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评价与水环境保护
大兴区水环境评价与保护

1.大兴区基本概况河流水系大兴区河流分属永定河,北运河两大水系,这些河流再本区境内又分为七个流域;目前除凉水河、新风河、凤河有过境污水外,其他河流都基本干枯无水;各河流的总长度为,控制流域面积㎡,其中永定河为国家一级河流,凉水河为北京市管河流;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地质概况大兴地处燕山与太行山交汇处东南侧的北东向构造带,西北部有南苑—通县北东向断裂,东南部有礼贤—牛堡屯北东向断裂,构成一地垒式构造,称为“大兴隆起”;“大兴隆起”轴部位于念坛水库北侧—黄村—德茂庄一带,呈NE—SW向,“大兴隆起”的西北侧与北京凹陷相连,东南侧与京津凹陷相接;水文地质条件1含水层分布特征浅层含水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主要可分为三层:第一层顶板埋深10—20m,岩性在北部地区以粗砂、中砂为主,局部为砂砾石层;南部地区以中砂、细砂为主,局部为粗砂;该含水层厚度在5-10m左右,为潜水含水层,由于接近地表,易受污染,水质较差;第二层在北部地区顶板含水层,夹有薄层隔水层,顶板埋深在30-40m,岩性以中粗砂或细砂为主,厚度在10-15m;第三层北部地区顶板埋深在40-50m,厚度10-15m,岩性以砾石、中粗砂为主,南部地区该层分为多层,主要为中粗砂和细砂层,厚度在10-15m;2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大兴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其它还有上游的侧向补给及灌溉水田间和渠道的回归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等;大气降水是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降水与地下水水位回升句明显的相关性如图1-1为南各庄观测孔地下水水位与降水关系图;由于天堂河、龙河等河流从80年代至今基本干枯无水,因此大兴地区河流入渗补给主要是三条排污河道的入渗,即:新风河、凉水河及凤河;其中凤河的入渗补给比较明显,新风河和凉水河的补给不太明显;大兴地区地下水的流向基本是由北西流向东南,地下水的侧向补给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的侧向流入;西北部一带为浅水区,到黄村以南逐渐过渡到承压水区;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地下水的开采和东南部的侧向流出;图1-1 南各庄观测孔地下水水位与降水关系图地下水动态特征大兴区地下水水位的年内变化,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的相差较大;地下水的年际变化,总的趋势是水位越来越低,水位埋深越来越大;水利工程现状主干排水工程:大兴区除永定河外,有主干排水河道、排水干沟共16条,分属于天堂河、龙河、凤河、凉水河四个水系,河道总长,控制全区㎡流域面积;蓄水工程主要有埝坛水库、东大屯橡胶坝、河道阶梯闸;农业灌溉工程:全区骨干灌渠有永定河灌渠、中堡灌渠、凉凤灌渠、红凤灌渠、角门子引水渠、东南郊干渠等;井灌工程,近十年来,由于降水量减少,永定河不再向大兴供水,地表水可用资源锐减,全区普遍改用地下水灌溉;节水灌溉工程,大兴区近几年结合随灌溉发展迅速,目前全区节水灌溉面积达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 水质评价方法地表水评价.1工业污染源评价标准及方法1评价标准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六价铬+6r C 属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l,悬浮物SS 、化学耗氧量COD 属第二类污染物,三级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见下表2-1. 2评价方法评价时,考虑排污量和污染物毒性两方面因素,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该地区流域等标污染负荷P,设共有m 个污染源工厂,每个污染源分别需要评价n 种污染物,则第j 个污染源第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按下式计算:j oi ijij Q C C P = 2-1其中:ij P ——第j 个污染源第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吨/年;ij C ——第j 个污染源第i 种某污染物实测浓度mg/l ; oi C ——某污染物允许排放标准mg/l ;Q j ——第j 个污染源的废水排放量吨/年;第j 个污染源n 种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n1i ij j P P 2-2则第m 个污染源第i 种污染物的总等标负荷为:∑==m1j ij i P P 2-3m 个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之和,即为该地区流域等标污染负荷P :∑∑====mj j n i i P P P 11 2-4第二步:为找出地区内的主要污染源,计算污染负荷比;某工厂污染源在某地区或流域内的污染负荷比为:%100*jj P P K = 2-5某污染物在全地区或流域内的污染负荷比:%100*i i PP K = 2-6 表2-1 第二类污染物三级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3评价结果由该评价方法可得,大兴区主要污染源为北京市铝业公司,其次为大兴磷肥厂;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为COD,次要污染物为SS;主要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为COD,与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是一致的;通过大兴区主要污染源分布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污染源都集中在该区的西北部;在各乡镇生活污水排放比例中,黄村镇最高,占到了%;.2过境水水质水量1基本情况2000年大兴区的过境污水主要是经凉水河和新风河的污水;其经小红门进入凉水河万方,自李营闸进入新风河的污水为2073万方;新风河入境处水质未有监测数据,且过境流量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凉水河在小红门设监测断面对过境污水进行监测,水质分析结果和凉水河过境污染物量见下表2-2,过境污染物总量为万吨;表2-2 过境污水水质监测结果及污染物总量2结果分析通过过境水的水质水量分析可以得到凉水河的污染状况重于新凤河,且两条河流的污染都有加重的趋势;若分析单个污染物,两条河流氨氮的污染指数都不断增加,COD和BOD都增长了一个阶段时候开始下降;凉水河中六价铬离子的污染指数下降;河流底质污染现状评价对于大兴区污染较严重的河流进行底质监测,结果分析如下表所示: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评价方法依据102眼监测井2002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采用舒卡列夫化学分类法,对大兴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及分布状况进行评价;地下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化学分类法是依据地下水中6种主要离子++-++++a l g a a -24322N K C SO HCO M C N 合并于,、、、、、中含量大于25%毫克当量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进行组合,分为49型水,每型水用一个阿拉伯数字作为代号;根据矿化度M 的大小将每个监测点划分为四个组,具体如下:A 组——M ≤L ;B 组——<M ≤10 g/L ;C 组——10<M ≤40 g/L ;D 组——M >40g/L;用阴离子和阳离子组合得到的代号与矿化度分组A 、B 、C 或D 组合的表达式来表示观测点的化学类型分类;大兴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钠钙型,矿化度小于L;深层承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镁型,矿化度小于L;评价结果以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所列Ⅲ类水的上限值为控制标准,计算个监测项目的超标率及最大超标倍数,见表2-3、2-4;表2-3 大兴区2002年浅层地下水水质检测项目超标率统计表表2-4 大兴区2002深层承压水水质监测项目超标率统计表由以上两表可以看出,浅层地下水中总硬度、锰、硝酸盐氮、氧化物、氨氮、铁及总大肠杆菌数、细菌总数等指标严重超标;超标倍数最大的为总大肠杆菌,达107倍;超标率最大的为总硬度,达到%,深层地下水水质检测项目超标不严重;大兴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较差,基本为Ⅳ类水;Ⅱ类水零星分布于数十个镇;Ⅴ类水分布于两处,瀛海镇的太和庄和青云店镇的尚庄;无Ⅰ、Ⅲ类水;深层承压水水质良好,绝大部分是Ⅱ类水,局部地区有Ⅲ、Ⅳ类水,无Ⅰ、Ⅴ类水;3.治理措施及建议地表水治理措施①人工打捞藻类、漂浮物和水草,能够很好的净化水质;②生态方法维护水质:通过养殖鱼、水葫芦等水生动植物的方法来治理水藻和水草,该种方法是民心河水质维护较理想的方;③化学方法维护水质:可以有效氧化、降解水中污染物和一些有机物质,能够有效的杀灭藻类;④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⑤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地下水治理措施①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②防止地下水污染途径;③加强节水管理,建立高效用水机制;④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污水处理项目;⑤植树造林,涵养水源⑥采取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方法,以缓和地下水供需矛盾;⑦合理调配地表水;4.参考文献1 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王树谦、陈南祥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6;2 环境评价概论丁桑岚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3 环境影响评价赵毅电力工业出版社, 1996;4 水资源管理赵宝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5 水资源评价论文集水利部水文司编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9;6 水资源管理概论贾泽民等编着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0;7 中国人水资源评价水利电力部水文局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8 Gregory S V, Swanson F J, Mckee W A ,et al. An ecosystem perspective of riparian zones, Bioscience,1991;41:540-551。
如何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如何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水是我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一、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旨在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评估水体是否适合特定的用途,为制定污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其主要目的包括:1.了解水环境的污染负荷和污染源;2.监测和控制水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3.评估水体是否达到特定的水质标准;4.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为水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1.采样与分析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第一步是采集水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分析。
采样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点,确保样品能够反映整个水体的污染情况。
常见的水样品采集方法包括虹吸法、自动水样器和人工采样等。
而水样品的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生物学分析和物理学分析等。
2.指标选择根据水体的用途和当地的环境法规,针对不同的水环境目标,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指标包括水中溶解氧、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等。
选择合适的指标能够反映污染物的浓度和对水体的影响,为评估水质提供重要依据。
3.监测技术与仪器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和仪器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创新。
例如,光谱分析技术、质谱技术和电化学分析技术等。
这些先进的仪器能够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度,同时缩短监测的时间和成本。
三、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1.参考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是参考水质标准。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当地的法规,制定相应的水质标准是评价水体是否合格的依据。
水质标准通常包括水中污染物浓度限值,以及对于水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要求等。
2.综合评估方法水环境质量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化学污染物、生物指标、水质标准等。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目标达成度评价、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保护水资源,评价水环境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就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水体中的水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以确定水体的污染状况以及是否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生化指标、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
1. 生化指标生化指标主要研究水体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平衡状况,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溶解氧、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富营养化状况以及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2. 物理指标物理指标主要研究水体的物理性质和流动特性,常用的物理指标包括水温、透明度、悬浮物浓度、水体流速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流动状况、沉积物的悬浮状况以及水体的热量分布等。
3. 化学指标化学指标主要研究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含量和组成,常用的化学指标包括pH值、溶解盐度、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含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酸碱度、盐度、污染物浓度等信息。
三、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根据水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通过观察和判断水体的水质特征来评价水质。
定性评价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地观察,结合现场调查和经验判断进行评价,缺点是主观性较强。
2.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采集水样,运用各种分析仪器对水样中的指标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体的水质进行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和准确,但需要较为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四、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水环境质量评价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

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一、环境影响评价1、保护目标:水资源供给安全、合理;规划区域内生态平衡;确保下海用水水源安全。
2、灌区开发对环境影响:水源水量分析;对地面水的影响;对地下水的影响;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对土壤的影响;对动、植物的影响;工程施工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环境保护措施:工程结束后及时恢复原地貌、植被及废弃物的合理堆放与处理,避免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另外,农药、化肥应合理施用,加强地表水、地下水的监测工作。
二、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有: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森林覆盖率、小流域治理等。
防治方案:1、主体工程建设区:在施工过程中,应将弃渣堆放,尽量做到随挖随运;如不能及时运走、回填,要在坡脚采取护拦措施进行拦挡;需回填利用的土石方采用装土编织袋修筑临时挡墙,避免弃渣四处散落,产生水土流失。
施工结束后,平整场地,恢复植被。
2、料场区:土料开采前,在开采边界以外沿等高线修筑排水沟,排走坡面来水,以免雨季产生地表径流冲刷开挖面,形成各种形式的水土流失。
由剥离的表层土组成的临时弃土,集中堆放在地势较平缓的地面上或开挖平台上,弃土应集中分堆堆置,堆置高度不高于3.5米,堆置边坡比控制在1:2以内,并在边坡坡脚修筑装土草袋临时挡土墙进行挡土;土料场开挖边坡坡比控制在1:1.5以内,开挖平台修筑排水土沟;取土结束后,将剥离的表层土进行回填,采用整治和覆土措施,并且选择合适季节进行造林种草,重建植被。
3、弃渣场区:根据施工区地形条件,选择在荒坡或低洼处集中弃渣。
在弃渣前先修筑挡渣墙,弃墙场边坡比采用1:2,边坡采用植草皮及人字型浆砌石护坡;在弃渣终止堆放后对弃渣场进行土地整治:在堆积平台内侧修一条排水沟,排水沟两端与挡渣墙相连处修建急流槽,出水口经沉沙池与周边排水系统相接;弃渣终止后,渣面覆盖30CM 厚的种植土,然后造林种草。
4、交通道路区:采用工程护坡、植树种草等措施以达到稳固边坡、防冲防塌、绿化道路的目的,使开挖面新增水土流失量控制率达到90%以上;道路两侧适宜绿化的地段,其林草覆盖率不低于其面积的70%。
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

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健康的重要基础。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有效评价和管理水环境质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水环境质量评价是对水环境风险的全面评估,它不仅有助于保障人类生存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保护水资源及其环境功能,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环境质量评价直接涉及到人类生存、健康和公共安全等方面,根据对水环境质量的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水污染问题,可保证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可靠性。
其次,水环境质量评价对于保护水资源及其环境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水环境的破坏将导致生境变差、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下降等情况,而水环境质量能够合理评价和保护水资源,可以更好地维护水生态系统。
最后,水环境质量评价对于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水环境质量评价得出的结论和建议,管理者可以调整水资源利用的模式和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水质量和水量的平衡。
二、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水环境质量评价涉及多方面指标,评价指标可以从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三个方面来考虑。
例如,影响水体物理性质的指标包括水体颜色、透明度、温度等;影响化学性质的指标包括水体中溶解氧、pH值、硬度、氨氮、总氮、总磷等;反映水环境生物学特征的指标包括水体中浮游植物、水生动物、浮游动物等。
然而,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不能只关注于各个指标的数量级,还需要优化和合理设计指标体系,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水环境质量变化。
合理的指标体系应该是全面而准确的,能够反映水质量受到的多种污染和不同的污染源。
三、水环境质量管理的策略与方法水环境质量管理应该基于科学评估和监测体系,风险评估结果和水监测结果需要被用于为各级政府及时制定相关水环境质量管理措施。
在对水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监测时,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与评价体系。
首先,常规监测方法仍是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
水环境改善社会评价及社会效益

水环境改善社会评价及社会效益简介本文旨在探讨水环境改善对于社会的评价及产生的社会效益。
水环境改善是指通过不同的措施和技术手段,改善水体的质量和保护水资源的健康。
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评价水环境改善的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水环境改善对环境具有显著的效益。
首先,它可以提高水体的水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这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其次,水环境改善还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这对于维护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经济效益水环境改善也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首先,通过改善水质,水环境改善促进了更健康的水资源供应,降低了水处理和净化的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
其次,水环境改善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水环境改善还有助于提高城市景观和环境品质,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促进旅游和商业发展。
社会效益水环境改善对社会有广泛的效益。
首先,它可以提供更健康和安全的饮用水,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其次,水环境改善有助于减少水传播疾病的发生,保护公众健康。
此外,水环境改善还能够提高社会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和实施。
结论水环境改善对于社会评价及产生的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也为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加强水环境改善工作,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 注:以上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未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水环境分析与评价

水环境分析与评价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水质评价是衡量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扩张,各种工业废水、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等持续排放,严重破坏了水质,导致了水环境的质量下降。
因此,对水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的质量、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水环境分析1. 水质指标影响水质的指标主要有化学指标、生物学指标和物理指标。
其中,化学指标包括溶解氧、总氮、总磷、COD、BOD5等。
生物学指标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适应性、水生植物等等。
物理指标包括水体颜色、浊度、温度等。
在对水质进行分析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水体用不同的指标来进行评估。
2. 水质分析方法目前,常用的水质分析方法主要有指示剂法、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
其中,指示剂法是常用的定量快速方法,适用范围广。
而光度法则可通过对光线吸收的测量得出污染物浓度,具有快速、经济的特点。
气相色谱法则较为复杂,对于有机物分析更为有效。
3. 污染源分析污染源分析是为了查明水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来源和排放量等信息。
对于市区水环境来说,工厂和居民生活是主要的污染源。
而对于农村的水环境,养殖业和农业生产等则是污染源。
二、水环境评价1. 水质评价标准根据国家环保部颁布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我们可以将水质分为I类、II类、III类、IV类、V类等五个等级。
其中,I、II级为优良水质,III、IV级为轻度至中度污染水质,V级为重度污染水质。
2. 水质评价方法水质评价方法可以通过统计学及专家系统等方法来确定。
统计学方法主要包括主要成分、聚类、判别、回归等方法,其中主要成分分析最常见,它可以提取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主要化学变量,并形成新的指标体系。
而专家系统则可以根据专家知识、经验来评价水质。
3.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根据不同的水环境和评价需求来制定。
一般来说,在选择指标时考虑的因素有水体对象、监测目的、污染源种类、法规要求等等,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通过分别选定经济适用、简单实用和全面适用的几种体系,来评估水质。
工程水资源水环境评价及水土保持报告书

**工程水资源水环境评价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二〇〇五年三月二十六日目录1 总论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2 建设项目概况2.1 选址情况2.2 建设项目规模及占地情况2.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基本情况2.3.1 分析评价区域选择2.3.2---区自然环境2.3.3---区社会经济2.3.4 ---区及---区水文地质2.3.5 ---区现状3 建设项目水资源评价3.1 ---区降水量3.1.1 多年平均降水量及其地区分布3.1.2 降水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3.2 ---区地表水资源量3.2.1 ---市有关水文站分布状况3.2.2 基本资料搜集和分析处理3.2.3 径流地区分布及---区地表水资源量3.2.4 ---区地表水资源量3.3 ---区地表水资源水质及---水质3.3.1监测项目3.3.2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3.3.3 评价项目3.3.4 评价结果3.3.5 ---水质监测结果4 ---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开发利用现状4.1 基本资料收集情况4.2 现状供用水量4.3 ---水资源开发现状5 ---区水环境影响评价5.1 水环境现状5.2 建设项目对水环境影响分析5.2.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5.2.2运用期水环境影响分析5.2.3 小结6.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措施6.1 扩建项目污染源控制措施6.2 水环境保护工程措施6.2.1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工程措施6.2.2 运用期水环境保护工程措施7、主要结论8 ---保护防治区水土保持方案8.1 **区土地利用现状8.2 **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情况8.3 项目区水土流失量预测8.4---保护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9综合结论1 总论2004年5月,经---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在---西岸征地约40亩,今拟在湖边修建护坡工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市湖泊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该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水环境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评价与水环境保护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水资源的概况,我国水资源现状和三种解决途径,以及水环境的概念;水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水环境评价和水环境保护的含义目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开采利用逐步加大,但随之而来的污水排放量也逐步加重,水环境污染逐步严重,污水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确实抓好水环境的治理,真正起到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关键字:水环境水环境评价水环境保护一.水资源的概况[1,11]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
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
近几十年内,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开发过度,利用不足,保护不力,自觉不自觉地对河道的功能水量水质产生了不利甚至有害的影响, 造成资源性缺水,达到水质要求的水不够,有水不能用的情况。
水不仅仅是一群分子的集合,而是一个系统,不仅要保护水本身的质和量,还要保护包括水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
只有保护好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才能保护好水资源与水环境。
但是,如何评价水环境系统的优劣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现在学术研究关注的焦点。
1.我国水资源现状和三种解决途径[3]中国经济发展向来是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子,经济飞速发展的最近十年,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关头。
我国水资源面临先天不足和后天污染的双重困境。
首先,我国的水资源总体偏少。
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属于轻度缺水国家。
中国用全球7%的水资源养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
专家估计中国缺水的高峰将在2030年出现,因为那时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将为1760立方米,中国将进入联合国有关组织确定的中度缺水型国家的行列。
第二,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十分不均匀。
华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6%。
我国的西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但是水资源占有量却在46%。
所以,水资源差距最大的年份,水资源占有量最多的省份西藏与天津相比,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直接的差距是一万倍。
第三,我们的问题是资源性缺水及水污染严重。
我国每年没有处理的水的排放量是2000亿吨,这些污水造成了90%流经城市的河道受到污染,75%的湖泊富营养化,并且日益严重。
所以在南方地区,资源不缺水,但是水质性缺水。
第四,我们的地下水过度取用。
北京地下水位从解放初期的5米变成现在的50米,地下水位每年下降将近1米,因此造成了地面的沉降。
从国际上来说,安全取用地下水,应该是安全取用地下水的补给量的一部分,但我们现在不仅吃光了利息,而且还在吃老本。
第五,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最后一个问题是水浪费严重,我们每一万元的GDP用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倍。
讨论中国的水市场,就要从这五个方面来讨论,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
光是污水处理的市场,预计就要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如果包括以上五项,总数不会少于2万亿元人民币。
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慈善机构,抑或是企业家都再努力解决日益逼近的饮水问题。
也通过三种不同的途径开始了艰巨的饮水治理之路。
2000年全国妇联等组织承办了“情系西部·共享母爱”世纪爱心行动大型公益活动,募捐善款1.16亿元,用于设立“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专项基金,“母亲水窖”项目被载入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这是近十年来第一次全国较大范围的解决饮水问题。
来自另外一个方向的力量就是政府部门,广州早在2005年就进行过水污染普查,国内于2008年推出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开始进行全国性的水污染整治,对水污染严重的长江、黄河、珠江流域进行大力整治。
目前各大流域污染已经得到控制改善,由于治理水污染周期较长,牵涉面大,至少需要10年以上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与此同时,8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净水器开始崭露头角,一些社会人士希望通过净水技术的普及,推广一种廉价而方便的净水解决方案——净水器。
就目前而言,政府和企业所采取的方式卓有成效,而社会民间力量效果次之。
政府推动大范围污染治理,净水器企业推动家庭饮水治理。
两者不从由面到点,顾全大局又兼顾个体。
实际上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民间力量经过引导可以发挥成为重要的纽带作用。
中国的饮水困境有赖点线面三个方向综合推进,只有这样,困扰中国几十年的饮水之患才能迅速得到解决。
二.水环境研究主要讲水环境评价和水环境保护1.水环境及其评价目的1.1水环境的概念[2,3,10]通常水环境的含义,主要是指其水质环境, 即水化学环境,有时也涉及其生物环境。
是影响水质量的环境条件的总称。
在日常的水环境评价工作中, 都是通过水质的评价来完成的。
这种做法通常忽视了水的动力条件。
而水动力条件往往既决定着水的运动方向。
也决定着水质的发展方向。
因此,自然界中水环境是自然界水所处的周边环境条件。
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的条件的总和。
物理的条件主要是水动力条件,它决定着水的运动方向。
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质的变化方向。
因而,可以把水环境分为两类:一是水力环境,即水动力条件;二是水质环境, 就是通常所说的水环境。
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客观的、科学的水环境评价。
水环境包括水力环境和水质环境两部分,且水力环境决定水质环境的变化方向。
因而水环境评价应该同时进行水力环境和水质环境的评价。
水质环境评价应该包括现状评价、动态评价和污染程度评价三项内容。
现状评价是对比现状水质与标准之间的关系, 而动态评价可反映水质变化的趋势。
由此可实现评价现状、找出原因、制定防治规划措施的水环境评价的目的。
1.2 水环境评价目的[4,10]目前人们普遍的认识水环境评价目的是对水环境的优劣程度做出评价。
其只有指示当前水环境优劣的作用。
对于如何应对这样的水环境没有提供足够的依据。
实际上,人们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了解水环境的现状,让优质的水环境保持优质,而劣质的水环境要通过改造进行优化使之变得优良起来。
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①了解和掌握水环境变化的趋势,水环境是逐渐变得越来越优还是越来越劣、还是没有什么变化;②找出造成水环境变化趋势的原因。
有的放矢地制定水环境改善的规划或措施。
开展水环境防治工作。
水环境评价是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应注意随时补充新情况和新资料,以保持评价主要结论及建议的及时、现实和可行。
通常应每5年进行一次检验和修正,10年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作较大的补充甚至重新进行评价。
对水资源问题特别突出或十分重要的特定地区要专门进行评价,以保持其实用价值。
此外,全球变化的研究涉及一切领域,气候变化有可能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改观,需不断加强这方面的预测研究,以为更长远的水资源问题决策参考,从战略目标上考虑采取相应对策。
2 水环境评价的内容[7,8,9]水环境评价的内容是与水环境评价的目的相对应的。
不同的评价目的或认识就会有不同的评价内容。
按照目前通常的做法就是对水质现状做出评价,评价的标准即各种国标或国家行业标准。
采用单项的、多项的及综合的方法,包括模糊评判方法、灰色系统理论等方法来完成这些评价。
无论这些评价方法是怎样的先进都不能够反映水环境的历史及发展、演化进程。
因而要实现水环境评价的最终目的。
有的放矢地的进行水环境的改善,就要全面、系统地进行水环境的评价。
综上所述, 开展水环境评价应首先开展水物理环境( 水力环境) 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开展水质环境的评价。
(1)水物理环境( 水力环境) 评价水物理环境即水的形成、运动、变化的物理条件,它决定了水的来源及运动方向。
因而也可以简称为水力环境。
这是评价总体水环境优劣的基础,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水环境更是如此。
不动的死水的水质变化与活动性很强的水质的变化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的结果。
比如,自然界中存在一处可溶的有毒物质,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造成的,只要有水流经此处,无论是地下水还是地表水。
必然会造成水质的污染;相反,对于不流经此处的水。
就不可能遭受这样的污染。
因而清楚了水力环境及其变化趋势,才可以在评价水质环境的时候阐明原因, 找到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2) 水质环境评价[8]水质环境评价也可以细分为三个部分或三项评价内容, 即:第一.水质现状评价, 这是目前通常所进行的水环境评价的内容;第二.水质动态评价,这项工作需要具有长期的动态监测( 检测) 资料,对于没有这样的监测资料的地区,可以采用与相类似地区的情况进行对比的办法予以解决;第三.水质污染程度评价,即利用现状的水质资料。
与可能的最初没有遭受污染时的水质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对其遭受污染的程度做出评价。
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明确地了解污染的程度以及哪些组份遭受了污染。
3.水环境保护的概念[5]水环境保护是根据我国水环境保护需要,在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内容吸纳了成熟的、先进的研究成果。
其基本内容包括:水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与技术,水环境监测与实验,水污染负荷分析与预测,水环境演化原理,水环境模拟预测数学模型,水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等。
3.1建立水环境保护的新概念[4,6]历史的进程发展到今天的高科技时代, 水资却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系列挑战, 即: 江河污染、淡水短缺、水生态系统蜕变、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洪旱灾害频发等等, 流域水环境、水生态与水资源问题时有凸现。
这些重大问题的交互产生, 长期存在, 不断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虽无法根除, 但防治将持之以恒。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解决流域水环境问题的方法将不断涌现, 但纵观科学体系及技术大全, 我们认为, 当前最有效的、全新的首选方略是, 建立“水环境保护新概念”。
进入21 世纪后, 人们在关注水、研究水的过程中发现, 传统的工程型和资源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管理模式已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复杂的水问题, 而且还可能引起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
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 传统的点源重点污染控制模式, 也不能遏制水环境恶化的基本态势。
在解决以上两大难题过程中, 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面向生态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水环境的保护。
(1) 面向生态的核心就是以最少的水资源索取和最小的物质投入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也就是说面向生态的水资源, 在某些方面可以在负成本的条件下得以实现有利可图。
(2) 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模式, 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治愈水资源浪费的良方。
(3) 面向生态的水环境模式, 可以使水资源消耗最少, 因此, 污染也就更少, 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