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治疗策略及手术流程
心脏房颤的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的治疗方法1.器质性心脏病1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心房颤动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多见。
2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8%;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发生率为8.2%。
而因胸痛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1%。
总之冠心病的发生率是较低的。
3高血压性心脏病: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动脉管腔可因内膜增厚而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变化及纤维化。
4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病程久者心肌常呈细小局限性纤维化,发生率为5%,多见于40~45岁患者。
青年患者较少见,即使发生也多为阵发性。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当窦房结动脉局灶性肌纤维结构发育不良,胶原结构异常及窦房结周围的变性,特别是窦房结周围变性以及窦性冲动的异常,可促使心房颤动的发生。
6心肌病:各类型的心肌病,常因伴有局灶性的心房肌炎症、变性或纤维化、心房扩大易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其中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常是该病的首发表现,发生率高。
7其他心脏病: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5%,大多为阵发性,呼吸功能改善后发作会减少;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而部分的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为心房内、肺静脉、腔静脉局部微折返机制所致。
2.预激综合征可能是由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旁道不应期很短,一旦建立了折返条件,经旁路的冲动增加,这种冲动又折返进入左心房应激期即能诱发心房颤动。
预激并发房颤的发生率为11.5%~39%。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被认为情况严重,因为旁路没有像房室结那样生理性传导延搁的保护作用,所以经旁道下传的心室率多在180次/min以上,严重影响心脏的排血量。
3.其他疾病1全身浸润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血病、淀粉样变等。
2肺和全身性感染以及慢性肺功能不全。
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

抗凝策略
一种是先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使INR达到2.0∼3.0三 个星期后复律 另一种是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且静脉注射肝素, 如果没有发现心房血栓,可进行复律。复律后肝素和 华法林合用,直到INR≥2.0停用肝素,继续应用华法林 4周 急性中风的房颤病人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在开始 抗凝治疗前应行头颅CT或磁共振(MRI)除外脑出血 的可能。如无出血征象,可在3∼4周后开始抗血栓治 疗。如有出血征象则不予抗凝治疗。如脑梗死面积较 大,抗凝治疗开始的时间应进一步延迟。在TIA患者, 头颅CT或MRI除外新发脑梗死和脑出血后,应尽早给 予华法林抗凝治疗。
控制心室率策略
钙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是常用 的一线药物,急症情况下静脉注射疗效 迅速。该类药对运动引起的快心室率控 制效果比地高辛好,且和地高辛合用控 制心室率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对有心 力衰竭的房颤患者不主张应用钙拮抗剂
控制心室率策略
洋地黄对控制静息时的心室率有效,但 对控制运动时的心室率无效。 由于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作用是 通过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实现,可在伴有 心力衰竭的房颤患者选用,对其他房颤 患者不单独作为一线药物动过速性心肌病 栓塞
房颤的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心电图表现 心脏超声
心房颤动的治疗
转复为窦性心律 控制心室率 抗凝治疗 人工起搏治疗 导管消融治疗
转复为窦性心律
房颤患者若能复律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是最理 想的治疗结果 房颤持续时间的长短是能否自行转复窦性心律的 最重要因素,持续时间愈长,复律的机会愈小 药物或电击都可实现复律。初发48 h内的房颤多 推荐应用药物复律,时间更长的则采用电复律。 对于房颤伴较快心室率、症状重、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的患者,包括伴有经房室旁路前传的房颤患 者,则应尽早或紧急电复律。伴有潜在病因的患 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在病因未纠正前,一般不予复律
全程房颤介入治疗与围术期护理

全程房颤介入治疗与围术期护理一、全程房颤介入治疗概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房颤患者常伴有心悸、乏力、晕厥等症状,且易形成心房附壁血栓,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全程房颤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介入的方式,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以恢复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全程房颤介入治疗方法全程房颤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是通过导管送入心内,释放射频能量,破坏产生异常电信号的心肌细胞,从而消除房颤的一种治疗方法。
2. 冷冻消融术冷冻消融术(Cryoablation)与射频消融类似,通过导管送入心内,释放冷冻能量,使心肌细胞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消除房颤的目的。
3. 左心耳封堵术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是通过导管技术,封堵心脏左心耳,减少心房内血栓形成,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4.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Pacemaker Implantation)对于某些不能通过消融治疗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可选择植入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心律。
三、围术期护理围术期护理是指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再到术后康复的全过程护理。
围术期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程度。
1. 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主要包括:- 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心脏功能、血压、心率等。
-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和可能的风险,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 做好术前准备,如术前禁食、术前药物准备等。
2. 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主要包括:-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 确保导管操作的顺利进行,协助医生完成手术。
- 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防止术中低体温。
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主要包括:-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房颤治疗策略选择

房颤治疗策略选择汇报人:2023-12-21•房颤概述•药物治疗策略•非药物治疗策略目录•综合治疗策略及个体化方案制定•疗效评估与预后判断01房颤概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心房肌细胞在快速而无效的颤动中丧失收缩功能,导致心房泵血功能下降。
定义根据持续时间,房颤可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根据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可分为孤立性房颤和合并心脏疾病的房颤。
分类定义与分类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此外,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也是诱发房颤的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均可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临床表现房颤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诊断方法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主要方法。
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观察到心房颤动的特征性波形,如f波(快速、大小不等的锯齿状波)和V₁导联R/S波比值(小于1)。
此外,医生还可能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
02药物治疗策略用于转复窦性心律,减少室性早搏,控制心室率。
胺碘酮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可转复房颤患者的心律,同时具有降低心室率的作用。
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减慢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030201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降低血栓栓塞风险。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具有快速起效、低出血风险等优点。
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䓬,可减慢心室率,同时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
钙通道阻滞剂如地高辛,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室率,改善心功能。
洋地黄类药物其他辅助药物03非药物治疗策略总结词导管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电能传递到心脏,消除异常电信号,从而治疗房颤的方法。
详细描述导管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穿刺血管将导管送入心脏,定位异常电信号的来源,然后通过电能消除异常电信号,从而治疗房颤。
心脏病房颤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病房颤最佳治疗方法心脏病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总的发病率为0.4%!那么,对于房颤该怎么样治疗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心脏病房颤最佳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心脏病房颤症状(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心脏病房颤的分类房颤分类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按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分为病理性房颤和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基础心脏疾病)。
特发性房颤往往发生在年龄较轻者,多数小于50岁,特发性房颤有时也称孤立性房颤。
心脏病房颤最佳西医治疗方法(一)治疗1.心房颤动的治疗对策①消除易患因素;②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③预防复发;④控制心室率;⑤预防栓塞并发症。
发作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心室率和转复窦性心律;非发作期(窦性心律时)的治疗目标是预防或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
阵发性心房颤动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称为孤立性心房颤动)时:休息、镇静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大多数患者均可转复为窦性心律仅少数需用电复律。
反复发作者应考虑射频消融局灶起源点以达到根治目的。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伴有心脏病时,也可采用上述原则。
但是如发生了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需要立即转复为窦性心律。
当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时,必须立即给予复律以防止或逆转肺水肿的发生。
可选择同步直流电复律,首次电击给予100J,第二次和以后的电击给予200J。
如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则可静脉使用毛花苷C(西地兰)、地高辛、β受体阻滞药或钙通道阻滞药来控制心室率。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和手术

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射频消融、起搏器和手术房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目前,除常规的药物疗法之外,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及外科手术等多种非药物疗法正在兴起。
不同的手术方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禁忌。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的应用。
一、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术可对房颤起到良好的作用,并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射频消融可以破坏心房内折返环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输送至病变部位,从而消除房颤的病灶,从而控制房颤发作,缓解症状。
射频消融术可用于房颤患者,包括: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房颤及合并预激综合征的房颤。
尤其是在房颤病情较重的情况下,射频消融能快速有效地治疗心房颤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快速、安全等优点。
与常规外科相比,射频消融术不需要进行胸腔切开,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
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利用先进的导引技术及精准的插管位置,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位置,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射频消融术的禁忌症包括心脏瓣膜病变、急性心肌炎等。
这些病症可能会对手术造成严重干扰,这种情况会对外科治疗产生极大的影响,并有可能使情况恶化。
有些房颤不适合射频消融术治疗。
比如,有些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一些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种疾病,体质比较弱,外科治疗的危险性也比较大;此外,也有一些房颤的病人有其他的疾病,比如部分房颤患者同时存在心脏血管狭窄等其他病变,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然而,射频消融并不是房颤的唯一疗法,应根据房颤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房颤病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另外,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之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手术准备,比如停止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心电图检查等,这样才能让医生针对不同的病情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二、起搏器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装置,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收缩,从而控制心率。
心律失常和心电图阻断的房颤病人可使用起搏装置进行心律失常的治疗。
2_急诊房颤的处理策略-202104(1)

心室率控制适用绝大多数房颤患者
室率控制概要
所有AF患者 背景治疗
无或症状轻微患 者首选治疗
节律控制失败
• 宽松的室率控制 • 心率<110BPM(12导链ECG)
药物复律者仅为51%-63%。
药物复律与电复律
药物转复
选择
血流动力学稳定首选
转复率
30%-83%
预防复发
有
镇静 观察时间 栓塞发生率
不需要
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半个半衰期或根据药物作用 性质而定)
1%-2%
电转复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首选 高 (90%) 无 需要 转复后,无其它异常3小时可离院 1%-2%
电复律注意事项
•维拉帕米
•地高辛
不同AADs的窦律维持疗效
最有效 较有效
无效
Heart 2010; 96: 333
•胺碘酮
•多菲利特 •氟卡尼 •普罗帕酮 •索他洛尔 •奎宁丁 •维拉帕米 •决奈达隆 •β受体阻滞剂
•地高辛
药物转复房颤
药物 率 • 维纳卡兰 (IV) • 胺碘酮 (口服) • 胺碘酮(IV) • 氟卡尼(口服) • 氟卡尼(IV) • 普鲁卡因酰胺(IV) • 普罗帕酮(口服) • 普罗帕酮(IV) • 索他洛尔(IV) • 安慰剂
急性房颤的处理策略
滨州市人民医院 心内二科 吴向军
房颤治疗总体策略
一.心室率控制-基本措施
○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房颤均应该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
二.节律控制-选择性措施
○ 转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症状不能耐受的房颤,以及一过性诱因所致房颤(诱因 已去除如缺血或甲功异常)
三.抗栓治疗-必要措施
○ 对所有合并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均应该进行抗栓治疗
心脏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脏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情况,会导致心脏不规律地跳动,增加患者患中风、心力衰竭和心脏性死亡的风险。
针对心脏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和降低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
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已经能够有效控制心脏房颤的症状,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电生理治疗主要包括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通过对心脏传导系统进行电生理学检查,找到触发心脏房颤发作的异常传导途径,然后通过射频消融术进行焊接和隔离,从而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两种,通过手术方式来修复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并复位心脏的正常节律。
综合来看,对于心脏房颤的治疗,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三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颤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有效性不尽人意 窦性心律十分重要
射频消融治疗
众多研究提示CA优于AAD 有效、安全、有益
起搏治疗
ACC/AHA不建议
CA最好
外科手术治疗
不接受
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适应证选择的现实建议
——2009专家共识
阵发性房颤: 症状明显,尤为年轻—导管消融作为一线治疗 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能力
CPVA术式优势明显
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Circulation. 2008;118: 2498-2505
A4 STUDY得出的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高 射频消融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症状体征
、提高承担社会角色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优势 年轻人从中获益更大,建议对患有症状性阵发
性房颤的年轻患者尽早采取射频消融治疗!
➢ 19中心167患者(PAF, 至少1种药物无效,过去6月至少3次房颤发作) ➢ 分组:106CA; 61 AAD ➢ 成功率:
9个月随访中,CA组 66%;AAD组16% (未发生治疗失败事件) ➢ 不良事件发生率: 30天不良事件观察中,CA组 4.9%; AAD组8.8% ➢ CA组病人生活质量明显优于AAD组(3月随访中,且始终保持) ➢ 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PAF患者,应用 CA治疗在成功率、减少房
➢评价射频消融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回顾性研究 ➢数据库:EMBASE/MEDLINE; 时间:1990---2007; ➢RFCA 63个相关研究/AAD(胺碘酮、多非力特、索他洛尔、普鲁帕酮)34个研究 ➢成功率:RFCA一次手术且不用药物 57%,多次手术且不用药物者71%;
多次手术且应用药物或不知是否用药者 77% AAD组 52% ➢并发症:RFCA 4.9%;药物组 30% 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更有效,更安全
房颤治疗策略及手术流程
议程
房颤机制 治疗策略 手术流程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房颤发生率比较
1.2
1
0.8
0.6
0.4
0.2
0 中国
发达国家
PSVT
2004年流调,900万人参 加: •中国0.77% •发达国家1.1% •PSVT 0.035%。
房颤发生率随年龄增加
10 9 8 7 6 5 4 3 2 1 0
持续性房颤 永久性房颤
非自限性,持续时间>7d,或以 前转复的(药物复律成功率低, 常需电复律)
不能终止的(复律失败) 终止后又复发的(24 h内) 没有转复愿望的
反复发作 确定且持续
房颤分类
(2008专家共识)
新发现的房颤
阵发性房颤1
(能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2 (不能自行终止)
永久性房颤3
1 持续时间≤ 7 d,绝大多数<24 h 2 持续时间>7 h,或≤ 7 h 但需要复律
25-35
50-59
80-89
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
• 人口增长 • 人口老龄化
房颤危害巨大
血栓 心力 心肌 心肌 栓塞 衰竭 缺血 病
房颤分类—2006 AHA指南
名称
临床特点
心律失常类型
有症状的
初发 房颤 (首次发现)Leabharlann 无症状的发生时间不明
可复发 也可不复发
阵发性房颤 能自行终止,<7d,最常见<48 h 反复发作
RF同AAD相比RR平均值0.33(0.21-0.51)---相关的风险可以下降67%。 AAD组复发率73%,而RF组为24%(P<0.001) ➢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后患者1年的房颤复发明显低于药物治疗者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9Vol. pp. 1-7)
长程持续性房颤4
3 在行导管消融的患者中不适用 4.持续时间> 1 y
房颤机制:“折返”与“驱动”
-20世纪提出的几种AF机制假说示意图
多发子波折返假说
局灶快速激动 伴颤动样传导假说
主导折返环(母环) 伴颤动样传导假说
主要内容
背景回顾 治疗策略 手术流程
房颤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诱因治疗 节律控制治疗 室率控制治疗 抗凝,预防栓塞并发症治疗
射频消融 PK 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
– 维持窦性成功率 50%-65% – 1年后35%复发 – 5年内30%以上因副作用停药
射频消融
PAF: 1st 70%-80%; 10% recur. 2nd >90%;
CAF: 1st 60-80% ; 30% recur . 2nd 80-85%
射频消融安全有效
射频消融复发率低
➢回顾分析所有对比射频消融和药物治疗两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关研究 ➢数据库: EMBASE、MEDLINE、PubMed、DARE、多中心注册研究、药 理摘要、“科学”网站、FDA等,截至日期2008年1月,随机对照 ➢6个随机、对照、大样本试验研究入选 ➢房颤复发率:1年随访中出现房颤发作(短阵30秒—3分钟内的不算)
晚期 10.7% (CA) vs 15.8% (AAD) ➢CA组无临床严重肺静脉狭窄(直径丢失70%以上)
➢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PAF患者,应用 NAVISTAR®THERMCOOL 治疗在成功率、减少房颤复发、安全性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 药物治疗组。
Late-Breaking Clinical trail---HRS 2009
Circulation. 2008;118: 2498-2505
➢大型、随机、多中心研究(入选全球19个中心的167位患者 ) ➢比较药物治疗无效患者接受NAVISTAR®THERMCOOL RFCA同药物治 疗对照研究 ➢成功率: 62.7% (CA) vs. 17.2%(AAD) (p<0.0001) ➢减少房颤复发率: 75% (CA) vs 21% (AAD) ➢副作用发生率:早期 18.4% (CA) vs 35.1% (AAD);
射频消融治疗
以根治房颤为目的射频消融术
哪个最好
起搏治疗
抗房颤起搏器,预防房颤发作
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Cox 迷宫术 肺静脉钳夹电隔离术
永久起搏预防房颤?外科?
➢ 很少的数据支持对无症状心动过缓的房颤患者采用心 房起搏治疗
➢ 目前,不建议永久起搏治疗预防房颤!
2008 ACC/AHA 建议
➢ 外科手术或消融由于有创性和高的并发症不被患者广泛 接受 JCE 2003;14:S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