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个案分析:一个吸吮手指幼儿的个案分析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对幼儿吮吸手指这一不良习惯的关注和思考DOC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对幼儿吮吸手指这一不良习惯的关注和思考DOC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对幼儿吮吸手指这一不良习惯的关注和思考一、案例描述:晨晨今年4岁,长的虎头虎脑,圆圆的脸,胖胖的身体,非常健康、可爱。

可不知何时起,可爱的晨晨染上了一种坏习惯——吮吸手指。

一天午睡,小朋友们都已进入梦乡,只听见寝室的某个角落传出轻轻的吮吸的声音,我寻声过去,走到晨晨的床边,只见他睡得甜甜的,但是口中却含着大拇指,津津有味的吮吸着,我将他的手从嘴边轻轻拿开放进被子里,可晨晨翻了个身,手指不由自主地又伸到嘴里去了,这样连续反复了好几次。

晚接时我将情况告诉了晨晨的妈妈,妈妈很惊讶,因为之前没发现。

在家里妈妈有意观察了几天,发现晨晨真有这一坏习惯,妈妈很着急,与我们老师一起商议并要求我们多提醒、督促他,希望能改掉晨晨的坏习惯。

她曾耐心的给晨晨讲解吮吸手指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但收效甚微。

当妈妈看到晨晨的手指被口水浸泡的发白,心痛不已,她曾多次尝试涂抹辣椒水、红药水等之类都没什么成效,都是过后又忘了。

有一次,晨晨没事干时又将手指放在嘴里,爸爸实在忍不住了,狠狠的打了他,事后晨晨有所收敛,但在没人注意时吮吸的更厉害。

家长非常苦恼,但无技可施。

吮手指是防碍人学习和工作的自卑感和敌对感,或个人内心的某种特别情绪状态的表现。

婴儿出生不久就会本能地吮吸自己的手指,这种吮吸如果经常发生并成为习惯,就将给幼儿造成不良的影响,它会影响当前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势必影响幼儿以后的发展。

吮吸手指看似细小的不良习惯,可能直接阻碍着幼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如果一旦被成人忽略,没有及时地加以控制和纠正,带给幼儿的必将是身心双方面的消极影响。

二、导致的原因上述案例都围绕一个问题:幼儿存在着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我们在分析原因时,首先要知道孩子吮吸手指,在一段时间里是正常的,尤其是几个月大的婴儿,他们几乎逮住什么就把什么东西往嘴里送,这是婴儿发展自身动作和认识外部世界的一种方法。

但到了3岁以后还在吮吸手指那就有问题了,问题出在内心的焦虑上。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吸手指有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吸手指有害》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吸手指有害》含反思
《小班社会教案《吸手指有害》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到吸吮手指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帮助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逐步克服这种习惯。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制作一个指偶(带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颜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把指偶套在大拇指上,假装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说:由于小朋友总是吸吮我,给我带来很多痛苦,我变得很难看,“驼了背”什么事也做不了。

2、组织幼儿讨论,吸吮手指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如:脏东西被吸进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变了形……
3、通过游戏,使幼儿知道,要注意保护手指,并经常洗手,保护手的干净,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

.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活动建议
了解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

活动反思
吮吸手指是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教师抓住了机会开展活动。

作为教师这点是很关键的。

案例中对手指的观察都是对小班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

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把握教育时机,带给教育引导。

小班社会教案《吸手指有害》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378字。

对一名吸吮手指幼儿的个案分析及矫治策略

对一名吸吮手指幼儿的个案分析及矫治策略

对一名吸吮手指幼儿的个案分析及矫治策略安吉县实验幼儿园杨向红个案概述:周书昂是我们小三班一位5岁的男孩,乖巧聪明,心地善良,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离园时,他妈妈焦急而又真诚地跟我说:“杨老师,现在我只有求助于你们老师了,我们周书昂从小就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有事没事喜欢吸吮手指,现在手指头都被吮得短短的,手指甲都快吮没了,我真是又急又恨,尝试了很多办法,想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可是都不见效。

周书昂最喜欢你,也最听你的话,我只有请你帮忙了。

”听了周书昂妈妈的话,我除了向她表示愿意试试看外,更多的是自责,因为周书昂入园已有一个多月,而我却还没注意到他的这一不良习惯。

以后的带班活动中,我就有意识地留心观察周书昂了,真的如她妈妈所说,看电视、上课、听故事、午睡、游戏的时候,只要手是空闲的,他都会有意无意地把食指放在嘴巴里吸吮,一副津津有味、乐在其中的样子。

每次提醒他后,他都会立即不好意思地把手指头拿出来,可是一转身工夫手指头又偷偷溜进嘴巴了。

甚至有时小朋友也来告状:“杨老师,周书昂又咬手指头了!”这时,他就会用很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我不是故意的,是它自己要跑到我的嘴巴里去的。

”周书昂那无奈又无助的神情,让我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帮助周书昂改掉这个坏习惯。

个案分析:作为一名从教近20年的教师,怀揣着家长对我的期望和信任,禀着对孩子健康成长负责的态度,我利用家访、电访以及离园来园的接待时间,向周书昂爷爷、奶奶、妈妈就周书昂吸吮手指这一习惯形成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原来,周书昂是在断奶以后就逐渐开始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当时周书昂的父母、爷爷奶奶也没有太在意,总认为等到周书昂大一点时会好的。

结果周书昂一天一天长大,这个不良习惯也一直跟随着他。

当他们认识到吸吮手指的危害时,又认为孩子年纪小,不忍心用强制的手段制止他,结果就错过了纠正不良习惯的黄金时期。

随着孩子进入正规的幼儿园集体生活,他们一家都十分担心周书昂的这一不良习惯会对他的身心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吮吸手指案例分析题保育员高级

吮吸手指案例分析题保育员高级

吮吸手指案例分析题保育员高级
XX小姐姐是一位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小朋友,但她有一个不好的
习惯——吸吮手指。

特别是午休的时候,她睡着了就会情不自禁的吸吮她的大拇指,每当发现老师走到她身旁的时候,自己又能知道放下手指,知道吸吮手指是不好的,当老师离开她的时候,她又继续吸吮她的手指。

案例分析
针对XX这一情况,我观察了许久,发现XX在一日生活的时候很少吸允手指,在午休期间总爱吸允她的大拇指。

吸吮大拇指的时候,仿佛是在喝奶粉,当XXX睡觉的时候,老师将大拇指从她的嘴巴里面抽出来时,她会在第一时间惊醒。

案例反思
1缺乏成人的爱抚和关心。

尤其是缺乏父爱,很容易导致幼儿吮吸手指来自我娱乐或自我安心。

XX一直和爷爷奶奶,妈妈在一起生活,她的爸爸军人,很少回家,睡觉时她喜欢将手指放在嘴巴里面,感觉到这样睡的很安稳。

2模仿小朋友。

根据XX妈妈的描述,我了解到XX阿姨家的小宝宝也有吸允手指的坏习惯,每次去阿姨家XXX总是喜欢和小宝宝来玩,吸手指的游戏。

3家园共育。

教师与其家人应该对孩子多进行正面引导。

告诉孩子吸允手指的危害,手里面的细菌容易传到嘴巴里面,容易生病还可能导致手指变形。

一个吸吮手指的个案分析

一个吸吮手指的个案分析

一个吸吮手指幼儿的个案分析幼儿情况概述:郑义威是我班一位5岁的小男孩,聪明好学。

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但就有一个坏习惯——爱吸吮手指。

在午睡、上课、游戏时都会发现义威将食指放入嘴里吸吮。

当小朋友午睡起来时,就会听到小朋友的告状声:“老师,义威睡觉又吃手了!”这时,他有会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我不是故意的。

它自己要跑到我的嘴里。

”有时候,看见他在吃手,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来,一会儿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

原因分析:通过家访、电访及平时来离园的接待时间,与义威父母的交流中,了解到义威在断奶后就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当时未能引起义威父母的重视,到义威大点时,就不会吸吮手指了,结果义威却一直没能将这个不良习惯改掉。

当他们认识到其吸吮手指的危害时,又以儿子年纪小,不忍心用强制的手段制止他,结果就错过了纠正不良习惯的黄金时期。

义威的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十分重视对义威的教育,但如何才能改掉义威吸吮手指的习惯一直是他们头疼的问题,曾试过多种方法,但效果不大。

教育策略:一、从心理上下手,了解吸吮手指的坏处,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吸吮是经常反复吸吮口唇、手指、脚趾、被子等行为,长时间吸吮手指或脚趾,会因局部刺激而使手指或脚趾变大、变粗,影响美观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虫感染,还会使上下牙槽咬合不良。

而这个吸吮行为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如果用强制的方法,会使义威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不能用强制的方法,只能用引导、鼓励的方法,使他自己认识到吸吮手指的坏处,让他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于是我将吸吮手指会产生的后果用故事《贝贝的手指》讲给他听,让他自己去故事里寻找为什么贝贝的手指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

当义威从故事找到答案后,很紧张的问我:“老师,我会不会变成跟贝贝一样呢?”我笑着问他:“只要你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改掉吸吮手指的习惯,我相信你绝对不会变得和贝贝一样的。

”义威听了很高兴地说:“老师我要改掉坏毛病。

教育案例吮吸手指(2篇)

教育案例吮吸手指(2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明,男,6岁,幼儿园中班。

小明在幼儿园表现出吮吸手指的行为,特别是在情绪不稳定或感到无聊时尤为明显。

小明平时表现良好,但吮吸手指的行为让老师和家长感到担忧。

【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1)生理原因:小明可能因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需求,如饥饿、口渴等,而吮吸手指。

(2)心理原因:小明可能因为情绪不稳定、焦虑、孤独、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因素而吮吸手指。

(3)模仿行为:小明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他人吮吸手指,从而产生模仿行为。

2. 案例特点(1)小明在幼儿园中班,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吮吸手指的行为可能与生理需求有关。

(2)小明在情绪不稳定或感到无聊时吮吸手指,说明心理因素对其行为有一定影响。

(3)小明在幼儿园中班,正处于模仿学习阶段,可能存在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

【教育策略】1. 改善生理需求(1)观察小明的饮食、饮水情况,确保其营养均衡,避免因饥饿、口渴而吮吸手指。

(2)为小明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避免因疲劳而吮吸手指。

2. 心理辅导(1)了解小明的生活环境、家庭关系等,找出心理问题的根源。

(2)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帮助小明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

(3)培养小明的社交能力,提高其在集体中的安全感。

3. 模仿行为干预(1)为小明提供正确的示范,如模仿咬笔、捏橡皮等替代行为。

(2)鼓励小明参加集体活动,减少模仿他人吮吸手指的机会。

4. 家园合作(1)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共同制定教育方案。

(2)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为小明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支持。

【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教育策略,预期小明能够逐渐克服吮吸手指的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一个5岁的幼儿园小朋友,近期出现了吮吸手指的行为。

在幼儿园观察发现,小明平时比较安静,不太爱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并且经常独自坐在角落里。

老师了解到,小明的父母工作较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小明产生了吮吸手指的习惯。

【案例分析】1. 吸引注意力:小明可能通过吮吸手指来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以弥补家庭陪伴的缺失。

幼儿咬手指教育案例分析(2篇)

幼儿咬手指教育案例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5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小明在幼儿园表现良好,与同伴相处融洽,但有一个不良习惯——咬手指。

每当小明情绪低落、焦虑或无聊时,他便会不由自主地咬自己的手指。

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半年,家长和老师都对此感到担忧。

二、案例分析1. 咬手指的原因(1)生理原因:小明可能因为手指上有细菌或病毒,导致咬手指的行为。

此外,手指上的细菌也可能引起小明的不适,使他习惯性地咬手指。

(2)心理原因:小明可能因为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学习压力等原因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从而咬手指来缓解情绪。

(3)模仿原因:小明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其他小朋友咬手指,从而模仿这种行为。

2. 教育策略(1)心理疏导:针对小明的心理原因,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倾听小明的心声,了解他咬手指的原因。

②引导小明表达自己的情绪,如通过绘画、游戏等方式。

③鼓励小明参加集体活动,提高他的自信心。

(2)行为矫正:针对小明的行为习惯,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制定咬手指的“禁令”,如上课、睡觉时不咬手指。

②奖励机制:当小明连续一段时间不咬手指时,给予一定的奖励。

③同伴监督:鼓励小明的好朋友监督他,帮助他改掉咬手指的习惯。

(3)环境调整:针对小明的生活环境,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保持手指卫生,定期给小明剪指甲。

②为小明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他的焦虑情绪。

(4)家庭教育:针对小明的家庭教育,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小明在幼儿园的表现。

②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

③鼓励小明参加户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三、教育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咬手指的习惯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下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估:1. 小明在幼儿园的表现:小明不再咬手指,上课、睡觉时也表现良好。

2. 小明的情绪:小明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有所减轻。

3. 家庭环境: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更加密切,小明的家庭教育环境得到改善。

小班教育案例吃手指(2篇)

小班教育案例吃手指(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幼儿会出现吃手指的行为,这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卫生习惯,还可能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一个关于小班幼儿吃手指行为的干预案例。

二、案例描述幼儿姓名:小明(化名)年龄:4岁性别:男家庭背景:小明家庭条件较好,父母对他的关爱有加,但过于溺爱,导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依赖心理。

问题描述:小明在幼儿园活动时,经常出现吃手指的行为,尤其在午睡时间,他总是将手指塞入嘴里,导致手指甲生长不正常,甚至出现红肿、感染的情况。

三、案例分析1. 幼儿吃手指的原因(1)好奇心理:小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吃手指是一种探索行为。

(2)依赖心理:小明家庭条件较好,父母过于溺爱,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依赖心理,吃手指成为他寻求安慰的一种方式。

(3)缺乏关注:小明在幼儿园中可能感到孤独、无助,吃手指成为他吸引关注的一种手段。

2. 幼儿吃手指的危害(1)卫生问题:吃手指容易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体内,引发疾病。

(2)手指甲生长不正常:长时间吃手指会影响手指甲的生长,导致甲床受损。

(3)心理影响:吃手指可能使幼儿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四、干预措施1. 加强卫生教育(1)组织幼儿观看卫生教育视频,提高他们对卫生问题的认识。

(2)教师讲解吃手指的危害,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1)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予关爱和鼓励。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3. 家庭合作(1)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吃手指的原因和危害,共同制定干预措施。

(2)鼓励家长多陪伴幼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五、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的吃手指行为明显减少,手指甲生长恢复正常。

同时,他在幼儿园的表现也更加积极,与同伴的互动增多,自信心逐渐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个案分析:
一个吸吮手指幼儿的个案分析
我们在家访中知道,义威的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十分重视对义威的教育。

所以,我们就积极地与义威的父母探讨教育的方法,努力尝试各种教育方法,并让他们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方法,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逐步建立科学的育儿观。

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改变了以往那种“告状”式的做法,首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同时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这样家长很乐意支持我们的工作。

幼儿园个案分析:一个吸吮手指幼儿的个案分析
幼儿情况概述:
郑义威是我班一位5岁的小男孩,聪明好学。

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但就有一个坏习惯——爱吸吮手指。

在午睡、上课、游戏时都会
发现义威将食指放入嘴里吸吮。

当小朋友午睡起来时,就会听到小朋友
的告状声:“老师,义威睡觉又吃手了!”这时,他有会用无辜的眼神看
着我,仿佛在说:“我不是故意的。

它自己要跑到我的嘴里。

”有时候,
看见他在吃手,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来,一会儿又偷偷地吸吮手
指了。

原因分析:
通过家访、电访及平时来离园的接待时间,与义威父母的交流中,了解到义威在断奶后就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当时未能引起义威父母的重
视,到义威大点时,就不会吸吮手指了,结果义威却一直没能将这个不
良习惯改掉。

当他们认识到其吸吮手指的危害时,又以儿子年纪小,不
忍心用强制的手段制止他,结果就错过了纠正不良习惯的黄金时期。


威的父母的文化水平较高,十分重视对义威的教育,但如何才能改掉义
威吸吮手指的习惯一直是他们头疼的问题,曾试过多种方法,但效果不
大。

教育策略:
一、从心理上下手,了解吸吮手指的坏处,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吸吮是经常反复吸吮口唇、手指、脚趾、被子等行为,长时间吸吮手指或脚趾,会因局部刺激而使手指或脚趾变大、变粗,影响美观和精细动作的发展。

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虫感染,还会使上下牙槽咬合不良。

而这个吸吮行为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如果用强制的方法,会使义威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不能用强制的方法,只能用引导、鼓励的方法,使他自己认识到吸吮手指的坏处,让他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于是我将吸吮手指会产生的后果用故事《贝贝的手指》讲给他听,让他自己去故事里寻找为什么贝贝的手指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

当义威从故事找到答案后,很紧张的问我:“老师,我会不会变成跟贝贝一样呢?”我笑着问他:“ 只要你从现在开始下定决心改掉吸吮手指的习惯,我相信你绝对不会变得和贝贝一样的。

”义威听了很高兴地说:“老师我要改掉坏毛病。

”那天早上他都没有吸吮手指。

二、用各种方法转移注意力,加强监督帮助他培养良好的习惯。

义威吸吮手指的习惯不是一两天能改掉,所以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而且他已成习惯,要改不太容易。

在初期,我努力让他将吸吮手指的次数减少,从每天三四次到一两次。

有时他吸吮手指是无意识的,这就要我们老师的监督,在他睡着后,要监督他,不让他将手指放入嘴中吸吮,有时他会控制不住,于是我马上分散他的注意力,提供串珠、拼图、剪贴等精细的手工活动,鼓励他控制吸吮吸吮手指,集中精神完成任务,逐步让他忘记要吸吮手指。

实在控制不住时,我就会和他一起讲笑话,让他忘记吸吮手指的念头。

三、支持、鼓励他改掉不良习惯
因为全班幼儿都很喜欢义威,也知道他有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有时难免会遭到小朋友的讥笑。

有一次,当义威想和陈瑾一起游戏时,陈
瑾拒绝了他,还说:“我才不跟你玩,你会吸吮手指。

”义威听了很难过。

这时,我就安慰他:“其实每个人都有不良的习惯,只要我们改了,别人还会喜欢你的。

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义威,但是他们不喜欢吃手的小朋友,只要你改了坏毛病,小朋友还会和你一起玩的。

”后来,我还特意给班上的幼儿讲了吸吮手指的危害,发动全班幼儿一起支持、帮助义威改了坏习惯四、家园一致,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我们在家访中知道,义威的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十分重视对义威的教育。

所以,我们就积极地与义威的父母探讨教育的方法,努力尝试各种教育方法,并让他们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方法,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逐步建立科学的育儿观。

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改变了以往那种“告状”式的做法,首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同时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这样家长很乐意支持我们的工作。

成效与启示:通过半年的家园配合,义威吸吮手指的现象减少了,小朋友不在讥笑他,能自信、大胆的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了,虽然吸吮手指的现象还存在,不过,吸吮手指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我相信只要家园继续努力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策略,义威会改掉吸吮手指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