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刺法的
毫针刺法

三毫针刺法一、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求的深度。
此法三指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
此外,还有用拇、食指挟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挟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
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入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注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入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角度一般分为以下三种角度:(1)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
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即横刺、沿皮刺。
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2.深度(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
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2)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
四肢、臂、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毫针刺法的心得体会

毫针刺法的心得体会毫针刺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细小的针头刺激人体的穴位,从而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效果。
在我个人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毫针刺法的独特魅力和疗效。
以下是我对毫针刺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毫针刺法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在我的病例中,我遇到过很多患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患者。
他们往往因为长时间的办公所致,颈椎、腰椎处于过度负荷的状态,导致疼痛和功能受限。
通过使用毫针刺法,我能够准确地刺激患者身体上的穴位,从而改善他们的症状。
针刺过程中,患者通常会感到一阵轻微的刺痛,但随着治疗的进行,症状逐渐减轻,最终得到缓解。
这种疗法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够恢复颈椎、腰椎的正常功能,让患者重新获得健康与活力。
其次,毫针刺法对调理身体有着积极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穴位是与经络相连接的,在经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毫针刺法正是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的目的。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通过针刺穴位可以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例如,通过刺激背部的穴位可以促进肝脏的排毒功能,改善肝功能不良的症状;刺激腹部的穴位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系统的问题。
通过针刺,不仅可以纠正身体的功能失调,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另外,毫针刺法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针刺穴位不仅可以刺激身体,还可以刺激神经系统。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刺激头部的穴位,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与心理压力相关的问题。
许多患者在接受毫针刺法治疗后,反映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这也反映出毫针刺法不仅是一种物理治疗手段,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调理方法。
此外,毫针刺法具有无副作用、疗效持久等特点,让人们更加愿意接受这种治疗方法。
相比于药物治疗,毫针刺法不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避免了很多患者受药物困扰的问题。
同时,由于毫针刺法针对具体穴位刺激,疗效持久,因此患者可以在治疗后长期保持良好的疗效。
毫针刺法--针灸学课件

4.治疗室内的消毒
❖ 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治疗台上的床 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 洗晾晒,如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垫布、垫 纸、枕巾则更好。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 化,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毫针刺法--针灸学课件
四、体位的选择
❖ 选择体位以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 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患者 不致疲劳为原则。
毫针刺法--针灸学课件
(三)自身练习
❖ 通过纸垫、棉团的物体练针,掌握了一定的 指力和手法后,可以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练 习,以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针刺的感觉、 行针的手法等。
❖ 要求自身练针时,能逐渐做到进针无痛或微 痛,针身挺直不弯,刺人顺利,提插、捻转 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同时,仔细体 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的关系,以及持 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毫针刺法--针学课件(三)毫针的检查
❖ 在使用前,要对毫针进行检查,以免影响进针和治 疗效果。
❖ 检查时要注意:针尖要端正不偏,无毛钩,光洁度 高,尖中带圆,圆而不钝,形如“松针”,锐利适度, 使进针阻力小而不易钝涩;针身要光滑挺直,圆正 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针根要牢固,无剥蚀、伤 痕;针柄的金属丝要缠绕均匀、牢固而不松脱或断 丝,针柄的长短、粗细要适中,便于持针、运针和 减轻病人的疼痛。
毫针刺法--针灸学课件
常用体位
❖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 肢部分腧穴。
❖ 2.侧卧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 部分腧穴。
❖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 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毫针刺法--针灸学课件
(二)手法练习
❖ 手法的练习主要在棉团上进行。 ❖ 取棉团一团,用棉线缠绕,外紧内松,做成直
毫针刺法的基本手法

毫针刺法的基本手法
毫针刺法是中医中的一种针灸方法,它以微针针尖为主要治疗工具,后配以适当的手法和力度,刺激人体穴位,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毫针刺法的基本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刺法
刺法是毫针刺法的主要手法,它分为两种:快刺法和缓刺法。
快刺法是将毫针快速地插入穴位,并快速地拔出,这种方法适用于较浅的穴位和肌肉组织;缓刺法是将毫针缓慢地插入穴位,一般用于深部穴位和脏器穴位。
二、按法
按法是将毫针插入穴位后用适当的力度向四面八方扳动或用轻微的力度在穴位上按摩。
三、推法
推法是将毫针插入穴位后用适当的力度向一定方向推动,既可以推向表面,也可以推向深部。
四、拨法
拨法是将毫针插入穴位后用适当的力度向左右或上下方向拨动,也可施以反复拨动。
以上是毫针刺法的基本手法,医生在应用毫针刺法治疗时要掌握这些基本手法,并视疾病和穴位的不同,综合使用这些手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针灸学课件毫针刺法.ppt

毫针的针刺方法
以针管替代押 手进针的方法
2024/10/8
16
(二)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
正确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是关系 疗效、防止针刺意外的重要环节。
临床上,同一腧穴,针刺方向、角度和 深度的不同,产生的针感强度、感传方 向及治疗效果均有明显差异。
故治疗时应根据施术穴位的位置、病位 病性、病人体质和应用的针刺手法等实 际情况,灵活掌握。
2024/10/8
10
毫针的针刺方法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 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 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 至所要求的深度。
2024/10/8
11
双手进针法
毫针的针刺方法
指切进针法
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 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
《灵枢 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
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2024/10/8
35
针刺补泻
单式补泻手法 基本补泻手法
先浅后深,重插轻
提插补泻 提,提插幅度小,
频率慢,操作时间 短者为补法;
捻转补泻
先深后浅, 轻插重提, 提插幅度 大,频率 快,操作 时间长者 为泻法。
2024/10/8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 度小,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 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 时间 ➢ 一般病症留针10-20分钟 ➢ 寒证、痹证、痛证、痉挛性疾病——延长留针时间
➢ 临床不能一概而定,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 注意观察
2024/10/8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毫针刺法简介 • 毫针刺法的操作技巧 •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 毫针刺法的疗效与安全性 • 毫针刺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01Leabharlann 毫针刺法简介定义与历史
定义
毫针刺法是一种使用极细的针具 刺激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以达 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历史
毫针刺法源于古代中医,已有数 千年的历史,是针灸疗法中的主 要方法之一。
刺激相关穴位,调整气 机,缓解哮喘症状。
胃痛
刺激足阳明胃经相关穴 位,疏调胃气,缓解胃
痛。
外科疾病
01
02
03
04
颈椎病
刺激颈项部相关穴位,舒缓肌 肉紧张,缓解颈椎病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
刺激腰部相关穴位,调和气血 ,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肩周炎
刺激肩部相关穴位,舒缓肩部 肌肉,缓解肩周炎症状。
网球肘
刺激肘部相关穴位,调和气血 ,缓解网球肘症状。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刺激相关穴位,调节冲任,治 疗月经不调。
痛经
刺激相关穴位,温经散寒,缓 解痛经。
乳腺增生
刺激相关穴位,疏肝理气,缓 解乳腺增生症状。
产后缺乳
刺激相关穴位,促进乳汁分泌 ,治疗产后缺乳。
儿科疾病
小儿感冒
刺激相关穴位,发散表邪,治疗小儿感冒。
禁忌症
对于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出血倾向、皮肤感染等的患者不宜进行毫针刺法治 疗。
02
毫针刺法的操作技巧
针具选择
01
02
03
毫针的材质
选择不锈钢等材质制成的 毫针,以保证其坚固、耐 用和安全。
毫针的规格
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 规格的毫针,包括长度、 直径和针尖形状等。
刺法灸法学中毫针刺法的教学反思体会

刺法灸法学中毫针刺法的教学反思体会毫针刺法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刺法,它使用微小的针尖以及精确的刺入部位,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本次的刺法灸法学学习中,我对毫针刺法进行了深入学习和实践,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反思和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毫针刺法需要精确的手法和准确定位。
在实践中,由于毫针的大小和形状相对较小,手法上需要更加细致和精确。
我发现,练习毫针刺法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细心,因为一旦手抖或者刺入部位不准确,就容易导致刺痛或者其他不适。
我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放松身体和细心观察,确保手法准确。
我学习到了毫针刺法的穴位选择和刺入深度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常用的毫针刺法穴位以及其对应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穴位的准确选择,可以更好地达到治疗的效果。
刺入深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过深或者过浅的刺入深度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在实践中,我需要不断通过触摸和感受来掌握刺入深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我还感受到了毫针刺法对患者的舒适体验和安全性的重视。
在刺法灸法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强调了对患者的舒适感和安全性的保障。
在实践中,我要注重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强烈的疼痛或者不适,要及时停止治疗并咨询老师。
我还学到了如何正确处理和消毒毫针,在使用之前要认真检查针尖的状态,确保其完整和洁净,以防止传染疾病。
我意识到毫针刺法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毫针刺法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地尝试。
在实践中,我要积极参与课堂上的练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通过学习毫针刺法,我意识到它的复杂性和精确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反思和体会。
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刺法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毫针刺法心得体会

毫针刺法心得体会毫针刺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使用特制的细针进行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毫针刺法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毫针刺法需要细致入微。
细针刺入人体穴位,需要非常精确的控制力度和角度,以及细微的调整。
在刺入过程中,一点细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刺激效果不佳或者对患者造成不适。
因此,在实践中,我时常需要反复琢磨和修正,保持平稳的手法和专注的心态。
通过不断地磨炼和实践,我逐渐能够把握好刺入的力度和角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毫针刺法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刺激穴位的过程中,需要患者处于放松的状态,而很多患者可能因为疼痛、紧张等原因而无法保持良好的心态。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需要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帮助他们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
同时,我自己也要保持耐心和细心,确保每一次的刺激都准确无误,不引起患者的不适。
再次,毫针刺法需要注意个体差异。
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和对疼痛的敏感度是有差异的,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毫针刺法的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有些患者可能对疼痛敏感,需要采取温和的刺激力度,避免过度刺激造成不适;而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加大刺激力度,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实践中,我经常根据患者的反馈和身体反应进行调整,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刺激力度,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最后,毫针刺法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患者进行连续多次的治疗才能体现出来。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需要与患者建立起稳定的治疗关系,引导他们进行系统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时常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病情变化和感受,根据反馈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和疗效。
总的来说,通过对毫针刺法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和中医的博大精深。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研习更多的中医疗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提捏进针法 以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 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 端刺入,此法主要适用于皮肤浅表部位的 进针
❖ 4.舒张进针法 以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 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右手 将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 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部位(如腹 位)的进针
❖ (二)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
❖ 5.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 在接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 量宜小,孕妇应慎用电针。
(二)滞针 (三)弯针 (四)断针
(五)血肿
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 引起肿痛的现象
。 原因: 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
血管所致。
现象: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续而皮
肤呈青紫色。
❖ 处理:轻者,一般不必处理,如肿胀疼痛
❖
剧烈,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活动功
❖
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 再作热五 Fra bibliotek刺异常情况及处理
❖ (一)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 厥现象
❖原因: 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
❖
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过
❖
度劳累,饥饿,以及施术手法
❖
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
❖
中发生此症
❖
❖现象: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
❖
气短,出冷汗,恶心呕吐,
❖
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
❖
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
❖
敷,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
❖ 预防:避开血管针刺,针刺手法不宜过
❖
重,并嘱患者不可 随便移动体位,
❖
出针时立即用干棉球或棉签压迫针
❖
口。
第三节 火针、电针和水针法的护理
学习目标 : 1 了解火针的护理 2 掌握电针及水针的护理
一 电针法
❖ 电针法 是在针刺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 体生物电得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 想结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 能代替人作较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而且能比 较客观地控制刺激量。
(〈180度),频率慢,用 度,频率快,用力
力较轻
较重
提插补泻 先浅后深,重 先深后浅,轻插重
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 提,提插幅度大,
率慢
频率快
平补平泻 进针后均匀地
提插,捻转,得气后出 针
❖ (三)留针与出针 1.留针 可留针约10~30分钟,其间可行针 1~2次,以加强针感
2.出针 出针时,先用左手拇,食指夹持消 毒棉球按住针孔周围皮肤,然后右 手轻微捻针,缓慢提至皮下,然后 退出,切不可一抽而出,否则会造 成出血或痛感
❖ (一)针具 电针器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蜂 鸣式电针器、电子管电针器、半导体电针器 等。
(二)操作方法
❖ 针刺入穴位有了得气感应后,将两根导线任 意接在两个针柄上,打开电源开关,先好波 形和频率,慢慢调高至所需输出电流量,使 病人出现能耐受的酸麻感,通电时间一般520分钟。
(三)适应范围
❖ 针刺麻醉,萎证及各种肌肉、关节、韧带、 肌腱的损伤,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 瘫痪等。
第二节 毫针刺法的护理
学习目标: 1 了解毫针的结构、规格、与
保藏。 2 熟悉毫针的检查及针刺前的
练习和准备。 3 掌握针刺的方法,针刺异常情
况及处理。
❖一 毫针的结构、规格、检查与保藏。
❖二 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
❖ (二)针刺前的准备
❖ 1.针前教育 对初诊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使 之对针刺治病常识有所了解,消除其思想顾 虑,取得病人的信赖和配合,从而使针刺治 疗发挥更好的效果
❖
解后,仍需适当休息。
预防:对晕针要重视预防,如初次接受
针刺治疗者,要做好解释工作。 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 饿、大渴者,应嘱其休息,进食 、饮水后,再予针刺治疗。针刺 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 神态,询问针后情况,一有不适 等晕针先兆,需及早采取处理措 施,此外,注意室内空气流通, 消除过热、过冷因素
❖
紫,脉细微欲绝
❖
❖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入针迅速起
❖
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
❖
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
❖
刻,给予热茶饮之,即可恢复,
❖
如末能缓解者,用手指掐或针急
❖
救穴,如人中,合谷,内关,足
❖
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
❖
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
❖
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 施,晕针缓
❖ 4.选择体位
❖ 5.注意消毒 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包括:针具 器械,医者双手,病人受术部位等
❖三 针刺方法
❖ (一)进针法
❖ 1.指切进针法 以左手拇指指甲切按在穴位旁, 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 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 2.夹持进针法 以左手拇,食二指夹持消毒 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 穴位上,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此法适 用于长针的进针
❖ 1.针刺的角度:一般分直刺,斜刺和横刺 三种
四 刺激的强弱与留针的久暂
❖ (一)行针与得气
行针又名运针,是指进针后为了使病人 产生针刺激感应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行针的手法有多种,这里主要介绍两种:
1 提插法:就是提针与插针的结合运用,即针尖 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 法称为提插法
❖ 2.选择针具 现临床多选用不锈钢制成的针 具,此外还应根据患者性别的不同,年龄的 大小,体质的强弱,形体的胖瘦,病情的虚 实,病变部位的深浅,所取腧穴的具体部位 及季节的变化,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 3.检查针具 针刺前检查各种针具,盘子, 镊子,75%酒精棉球等到是否都已备齐。 并注意检查各种针体有无弯曲剥蚀,针尖 是否带钩,太钝或太锐,以免因针具损伤 而发生针刺痛苦和断针事故
(四)注意事项
❖ 1.电针刺激量较大,需要防止晕针,体质虚 弱、精神过敏者,尤应注意电流不宜过大。
❖ 2.调量电流时,不可突然针增强,以防止引 起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弯针或折针。
❖ 3.电针器最大输出电压在40伏以上者,最 大输出电流应在1毫安以内,防止发生触电。
❖ 4.毫针的针柄如经过温针火烧后,表面氧化 不导电,不宜使用,如要使用,输出导线 应挟持针体。
2 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后,以刺 手拇指和中、食三指持住针柄,进行来回捻转, 这种反复的捻转行针手法称为捻转法
❖ (二)补法与泻法 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
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是泛指泻
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现
将临床常用的几种补泻手法列于下表
补法
泻法
捻转补泻 捻转角度小 捻转角度大于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