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视角下县域旅游业发展路径分析

生态经济视角下县域旅游业发展路径分析
生态经济视角下县域旅游业发展路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03222763.html,

生态经济视角下县域旅游业发展路径分析

作者:储晶蕾余雅莹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9年第04期

摘要:农村生态旅游是一种尊重自然,注重环境保护,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旅

游方式。这也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正在进入追求真正舒适的休闲时代。而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人们不再急于从农村到城市,而是将发展转向生态环境良好的农村,努力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追求自我价值的目的。许多学者已经研究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岳西县生态经济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总结经验,提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生态旅游;岳西县;路径优化

引言:20世纪80年代乡村旅游业出现后,中国农村生态旅游逐渐兴起。虽然中国拥有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资源和禀赋,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中国的规模还不够大,经济实力不足。客观上存在强大的现实差距和发展速度不够快。它面临着不退缩,放缓和退缩的严峻形势。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力保障。为了寻求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全国广大农村正在探索适应该地区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途径。

一、岳西县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概况

旅游产业是岳西县的主导产业“十二五”以来,在岳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确领导下,旅游主要经济指标逐年增长,旅游经济在岳西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从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成长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十二五”以来,岳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旅游产业的提升发展放在首位,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旅游配套产业,着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实现岳西县旅游产业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使得旅游发展大格局初现端倪,旅游大环境良性发展,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全县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安徽省森林旅游示范景区1个;共创建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5家,绿色饭店1家;成功创建安徽省旅游商品生产示范企业1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0多家;成功创建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5家,安徽省优秀旅游村3家,安徽省五星级农家乐1家,四星级农家乐11家,三星级农家乐10家。水畈村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同时创建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3个,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3个,“徽姑娘”农家乐7个,安徽省森林旅游人家1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多项,旅游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占全县劳动力就业人口的十分之一,重点景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90%来自旅游业。

二、岳西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刘亦彪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县域(包含长沙县、望城区、宁乡县、浏阳市,下同)经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加速转型创新,县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但发展的制约因素逐渐凸显,部分指标呈回落趋势,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一、县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度提升。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9.05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119.62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1067.26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302.18亿元,增长9.2%。上半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1.6%,比上年同期提升0.2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3年提升4.5和0.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0.1百分点。 (二)增速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县域GDP同比增长11.3%,虽然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回落,但各县(市、区)GDP增速均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浏阳市、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GDP增速分别为12.3%(全市第一)、11.5%(全市第二)、11.3%(全市第三)、10.2%,分别高于全市2.2、1.4、1.2、0.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3.0、2.2、2.0、0.9个百分点。 同时,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增速也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详细情况见下表)。

浅谈如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中的旅游业

浅谈如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中的旅游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青阳,地处黄山-太平湖-九华山黄金旅游线上,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创建目标已基本完成。但近几年旅游业在全县GDP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少,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值得每一位干部职工深深思考的问题。 尽管我县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面对今后的发展形势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旅游内外部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旅游品位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是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总体水平还较低,缺乏科学的规划论证和整体效益; 三是缺少上水平、上档次、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名牌效益、规模效益难以体现;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旅游业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必然兴起的新兴产业。政府及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都要形成共识,根据其关联度高,依托性大,带动面广的特点,切实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树立大旅游的观念,把发展旅游业与工农业生产、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与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解决下岗再就业,繁荣区域经济结合起来,与提高国民素质,进行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二)要做到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引导和推动高层次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制定规划时,要着重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要正确理解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良好的环境本身也是一种优质资源;二是不同层次的市场容量与建设规模的关系,要实事求是、客观合理地评价资源和市场状况;三是现有条件的充分利用与新产品的开发关系。 (三)进一步开放、搞活旅游市场。 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采取多种形式开发旅游景点和兴办旅行社,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形式,跨区域发展,实行专业化和连锁式经营;通过产权重组和市场竞争实现规模扩张,打造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提高整体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 (四)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投入,重点是为旅游景区(点)配套的交通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保、卫生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二是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加大对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促销的经费投入。三是营造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塑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五)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法制建设。 法治管理是改善旅游经营环境、建立市场秩序、保护旅游资源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快旅游业的立法,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法规,建立执法队伍和规范执法行为是加强市场监管的有效手段,只有规范化的市场秩序和企业行为,才能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使我省的旅游业健康稳步发展。 (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首先,要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把旅游人才的培养放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予以重视,加强旅游队伍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导游员的整体素质;其次,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和办公自动化,为旅游者提供更为安全、便利、快捷的服务。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赵子龙12)

岢岚县与神池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本文在对汾西县与蒲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分析,运用相关经济系数对比法,对岢岚县和神池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分层比较,剖析两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一、岢岚县和神池县基本概况 (一)两县简介 1、岢岚县 岢岚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南部, 南与吕梁地区为邻,地处晋西北黄 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北依 五寨、河曲,南靠兴县、岚县,东 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面 积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1.2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23.9%。全县辖2镇10乡204个行 政村,8.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 口68066人,非农业人口14980人是全市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畜牧大县。

岢岚县是山西省忻州地区辖县。岢岚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地以岢岚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海拔2783米,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西南部为烧炭山,山上牧草繁茂,宜于放牧。西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沿岚漪河两岸形成带状平川区。全县山地为1140平方公里,丘陵为799平方公里,平原为45平方公里。 岢岚地域辽阔,交通便利,矿藏丰富。全县人均土地11.2亩,在全国2000多个县份中首屈一指;境内三大流域水量丰富,是晋西北少有的富水县。 岢岚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均通过本县,乘坐铁路客运可达太原,大同,忻州,原平等县市。209国道贯穿本县,路况较好。此外,已建好的忻保高速公路途径岢岚,按计划将在岢岚设3个出口,到时,岢岚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到太原的时间可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209国道途经县境47公里,干线公路店临线纵贯南北55公里。宁(武)岢(岚)铁路由北入境直通县城, 计有31公里。晋西北循环公路横 贯东西82公里。各乡镇均能通行 汽车。 2、神池县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 踞管涔山北麓,地跨东经111° —112°18′,北纬38°56′—

2019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XX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豫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8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库区重淹没县、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县、基础先行、开放带动”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64亿元,同比增长14.1%,超过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5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636亿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61元、2448元,增长14.4%、1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8.94亿元,增长17%。“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大幅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9%,增长16.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一是抓骨干育

龙头。重点培育兴隆汽车配件公司、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钙粉加工公司、华龙辛夷公司、金纬绢纺公司、助剂厂等骨干企业,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家。汽配铸造、矿产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日渐明晰,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各类园区共吸纳50万元以上企业52个,另有一大批项目即将入驻。尤其是县城工业园区,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2亿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收购、租赁、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多种开发等形式,催化剂厂、钾长石矿、砖厂、印刷厂、缫丝厂、云母厂等企业先后进入改制程序,鑫达公司成功租赁水泥一厂,使其从濒临倒闭一跃成为纳税266万元的大户,天瑞集团收购重组云钢总厂,初步启动生产,纳税就达到521万元。四是抓项目增后劲。去年,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总量大、项目个头大、外来项目多、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回龙电站、杰达特种材料、鑫琦钙粉、英威选矿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五是抓服务强“三属”。立足**三属企业比较集中的特色和优势,创优环境,强化服务,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新上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三属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8年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抓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四个必须

抓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四个必须 文章标题:抓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四个必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在国际政治形势相对稳定、国内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旅游需求日益高涨的今天,旅游在很多县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力发展县域旅游经济对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有效展开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大的现实意 义。然而,怎样把旅游打造为本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需要认真研究。根据我国一些旅游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本人认为我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四个一”必要条件。[网文章-找范文,到网] 一、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必须实施“一把手工程” 1、“一把手”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旅游具有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双重性质,它与其它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状况关系密切,关联性极强。旅游经济的关联性不仅在于它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还在于它的发展不可能一花独秀,需要各业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一些社会事业范畴内的各项工作的支持。比如,文化、文物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社会文明(社会风气与道德)状况。改善一个地方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大环境是发展旅游必需要做的先导工作,社会环境的优良程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此外,还有动员群众及招商引资等诸项工作,都需要一个权威的、强有力的、能够有效协调

的力量来统领指挥。因此,我国的旅游发展是政府主导模式。政府是推动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根据我国国情,政府主导单靠主抓旅游的少数部门不足以承担一个地方的旅游发展重任,必须有党政“一把手”的充分重视和亲自过问才能够有效启动和顺利展开旅游发展大业。特别在一个地方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发展的顺利程度和启动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一把手”重视的程度和推动的力度。因此有人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一把手”重视了才能引起全县各部门的重视,各部门重视了才能引起全县重视,全县都重视了才能人、财、物的有效合理调配。“一把手”是核心中的核心。我国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县都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规律。 2、要形成“一把手工程” “一把手”重视表现在是否能够形成“一把手工程”。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中“一把手”仅仅停留在一般态度上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形成“一把手工程”。只有形成“一把手工程”才能真正把发展旅游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把手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抓好两个开发,一是抓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抓好旅游市场的开发。这两个开发相辅相成,要平衡对待,不能失之偏颇。 体现“一把手”重视的表现还在于“一把手”是否对本地资源有一个充分详细的了解,是否走遍了本地的山山水水。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必须重视旅游资源的调查、挖掘和规划工作。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首先要摸清家底,调查清楚本地旅游资源的状况,对本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分布、定位以及与周边资源的关系等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根据本县的旅游资源,来考虑适合开发什么类型的旅游产品,突出什么特色,能产生多大的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分析讲解学习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分 析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本文是在福建泰宁中国旅游报组织的县域旅游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2009年8月6日) 我一年在全国大概要跑一百五六十个地方,多数地方都是县,所以各类县的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我想就县域旅游的发展模式谈一点看法。 导言:模式的创立 1、模式创立 这几年旅游报做了一件大好事,通过权威媒体的力量,支持地方的发展,而且推广地方的经验。从县一级来说,婺源之路、栾川模式、岚皋特色、泰宁路径,对全国县域旅游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旅游报这样的工作模式实际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全国的发展模式,这个现象反映了全国旅游的一个新的动向,意味着旅游一步一步深化。多年以来,从国家旅游局的角度来说,更看重的是旅游城市,现在各地的积极性大为高涨,很自然深化到县级,也是县域经济新发展创新的模式,这里确实涉及到一系列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2、工作共同点 第一,树立了旅游兴县的总体概念、总体战略,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发展模式,而且也见到了实效。

第二,拼搏奋斗,工作精神都非常突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工作精神,县一级的旅游很难发展。不像城市,城市一般来说都是中心地区,有相应的资源,有很大的优势。 第三,市场突破,全力开拓进取,这和领导的认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几个地方在市场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现在一个县拿出的市场营销方面的资金,很多都超过了一个地级市,多者甚至能达到一个省,没有这样的力度,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益。 第四,随着发展,自己的产品逐步在完善,一方面是在深化,另一方面实际上起着引导需求的作用。这几个县的旅游发展模式基本上都是如此,一开始从观光起步,现在逐步向休闲度假转型,同时观光向精深方面提升。 3、发展共同点 首先,这四个地方都是中西部地区。为什么东部地区没出现一个这样的典型呢?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旅游发展起来越容易,之所以东部地区没有发展起来,因为这里一个共同点,都是贫困的起点,穷到了连破坏的力量都没有,所以这些地方留下了一片好山水,留下了一片好文化。不是因为这些地方的人觉悟高、认识深、看的长远,而是因为想破坏没有钱,连破坏的力量都没有,但好处是歪打正着。 第二,相对偏远。中西部地区都是相对偏远的地区,当然现在交通在改善,可是在旅游起步的时候,交通条件都比较差,栾川从洛阳过去180公里,泰宁起步的时候交通条件也很差。相对偏远造成了一个困惑,就是工业化发展难度大,不是不想发展工业,这几个地方的领导一开始肯定都想发展工业,但是发

发展县域经济对策分析

发展县域经济对策分析

发展县域经济对策分析 党的十六大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鲜明地提了出来,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党中央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做出的一个重要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已成为关系提高综合国力,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标志性变化:一是县域经济不仅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而且经济结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由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传统农业份额明显下降;二是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在县域总人口和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显著下降;三是民营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外部环境和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新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县域经济同市区经济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陷入趋同;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融资环境差、筹资渠道少、资金制约严重;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县域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科学谋划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更新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县域经济能不能快发展、大发展,前提是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程度、观念转变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和成效。我省县域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较慢,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且县与县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存在着思想认识和工作不到位问题。表现在一些原来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县市,发展差距拉大。有的县发展思路明确,能够抢抓机遇,争上项目,短短几年经济发展就上了台阶,而有的县市不思进取,创新意识不强。这就导致一些县经济发展缓慢,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的位次不断下降。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解放思想,就必须克服“等、靠、要”观念,要充分发挥各地的主观能动性,立足自身谋发展,依托优势求突破。要解放思想,就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迎难而上,善于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要解放思想,就必须打破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勇于探索,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二、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强化工业导向作用 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也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加快推进工业化,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转入工业和城镇,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国内经济大县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不仅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提高工业、服务业部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而且要用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这种生产经营方式难以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还会增加农业和农户的市场风险。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从而也是最终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进入新阶段,要发展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鼓励农民建立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农户之间的相互联合,降低生产交易成本,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分享规模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县是一级最基本和最完善的行政区域,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总量看,整个国家的GDP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县和县以下的经济活动创造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也是居住在县和县以下地域之内,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地方的稳定和人民生 活的改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或者好的发展思路,才能从总体和长远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次序和相应的政府措施。1.区域竞争的要求。目前,全国有2052(2001年底)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个县都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面临的市场、资金、资源等又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整合,县与县之间的经济竞争必然会加强,这就要求各个县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研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竞争战略。一个科学和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确定发展战略,形成特色经济,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明确的发展规划,主导或者优势产业的确定没能抓住自己的特色,要么简单地模仿其他县的发展,要么闭门造车,没能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大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基本是一届领导一个发展思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前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一些以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居委),总人口95万,集山区、库区、贫困区、自然灾难多发区于一体,是国家21世纪扶贫开辟重点县。怎么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进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和别断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xx县域经济进展现状 多年以来,我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县”和“可持续进展”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别断提高开放程度,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民营企业进展、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脚进展。2014年全县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地点财政收入9325万元,增长4.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元,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2亿元,增长7.7%。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民营经济进展较快,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经济进展环境别断优化,县域经济呈现良好的进展势头。 1 、积极哺育了支柱产业。我县第九次党代会确定将养殖、竹木、建材矿产、茶叶、绿色食品和药材等六大产业哺育成县域支柱产业。为此,制订了产业进展的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能优先进展”的工作机制,并按照统一项目布局、统一投资方向,分行业、分区域实施的原则,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别断进展壮大。 2 、大力进展了民营经济。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县域经济民营化的道路,努力打破别合时宜的条框限制,放手进展民营经济。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集中,从政策、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上打造好民营企业的进展平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进展。到2014年末,全县共进展民营经济经营实体近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3500家,拥有资产总额55亿元,从业人员近9万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有34家,民营工业年产值达11.21亿元,实现利税2929万元,并涌现出富源牧业、建玲竹业等一批新兴骨干企业,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3 、别断加强了劳务输出。我县有城乡劳动力48.6万人,剩余劳动力达28万人。为此,县委、县政府将进展劳务输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劳务输出规划,简化了外出务工各种手续的办理程序。在充分发挥乡镇劳动治理站有序转移劳动力的并且,还在广州市设立了xx县人民政府驻广州劳务治理站,以广州为中心辐射整个南方劳务市场,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跟踪服务,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援助,及时帮助外出民工处理劳资、合同、事故等纠纷。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务工致富的能力。经过十余年的进展,全县劳务输出人员常年稳定在15万人左右,占全县剩余劳动力的65%左右,年劳务收入超过5亿元,累计收入达60亿元以上,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xx 作为一具山区贫困县,xx县域经济进展要紧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和妨碍: 1 、思想观念降后,进展氛围别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别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广阔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降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妨碍县域经济进展的最大障碍。当前,降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打算经济时代的行政观念、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别到位,别善于抢抓机遇,别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别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方法少,想进展、求进展、促进展的氛围别浓。如近两年来为鼓舞进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但民间的投资热情仍然较低。更多相关的文章请参考免费公文写作范文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XX年、XX年、XX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XX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 第2 页共2 页

县域旅游规划

志丹县旅游开发办公室十二五规划 (讨论稿) 近年来,志丹旅游业发展相当迅猛,在十一五期间我县在继续加强对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刘志丹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产业开发的基础上,又开发了九吾山森林公园、永宁山寨、三台山、洛河峡谷、太平山夜间景观灯、周河水上景观建设等自然人文景观。但是与省内旅游业发达县市相比,志丹旅游业的发展还是不成熟,旅游业仍处在初期萌芽阶段。那么,在十二五期间如何打造好我们志丹的旅游业,使其成为志丹经济新的增长点,如何客观评价志丹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促进志丹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深刻问题。 一、志丹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志丹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机遇 (1)我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志丹原名保安,是群众领袖、名族英雄刘志丹将军的故里,被誉中国革命的红都。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生活战斗了7个月,为志丹历史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所以,我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2)市场空间大,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从发展规律看,国内旅游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从发展阶段看,旅游业转型升级方兴未艾。随着人们收

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消费结构正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健身旅游并重转型,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发展空间大大拓展,蕴藏着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 (3)政策环境好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旅游业发展的底气更足、动力更强。 2.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劣势与面临的威胁 (1)尚未形成龙头品牌 品牌打造重点不突出,尚未形成在全国叫得响的龙头产品。现有的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刘志丹烈士陵园、抗日红军大学旧址、九吾山森林公园、永宁山寨、三台山、洛河峡谷等景点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完善,布局分散,可进入性、可逗留性较差,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这已成为制约志丹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 旅游项目设计和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单一,主要是红色旅游。旅游收入不高,游客在文化娱乐和购物方面的消费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志丹旅游主要是红色教育,缺乏娱乐性、参与性。旅游多以学习考察为主。 (3)对外宣传和推销力度有待加强,方法、手段有待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03222763.html,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任凤娟 来源:《中国经贸》2016年第15期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对社会安定稳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决策权力的逐步下放,县域经济规模扩张,综合实力壮大,发展步伐加快,在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 合肥市地处华东腹地,安徽省会,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迈出坚实步伐。“十二五”期间,经2011年的行政区划变动,县域经济单位由三县调整为四县一市,即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和巢湖市,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县域总量不断扩张。2015年,合肥市县域生产总值(GDP)1863.4亿元,比2010年净增加955.6亿元,现价增长1.95倍。 2.县域产业结构升级。2015年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1 3.2:61.5:25.3,与2010年比,一产比重下降3.8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提高2.1和1.8个百分点。 3.县域工业地位凸显。截止2015年末,县域规上工业企业1543家,比2010年末增加近500家,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37.3%,比201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4.县域财政较快增长。2015年县域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92.05亿元、12 5.18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2.6倍和2.9倍,“十二五”年均增长分别达20.6%和23.3%。 5.县域人民生活改善。2015年,肥东、肥西两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全市平均429元和746元,2010年五县市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6.县域发展好于全省。2015年,县域GDP增长10.2%,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高于全省县域平均增速1.9个、1.1个和0.5个百分点,五县市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省9.3%的水平。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县强,才能市强。合肥市始终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且取得长足的发展,其中肥西、肥东等县在全省排名靠前,肥西县位列《2016中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排行榜》第78位,但县域整体份额偏低,2015年末县域户籍人口464.4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5.2%,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奇创研究县域旅游发展呈现五大趋势之全域旅游

奇创研究县域旅游发展呈现五大趋势之全域旅 游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县域旅游发展呈现五大趋势?之?“全域旅游” 什么是“全域旅游” ? 全域旅游——把行政区当做旅游区,全部区域一体化发展旅游,将目的地作为一个大的景区,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目前,全国有90多个区县市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有3个省提出旅游全域化试点工作,全域旅游正从一种概念走向实施。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1.景区泛化的“大旅游” 景区泛化的“大旅游”产生,一方面是传统景区旺季人满为患,大大降低旅游者的舒适度,于是形成了人们在旅游旺季选择不去传统景区而到城市、乡村、商业街等进行旅游休闲;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的碎片化以及交通的便捷化,人们的旅游空间更加广阔,突破了传统景区的界限;人们的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因此,空间的全景化,成为大旅游时代的一种趋势。 2.国民休闲的“大市场” 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传统出游两个基本条件有闲时、有闲钱“两个闲”中“有闲时”将更加有保障。而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正逐渐由游览广度向体验深度转变,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旅游活动空间、活动内容,进行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来满足休闲大市场的需求。 3.产业升级的“大产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具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升级的大产业发展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作用。因此,以“出游型消费经济”进行全域全产业融合,发展“泛旅游产业”,能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4.顶层设计的“大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双重定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两手都要抓,只抓旅游事业,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难突出;

浅议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1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2.2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1.3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