2(水平升高%而治疗后#X24@水平升高%抑制了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诱导巨噬细胞向V-表型发展.-@/'但有研究通过V B U感染缺失#X25A,的小鼠%发现V-型巨噬细胞在结核病进展中并未起到核心作用.-,/'另有研究发现%在V B U抗原存在的情况下%丝氨酸蛋白酶(凝血酶和胰蛋白酶可诱导人单核细胞释放#X25%同时上调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S$-)3%通过蛋白激酶激活的受体蛋白酶激活受体#T J A$2(和T J A2-来调节单核细胞向V-型巨噬细胞分化.-+/'而在V B U处理\1G>8敲除小鼠的肺组织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时%炎性因子#B L]2,(#X2(((#X2(-(#X23$分泌减弱%同时诱导非极化的V)巨噬细胞向V-表型发展%增加了V B U感染小鼠非极化的V)巨噬细胞的凋亡.4)/'另外%早期分泌抗原靶3#6"J B23$驱动非极化的V)巨噬细胞和抗炎的V-型巨噬细胞向促炎V(表型分化%随后诱导全活性巨噬细胞从V(表型向V-表型转换.4(/'在感染V B U后% V(型巨噬细胞固有免疫应答基因#'118G D'77:1'G;E D=:98G&E;=D1D%#1E D=0$表达增多%通过自噬相关基因#8:G&H<8=;2E D98G D%=D1D%J B I$2A80相关蛋白@#A8C@$2组织蛋白酶途径向B细胞增加抗原呈递%或在J B I>启动子处表现出组蛋白乙酰化增加并产生自噬%以达到抗结核效果.4-/'随着时间的推移%在V B U感染后期观察到巨噬细胞从V(型向V-型的转化%V-型巨噬细胞的抑制杀菌作用为V B U绕过宿主免疫系统攻击创造了有利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一种靶向S$55的纳米脂质体能够促进促炎因子#X2(((B L]2,和#X2(-的分泌%增强巨噬细胞对S$5f B细胞抗原的提呈%有效帮助宿主抵抗结核感染.44/'通过制备脂质体包裹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基因的0'A L J%包裹0'A L J 的脂质体靶向并沉默信号转导"B J B4和缺氧诱导因子(,#W#]2(,$%增加浸润的巨噬细胞#如S$((C f细胞$进入到肿瘤微环境的水平%提高了V(型巨噬细胞#如S$(3+f细胞$数量%从而获得抗肿瘤治疗应答.45/'目前%尚未有关于脂质体靶向巨噬细胞极化在结核病治疗方面的研究%但研究人员可以借鉴这一研究思路%比如学习脂质体包裹7A L J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中的成功应用.4>/%使脂质体靶向治疗成为抗结核治疗中极具潜力的一种手段%如从利用脂质体靶向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角度出发%增强宿主杀伤V B U的免疫能力'在一项关于脊柱结核的研究中发现%"B J B(和S`S X()不仅参与了骨破坏和重建%而且作为主要转录因子参与了脊髓结核的V(型巨噬细胞的极&))-(&中国防痨杂志-)-4年(-月第5>卷第(-期!S<'1YJ1G'G:C D E?%$D?D7C D E-)-4%Z&9*5>%L&/(-化%导致炎症反应的发展.43/'鞘氨醇2(2磷酸#"(T$类似物通过将巨噬细胞极化为V(型巨噬细胞%减少了抗炎细胞因子#X2()的分泌%并诱导感染巨噬细胞中一氧化痰#L!$的分泌%在分枝杆菌感染后提供宿主防御潜力.4@/'另外%前列腺素6-#T I6-$通过前列腺素受体6T-"6T5抑制人巨噬细胞中(%->2二羟基维生素$4诱导的人源阳离子抗菌肽#<S J T(,$"#X24@的表达%同时T I6-损害了维生素$4诱导的组织蛋白酶的表达和伴随的自噬激活%促进了巨噬细胞中V B U的生长.4,/'诸多研究表明%众多信号通路参与了巨噬细胞的极化%但V B U感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对巨噬细胞极化及其调节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潜在机制可能成为抗结核治疗的新突破'三(V B U抑制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宿主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对入侵病原体的免疫反应的进展至关重要%其中V-型巨噬细胞能够介导病原体免疫逃逸'V B U通过自身分泌的毒力因子%抑制促炎V(型巨噬细胞的极化%诱导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V-型巨噬细胞极化%逃避宿主免疫杀伤以利于其自身的存活.4+/'V-型巨噬细胞可能会逃避V B U特异性S$5f B细胞的捕杀%从而延迟启动适应性免疫%并提供促进细菌传播的早期生存生态位+另外%V-型巨噬细胞还可以充当诱饵%即使在#X2()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保护性V B U特异性B细胞从感染部位中转移开%降低B细胞抗结核的作用.5)/'V B U脱落(2结核菌素腺苷#(2B C J%$可诱导V(型巨噬细胞中的三酰甘油酯和胆固醇酯的储存%导致溶酶体成熟停滞和自噬阻断%且(2B C J%在巨噬细胞脂质进入受限的条件下还可促进V B U的生长.5(/'V B U的T T643#A M-(),$蛋白可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6A_$信号传导来抑制巨噬细胞向成熟V(型巨噬细胞的极化(降低线粒体脱氢酶活性(抑制S$(3的表达%并抑制促炎细胞因子#X23和B L]2,以及趋化因子S`S X+(S`S X()(S S X4和S S X>的表达%从而减轻细胞因子风暴对免疫器官的免疫损伤.5-/'V B U分泌蛋白A M(+,@激活T#4_"J P G("7B!A信号通路并抑制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T#4_$负调控因子"W#T的表达%诱导巨噬细胞向V-型巨噬细胞极化%明显降低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54/'在结核感染的潜伏期%V B U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W0H(3*4$通过人S2S 趋化因子受体-"S`4趋化因子受体(#S S A X-"S`4S A($激活J_B"6A_"H4,V J T_的信号转导%诱导巨噬细胞产生V-表型和促进B<-细胞应答%并抑制巨噬细胞的自噬和凋亡以利于自身在巨噬细胞的存活.5525>/'更早的报道显示%V B U伴侣蛋白$18_#A M)4>)$导致巨噬细胞表现出更高的J E=(活性(#X2()的产生及]'Q Q(和O7(蛋白的表达%使巨噬细胞极化为V-型巨噬细胞.53/'V B U的甘露糖修饰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V81X J V$可诱导单核细胞分泌B I]2(%促进#X2()分泌并协同抑制#]L2#的产生%下调VW S%类分子来阻断吞噬体成熟并抑制抗原递呈%以利于V B U的自身存活.5@/'这些相关蛋白有利于V B U在巨噬细胞内形成潜伏感染并促进巨噬细胞向V-型极化%加速在机体内的播散%促进肉芽肿形成并有可能引发重症结核病'四(总结与展望巨噬细胞极化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核病灶内同时存在V(型和V-型巨噬细胞%V B U感染早期巨噬细胞极化以V(型为主%达到有效的抗原提呈(促炎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以及吞噬作用%在疾病的后期%巨噬细胞向V-型极化'促炎型的V(型巨噬细胞具有吞噬(产生剧毒活性氧和氮物质及杀菌肽的功能%产生吞噬体和发生自噬%或将摄入的病原体输送到溶酶体进行破坏'抗炎型V-型巨噬细胞在免疫调节(组织重塑(纤维化和寄生虫感染控制中发挥重要的稳态和适应性生理作用'结核病变区内V("V-型巨噬细胞表型的平衡决定了肉芽肿区V B U的生存状态'已有研究表明%V B U能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V-型巨噬细胞%削弱V(型巨噬细胞引起的炎症风暴%降低L!含量(减少溶酶体溶解V B U%利用V-型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利于自身抵抗机体免疫杀伤%促进自身在宿主体内的存活'例如%A M(+,@蛋白通过激活T#4_"J_B"7B!A通路诱发V-型巨噬细胞极化%削弱宿主清除V B U的能力以促进其在机体内的生存和增殖.54/+而#X25能诱导V-型巨噬细胞极化%因此%缺乏#X25的小鼠对V B U感染&()-(&中国防痨杂志-)-4年(-月第5>卷第(-期!S<'1YJ1G'G:C D E?%$D?D7C D E-)-4%Z&9*5>%L&/(-图9!巨噬细胞极化杀伤V B U和V B U调控巨噬细胞极化逃避杀伤示意图有着更好的免疫力表现.5,/'尽管不少研究揭示了巨噬细胞极化与抗结核免疫间的联系#图($%但仍需做出更多努力来阐明V B U诱导V-型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这将有助于理解V B U如何调控机体免疫促进自身生存'关于在V B U感染中V("V-型巨噬细胞如何转换%是否存在其他V-型巨噬细胞削弱免疫抵抗(V B U如何影响巨噬细胞极化%以及巨噬细胞主动极化为V(型巨噬细胞杀伤V B U 的机制等%这些问题仍需进一步阐明'脂质体递送系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最著名的应用之一即是V&%D E18制备脂质体包裹的7A L J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而脂质体包裹靶向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7A L J(药物用于宿主抗结核感染还有待实践'同时%纳米材料的应用也为该领域带来了新拓展%例如纳米氧化锌硒颗粒能诱导V(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感染V B U的巨噬细胞的自噬和凋亡%由此抑制胞内V B U的生长.>)/'因此%应用纳米材料靶向抑制V B U的毒力因子(靶向刺激并诱导V(型巨噬细胞极化杀伤V B U(控制V-型巨噬细胞极化等%帮助宿主清除V B U%有利于抗结核的有效治疗%这或许能够为V B U的治疗提供全新视野'目前%对于巨噬细胞极化是如何参与到抗结核治疗中的了解还比较少%进一步认识结核病进展中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提供结核病治疗的新思路'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作者贡献!吴显劲!收集资料%文章撰写+黄海勇!查阅"&-)-(&中国防痨杂志-)-4年(-月第5>卷第(-期!S<'1YJ1G'G:C D E?%$D?D7C D E-)-4%Z&9*5>%L&/(-整理"分析文献+萧乐瑶!负责绘图%文章修改+徐军发!设计文章思路%对知识性内容进行批判性审阅参!考!文!献.(/\&E9%W D89G<!E=81'Q8G'&1/I9&C89G:C D E?:9&0'0E D H&E G-)--/I D1D M8!\&E9%W D89G<!E=81'Q8G'&1%-)--/.-/罗红%郑碧英%徐军发/巨噬细胞凋亡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4>#@$!33>23@)/ %&'!()/(45-4"./?1P'/?.?7'/)),,5+/.4/V:E E8;T Y/V8?E&H<8=D T&98E'Q8G'&1/J11:A D M T<;0'&9% -)(@%@+!>5(2>33/%&'!()/((53"811:E D M2H<;0'&92)-->(32)4544+/.5/!E D??<'&1'V%I<&0<D<O%T E87&%J U%D G89/V8?E&H<8=D T&98E'Q8G'&1!$'F F D E D1GI D1D"'=18G:E D0'1V(#X T"f$I%/S9800'?899;81%V-#X T"g$I%/J9G D E18G'M D9;J?G'M8G D%V8?E&H<8=D0/]E&1G#77:1&9%-)(+%()!(2(5/%&'!()/44,+"F'77:/-)(+/)(),5/.>/唐俭%陈旭昕%韩志海/巨噬细胞极化及极化调控的研究进展/转化医学杂志%-)(+%,#3$!4@424@3/.3/_&1=`%I8&Y/V8?E&H<8=D H&98E'Q8G'&1!8P D;D M D1G'1G<D 0D?&1%8E;H<80D&F8?:G D0H'189?&E%'1.:E;/YS D99V&9V D%% -)(3%-(#>$!+5(2+>5/%&'!()/((((".?77/(4)45/.@/A D?89?8G'"%I877D9986%S8'E&I/#E&1'1=&:GV8?E&H<8=D #77:1&7D G8C&9'07/T<8E78?D:G'?890#U80D9$%-)(+%(-#-$!+5/%&'!()/44+)"H<(-)-))+5/.,/V8E E&??&J%!E G'QX J/A&9D&F7D G8C&9'?E D H E&=E877'1='1H E&2'1F98778G&E;?;G&P'1D0D?E D G'&1F E&7X T"&E0'9'?828?G'M8G D%78?E&H<8=D0/]E&1G#77:1&9%-)--%(4!+43(3@/%&'!()/44,+"F'77:/-)--/+43(3@/.+/J<78%]%A81'J%J987J%D G89/V8?E&H<8=D!JS D99\'G< V81;]8?D081%]:1?G'&10'1B:C D E?:9&0'0/]E&1G#77:1&9% -)--%(4!@5@@++/%&'!()/44,+"F'77:/-)--/@5@@++/.()/^<81=O W%W DV%\81=O%D G89/V&%:98G&E0&F G<D U8981?DC D G N D D1V(81%V-V8?E&H<8=D0%:E'1=T E D=181?;/]E&1G#77:1&9%-)(@%,!(-)/%&'!()/44,+"F'77:/-)(@/))(-)/.((/^<8'\%\:]%^<81=O%D G89/B<D#77:1D60?8H DV D?<82 1'070&F5;7,=#71):'*F<*=):7*4,0'0/#1GY V&9"?'%-)(+% -)#-$!45)/%&'!()/44+)"'.70-))-)45)/.(-/"<8H&:E'2V&=<8%%87J%V&<8778%'81"%Z8Q'1'W%D G89/ V8?E&H<8=D H980G'?'G;%H&98E'Q8G'&1%81%F:1?G'&1'1<D89G<81%%'0D80D/Y S D99T<;0'&9%-)(,%-44#+$!35->2355)/%&'!()/())-".?H/-35-+/.(4/A v0Q D E B/K1%D E0G81%'1=G<D V;0G D E'&:0V-V8?E&H<8=D G<E&:=<J?G'M8G'&1V8E P D E081%6F F D?G&EV D?<81'070/V D%'82G&E0#1F9877%-)(>%-)(>!,(353)/%&'!()/((>>"-)(>",(353)/.(5/V:e&Q Y%J P<8M81L"%V:99'10J T%D G89/V8?E&H<8=D T&98E'2 Q8G'&181%!0G D&H&E&0'0!J A D M'D N/L:G E'D1G0%-)-)%(-#()$!-+++/%&'!()/44+)"1:(-()-+++/.(>/"'9M8V'E81%8V%U E D'781J%J998'1"%D G89/B<D G:C D E?:9&:0 =E81:9&78!81:10:??D00F:9<&0G%D F D1?D7D?<81'07H E&M'%'1=808F D G;0<D9G D E F&E G<DC8?G D E'87S9'1$D M#77:1&9%-)(-% -)(-!(4+(-@/%&'!()/((>>"-)(-"(4+(-@/.(3/S&<D1"U%I D E1U W%$D98<8;D Y X%D G89/J9M D&98EV8?E&H<82 =D0T E&M'%D8168E9;5;7,=#71):'*F1*=):7*4,0'0L'?<D81%#1'G'8G D$'00D7'18G'&1/S D99W&0GV'?E&C D%-)(,%-5#4$!54+2553/D5/%&'!()/()(3"./?<&7/-)(,/),/))(/.(@/S&<D1"U%I D E1U W%K E%8<9_U/B<DB:C D E?:9&:0I E81:9&78 81%T E D D R'0G'1=#77:1'G;/J11:A D M#77:1&9%-)--%5)!>,+23(5/%&'!()/((53"811:E D M2'77:1&92)+4)(+2(->(5,/.(,/于佳佳%唐神结/巨噬细胞极化在结核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4$!--+2-4>/%&'!()/4@3)"78/./'001/(3@52-4+@/-)(+/)4/)(5/.(+/W:81=^%X:&c%I:&O%D G89/5;7,=#71):'*F1*=):7*4,0'02 #1%:?D%T&98E'Q8G'&1&FW:781V8?E&H<8=D!E?<D0G E8G D0G<D ]&E78G'&181%$D M D9&H7D1G&FB:C D E?:9&:0I E81:9&780Q$ ]'1:,/T X&"!1D%-)(>%()#3$!D)(-+@55/%&'!()/(4@(".&:E2 189/H&1D/)(-+@55/.-)/U&E?<D E0J%T'D9D E B/T E&=E877'1=H9:E'H&G D1G H E D?:E0&E?D990 %D E'M D%F E&7`D1&H:0D7C E;&0G&=D1D E8G D0H D?'F'?G'00:D081% &E=810/I D1D0#U80D9$%-)()%(#4$!5(425-3/%&'!()/44+)"=D1D0()4)5(4/.-(/S<&W Y%X'7O Y%_'7Y%D G89/$'F F D E D1G78?E&H<8=D H&98E'Q82 G'&1C D G N D D1%E:=20:0?D H G'C9D81%7:9G'%E:=2E D0'0G81G H:97&2 18E;G:C D E?:9&0'0/U V S#1F D?G$'0%-)-)%-)#($!,(/%&'!()/((,3"0(-,@+2)-)25,)-2+/.--/_'10D998A X%^<:$`%W8E E'0&1I J%D G89/T D E0H D?G'M D081% J%M81?D0'1G<D K1%D E0G81%'1=&FB:C D E?:9&0'0/J11:A D M T8G<&9%-)-(%(3!4@@25),/%&'!()/((53"811:E D M2H8G<&92 )5-(-)2)4-+(3/.-4/T E8%&02A&089D0A%U8D18J%V8E G'1D Q X A%D G89/V;?&C8?G D E'8E D9D80D8?G'M D7D7C E81D M D0'?9D0G<8G7&%:98G D'77:1DE D0H&10D0'18B X A-2%D H D1%D1G7811D E'17'?D/Y S9'1#1M D0G%-)((%(-(#5$!(5@(2(5,4/%&'!()/((@-"Y S#55-3(/.-5/X':S W%X':W%I D U/#118G D'77:1'G;'1G:C D E?:9&0'0!<&0G %D F D10D I%H8G<&=D1D M80'&1/S D99V&9#77:1&9%-)(@% (5#(-$!+342+@>/%&'!()/()4,"?7'/-)(@/,,/.->/L8a M'_]%61%09D;Y Y/V;D9&'%S2B;H DX D?G'1A D?D H G&E0'1 B:C D E?:9&0'081%W#Z#77:1'G;!#10'=<G0#1G&S&2'1F D?G'&17 ]E&1GS D99#1F D?G V'?E&C'&9%-)-)%()!-34/%&'!()/44,+"F?'7C/-)-)/))-34/.-3/X:=&2Z'998E'1&I%B E&D=D9D EJ%U89C&8X%D G89/B<DS2B;H D X D?G'1A D?D H G&E$S2"#I L W8081J1G'2#1F98778G&E;A&9D'1 W:781V##X25$V8?E&H<8=D0'1A D0H&10D G&5;7,=#71):'*F 1*=):7*4,0'0/]E&1G#77:1&9%-)(,%+!((-4/%&'!()/44,+"F'77:/-)(,/)((-4/.-@/W:81=^%I8&S%S<'`%D G89/#X24@6R H E D00'&1'0K H E D=:98G D% '1T8G'D1G0N'G<B:C D E?:9&0'081%#1%:?D0V8?E&H<8=D0 B&N8E%081V-29'P D T<D1&G;H D/"?81%Y#77:1&9%-)(>% ,-#5$!4@)24@+/%&'!()/(((("0.'/(-4-3/.-,/I:9D EA%T8E'<8E"T%"8M M'"%D G89/#X25A89H<82%D H D1%D1G 89G D E18G'M D8?G'M8G'&1&F78?E&H<8=D0'01&G%D?'0'M D F&E5;7,J =#71):'*F1*=):7*4,0'0H8G<&9&=;81%C8?G D E'89C:E%D1'17'?D/ T X&"!1D%-)(>%()#4$!D)(-()@)/%&'!()/(4@(".&:E189/ H&1D/)(-()@)/.-+/I8E?w82I&1Q r9D QI%"r1?<D Q2I&1Q r9D QJ%W D E1r1%D Q2U D99&A%D G89/B E'==D E'1=&F H E&G D80D28?G'M8G D%E D?D H G&E0#T J A0$'1%:?D089G D E18G'M DV-78?E&H<8=D H&98E'Q8G'&1N'G<'7H8'E D% H980G'?'G;/V&9#77:1&9%-)(+%((5!-@,2-,,/%&'!()/()(3"./7&9'77/-)(+/),/))5/.4)/S<D1$%X'I%]:`%D G89/\1G>8$D F'?'D1?;A D=:98G D0 #1F98778G&E;S;G&P'1D"D?E D G'&1%T&98E'Q8G'&1%81%J H&H G&0'0 '15;7,=#71):'*F1*=):7*4,0'02#1F D?G D%V8?E&H<8=D0/$L JS D99 U'&9%-)(@%43#($!>,233/%&'!()/(),+"%18/-)(3/45(,/.4(/A D F8'J%I E'G9'"%U8E C&:?<DV A%D G89/5;7,=#71):'*F1*=):J 7*4,0'0Z'E:9D1G]8?G&E6"J B23$E'M D0V8?E&H<8=D$'F F D E D1G'2 8G'&1B&N8E%G<D T E&2'1F98778G&E;V(T<D1&G;H D81%":C0D2 a:D1G9;"N'G?<D0#G G&G<DJ1G'2'1F98778G&E;V-T<D1&G;H D/ ]E&1GS D99#1F D?G V'?E&C'&9%-)(,%,!4-@/%&'!()/44,+"F?'7C/-)(,/))4-@/.4-/_<81J%^<81=_%"'1=<Z_%D G89/W:781V(78?E&H<8=D0D R HE D00:1'a:D'118G D'77:1D E D0H&10D=D1D08FG D E7;?&C8?G D2E'89'1F D?G'&1G&%D F D1%8=8'10GG:C D E?:9&0'0/S&77:1U'&9% -)--%>#($!5,)/%&'!()/()4,"05-))42)--2)44,@2+/.44/"'1=<Z_%S<8:6%V'0<E8J%D G89/S$55E D?D H G&E G8E=D G D% 181&H8E G'?9D08:=7D1G'77:1'G;8=8'10G G:C D E?:9&0'0'17'?D/ Y S&1G E&9A D9D80D%-)--%45+!@+32,((/%&'!()/()(3"./.?&1E D9/ -)--/)@/)5)/&4)-(&中国防痨杂志-)-4年(-月第5>卷第(-期!S<'1YJ1G'G:C D E?%$D?D7C D E-)-4%Z&9*5>%L&/(-.45/"<&C8P'L%"8G&O%":Q:P'O%D G89/V81'H:98G'1=G<D F:1?2 G'&1&F G:7&E2800&?'8G D%78?E&H<8=D0C;0'A L J29&8%D%9'H'% 181&H8E G'?9D0F&E?81?D E'77:1&G<D E8H;/YS&1G E&9A D9D80D% -)-)%4->!-4>2-5,/%&'!()/()(3"./.?&1E D9/-)-)/)@/))(/.4>/\81=S%^<81=O%$&1=O/X'H'%L81&H8E G'?9D27A L J ]&E7:98G'&10F&EB<D E8H D:G'?J H H9'?8G'&10/J??S<D7A D0% -)-(%>5#-4$!5-,425-+4/%&'!()/()-("8?0/8??&:1G0/ (?))>>)/.43/X'81=B%S<D1Y%`:I%D G89/"B J B(81%S`S X()'1M&9M D'1 V(78?E&H<8=D H&98E'Q8G'&1G<8G78;8F F D?G&0G D&9;0'081% C&1D E D7&%D9'1='1D R G E8H:97&18E;G:C D E?:9&0'0/I D1D%-)--% ,)+!(53)5)/%&'!()/()(3"./=D1D/-)-(/(53)5)/.4@/J E'0<V%L8Q]/"H<'1=&0'1D2(2H<&0H<8G D E D?D H G&E0-81%4E D H E&=E87E D0G'1=<:78178?E&H<8=D0'1G&V(H<D1&G;H DF&99&N'1=7;?&C8?G D E'8'1F D?G'&1/S:E EA D0#77:1&9%-)--% 4!(()2((@/%&'!()/()(3"./?E'77:/-)--/)>/))5/.4,/\81V%B81=`%A D P<8A"%D G89/T E&0G8=981%'16-0:H H E D00D0 <S J T(,"X X24@D R H E D00'&1'1<:78178?E&H<8=D0M'86T-"6T5!'7H9'?8G'&10F&E G E D8G7D1G&F5;7,=#71):'*F1*=):7*4,0'0 '1F D?G'&1/]J"6U Y%-)(,%4-#>$!-,-@2-,5)/%&'!()/()+3"F./-)(@)(4),/.4+/I DI%Y'81=W%`'&1=Y%D G89/T E&=E D00&F G<DJ E G&FV8?E&2 H<8=DT&98E'Q8G'&181%$'F F D E D1G":C G;H D0'1V;?&C8?G D E'89 #1F D?G'&1/]E&1G#77:1&9%-)-(%(-!@>-3>@/%&'!()/44,+"F'77:/-)-(/@>-3>@/.5)/I8'9$T%":Q8E GZ I%$:\%D G89/5;7,=#71):'*F1*=):7*4,0'0 '7H8'E0<:7817D7&E;S$5f B?D99E D?&=1'G'&1&FV-C:G1&G V(29'P D78?E&H<8=D0/'"?'D1?D%-)-4%-3#+$!()@@)3/%&'!()/()(3"./'0?'/-)-4/()@@)3/.5(/U D%8E%V%M81%D EL'D G"%U D E18E%6V%D G89/JG D E H D1D 1:?9D&0'%D F E&75-1*=):7*4,0'0'1%:?D09;0&0&7899'H'%0G&E8=D '1F&87;78?E&H<8=D0/Y S9'1#1M D0G%-)-4%(44#3$!D(3(+55/ %&'!()/((@-"Y S#(3(+55/.5-/I&1=^%W81"%X'81=B%D G89/5;7,=#71):'*F1*=):7*4,0'0D F F D?G&ET T6438G G D1:8G D0<&0G?;G&P'1D0G&E7%878=DM'8'1<'C'G'1=78?E&H<8=DV(H&98E'Q8G'&1/YS D99T<;0'&9%-)-(% -43#(($!@5)>2@5-)/%&'!()/())-".?H/4)5((/.54/"<8"%"<'O%B81=O%D G89/5;7,=#71):'*F1*=):7*4,0'0A M(+,@H E&G D'1'1%:?D0V-H&98E'Q8G'&1&F78?E&H<8=D0G<E&:=<8?G'M8G'1=G<DT#4_"J P G("7B!A0'=189'1=H8G<N8;/ #77:1&9S D99U'&9%-)-(%++#3$!>@)2>,>/%&'!()/(((("'7?C/(-543/.55/^<81=O%X'"%X':c%D G89/5;7,=#71):'*F1*=):7*4,0'0W D8G2 "<&?P T E&G D'1(3*4#1%:?D0V8?E&H<8=D V-T&98E'Q8G'&1B<E&:=<S S A X-"S`4S A(/#1F98778G'&1%-)-)%54#-$!5,@2 >)3/%&'!()/())@"0()@>42)(+2)((4-2+/.5>/师长宏%江鹰%赵勇%等/结核分枝杆菌W0H(3*4蛋白影响小鼠巨噬细胞自噬形成的实验研究/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4)(2(4)4/%&'!()/(45-4"./?1P'/?.?7'/ ))3-4>/.53/X&H D0A X%U&E=D0B Y%J E8d.&Y]%D G89/6R G E8?D99:98E7;?&2 C8?G D E'89$18_H&98E'Q D078?E&H<8=D0G&G<D V-29'P D H<D1&2 G;H D/T X&"!1D%-)(5%+#(($!D((455(/%&'!()/(4@(".&:E189/H&1D/)((455(/.5@/U&0D$80=:H G8"%T'D G D E0Y/V8?E&H<8=D27'?E&C D'1G D E8?G'&1!9D00&109D8E1D%F E&7G<D H8G<&=D15;7,=#71):'*F1*=):7*4,0'0/ "D7'1#77:1&H8G<&9%-)(,%5)#3$!>@@2>+(/%&'!()/())@"0))-,(2)(,2)@()2)/.5,/W98P8X%!Q G:E P V%S<'8Y6%D G89/#X25'(A D=:98G'&1&F #77:1DT E&G D?G'&1$:E'1=5;7,=#71):'*F1*=):7*4,0'0#1F D?2 G'&1/Y#1F D?G$'0%-)-(%--5#(-$!-(@)2-(,)/%&'!()/()+4"'1F%'0".'8C>>,/.5+/X D%F&E%W/V&%D E18S!Z#$M8??'1DC D?&7D00D?&1%G&=D G K"8:G<&E'Q8G'&1/L8G:E D%-)-)/%&'!()/()4,"%5(>,32)-)2 )4>+42@/.>)/X'1\%]81"%X'8&_%D G89/61='1D D E'1=Q'1?&R'%D<;C E'% 0D9D1':7181&H8E G'?9D0F&E0;1D E=D G'?81G'2G:C D E?:9&0'0G E D8G27D1G C;?&7C'1'1=5;7,=#71):'*F1*=):7*4,0'0P'99'1=081%<&0G ?D99'77:1&9&='?89'1<'C'G'&1/]E&1G S D99#1F D?G V'?E&C'&9% -)-4%(-!()@5>44/%&'!()/44,+"F?'7C/-)--/()@5>44/#收稿日期!-)-42)@24(+网络出版日期!-)-42((2(3$#本文编辑!孟莉$&5)-(&中国防痨杂志-)-4年(-月第5>卷第(-期!S<'1YJ1G'G:C D E?%$D?D7C D E-)-4%Z&9*5>%L&/(-。
病理组织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病理组织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徐宝卿;欧阳小娟;张方琪【期刊名称】《联勤军事医学》【年(卷),期】2024(38)2【摘要】目的探讨病理组织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阳性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疑似结核病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10月作者医院科室疑似MTB感染1130例患者资料,采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确诊MTB感染患者235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种类、标本类型和病理特征与病理组织MTB阳性的相关性。
结果 235例病理组织MTB阳性患者中,男性164例,占比69.79%,女性71例,占比30.21%,男性感染者占比显著高于女性;未成年3例,占比1.28%,成年232例,占比98.72%,以成年感染者为主。
235例MTB阳性的病例中,以肺组织(107例,45.53%),淋巴结组织(37例,15.74%)和骨与关节组织(25例,10.64%)最为常见。
手术标本MTB阳性率50.64%,显著高于穿刺标本的49.36%(χ^(2)=9.993,P=0.002)。
肉芽肿病变标本MTB阳性率84.68%,显著高于非肉芽肿病变标本的15.32%(χ^(2)=29.510,P<0.001)。
结论对于病理组织MTB感染的患者,男性、成年、肺、淋巴结和骨与关节组织等因素有助于结核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而手术标本相对于穿刺标本、肉芽肿病变相对于非肉芽肿病变MTB阳性率高。
【总页数】4页(P129-132)【作者】徐宝卿;欧阳小娟;张方琪【作者单位】联勤保障部队900医院病理科;联勤保障部队987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1【相关文献】1.SATB1阳性患者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预后2.成人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分析3.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中首次切缘阳性再切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4.11例人类白细胞抗原-A2阳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5.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阴性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筛查阳性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核分枝杆菌PPT课件

全球总疫情 20亿人口感染了结核菌,现症结核病人2000
万,每年新发病人数800-1000万,每年 300万人死于结核病。 我国疫情 现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00万人,传染性 肺结核病人200万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25 万人。我国曾感染过结核杆菌的人数超过 5亿。
2000年估算结核发病情况
结
章
核 分 枝 杆 菌
CHAPTER
节
ONE
一
结核分枝杆菌的发现
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俗名结核杆菌。 肺结核俗称“肺痨”,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在几千年前的埃及、印度等文明 古国的文献里就有结核病记载,世界各国的文学经典作品中也有描述。 1882年3月24日,德国人科霍(Koch)在柏林生理学会宣布发现结核分枝 杆菌,距今已有124年,结核病这种“白色瘟疫”仍在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 康。
国家 印度 中国 印度尼西亚 尼日利亚
病人数(百 万) (%
1.86 (21)
1.37 (16)
0.60 (7)
0.35
CHAPTER
一
章
、 生 物 学 特 性
节
ONE
二
三
章 个
方
节 面
:
三
抵培形 抗养态 力特与
性染 色
形态与染色:
细长略带弯曲 无荚膜、无鞭毛,
不形成芽胞 抗酸染色阳性
免疫性(三个“同 时”)
1
同时有迟发型超敏反 应(Ⅳ型变态反应)
5
同时有抗结核的细胞 免疫
4
2
结核病病人发病时机 体:
3
同时有结核分枝杆菌 的感染
有 毒 TB菌
CHAPTER
以前感染过或免疫豚鼠 局部红肿、浅溃疡 不扩散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巨噬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巨噬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庹清章;张万江【期刊名称】《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年(卷),期】2012(028)005【摘要】@@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也是单一致病菌感染导致死亡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增加、HIV与结核分枝杆菌伴发感染以及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出现等原因,使全球结核病疫情再度回升,全球每年新发现结核病患者1 000万,年死亡300万.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居世界第2位.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4亿多人,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达25.6万人.【总页数】4页(P496-499)【作者】庹清章;张万江【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石河子大学《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河子,83200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石河子大学《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河子,832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91+1【相关文献】1.炎性小体中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作用的研究 [J], 陈曦;姜广路;贾红彦;张宗德2.检测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及其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的时相性变化 [J], 董伟杰;刘丹霞;李微;刘云霞;庹清章;吴芳;章乐;张万江3.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对肺泡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及其时相性变化的影响[J], 董江涛;徐芳;田玺择;姚楠;吴芳;章乐;王远志;曹旭东;张万江4.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巨噬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J], 严士敏5.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致巨噬细胞脂代谢改变的研究进展 [J], 车纾慧;付玉荣;伊正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 一类细长或稍弯的杆菌,因有分枝生 长的趋势而得名。
结核杆菌引起结核病。对人类致 病的有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结核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 钝圆,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 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 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 珠状、短棒状、长丝形等。
抗酸染色(Ziehl-Neelsen)显示痰标本中 染为红色的特异性抗酸细菌(结核杆菌)。
其他非抗酸性细菌及细胞浆质等呈蓝色。 结核杆菌的抗酸性取决于胞壁内所含分枝菌酸 残基和胞壁固有层的完整性。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
第四军医大学 徐志凯 教授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从新石器 时代人类的遗骨和古代木乃伊的骨关 节的病理组织中,已发现人类在史前 时代已患过结核病。
中国医史中,结核病最早记载于《内 经》并形容为“虚痨”之症。古代文 献有提及肺痨为痨虫于肺所致,但未 能确定致病的成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世纪,结核病在欧洲和北美大肆 流行,散布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生 活困顿的人群成了结核病的温床。 而且是当时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被人们称为“巨大的白色瘟疫”。
无毒素与侵袭性酶类 与菌体成分有关
(二)所致疾病
感染方式
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等多途径侵入机体
致病机制:
细菌增殖引起的炎症反应 菌体成分的毒性作用 机体产生超敏反应
(一)肺部感染
1.原发感染
多见于儿童。随飞沫和尘 埃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细 胞内寄生。
原发灶内结核杆菌可经 淋巴管扩散到肺门淋巴结。 随着机体免疫力的建立,原 发灶大多可纤维化和钙化而 自愈。
(1)脂质(Lipid):占菌体干重20~40%, 占胞壁干重60%,主要是磷脂、脂肪酸和蜡 质,大多与蛋白质或多糖结合成复合物。
①磷脂: 能刺激单核细胞增生,并可
抑制蛋白酶的分解作用,使病灶 组织溶解不完全,形成结核结节 和干酪样坏死。 ②脂肪酸:
与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其 中6,6-双分枝菌酸海藻糖具有破坏 细胞线粒体膜,毒害微粒体酶类, 抑制中性粒细胞游走和吞噬,引 起慢性肉芽肿的作用。具有该物 质的结核杆菌毒株在液体培养基 中能紧密黏成索状,故称索状因 子。
世界结核病防治现状
自发现MTB以来,全球约有两亿人死 于TB,且疫情发展日趋严重。
WHO已将TB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 一,并于1995年起将每年的3月24日 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 公众加深对TB的认识。
据WHO预计,目前全球约20亿人已感染 了MTB。
全球现有TB病人2000万。
许多当年杰出的人物罹患结核病: 雪莱、席勒、勃朗宁、梭罗等。结 核病的流行甚至影响了诗人和艺术 家的思想。
德国科学家Robert Koch在1882年发现了 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结核杆菌,结核 病的致病细菌。他还证明了这种微生物 是可以在培养基里培养出来的。这一发 现使得结核的实验研究成为现实。
顽固——抵抗力强,干燥痰中活6~8个月。 化学组成特殊——脂质、蛋白、核酸、荚膜 高变异性——耐药性
结核杆菌培养的菌落
“懒、 馋、变” 菜花样 菌落
罗氏固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呈菜花状
3.主要菌体成分及其作用
结核分枝杆菌无内毒素,也不产生外 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作用主要靠菌 体成分,特别是胞壁中所含的大量脂质。 脂质含量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呈平行关 系,含量愈高毒力愈强。
TB的死亡将达历史最高水平,全球每 天有8000人死于TB,每年约300万人死 于TB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TB的形 势尤其严峻,全球98%的TB死亡和95 %的新发TB都是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属于全球22个TB高负担国家之一,TB的 患病人数在世界各国中居于第2位。我国TB 的流行具有“五多一高”的特点:
通过破损皮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可导致皮肤结核。
(一)肺部感染
原发感染
➢多发生于儿童 ➢原发综合征
原发后感染
➢多发生于成人 ➢病灶局限,不易扩散 ➢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和空洞
(二)肺外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可经血液、淋巴液扩散侵入肺外组 织器官,引起相应的脏器结核,如脑、肾、骨、 关节、生殖器官等结核。
艾滋病等免疫力极度低下者,严重时可造成全身 播散性结核。痰菌被咽入消化道可引起肠结核、 结核性腹膜炎等。
③蜡质D: 胞壁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肽糖脂与
分枝菌酸复合物,能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并具有佐剂作用。
④硫酸脑苷脂和硫酸多酰基化海藻糖: 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毒株细胞壁中,
能抑制吞噬细胞中的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 使结核分枝杆菌在细胞内存活。
这类糖脂能结合中性红染料产生中性 红反应,借此可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有无毒 力。
抵抗力 (四怕) (四不怕)
对乙醇敏感 对湿热敏感 对紫外线敏感 对抗结核药物敏感
抗干燥 抵酸碱 抗碱性染料 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耐药
强
变异性
可发生形态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 药性变异
卡介苗(BCG):是毒力变异株 耐药变异:多重耐药结核病(MDR TB)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培养特性 培养特点:馋、懒、丑。 馋--营养要求较高,必须在含血清、卵黄、
马铃薯、甘油以及含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 基(罗氏)上才能生长良好。
懒--生长缓慢,14~18h分裂1次,在固体 培养基上2~5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
丑--典型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呈颗粒 状,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如菜花样。
极少数免疫力低下者经 淋巴、血流扩散至全身,导 致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 脑膜炎。
(一)肺部感染
2. 原发后感染
多见于成年人。大多为内源性感染, 极少由外源性感染所致。由于机体已形成对 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对再次侵 入的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的局限能力,故原 发后感染的特点是病灶局限,一般不累及邻 近的淋巴结,主要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形成结核结节,发生纤维化或干酪样坏死。 病变常发生在肺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