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夫熊猫成长历程看中西文化的融合-最新资料
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结合与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结合与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结合与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引言: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广泛流传各个领域,并且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以《功夫熊猫》为例,探讨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结合与应用,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第一部分:《功夫熊猫》的背景及中国文化元素的介绍《功夫熊猫》是一部由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于2008年上映。
该片以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大熊猫因缘际会成为功夫大师的故事。
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精彩的剧情,该片将中国传统功夫文化巧妙地融入其中。
中国文化元素是中国千百年来积累的智慧与传统的结晶,其中包括了古老的道家、儒家和佛家思想,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戏曲、绘画、建筑等等。
在《功夫熊猫》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如功夫、太极、中国菜、中国风音乐等元素的运用。
第二部分: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入与应用2.1 功夫文化的描绘《功夫熊猫》将中国传统功夫文化描绘得栩栩如生。
通过讲述主人公熊猫“阿宝”的修行历程,揭示了功夫的核心价值观:努力、自律、坚持和自信。
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动作和讲述,展示了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使观众对功夫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2.2 中国哲学思想的体现电影中的角色塑造和剧情发展也巧妙地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
例如,通过主人公阿宝与果汁商的对话,呈现了“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
同时,通过控制阴阳力量来引导自然能量的演绎,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阴阳平衡」的思想。
2.3 中国民俗文化的展示《功夫熊猫》中还融入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元素,如中国传统节日、龙舞、舞狮等。
这些元素在电影中以精美的动画形式呈现,使观众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中国文化元素在西方动画电影中的影响3.1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功夫熊猫》作为一部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的电影,通过将中国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故事中,促进了西方观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功夫熊猫4》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功夫熊猫4》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随着《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成功,宝莱坞工作室近日宣布将推出《功夫熊猫4》,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全球影迷的热议。
这部电影不仅将继续讲述熊猫“阿宝”的故事,更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本文将从动画形式的表现、人物角色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设计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功夫熊猫4》中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一、动画形式的表现在《功夫熊猫4》的制作中,导演们将继续沿用西方卡通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的手法,让观众们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比如,电影中将会出现舞狮、龙舞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又会融入西方卡通片中常见的夸张表情和搞笑场景。
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既展现了东方文化的庄重与华丽,又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幽默与活泼,让观众们在欢笑中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美。
二、人物角色的塑造《功夫熊猫4》中的角色塑造也是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将会看到一些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角色,比如曾经的恶龙“泰龙”将变身成中国风格的反派角色,他身着传统侠客服装,善使中国传统武器,通过他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感和令人敬畏的中国反派形象。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也将在角色塑造上得到体现,例如在电影中会出现一位独特且具有西方魔幻风格的英雄角色,他的形象与东方的熊猫们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出了东西方文化在人物角色塑造上的碰撞与交融。
三、故事情节的设计电影剧情的设计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环节。
《功夫熊猫4》将通过讲述一个融合东西方元素的故事,进一步展现文化的不同,同时也展示了文化在碰撞与交流中的碰撞和相互影响。
故事中可以设想,东西方的功夫高手们因为某种原因相聚一堂,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展开对决和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东方传统的功夫与西方的战斗技巧不断交流与碰撞,共同发掘出新的招式和战术。
通过这样的故事情节,电影传达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并催生出创新的理念。
总结《功夫熊猫4》的制作将以动画形式展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论《功夫熊猫》中中美文化的融合

论《功夫熊猫》中中美文化的融合摘要:西方艺术家以电影为载体,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题核心,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领悟,糅合众多中西方文化元素,在《功夫熊猫》中展示了当代文化的融合共生。
关键词:《功夫熊猫》;中美文化;融合一引言《功夫熊猫》讲述的是面馆服务生大熊猫阿宝,梦想成为拥有盖世武功的侠士的故事。
它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观,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二《功夫熊猫》中中国文化的体现《功夫熊猫》的创意源自中国艺术的元素,如庙宇、柱子、山水、太极、庙会、针灸都是典型的中国符号。
动物们吃的是面条包子用的是筷子;除了主角阿宝之外,大到山水,小到瓷器,卷轴、汉服、牌坊等,对中国元素的刻画细致到了极点。
作为智慧的象征,乌龟大师去世时化作一片桃花,将中国道士得道时的“羽化登仙”诗意地展现在银幕上,显示出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尊敬。
中国的道家精神影片中塑造了乌龟与浣熊、阿宝与太郎两组相对的元素,以剧情中两组力量的对比论证了“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许多台词也可以精确地对应到哲学文字。
“你的思想就如同水,我的朋友,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
” 乌龟仙人说了这许多,老子只道一句“浊以静之徐清”。
乌龟:看着这棵树,我不能让树为我开花,也不能让它提前结果。
师傅:但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控制,我可以控制果实何时坠落,我还可以控制在何处播种,那可不是幻觉,大师。
乌龟:是啊,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桔子,可你只能得到桃子,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
乌龟和浣熊的这大段对白,正是论证了老子的“道法自然”,万物依存的法则是自在天成的,不会以人为之力改变;同样的意思老子还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阿宝的鸭爸爸经营着一家面馆,阿宝一直都很好奇爸爸的汤面秘方何在,后来,爸爸说出的平凡的真理“我的汤面秘方,就是什么都没有”,即没有秘方就是最好的秘方。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文化的融合

海南大学毕业论文题目:Intercultural Elements in Kungfu Panda 学号:姓名:年级:学院:外国语学院系别:专业:英语指导教师:完成日期:AbstractWhen the movie kung fu panda in 2008 caused a boom, it quickly won the first prize at the box office in the US, and then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The film so special is that the Hollywood-made film is set 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the film is ful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owever, as it is mad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film to show the Chinese culture symbols, it embedded in some western culture as well.The film can be used a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mutual respect and understanding can be achie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this thesis aims to interpret KungFu Panda from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author tried to analyze both Chinese and American elements of this film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cultural knowledge and Chines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us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Suggestions.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sis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part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elements showing in the film, including characters, symbols and philosophies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last part the autho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Kungfu Pand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lements摘要2008年的电影《功夫熊猫》上映之后,引起了一股热潮,很快就赢得了在美国票房的第一名,然后传遍了全世界。
从功夫熊猫看中国动画

从功夫熊猫看中国动画中国动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而《功夫熊猫》作为中国动画的代表之一,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制作技术的完美结合。
本文将从《功夫熊猫》的制作背景、剧情创作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探讨中国动画的发展与影响。
一、制作背景:技术的进步与中国文化的传承《功夫熊猫》的制作背景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的动画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制作技术相对滞后。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重新审视,“动画中国”在90年代开始兴起。
《功夫熊猫》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于2008年上映,并获得了全球的瞩目。
二、剧情创作: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共鸣《功夫熊猫》讲述了一个不起眼的大胖熊猫通过努力与坚持,最终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功夫大师的故事。
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功夫文化代表了中国人的奋斗精神和智慧,而大熊猫则象征着中国的国宝形象,使得影片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非凡的成功。
三、制作水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功夫熊猫》在制作水准上也展现了中国动画事业的迅猛发展。
中国的动画制作团队在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使得电影画面更加精美细腻,角色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同时,电影剧本的创作也经过了反复推敲与改进,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具有丰富的内涵。
四、文化传播:打破国界的束缚《功夫熊猫》作为中国动画的代表,成功地打破了国界的束缚,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
该片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票房回报,不仅说明了电影的制作水准,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通过《功夫熊猫》,世界各地的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五、中国动画的未来:创新与发展《功夫熊猫》的成功为中国动画产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动画必须继续在技术创新上寻找突破口,提升自身的制作水准。
同时,内容创作也需要更加注重创新,挖掘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和题材,积极传播中华文化。
综上所述,从《功夫熊猫》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动画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解读《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

解读《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功夫熊猫》是一部充满东方神秘和西方幽默的动画电影。
影片中既有中国武术、哲学和文化经典,也有西方电影的幽默元素。
本文将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出发,探讨《功夫熊猫》这部电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功夫文化的传承影片中主角——熊猫波(Po)是一个胖胖的、慵懒的小动物。
他因为对武术的热爱,偶然成为了师傅——龟仙人的弟子,接受了他的教诲,最终战胜了魁札和他的霹雳军团。
这个故事充满了中国武术文化的烙印。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武术在电影中被深入挖掘。
无论是武术的哲学理念,还是手法动作的描绘,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神韵。
在这场文化融合的盛宴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功夫文化不同于其他文化的迷人之处。
中西文化的互相借鉴影片中除了展现中国武术文化之外,还有不少西方幽默元素的运用。
例如,在第一场木兰杯比赛的组队环节中,波和其他四名主角一同参与了筛选。
这里用到了“美装”,将主角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好玩。
理解两种文化的魅力,完全不必一个固执于东方文化不接受西方文化,或是另一个认为西方文化好、不需要东方文化的立场。
正是因为《功夫熊猫》依托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基础之上,将西方幽默元素浸入到电影中,才让中西方文化大大地融合得更加自然。
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在电影中,主角波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勇气的角色。
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勇气和仁爱。
这对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
同时,《功夫熊猫》还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一个社会文化如何凝聚人民的力量,传承更壮大着中国文化。
结论在《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中,中西文化的融合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不仅是因为影片兼有东方和西方的元素,也是因为电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或许是一个长期并且充满挑战的过程,但是,走在这条道路上必将让我们获得新的视野和感受。
从美国动漫电影《功夫熊猫》论跨文化传播

从美国动漫电影《功夫熊猫》论跨文化传播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沟通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对于增进各国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位于北美洲的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制作国之一,其电影作品不仅在本国享有巨大的影响力,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一部备受瞩目标电影《功夫熊猫》就呈现出了其突出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本文将从影片的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文化符号三个方面对《功夫熊猫》进行解析,探讨它是如何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实现跨文化传播的。
一、影片故事情节的魅力《功夫熊猫》是一部由美国动画公司梦工厂制作、于2008年上映的动画电影。
影片以中国功夫文化为背景,叙述了一个梦想成为功夫大师的熊猫主人公“小熊翼”的故事。
影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电影制作技术相结合,呈现了一个充盈想象力和冒险的故事。
影片以幽默、搞笑的手法,让观众在欢快的同时,领略到了中国功夫文化的魅力。
起首,影片剧情紧凑,设置悬念,吸引观众的目光。
在故事中,主人公小熊翼作为一个笨拙而懒散的熊猫,无意成为了被选中救援功夫界的救世主。
他通过不息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战胜了邪恶势力,保卫了和平与公理。
这个故事情节符合了传统的英雄主义精神,并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方式呈现,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关注。
其次,影片通过奇特的动画风格营建了浓郁的中国元素。
导演们在影片中大量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将中国的山水、建筑、武术动作等元素机灵地融入到场景中,使得整部电影具有深厚的中国风味。
这种奇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成倍的票房收入。
最后,影片的情感表达入木三分,让观众产生共鸣。
影片以小熊翼的成长故事为主线,展示了努力和坚持的力气,在故事中融入了师徒情、友情和家庭情节,通过这些情节向观众传递了乐观向上的价值观。
无论是在中国仍是在其他国家,人们在观看这部电影时,都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勇气、坚持和和善的情感。
【推荐下载】论《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

论《功夫熊猫》的中西文化融合《功夫熊猫》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关键在于它巧妙地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带给观众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
摘要: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取材中国文化,全球上映后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各国观众的共鸣,在于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价值观结合起来,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的融合,对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论文关键词:《功夫熊猫》,文化融合 一、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 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1976 年在《超越文化》一书中将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与低语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
根据霍尔的观点,人类交际要受到语境的影响。
高语境文化的人们在交际时,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 或内化于交际者个人, 很少出现在编码清晰的信息里。
在低语境文化中, 情况则对正好相反,大量信息都要靠编码清晰的信息来传递,环境传递的信息相对较少。
这意味着, 在低语境交际中, 人们更多地要依靠语言本身来达到交际目的; 而在高语境交际中, 语言的作用可能就要小多了, 人们对微妙的环境提示相对较为敏感。
受传统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交际时注重意会,语言表述常常含蓄模糊,信息更多地存在于文化内涵之中,而非言语本身。
此外,非言语交际在高语境文化中有重要作用。
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空间距离,甚至沉默都可以传达思想,沟通情感。
相反,美国属于低语境文化,十分重视言传,强调语言本身传递信息的重要性,要求语言直接,具体和准确。
在《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的语言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不仅体现了高语境文化的交际特点,还反映出深刻的道家思想内涵。
言简意赅,充满寓意,含蓄深沉,听者需要有极高的悟性才能领会其内涵。
如: There are no accidents. (世上没有巧合。
) One meets it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akes to avoid it. (子欲避之,反促遇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功夫熊猫成长历程看中西文化的融合1.引功夫熊猫1》是美国梦工厂于2008 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自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喜爱。
据保守估计全球票房超过5.5 亿美元。
影片主角阿宝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好吃懒做,肥头大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踌躇、会犹豫、会恐惧,但是就是这样一只平凡的熊猫在影片中实现了自身的蜕变,成长为受人尊敬,救民于水火的功夫大侠。
熊猫为我国的国宝,影片选取熊猫为主角,以功夫为主题,打造了一部北美制作的洋溢着浓厚中国风的动画电影。
选材的中国化和制作的北美化,注定了影片必然融合了中西方的两种文化。
创作团队的匠心独具使得观众在观看这部影片时丝毫感觉不到两种文化的冲突,相反中西方文化在影片中实现了自然的融合与对接,使观众们在观影中了解异域文化。
这样的制作环境下,主角阿宝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合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色彩,是一只长着西方骨骼的东方特产。
本文将回顾功的必然以及必经之路,简要分析影片中的中国元素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中西方文化融合影响下阿宝的性格特征和成长历程,分析阿宝成2. 阿宝的成长历程美国文化重视个人奋斗,强调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
个人奋斗取得成功是美国梦的精髓。
熊猫阿宝看似偶然的成功其实是一种必然。
阿宝有天分,有理想,并且为了自己的理想能够忍受煎熬和痛苦。
有天分,肯吃苦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加上“中原武术第一人”的浣熊师傅的教诲,阿宝的成功是必然的。
2.1心怀理想功夫熊猫1》以阿宝的梦境开始,梦境中阿宝英勇无敌,打遍天下无敌手。
一副侠肝义胆,武功盖世的英雄形象,但现实生活中的阿宝是鸭子老爸面馆的继承人,老爸指望着他能成为自己独家煲汤秘方的传人。
梦境中的形象是阿宝的理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当理想照进现实,阿宝只有一脸的无奈和惆怅。
阿宝的心中自始至终都深藏着一份对功夫的热爱,渴望成为功夫大侠。
这份热爱与理想为阿宝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2时世造英雄一成不变的生活因为乌龟大师的预言发生了变化。
太郎可能越狱,必须选取神龙大侠才能应对危机。
太郎是一只雪豹,原是浣熊师傅的得意门生,师傅倾其所能,传授武功。
但是太郎生性残暴,多疑,乌龟大师看出太郎心机太重没有把传说中能赐予人无限力量的神龙秘籍给他,太郎心生怨恨,动手抢夺秘籍,乌龟大师把其制服关在监狱里。
监狱把守严密,但是因缘巧合,一根羽毛让本领高强的太郎逃离了监狱。
消息传来,和平谷危在旦夕。
这一事件是阿宝成为神龙大侠,实现它的功夫梦的契机。
2.3性格助航一一为梦想坚韧、执着阿宝为了自己的梦想坚韧、执着。
这样一只胖胖,憨憨的大熊猫为了见识自己热爱的功夫,观看武林大会的比武,见到心目中的中原五侠:悍娇虎,俏小龙,禅灵鹤,痞猴,幻影螳螂,不惜尝试各种方法进入翡翠厅,受尽身体上的痛苦,最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乘着火箭筒从天而降,恰好落在乌龟大师手指所指之处,成为乌龟大师所钦点的神龙大侠。
连鸭子老爸都很难相信这个又蠢又呆,好吃懒做的儿子居然会是神龙大侠。
“一切皆有定数”,乌龟大师富有哲理的话似乎预示了阿宝终将成为功夫大侠的命运。
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但是对于浣熊师傅来说得到阿宝这样一个憨憨,笨笨的徒弟可不是什么乐事。
浣熊师傅对这样一个傻乎乎的零基础的熊猫当然没给好脸色,百般挑剔,想方设法让他自动放弃。
但是阿宝坚持留了下来。
用阿宝自己的话来说“我留下来是因为每次你往我身上扔砖头或者说我很臭的时候,我都很伤心。
但是最让我伤心的是每天一成不变地做平凡的自我。
”这段话体现了阿宝对功夫的热爱,为实现自己梦想的隐忍。
阿宝表面上的好吃懒做和它的内心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迫切地想改变,想实现自己的梦想。
正是这种热爱,这种理想,使他愿意忍受痛苦,忍受奚落。
为了梦想坚韧、执着的性格为阿宝的成功起到了助航的作用。
2.4 教育掌舵阿宝的成功离不开师傅的教导。
师傅,意同于老师,教授自己知识本领的人可称为师傅。
教育本义为“引出”或“导出” 之意,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阿宝有着对功夫的热爱,内心强烈希望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执着、坚韧。
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阿宝下一步需要的就是师傅的教导和悉心传授以激发阿宝的潜质了。
2.4.1 名师出高徒功夫熊猫1》中有两位师傅。
乌龟大师睿智,幽默,冷静,沉稳,是智慧的化身,武功更是出神入化。
影片中乌龟大师的每次点拨都有四两拨千斤之效,看似普通无奇,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乌龟大师的徒弟浣熊师傅雷厉风行,因为逆徒之事,略显急躁,但武功高强。
两位名师对阿宝的成长功不可没。
2.4.2因材施教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教学的对象各有特点,就要求实施教育的人研究每个人的特点、素质、智力水平、性格等,调整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浣熊师傅在面对又憨又笨的阿宝时,刚开始也茫然无措,但当他发现阿宝在寻找食物时上蹿下跳灵巧敏捷的身手时,立刻有了教阿宝武功的好办法,即利用食物做诱饵。
果然,阿宝进步飞快。
正应了乌龟大师的话“只要你愿意去指导他,培育他,相信他,那他就有可能成功”。
浣熊师父遵从了乌龟大师的教诲,并且巧妙地抓住了阿宝贪吃的特点, 因材施教,激发了阿宝的潜质,前的退缩与顿悟太郎马上要抵达和平谷,在此之前五侠试图去阻挡但是大败。
而据说能赐予人无限力量的神龙卷轴打开来却是一张白纸, 意料之外的变故使大家都失去了主心骨。
熊猫阿宝在面对这样一个强敌的时候,表现出犹豫和退缩,因为在他看来,他的偶像中原五侠客都打败不了的太郎, 自己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呢。
茫然的撤离中遇到自己的鸭子老爸。
鸭子老爸无意中的一句话打 开了阿宝的心结。
老爸告诉阿宝自己的面汤根本没有加入特别的佐料,相信奇迹才能创造奇迹。
鸭子老爸的话使阿宝突然领悟了 神龙秘籍的奥妙。
老爸的话和乌龟大师的话如出一辙, 己”,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那你就是与众不同的。
参悟了神 龙秘籍的阿宝毅然回到翡翠厅,在千钧一发之际救出了浣熊师 傅,打败了太郎,拯救了和平谷。
影片中,一阵天崩地裂的震颤之后,在烟尘中走出来的熊猫阿宝身披大氅,头戴斗笠,像极了 锅的阿宝,不禁让观众们开怀大笑。
从平凡中走出的阿宝,仍然 保持着平凡的本色。
阿宝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会畏缩,恐惧,这种 心理契合了人物性格,使阿宝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平民化。
虽 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阿宝的畏缩与逃离违背了儒家文化的最终成就了熊猫阿宝的功夫梦。
2.5 我本平凡―决战之和平 谷的居民开始撤离, 浣熊师傅决定独自留下来迎敌。
阿宝在迷惘相信自 阿宝梦境中的大侠形象。
但走近 看, 却是身披围裙,头扣炒菜大道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的造型。
但是正是这样一只中西结合的大熊猫更加符合人性的特点,也更加贴合观众的心理。
熊猫阿宝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一只普通的怀揣梦想的熊猫在经过重重的考验、痛苦、内心的挣扎与刻苦的训练之后的蜕变。
熊猫阿宝乐观的性格,可爱的造型,幽默搞笑的话语赢得观众的喜爱。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阿宝成长的经历表明只要你相信、坚持,梦想就有可能会实现。
这也正是美国文化中美国梦的核心思想:依靠自身努力而取得成功。
3.影片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融合影片充满了浓浓的中国色彩,中国的传统文化,服饰,饮食,建筑,医学,绘画等在影片中都有着很好的体现。
古塔,飞檐,院墙,盘龙柱,桃花,八卦,功夫,针灸,穴位,面条,包子,筷子,鞭炮等等充满中国文化色彩的元素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影片虽然是北美制作,但是却裹挟着强劲的中国风席卷全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有序的人际关系结构; 儿女对父母的孝道,徒弟对师傅的尊重; 儒家待人处事的仁厚之道,大雪无痕的德行塑造等等为整个影片增添了浓重的儒家色彩,烙上了浓浓的中国印。
同时,阿宝的身上又融合了美国文化的特征。
阿宝乐观,幽默,自嘲的性格很符合美国人心目中理想的人物性格,具有独特的美式幽默。
美国文化崇尚个人主义,鼓励个人奋斗,通过个人的努力去获得成功。
阿宝是一个小人物,出身非名门,没有武术根基,抚养自己长大的鸭子老爸只会做面条。
所以阿宝属于白手起家。
阿宝成功的历程体现了典型的美国梦的实现过程。
在美国文化中,一切人通过自身的奋斗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熊猫阿宝用他的成功诠释了美国文化中的自由进取精神。
这样一只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特质的熊猫,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喜爱表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异质交融,也表明我国传统文化逐渐得到了西方世界的关注和认可。
这样一部优秀的影片的传播必然会使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在世界越来越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由于文化冲突所导致的误解有碍于彼此的交流。
《功夫熊猫》融合了东方文化的智慧和幽默风趣的异域风格,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也更为生动活泼,引人喜爱,在娱乐的同时既传播了文化, 又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影片的成功为我国的电影制作提供了借鉴,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启示,架设起了一道异域文化沟通了解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