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古人的生活—衣》
走近古人的生活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
步行、骑、车、轿、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京云锦——中国四大名锦
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仙鹤街 的美丽传说 云锦图案的配色,主调鲜明强烈,具有一种庄重、典丽、明快、轩昂的 气势,这种配色手法与我国宫殿建筑的彩绘装饰艺术是一脉相承的。黄 色是特用的底色外,多是用大红、深蓝、宝蓝、墨绿等深色作底色。而 主体花纹的配色,也多用红、蓝、绿、紫(包括酱色)、古铜、鼻烟、 藏驼等深色装饰。
走近古人的生活
——七年级上册第9课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
头衣——帽子 可分为:冠、 冕、巾..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白居易《长恨歌》
衣、襦 ,裳、裙、绔,衫 、袍。 衣袂、衣带。
蓝印花布——江苏南通
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步骤1,在白布上用铅笔画图案 步骤2,烧腊、涂腊 步骤3,浸泡 步骤4,加热,晾干。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
爵、碗……
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
穴 居——地上建筑——城市(宫城) 原始社会—— 商 ——春秋(汉) 席地而坐——垂足而坐
摆设的寓意
“东瓶西镜”、终(钟)生(声)平(瓶)静 (镜)
座位的礼仪:方位。
古典和现代的家具有哪些不同?
材质 工艺 风格
作文《古代的衣食住行》

古代的衣食住行篇一古代的衣食住行:穿衣篇要说古代的衣食住行,那可真是各有各的讲究。
先说穿衣,现在咱们穿衣服,方便得很,想穿啥穿啥,淘宝一搜,应有尽有。
可古代人,那可就麻烦多了。
我前阵子去看了个汉服展,就对这古代穿衣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展会上有个妹子穿着一身明制袄裙,那叫一个漂亮!不过,漂亮背后,可是相当费工夫。
那袄子,不是简单的上衣,一层一层叠着,里襟、中襟、外襟,各种颜色布料拼接,看着就眼晕。
关键是,这衣服上还有好多暗扣,就跟咱们现在衣服上的纽扣似的,但比纽扣复杂多了,细小的金属片,要一个个的扣上,想想都觉得麻烦!我当时就默默地把我的羽绒服拉链拉紧了,啥都不说了,现代科技真好!妹子跟我说,这衣服要穿好几个小时才能穿好,而且,这还只是日常穿的!更华丽的那些宫廷服饰啊,那复杂程度,我简直无法想象。
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最让人头疼的是,洗衣服!古代没有洗衣机,全靠手洗,想想那层层叠叠的布料,得搓多少次才能洗干净啊?那妹子还跟我吐槽说她洗一件汉服,比她写一篇论文还累呢。
这古代穿衣,真是既讲究,又费劲,跟咱们现在穿衣服比,可真是天壤之别。
篇二古代的衣食住行:吃食篇再说说古代的吃食。
现在咱们想吃啥,点个外卖,送上门,方便快捷。
可古代人,想吃顿好的,那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我外婆以前跟我讲过,她小时候,家里穷,过年才能吃顿饺子。
那饺子,可不是现在超市里卖的那种速冻饺子,而是她外婆,也就是我太奶奶,一粒一粒包出来的。
先得和面,揉面,还得发面,这都得花时间。
然后是馅,得自己剁肉,切菜,调馅,还要放各种调料,香油啊,酱油啊,姜蒜啊……调料都是自己做的。
包饺子的时候,那活计更是精细,得包得匀称,好看,而且不能露馅。
包好饺子后,还得下锅煮,火候还得掌握好,煮过了,饺子就烂了;煮少了,饺子就夹生。
最后,好不容易吃上一顿饺子,那滋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我外婆说,那时候,吃一顿饺子,那感觉比现在吃什么鲍鱼龙虾都快乐。
想想古代人,平时吃的更多的是粗粮野菜,偶尔能吃上一顿肉,那简直就是过年。
作文《古代的服装与生活》

古代的服装与生活篇一古代的服装与生活说起古代服装,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画面就是电视剧里那些仙气飘飘的古装。
不过,咱得承认,电视剧里那些衣服,精致程度可能比真实情况要夸张不少。
就说我前阵子去博物馆看到的汉代画像砖,上面的人物衣服,跟我想象的可不太一样。
那些衣服,简单来说,就是几块布缝起来的,颜色也比较素净,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装饰。
估计当时的人们,更注重衣服的实用性,而不是好看不好看。
你想啊,古代哪像现在,衣服多的是,想怎么穿就怎么穿。
那会儿,一件衣服可能要穿好几年,甚至更久,能耐穿才是王道。
说到这,我就想起我奶奶以前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她说她小时候,家里穷,衣服都是缝缝补补的。
有一件她穿了好几年的旧棉袄,补丁摞补丁,颜色都看不清了。
但那件棉袄,在她心里,却无比珍贵。
因为那件棉袄,记录了她童年的点点滴滴,也承载了她和家人之间的温暖。
她回忆说,那件棉袄上,有一个补丁是爷爷缝的,针脚很粗,但是很结实;另一个补丁是她妈妈缝的,针脚细密,颜色也和她衣服其他部分颜色搭配很巧妙。
奶奶还开玩笑说,那件棉袄都快成一件艺术品了。
听着我奶奶的故事,我才真切地体会到,古代的衣服,不仅仅是蔽体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人们生活和情感的载体。
篇二古代的服装与生活接着上面说,古代的衣服,除了实用,也跟当时的风俗习惯有关。
比如,不同阶层的人穿的衣服不一样,就跟咱们现在穿的衣服有档次一样。
达官贵人们穿的丝绸锦缎,那叫一个华丽,跟咱们老百姓穿的麻布粗布,那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平民百姓,能穿暖和就行,没那么多讲究。
想想看,古代的裁缝,那也是个技术活,得根据不同人的体型和身份,做不同的衣服。
不像现在,衣服都是流水线生产的,尺寸千篇一律。
这让我想到我上次看一个纪录片,讲的是古代的丝绸之路。
那些丝绸,不仅是贸易的商品,也是当时社会地位的象征。
那些富商巨贾,穿着用丝绸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那回头率绝对杠杠的。
现在想想,古代的服装,确实是和那个时代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衣服的材质到款式,都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走进古人的生活》课件

庭院功能
庭院不仅是居住的场所,还是进 行社交、休闲、生产等多种活动 的场所,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
方式。
居住文化
古代居住文化内涵丰富,包括风 水、四合院等,这些文化元素对 现代建筑设计仍有一定的影响。
04
古人的交通出行
古代交通工具
01
02
03
古代马车
古代的马车主要用于皇家 贵族出行和运输货物,是 当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 一。
定性。
庭院布局
古代建筑多以庭院为单位,庭院内 布局有堂、室、廊、亭等多种建筑 形式,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屋顶造型
古代建筑的屋顶造型丰富多样,包 括悬山、硬山、歇山、庑殿等,每 种造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寓意。
室内陈设与家具
传统家具
古代室内陈设以传统家具为主,如红 木家具、竹制家具等,家具上雕刻有 各种图案和纹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餐桌礼仪
在古代中国,餐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社交规范。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都有 不同的用餐方式和礼仪要求,这些礼仪也体现了尊卑有序的传统文化观念。
酒文化与茶文化
酒文化
酒在古代中国是一种重要的饮品,也是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 的元素。从《诗经》中的“饮酒篇”到唐诗、宋词中的“酒 文化”,酒一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食与饮品
主食
古代中国人的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包括稻、黍、稷、麦、菽等。随着地域和时代的不同,主食的种类和食用 方式也有所变化。
饮品
古代中国人的饮品以茶、酒为主。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而酒则是一种社交场合中常见的饮品。此外,还有 各种奶制品、果汁等。
烹饪与餐桌礼仪
烹饪
古代中国人的烹饪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包括烤、炖、煮、蒸等多种方式。不同 的烹饪方式可以制作出各种美味佳肴,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
古代人的生活---衣2

• 龙 袍
• 蓝印花布
• 刺绣
•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璀璨华美,丰富多彩。 • ——商周服饰
• 商代 •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 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商代 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 和绞织机的罗纱。衣料用色厚重。
• 西周 •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 设“司服”、“内司服”官职,掌管王室 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 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 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 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 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 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从周代出土的 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 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 制。
• 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 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 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 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 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 染成黄色,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 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 好有一堆蓼蓝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 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 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 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 个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 染成了蓝布,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 的祖师丰富 。公元前
138 —公元前119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 , 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通道,成千 上万匹丝绸源源外运,历魏晋隋唐,迄未 中断,史称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 化传往世界。自秦而汉,深衣有了一些发 展和变化。从东汉社会上层来看,通裁的 袍服转入制度化。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 差别,保持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 装,仍沿袭深衣形式。
古人衣食住行感受和体会作文

古人衣食住行感受和体会作文要是能穿越回古代,体验一把古人的衣食住行,那可真是够新鲜够刺激的!先来说说这“衣”。
古人的衣服可不像咱们现在这么多样式和材质。
那时候,丝绸啥的可不是普通人能随便穿得起的,大多数老百姓就是穿着粗布麻衣。
而且,颜色也没那么花哨,款式也比较单一。
要是赶上个冬天,衣服不够厚,那可真是冻得直哆嗦。
不过呢,古人的衣服也有讲究的地方,比如说不同的身份穿不同的款式和颜色,要是穿错了,那可就是大罪过。
再讲讲“食”。
没有冰箱、没有微波炉,更没有外卖。
粮食蔬菜基本上都是自家种的,肉也不是天天能吃得上。
做饭得烧柴生火,火候可不好控制。
要是想吃点水果,也得看季节,不像现在,啥水果一年四季都能买到。
而且,调料也没那么丰富,想做出个麻辣鲜香的口味,可没那么容易。
“住”的方面呢,富贵人家住的是大宅子,雕梁画栋的。
可普通老百姓大多住的是简陋的茅草屋,下雨天还可能漏雨。
睡觉的床也没现在这么舒服,床垫子硬邦邦的。
冬天取暖就靠火炕,要是火灭了,那晚上能冻醒好几回。
最后是“行”。
出门基本靠两条腿,能有匹马骑那都是很威风的了。
要是走远路,那可真是累得够呛。
坐马车?那也不舒服,一路颠簸,骨头都能散架。
而且路也没现在这么平坦,坑坑洼洼的,一不小心还能摔个跟头。
这么体验一圈下来,感觉还是现代好啊!有各种漂亮舒适的衣服穿,美食随便挑,住的房子又暖和又舒适,出行也方便快捷。
不过呢,体验一下古人的生活,也能让咱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日子!。
第九课 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63页PPT

明清服饰
清代汉族服饰
清代皇后朝袍
明代官服
明代武士服饰
清代龙袍
清代服饰
康熙盔甲龙袍
雍正 ---明黄缎绣 五彩云龙纹龙袍
丝织品
丝织品
西周武士
战国武士
秦代将军服饰
秦代军士服饰
汉代军士服饰
西汉骑兵服饰
魏晋时期军戎服饰
南北朝武士服饰
隋代武士服饰
唐代武士服饰
五代时期武士服饰
宋代武士服饰
辽代武士服饰
着那个遥远的时代曾经拥有的朴拙与神秘。
八吉祥纹高足碗
瓷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与食有关器具,越来 越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我国明清时代生产的瓷 器非常精美,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结合,发挥 到了极致。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是生产精美的瓷 器的国度。
例如:八吉祥纹高足碗,清代,是供清人食用的器 具,不但实用而且碗身上的花纹非常精美,具有观 赏与审美价值。
D、创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不 同的民族艺术品面前,有一个较为客观正确的评价,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同学想一想,谁的生活能离得开衣食住行呢?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里,精 心设计,热情创造,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 结晶,依靠智慧使生活艺术化,更使艺术生活化.
首先欣赏古人生活中的衣,远古时期人类祖先 以树叶与兽皮为衣,最终文明社会出现,衣有了发明, 帮助人类抵御寒冷,而且还具有美化功能.
第九课 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
讲课人:王 利 枣庄第三十四中学 ZAOZHUANGDISANSHISIZHONGXUE
欣赏现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现代生活中的服装
欣赏现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现代生活中的餐具
走进古人的生活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苏少版《美术》教材第13册【教材分析】教材从我国古代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通过不同时代的艺术文化特征介绍,充分体现了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领域里,精心设计,热情创造,将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艺术的结晶。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古人衣食住行中的实用艺术精品,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中国古人怎样将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
3.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热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类实用艺术的艺术价值与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中国古代艺术家艺术创造的人文精神和将艺术与实用完美结合的精髓。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讨论交流、搜索探究等。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百度搜索与古代衣食住行相关的网页。
学生:收集与古代衣食住行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吃、穿、住、行、用样样不缺,让你们说一说现在的美好生活,可能几天几夜都道不完。
可是,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回到古代,去体验古人的生活,感受古人的智慧。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图片一(中国猿人生活场景)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里的猿人的生活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回答:赤身裸体或树叶、兽皮遮体(衣),茹毛饮血(吃),洞穴(住),赤足步行(行)师:从刚才学生们的总结可以看出,猿人的生活艰苦而简陋,没有一个地方让人能让人感受到美的存在,可是,古人一直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实用美术至今还散发着熠熠光彩。
请看图片资料:图片二(华丽唐装)图片三(青花瓷餐具)图片四(江南厅堂)图片五(郑和宝船)教师总结:生活在古代社会的人,也有着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
他们从泥土经火烧后变硬的现象中,发现了制陶的奥秘,从此又在制陶的基础上,发明了高雅光洁的瓷器;他们从蚕宝宝吐丝的现象中受到了启发,发明了纺织,继而这些蚕丝变成了丝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中国古代服饰学校:江苏省扬中市八桥中学姓名:汪宗豫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面向七年级学生2.学科:美术3.课题:《走进古人生活—衣》4.课时:第1课时5.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国服饰的图片等学生:查找并收集中国服饰相关资料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13册,第九单元欣赏与评述《走进古人生活—衣食住行》第一课时。
本课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古人的各种艺术存在形式,了解服饰艺术伴随历史发展的概况,了解服饰的不同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服饰发展演变过程的学习和分析,让学生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基本特征有一个整体感知和了解。
2.技能目标:能够从美术和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欣赏古代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中体现出的服饰美,从不同时期服饰的款式、纹样、色彩和整体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评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赏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感悟中国古代服饰的款式美、纹样美和色彩美,了解中国古代服饰发展演变的历程教学难点:学会比较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在款式、纹样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五、教学方法情景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一段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视频,要求学生观察模特身上所穿服饰的特点。
(/programs/view/o0pijm4p9UU/) 2.通过一组电影电视剧的剧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观感受说说剧中人物所生活的时代。
(1./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C%C6%B4%FA% B5%E7%CA%D3%BE%E7&in=6451&cl=2&lm=-1&st=-1&pn=8&rn=1&di=63638738910&ln= 1998&fr=&fm=result&fmq=1332069239125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 t=&face=0&is=&istype=2#pn8&-1&di63638738910&objURLhttp%3A%2F%2Fimgsrc.baidu.co m%2Fforum%2Fpic%2Fitem%2F81f481b1171bab670923020c.jpg&fromURLhttp%3A%2F%2Ft %2Ff%3Fkz%3D783837305&W513&H605&T9354&S98&TPjpg2./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3%C0%C8%CB %D0%C4%BC%C6&in=24983&cl=2&lm=-1&st=-1&pn=2&rn=1&di=110607352380&ln=1986 &fr=&fm=result&fmq=1332069833875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 ace=0&is=&istype=2#pn54&-1&di58535525805&objURLhttp%3A%2F%% 2Fimagelist%2F11%2F19%2Fiv1220ekxp35.jpg&fromURLhttp%3A%2F% %2Famuse%2F263%2F3804263.shtml&W500&H718&T8259&S78&TPjpg3./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8%F1%B8%F1& in=10855&cl=2&lm=-1&st=-1&pn=42&rn=1&di=70885182855&ln=1998&fr=&fm=result&fmq=1332070283750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 pn42&-1&di70885182855&objURLhttp%3A%2F%%2Fnews_upload%2F2010 08%2F20100805104625_47R5DH21.jpg&fromURLhttp%3A%2F%%2Fnews_ html%2F201008%2F20100805%2Fnews_20100805_966944_28.shtml&W550&H365&T8042&S 68&TPjpg)(二)新授1.了解服饰的社会功能⑴欣赏一组剧中人物服装设计效果图,说一说:服饰除了能告诉我们人物所生活的特定年代外,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归纳:服饰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功能,即区尊卑、别贵贱,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天下的工具。
⑵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这些跟服饰有关的词语在古代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总结:在古代,服饰的色彩、款式、纹样和材质都能代表特定的含义,反映出身份、等级、地位的不同。
2按照朝代更迭的顺序欣赏历代服饰教师提出问题:我国的服饰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各个时期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你们课前收集的古代服饰资料,总结各个时期服饰的特点。
(/view/30616.htm、/view/125693.htm、/data/2011/2011-08-15/391064.shtml)⑴原始社会兽皮和贝壳做成的衣服⑵东周男子服饰(/data/2004/2004-09-25/102665.shtml)让学生仔细观察服饰的款式并用最简洁的文字来概括其特征,教师板书:深衣特点:交领、右衽、系带、宽衣大袖⑶战国服饰(/view/1370163.htm)通过图片了解战国妇女所穿的深衣和襦裙两种不同款式,并通过出土战国帛画的欣赏,感知战国服饰的色彩和纹样特点。
⑷秦代服饰(/view/1103538.htm)①通过兵马俑图片了解秦代兵士的服饰。
②通过一段视频了解古代冠冕制度其中包含的深厚文化。
⑸汉代服饰(/view/412055.htm)①欣赏汉代皇帝冕服图片。
②通过出土文物汉俑了解汉代服饰③通过汉代曲裾深衣示意图了解深衣各个部位的不同名称。
④让学生比较两件汉代长袍在式样上的不同,理解直裾和曲裾的概念。
⑤欣赏一件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
⑥通过一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汉代曲裾深衣的穿着方法和特点。
⑹唐代服饰(/view/417407.htm)①通过图片了解唐代披帛②分析《簪花仕女图》中的贵族妇女服饰,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其特点:大袖对襟长裙披帛高髻纱衣③了解唐代胡装。
④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唐代男子服饰的特点:幞头纱帽、圆领袍衫。
⑤了解各种不同式样的幞头。
⑥通过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的欣赏,了解唐代女着男装的服饰文化特点。
⑺宋代服饰(/view/412065.htm)①了解宋代官服的特点。
②欣赏《清明上河图》局部,感知宋代底层老百姓的服饰特点。
③通过彩塑侍女像的欣赏,了解宋代女子服饰特点。
④了解宋代的东坡帽。
⑻辽金服饰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左衽的特点。
⑼元代服饰了解元代男子所戴的笠子帽和贵族女子所戴的罟罟帽。
⑽明代服饰(/view/412101.htm)①欣赏明代皇帝龙袍及十二章纹图。
②欣赏明代皇后画像及凤冠出土实物。
③欣赏乌纱帽出土实物,并与唐宋幞头的式样进行比较,了解其变迁。
④通过图片欣赏明代官服,了解官服上的腰带和补服是其官阶大小的标志。
⑤欣赏几幅明代吉祥图案,了解其寓意及在服饰上的应用。
⑥了解明代士人的服饰:四方平定巾及宽衣大袖。
⑾清代服饰①欣赏清代皇帝及皇后服饰。
(/view/89322.htm)②欣赏清代官员的顶戴花翎和补服,并了解这是区分官阶大小的标志。
③了解南京云锦的特点。
(/view/20790.htm)④欣赏清代八旗子弟的甲胄图片。
⑤欣赏满人的马褂、旗袍和高木屐。
⑥欣赏清代汉族女服。
(三)课堂巩固:当一回小小文物鉴定专家:请学生欣赏一组图片,并根据这些古代绘画或雕塑作品中的服饰特征判断它所产生的年代。
(四)课堂拓展1.了解中国古代服饰对日本和韩国服饰的影响。
(/view/30847514f18583d0496459bd.html/fzxy/fswh/200508/12877.html)2.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近几年来流行的唐装是由唐代衣服变化而来,对不对?3.通过一组图片的欣赏,了解现代服装设计是如何将传统服饰元素与时尚融合在一起的。
4.通过图片让学生知道有这样一群汉服复兴者群体,了解他们在传统节日所进行的活动。
(/view/732492.htm、/)5.欣赏一篇文章《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节选,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6.思考与探究:1.满族旗袍和传统汉服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旗袍之所以能够被中国人逐渐接受并发展至今,甚至走向世界,是因为它有哪些优点?3.你认为中国的传统服装汉服在走过了几千年的辉煌后,还能再度复兴吗?若要再度复兴,你认为汉服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改进?七、教学反思古人的服饰的知识内容非常的多,如果全面细致地讲解就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课中要抓住有代表意义的重点以点概面。
课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究,课前做好资料的查找和收集,课中能共享资料,总结和归纳。
教师要帮助引导梳理。
不然很容易散乱无序,学生的学就只能流于表面地看一些图片。
课前教师就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课件中图片的精选,了解服饰与时代、文化等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