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对慢性疾病控制效果分析

行为干预对慢性疾病控制效果分析
行为干预对慢性疾病控制效果分析

行为干预对慢性疾病控制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验证“行为习惯与定期体检”联和干预措施对慢性疾病控制的有效性,为提高开展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区干预实验方法,按整群抽样方

法选取市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2年的社区干预试验。结果实验组患

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

0.05),不良行为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促进能有效控制

慢性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并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健康促进;慢性疾病;干预效果

慢性疾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广、病程长和难

以治疗等特征,预防控制慢性疾病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

促进是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促进慢性疾病患者增进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并积

极采取各种措施对疾病加以控制。笔者采用社区干预实验方法探讨“行为习惯与定期体检”的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对慢性疾病控制效果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收治的慢性

疾病患者共160例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

43例,女性占37例,平均年龄为(46.8±7.5)岁,平均病程为(7.2±2.1)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占45例,女性占35例,平均年龄为(47.3±7.8),平均病程为(7.5±2.2)年。经均衡性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均衡性。

1.2 实验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试验方法。社区试验采用单盲法进行,干预

期限为2年,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常规检查,常规用药,常规护理,并进行跟踪随访。实验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实行健康教育,

具体措施如下:①对慢性疾病方面的健康知识进行宣传。在医院内张贴有关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广告,发放健康书籍,集中进行慢性疾病防治知识讲座。这

样可以让患者充分了解慢性疾病,并对其积极治疗。②对患者进行行为习惯的干预。在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监督患者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比如酗酒、不良

饮食习惯等。③教育患者要养成定期体检习惯。我国人民大多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所以导致慢性疾病发现晚、治疗难,不管是健康人群还是慢性病患者都应定

期参加体检,早日对慢性疾病采取防止措施。④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进行随访可以督促其治疗,并及时纠正其在治疗过程中的误区,对已康复患者进行随访

可降低疾病复发率。

1.3评价标准[1]

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干预方式前后进行对比,主要对比患者对慢性疾病的认

知程度、不良行为发生率、发病率三项指标,主要以临床诊断和患者反馈为依据,对各项数据进行科学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5软件,统计描述采用频数、率或构成比等表示,统计推断主要采用χ2检验,以P<0.05则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慢性疾病病情变化比较

在实施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在发病率上无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实施治疗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发病率明显低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