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杂交稻械化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V1

杂交稻械化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V1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杂交稻械化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这种技术利用机械和数字化技术进行精准的播种,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助于保护环境,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一、杂交稻械化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是什么?杂交稻械化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机械和数字技术,对杂交水稻进行精确的条播、育秧和插秧。
通过调整机械器械和数字控制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实现精准播种,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二、杂交稻械化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的优点和意义1. 提高生产效率传统的手工播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而利用械化播种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播种,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播种周期。
同时,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提前规划种植计划,保证种植的顺利进行。
2. 降低劳动强度传统的手工播种需要农民花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同时在插秧过程中容易前倾,造成腰部受伤。
而利用械化播种技术,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3. 保护环境传统的手工播种方式会破坏土地表层,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质量下降。
而利用械化播种技术,可以减少土地的破坏,降低水土流失,保护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4. 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杂交稻是一种高产、高质量的水稻品种,利用械化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可以按照标准化的播种模式来种植,保证每棵水稻的生长接受到足够的光照和养分供应,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三、杂交稻械化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许多农业企业和农民已经开始采用械化播种技术,尤其是在水稻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广西和吉林等地,农民已经开始使用械化插秧来种植杂交水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杂交稻械化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生物技术、数字化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杂交稻械化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未来,这种技术还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更加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条件,为我们的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益处。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机械化育秧流程及技术要求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育秧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之一。
传统的育秧方式是手工育秧,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机械化育秧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
下面将介绍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流程及技术要求。
水稻机械化育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流程:整地、播种、培育、移栽和管理。
整地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一步,通过耕整机进行耕地整平和杂草处理,以为后续的播种和栽培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播种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二步,是将水稻种子通过播种机均匀地撒播在田地上。
播种机一般采用行动显示一次完成撒种、压实和覆土的操作,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培育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三步,通过水田管理机具进行浸水管理、喷药、杂草除治等操作,以保证育秧期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移栽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第四步,通过移栽机将育秧好的水稻苗移植至主田。
移栽机一般采用自动插秧的方式,能够实现快速、均匀和准确的移栽操作。
管理是水稻机械化育秧的最后一步,包括施肥、杂草防治、病虫害防治等。
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喷药车、施肥机等农机具进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1.机具的选用:选择合适的耕整机、播种机、移栽机和管理机,能够满足不同环境和作业需求,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操作技术:熟练掌握机械化育秧机具的操作技术,包括耕整、播种、培育、移栽和管理等操作。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减少操作错误。
3.注意施工顺序:按照先整地、再播种、然后培育、最后移栽和管理的顺序进行作业,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环节上的错误和混乱。
4.注意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作业质量,保证每个环节的作业效果符合要求。
比如播种要均匀、培育要到位、移栽要准确等。
5.安全生产:水稻机械化育秧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生产,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机械维护和保养,确保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水稻机械化育秧是提高水稻育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但在实践中还需要加强机具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课件

5、育秧大棚准备
(二)播种
长沙气象站资料
安全播种期的确定
1987
30
1997
2007
25
1988 1998 2008
长沙气象站1987年~2013年3月日平均温度
1989 1999 2009
1990 2000 2010
1991 2001 2011
1992 2002 2012
1993 2003 2013
早稻机插秧控制在22~25天,晚稻机插秧一般18天
大棚育秧一般每盘播杂交稻80~100克,常规稻140~160克
稻粒黑粉病
用催芽器浸种
稻谷吸足水分的特征是:谷壳颜色变深,呈半透明状,胚 部膨大突起,胚乳变软,手碾成粉,折断米粒无响声
用种子催芽器催芽。催芽温 度设定为32度,运行20小时 左右。早稻催芽时,可在催 芽器上加盖塑料薄膜罩保温。 种子破胸率可达90%左右即可 停机取出种子。
80%以上。由于大棚内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往往很难做到早上 补水湿润到晚上,需要每天少量多次补水。一般要求播后每天补 水4次,分别在上午7-8点、11点和下午1点、5-6点进行,保持盘 土湿润,阴天每天补水2次。一般播种后3~5天可出苗,出苗后减 少补水,以盘土发白,秧苗卷叶为标准,根据需要随时补水。每 次补水都要使盘土水分饱和(秧盘开始滴水),每次补水时间大 约3分钟。
(2)去顶盖 工厂化育秧使用的是专用轻基质,水稻出苗时,会顶起盖种
稍厚或板结的基质,形成顶盖。若不及时去除顶盖会影响光照而 发育成徒长苗或黄化苗,故在齐苗期至一叶一心期,发现苗床中 有顶盖或露籽,要及时用木棍落盖并补土。
(一)育秧材料与设备准备
1、硬盘准备 硬盘规格:58cm×28cm×2.5cm 用量:常规稻每667m2大田准备32片,杂交稻准备25~28片。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

水稻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应用。
其中,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是一种目前非常流行的水稻栽培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同时还可以保护土壤,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种水稻栽培技术。
机械覆膜(降解膜)插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机器对水田进行摇针或直梗插秧,然后使用覆膜机将降解膜覆盖在水田表面,从而达到水稻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提高田间作业效率,节约人力和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节约种植成本,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1.高效节约时间和人力资源。
传统的插秧方式需要很多人工,而机械插秧栽培技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插秧、覆膜等多个操作,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资源。
2.减少灌溉次数,节约水资源。
由于机具灌溉系统的控制,机械插秧的水分管理更好,不易积水和缺水,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3.提高育秧成功率和成熟率。
机械插秧技术可以精准地控制间距和深度,育秧成功率高;而覆膜率高、覆膜时间长可以增强光效应,提高成熟率。
4.保护土壤和绿色环保。
覆膜可以保护土壤,稻草和底泥都不会失去或流失。
使用降解膜也可以减少化学物质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1.准备阶段:机械插秧栽培需要准备好插秧机、覆膜机、降解膜、水稻种子等。
需要和农民约定插秧时间、地块点位等。
2.插秧阶段:操作工人需要带上护鞋、手套等防护措施,集中在农田进行插秧作业。
机具需要按照坐标或定位系统,一定深度和间距插入秧苗。
保证出苗率和生长速度。
3.覆膜阶段:在插秧作业后,机具进行覆膜作业,从而保留水分和影响光照透过。
待水稻确定生长后,要及时打开覆膜,以免影响温湿度。
同时,需要对覆盖区域的水泥、堤坝、沟壑等进行处理。
4.养护和管理阶段:进行灌溉、肥料、农药等管理,想要高质量和高产量就需要适当的养护和管理。
1.合理控制水分:机械插秧技术需要合理控制水分,保证水位平稳,防止秧苗失水或积水。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1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
必须把握好5关:一是营养土配备消毒关,二是精耕细作秧田关,三是品种种子选择关,四是精量播种关,五是秧水肥田管理关。
把握3个原则:一是田平水浅栽插原则,二是适时栽插原则,三是合理密植原则。
机插秧苗须达到2个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青秀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
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有软盘育秧、双膜育秧。
按床土的干湿分为湿润育秧和旱育秧。
选择育秧方式应根椐当地水源条件而定。
在水源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软盘湿润育秧操作简便可行,且用工少,生产成本低,质量有保证,适宜大面积推广。
1.1软盘育秧1.1.1准备工作。
秧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稻田、旱地或菜园。
按照秧田面积与机插大田面积1∶100的比例留足秧田。
大田一般需备软盘300~375片/hm2。
准备宽2m的农用薄膜63m/hm2,长2m的竹弓60根/hm2。
床土为过筛的营养细土(菜园土)1500kg/hm2。
根据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品种。
大田一般需备足杂交早稻种子22.5kg/hm2(常规稻30kg/hm2)。
种子应经过精选,以保证出芽率。
并用药剂浸种预防病虫害;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是:谷壳透明,可见腹白和胚,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
催芽标准为:手工播种根芽长度不超过2mm,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1.1.2精细播种。
软盘育秧按播种方式可分为手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手工播种方法简便通用。
手工播种的作业流程:床土准备→碎土拌肥过筛→堆闷熟化;晒种→发芽试验→选种→药剂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铺放空盘→装盘土→洒水→播种→盖土→封膜→揭膜炼苗→肥水管理→起盘移栽。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摘要育秧是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基础。
从播前准备、播种和秧田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水稻育秧技术,以期指导水稻大田生产。
关键词机械化插秧;育秧;播前准备;播种;秧田管理中图分类号 s511.0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160-011播前准备1.1 床土配制床土最好是菜园土;其次是经过耕翻熟化的旱地土;再次是经过冬耕冻垡风化后的稻田土。
不能在荒草地、堆坡或当季喷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
每盘用土量约需2.5kg(经过培肥过筛后的营养土),另需盖种土0.5kg(只过筛不需要培肥),大田需土约1 125kg/hm2。
选择好土壤在播前20d左右,用筛网孔径为4~6mm,将土筛好后进行拌肥,一般大田用壮秧剂(7.5kg/hm2)15袋/hm2,可起到培肥、调酸、促进壮苗的作用。
无壮秧剂的要在1个月前拌45%的三元复合肥15kg/hm2加多菌灵1.5kg/hm2杀菌,要做到精量准确,确保拌匀,可先拌成母土,再拌大量土中,确保均匀。
最后用农膜覆盖堆闷,使肥土充分熟化,并且土壤中含水量要适中,达到手握成团、落地自散(一般含水量14%左右)。
1.2秧板制作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排灌方便的田块。
秧田与大田比例一般为1∶100,一般每框秧田不得超过1 000m2,主要是便于管理。
畦面宽1.4~1.5m,沟宽0.3m,沟深0.15m,四周沟宽0.4m、深0.2m,板面长度依地块而论。
整板依据土壤及排灌条件而论。
水整板:水板整成后,晾板沉实,若板面干裂,应及时灌水保潮修整。
播前2~3d 铲高补低,充分拍实,使板面平、光、细、实,板边整齐,辅盘时人站畦面上不陷脚。
旱整板:要防治地下害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1.5kg/hm2加水30kg/hm2拌炒热的稻皮150kg/hm2撒于沟内诱杀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于播种前2d浇透水,使0~10cm 土层水分达到饱和状态,并用木铣头将板面拍实。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

石头杂草 ,用砂壤 土与 2% 0 左右 的细碎腐熟农家肥 , 把 机械最小 的株距 1 , 2 每亩基本苗在 1 2 . 万丛 , 中村 乡 8 在 中村村委会 中村 一组农户 08亩 选 择 机 械 株 距 1 , . 4 每 过 磷 酸 钙 05g 敌 克 松 5 g 壮秧 剂 2 g 对 水 浇 入土 . 、 k 0、 5,
中, 拌均 匀堆捂 1 天左右待播种时备用 ; 5 种子选用及处 亩 基 本 菌在 1 万丛。 . 5 移栽后插缺补漏 , 到满 栽 满 插 。 做 理: 选适宜 当地 的良种 , 示范 田选用楚梗 2 、8 72 号和 52 0 33大田管理 栽 后 5 . —7天 ,用金稻 龙药肥进行化 优质稻 , 亩需干种 3 . g 宜 , 每 —35 为 k 播种前 4天泡种 , 用 除 , 每亩拌入 2 k 碳 氨或 7g尿素撒施促苗分蘖 。 2g k 浅水 “ 施宝克 ” 浸种 7 2小时 , 起捂种催 芽 4 捞 8小时后 备播 。 管理 , 忌灌深水 , 栽后 3 0天左右苗 分蘖时及 时晒 田 。 晒
保持 田水深 12m,  ̄c 用机晚 击, 确伤
早生快发 。
3 . 2栽插规格 寸水移栽 , 行距 3 c 不能调整 )每 0m( ,
稻育秧专 用塑盘 , 亩田 3 个秧盘 。营养土 的准备 : 每 0 每 丛 2 株 ( ~3 株距刻度要调到适合 当地 的生产最佳刻度 , 个盘 以装 4 g k 计算 , 亩需 10 g左右 。要过筛细碎 无 有 1 、4 1 、8 2 、2 每 2k 2 1 、6 1 、0 2 等刻 度 ) 。今年示 范 田基本选 择
技术版块 一作物 栽培
J h n ui i u a a s b k
水机 化插 技要 稻 械育 秧 术 点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三十问”

机 械 插 秧 质 量 好 坏 ,关 键 取 决 于 育 秧 技 术 操 作 , 样 培 育 出适 合 机 插 的秧 苗 , 键 要 掌 握 育 秧 怎 关 操作 要领 。
满 足 机 插 秧 苗 要 求 :秧 龄 1 5~2 5天 , 叶 龄
育 秧 技 术 、 插 大 田栽 培 管 理 技 术 , 秧 机 操 作 技 机 插 术 等三 大技术 综合 。 2 水稻机 械化 育插秧 技术有 何优 势和特 点 ? 、
1 2~1 8 m ) 浅 栽 ( 5e , 2~25 m ) .e 。
( 操作 流程 : 2)
A、 做 秧 床 。同 时 浸 种 催 芽 。 求 平 直 光 实 。 精 要
板 面宽 1 . 4米 , 沟 宽 06米 , 淤 泥 待 用 。 秧 . 留
B、铺 设 软 盘 :要 求 盘 与 盘 之 间 要 肩 搭 肩 靠
待用。 D、 膜 、 片 : 薄 竹 主要 用 于 早 稻 育 秧 。 E、 种 用 具 : 抹 子 1个 , 龙 绳 1根 , 秤 播 泥 泥 手
作业 功效高 : 台手扶插 秧机 , 个 劳力 一天 一 一 ( 8小 时 ) 插 秧 06 可 .7~1公 顷 , 抵 1 可 0个 劳 力 抛
具体育秧 方式 及操 作 。主要采 取软 盘淤 泥湿
润育秧 方式 , 方 式操作 简便 , 地 取材 。具体 操 该 就
作: ( ) 料 准备 : 1材 A、 盘 : 公 顷 大 田 3 5~3 0片 。 软 每 7 9 b、 子 : 公 顷 大 田 用 杂 交 稻 3 .5~3 . 种 每 37 75公
科技之窗 ・ 科普推广
水稻机械化 育插秧技术 “ 十问 " 三
1水稻机 械 化育插 秧技术 是指什 么? 、 4 刚刚接 触机插 育秧 技术 , 样操作 ? 、 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摘要介绍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包括规范化育秧、大田插秧及大田管理等内容,为机械化作业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作业;育插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31-01
农业发展靠科技进步,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本增效。
2009年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泰华基地23.3hm2早稻全部采用机械化栽插作业。
机插规范化育秧成本为738元/hm2,比传统育秧可节约成本327元/hm2。
机插成本195元/hm2,比传统手插减少1 605元/hm2,两项合计可减少1 932元/hm2。
机插速度快,节约成本明显,提高效益显著,深受农户欢迎。
采用机械化作业能适应当前土地流转、规模化生产经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现将机械化栽插(手扶式插秧机spw-68c、spw-48c,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育插秧技术总结如下。
1 规范化育秧
规格化育秧是机械化插秧的关键,常用的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育秧及硬盘育秧3种。
规格化育秧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秧龄短。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均要求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壮、无病无杂。
1.1 育秧前期准备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作秧田(或大棚秧床)。
按照秧田与大田1∶80~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
秧床规格:畦面宽约140cm,秧沟宽约30cm,深约15cm;四周沟宽30cm以上、深约25cm。
秧床板面要“实、平、光、直”。
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采用机械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 值5~6)的营养土。
大田需备足营养土1.5t/hm2,集中堆闷。
宜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如宜优673、t优158、常规稻佳辐占。
播前晒种1~2d,然后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水处理。
播种芽长不超过2mm。
1.2 播种
工艺流程:铺放育秧秧盘→装床土→洒水→播种→覆土。
闽西南部低海拔平原片晚优早种如宜优673、t优158等组合,播期2月16日,插秧3月28日,秧龄40d;播46类型组合2月25日播种,4月1日插秧,秧龄35d;播感温型早稻组合,3月上旬播种,4月上旬插秧,秧龄30d左右。
铺放载体。
根据不同水稻品种,机插大田需软(硬)盘225~375张/hm2。
根据不同育秧方式铺放不同载体。
应紧密排放于秧床上,一般软盘育秧,规格为28.0cm×58.0cm×2.5cm。
在育秧载体上铺放底土,土层厚2cm左右,表面平整,并使床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
装淤泥作底土时,要待淤泥沉实后再播种。
规格化育秧需精量播种。
根据品种和当地农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量。
播种量常规稻120g/盘,375盘/hm2;杂交稻播种量为85g/
盘,300盘/hm2。
为确保规格化育种质量,要求播种准确、均匀,不重不漏,出苗整齐。
播后覆土。
覆土厚度0.5cm左右,以不见芽谷为宜,覆土不宜拌肥和壮秧剂。
切忌装得过多,使软盘变形,影响机插效果。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搭拱棚或覆盖农膜进行控温育秧。
1.3 秧苗管理
立苗期保温保湿,快出芽,出齐苗。
一般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
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
遇到大雨,及时排水,避免秧床积水。
在秧苗出土2cm左右,揭膜炼苗。
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
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不宜揭膜。
温室育秧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25℃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盖膜护苗。
秧苗三叶期以前,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
移栽前控水,促进秧苗盘根老健,如遇大雨,需盖膜遮雨。
根据苗情及时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
秧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
同时,应经常拔除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
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要求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
参考标准为:叶龄4叶左右,苗高15~18cm,茎粗2mm左右,根数12~15条/苗。
2 大田插秧
2.1 插前准备
机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
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泥浆沉实,水层适中。
综合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结
合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无机肥。
整地后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并保持水层2~3d,即可薄水机插。
插前秧块床土含水率40%左右(用手指按住底土,以能够稍微按进去的程度为宜)。
将秧苗起盘后小心卷起,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以2~3层为宜,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清除田头放秧位置的石头、砖块等,防止粘在秧块上,打坏秧针),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
2.2 插秧作业
插秧作业前,机手需对插秧机做1次全面检查调试,各运动部件应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运动副的接触处加注润滑油,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
空秧箱装秧苗必须将插秧机苗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防止出现漏插的情况。
秧块要紧贴秧箱,不能拱起,2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注水
润滑,使秧块下滑顺畅。
按照农艺要求,确定株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株距
和取秧量,保证适宜的基本苗数。
根据闽西的插秧要求,杂交稻插秧规格选用株行距30cm×16cm,即插20.85 万穴/hm2;常规稻选用
30cm×14cm,即插23.70万穴/hm2。
根据大田泥脚深度,调整插秧机插秧深度,并根据土壤软硬度,通过调节仿形机构灵敏度来控制插深一致性,达到不漂不倒,深浅适宜。
插秧深度一致性指一般插秧深度在0~10mm(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
选择适宜的栽插行走路线,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以保证插秧的直线度和邻间行距。
机械插秧的作业质量对水稻的高
产、稳产影响至关重要。
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漏插率≤
5%(漏插:机插后插穴内无秧苗);伤秧率≤4%(伤秧:秧苗插后茎基
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漂秧率≤5%(漂秧:插后秧苗漂浮在水(泥)面);勾秧率≤4%(勾秧:插后秧苗茎基部90°以上的弯曲);翻
倒率≤4%(翻倒:秧苗倒于田中,叶梢部与泥面接触);均匀度合格率≥85%(均匀度:各穴秧苗株数与其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
3 机插大田管理
3.1 肥水管理
基肥以有机肥和无机速效化肥相结合施用;分蘖肥宜分多次施用;穗肥以促花肥和保花肥相结合,以促花肥为主。
栽后及时灌浅水护苗活棵,栽后2~7d间歇灌溉,扎根立苗。
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促发根促分蘖;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及时晒田,以“轻晒、勤晒”为主;拔节长穗期保持10~15d浅水层,其他时间采用间歇湿润灌溉;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防止断水过早。
3.2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田间调查,结合病虫发生情况,及时掌握病虫发生规律,科学地进行综合防治。
主要做好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