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街道中学的陶明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说明我是如何来上这节课的。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来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

质以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

2、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全等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

了初步的推理论证能力。而“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

质是今后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也是后续

学习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的预备知识。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

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我将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等

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由于对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的证明要求严格且步骤繁琐,

八年级学生还没有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因此我将把本节课

的难点确定为: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理证明。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围绕教学重点及难点,我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践、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

的推理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以致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分组教学、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容易学、愿意学,并设置适当的追问,探究,让学生来主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围绕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我的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并沿虚线剪开,再把它展开,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度量后很快得出结论:有两边相等。

我们把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成为等腰三角形。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自学等腰三角形中有关概念。

教师接着提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轴是什么呢?

学生经过折叠、观察、得出结论:是轴对称图形,折痕就是对称轴。

除了这些,等腰三角形还有其它性质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由此引出课题)

(二)探究归纳

请同学们拿出剪好的等腰三角形,与教师一起把两腰叠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腰三角形ABC叠合情况,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思考、讨论后得出:①∠B=∠C ②BD=CD ③∠BAD=∠CAD ④∠ADB=∠ADC=90°。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两个命题: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证明性质

要想确认以上两个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它们进行推理证明。对于这种几何命题的证明需要三大步骤:(1)分析题设结论;(2)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3)推理证明。

这对于八年级学段的学生难度过大,为了突破难点,针对命题

1的证明,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阶梯问题:

(1)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命题1的题设和结论?

(2)证明角和角相等有哪些方法?

(3)你认为本题用什么方法证明∠B=∠C?

其中问题1的设计使得学生顺利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问题2引导学生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3)中辅助线的添加是本题中的又一难点,因此我再次

让学生对折等腰三角形纸片,使两腰重合,并用多媒体演示对折的过程,使学生意识到要证明∠B=∠C ,关键是将∠B 和∠C 放在两个三角形中去,构造全等三角形。

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后可能会得出以下三种方法:

(1)作顶角∠BAC 的平分线

(2)作底边BC 的中线

(3)作底边BC 的高。

学生分组证明三种方法,各组派代表展示证明过程,教师点评。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同时由于△BAD ≌△CAD ,容易得出CD BD , AD ⊥ BC ,从而可以得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从而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我们在新知应用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问题;

(三)新知应用

1. 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2填空, 在△ABC 中, AB=AC ,

(1) ∵AD ⊥BC ,∴∠_____ = ∠_____,____= ____.

(2) ∵AD 是中线,∴____⊥____ ,∠_____ =∠_____.

(3) ∵AD 是角平分线,∴____ ⊥____ ,_____ =_____.

(2)某房屋的顶角 ∠BAC=120°,过屋顶A 的立柱AD ⊥BC, 屋椽AB=AC, 求顶架上的∠B, ∠C, ∠CAD 的度数。

练习直接考察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题型较为简单,安排两名学生到黑板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指点。

A

B D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