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沈林中医治疗肿瘤病经验_朱超林

合集下载

刘沈林教授胃癌“脾虚毒蕴”学说临床实践

刘沈林教授胃癌“脾虚毒蕴”学说临床实践

刘沈林教授胃癌“脾虚毒蕴”学说临床实践朱超林;薛维伟;潘宇;祁明浩;王瑞平【摘要】刘沈林教授是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在临床工作中,结合自身经验,认为胃癌发病以脾虚为本,癌毒为标,倡导“脾虚毒蕴”学说,同时围绕该学说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本文对刘沈林教授胃癌“脾虚毒蕴”学说进行总结和探讨,旨在提高中医治疗胃癌的临证效果。

%Professor Liu Shenlin is one of the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ncologists. Through his own experience in clinical practice , Prof . Liu has put forward the theory that the onset of gastric cancer is based on spleen deficiency , and presented with cancerous toxin , namely the theory of "spleen-deficiency and toxin-accumulation". In addition , he had conducted clinical as well as basic research on this theory , which had received great progress. This article was aimed to conclude and explore the theory postulated by Prof. Liu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CM treatment in gastric cancer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3页(P932-934)【关键词】刘沈林;胃癌;脾虚毒蕴;中医药治疗【作者】朱超林;薛维伟;潘宇;祁明浩;王瑞平【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4;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4;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4;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4;江苏省中医院南京 21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刘沈林教授系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从医30余载,擅长中医药治疗肿瘤,特别是对胃癌的治疗,其效尤验。

刘沈林教授运用健脾化瘀法治疗癌性腹水验案举隅

刘沈林教授运用健脾化瘀法治疗癌性腹水验案举隅

中枢转运受 阻, ・ 陆床 常以健脾化瘀 法治疗疗效显著。 [ 关键 词]腹 水, 癌性; 刘沈林; 健脾化瘀 法
[ 中图分类号]R 2 4 9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6 8 5 2 ( 2 0 1 4 ) 1 2 - 0 0 3 1 - 0 2
两部呻 医 2 D 年 第 2 7 卷 第 J 2 期

坛・ 亏朱 铭 承
婀弱∞毁鲴暄嗣固回 髓 圆 国略囱 险图舀圈
谷 雨
江苏省 认 为 : 气血 阻 滞 、 水 瘀 互 结 是 癌 性腹 水 形成 的主 要 病机 , 但 其 关 键 是 脾 的 运 化 功 能 失 常
, , 1 , 眦由
c a n c e r o u s a s c i t e s ; L i u S h e n l i n ; s p l e e n — i n v i g o r a t i n g s t a g n a t i o n — e l i mi n a t i n g me t h o d
外敷 、 腹 腔灌 注 等多种 给 药途 径 , 在 改善腹 水 患 者 生存 质量 、 延 长 生 存 时 间等 方 面 具 有 一 定 的 优 势[ 2 - 4 ] 。 刘沈 林 教授 现为 主任 医师 , 博 士研 究 生 导师 , 江 苏省 名 中医 , 国务 院特 殊津 贴专 家 , 科 技部 重 大 基础 理 论研 究 ‘ 9 7 3 ” 项 目中医 专家 组 成员 , 国家科 学技 术奖 励评 审专家 , 国家 中医 药标 准化 专 家技 术委 员会 委 员 , 国家 中医 临床 研 究基 地 ( 脾 胃病) 胃癌 研 究首席 负责人 , 全 国第 四 、 五批 名老 中医药 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 导老师 , 卫 生 部“ 健 康 中 国 2 0 2 0战 略 ” 中 医专 家 组 成 员 , 江 苏省 中西 医 结合 肿 瘤 临床 研 究 中 心 主任 , 江 苏 省 中西 医 结 合优 势 学科 带 头 人 , 江 苏 省“ 1 3 5 ” 医学 工 程 重 点 学 科 ( 消 化病 学) 学术 带头 人 , 江 苏 省 中医 药学 会脾 胃病专 业委 员会 主 任委 员 , 江 苏省 抗 癌 协 会传 统 医学 与

刘沈林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医案3则

刘沈林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医案3则

刘沈林教授是全国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

曾师承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从事脾胃病和消化系肿瘤临床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

导师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肿瘤是人体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在治疗肿瘤疾病时也应该强调辨证论治,反对见瘤不见人。

肿瘤的发生关系到正邪两个方面,正气不足,免疫功能失调,细胞增殖凋亡异常才能导致肿瘤发生,在此正气虚弱是居于主要地位,正如《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

”[1]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药物的消化吸收也需要通过脾胃运化功能发挥作用,从预后方面看,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导师在扶正方面尤重调理脾胃。

恶性肿瘤因有癌毒的致病因素存在,这是本病不易被治愈,容易从经络传变他脏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治疗恶性肿瘤时要将抗癌解毒贯彻始终。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伺诊于侧,以飨同道。

兹择导师临证医案3则介绍如下。

1 胃癌术后案郑某某,女,56岁。

2018年4月1日初诊。

患者胃癌术后近1年,曾行4个疗程化疗。

吐酸,嗳气时作,胃脘不适,有冷痛感,口干。

苔薄白,脉细。

证属中虚气滞,气血不足。

治拟健脾养血。

处方:太子参15g,炒白术10g,云茯苓15g,广陈皮6g,广木香5g,炒当归10g,杭白芍10g,江枳壳10g,紫丹参15g,枸杞子15g,北沙参15g,大麦冬12g,紫苏梗10g,法半夏6g,淡干姜3g,炙甘草5g,大红枣15g,蛇舌草30g。

14剂,水煎日2服。

4月15日二诊:胃脘不适减轻,但近来嗳气频繁,咽部疼痛,食欲减少,脘腹痞胀,苔薄白,脉细。

证属脾胃虚弱,胃失和降,治以降逆和胃,健脾和中。

处方:旋覆花10g(包),代赭石15g(先),炒竹茹10g,姜半夏10g,广陈皮6g,江枳壳10g,紫苏梗10g,炒当归10g,杭白芍10g,太子参15g,炒白术10g,淮山药15g,大腹皮10g,蛇舌草15g,半枝莲15g,炙甘草3g。

刘沈林教授辨治胰腺癌经验探析

刘沈林教授辨治胰腺癌经验探析

刘沈林教授辨治胰腺癌经验探析张力;祁明浩;王鹂【摘要】Professor Liu Shenlin , Vice-president of Jiangsu TCM association , is Jiangsu Provincial famous physician and promi-nent TCM cancer experts .Liu has rich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pancreatic cancer and summarized its pathetical factors as dysfunction of spleen , dampness and heat in liver and gallbladder , qi stagnation in middle-Jiao, toxic stasis in liver and spleen.He emphasizes strengthening spleen to tonify qi , clearing heat and dispelling dampness to sooth liver and gallbladder , soothing liver to regulate qi so as to relieve pain , activating qi to eliminating blood stasis , and removing toxins to eliminating stasis and receives good results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Prof .Liu′s academic thoughts and experience in treating pancreatic cancer through two case studies for providing more references .%刘沈林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其在多年临证经验中,辨证分析胰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多为脾运不健、肝胆湿热、中焦气滞、肝脾瘀毒,并总结出以健脾益气,助运和中;清热化湿,疏泄肝胆;疏肝理气,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为主的治疗大法,临床收效甚佳.作者列举两例典型胰腺癌诊治经过,探析刘师辨治思想及治疗经验,以供同道参考.【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6(011)010【总页数】3页(P2057-2059)【关键词】胰腺癌;中医;辨证;@刘沈林;名医经验【作者】张力;祁明浩;王鹂【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刘沈林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我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

刘沈林辨治胃癌术后经验撷菁

刘沈林辨治胃癌术后经验撷菁

南京……210000;2.南京中医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尤其在胃肠道肿瘤的中医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以健脾胃为总肿瘤中发病率排第2位,在导致人类死亡的恶性肿瘤中高居第3位[1]。

目前我国新确诊的胃癌患者中90%都是进展期胃癌,其手术后5年生存率低,术后易出现复发或转移。

刘师在其之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已经证明胃癌术后、化疗后加用中药煎剂口服,能够提高胃癌患者手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

因此,中医药在肿瘤的诊疗中有一定的优势,笔者有幸跟随刘沈林教授出诊,现将其诊疗胃癌术后相关病证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正气不足,疾病病因胃癌在古代的中医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文献中记载了“胃反”“反胃”“翻胃”“噎嗝”“积聚”“伏梁”“胃脘痛”等病症。

如《黄帝内经·素问》记载:“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甚则呕吐,膈咽不通。

”《素问·腹中论》:“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此久病也,难治。

”再如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反胃。

”这些文献所记载的病症都类似于现代医学胃癌的临床症状。

至民国时期,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首次提出“胃癌”一词,其记载:“至西人则名为胃癌,所谓癌者,如山石之有岩,其形凸出也。

”至于胃癌的发病原因,古籍中也有很多相应的记载,如《素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景岳全书》:“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

”刘师与《黄帝内经》中的观点一致,他认为胃癌的发生,多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所致。

长期的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忧思抑郁、久病失养,从而损伤脾胃,导致脾胃气虚,运化失职,气血失调,痰凝气滞,影响血行,滞而成瘀,热毒痰瘀交结于胃,积聚成块,日久酿为癌毒。

若原本素体虚弱,卫外之气不固,无力抵抗外在邪毒,而使邪毒趁虚侵入,内外合病,而致肿瘤的生成[2]。

而胃癌手术后,由于手术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乏力,水谷精微不化,气血生化乏源,则机体正气不足,无力抗邪,邪盛正衰,从而容易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

刘沈林辨治大肠癌术后肠功能紊乱经验

刘沈林辨治大肠癌术后肠功能紊乱经验

刘沈林辨治大肠癌术后肠功能紊乱经验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和消化道肿瘤。

认为气机失調、痰瘀毒蕴是大肠癌术后肠功能紊乱的病机关键,治当以调节气机为主,以祛除痰湿瘀毒为关键,使气机升降出入得畅,大肠传化恢复如常。

标签:名医经验;刘沈林;肠功能紊乱;大肠癌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10.027中图分类号:R259.7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10-0120-03Experience of LIU Shen-lin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Bowel Disorder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XU Yuan-yuan,XUE Wei-weiJiangsu P</em>rovincial TCM Hospital,Nanjing 210029,ChinaAbstract:Professor LIU Shen-lin,as a national famous TCM doctor,is good at using TCM to treat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and digestive tract tumors.He thinks that qi disorder,phlegm and blood stasis toxinaccumulate are the keys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in bowel dysfunction after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 disorder. He believes that fundamental principleof treatment should beregulating qi activity,and dispellingphlegm dampness stasis toxin is the key therapeutic principle,in order to make the qi activity up and down smoothly and restore the functions of bowels.Keywords: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LIU Shen-lin; bowel dysfunction; colorectal cancer手术是治疗大肠癌的首选方式,但几乎所有大肠癌术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紊乱,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术后肠功能紊乱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

消瘤丸治疗恶性肿瘤术后156例小结

消瘤丸治疗恶性肿瘤术后156例小结

消瘤丸治疗恶性肿瘤术后156例小结
杨文娟;朱超林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03(023)006
【摘要】@@ 消瘤丸系我院科研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消化道、呼吸道肿瘤已有十余年,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治疗手术化疗后消化道、呼吸道恶性肿瘤156例临床小结如下:
【总页数】1页(P22-22)
【作者】杨文娟;朱超林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
【相关文献】
1.消石丸治疗泌尿系小结石超声观察 [J], 杨耀文;许建生;滕桂珍;段东江
2.扶正消瘤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100例 [J], 张影;蔡小平;罗银星;魏征;胡皓
3.扶正消瘤丸治疗恶性肿瘤 [J], 王平
4.化癥消囊方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淋巴囊肿临床观察 [J], 邓湘琴;梁慧;林宏远;崔超宇
5.筋骨痛消丸治疗软组织损伤86例小结 [J], 徐献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沈林治疗结直肠癌术后便秘的经验

刘沈林治疗结直肠癌术后便秘的经验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男性和女性的各个年龄段都居前5位[1]。

手术是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术后患者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便秘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生率约15%~70%[2-3],不但症状顽固而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主要原因有:放化疗开始后,部分患者为了增加营养,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物,导致粪便在肠道内移动缓慢,大便干燥,硬结成块;或因进食过少或饮食过于精细,纤维素含量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4]。

还有患者焦虑的情绪、活动量的减少、免疫力的低下、化疗药物等影响都会引起排便功能障碍[5-6]。

西医治疗主要以泻药及胃肠动力药为主,其中含有蒽醌类植物性泻药,长期使用不仅会产生药物依赖性,还可导致黏膜黑变病[7]。

另外,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便秘,还可诱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绞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或使症状加重。

中医药在治疗结直肠癌术后便秘方面特色明显、效果显著。

刘沈林教授为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师从国医大师徐景藩,在脾胃病和消化道肿瘤诊治上经验丰富。

近3年来,笔者有幸侍诊刘师左右,受益匪浅,兹将其治疗结直肠癌术后便秘的临证经验总结阐述如下。

1 重视脏腑辨证,强调“六腑以通为用”结直肠癌术后便秘的根本病机在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其引发因素有大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津液吸收过度;或大肠实热内结,消烁津液,均可导致肠失濡润,秘结难出。

刘师认为除大肠本身的病变外,便秘还受他脏的制约和影响,如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肃降是大肠通降的动力。

临床治疗该类病证采用润降方法少效时,常配伍宣通肺气药,如紫菀、杏仁、紫苏子等;如兼肺热者则加黄芩、冬桑叶、枇杷叶等清泄肺金,以增强降气通便之效。

临证表明肺气的宣通肃降有利于肠腑的通降,尤其对某些肺部肿瘤转移兼有顽固性便秘者,配合宣通肺气法,则效果明显,此即“上窍开泄,下窍自通”之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沈林中医治疗肿瘤病经验朱超林(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江苏南京210029)摘 要:刘沈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在临床工作中,结合自身经验,对肿瘤的发病提出了正虚癌毒的概念,并将基因检测的肿瘤易感性等纳入癌毒的范畴,在治疗中,认为中医药治疗当贯穿肿瘤病治疗的始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遣方用药,注意时刻顾护胃气。

对刘沈林教授的诊疗思想进行初步总结和探讨,力图窥一斑而见全豹。

关键词:肿瘤;中医药治疗;刘沈林;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 273;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09)10-1657-02Profess or LI U Shen -li n c s Experien ce of Treati ng Tu m orZ H U Chao-lin(O ncology depart men t in J iangsu p rovincial hosp ital of T C M,N anjing 210029,J iang su ,China )Abstrac t :P ro fesso r L I U Shen-li n i s a fa m ous expert i n the field o f onco logy in T raditiona lCh i nese M ed ici ne .H e advancedthe concepti on of w eak i nsi de and cancerous tox i n as t he pa t ho l ogy o f tu m or ,and put the suscepti b ilit y detec ted by gene i nto the ca tego ry o f i nterna l produc t o f cancerous tox in .H e contends that treat m ent o f traditiona l Ch i nese med i c i ne shou l d i m penetrate through the treat m ent o f tu mo r ,comb i ned the t herapeuti ca l pri nc i p l e of syndro m e diff e renti a ti on and d i sease d ifferen ti ation .T he prescr i pti on was co m posed of accordi ng to t h ism e t hod .st om ach qi shou l d be pa i d attention to a ll the ti m e .In this a rtic l e ,w e pre -li m ina rily su mm ar ize and expl o re t he i deo logy o f d i agnos i s and trea t m en t o f P ro fesso r L I U Shen-li n ,try i ng to see the entire land -scape from one ang le .K ey word s :t umo r ;treat m ent o f trad itiona l Chi nese m ed ici ne ;L I U Shen -li n ;experience o f g rea t phy si c ian 修回日期:2009-03-08作者简介:朱超林(1972-),男,江苏淮安人,副主任医师,学士,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研究。

刘沈林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刘沈林教授从医30余载,擅长中医药治疗肿瘤病,声名卓著。

笔者有幸侍诊左右,聆听教诲,受益匪浅。

兹不揣浅陋,述其要于万一,以供参考。

1 肿瘤发病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倡/癌毒0之说刘师认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缺乏各种仪器和实验室检查,中医没有系统而完整的肿瘤论述,但是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却源远流长。

最早在5灵枢6中就有/瘤0的记载。

刘师认为肿瘤的发病正如5素问6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0/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0故5医宗必读6有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

05景岳全书6云:/凡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

0肿瘤发病与正气不足和邪气所胜有关,其中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刘师对邪气当理解为癌毒,不能仅仅停留在气滞、血瘀、痰凝、水湿等病因上,因为这些常见的病因不能体现肿瘤病难以治愈,容易复发、转移,预后差的特点。

肿瘤病在病变机制上当有其特殊性,唯有/癌毒0才能体现其耗损正气,毒邪难清,广泛侵袭的特点。

在肿瘤病治疗过程中,即使病人一般状况很好,运用中医传统的四诊方法已无症可辨,我们也不可以说病人痊愈,而应该将现代医学检测的结果,包括肿瘤微小转移灶检测的异常、甚至基因检测的肿瘤易感性等等都应该纳入中医广义望诊的范畴,从辨证上来说,应当看到其癌毒存在的一面,进行抗癌中医中药的治疗。

刘师针对肿瘤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特点,临床重视扶正培本的治疗法则,重视扶助正气,调补后天,扶正祛邪,治疗时攻邪/衰其大半而止0。

临床上反对治疗肿瘤/见瘤不见人0,偏重瘤体控制,忽略患者机体的整体情况,专用峻猛、攻伐之剂,或重用苦寒清热之品,盲目以毒攻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反而造成患者体质的下降,免疫功能的减退,影响患者的/带瘤0生存。

2 中医治疗当贯穿肿瘤病治疗始终刘师认为肿瘤一旦发病,当积极按照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进行规范化治疗。

但在肿瘤规范化治疗过程中,中医可贯穿肿瘤病治疗的始终。

中医药可与放、化疗结合解毒增效,保证化、放疗的完成率。

刘师在病人化疗的同时常采用理气健脾、和胃降逆的方法,来减轻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在化疗间歇期运用益气养血的方法,来减轻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对于化疗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常常采用养阴柔肝的方法来保护肝功能,减轻肝脏损害;对于肿瘤放疗病人常常出现的热盛津伤的证候,常常采用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的方法,来预防和减轻放射性损害的发生。

刘师认为中医除了以上的配合放、化疗外,其最大优势在传统手术、放化疗后的无瘤状态下的中药巩固抗复发治疗。

癌毒是肿瘤复发的根本内在因素,体内癌毒残留为肿瘤复发的根源。

肿瘤病人的放化疗治疗损伤正气,可致正气无以束邪,为残存癌毒的复发提供有利条件。

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机体调控,提高机体抗癌力,从而减少肿瘤复发机会,为病人带来收益。

对肿瘤病人采用:手术后放化疗诱导缓解v扶正治疗v巩固治疗v长期扶正治疗的模式,对预防肿瘤复发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

刘师认为中医药治疗除了上述优势外,还包括对无手术、化疗、放疗机会的患者的中医药治疗。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由于没有手术、化疗、放疗机会,一般生活质量低下,病人情绪低落,生存时间比较短,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可以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带瘤0生存时间。

3遣方用药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刘师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在治疗肿瘤疾病时也应该强调辨证论治。

刘师在辨证时强调/审机立法,掌握缓急,做到机圆法活0。

认为肿瘤是人体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癌肿的形成首先反映了人体正气之不足,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斟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权衡扶正与祛邪的主次。

若癌证初起,人体正气尚强,则攻伐局部的病变为主;癌至中期,是正邪相持阶段,但临床多以邪实为主,治疗原则当以祛邪为主,适当兼顾人体正气;癌至晚期,正气大衰以至渐脱而癌毒踞留,故治疗时当以扶助正气为主,鼓舞和提高免疫机能以抗癌消癌。

刘师认为在辨证用药上不应见症治症,而是应当透过客观的表面现象寻求疾病的本质,强调每必审症求因,既要治病求本,亦要审机立法,掌握治疗的轻重主次和标本缓急。

在扶正祛邪的总原则下,运用滋阴补阳、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理气解郁、软坚散结、燥湿化痰、以毒攻毒、祛腐生新等治疗方法,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治法,治疗务使当,用药简明,力求一箭双雕,药中肯綮。

刘师在辨证治疗肿瘤的同时,合现代医学对中药的研究,作用,做到辨病选药。

刘师在临床肿瘤治疗中,选露蜂房、蚤休;食管癌常用山豆根、急性子;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仙鹤草;肝癌虫;肠癌常用藤梨根、立法和辨病用药相结合。

4强调顾护胃气慎用碍胃败胃之品刘师认为肿瘤病的治疗,一定要顾护后天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有胃气则生,则死。

5医方考6指出:/脾胃者,土也。

土为万母,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矣。

若治重症者,为主。

0临床上不仅机体的营养及病变的物质有赖于脾胃的生化补充,要/中焦受气取汁0以发挥疗效。

肿瘤患者由于全身脏腑功能的减退或化疗等原因,脾胃运化功能也往往欠佳。

特别是在化疗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顾护脾胃,不仅所治之病难以获效,而且容易引起脾胃之疾,出现呕吐、脘腹胀满、嗳气、纳呆等,使有些患者不得不中断治疗。

刘师临证治疗肿瘤,时刻不忘顾护脾胃之气,既间接治疗了肿瘤,又使脾胃之气充足,气血生化有源,使药物容易发挥疗效,患者康复加快。

其用药多在久服益气助阳方药的患者处方中加入青皮、陈皮、苏子等使脾胃升降合度;在温热方剂中加入天冬、黄精、山茱萸等滋养脾胃阴津,以防温燥之性太过损伤脾胃之气;在祛湿、活血方药中加入山药、白术以健脾益气;在补益为主的方剂中加入豆蔻、香附、苏梗、木香等畅通脾胃之气,使其补而不滞,无碍脾胃运化;在清热攻邪方药中加入鸡内金、谷芽、麦芽等健脾助运,使攻邪而不伤正。

刘师治疗肿瘤时也十分重视胃阴的作用,倡导以甘平或甘凉滋润为主的补养胃阴之法。

临床喜用沙参、麦门冬、石斛、肥玉竹、黄精、太子参、山药、扁豆、甘草之属。

常用方剂为叶天士宗张仲景5金匮要略6麦门冬汤之意化裁的益胃汤。

对脾阳不亏,胃有燥火者;或阴虚之体,复感温邪;或化疗后邪伤肺胃津液;或肿瘤久病不复,郁怒忧伤,以致虚痞不食、烦渴不寐、便不通爽等,主张采用甘平或甘凉、甘寒滋润为主的补养胃阴之法。

5临证指南医案6曰:/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补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

此义即宗内经所谓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之理也。

0用之临证,效若桴鼓。

刘师对目前临床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存在着重用寒凉,一派清热解毒,尤其对晚期肿瘤,常常是诸多清热解毒药堆砌其上、大队杂投的现象特别不满,认为其违反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且大量的苦寒药物,败坏胃气;同时对于肿瘤治疗中认为肿瘤正虚,不进行辨证,而大量运用滋补碍胃补益之品现象亦深恶痛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