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飞向太空港》名著专项 答案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附答案)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飞向太空港专题-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解析版)

飞向太空港专题-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飞向太空港专题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他还著有《中国863》《全球寻找“北京人”》《震中在人心》等作品。
《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卫星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文章主题】这次发射,是西昌卫星发射场第7次发射卫星,也是中国第1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发射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技难关,克服了中外合作中的重重困难与障碍。
“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震撼了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飞向太空港》通过讲述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形象,歌颂了他们维护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歌颂了他们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歌颂了他们的卓越贡献。
【艺术特色】这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以全景式的书写完整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
李鸣生十七岁来到西昌,在那里生活了十七年。
他在那里打过山洞,当过计算机技术员和宣传队创作员。
他的航天文学之梦和西昌这座中国的航天城一起长大成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陆续发表了很多“航天人”系列报告文学。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练习题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体裁是,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第一个目的地是,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是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北部、甘肃东北部和东南部。
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和东北军的,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
2.周恩来毕业于中学,后来到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回国后曾担任的秘书。
3.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西北四马指的是、、、。
4. 是长征中关系最大的一个事件,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红四方面军早在1933年就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和谁领导的。
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他牺牲后埋藏在。
红军的工业重镇是,主管财政的是,主管教育的是。
5.张学良派自己的座机去报案,接了共产党代表、、到西安。
6.《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年6月至10月对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他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
7.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面,《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1937年在首次出版,引起轰动。
8.《长征》是创作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全书以长征的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描写了红军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到1936年10月,甘肃胜利会师的长征历程,这种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壮烈。
9.《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如何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是如何塑造周恩来这一形象的?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三、阅读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总司令被逮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
2019【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等专题练习(附答案)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专题练习(一)《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一、填空题1.《红星照耀中国》的体裁是,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第一个目的地是,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是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北部、甘肃东北部和东南部。
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和东北军的,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
2.周恩来毕业于中学,后来到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回国后曾担任的秘书。
3.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
西北四马指的是、、、。
4. 是长征中关系最大的一个事件,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红四方面军早在1933年就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和谁领导的。
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他牺牲后埋藏在。
红军的工业重镇是,主管财政的是,主管教育的是。
5.张学良派自己的座机去报案,接了共产党代表、、到西安。
6.《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于年6月至10月对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的写作。
他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和。
7.为了在国统区出版方面,《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1937年在首次出版,引起轰动。
8.《长征》是创作的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全书以长征的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描写了红军1934年10月贵州甘溪突围到1936年10月,甘肃胜利会师的长征历程,这种式的写法,使得长征有着史诗般的宏大与壮烈。
9.《飞向太空港》的作者是,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成功地用“”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二、简答题1.《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是如何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是如何塑造周恩来这一形象的?3.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
三、阅读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总司令被逮对于西安演出的这场惊险好戏的动机或政治背景,我们怎么说都行,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它所选择的时机和执行的经过,可谓高明之极。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问题详解(word文档良心出品)

名著导读《飞向太空港》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报告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李鸣生主要从事航天等高科技题材的创作,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三万六》《中国长征号》《千古一梦》《发射将军》)等作品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
除获得三届鲁迅文学奖外,他还获得过其他20多项全国、全军文学奖,是中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多部作品收入《共和国作家文库》《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中国60年报告文学精选》《21世纪中国最佳纪实文学选》等。
【作品概述】《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作品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烘托背景,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细节,表达情感,可读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
作品通过对此次卫星发射的描述,反映了中国航天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歌颂了中国航天人风雨同舟、以身许国的万丈豪情,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作品还对这次航天发射过程中的中外合作进行客观真实地报道,对东西方文化、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对中外在航天领域的成功合作进行高度评价并寄予了厚望。
作者在书写中国飞天梦的基础上,发出“我们都是地球人”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明天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精练导读】第一章通向宇宙的门前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飞向太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飞向太空港题目及答案

飞向太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飞向太空港题目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飞向太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飞向太空港题目及答案2010年贵州安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5—19 题。
(14 分)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飞向太空港》名著导读

《飞向太空港》名著导读知识点及练习一、全书概览本书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
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傲人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二、作者简介李鸣生,当代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三连冠得主。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首席纪实作家。
他被文学界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继徐迟之后中国第二个写科技题材的佼佼者",还被网民称为"最有良知的作家"。
其数百万言的"航天七部曲"在海内外有着广泛影响,拥有众多读者;《中国863》是国内第一部书写高科技的作品,在科技界、知识界、文学界反响强烈;《全球寻找"北京人"》传播海内外,并由此刮起一股寻找"北京猿人"的热潮;而反映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人心》,不仅获得鲁迅文学奖第一名,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主要内容《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这次发射,是西昌卫星发射场的第7次卫星发射。
也是中国第1次发射国外商业卫星。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发射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呕心沥血,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科技难关,克服了中外合作中的重重困难障碍。
卫星的成功发射,震撼了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四、作品主题《飞向太空港》通过写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描绘了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历史长卷,将中国研制和发射火箭、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历史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刻面了一群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的群体形象,歌颂了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荣誉与尊严,勇于开拓,不畏失败,敢于承担责任的科学精神,歌颂了他们的卓越贡献,真正弘扬了中国的精神。
飞向太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飞向太空港题目及答案

飞向太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飞向太空港题目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飞向太空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飞向太空港题目及答案2010年贵州安顺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15—19 题。
(14 分)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长征》《飞向太空港》名著专项
《长征》
1.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8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2.1934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红军,叫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
长征从瑞金(地名)出发,到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结束,总里程约为两万五千余里,历时两年零五天。
3.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30多条,主要有江西的章水、贡水、信丰水,湖南的潇水、湘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滑水等。
4.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5.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顾全大局、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6.1934~1935年间,中国红军长征的路上,因为遵义会议,使毛主席重新回到了中国红军的领导层,重新获得了军事指挥权,从而改变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
7.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东北的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实现大会师,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8.红军翻越的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是夹金山。
9.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0.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渡过金沙江(事件)。
1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以下不属于这三支军队的是(C )
A.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B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C中国工农红军第三方面军D.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12.《长征》是第一部用纪实方式反映长征的最全面的文学作品,以下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
A.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
B.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不畏牺牲的远征。
C.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正面迎敌的远征。
D.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传播思想的远征。
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是一位较活跃的白面书生,穿着一件布长衫。
他的常识相当丰富,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并不比王烬美、邓思铭等高明多少。
他在大会前和大会中,都没有提出过具体的主张;可是他健谈好辩,在与人闲谈的时候常爱设计陷阱,如果对方不留神而坠入其中,发生了自我矛盾的窘境,他便得意地笑起来。
(1)上述文段选自《长征》,“他”指的是毛泽东
(2)这是张国焘 (人名)眼中的“他”。
14.请说出几个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主要事件。
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领导权;
②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③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④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⑤爬雪山,过草地;
⑥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飞向太空港》
1.《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作者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众多人物,如蒙古大汉乌可力,总总师任新民,“带头羊”谢光选
2.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
重大节日是火把节。
之所以选这里为发射基地,是因为这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
还可以避开大中城市。
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3.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美国连续三次大失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先后爆炸。
法国的“阿里亚娜”火箭也发生爆炸。
对中国的火箭打入国际市场十分有利。
4.升降平台是美方评审西昌机场一个首要而又必须具备的条件。
它用于把卫星和设备集装箱从飞机上卸放到地面。
这个升降平台全国少有,是从北京用火车专列运到成都的,但是运到西昌,却是一个叫许土龙的司机用大拖车在众多人的护送下,艰难运到西昌的。
5. 德国的佩内明德,是世界现代火箭的摇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军占领了德国的诺德豪森地下工厂,将布劳恩等一大批专家和技术员以及三百节车皮的资料设备,全部带回了美国。
6. 钱学森,他是中国通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总设计师。
1935年赴美求学,1955年他回国后,便向周恩来呈上一份报告《建立国防工业意见书》,1956年,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正式成立。
7. 1966年,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8. 地球静止轨道,是指距地面约三万六千公里高、与地球同心、与赤道同面的轨道。
1984年,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被送入三万六千公里地球静止轨道。
“长征三号”的第三级火箭,采用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低温燃料发动机--氢氧发动机。
9.我们的火箭与美国火箭的接口不一致,刘素云和曹丽君,两位女专家,仅用半个月时间,便设计出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星箭过渡锥。
10. 中国的发射场,在美国人没来之前,都没有逃逸设备。
直到中方增设了这一设备,美国才上了发射架。
11.“亚星”发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障碍,就是语言问题。
12. 自美国人到西昌后,每天都有一个会——上午10点一次,下午4点一次。
这个会称为“中外首脑协调会”。
13.中外首脑协调会的气氛大多是友好宽松的。
打赌,是常用的一种玩笑方式。
最活跃的两个“赌徒”,一个是基地副司令员、发射亚星的副指挥长胡世祥,一个是加拿大的高级顾问江.可达先生,常常挑起两人打赌的是上官世盘,还有一位“坐山观虎斗”者,是卫星发射中心的总工程师佟连捷。
因为赌天气可达先生输了一只烤鸭。
14. 兰国思是美国政府国防部官员,会简单的汉语。
他希望通过这次发射加强中美两国交往。
希望中国人了解他们的政治制度。
双方采访结束互送名片,我在首日封上写下一句话:“我们都是地球人!”
15. 由于火箭使用的是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就必须保证:从加注到发射这个时区里,周围三十公里内不得有雷电活动。
这就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要求相当高。
16. 发射日,一个留给明天的问号,直到4月1日的中外首脑协调会上,亚洲卫星公司才明确表示:他们已经定在4月7日。
17.在《飞向太空港》中,牺牲自己多年的青春,到苏联学习科学知识的中国火箭专家是( C )
A、曹丽君
B、谢光选
C、王之任
D、刘素云
17.休斯公司总部。
公司副董事长鲍夫曼紧紧拥抱孙家栋和乌可力,他伸了伸大拇指说这次中国有三点做得漂亮。
根据原文回答,这三点指的是什么?
一是气象预报准确;二是发射时间准;三是卫星入轨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