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孔疝从解剖到临床共45页
精读疝外科学45页PPT

中国人普遍用网塞做疝修补,并认为网塞是平片的 升级换代方法
果真如此吗?
美国疝协会主席,Lichtenstein疝中心主任Amid医生对网塞修补概念的评价
Lichtenstein疝中心20多年以前就已经构思出用网片做成塞子的形状修补股疝 的方法。股疝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疝。病人的小肠通过股管而突出。修补的方 法是用个塞子把股管塞住。道理跟用瓶塞塞住瓶子一样
萨达姆于2004年10月12号在巴格达的一家医院 做了疝手术
Prince Charles in cheery mood after operation for hernia
BBC News 30 March, 2003
Prince Charles is far from alone in needing an operation to repair a hernia. It is the commonest male operation performed in the UK, with the NHS performing over 100,000 hernia repairs every year.
这种手术适用于所有的成年病人,无论患者的年龄、 体重、身体情况或者疝的大小。
Lichtenstein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 Its inception, evolution, and principles 2003/9/20 Springer-Verlag
Parviz K. Amid 帕维滋.爱米德 (美国疝协会主席)
Lichtenstein疝中心的创办人,合伙人之一,目前该中心主任 • 美国外科医师协会评判为疝修补金标准 (2000, 86th ACS Congress) • 2004年美国政府的“退伍军人事务部研究所” 调动456个研究者在14家
闭孔疝延误诊治的原因分析(附1例报告)

闭孔疝延误诊治的原因分析(附1例报告)刘玉;胡竑伟;刘苏【摘要】闭孔疝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腹外疝,是引起肠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文通过病例分析,对闭孔疝的解剖特点、发病因素、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为社区医生减少误诊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37-40)【关键词】闭孔疝;临床特点;误诊原因【作者】刘玉;胡竑伟;刘苏【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征医院闸北分院消化科上海 200070;上海市长征医院闸北分院消化科上海 200070;上海市长征医院闸北分院消化科上海 2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2闭孔疝是腹内脏器,经骨盆侧壁闭孔管向股三角区突出的隐匿性疝,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腹外疝,占所有疝的0.07%[1]。
因左侧有乙状结肠覆盖,右侧闭孔疝相对多发,双侧发生者甚少。
疝内容物以小肠为主,亦可见结肠﹑膀胱或附件等脏器。
尽管在1724年Ronsil就报道了第一例闭孔疝,但至今闭孔疝仍较易误诊﹑漏诊,术前常因难以明确诊断而延误其治疗。
大多数闭孔疝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以及患者主﹑客观因素,常常延误诊治,导致患者发生肠坏死﹑肠穿孔,病死率极高。
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结合1例病例报告就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治闭孔疝进行探讨。
1 病历简介患者,女,85岁,体重42 kg。
因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伴发热3 d于2012年5月入院。
腹痛同时伴有恶心,未呕吐,排气减少,解成形便一次,排气﹑排便后腹痛未缓解。
既往有脑梗死病史,未留下任何后遗症;否认支气管炎﹑肺气肿﹑便秘等其他的慢性病史。
婚育史:4-0-0-4。
查体:体温:36.8℃,呼吸:16次/分,脉搏:84次/min,血压:150/80 mmHg。
体形消瘦,神清,查体合作。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
肢体神经损伤的判断

第43页,共49页。
发出皮支:
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下 部与发自腓总神经的腓肠外 侧皮神经吻合支合成腓肠神 经→外踝后方→弓形向前。
支配:小腿后面、外侧面 、足外侧缘的皮肤
第44页,共49页。
⑵腓总神经
腘窝上方坐骨神经发出 →沿股二头肌腱深面→向外 下→绕腓骨颈→穿腓骨长肌 →腓骨颈前面→分为腓深神
指深屈肌瘫痪)。
低位尺神经损伤(腕水平)
1.环小指爪形手
2.不能分指、并指 3.拇内收不能
4.尺侧1个半手指感觉障碍
第27页,共49页。
临床检查快速判断
1、运动功能障碍: 环指和小指成爪状畸形 Froment征(+) 分指、并指障碍 夹纸试验(+)
第28页,共49页。
2、感觉功能障碍:手掌尺侧、小指全部和 环指尺侧半感觉消失。(小指中远节)
3.手指桡侧3个半手指背侧感觉障碍, 第1、2掌骨间背面(虎口区)皮肤感觉障碍明显。
低位桡神经(肘下-骨间背神经)损伤表现: 1.垂指,无垂腕(桡侧腕长短伸肌不瘫痪);
2.伸拇、外展拇、伸指障碍;
3.感觉一般无影响
第13页,共49页。
临床检查快速判断
手指桡侧3个半手指 背侧感觉障碍(主要是 虎口区),伸指、伸拇 、伸腕、前臂旋后障碍
神经轴突断裂,但鞘膜完整,远端神经纤维发生退行性改变 ,临床上表现为神经完全损伤,可自行恢复。 3、神经断裂
多见于开放性损伤,神经可以发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断裂 。不完全性断裂多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完全性断裂,临床 上表现为感觉、运动完全丧失并伴有营养改变。
第2页,共49页。
病因
1、闭合性损伤 (1)挤压伤:小夹板或石膏包扎过紧,止血
腹股沟直疝(疝气)讲课PPT课件

疝气的分类
腹股沟直疝: 最常见的疝 气类型,发 生在腹股沟
区域
斜疝:发生 在腹部侧面, 通常在肚脐
附近
股疝:发生 在大腿根部,
较少见
切口疝:发 生在手术切 口部位,常 见于腹部手
术后
脐疝:发生 在肚脐部位, 常见于新生
儿和儿童
阴疝:发生 在阴囊部位,
较少见
腹股沟直疝的发病机制
腹壁薄弱:先天 性或后天性腹壁 薄弱是腹股沟直 疝发病的基础
腹股沟直疝(疝气)讲课 PPT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腹股沟直疝(疝气)的基本概念 3 腹股沟直疝(疝气)的诊断与鉴别 4 腹股沟直疝(疝气)的治疗方法 5 腹股沟直疝(疝气)的预防与康复 6 腹股沟直疝(疝气)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并发症的诊断与鉴别
疝气:腹股沟直疝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腹 股沟区疼痛、肿胀、包块等
肠梗阻:腹股沟直疝可能导致肠梗阻,表 现为腹痛、腹胀、呕吐等
肠坏死:腹股沟直疝可能导致肠坏死,表 现为腹痛、腹胀、发热等
睾丸炎:腹股沟直疝可能导致睾丸炎,表 现为睾丸疼痛、肿胀、发热等
尿潴留:腹股沟直疝可能导致尿潴留,表 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
手术效果:可以有效地修复疝气,防止复发 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注意事项:术后需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术后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期间需要定期复查
腹股沟直疝(疝气)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方法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便秘 保持良好的体重,避免肥胖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疝气解剖 ppt课件

Page
20
谢谢大家!
Page
21
Page
17
腹股沟区神经 腹股沟区有以下重要神经 髂腹下神经:来自第12胸神经及第1腰神经,走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于髂 前上棘前方约2.5 cm处穿过腹内斜肌,向内下方走行于腹外斜肌腱膜深面,在皮下环 上方2.5 cm穿过腹外斜肌腱膜(其前皮支常经皮下环内侧脚穿出)分布到耻骨上支的皮肤。 损伤髂腹下神经,可能导致腹股沟区肌肉松驰以至萎缩,术后容易发生腹股沟疝。 髂腹股沟神经:来自第12胸神经及第1腰神经,在髂腹下神经上方的约一横指处, 几乎与后者平行,进入腹股沟管则位于精索外侧,出皮下环后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前 部的皮肤。疝手术时要防止损伤,以免造成上述区域的麻痹。 生殖股神经:来自第1、 2腰神经,由腰大肌前方穿出,沿腰大肌前面下降,在髂总血管外侧分为两支,肌支和 生殖支。生殖支沿精索内侧穿出,经腹股沟管皮下环分布于提睾肌及阴囊肉膜。而肌 支于韧带中点下方约2.5 cm处穿出深筋膜,分布于股三角上份的皮肤。腹股沟疝手术 在显露腹股沟管或处理疝囊时,要尽可能避免损伤该神经。 股神经: 来自第2~4腰神经,穿腰大肌内侧走向外下方,在腰大肌与髂肌之间, 达腹股沟韧带深面,在股动脉和股鞘外侧,经肌腔隙进入大腿,分支支配腰大肌和髂 肌。 股外侧皮神经:来自第2、3腰神经,穿腰大肌外侧缘,在髂肌表面行向下方,在 髂前上棘下方5~6 cm处穿出深筋膜,分前后两支。前支分布于大腿外侧的皮肤,后 支分布于臀区外侧皮肤。
Page
11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的解剖
④膀胱上窝一对,位于脐正中 襞与脐内侧襞之间,膀胱上方。 ⑤腹股沟内侧窝一对,位于脐 内侧襞与脐外侧襞之间,腹股 沟韧带内侧段上方,也就是腹 膜遮覆腹股沟三角而形成的凹 窝。腹内器官经此窝突出形成 腹股沟直疝。 ⑥腹股沟外侧窝一对,位于脐 外侧襞与腹股沟韧带的夹角处, 腹内器官经此窝突出形成腹股 沟斜疝。
疝气演示ppt课件

又称海氏三角,位于腹股沟区前 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 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
腹股沟疝形成机制
腹壁强度降低
由于腹股沟区缺乏脂肪组织,是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脏容易从此部位 突出形成疝。
腹内压力增高
任何引起腹腔内压力增加的疾病均可诱发腹股沟疝,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 困难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定期随访
疝气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 行随访检查,以便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
注意观察症状
患者平时应注意观察自身 症状,如出现腹痛、腹胀 、恶心、呕吐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就医。
及时处理并发症
如发生嵌顿疝等严重并发 症,应立即就医,接受手 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THANKS
成切口疝。
腹壁强度降低
腹壁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强度降低 ,使得切口处的腹壁抵抗腹腔内压 力的能力减弱,易于发生切口疝。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等 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可诱发 或加重切口疝。
造口旁疝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造口位置选择不当
造口位置过于靠近腹壁边缘或腹 壁薄弱处,使得造口旁腹壁承受 的压力增大,易于发生造口旁疝
发病原因
疝气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先天 性因素(如腹壁肌肉发育不良)、后 天性因素(如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 伤、感染等)以及腹内压力增高等。
常见类型与特点
腹股沟疝
股疝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疝,分为直疝和斜疝两 种。腹股沟疝在男性中较为常见,表现为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
发生在股管内的疝,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 。股疝容易发生嵌顿,表现为腹股沟韧带 下方卵圆窝处的半球形突起。
疝气护理.ppt

精选版课件ppt
29
腹股沟疝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护理目标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健康指导
精选版课件ppt
30
一、护理评估
术前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
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婚姻、 职业 、女性病人生育史。
内肿瘤、妊娠等。
成的重要因
精选版课件ppt
素9。
二、 病理生理
疝环:腹壁薄弱或缺损 处;
疝囊:壁层腹膜经疝环 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装 物,分颈、体、底三部 分;
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 的腹内脏器或组织;
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
各层组织。
精选版课件ppt
10
三、 临床分类
易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 难复性疝(irreducible hernia) 嵌顿性疝(incarcerated hernia) 绞窄性疝(strangulated hernia)
精选版课件ppt
16
五、处理原则
易复性疝:择期手术治疗,1y内患儿及年老 体弱者不宜手术,可用疝带保守治疗。
难复性疝:尽早手术。 嵌顿性疝:紧急手术。 绞窄性疝:必须紧急手术。 ---非手术治疗:局部压迫、手法复位、随诊 ---手术治疗: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
精选版课件ppt
17
六、常见腹外疝
2)观察腹部情况,若病人出现明显腹痛,伴 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 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 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精选版课件ppt
42
2、术后
平卧3日,膝下垫软枕,使髋关节 微屈,减少腹壁张力,利于伤口愈合 和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镇痛药
闭孔疝修补术

闭孔疝修补术闭孔疝修补术【名称】闭孔疝修补术(Hernioplasty for Obturator Hernia)【概述】经闭孔管突出的疝,称为闭孔疝,较少见。
闭孔管长约2cm,其上方和外下方为闭孔管的骨组织壁,约占周径的2/3,内侧和内下方为闭孔膜,约占周径的1/3;内口有腹膜和腹膜外组织覆盖,外口则有闭孔肌和耻骨肌覆盖。
所以闭孔疝位于耻骨肌的深部、股三角的下端、闭孔肌的上方和耻骨肌与内收肌之间(图1)。
闭孔疝多见于消瘦的老年妇女。
内容多为小肠,也可有结肠、膀胱、卵巢等。
主要症状是闭孔神经受压迫而引起的股部和膝关节内侧的局部刺痛、麻木和异常感觉(Romberg-Howship征),咳嗽或用力时疼痛加剧(图2)。
大多数病人常以原因不明的急性肠梗阻症状而住院,做直肠或阴道指检时,在骨盆前壁处可扪及索条状的疝囊颈部(图3)。
发生部分绞窄或肠管壁疝的情况并不少见(图4)。
闭孔疝一经明确诊断,都应及早施行手术治疗。
一旦发生绞窄,病死率就会大大增加。
手术可以用经腹、经腹股沟、经闭孔(腹股沟下)等进路,也可应用上述各法的联合进路。
大多数闭孔疝在发生肠梗阻和肠绞窄以前常常未能明确诊断,被迫施行急诊手术,经治医师往往缺乏时间去仔细考虑修补闭孔疝开口的方法,因此复发率较高,可达10%。
图1闭孔疝的应用解剖1-髂腰肌;2-耻骨筋膜;3-耻骨肌;4-内收长肌;5-内收短肌;6-大内收肌;7-闭孔外肌;8-闭孔膜;9-内收短肌腱膜图2闭孔疝突出的途径和产生压迫闭孔神经的机制1-闭孔动脉;2-闭孔神经图3在骨盆前壁处触及索条状疝囊颈部图4发生肠管壁疝1.经腹闭孔疝修补术对于大多数闭孔疝,这一进路最合适。
它对于迅速明确诊断、显露闭孔疝环和切除肠管等都较有利,意外损伤闭孔血管的机会也较少。
2.腹股沟下闭孔疝修补术此法不如上述方法满意。
虽然是腹股沟下手术,但腹部仍需消毒和铺单,因为在需要时还要经腹部进行手术。
3.经腹股沟腹膜外闭孔疝修补术本手术仅适用于非绞窄性闭孔疝,一般没有前述几种手术方法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