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考题猜想】中考语文终极冲刺现代文阅读训练题之说明文部分(第一辑)

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300篇说明文部分第一辑目录1.天使也会变魔鬼--------------------------------------------------------------------------------- 1 -2.谁将成为新的杀手?--------------------------------------------------------------------------- 3 -3.“诸葛亮”借西风------------------------------------------------------------------------------ 5 -4.大陆漂移的原因--------------------------------------------------------------------------------- 7 -5. 北极昆虫的绝技-------------------------------------------------------------------------------- 9 -6.人的指纹----------------------------------------------------------------------------------------- 11 -7. 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12 - 8.侗家风雨桥-------------------------------------------------------------------------------------- 13 -9.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15 -10.纳米科技---------------------------------------------------------------------------------------- 17 -1.天使也会变魔鬼①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2017年,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
你对可燃冰有多少了解呢?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一个甲烷分子。
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可燃冰的形成要满足三个条件:(1)温度不能太高。
(2)压力要足够大。
(3)要有甲烷气源。
在上述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天然气可与水生成甲烷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
甲烷水合物能稳定存在的压强和温度范围如图所示:为什么开采困难?可燃冰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甲烷气体不泄露、不引发温室效应,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
可燃冰有哪些用途?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约164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甲烷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造碳黑、乙炔、氰化氢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
A 高温高压B 低温高压C 低温低压(2)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可燃冰不是冰B 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C 在1atm和25℃时,可燃冰能稳定存在【答案】B 能量高,燃烧值大 CH4+2O2点燃CO2+2H2O AB【解析】【分析】【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可燃冰形成的适宜条件是低温高压;故填:B;(2)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而且储量丰富;故填:能量高,燃烧值大;(3)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H4+2O2点燃CO2+2H2O;(4)A.可燃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冰的成分是水,可燃冰不是冰,说法正确;B.甲烷引发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厉害10至20倍,可燃冰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井喷意外,还可能会破坏地壳稳定平衡,引发海底塌方,导致大规模海啸,因此可燃冰开采时若出现差错,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灾害,说法正确;B.由图象可知,在1atm和25℃时,可燃冰不能稳定存在,说法错误。
2019年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题(含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含解析)①朋友是一间盲人重建中心的长期义工,因为他的邀请,我们聚集了一伙人前去进行为期一天的盲人体验生活。
②在众人的鼓励下,我成了第一个志愿者。
我被允许先对周围环境做一番了解,用所有可以想到的法子尽量去记忆。
朋友糊涂,忘了我具有惊人的3D立体感,建构、解构物体的面貌是轻而易举的事。
我自信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在脑海中绘制一份这房子的缩小平面图,顺利通过考验。
③十分钟不到,我准备妥当。
按照吩咐我闭上眼睛,眼睛套入罩子内,罩子外再紧紧缠绕一层深色不透光的长巾,世界被缩短到仅仅于我的眼前、布巾之间,里头除了黑暗一无所有。
④漆黑中,有人牵起了我的手,带着我一步一步踏到再熟悉不过的房间外。
记得右转左侧是会客厅,左转到底是餐厅,直行是漱洗室,即便失去观察景物的工具,我仍能保持空间与距离的敏锐感官,对此我引以为傲,并对牵引我手的人说:“这有什么难的?瞎了有什么可怕的?”⑤为了证明我所言不假,我挣脱了她纤细柔嫩的小手,谨慎维持着步伐,一会儿就到了会客厅,顺利绕过了沙发,避开了短凳,伸手抓起一个置于茶几中央水果盘内的橘子,送了一瓣酸甜的橘子到嘴里,我算准位置往后倾倒,安稳躺在搁着靠枕的椅子内,虽然看不见自己,但知道脸上的表情一定得意,心中态度肯定轻佻。
⑥“分我吃一点可以吗?”那人提出了要求,要求不过分,但问题出现了,我听见声音来源,锁定她的方位,可我不清楚她的身材,手不知道往哪个高度摆。
于是我拿着橘子的手在半空中试探,试遍上中前后左右下,次次落空,直到她的手握住我的手腕,引导我失措慌乱的手指到定点,等我摸到一块饱满富有弹性的肉块,才确定我的手已到达了她的唇边。
⑦“谢谢你,很甜,很好吃。
”她的音色细而婉转,就像山涧中的干净泉水,明知我出糗而不嘲讽我。
⑧“好像不是那么轻松。
”我搔搔头,想找个台阶下,企图解开布巾,却被她阻止。
⑨“再等一下下好吗?”谁能拒绝一个语带乞求,且诚恳待己的人呢?至少我不行。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植物在早晨冒汗①春末、夏日、秋初的清晨,正是气候潮湿、天气凉爽、空气清新的时刻,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许多植物,如栎树、苦楝树、黄果树等高大乔木,水稻、高粱、玉米等禾本农作物,西红柿、辣椒等蔬莱,滴水观音等观赏性植物,它们均“怕热”,从叶尖或叶缘淌下一滴滴“汗珠”来。
这些“汗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犹如夏夜里的群星。
植物“挥汗如雨”,第一滴“汗珠”从叶子上掉下后,叶尖马上又形成第二滴“汗珠”,体积再逐渐增大、掉落,然后第三滴“汗珠”、第四滴“汗珠”,滴滴答答掉个不停。
②许多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露珠吗?其实不然,露珠是指凝集在地面及地上物体表面的水珠,通常在睛朗少风的夜晚出现。
而那些植物,冒出来的“汗珠”掉落后,马上又会冒出新的“汗珠”,如此反复,显然不是露珠。
况且,露珠的水滴很小,一般覆盖于整张叶片的表面,也不会从叶尖滴落。
很明显,我们见到的水滴就是从植物体内流出来的“汗珠”。
③科学家为此做了实验,发现这些“汗珠”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就跟人类的汗水一样。
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怕热”而“汗如雨下”呢?④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体外的。
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就通过这些气孔蒸发掉了,所以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的“汗水”。
可到了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
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出口。
于是,叶尖、叶缘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
⑤植物生理学上,科学家们把植物“出汗”称为“吐水”。
植物“吐水”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根系也就越发达。
这说明,吐水是植物健壮的标志,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茂的基础。
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吐”出一百五十滴左右的水。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
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可燃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结构上它是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包在水分子组成的“笼子”里,由于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其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
它之所以被称作“可燃冰”,一方面是因为既含水又呈固体,看来像冰,另一方面,甲烷与水分子结合很弱,外界稍加扰动就可以让其分离出来,很容易点燃。
它燃烧值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燃烧产生的能量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洁环保。
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因此,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覆盖的海底地层普遍是砂质,现有的海底钻井设备开采它就好比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它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底、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之下。
B.有专家估计,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C.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砂石涌进管道,造成开采失败。
D.可燃冰虽然储量大、分布广,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气晚得多。
9.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A.列数字、分类别B.作比较、打比方C.作比较、下定义D.列数字、作比较10.下列句子划线词语去掉后对句子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可燃冰的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阅读题三篇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阅读题三篇你的考试准备得怎么样了?考试栏目组为你提供了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阅读题三篇,来试试吧,看看有没有难度,想知道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阅读题:我的空中楼阁我的空中楼阁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②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③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
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④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
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
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⑤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
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
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
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⑥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
《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一文,回答后面小题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①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
“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
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②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
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随着研究和勘测调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发现的可燃冰逐渐增加,1993年海底发现57处,2001年增加到88处。
据探查估算,美国东南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岭,可燃冰资源量多达180亿吨,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围可燃冰资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据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
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
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③我国探测表明,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已经达到我国陆地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已初步圈出可燃冰的分布面积达5242平方公里。
其资源估算达41万亿立方米。
我国从1993年起成为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16年,石油进口量将增至约1亿吨;2020年将增至两亿吨左右。
因此,查清可燃冰家底及开发可燃冰资源对我国的后续能源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将投入81亿元对这项新能源进行勘测,摸清可燃冰的家底,有望在2015年进行可燃冰的试开采。
④但人类要开采埋藏于深海的可燃冰,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
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
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
2019内蒙古赤峰市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9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试题阅读及答案风吹白鸽拨琴弦黄舒灿①在伦敦的鸽子广场,感受的不只是异乡风情。
②这天,云淡风轻,我在熙熙攘攘的广场上细细看,慢慢逛,在转眼的瞬间,一位老人映入眼帘。
③我驻足,观察着他:他穿着米黄色风衣,戴着一顶黑帽子,鼻梁上,深色镜框下镶着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他坐在藤木长椅上,手拿着原木色吉它,独特的气质,合适的穿着,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④他布满皱纹的手,开始缓缓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绵延流出。
我的目光停留在他的指尖,他的手法变化多端,节奏轻快,手指转换让我目不暇接。
突然,他双眼微闭,身体有节奏地晃动。
这不用琴谱的曲子,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我心里不由地暗自赞叹。
⑤在他正前方的琴袋里,装满了铜币。
这些铜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此和谐。
一曲终了,我也缓缓走上前,俯身弯腰,几个铜币轻轻落下,声音清脆,这是我对他琴声的致谢。
我望着他,笑了笑,本想夸赞他的琴技高超,却觉得此刻无言胜有言,他也回报一个慈祥的笑容。
⑥我正准备转身而去时,又一曲响起。
开始反复快奏回旋,似流水潺潺,清澈明丽。
忽而节奏轻快,伴着拍打琴身,如二重奏般奇妙。
一会儿琴风又突转,像悲伤的颂歌,叙述着忧愁。
最后,高潮激昂,让人赞叹。
他似乎在变着世间最高超的魔术,浮动的手影,颤动的琴弦,如此契合。
⑦这寻常的一幕,原来可以这么美好。
我感到自己的内心产生了共鸣与应和。
⑧我不打算再去繁华的商店,便走向他对面的环石椅,背靠着花坛,静静地坐着,远远地望着。
无关风月,无关忧愁,我也微闭双眼,陶醉在这无限的美好中,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⑨“小姑娘,你也在听他弹吉他吗?”一位东方中年女士问我,“对的。
”我微笑回答。
“其实你别以为他是卖艺的。
我移居到剑桥五年了,常常在广场看到他。
后来听人说他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而且现在生活也很富足,但是他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来这里弹吉它,本来只是为了传播快乐,后来竟有人把他当作卖艺的,给他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分)说明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①21年前的夏天,德国科学家在北太平洋海底800米深处,第一次取出可燃冰样品,并使人类第一次看到,冰雪般的东西被点燃后,发出魔幻般淡红色的火焰,耗尽能量后,硕大的冰块竟变成了一摊清水……
可燃冰的由来
②可燃冰的学名叫甲烷水合物,它的形状像石蜡遇热未融化前的样子,洁白而绵软。
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
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可燃冰总储量高达2.5万万亿立方米,是石油、天然气和煤总储量的两倍,假如能够安全开采,至少可供人类使用数百年。
③按美国科学家的说法,可燃冰是海洋微生物和海底油气在海洋板块作用下的产物。
因为占地球2/3的生命是由生活在海床下微生物构成的,那里没有氧气,一片黑暗,亿万年来,不计其数的微生物从不停歇地制造着甲烷。
另外,当海洋板块下沉时,海底油气随板块边缘喷涌而出,在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后,天然气与海水发生化学作用,日积月累,在高压低温的作用下,就形成了浩瀚厚实的可燃冰,像地毯一样沉睡在海底。
④可燃冰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其次是日本、加拿大和美国。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美国的可燃冰蕴藏量为9600万亿立方米,是国内传统天然气储量的200倍,丰厚的利润自然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可燃冰延迟开发的原因
⑤时值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阿波罗计划”时,NASA的燃料专家正在苦寻可以替代液氧的质量更轻、热值更大的燃料。
因为体型庞大的“土星”火箭进入太空后,最多时每秒需消耗13吨燃料,极大地压缩了宇宙飞船的有效载荷。
得知可燃冰的存在后,美国科学家兴奋不已,立刻确定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全力以赴地投入分析研究。
⑥对可燃冰的研究,美国科学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他们迟迟没有进行后续开采动作。
有人猜测,美国人重点进行理论研究,因为他们希望在未来的星际旅行时,开发其他星球上甲烷水合物,用作飞船能源,在即将到来的星际大开发中确保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
其实,情况远非那么简单。
就在各国科学家纷纷建议政府投资开发可燃冰,以解煤炭、石油等能源告罄之虞时,美国科学家却告诫世人审慎开发可燃冰,因为它可能加剧温室效应,即使是极少的可燃冰被释放到大气中,后果可能都是灾难性的。
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
⑦目前,科学界对可燃冰开发有两种观点:以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地质学家格雷沃里为首的一派认为,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会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应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⑧远在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期,一种突然降临的灾害,短时间内毁灭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
科学界普遍认为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但格雷沃里认为是海底积存的巨量的甲烷发生爆炸,导致气候温度骤然上升,泛滥至地面的大火消耗了大氣中的氧,所以多数地球生物相继毙命,甚至包括很多鱼类。
他估计,北冰洋可能是今后甲烷水合物泛滥的导火索。
因为那里可燃冰大多在浅海,并且得益于低温而非高压,所以一旦发生溢出爆炸,就是上帝降临也束手无策。
⑨另一种观点是,可燃冰就像陆地的森林,生生息息,自有规律,即使作用于自然,也不是很严重的,完全不必杞人忧天。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海洋地质学教授海格尔。
⑩海格尔说可燃冰的变迁会给地球带来灾难性后果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即使有甲烷溢出,也是非常少的,根本不足以影响气候。
他做过观察试验,发现有相当多的可燃冰会自行溶解在海水里,而没有释放出来。
这充分说明,可燃冰释放的甲烷也是海洋食物链的一环﹣﹣海水里的需氧菌会消耗甲烷,而进入大气的部分却是甲烷消费者释放的二氧化碳。
(船舷《大自然探索》,有删改)
(1)选文介绍了可燃冰的由来,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海底大量微生物不停造甲烷→海洋板块下沉油气边缘喷出→接触冰冷海水发生化学反应→长时间高压低温形成可燃冰。
(2)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它是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压低温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它像地毯一样覆盖了10%的海底,总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深度在数百米到数千米不等。
(3)下列说法与原文的内容表述一致的一项是 C
A.美国之所以没有开发可燃冰是因为可燃冰会加剧温室效应,如果可燃冰释放到大气中,即使极少,后果也可能是灾难性的。
B.可燃冰是海洋生物释放的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高温低压作用下的特殊产物。
C.用可燃冰作燃料比液氧热值更大,质量更轻,可减少火箭运载负荷。
D.甲烷水合物是自然界中隐身的恶魔,不定期地向地球发难,是人类今后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
(4)怎样理解“可燃冰是天使还是魔鬼”这句话?
【分析】这篇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分别介绍了可燃冰的由来、延迟开发的原因、是天使还是魔鬼的两种观点。
文章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既具体准确又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印象。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此题仔细读文,提取相关信息,概括作答。
第3段“亿万年来,不计其数的微生物从不停歇地制造着甲烷。
另外,当海洋板块下沉时,海底油气随板块边缘喷涌而出,在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后,天然气与海水发生化学作用,日积月累,在高压低温的作用下,就形成了浩瀚厚实的可燃冰,像地毯一样沉睡在海底”介绍了可燃冰的由来。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像地毯一样”是打比方,“10%的海底”、“4000万平方公里”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两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介绍了可燃冰的分布之广,既准确又形象(打比方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A.有误,因为美国没有开发可燃冰的原因是大家猜测的,加剧温室效应也是“可能”,并非确定性的。
B.有误,可燃冰是海洋生物释放的甲烷气体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的特殊产物,而非“高温低压”。
C.正确。
D.有误,此项观点仅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地质学家格雷沃里为首的一派的观点,还有另一种观点。
故选:C。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此题可在读文基础上,提取可燃冰有利和可能有害的内容。
第2段“假如能够安全开采,至少可供人类使用数百年”,第5段“质量更轻、热值更大”写出了可燃冰“天使”的一面。
第6段“它可能加剧温室效应,即使是极少的可燃冰被
释放到大气中,后果可能都是灾难性的”,第8段“一旦发生溢出爆炸,就是上帝降临也束手无策”写出它“魔鬼”的一面。
答案:
(1)海洋板块下沉油气边缘喷出,接触冰冷海水发生化学反应。
(2)列数字、打比方,用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可燃冰的厚度及分布广的特点,生动形象。
(3)C
(4)可燃冰对人类益处大还是害处大尚不确定。
说它是“天使”是因为它可作燃料,热值大,质量轻,储量大,估计可供人类使用数百年;说它是“魔鬼”是开发它可能会加剧温室效应,也可能溢出引起爆炸,毁灭地球。
【点评】说明方法分为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假设等。