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基本技法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书法的基本技法

中国传统书法的基本技法

中国传统书法的基本技法中国书法传统技法的基本体系技法是书法艺术的实践形态,是人们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总结、创造并不断完善的汉字书写方法。

书法技法是书法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书法技法由笔法、结字法、章法三部分组成。

这三个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连,相互影响。

第一节笔法笔法指运用毛笔正确书写的方法,是使所书点画线条符合一定的审美要求的一种手段。

笔法是书法技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它包括执笔和用笔两部分。

一、执笔执笔是毛笔的执持方法。

执笔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所书作品的好坏,因此,在初学时就养成正确的执笔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对执笔方法进行过多种尝试,诸如单钩法,双钩法、撮管法、捻管法、拨镫法、握管法,等等,名目繁多莫衷一是。

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其实这"虚而宽"就是方法。

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书家的实践、筛选,终于总结出一种被大多数书家所接受的执笔法,即唐朝陆希声提出的"挟、押、钩、格、抵"五字执笔法。

“挟”,指大拇指第一节的内腹斜而仰地贴住笔的靠身一侧。

"押",指用食指的第一节斜而俯地贴住笔的外侧。

"钩",指紧贴着食指的中指用第一节或第一、二节弯曲处钩住笔的外侧。

"格",指用无名指抵住笔管,配合食指、中指向内的钩力,既使笔基本平衡,同时又使运笔更加灵活。

"抵",指用小指自然地顺势托住无名指,从而使五指作用于笔时能更加协调,使力量达到均衡。

然而,同样是五字执笔法,由于手指弯曲的角度以及执笔的深浅与松紧程度不同而各呈其势。

只要在书写时手指、手腕能灵活方便,符合手的生理结构要求,所执之笔能基本垂直于纸面,便是正确的执笔方,无论写小字或写大字,坐着或站着,枕腕或悬腕,其执笔姿势都应该做到笔正而手灵。

掌握了正确的执笔之后,还应进一步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从而确保执笔的灵便。

l.枕腕法把右手枕在桌面上,或将左手手背垫在执笔的右腕下,叫枕腕法。

练字最好的基本技法

练字最好的基本技法

练字最好的基本技法
练字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技能,在练字的过程中,基本技法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练字最好的基本技法:
1. 用正确的姿势练字:正确的姿势是练字的关键,应该坐直、放松肩膀、手臂和手腕。

手指应该轻松扶住笔杆,而不是夹着笔杆。

2. 练习基础笔画:练习直线、弧线、钩子等基础笔画,是练好字的基础。

每天花一些时间练习基础笔画,可以提高字的美观度和稳定性。

3. 学习正确的笔顺:学习正确的笔顺可以使字体更加规范,更加清晰易读。

应该先练习单个字的笔顺,然后再逐渐练习连笔。

4. 练习常用字:常用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字,要想写好常用字,就需要不断地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书法教材或者字帖练习。

5. 注意字的整体协调性:字的整体协调性是指每个字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要想写好字,必须注意字的整体协调性。

6. 练习笔画的粗细变化:在书法中,笔画的粗细变化是很重要的。

练习时,应该注意在笔画的开始和结束处控制笔的压力,以达到粗细变化的效果。

以上是练字最好的基本技法,只要坚持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相信你的字一定可以写得越来越好。

- 1 -。

书法的十大技法

书法的十大技法

书法的十大技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笔墨纸砚的运用,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在书法的创作过程中,有许多技法需要掌握,下面介绍书法的十大技法。

一、笔画笔画是书法中最基本的技法,它是指用笔在纸上画出的线条。

在书法中,笔画的粗细、长短、轻重都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气息。

二、结构结构是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和构图。

在书法中,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三、点画点画是指用笔在纸上画出的点和小的线条。

在书法中,点画的运用能够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四、用笔用笔是指书法作品中笔画的用力和用法。

在书法中,用笔的轻重、激越、柔和等都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气息。

五、韵律韵律是指书法作品中笔画的节奏和韵律感。

在书法中,韵律的好坏能够影响作品的整体美感和艺术价值。

六、墨色墨色是指书法作品中墨的浓淡和质感。

在书法中,墨色的运用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七、布局布局是指书法作品中各个部分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在书法中,布局的好坏能够影响作品的整体美感和艺术价值。

八、字形字形是指书法作品中字的形状和结构。

在书法中,字形的好坏能够影响作品的整体美感和艺术价值。

九、气韵气韵是指书法作品中笔画的气息和神韵。

在书法中,气韵的好坏能够影响作品的整体美感和艺术价值。

十、意境意境是指书法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书法中,意境的好坏能够影响作品的整体美感和艺术价值。

总之,书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需要掌握许多技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以上介绍的十大技法是书法创作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希望对爱好书法的朋友有所帮助。

草书基本技法

草书基本技法

草书基本技法
草书,又称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由奔放、潇洒洒脱的书写风格。

草书的基本技法包括以下几点:
1. 落笔:草书强调落笔的轻重变化,轻的地方笔尖轻点纸面,重的地方用力抵压,使墨迹饱满有力。

2. 长短疏密:草书利用笔法的长短疏密来表现字形的变化,通过笔画的宽度、清晰度和分布的疏密程度来体现字形的动态和变化。

3. 连顿:草书的笔画一般是连续不断地书写,通过连顿的笔画来表现字形的起伏和曲折。

4. 动静结合:草书注重动静结合的表现方式,一方面要有奔放、潇洒的动感,另一方面要注重字形的稳定和静态,保持整体的平衡。

5. 组字:草书常常将几个字连写成组,通过字与字之间的结合和衔接,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6. 自由流畅:草书鼓励创作者放弃刻板、拘束,追求自由、流畅的书写方式,在笔法上更加注重个人的个性表达。

除了以上基本技法,草书的创作还需要借助于良好的笔墨、纸张等工具条件,并结合丰富的艺术修养,才能使作品更加出色。

同时,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技巧和理解,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和个人特点。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要掌握好笔的握法。

正确的握笔姿势是书写书法作品的基础。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三指法握笔,即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笔杆,保持笔杆与手指的接触舒适,同时也要注意笔的平衡,使得书写时能够灵活自如。

要注意用笔的力度和速度。

书法作品的韵律美与用笔的力度和速度息息相关。

在书写过程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字体和书写要求,灵活掌握用笔的力度和速度,以求达到笔画的韵动和节奏感。

要注重墨的运用。

墨是书法作品的灵魂,也是书法艺术中的重要元素。

在书写时,我们应选择质地良好的墨汁,以保证字迹的浓淡和墨的质感。

同时,要注意调节墨的浓度和湿度,使得字迹饱满、洒脱。

要熟悉基本的字体结构和笔画特点。

书法艺术有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每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笔画特点。

学习书法时,我们应对不同字体进行研究和学习,掌握其基本的结构和笔画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书写出各类字体的作品。

要注重用纸的选择和布局。

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中,用纸的选择和布局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选择质量好、质感适宜的宣纸或毛笔纸,以确保字迹的质量和书法作品的保存性。

同时,要合理布局,注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使作品整体美观、协调。

要勤于练习和研究。

书法艺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练习。

只有通过不断地书写和研究,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可以模仿名家的作品进行练习,也可以参考书法理论和技法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是学习和掌握书法的基础。

通过正确的握笔姿势、灵活运用笔的力度和速度、注重墨的运用、熟悉字体结构和笔画特点、选择合适的纸张和布局、勤于练习和研究,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

八大行书技法

八大行书技法

八大行书技法行书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书法体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行书的创作过程中,有八大行书技法,它们分别是:“气韵生动”、“骨法严谨”、“笔势豪放”、“结构严谨”、“点画相间”、“运笔独特”、“韵律协调”和“情感流露”。

“气韵生动”是行书的基本要求之一。

行书的气韵要旺盛有力,通过用笔的顿挫和起伏,把文字的生命力展现出来。

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注重笔画的变化,使作品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骨法严谨”是行书技法的核心之一。

行书要求在书写时注意笔画的粗细和结构的严谨性,每一笔、每一画都要有明确的起始和结束点,刚柔相济,形成整体的均衡和谐。

第三,“笔势豪放”是行书的特点之一。

行书的笔画要有豪放的气势,用笔要有力度,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在书写时,可以运用大而有力的笔画,突出字体的魅力和个性。

第四,“结构严谨”是行书的基本要求之一。

行书作品应该有明确的结构,每个字与字之间、笔画与笔画之间都要有恰当的间隔和关系,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有条不紊、有层次感。

第五,“点画相间”是行书技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行书的点画要有变化,可以加入一些点状的装饰,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点画的运用也能够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使文字更加立体、饱满。

第六,“运笔独特”是行书的创作特点之一。

行书要求笔画的运用要有独特性,不拘泥于传统的规范,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和创新。

通过运用独特的笔法和技巧,使作品更具个性和艺术性。

第七,“韵律协调”是行书的基本要求之一。

行书作品要有韵律感,每个字与字之间、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关系要协调一致,整体的布局要有和谐感。

通过运用韵律感,可以使作品更加优美和动人。

“情感流露”是行书的灵魂所在。

行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要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书写时,要注重情感的流露,通过笔墨的运用,把内心的感受和情绪融入到作品中。

八大行书技法是行书创作的重要指导,它们包括“气韵生动”、“骨法严谨”、“笔势豪放”、“结构严谨”、“点画相间”、“运笔独特”、“韵律协调”和“情感流露”。

毛笔书法入门十八法

毛笔书法入门十八法

毛笔书法入门十八法毛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想要学习毛笔书法,首先要掌握入门的基本功,掌握基本的书法技法和规范。

下面将介绍毛笔书法入门的十八法,希望能帮助初学者更好地了解毛笔书法。

一、立笔立笔是毛笔书法的第一步,要用手指将笔柄竖直握在中指与食指之间,掌握好笔柄的位置,使笔尖自然地倾斜于纸面。

二、调墨调墨是书法作品的基础,要学会如何调制墨水的稀浓度,掌握好墨量的掌握,保证作品的墨色浓淡适宜。

三、调水搭配调墨的调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水量的掌握影响作品的线条的清晰度和墨色的渲染。

四、描纲描纲是书法作品的基础轮廓,要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作品的整体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布局。

五、执笔执笔是书写时最基础的动作,适当的握笔姿势和力度可以提高作品的书写效果。

六、提笔提笔是书写时的转折动作,要用整个手臂的力量和节奏感来控制书写的流畅性和力道。

七、指法指法是书写中的重要技巧,要灵活运用手指的力量,掌握书写时的轻重起伏,形成优美的线条。

八、画龙点睛画龙点睛是书法作品中的点睛之笔,要学会在作品中点缀细节,凸显重点,提升整体的气息。

九、勾勾是书法作品的一种起笔方式,要掌握好勾的力度和方向,使作品的线条更加流畅、饱满。

十、挥挥是书法作品的收笔方式,要用轻快的笔势将线条收尾,形成一个完整的字体结构。

十一、设色设色是书法作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要注意墨色的运用和渲染,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十二、悬钩悬钩是书法作品中的一种点画技法,要用轻快的笔势勾勒出线条的起始和结束,增加作品的变化和韵味。

十三、收笔收笔是书法作品的结束动作,要用从容和厚重的力度将作品画龙点睛,形成统一的整体氛围。

十四、磨笔磨笔是书法作品中的一项必备工序,要定期磨笔使毛笔保持锋利,确保作品的书写效果。

十五、黏纸黏纸是书法作品中的排版技巧,要用胶水固定作品,保证作品的整洁和完整性。

十六、几何几何是书法作品中的排版设计,要灵活运用字体的大小、形状和间距,使作品的版面更具美感。

书法的十大技法

书法的十大技法

书法的十大技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书法的技法是书法艺术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书法的十大技法。

一、点画结合。

点画结合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点和画的关系要相互配合,点要有画的依托,画要有点的点缀,这样才能使字体更加生动有力。

二、笔画粗细。

笔画粗细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根据字体的特点和书写的需要,掌握好笔画的粗细,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

三、点画相间。

点画相间是指在书写过程中,点和画的排列要相互交错,点和画的大小要相互搭配,这样才能使字体更加美观。

四、起笔落笔。

起笔落笔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好起笔和落笔的力度和速度,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

五、结构分明。

结构分明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好字体的结构和构造,使字体的结构分明,构造合理。

六、用笔灵活。

用笔灵活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根据字体的特点和书写的需要,掌握好笔的用法,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

七、用笔有力。

用笔有力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好笔的力度和速度,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有力。

八、用笔轻重。

用笔轻重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好笔的轻重,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

九、用笔疏密。

用笔疏密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好笔的疏密,使字体的线条更加流畅自然。

十、用笔变化。

用笔变化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要掌握好笔的变化,使字体的线条更加丰富多彩。

书法的技法是书法艺术的基础,只有掌握好了这些技法,才能写出优美的字体。

希望大家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能够认真掌握这些技法,写出更加优美的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书法基本技法(一)前言第一阶段为习字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有选择的临习碑帖。

在临帖过程中,训练脑、手的灵活性。

通过临习,较好地掌握执笔、用笔、结字、布局的规律和常识。

这个阶段是师古人的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练习的方式,应该是比较机械的,要有一定规矩。

相应的个性要受到一定的约束,以免学书者不顾书法的基本规律,任意涂抹,贻误终身。

第二阶段为创作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书者已较好地掌握了书法的基本技法,应博览古今书法碑帖,总结前人用笔、用墨的妙趣;努力练习成幅作品,锻炼创作的构思和实践;加强文学、美术等字外艺术的修养。

这个阶段是造化阶段,练习的方式要比前一阶段灵活得多。

综上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无前者,后者便是无源之水;无后者,书者往往被说成是碑帖之奴。

物质上的准备(略)精神上的准备练习书法,人们通常很少论及精神上的准备。

但这是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

所谓精神上的准备,中心点在于一个“静’’字。

练习书法不能有手无心,按字贴简单、机械地画墨道儿,而是要细心体会,心有所悟,手有所追。

作到心中只有字,手中只有笔,而这种境界,都是要以入静为基础才能达到的。

有些没有功底的同志初学书法,前几个字方能按耐性情,几字之后,便急躁起来,不是胡乱涂抹,便是放笔不写了。

这是不能入静造成的。

当然,当我们的书法写的有点眉目时,也就自然入静了。

人若入静,则气血平和,心无浮躁,才能极虑专一。

人们常说的书法可以锻炼身体,可以修身养性,就是这个道理。

(一):执笔法执笔法是书写者对毛笔正确的施力方法。

书写时用力牵涉到指、腕、肘、肩以至全身,只有这些部位很协调地施力,才能写出如意的点画和线条。

1:指法指法是五个手指捏笔的正确方法,最常规的是五指拨镫法。

大拇指:称为“按”,以大拇指上节端按住笔管左后方,向右上方斜仰施力,起一种推动作用。

食指:称为“压”,用食指上节端捏住笔管的右前方,向左下方施力。

中指:称为“钩”,用中指上节端钩住笔管向后施力。

无名指:称为“格”,用无名指指甲和肉相连的部位抵住笔管,起一种顶的作用,由里向外施力。

小指:称为“抵”,小指紧贴无名指下起助力作用。

五个手指各有功用,实际上构成了两对平衡的力,一是大拇指和食指,另一是中指和无名指、小指。

笔在两对力的平衡中稳定下来,并能灵活地运转。

这种执笔方法历来被推崇,被认为是正确的执笔法,一般人书写时也多采用这种方法。

另外还有:鹅头执笔法、虎口执笔法、平复执笔法、提斗执笔法等。

执笔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指实,指实的意思是五个手指的指端实实在在地捏住笔管,无一虚设。

如果指不实,则无力运管。

注意:不能误把“实”理解为“紧”,和壮士操戈、船夫拉纤联系在一起。

捏笔过紧,五个手指象绳子一样缚住笔管,心欲动,而手拘谨呆滞。

如执缒击鼓,握的手法需要松缓,击出的声音才会悦耳动听。

掌虚:掌虚是指执笔以后,掌心一定要空虚。

人们常说虚掌可以容卵,就是这个意思。

腕平,腕平是指执笔以后,手腕基本上和案面平行。

执笔以后,笔管贵在直立,笔锋如针倒悬,笔锋着纸才能形成中锋,取劲涩,那种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的妙趣才能体现出来。

2:腕法(1)枕腕:枕腕是腕部和案面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一种书写方式,直接接触是把腕子直接放在案面上,间接接触是以左手枕右腕下和桌面接触。

(2)悬腕:是把手腕离开案面,以肘着案的一种书写形式。

(悬腕适合于初学者)(3)悬肘:悬肘是把整个臂膀都离开案面的一种最佳书写方式,活动的幅度最大,气力的传输也不受任何阻隔。

赵孟曾经说过:“古人动笔有千仞之势,此必高提手腕而能之”。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身法(1)坐书:坐书是一种普遍的书写姿式。

坐书要求身体保持舒展自如,左手按纸,右手执笔,有气概万千之势。

腰背正直,气息均匀,两脚分开与肩平行。

书写时,或枕腕,或悬腕,肘应放在案上,不要斜靠案边。

另外如坐着悬肘时,要注意肘部抬起稍高淤腕部,以保证毛笔正直。

(2)立书:书三寸以上的字必须站立书写。

立书时右脚稍向前伸,以助右臂挥运之力;腰微前倾,身体离案半尺左右,但腰不可弯曲过度。

(3)题璧:(二)笔位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执笔要近,另一种是执笔要远。

执笔近于笔头,书写时笔亳的铺放、聚拢比较容易。

执笔远于笔头,书写的幅度大,飞舞飘洒。

得流畅之妙。

根据书法实践经验,书写雄厚一路的字,如颜体、龙门造像之类,执笔稍低为好;书写飘逸清秀一路的字,如二王、褚遂良、虞世南等人的风格,执笔稍高为宜。

书写隶、篆、楷书以静为主要特点的字,执笔应略低;书写行草以飞动为主要特点的字,执笔应稍高;书写小字执笔要低,大字执笔要高。

初学者执笔应高一些,以便练出过硬的运笔功夫。

执笔是运笔的准备,就象赛跑前各就各位的起跑动作一样,是为百米冲刺做准备的。

以上讲述的不论是指法腕法还是身法,笔位正确与否,概括地讲,标准只有三点:一、指、腕、肘、臂运转灵活。

二、气力由腰而发,经各部位至笔端,尽量少受阻碍。

三、适应书法运笔规律,为运笔做好准备。

(三)用笔法(运笔)用笔法是笔锋着纸以后,主要解决的是毛笔如何正确运动。

用笔是书法中关键的关键,赵孟讲“用笔千古不易”。

1.藏锋和露锋藏锋就是在起笔和收笔时,把笔锋藏於笔画之中的一种用笔方法。

例如:写一横画,横画本应从左向右行笔。

藏锋书写时,应由右向左逆行,按笔后,再由左向右顺行,终了按笔调整笔锋后,由右向左逆行。

藏锋用笔沉着、含蓄、雄强。

通常篆书、隶书,楷书中的颜体和柳体多使用藏锋的方法书写。

露锋是一种平铺直叙的用笔方法,起笔时掌握“欲横先竖,欲竖先横”的准则。

例如:写横画,竖下笔,调顺笔锋后右行笔。

写竖画,横下笔,调顺笔锋下行笔。

露锋作书,锋利精神,呼应自然,清秀峻拔。

藏锋和露锋一般多指起笔处,因为收笔的地方都需要以毫末满外,以保证笔画完整和美观。

藏锋和露锋不存在着优劣之分,初学书法,要根据不同字来确定用藏锋或是露锋,但必须注意行草书很少用藏锋。

2.中锋和侧锋中锋也称作正锋,是运笔的主要方式。

中锋运笔,笔尖在笔画的中间运行。

把笔毫铺开,作到万毫齐发。

中锋行笔的优点:将墨汁均匀渗开,笔画圆满,自然充实。

有一定的立体感。

“入木三分”就是中锋写出来的。

中锋行笔要求笔管正直,但不意味着在行笔的过程中,笔管始终和纸面垂直,而是随着笔划的运动方向笔管稍向前倾。

侧锋也称作偏锋。

侧锋行笔,笔尖侧在笔画一边,显得臃肿枯涩。

楷书字是忌用侧锋的。

但行草书中侧锋偶一用之。

初学书法,应先以中锋行笔为基础。

学书法先学楷书,就是这个道理。

3.方笔和圆笔方笔和圆笔是对笔画的起止和转折不同的处理方法。

方笔呈方棱形状,有一种斩钉截铁的气势,体现了雄强有力的格调。

圆笔呈圆转弧形,圆劲不露痕迹,清秀俊美,给人以和畅的感觉。

方笔和圆笔在书写方法上是不同的。

方笔的书写:起落提按的节奏明快,下笔迅捷,平铺直叙,不可游移。

转折时改变笔画的运动方向,提笔换锋,然后逆行,即所谓“折以成方”。

方笔的书写关键在一折字,折字的根本在于提按节奏,如少林卷术,一招一式刚劲、明快。

圆笔的书写。

起笔和收笔处,笔锋微转,不留棱角痕迹,即所谓“转以成圆”。

圆笔字书写的关键在于一个“转”字,“转”字的特点是含蓄,这种含蓄和太极拳有相似之处,一招未竟,一式又生,绵绵而至。

4. 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在藏锋和露锋的问题里已经涉及,这里就具体方法进一步说明。

不论任何笔划,都首先存在着一个起笔问题。

起笔如果写不好,不仅臃肿或尖削不耐看,而且也会影响延伸。

藏锋起笔的法则是“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露锋起笔要”欲横先竖,欲竖先横”。

以上两个动作的关键,一个“按”,一个“顺”,都应和起笔的动作十分和谐,不能生硬。

收笔是一画终了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尖收笔,尖收笔有撇、捺、钩、悬针竖等;另一类要采用“无垂不缩,无往不回”的方法,主要针对横画和垂露竖等而言。

5. 提笔和按笔毛笔的运动是比较复杂的,它不是简单的平面轨迹运动,而是要配合提按运动,在行笔过程中,有意识地把笔画的某一部位写细一些,笔要轻轻提起。

相反,有意识地把笔画的某一部位写粗一些,笔就要稍稍下按,这就是通常所讲的提笔和按笔。

提笔和按笔是相互对立的,但又相互依存。

没有提笔就谈不上按笔,没有按笔也谈不上提笔。

提笔是在按笔基础上的提,按笔是在提笔基础上的按,也就是说提和按的动作都不能尽势,尽势则力竭。

这种施力方式很象手按弹簧,按不能按到底,提也不能提到极限。

提按得当,笔画的粗细变化自然,有力度和弹性。

所以,提笔和按笔虽然简单,却须学者细心领悟,得出“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的道理。

6. 转笔和折笔(与方笔和圆笔相近)转笔和折笔是笔锋在改变运行方向时的用笔方法。

转笔是用暗渡的方法转换笔锋,转换时,要心静手稳。

方笔字时,笔锋的转换要求刚劲有力,有棱有角,应该用折笔。

转笔和折笔在运用中是应该相互补充的,而不应片面地追求。

如果只注意方折刚劲,不注意圆润,写出的字往往抛筋露骨,无清秀含蓄,不耐寻味。

如果只追求转笔圆润,而不重视筋骨的力度和弹性,又往往俗媚浮滑。

7.行笔和驻笔行笔是在纸上运行,提按转折的连续性动作;驻笔是行笔过程中,一个动作结束,下一个动作开始前的、很短的转换间隙。

驻笔并不是绝对静止,而是为下一动作运气施力做准备工作。

这一点象讲话中的停顿。

例如,写横画收笔时,就要驻笔,然后按笔满外。

8. 挫笔和衄笔挫笔是按笔略提之际,使笔锋挫动,稍稍离开按处的一种用笔方法。

例如,写钩按而挑出,如按末圆满,就要向右稍挫,写满后,再得势急出。

衄笔是一种逆而使回的用笔方法,有蜗牛入壳的意趣。

如颜书写钩,竖画终了,然后缩回挑出。

9.战笔和抢笔战笔取迟涩的走势,用於长笔画。

书写时,为了使笔的筋骨雄强,有意识地增大笔和纸的摩擦,运气使力,审慎推行,好象遇到阻力。

但必须注意,战笔决不是矫揉造作的“颤抖”,而是自然的气力增大所至,笔虽似微抖,笔画仍然齐整,边缘无犬牙交错状。

抢笔是一种快下笔的方法,实际上是虚笔,用法是悬空逆画,然后迅速落笔,似从空中遥掷而下。

例如,写一横画。

10. 运笔方向现在讲的运笔方向不是指文字的书写轨迹,如横画由左至右,竖画由上而下等等。

运笔方向是指运笔时施力的方式,笔锋和笔管的朝向。

正确的运笔方向应该是:笔既入纸,笔管微向左后偃,以保证逆入,行笔时,腕平掌竖,推笔而行,笔锋朝向与笔画的运行轨迹相反,以保证平出笔锋,万毫齐力。

古人所讲的如锥画沙、印印泥的效果,非如此不可得。

11. 行笔的速度行笔的速度一取决于字体,二考虑字的大小,三书写人的功底。

一类以静为特点,包括篆书、隶书、楷书等字体,书写这类字,行笔速度应比较缓慢,把字画中的静气托出,行笔过快,往往失于凝重;另一类以动为特点,包括行书、草书等字体,这类笔画的书写,需要加快行笔的速度,以表现流畅和飞动。

笔画的大小对书写的速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大笔画多重气势,行笔应该稍慢性,慢能凝聚气力,点画才能沉着雄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