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事故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运行管理要求QSY1310-2010

合集下载

QSY 1190-2013 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

QSY 1190-2013 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
故缓冲设施及末端 事 故缓冲设施等。
5. 2. 2 5. 2. 3 5. 2. 4 5.3 5.3.1
一 级预防与控制体系包括装置围堪、罐区防火堤及其配套设施。 二 级预防与控制体系包括雨排水切断系统、拦污坝、防漫流及导流设施、必要的中间 事 故缓
冲设施及其配 套设施。根据企 业规模和排水系统的 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设置中间事故缓 冲设施。
关要求(见 7.3 , 7.4 , 7.5 , 7.6 , 7.7.5 , 7.7.6) 。 一一修改了 事 故缓冲设施总有效容积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及相应参数的取值(见附录 B ,
年版的附录 A) 。
2009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健康安全环保 专 业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归 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 工 程建设公司华东设
计分公 司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 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李志民、安玉亮、王嘉麟、蒲文晶、丁毅、刘巍、李树森、安东华、胡乃 科、邹茂荣、李文隆、梁林佐、孙力东、程家运、魏宾宾。
H
Q/ SY 1190-2013
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事 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 三 级预防与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石油化 工 企业、石油库和石油储备库的水体污染预防 与控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长距离输油 管 道和油气田的油品储运设施参照执行。
系统。切换阀门宜在地面操作。
5. 3. 1. 4 5. 3. 1. 5 5.3. 2
围堪巡检通道应设警示标记,检修专用通道加漫坡处理。
围堪内应设置混凝土地坪,并考虑必要的防渗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曲靖市贵信煤业有限公司莲花冲岔沟煤矿9万吨/年环境保护项目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曲靖市贵信煤业有限公司莲花冲岔沟煤矿2016年12月目录1前言环境问题是人体健康的保证、是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2011年10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明确提出了“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开展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的环境管理目标。

为贯彻落实环境风险防控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行为,为企业提高环境风险防空能力提供切实指导,为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差别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环保部于2014年4月3日出台了《关于印发〈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4]34号)。

根据《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中关于要求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的条款,以及《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转发环境保护部关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云环发[2014]70号)中的相关要求,曲靖市贵信煤业有限公司莲花冲岔沟煤矿编制完成了曲靖市贵信煤业有限公司莲花冲岔沟煤矿9万吨/年环境保护项目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主要针对企业9万吨/年环境保护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处于试生产阶段的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生产装置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通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企业可以掌握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明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为后期的企业环境风险监管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大幅度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目标。

同时有利于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对重点环境风险企业的针对性监督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总则2.1编制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的宗旨,合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严格防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行为,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防控能力,全面落实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主体,并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工作:1、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

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

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1. 引言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是指为了有效防止水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防治水工作进行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和运行的制度。

本文将介绍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2. 背景水灾是世界各地普遍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防止水灾的发生和减轻其影响,各国纷纷建立了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

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的建立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有效的管理和协调的运作,提高水利设施的安全性和水灾抵御能力。

3. 目的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的目的在于:•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效能,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预防水灾的发生,减少水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内容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水利工程管理4.1.1 工程建设管理•设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管理;•制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组织开展水利工程的竣工验收和资料归档。

4.1.2 工程维护管理•设立水利工程维护管理部门,负责水利工程的巡查、养护、维修和更新改造;•制定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制度,明确工程维护的责任、权限和程序;•定期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4.2 水资源管理4.2.1 水资源调度管理•设立水资源调度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和实施;•制定水资源调度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调度的原则和程序;•监测水资源的供需情况,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2.2 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定水资源保护管理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与评估,预测水资源的供求状况;•制定节约用水的措施和标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3 水灾防治管理4.3.1 水灾预警与监测•建立完善的水灾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水情和气象变化;•制定水灾预警发布流程,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加强对水灾风险区域的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水体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水体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水体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一、水体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对水资源的保护: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如果不加以防治,将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巨大的危害。

2.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水体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体污染不仅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

3.对人类健康的保护:水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如果受到污染,将会对人类的饮用水、农业灌溉水和工业用水产生严重影响,危害人类的健康。

4.对经济发展的保护:水体污染会影响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水体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水体污染的现状目前,世界范围内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下降:许多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质已经严重下降,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农药和化肥等物质,有些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甚至不能直接饮用。

2.水环境恶化:水体中的富营养化和蓝藻增殖的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周边地区和农业发达地区,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流入水体,导致水环境严重恶化。

3.水生生物减少:由于水质恶化和水量减少,水生生物数量急剧减少,有些濒危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饮用水、农业灌溉水和工业用水的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造成了人们健康和生活的巨大损失。

三、水体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目标1.加强对水体的保护和建设: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建立水污染排放标准,加强水体保护和治理,实现水污染物排放的“减量、减毒、减害”。

2.改善水体的环境质量: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水域整治等措施,增加抗洪能力和保持水质的稳定性。

3.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的水环境管理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良性经济社会发展。

4.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保障供水安全,增加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投入,提高供水标准。

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

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

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
1、制定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应急预案: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上报所在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建立健全本单位各项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形成由单位一把手负责,卫生管理专干主抓,供管水人员具体执行的管理模式,并逐一认真落实,达到实效。

3、加强施工现场供管水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组织供水管理人员学习现行生活饮用水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有关卫生要求,使其知法、懂法、自觉守法,不断增强依法供水、管水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按要求履行其职责及义务,保证所供给的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同时开展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及救援知识专门培训和教育以及必要的应急演练活动,增强水污染事故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4、加强生活饮用水供水设施消毒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认真做好蓄水池(箱)定期清洗消毒等工作;针对水污染事故多发季节和环节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修,发现存在水污染事故隐患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立即报告上级相关部门,并及时消除隐患。

5、配备水污染事故救援物品。

防治水运行管理制度

防治水运行管理制度

防治水运行管理制度xx年xx月xx日•制度目的和基本原则•管理职责与分工•防治水工程运行管理目录•水质监测与报告•应急管理与处置•检查、考核与改进01制度目的和基本原则1目的2 3预防、控制和减少水污染,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

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体系,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负担。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众监督,协同合作。

基本原则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和监督管理。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02管理职责与分工制定防治水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目标决策层应对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决策层需对防治水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防治水工作的实施。

决策与领导层职责负责防治水工作的日常管理日常管理部门需对防治水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确保防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负责组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日常管理部门需制定防治水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技术规范等,确保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防治水日常管理部门职责各部门需清楚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在防治水工作中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避免工作重复和延误。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各部门及岗位分工03防治水工程运行管理保持水泵房卫生整洁,通风良好,做好防潮、防水、防虫工作。

定期检查水泵及其配套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可靠。

水泵房及井群管理按照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水泵机组进行保养,包括更换机油、清洗机组内部积尘等。

保持机组外表清洁,无油污、无灰尘。

水泵机组运行保养定期对水泵房内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包括水泵、电机、控制柜等,确保其正常运转。

2016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2016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陕西华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单位:陕西华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2016年5月目录1. 前言 (4)2. 总则 (4)2.1原则和目的 (4)2.2编制依据 (5)3、企业环境风险识别 (6)3.1企业基本情况 (6)3.2企业周边环境 (7)3.2.1地形地貌 (7)3.2.2水文气象 (8)3.3生产工艺介绍 (10)3.4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11)3.5安全生产管理 (11)3.6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2)3.7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3)4.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14)4.1尾矿坝风险分析及应急措施 (14)4.1.1亮子沟尾矿库简介 (14)4.1.2源项分析 (14)4.1.3事故后果分析 (18)4.1.4风险管理 (21)4.2浓硫酸风险分析及应急措施 (22)4.2.1项目硫酸库区概况 (22)4.2.2源项分析 (23)4.2.3事故后果分析 (26)4.2.4风险管理 (27)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9)5.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的编制 (29)5.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建设与管理 (29)5.3应急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30)5.4历史经验教训及总结 (31)5.5需要整改的内容 (31)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32)6.1应急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32)6.2应急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32)7.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等级 (33)7.1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笔直(Q) (33)7.2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33)7.3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 (35)7.4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36)8. 附图 (37)附件1企业地理位置图 (38)附件2应急监测点分布图 (39)附件3项目平面布置图 (40)附件4项目建设水系图 (41)附件5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42)附件6生产区管网分布图 (43)1.前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消耗自然资源的速率也变的更快。

浙环办函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浙环办函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浙环办函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附件1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修订版二〇一五年四月目录1 适用范围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浙江省范围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表1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

加油站可参照本指南编制。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6)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7)加气站;8)港口、码头。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范,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技术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2号);《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08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3修订版);《浙江省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企业版);《浙江省化工行业生产管理规范指导意见》(浙经信医化〔2011〕759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2014年4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