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脱氮改善技术分析
《2024年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虽然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但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日益复杂的污水成分,传统的处理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环保要求。
因此,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与进步对于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梳理近年来城市污水处理中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二、生物脱氮技术研究(一)发展概况生物脱氮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素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排放到大气中。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优化反应器设计、改进微生物菌群以及调控环境因素等手段,推动了生物脱氮技术的进步。
(二)技术分类目前,生物脱氮技术主要包括厌氧-好氧(A/O)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等。
这些技术通过不同的反应过程和微生物活动,实现了高效脱氮的效果。
(三)研究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如微氧脱氮技术、基于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技术等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脱氮效率,还降低了能耗和运行成本。
三、生物除磷技术研究(一)发展概况生物除磷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磷素去除或转化为易于回收的形态。
近年来,随着对微生物除磷机制的了解加深,除磷技术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技术分类常见的生物除磷技术包括聚磷菌(PAOs)除磷工艺、厌氧-好氧(A/O)结合除磷等。
这些技术通过调控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和代谢过程,实现了对污水中磷的高效去除。
(三)研究进展新型的生物除磷技术如基于微藻的除磷技术、电化学辅助生物除磷技术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除磷效率,还为后续的磷资源回收提供了可能。
四、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优势与挑战(一)优势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相比传统技术,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更低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同时,这些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污水处理中的脱氮与除磷技术

成本与能耗
综合考虑处理成本、能耗等因素,选择经济可行 的技术方案。
环保与安全
优先选择环保友好、安全可靠的技术,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05
案例分析
生物脱氮与除磷技术的应用案例
序批式反应器(SBR)
SBR是一种常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通过间歇式反应和沉淀,实现生物脱氮 与除磷。该工艺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同时能够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传统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通过曝气和沉淀过程,使污水中 的有机物得到降解,同时实现脱氮除磷。该工艺适用于处理大规模的污水,但 需要较高的能耗和运营成本。
技术改进与创新案例
高效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通过优化反应器设计和微生物种群, 提高生物脱氮除磷效率。例如,采用 高效硝化菌和聚磷菌等微生物,提高 硝化效率和聚磷效果。
物理除磷技术
02
01
03
物理除磷技术是通过吸附、过滤、沉淀等方式去除污 水中的磷。
物理除磷技术适用于低磷含量和高浊度污水的处理, 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物理除磷技术需要定期更换吸附剂或过滤材料,且处 理效果受水质变化影响较大。
04
脱氮与除磷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技术比较
脱氮技术
主要通过硝化、反硝化等过程去除污水中的氮元素,常用方法包括生物脱氮和化学脱氮。生物脱氮技 术成熟,但需要较高的能耗和较长的处理时间;化学脱氮技术效率高,但药剂消耗量大,成本较高。
人才培养与交流
加强污水处理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国 际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提高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的整 体水平。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生物除磷技术需要良好的硝化反应和混合液回流条 件,以保证聚磷菌的活性。
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介绍及对比分析

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介绍及对比分析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污水处理需要对其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其中包括氮和磷等营养物质。
脱氮除磷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艺,下面将对其进行介绍及比较分析。
脱氮工艺主要有生物脱氮工艺和物理化学脱氮工艺两种。
1.生物脱氮工艺:生物脱氮是利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来将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其中常用的生物脱氮工艺包括硝化-反硝化法和硝化亚硝化法。
-硝化-反硝化法: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是将氨氮通过硝化菌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在缺氧条件下使用反硝化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
该工艺具有能耗较低和无需额外药剂的优点,同时还可以降低化学消耗物。
-硝化亚硝化法:该方法将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结合在同一反应器中,通过控制氧气浓度和反应温度来实现硝化和亚硝化的联合作用。
该工艺节省了处理污水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系统的占地面积。
2.物理化学脱氮工艺:物理化学脱氮工艺主要包括空气氧化剂法和化学沉淀法。
-空气氧化剂法:该方法是利用氧气或臭氧等氧化剂来氧化污水中的氨氮,使其转化为氮气释放。
该工艺适用于处理高氨氮浓度的废水,并且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化学品。
-化学沉淀法:该方法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使污水中的氨氮与其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淀物进行去除。
常用的药剂包括氢氧化钙、氯化铁和磷酸铁等。
该工艺适用于处理低氨氮浓度的废水,但需要使用额外的化学药剂。
除磷工艺主要有生物除磷工艺和化学除磷工艺两种。
1.生物除磷工艺:生物除磷工艺主要是通过利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些微生物来将废水中的磷元素转化为不溶性的磷酸钙沉淀物进行去除。
该工艺包括聚磷酸盐法、硝化反硝化除磷法和反硝化聚磷酸盐除磷法等。
-聚磷酸盐法:该方法通过添加一定剂量的磷源来诱导有利微生物的适应和繁殖,使其在系统中大量积累。
随后,在缺氧条件下,这些微生物将磷元素从水中去除,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钙沉淀物。
该工艺操作简单、不需要额外药剂,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

通过控制生物反应器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参数,优化微生物 的生长和代谢环境,提高脱氮效率。
投加营养物质
针对缺乏某些必要营养物质的废水,适当投加必要的营养物质,促 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高脱氮效率。
降低运行成本的研究
优化工艺流程
01
通过改进和优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和物耗,
环保可持续
生物脱氮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不会产生二次 污染,且微生物资源可循环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降低处理成本
相较于传统的物化处理方法,生物脱氮技术具有较低的运 行成本和较高的处理效率,有助于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入研究微生物种群
进一步了解参与硝化、反硝化的微生物种群及其代谢机制,有助 于优化生物脱氮工艺,提高脱氮效率。
开发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针对不同水质、不同处理要求的污水处理场景,开发新型、高效的 生物脱氮技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污水处理需求。
强化实际应用研究
加强生物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应用研究,积累运行数据, 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实践依据。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溶解氧的浓度和有机物的投加量,可以实现同步硝 化反硝化,提高脱氮效率。
同步硝化反硝化可以简化工艺流程,减少设备和投资成本,因此在污水处 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3
生物脱氮技术的主要方法
活性污泥法
总结词
一种常用的生物脱氮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
详细描述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再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该 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但能耗较高。
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研究

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污水的处理和脱氮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其中,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脱氮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生活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技术优化以及实际应用前景,以期为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和氮素减排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基本原理进行介绍,阐述其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势及限制因素。
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关键因素,如微生物群落结构、环境条件、碳源种类等。
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技术优化和创新,提高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效率和稳定性。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二、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SND)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关于SND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反应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工艺优化等方面。
在反应机理方面,研究者们通过深入探究SND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代谢途径以及电子传递链等关键要素,揭示了SND技术的生物学本质。
这些研究不仅为SND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后续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方向。
在影响因素方面,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碳氮比等因素对SND过程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研究。
通过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SND技术的脱氮效率。
例如,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以加速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提高SND速率;而控制适当的溶解氧浓度则可以避免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之间的竞争,实现两者的协同进行。
在工艺优化方面,研究者们通过改进反应器结构、优化曝气方式、引入外源碳源等手段,不断提高SND技术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生物脱氮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工艺优化

生物脱氮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工艺优化生物脱氮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工艺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其中,氮的去除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生物脱氮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生物脱氮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工艺优化方法。
一、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生物脱氮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氨氮硝化成亚硝酸盐,再利用异养微生物将亚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该技术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
硝化是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在硝化过程中,氨氮通过硝化细菌作用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再通过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盐。
而反硝化是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利用异养微生物完成。
生物脱氮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降低氮、磷对水体的污染,并减少氧化剂的使用量。
生物脱氮技术在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中相对简单易行,并且操作维护成本较低。
此外,生物脱氮技术还能够提高污泥浓度,减少沉淀池的占地面积,为污泥的后续处理提供便利。
二、生物脱氮技术的工艺优化为了提高生物脱氮技术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需要对其工艺进行优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工艺优化方法:1. 缺氧区设立和控制:缺氧区是生物脱氮工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在处理系统中设置缺氧区域,可以提供良好的反硝化条件,加快亚硝酸盐的还原速率。
应合理控制缺氧区域内的DO(溶解氧)浓度和COD(化学需氧量)浓度,以推动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2. 水力条件优化:合理的水力条件可以提高生物脱氮技术的处理效果。
其中,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固液分离的时间(SRT)是关键因素。
适当延长HRT和SRT可以提高污水中氮的去除效果。
3. 供碳源优化:在生物脱氮过程中,供碳源是重要的因素。
供碳源的种类和浓度会直接影响反硝化的效果。
常用的供碳源有乙酸、乙醇等有机物,可以通过添加一定量的有机碳源来促进反硝化过程。
污水处理中的深度脱氮技术研究

污水处理中的深度脱氮技术研究一、引言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污水处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
其中,氮污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深度脱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愈发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污水处理中的深度脱氮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二、深度脱氮技术概述深度脱氮技术是指将污水中的氮元素有效去除至环境规定的排放标准以下的处理技术。
具体而言,常见的深度脱氮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利用分离技术和吸附技术进行污水中氮元素的去除。
例如,膜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溶解性氮,通过不同孔径大小的膜将氮分子滞留在膜上,实现脱氮。
此外,吸附技术利用吸附剂对氮分子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去除。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利用化学反应将氮元素转化为其他形式从而去除。
常见的化学方法包括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而反硝化反应将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对污水中的氮元素进行处理。
传统的生物方法包括厌氧氨氧化和硝化反硝化工艺。
而近年来兴起的深度脱氮技术中,反硝化产物的再利用成为了研究热点。
通过微生物对反硝化产物的利用,可以将氮元素进一步去除达到更高的脱氮效果。
三、深度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深度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1. 新型吸附剂的应用新型吸附剂的研发成为了深度脱氮技术的重要方向。
例如,一些基于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等材料制备的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元素。
2. 微生物技术的创新微生物技术在深度脱氮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型生物载体的开发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为深度脱氮提供了新的途径。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通过改良微生物株的代谢途径,使其对反硝化产物有更高的利用能力,从而实现更高效的脱氮效果。
3. 联合技术的应用深度脱氮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向联合技术发展。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脱氮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工艺。
脱氮工艺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氮元素,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污水处理工艺脱氮的方法和原理。
正文内容:1. 生物脱氮工艺1.1 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通过好氧菌将氨氮转化成硝态氮,再通过厌氧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释放。
1.2 间歇式生物脱氮工艺:通过控制好氧和厌氧条件的切换,使得污水中的氨氮在不同环境中转化为氮气释放。
1.3 碳源添加工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碳源,促进好氧菌的生长和硝化反应,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2. 物化脱氮工艺2.1 化学沉淀法: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氮元素与药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2.2 气浮法:将污水中的氮元素转化成气态,通过气浮设备将气态氮排出,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2.3 膜分离法: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将污水中的氮元素与其他物质分离,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3. 吸附脱氮工艺3.1 活性炭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的大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将污水中的氮元素吸附到活性炭表面,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3.2 生物负载吸附法:将具有高氮吸附能力的微生物负载在特定的载体上,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氮元素吸附和转化为无害物质。
4. 电化学脱氮工艺4.1 电解法:通过电解污水,利用电极上的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氮气释放,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4.2 电化学氧化法:利用电化学氧化反应将污水中的氮元素氧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5. 植物脱氮工艺5.1 水生植物法: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将污水中的氮元素吸收并转化为植物组织中的有机物。
5.2 人工湿地法: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氮元素去除和转化。
总结: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是一项关键的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生物脱氮工艺、物化脱氮工艺、吸附脱氮工艺、电化学脱氮工艺和植物脱氮工艺等不同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元素,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污水处理脱氮改善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处理越来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本案,为了研究anammox工艺对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效能,笔者选取了缺氧向下流生物膜滤池装置。
试验结果显示,anammox工艺对高氮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相当好。
关键字:脱氮生活污水生物膜滤池 anammox工艺
中图分类号: u6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市生活水平得高,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越来越难,而且费用也相当的昂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厌氧氨氧化菌的出现为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下,也出现了供污水脱氮技术的反应器。
但是,学者对厌氧氨氧化的探究只局限于处理高氨废水,如:垃圾渗滤液、污泥消化液等。
所以,学者们应该加强在城市生活污水方面对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理由是该技术前景广阔且存在着众多优点,如:无需中和剂、无需外加碳源、耗氧低等。
在本案,笔者选取的试验原水为城市生活污水的二沉池出水,研究了anammox工艺应用于低氨废水处理,探讨了影响anammox反应的因素。
二、试验材料以及试验方法
(一)试验材料以及实验装置
试验装置为一个有机玻璃材质的向下流生物膜滤池,规格是:高2米,内径7厘米。
填料是粒径为2.0毫米到5毫米的页岩颗粒,设置的填料高度为1.6米。
原水为城市生活污水的二沉池出水,其水质标准:cod——25-45mg/l;toc——9-12mg/l;nh4-n——
15-40mg/l;ph——7.40-7.85;水温——25-28℃。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选取硝化菌作为厌氧氨氧化菌的接种污泥,将亚硝酸盐加入二沉池出水,这是anammox工艺的需要,也是厌氧氨氧化菌脱氨得以维持的要求。
试验在反应两个月以后的现象:附着于滤池上的生物膜的颜色有了显著的改变,土黄色→棕褐色→红色(厌氧氨氧化菌增多后),而且,厌氧氨氧化菌也大量附着于进水泵的输水管壁。
二沉池出水nh4-n维持在40mg/l的时候,试验装置中nh4-n的去除率保持在98%。
该反应结果显示,厌氧氨氧化技术非常适合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二)试验方法与检测项目
试验涉及的具体检测项目以及试验方法如下表所示:
三、试验结果以及试验讨论
(一)无机氮的相互转变
参考van de graaf的研究结果,在厌氧氨氧化的实验过程中,
生成的硝态氮、消耗的亚硝态氮、氨氮的比例为0.22:1.31:1。
试验中涉及到的三种无机氮间的关系图如下所示:
试验中三种无机氮的关系结果表明了:
1.氨氧化菌是滤池中氨氮得以去除的重要成分;
2. 厌氧厌氧氨氧化菌是可以应用到城市污水脱氮的处理中。
(二)no2-n对anammox反应的影响
亚硝酸盐氮以及氨氮是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基质,no2-会毒害众多微生物;相关权威试验结果显示,厌氧氨氧化的产生会遭受到高浓度的氨氮以及亚硝酸盐氮的抑制,而且厌氧氨氧化在浓度达100mg/l的no-n作用下会完全失去活性。
还有一点就是,no2-会抑制anammox的过程。
虽然国内外关于no-n抑制质量浓度的观点不同,但是对于anammox的过程受到高浓度的no-n的抑制作用,学者们是达成了一致意见的。
氨氮去除率的最大化可以通过提高进水中no-n的质量浓度得以实现,进水密度→氨氮去除率最大值为;氨氮的去除率会随着no-n 质量浓度的上升而逐步下降。
该实验结果表明,anammox的反应会受到高质量浓度的no-n的抑制,具体是抑制关系图如下图所示:从上图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进行城市污水处理时选取anammox时,no-n对其的反应过程有促进作用,然而,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同时也会抑制anammox的反应。
而且,一旦亚硝酸盐氮的浓度达到118.4mg/l,anammox就已经完全脱离理想状态;厌氧
氨氧化过程受到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会变大;氨氮的去除率也会随之下降。
一旦no-n的质量浓度达136.0mg/l时,(no2-n)=118.4mg/l 比氨氮去除率比上升23.5%左右。
该实验结果表明,anammox的反应不会因为高浓度no-n而完全停止,而且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依然没有太大改变。
所以,在采取anammox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时,no-n对反应的抑制作用呈现出特殊性。
(三)确定适量m(no2-n):m(nh4-n)的配比
对nh4-n以及no2-n的变化跟踪监测,可以得出anammox滤池内的脱氮率,现针对其中的三组数据分析研究:
m(no2-n):m(nh4-n)=1.4:1、1.3:1、1.0:1。
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m(no2-n):m(nh4-n)=1.0:1——anammox在60厘米高度的滤层处停止反应——nh-n没有得到彻底去除;m(no2-n):m(nh4-n)=1.5:1——氨氮在充足的no2-n作用下除去率较高;m(no2-n):m(nh4-n)1.3:1——nh-n被彻底去除,但是水中no2-n仍然残余;m(no2-n):m(nh4-n)= 1.3:1——no2-n与nh-n 被彻底去除。
试验跟踪结果显示,当m(no2-n):m(nh4-n)= 1.3:1时,anammox对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效率最高,即此时的配比最适宜。
(四)酸碱值的变化
依据anammox的反应原理,酸碱值不受厌氧氨氧化菌脱氨的影响;然而试验结果显示,酸碱值在anammox反应中发生有规律地变
化,且酸碱值在anammox停止反应时不再变化。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anammox的反应进程可以选取酸碱值作为指示剂。
四、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一)anammox工艺可以用于处理高氮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脱氮,且去除率极佳。
(二)厌氧氨氧化菌在去除anammox滤池中氨氮方面起主要作用。
(三)一定质量浓度的no2-n对anammox的反应有利;质量浓度在118.4mg/l的亚硝酸盐氮能够导致anammox失去理想状态,会抑制厌氧氨氧化过程,但是不会致使anammox反应停止,以及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依然。
(四)m(no2-n):m(nh4-n)= 1.3:1的配比可以实现脱氮的最佳效果。
(五)anammox的反应进程可以选取酸碱值作为指示剂。
参考文献:
[1]李捷,熊必永,张杰.生活污水脱氮新技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4)
[2]蒋山泉,汤琪,郑泽根.三级sbr除磷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
[3]付融冰,杨海真,顾国维等.潜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氮
去除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6,32(1)
[4]姜苏.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特性的研究[d].2004.
[5]张洋.化粪池污水的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特性研究[d].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